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13: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

第一篇: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1.二十四史之首是(B)。

A.《春秋》 B.《史记》 C.《太史公书》 D.《尚书》

2.下列著名人物属于汉赋四大家的是(CD)

A.贾谊 B.枚乘 C.张衡 D.司马相如

3.《谏逐客书》第二自然段中所列举的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使用的论证方法是(B)。

A.归纳论证 B.演绎论证

C.类比论证 D.举例论证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有(CD)。

A.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B.名一艺者无不庸

C.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5.盛唐时出现的两大派诗人分别是(CD)。

A.文章四友 B.宫体诗人 C.山水田园诗人 D.边塞诗人

6.《山居秋暝》是一首(A)。

A.山水诗

C.古体诗 B.近体诗 D.格律诗

7.下列《将进酒》中句子词语的解释有误的项目是(AC)。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相会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

8.杜甫《登高》这首诗的颔联是(C)。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古今义不相同的是(D)。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B.不尽长江滚滚来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0.(C)是新乐府诗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诗人。

A.杜甫 B.欧阳修 C.白居易 D.元稹

11.晚唐的“小李杜”是(D)。

A.李绅、杜甫 B.李白、杜甫

C.李商隐、杜审言 D.李商隐、杜牧

12.“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真实含义是“思”,这是(A)。

A.谐音双关 B.比喻双关

C.字形双关 D.语意双关

13.下列篇目写到有建功立业志向的有(A)。

A.《短歌行》 B.《十五从军征》

D.李白《将进酒》

C.韩愈《进学解》 14.李煜是(C)。A.唐代词人 B.南宋词人 C.南唐词人 D.五代十国词人 15.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得正确的是(C)。

A.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以„„著称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抛弃

C.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诛: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往:去。.16.韩愈《进学解》中,假托弟子之言评“国子先生”,涉及到的业绩有(D)。

A.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C.障百川,回狂澜 B.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D.利泽施于人,名胜昭于时

17.下列句子中用使动用法的是(C)。

A.业精于勤,荒于嬉。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糜鹿

18.下列句子中“乎”做介词“于”解释的是(BC)。

A.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9.《前赤壁赋》表现作者旷达的句子有(AB)。

A.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0.词有词牌,词牌是(AD)。

A.词调的名称 B.词的内容的主题 C.词的调式的规定 D.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21.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几句词所用的修辞方法有(BD)。

A.对偶 B.明喻

C.暗喻 D.夸张

22.《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C)。

A.功名难就 B.乐观旷达

二.翻译题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答:泰山从不拒绝土壤,所以能具有这样的高度;黄河大海从不选择流进来的涓涓细流,所以能具有这样的深度;一个王者从不拒绝广大的老百姓,所以能确立作为王者的品德。2.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答: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C.人生无常 D.适意自然 答:竹林一阵喧哗,原来是浣衣女从溪边回家了。月光下密密排着的莲叶动了,原来是渔船顺溪流而下了。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答: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答: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品行由于思考而完美,由于随意而损毁 7.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答: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使幽深的洞穴中潜伏的蛟龙起舞,使水中孤单小船上的寡妇哭泣。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答: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答: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11.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答:想起美人,正在楼上抬眼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答: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进雕花门窗,照见了惆怅无眠之人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三、简答题

1.概述两汉散文的类型。

答:两汉散文历史家散文、政论家散文、思想家散文 2.《谏逐客书》主要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请举例说明

答:《谏逐客书》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等。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法,如为论证客卿对秦国的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列举了秦国四位先君任用客卿建立了诸多功绩,笔锋一转,“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从反面论证了如果不任用客卿秦国就不会有富强的国力 3.你怎么理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其实这是诗人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4.查阅资料,简谈李白写作《将进酒》时的背景。

答: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查阅资料,简谈李白的文学成就。

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 《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5.《登高》中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你能感受到当时杜甫有哪些悲? 答:《登高》颈联“万里悲秋长作客”所悲之“秋”实为人生之愁,有家国之愁、身世之悲、伤病之痛、垂暮之哀。6.《进学解》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答:全文可分为“先生训示”、“先生驳诘”和“先生答问”三个部分,借用辞赋的对话形式,糅进了反话正说的讽刺手法,把作者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满腹牢骚在亦庄亦谐的问答中,表达了委婉曲折,含而不露,极为得体。7.《前赤壁赋》中作者以凌乱的“杯盘狼藉”作为结尾是要表达什么?

答:作者以反衬的手法,运用“杯盘狼藉”的杂乱来突显内心的舒坦、安静。给予政敌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被贬黄州,但是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既不苦恼也不寂寞,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谈谈《水调歌头》和《前赤壁赋》共同的哲理,你是否认同苏轼的观点?为什么?

《前赤壁赋》、《水调歌头》中苏轼都探讨了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矛盾,最终以自身的旷达化解了这一矛盾。8.查阅资料,词分哪两大派别?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李清照、柳永。9.试通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风格。

答:李商隐的《无题》诗,虚幻迷离,朦胧的意境展示了复杂的心境。其中的主题众说纷纭,有说咏物、有说自伤、有说艳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是如此,可解为爱情,在悲伤、痛苦之中有坚忍执着的等待;从另一角度看这首诗,也能够感受到李商隐借爱情抒写人生的多处失意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10.什么是“古文”?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答:“古文”是韩愈针对当时流行的骈文(时文)而提出来的散文概念。古文运动的宗旨是: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在“文以明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努力去反映一系列世人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唐代古文运动标志着我国散文发展进入新阶段。11.李煜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各有什么风格? 答:李煜作品从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富为一国之主,生活豪华奢侈。这一期作品,多描写宫廷享乐,风格柔糜,没有超出花间词人的范围。降宋后,被拘于汴京,亡国之痛,故乡之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李煜的词成为抒情述怀的工具,突破了传统。

12.柳永《八声甘州》一词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词上半阕借景抒情。词人先以一个“对”字放眼全景,目光逐渐收回,从“江天”至“关河”再聚焦于“当楼”,登临之楼,成为聚焦纵目远景之点,江天、关河等一切远景皆以此为中心,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抒情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最后借长江水点出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下半阕因情造景,虚实结合,自己与佳人两两相望的惆怅跃然纸上。

13.简析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答: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哀之多,愁情之重,将抽象的愁思表现得既有形状又有重量,这就是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

15.查阅资料,《武陵春》创作的年代,李清照具有怎样“物是人非”的悲哀?

答: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1.“赋”的传统写法是什么?简述战国、两汉赋的发展。

“赋”的传统写法是主客问答,伸主抑客。

“赋”在战国只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方法,荀子最早把它作为一种文章体裁来写。汉初的新赋体是继承战国纵横家侈谈形势、描述风物和楚辞尽情铺陈、设人问答以及荀子赋诗文混合形式等优点而创造的文学体裁。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到汉武帝时汉赋达到全盛时期。两汉的汉赋四大家是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其赋多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极力铺写威振四邦的国势下的壮观场面,艺术上铺陈夸张,想象丰富,辞藻华美,描写细致,散韵结合。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抒写个人情怀、抨击黑暗现实的小赋开始逐步占据汉代赋坛。4.概括《燕歌行》的主要内容。

《燕歌行》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谴责上层军官骄傲轻敌、荒淫失职,抨击了当朝将帅的腐败无能。

13.查阅资料,“虞美人”这一词牌的出处是什么?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16.谈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典故的含义。

本词下半阕连用三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东晋张翰弃职返乡,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的徐汜求田问舍,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桓公对树木流年的感慨,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

17.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答:“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文内容感情充实丰沛、艺术风格明朗刚健、文辞藻饰华丽优美的特点。《短歌行》开篇即以深沉苍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 这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正反对比论证、归纳论证。B. 以此段为例,概括“铺陈”的特点。

答:语言气势饱满,铺张扬厉,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中“并国二十”“拔三川之地”、“举地千里”这些词组中数字应该怎样译成现代汉语?为什么? 答:并国二十;并吞了二十个部落;拔三川之地:攻取了三川的地方;举地千里:开拓了千里疆土。D.从这段内容分析李斯的说话艺术。

答: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起到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绝纳客的决心。李斯聪明地运用攻心术而且运用的很彻底。

A.这段话分为几层意思?请用“//”标出

这段话指出客卿对秦国的壮大是功不可没的。可分为两个层次,见“//”。

B.这段话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这段话采用的论据属于什么类型? 事实论据

D.这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铺陈手法,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饱满,铺张扬厉,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E.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重用客卿使秦国发展强大,驱逐客卿会使秦国内外交困。

2.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A. 这段话中学生对国子先生的评价是什么?

答:学生认为国子先生在仕途上非常失败,因此国子先生所描写的光明前景就是一派谎言。B. 韩愈写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韩愈写这段话是要把牢骚不平之语借弟子之口说出,又不显露指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C. 解释“坠绪”、“旁搜”、“远绍”的意思。

答:坠绪:失传的儒学道理。旁搜:广泛地搜索。远绍:从遥远的年代继承。D. 作者把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说明作者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

答:韩愈重儒,以复习儒学为己任,这从《进学解》中将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可窥一斑。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吾”与“子”分别代表什么? 答:分别代表苏轼思想上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B.作者借水月之喻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答:从变化的观点看,人生与自然都是瞬息万变;从不变的观点看,人生与自然都有永恒的意蕴。苏轼所阐述的道理是要告知我们任何事物都要看到他有利的一面。C.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 答:随缘自适,旷达乐观的人生哲学。D.苏轼的人生哲学在现代社会是否有现实意义?为什么?

答:苏轼的人生哲学真正地,系统阐述现实问题,现实问题的处理,手足无措.而于人生哲学,传统文化中一向不乏好老师.苏轼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须赘言.这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他所散发着的人性魅力和为人们所熟悉和敬佩的他超然的人生态度.苏轼的人生哲学的价值在于其穷时而不在达时.而至少当人们“穷”时,总是能从他那里找到安慰的.而他的大量的遗世作品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2.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A.此段采用的对比手法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有什么不同?

这段采用的对比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两个相反的事物对举。B.“玉箸”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手法?

“玉箸” 指代女子的眼泪,同时采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 C.为什么在战争进行到最残酷的时候要写一个这样的场景?

在死亡就要降临的战场上,作者让时间做了一个停顿,战士与家人互相梦魂牵绕地思念,伴随着思念的是阴霾的战场,让人心惊的刁斗声,死亡的脚步在时时逼近。这样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更强烈谴责了造成战争失败的军官们的罪恶。

D通过这段文字分析当时的写作背景。

答: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3.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A.分析这首诗中作者的感情起伏。

开篇抒写人生苦短,欲及时行乐;五六两句由“悲”而翻作 “乐”,“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长醉不复醒”情绪直转而下,无比激愤;说至“陈王”,再度狂放,越写越狂,直至反客为主,用“与尔同销万古愁”戛然而止。

B.为什么作者使用陈王曹植饮酒的典故?

曹植被其父曹操赞为才高八斗,然遭兄长妒忌,一世坎坷。李白一向自视甚高,在本诗中,他用曹植的典故即以曹植自比,显示出对自我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伤。

C.这首诗写于李白生命的哪一阶段?他正遭遇着什么样的人生困境?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由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李白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但入京后,李白并未得到重用,他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与官场的虚伪气氛格格不入。仅两年,玄宗以“赐金还山”的形式将他撵出长安。从政之梦从此破碎。

本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颍阳山居做客,登高宴饮时。在《将进酒》一诗中,李白借酒抒发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情,同时借酒抛却失路忧愁表达高度自信,毫无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充满了壮美之感,体现了李白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D.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你觉得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李白仍然会是大文豪,可能会为中国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粉丝遍天下。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B.如果说这段话中包含了苏轼对政治的感慨,该怎样去理解?

答: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C.作者在此阕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执着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5.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答:其深层寓意是时光漫长,生命难以挨尽。作者身为一代君王,却沦为阶下囚,只感到生死两难。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物是人非,诗人已由一国之君已沦为阶下囚。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答: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第二篇:大学语文第六-九讲作业参考答案2014上

大学语文第六--九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比喻“造就人才”的成语是(B)。

A.力挽狂澜 B.刮垢磨光 C.杯盘狼藉 D.爬罗剔抉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C)。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以„„著称。B.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

助与友。见:显示。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往:消失。D.休说鲈鱼堪脍,尽.

西风,季鹰归未?尽:完全。3.下列运用了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糜鹿

4.下列句子中“乎”做介词“于”解释的是(BC)。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特点是(CD)。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

6.下列被苏轼评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的词句是(C)。

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D.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使用拟人手法的语句是(“ AD A.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武陵春》抒写的思想情绪是(D)。

A.伤春惜时 B.故国之思 C.伤离怀远 D.惜春怀人 9.下列以用典见长的作品是(AD)。

A.辛弃疾《水龙吟》 B.李清照《武陵春》 C.柳永《八声甘州》 D.曹操《短歌行》

10.下列诗词以“悲秋”为抒情背景的有(ABDE)。

A.杜甫《登高》 B.柳永《八声甘州》)。

” C.李清照《武陵春》 D.《天净沙·秋思》 E.辛弃疾《水龙吟》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2.明代作家派别中提倡“复古”的有(AD)。A.“前七子” B.唐宋派 C.公安派 D.“后七子”

13.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A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14.《报刘一丈书》所写的门者的表现是(C)。

A.贪婪虚伪 B.奴颜婢膝 C.狐假虎威 D.趋炎附势

15.《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16.《论毅力》一文中列举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所用的修辞手法是(B)。

A.递进 B.层递 C.类比 D.对比 17.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己”一句中“数”的意思是(C)。A.数目 B.次数 C.规律 D.根据

18.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BCD)。A.比喻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对偶 19.清代的(B)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世纪。

A.梁启超 B.龚自珍 C.黄遵宪 D.康有为

20.晚清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在文学上提倡(AD)。

A.诗界革命 B.同光体 C.常州派 D.小说界革命

21.晚清被称为古典词学光辉终结的文学评论著作是(D)。

A.叶燮《原诗》 B.严羽《沧浪诗话》 C.刘熙载《艺概》 D.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翻译题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品行由于思考而完美,由于随意而损毁。

2.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按不同人的情况安排不同的职位,是宰相使用人才的方法。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任凭一条小船在江上随意漂浮,凌驾于无边无际朦胧的景色之上。4.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译:我要乘风进入仙境,又担心仙境中那些用美玉筑成的楼宇,高高在上一定不堪寒冷。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只担心双溪中的舴艋小船,装不动我心中的那么多愁。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译:远望层层叠叠的小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却使人忧愁愤恨。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译:枯死的藤条,缠着苍老的大树,树上停着一只昏昏欲睡的乌鸦。一旁小桥流水曲折绕着平常人家。古道上,西风正紧,风尘中,一匹瘦马载着游子缓缓而行。

9.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译:即使是平时交往认识的朋友,也从心里畏惧那位有权势的相公很看重他。10.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译:因此很久不被上司欣赏,我也更加不管(上司是否欣赏)了。11.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译:他们心中认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非常容易的。及至迅速尝试了一下,阻力突然来到了,便一下子丧失了信心。

12.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译:别人用坚定刻苦的忍耐毅力,顶风逆潮突破了阻力。

三、简答题

1.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答: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

2.概括《进学解》中国子先生为自己辩解的内容。答:《进学解》中国子先生说宰相使用人才就像木匠造房、医生用药,要根据人的才能安排合适的职位。而儒家先圣孟子、荀子都曾不容于世,何况自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因此投闲置散对自己是最合适的。貌似满足,却饱含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慨。3.《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的哲理有什么共同点? 答:《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都探讨了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矛盾,最终以自身的旷达化解了这一矛盾。(同学亦可根据自己观点展开分析)

4.对于《前赤壁赋》中作者以凌乱的“杯盘狼藉”作为结尾谈谈你的看法。答:“杯盘狼藉”显示的是人世间长存的无序。(以上仅为提示,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

5.柳永《八声甘州》一词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八声甘州》上片借景抒情。词人先放眼全景,层层铺叙秋景。然后目光逐渐收回,聚焦于登临之楼。“是处红衰翠减”写近景,抒情转入细致,视角由仰观而转至俯察,最后将“无语”这一表主观情绪的词加在客观景物“长江”之上,抒情转向直接。

下片由景入情,词人因情造景,虚实结合,抒发思乡怀人,自己与佳人两两相望的惆怅跃然纸上。

6.查阅资料,分析李清照晚期词的共同主题。(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回答)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是怎样展开抒情的? 答:《水龙吟》开篇即是一片辽阔的山河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雄浑的笔力显示出词人开阔的胸襟。接着将心中对山河破碎的愁与恨融于客观景物之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在含有特定悲情的景物中,点到自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接着作者以典型性动作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看吴钩”烘托出作者意欲沙场立功却难酬壮志的苦闷,“栏杆拍遍”表现作者心中急于施展的郁闷之气,心中的豪情与悲愤之景抒发得淋漓尽致。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用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义?

答:本词下半片连用三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东晋张翰弃职返乡,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三国时徐汜求田问舍,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感慨树木流年,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

9.针对《报刘一丈书》描绘的官场黑暗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按照自己观点回答)

10.概括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答: 《论毅力》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然后用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对举意志力是否坚定的意义、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别人与自我对待顺境与逆境的态度详细论证了成功和失败的关系。在论证中使用层递、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概述了事实论据,并在结尾处孔子、孟子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A.从这段话中学生对国子先生的评价是什么?

答:学生认为国子先生在仕途上非常失败,因此国子先生所描写的光明前景就是一派谎言。

B.韩愈写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韩愈写这段话是要把牢骚不平之语借弟子之口说出,又不显露指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C.解释“坠绪”、“旁搜”、“远绍”的意思。

答:坠绪:失传的儒学道理。旁搜:广泛地搜索。远绍:从遥远的年代继承。

D.作者把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说明作者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

答:韩愈重儒,以复习儒学为己任,这从《进学解》中将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可窥一斑。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请从政治感慨角度解释上片。答:“把酒问青天”显示出苏轼依然关心着朝中形式,政治上的“退”与“进”在他心中斗争,在民间,又留恋朝中。但朝中位高近帝,仕途风险,难以预料,“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朝中受多方排挤,小心翼翼却时时是非满天,与其在朝中惴惴不安,不如一世外放为官,“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此苏轼最终选择了民间。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的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的是月光的移动,使用了拟人的手法。C.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受。(请同学根据真实感受回答)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天下,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A.划分写景的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1登楼所见全景:答:此段写景有四个层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2视线收回,秋”。○直至点出所登之楼:“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3转为俯视角度,景物转为细致:4借永恒○“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长江点出人生的短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B.“红衰翠减”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答:借代。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诗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答:“惟有”二句以主观情绪影响客观景物,指出人生的短暂。这两句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A.概括一下干谒者送礼经历了几次波折?

答:此段作者形象写出了干谒者送礼入门难、相见难、等候难、入门难上难、拍马难五次波折。

B.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和权贵怎样的嘴脸?

答: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的奴颜婢色和权贵傲慢虚伪。C.概括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答: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有:

1即使,○“即门者持刺入”,“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2马上,○“主者又不即出见”,“闻鸡鸣,即起盥栉”。3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D.“相公倦,谢客矣”、“然后命吏内之”中的加点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谢:拒绝。内:通“纳”,接受。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A.《论毅力》的这个开头显示出此文的总论点是什么? 答:总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论毅力》的这个开头暗示出此文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对比论证法。C.“反是者败”中的“是”是什么意思? 答:“是”为代词,代“有毅力者”。

第三篇:七数培优竞赛讲座第22讲__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角是平面几何图形中最活跃的元素,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特殊角、数量关系角等角的知识.当两条直线相交或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就产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位置关系角,进一步丰富了角的知识,它们在角的计算与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一般都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由角定角

已知角的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性质)确定其他角的关系.

2.由线定线

已知两直线平行→(性质)角的关系行→(判定)确定其他两直线平行.

例题

【例1】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个.(安徽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充分运用对顶角、平行线性质等与角相关的知识,借助互余的概念判断.注:平面几何的研究除了运用计算方法外,更多的要依靠时图形的观察(直觉能力),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去完成,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进而猜想蛄论(性质),或由预设结论去猜想条件,再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加以证明.

在学习完相交线、平行线内容后,平面几何的学习就由实验几何阶段进入论证几何阶段,顺利跨越推理论证阶段,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过好语言关;

(2)学会识图;

(3)善于分析.

【例2】如图,平行直线AB、CD与相交直线EF、GH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16对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每一个“三线八角”基本图形都有两对同旁内角,从对原图形进行分解人手.

【例3】如图,已知∠B=25°,∠BCD=45°,∠CDE=30°,∠E=10°

求征:AB∥EF.

思路点拨解本例的困难在于图形中没有“三线八角”,考虑创造条件,在图中添置“三线八角”或作出与AB或CD平行的直线.

【例4】如图,在ΔABC中,CE⊥AB于E,DF⊥AB于F,AC∥ED,CE是∠

ACB的平分线.求证:∠EDF=∠BDF.

(天津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垂直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因图形复杂,故需恰当分解图形.【例5】探究:

(1)如图a,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证明;

(3)若将点E移至图b所示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证明;

(4)若将E点移至图c所示位置,情况又如何?

(5)在图d中,AB∥CD,∠E+∠G与∠B+∠F+∠D又有何关系?(6)在图e中,若AB∥CD,又得到什么结论?

思路点拨已知AB∥CD,连结AB、CD的折线内折或外折,或改变E点位置、或增加折线的条数,通过适当地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得出新的结论,给我们创造性的思考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解题的关键是过E点作AB(或CD)的平行线,把复杂的图形化归为基本图形.

注: 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由因导果(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相应结论.(2)执果溯因(分析法),即要得到结论需具备什么条件.

解题时,我们既要抓住条件,又要盯住目标,努力促使已知与来知的转化与沟通.探索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给出了条件,但没有明确的结论;(2)给出了结论,但没有给出或没有全部给出应具备的条件,(3)先提出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再要求归纳、猜测和确定一般结论;(4)先对某一给定条件和结论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探讨改变条件时其结论相应发生的变化,或改变结论时其条件相应发生的变化;(5)解题方法需要独立创新.

“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善于作解题后小结,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和体会,再进而作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思考,挖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扩大题目的辐射面,这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学力训练

1.如图,已知AE∥CD,EF交AB于M,MN⊥EF于M,NN交CD于N,若∠BME=110°,则∠MND=.

(湖北成宁市中者题)2.如图,若直线a,b分别与直线c,d相交,且∠1+∠3=90°,∠2一∠3=90°,∠4=115°,那么∠3=.

3.如图,已知AB∥CD,∠1=100°,∠2=120°,则∠α.(内蒙古中考题)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那么另一角是度. 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l=∠3B.∠2=∠3C.∠4=∠5D.∠2+∠4=180°

(南通市中考题)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符合条件l的条数为().

A.1B.2C.3D.4(安徽省中考题)

7.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1)∠l=∠2;(2)∠3=∠6;(3)∠4+∠7=180°;(4)∠5+∠8=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A.(1)、(3)B.(2)、(4)C.(1)、(3)、(4)D.(1)、(2)、(3)、(4)

(江苏盐城市中考题)

8.如图,AB∥EF∥DC,EG∥DB,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A.6个D.5个C.4个D.3个(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9.如图,已知∠l+∠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明.

10.如图,已知∠1十∠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11.在同—平面内有2002条直线a1,a2,„,a2002,如果a1⊥a2,a2∥a3,a3⊥a4,a4∥a5,„,那么a1与a2002的位置关系是.

12.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共有同旁内角对.(江苏省竞赛题)

13.如图,已知l1//l2,AB⊥l1,∠ABC=130°,则∠α.

14.如图,直线AB∥CD,∠EFA=30°,∠FGH=90°,∠HMN=30°,∠CNP= 50°,则∠GHM的大小是.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15.如图,D、G是ΔABC中AB边上的任意两点,DE∥BC,GH∥DC,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A,4对B.5对C .6对D.7对

(“数学新蕾”竞赛题)

16.如图,若AB∥CD,则().

A.∠1=∠2+∠3B.∠1=∠3一∠

2C.∠1+∠2+∠3=180°∠l一∠2十∠3=180°

17.如图,AB∥CD∥EF,EH⊥CD于H,则∠BAC+∠ACE+∠CEH等于().A.180°B.270°C. 360°D.450°

18.如图,AB∥EF,∠C=90°,则α、β和γ的关系是().

A. β=α+γB.α+β+γ=180°

C.α+β-γ=180° D.β+γ-α=180°

19.如图,已知AB∥CD,P为HD上任意一点,过P点的直线交HF于O点,试问:∠HOP、∠AGF、∠HPO有怎样的关系?用式子表示并证明.

20.如图,已知AB∥CD,α=∠A+∠E,β=∠B+∠C+∠D,证明:β=2α. 21.平面上有7条不同的直线,如果其中任何三条直线都不共点.

(1)请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图形,并数出图形中各直线之间的交点个数;(2)请再画出各直线之间的交点个数不同的图形(至少两个);

(3)你能否画出各直线之间的交点个数为n的图形,其中n分别为6,2l,15?(4)请尽可能多地画出各直线之间的交点个数不同的图形,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

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下载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