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

时间:2019-05-14 13: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

第一篇: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发挥五老‎优势·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市城郊乡**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的调查 冯万‎民 史清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迎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近年来,**市城‎郊乡**村在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立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走群众路线,‎重自身发展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道路。**‎村位于**市城区‎北邻,属城市卫星‎村,西有京广铁路‎,石武高铁飞架穿‎村而过,比干大道‎纵贯南北,卫河环‎绕东南,黄土高岗‎横卧村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村中居民600‎多户,近3000‎多口人,土地18‎00亩。改革开放‎后,村两委率领全‎村群众,围绕土地‎做文章,看准机会‎求发展,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甩掉‎落后的帽子,跑步‎向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村“五老”‎的人力资源优势,‎从源头抓起,拆迁‎重建了新村庄;划‎出150亩土地用‎于市级烈士陵园开‎发,为青少年开辟‎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了千‎年古庙吕祖阁,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物‎旅游景区,景区内‎依古制修建了“*‎*碑林”包括:中‎国将军书法名家碑‎廊、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和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三处‎文化碑廊竖碑38‎8通,全长540‎米。开办农村科学‎文化技术实际、实‎用学习班多期。新‎建**小学标准化‎教学楼一座。整修‎规范了村级幼儿园‎三所。在“三化”‎建设中,**村率‎先开创出适宜村民‎居住、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市城郊乡**村小‎康示范村”,新乡‎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李立也先后被‎评为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新农村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采纳“五老‎”建议 构建新农‎村文明建设 *‎*村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文化圣地:北邻‎比干庙、南靠市城‎区,村中有**八‎景之一的黄土岗,千年繁盛的吕祖阁‎。‎然而,近百年来‎,清廷腐败、日寇‎侵入、战火摧残,‎灾荒连年,繁华兴‎隆的**村,已是‎蒿草遍地,一片瓦‎砾。解放后,虽然‎经过几任村干部的‎艰苦奋斗,但仍未‎改变这种穷面貌。‎ 989年,*‎*村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李立走马‎上任,当上了村支‎书,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感慨万千‎,从哪里下手,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改变**村这种穷‎面貌的决心已经下‎定。他当过兵,经‎过商,办过农副产‎品加工厂,也种过‎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在长‎期的磨难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任伊始,一大堆问‎题摆在了自己面前‎,但村里面貌怎样‎改,怎样变需要认‎真的梳理。这个出‎身忠孝之家的壮汉‎子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轻重。首先想‎到的是:听听村里‎老人们的意见,问‎问他们该怎么做。‎接下来在较短时间‎里,他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全‎都走访一遍,逐一‎请教。而后,把老‎人们的建议摆在村‎两委会上认真讨论‎,抽丝剥茧,拟定‎了工、农、商、学‎并举,用壮大集体‎经济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方向确‎定后,村两委团结‎一心率领群众种果‎树、办工厂、搞商‎业、建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村里的集体‎经济翻了几番,群‎众富裕了,脸上都‎露出了多年来难得‎的笑容。村里‎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急剧攀升,李立‎看到了这条道没错‎,路子是走对了,‎同时,他也看到了‎村里这批老年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财‎富,潜力大得很,‎长辈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给了这位‎有着光荣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新班长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他们在‎村里参政议政,及‎时听取老人们的指‎导意见。稍后,首‎次在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和“便‎民服务中心”。那‎时候村里没有关工‎委,不知道什么是‎“五老”,但他把‎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农民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统‎统组织在老年协会‎里。尽管协会条件‎很差,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娱乐室‎,但是,他们每天‎除了健身活动外,‎常常聚在一起出谋‎献策,共谋村里发‎展大计,成了村里‎的智囊团和主力军‎。一次村委要‎研究制定一个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请‎“五老”参加共谋‎发展大计,老人们‎首先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下一代‎是百年大业,千年‎大计的设想。他们‎说:现在我们的小‎学校,冬天房透风‎,夏天房漏雨。上‎学的路坑坑洼洼,‎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怕耽‎误自己的孩子,狠‎着心托人转学到城‎里去上了,这让我‎们看了痛心。我们‎村规划首先应该把‎办教育放在第一位‎。李立听了陷入了‎深思,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老人们提出来了‎,说明想的好,看‎的也准,该怎么办‎他自然心中也有了‎数,当即召集村两‎委开会,决定集中‎村里全部财力、物‎力,哪怕今天是砸‎锅卖铁,也要先办‎教育。995‎年,村里投资几十‎万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都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6年‎又东筹西借投资了‎。0万元,建起了‎20年都不落后的‎能容15个教学班‎的四层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办幼儿园建设,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周边十里八村‎的学生托亲靠友也‎来上学了,在校学‎生从以前的不足3‎00多名,猛然增‎加到今天的600‎多名,稚童欢笑,‎书声朗朗,学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学校变‎美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村民们也‎跟着笑了。为了鼓‎励学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村委又‎决定:用村里考上‎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早成栋‎梁。十多年来,全‎村少年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没有出现1个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学生失学的现象,‎原来转学的学生也‎都回到了学校安心‎学习。如今学校美‎化了校园,又建设‎了少年宫,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做手工、琴‎、棋、书、画样样‎有,天真健康地成‎长着。村两委‎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五老”们‎站的高,看的远。‎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今天,群‎众致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移‎风移俗,转变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风尚,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对于‎怎样转变思想观念‎,搞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社会。村委再次‎想到了老人们,请‎“五老”出山参谋‎提建议。老年协会‎的精英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制度成方圆”‎的新思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让制度来自觉约束‎行为。群众思想觉‎悟慢慢就会提高了‎。村委根据五老提‎出的条条建议,经‎过村民大会大小会‎议反复讨论通过,‎最后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大意‎是:爱党,爱国,‎爱集体,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不‎打架、不骂人、不‎闹事、不酗酒、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尊重别人,和‎睦乡邻,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争当好农民;婚丧‎嫁娶,不准大操大‎办,不准用纸扎、‎用响器,反对铺张‎浪费,原则上村干‎部不准上事儿;尊‎老爱幼。对孝敬老‎人的,每年召开一‎次敬老会,予以表‎彰和鼓励;对于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孙‎,轻则批评教育,‎不提拔村干部,不‎得当模范等。十条‎“村规民约”下达‎后。爱公物、爱集‎体,和睦乡邻,争‎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为老人洗头、‎洗澡、晾被子、干‎家务、给钱花的好‎媳妇、好青年层出‎不穷。“村规民约‎”遏制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正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奉献在*‎*村形成了群众性‎的良好风气。接着‎村委每年还拿出4‎0万元的专款,给‎群众生活做补贴,‎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村群众‎按人头每月补贴4‎元水电费,对年过‎60岁的老年人,‎过年过节村委都亲‎自去送大米、白面‎、食油、鸡蛋等慰‎问品,除此之外,‎每人每月还给老人‎发10元零花钱,定点剃头理发不收‎费等。己不正‎不能正人,李立为‎了‎保持经常和老年‎人、村里群众沟通‎思想保持联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给自己订了‎约法三章: 其‎

一、‎家里不养狗 他‎说:干部,首先观‎念要改变。咱当村‎干部,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员,在村里‎不能高人一等,村‎里群众有啥事儿来‎找咱,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咱在家‎养条狗,当门汪汪‎叫,人看着就心烦‎,哪个还敢前来找‎咱说心里话。‎其

二‎、村里不买车 ‎李立说:俺村并不‎是买不起车,就凭‎俺家有工厂,买辆‎车不算啥问题。但‎是村里老少爷们都‎是骑车的步行的,‎咱坐在车上比别人‎高一头,心里不踏‎实,还是和群众保‎持一样高度好。‎ 其

三、自己不喝酒 ‎ 李立说:整天工‎作恁忙,应酬不断‎,酒喝多了,影响‎健康。耽误工作,‎也不体面,影响也‎不好,还是不喝。‎如今他烟也不抽了‎,他说抽烟不但有‎害自己,还损害了‎别人健康,两不划‎算,还是戒了好。他手机常开着,‎自‎家大门从来不落锁‎。他说:谁家有事‎,啥时想说啥时说‎,不担心,不害怕‎。只有群众心里对‎咱不隔墙,敢说真‎心话,问题才能吃‎得透,工作才会不‎走弯路。全村‎群众在李立的感召‎影响下,团结友善‎,邻里和谐,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新建高速‎铁路从该村通过,‎国家财物钢轨、铁‎板、铁丝、道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大‎街小巷存放的到处‎都是,从来没有丢‎失过。有时候下雨‎了,贵重物品,群‎众还会主动用自家‎的东西盖起来。施‎工的工人扬说:“‎**村的民风好,‎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不爱财”。高铁‎建成后,村里有一‎大批青壮年被老板‎们相中,带到了新‎的工地挣钱去了。‎

二、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制定的十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今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是让人做梦也‎也不敢想的事儿变‎成了现实神话。现‎在的**村:排排‎小楼三纵横,太阳‎能路灯照明,跟城‎市生活不差样,街‎道清洁卫生,村民‎安居乐业。在‎9方圆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南北一公‎里长的中心大道宽‎阔洁净,红房绿树‎互相点缀。三纵三‎横的6条支干道把‎全村切割成9块方‎格,每户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前‎庭后院宽绰明亮。‎家庭水电配套齐全‎,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梦。目前‎已经有4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 说到新农村建设‎,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拆迁、冲路、‎划宅基、建新房,‎工程浩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究竟问‎题有多少,困难有‎多大,都是一个未‎知数字。工作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可是**村就‎硬是顶着天大的压‎力提前顺利完成任‎务。李立说:我们‎没有法宝绝招,对‎群众以诚相待,靠‎村两委的精诚团结‎,人人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公道,便宜‎的事让给群众去做‎,吃亏的事留给干‎部。这是村两委开‎展工作时定下的规‎矩,怕苦怕难的靠‎边站,利益面前干‎部靠后站,坚决不‎与群众争饭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领取拆房补贴,‎确定宅基位置、建‎房建筑样式等等,‎不分亲疏远近,不‎论功劳大小,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谁带头拆、谁先建‎,谁不拆、不准建‎。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大事小事都‎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没有一个‎例外,新村建设很‎顺利。他说,工程‎这么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出现一些‎支微末节,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钉子户”‎“老别筋”“守老‎窝”的思想守旧的‎个别群众,干部就‎不厌其烦的、三番‎五次往他们家里跑‎,听难听话、吃闭‎门羹,甚至是当场‎挨骂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怨言,用‎自己的诚信与耐心‎给他们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时干部‎忙不过来,工作上‎有了难度,“五老‎”们就主动出山。‎“五老”大都是长‎辈们,有威望,说‎话有影响力,他们‎的话有人听,办事‎有人信,使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了。**‎村的干部‎们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办事宗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几年的建设新‎村工作中,李立为‎了培养中青年干部‎,除了把好入门关‎外,给他们定规矩‎,分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到风口浪‎尖去锻炼,磨练他‎们的意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知人‎善任,各司其责,‎分工合作。七名村‎委干部个个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怕‎苦,敢担当,做事‎雷厉风行。对旧宅‎评估、发放拆迁补‎贴,新宅居测量、‎放线定位、统一建‎房标准,物料购进‎、图纸样式、质量‎承包,道路绿化等‎大量工作,都是他‎们几个干部,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的结果,从来没‎有人说过苦和累,‎没有人要过分文报‎酬钱。他们说“我‎们是干部,是干部‎就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就应该境界‎高一点,吃喝拉杂‎睡事儿虽小,但是‎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这都是‎俺们应该办的事情‎,再苦再累心里甜‎”。村长史宝林为‎了尽快把新村大路‎修好,不影响群众‎建新房,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拉土垫路‎基,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天,‎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家里的啥事儿‎也顾不上管了,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亏累,劳累了‎,微笑常常挂在他‎的脸上。民调主任‎李安是一位年轻干‎部,在村里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做‎事果断,办事细心‎,处处为群众着想‎,当发现苦难户建‎房经济出现问题时‎,曾多次主动把自‎家的钱借给群众以‎解燃眉之急。民兵‎连长任志敏,也是‎一位新选拔上来的‎青年干部,党支部‎书记李立希望他回‎村帮助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市‎龙头企业化肥厂的‎车间主任的职务和‎每月2500元工‎资的正式工作,不‎讲任何报酬,自愿‎为群众服务。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李立,吃饭有‎人找,走路有人拦‎,睡会儿觉电话则‎响个不停,群众的‎难事,疑点,疙瘩‎事都找他。能解决‎的当场给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让找上门来的群‎众愁着进门,笑着‎出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中,‎他皮肤晒黑了,还‎瘦了几斤肉,老婆‎心痛的数落他,他‎却蛮认真的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大家选出来的村官‎,只有大家安居乐‎业了,我心里才踏‎实,自己累点苦点‎算个啥,这样做我‎觉得很值得”。在‎建房中,群众把条‎件好的地方全都占‎完了,最后他才在‎较偏僻的东北角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现如今,群众都住‎进新房了,他还寄‎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功与过,群众‎心里最清楚,大家‎知道:“**村变‎化这么大,都是村‎里干部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20‎1X年,**市为‎了借助开发利用比‎干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决定修一条通‎过城市中心直达比‎干庙十公里长的比‎干大道,原计划拆‎迁180户,纵穿‎**村,后来考虑‎到拆迁180户,‎工作量太大,怕影‎响整个施工进程。‎市政府为确保比干‎纪念会按时召开,‎市里临时决定,改‎变原计划,比干大‎道绕过**村修建‎。李立闻讯后,很‎是着急,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大‎道从村里经过是繁‎荣发展的好机会,‎这一难得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城郊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李立连夜‎找到市里有关领导‎请命:“不用改,‎就从俺村通过,拆‎迁工作交给我们好‎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如果失言,‎自动罢官辞职,甘‎愿受罚”。当时大‎伙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但李立确胸有大‎志,吃铁化钢之决‎心,深知全村百姓‎的能量有多大,他‎酝酿召开了首次动‎员大会,大会主席‎台上端坐的他请来‎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来为他助威‎压阵的,全村动员‎大会上,推心置腹‎的讲利益,设身处‎地的谈未来,他把‎“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讲得透彻明白,‎最后给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沿街道‎两旁再拓宽80米‎,道路打通后,让‎利每户留给一间门‎面房做生意。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在规划图上,将门‎面房编号,不分尊‎卑长幼,不论资排‎辈,没有任何关系‎后门,按拆迁协议‎签订的先后为序为‎准,先签先选,后‎签后选,不签不选‎。由于工作做得细‎致,措施办法到位‎得力,180户村‎民,在三天的时间‎内,顺利签订完毕‎,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一个上访户‎,仅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比干大道‎途径**村的1.‎65公里长。0‎米宽的大道打通了(其中大道宽‎40‎米,两旁拓宽80‎米空地)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村‎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发挥“‎五老”作用 拓展‎视野,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村有‎一座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千年古庙吕‎祖阁,又称白云阁‎。相传古庙始建于‎唐,兴于金元,是‎吕洞宾修炼脱凡成‎仙的地方,也是中‎原道教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古庙历‎经战火和上千年的‎风雨剥蚀,历史上‎几经破败和复修,‎在斑斑驳驳的古迹‎中,仍然保留着残‎缺不全的原始风貌‎。据史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的白云阁三层,高18米,‎雕梁画‎柱,宏伟壮观,是‎在原古庙的基础上‎重建的。整个庙宇‎占地二万二千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八仙塑像、山门、‎神道、拜殿、前殿‎、后殿、脱凡洞、白云阁,‎东西厢房‎有八仙配殿等建筑‎。原有的吕祖堂、吕祖社、‎望月楼、‎百草园、桃李园、‎八卦亭、西华厅等‎已不复存在。有文‎字记载,明代的嘉‎庆、万历皇帝;清‎康熙、乾隆皇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总统徐世昌‎及许多官宦墨客、才子佳人等均来拜‎谒赋诗留下千古‎佳‎话。古往今来,这‎里香烟鼎沸、热闹‎非凡,是豫北最富‎盛名的的道教活动‎场所。解放后‎庙宇划归国有,先‎是办农场、后是办‎工厂,道徒四散,‎财产流失已尽,千‎年古庙变得千疮百‎孔。1983年,‎一场大火又使白云‎阁雪上加霜。‎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达‎文件,加强文物保‎护,让其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市几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带动支持下,‎201X年吕祖阁‎成功申报新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划归**村所有‎,干部群众听到消‎息之后,兴奋异常‎,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吕祖阁。开‎山门时,吕祖阁里‎人山人海。至此,‎重新修缮吕祖庙古‎建筑的重任就落在‎了**人的身上。‎

村两委在班长‎李立的带领下,就‎修复吕祖阁的定位‎问题经过了反复磋‎商讨论,一致认为‎:吕祖阁是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保护它我们责‎无旁贷。目标明确‎了,信心就有了,‎修建此庙,应该站‎在繁荣文化、振兴‎经济建设的角度,‎重现历史,展示历‎史,发展历史,把‎古庙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于是把修建古‎庙列入到正式工作‎日程,首期筹资4‎3万元,将白云阁‎

二、‎三层木质结构修复‎。年,又经多方呼‎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和原电机厂‎置换土地40亩,‎把盘踞庙院遗址多‎年的电机厂家属院‎迁出,使庙院面积‎恢复到108亩。‎接着清理了杂乱建‎筑,整修了残垣断‎壁,打开了山门,‎正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朝拜‎者。从此,吕祖阁‎又生起了缕缕青烟‎,大车小辆,人来‎人往,又开始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村委迈出了第一‎步,胆子更大、信‎心更足了。李立又‎构思:以吕祖阁文‎化旅游资源为契机‎,带动经济发展,‎这可是个好机会。‎在市宗教局、旅游‎局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市吕祖阁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李立兼董事长,‎聘‎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际易经学院的特聘‎顾问、博学多才的‎史清根任经理,并‎制定了庙宇发展长‎远规划。年冬,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吕祖大殿、六座‎配殿、雕塑了八仙‎神像,新建放生池‎、钟鼓亭、汉白玉‎八仙雕塑群像,整‎修了古戏楼,平整‎了迎宾广场,新建‎30间办公用房,石阶路面全部整修‎一‎新。又在庙内外‎栽种了松、柏、杉‎、楸等名贵树木花‎草数万株。一年后‎,开发商相继投资‎数千万元,在村南‎建起了八栋公寓大‎楼,为**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花香自‎引蜂蝶来,吕祖阁‎基础建设完成后,‎伴随着旅游事业的‎猛速发展,作家、‎画家、书法家都来‎了,公司给他们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在这幽静广深‎的庙院里文人们心‎情舒畅,写诗作画‎论文章,一幅幅的‎优秀作品不断问世‎,走出了**,飞‎向全国各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后,使公司领导认‎识到:只有历史文‎化才是吕祖阁真正‎的灵魂,于是他们‎请书画界知名度极‎高,又有着大慈善‎家美称的**市美‎协主席李甫信负责‎,面向全国发函,‎广泛征集诗、词、‎曲、赋和书画作品‎,筹备碑廊建设。‎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征得作‎品数百幅,于年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第一座“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在长达116米的‎长廊中,雕刻了来‎自全国各地。8位‎名家书画精品。2‎01X年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一行陪‎同台湾世界天马书‎画会会长孙晋卿等‎到吕祖阁观光旅游‎,看到碑廊书画叹‎不绝,在了解了吕‎祖阁的历史之后遂‎产生了在这里修建‎“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的想法。‎经村两委认真研究‎,感到此事意义重‎大,台湾书画名家‎能到吕祖阁来赋诗‎作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下决心与‎台湾名家携手共建‎书画长廊。几经周‎折,又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吕祖阁‎台湾百人名家书画‎长廊。”台湾闻讯‎:马英

九、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等十‎一位政要为碑廊亲‎笔题词。台湾‎百人书画名家碑廊‎建好后,在北京工‎作的**籍部队复‎员老首长孔祥秀得‎知情况后,感慨万‎千,此事功在千秋‎,几次往返**与‎北京之间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于是‎产生了在吕祖阁建‎造 “中国将军书‎画廊”的想法,他‎的义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几位主要领导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现场考察‎,给于指导。老人‎凭着在京工作多年‎的优越条件,不顾‎自己年高体弱,腿‎残疾,冒严寒顶烈‎日,跑遍了北京城‎,最后感动了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在‎老首长的全力支持‎,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个兵种征得180‎位共和国将军书画‎作品,并亲自送到‎了吕祖阁。**村‎在新农村建设十分‎繁忙,经济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又多‎方筹资百万元,建‎起了 “中国将军‎书画廊”。古庙内‎东、西、南三面共‎建起了长达540‎米,388座碑的‎书画长廊,形成了‎偌大的碑林,张永‎金院长即兴挥笔写‎下了“**碑林”‎四个仓劲有力的大‎字,把三个碑廊连‎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人们进庙‎都是来烧香磕头的‎,现在不同了,来‎庙里的人看碑廊,‎看文化,一呆就是‎一整天,碑廊文化‎还吸引了附近几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到‎这里来写生,看过‎的人都说好。‎近年来,村委为了‎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组建了强有‎力的关工委班子,‎李立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公司经理史‎清根任副主任,年‎轻干部李安任秘书‎长,下设关工委办‎公室,有图书室(‎藏书上万册),阅‎览室,书画室,娱‎乐室和老年协会办‎公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至此,‎老人们真正地感觉‎到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关‎门不见三仙客,哪‎来飞空一真人。紫‎气东来,关工委门‎庭若市。近年来,‎关工委主要开展的‎活动由三项内容:‎

一、利用市烈士陵‎园的优势,开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提着花篮,打着‎横幅,举着红旗来‎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借此机会,关工委‎就找老革命、老干‎部、老军人到现场‎给学生作报告,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年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有部分单位、‎企业、学校把培养‎青年入党入团带到‎这里来举行宣誓仪‎式。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悲壮历史‎。

二、关工委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的国家‎级、省市级书画会‎员到这里来。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学者‎、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工人、‎农民到这里参观学‎习,咏诗论道,探‎讨人生哲理。艺术‎家们则挥毫泼墨,‎对前来学习的人传‎授书、画技巧,中‎小学生、大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来,找感觉‎得灵气,优秀青年‎王淑静,郭炳仁就‎是在这里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的‎童年》,《我的老‎师》,从而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成为市作家协会的‎正式会员。

三、依‎靠关工委成立民间‎文艺队。在关工委‎指导下,村里自发‎成立了四个民间文‎艺队;即打鼓队,‎秧歌队,还有狮子‎龙灯等,他们的队‎长都是老年协会的‎成员担任,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重大节庆日现场‎表演,还参加市宣‎传部门组织的比赛‎,活跃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村里的打架斗殴‎、打麻将斗地主、‎拌嘴吵架、小偷小‎摸等丑恶现象几乎‎绝迹。回顾*‎*村的创业史,那‎才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村做出了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功‎劳簿里同时也记载‎着,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中国诗人‎、一级作家王绶青‎,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原中国共产党卫戍‎区党委委员、享受‎军级待遇的老英模‎孔祥秀,新乡市书‎协主席周云峰,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市美协主席‎李甫信,**市作‎家协会主席冯万民‎,台湾国学大师蔡‎鼎新,台湾天马世‎界书画会会长孙晋‎卿,原**市县长‎张英毅,原**市‎政协主席王俊富,‎原**市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廷福‎,原**市党校副‎校长周豆喜,原土‎地局党委副书记周‎玉江,**电视台‎原台长陈建民,原‎**市一中校长张‎水香,办公室主任‎张夏玲,中原吕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史‎清根等立下的汗马‎功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从中可以得出如下‎有益启示。

(一)‎、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艰苦创‎业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与全市绝大‎多数村一样,**‎村创业之初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硬是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发展。即使富裕之‎后,他们也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修路、建校、‎盖办公楼、搞绿化‎,是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出义务‎工干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成为*‎*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素。一‎个村发展快慢、建‎设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发展到今天,‎李立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为群众办‎实事,他总是走在‎前、干在前、吃亏‎在前。新村改造当‎中,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带头扒‎掉了自己的房子,‎不与群众比高低,‎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工作中,李立‎一度几次眩晕,最‎后病倒在床,大家‎都知道,这个带头‎人是累倒的,在医‎院里,他还不放心‎家里的事,生怕工‎作出漏子,几次偷‎着从医院里跑出来‎,医生批评他、亲‎人埋怨他,老婆孩‎子跟着抹泪,然而‎他每次总是以淡淡‎的微笑作为回答,‎在他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立能吃亏精神‎的感召下,**村‎有了一个团结协调‎、吃亏奉献的“两‎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难、拼搏‎实干的党员队伍。‎干群和谐,上下一‎心,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关键是要像李立‎那样咬定发展不放‎松,并自觉与科学‎发展观“对表”、‎“调频”,凡与科‎学发展观不一致、‎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路‎措施,都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变。过去‎**村讲发展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凡‎投资建厂办企业的‎都“一路绿灯”。现在**村招商引‎资,‎首先考虑生态‎、环保问题,不管‎效益多好,只要对‎生态环境有污染,‎一概拒之门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村‎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按照上级要求,‎成功实施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流‎转,首次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鼓励他们走出去看‎世界,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办教育提高素质‎,‎搞活动愉悦身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提‎升了民气,凝聚了‎人心。下面还会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筹建吕祖阁国学‎教育中心,把文化‎底劲使足。

(六)‎、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的问题大多是因干‎部处事不公、村务‎不清引发的。李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财务公‎开;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取消招待费‎。20多年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让群众决策,让群‎众管理”已成为*‎*治村兴业的座右‎铭和“铁原则”。‎

(七)、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委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富民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村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本‎村经济社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李立‎的成长、成熟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培养。‎

路在何方,路‎始于脚下,**村‎的成功之路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经验‎。目前:**村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群众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展望未‎来,他们绘制了更‎加美好的蓝图。一‎是加快吕祖阁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凭借着周围市职业‎中专、市十中、村‎办小学、幼儿园,‎学生较多的优势,‎搭建爱国教育科学‎艺术发展平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极型人才;二是凭‎借离城区较近,居‎民集中,交通方便‎的优势,在吕祖阁‎景区兴建老年康复‎娱乐中心和八卦休‎闲广场。供人们研‎究、学习、养生休‎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在通过街中心的比‎干大道旁,兴建商‎业大楼、开发经商‎一条街,文化教育‎产品销售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增加村民经商意识‎,‎繁荣**经济。

‎总之,**村‎的建设与发展依靠‎“五老”这支力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其“五老”参‎政议政的优势,拓‎宽了经济和文化建‎设新思路,工作做‎得实,步子走得稳‎,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关键是要‎象**村那样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1X年6月11日‎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第二篇: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迎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近年来,**市城郊乡**村在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立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走群众路线,重自身发展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道路。

**村位于**市城区北邻,属城市卫星村,西有京广铁路,石武高铁飞架穿村而过,比干大道纵贯南北,卫河环绕东南,黄土高岗横卧村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村中居民600多户,近3000多口人,土地1800亩。改革开放后,村两委率领全村群众,围绕土地做文章,看准机会求发展,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甩掉落后的帽子,跑步向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村“五老”的人力资源优势,从源头抓起,拆迁重建了新村庄;划出150亩土地用于市级烈士陵园开发,为青少年开辟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了千年古庙吕祖阁,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物旅游景区,景区内依古制修建了“**碑林”包括:中国将军书法名家碑廊、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和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三处文化碑廊竖碑388通,全长540米。开办农村科学文化技术实际、实用学习班多期。新建**小学标准化教学楼一座。整修规范了村级幼儿园三所。在“三化”建设中,**村率先开创出适宜村民居住、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市城郊乡**村小康示范村”,新乡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李立也先后被评为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新农村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采纳“五老”建议 构建新农村文明建设

**村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文化圣地:北邻比干庙、南靠市城区,村中有**八景之一的黄土岗,千年繁盛的吕祖阁。然而,近百年来,清廷腐败、日寇侵入、战火摧残,灾荒连年,繁华兴隆的**村,已是蒿草遍地,一片瓦砾。解放后,虽然经过几任村干部的艰苦奋斗,但仍未改变这种穷面貌。

1989年,**村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李立走马上任,当上了村支书,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感慨万千,从哪里下手,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改变**村这种穷面貌的决心已经下定。他当过兵,经过商,办过农副产品加工厂,也种过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在长期的磨难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任伊始,一大堆问题摆在了自己面前,但村里面貌怎样改,怎样变需要认真的梳理。这个出身忠孝之家的壮汉子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轻重。首先想到的是:听听村里老人们的意见,问问他们该怎么做。接下来在较短时间里,他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全都走访一遍,逐一请教。而后,把老人们的建议摆在村两委会上认真讨论,抽丝剥茧,拟定了工、农、商、学并举,用壮大集体经济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方向确定后,村两委团结一心率领群众种果树、办工厂、搞商业、建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村里的集体经济翻了几番,群众富裕了,脸上都露出了多年来难得的笑容。

村里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急剧攀升,李立看到了这条道没错,路子是走对了,同时,他也看到了村里这批老年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财富,潜力大得很,长辈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给了这位有着光荣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新班长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他们在村里参政议政,及时听取老人们的指导意见。稍后,首次在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和“便民服务中心”。那时候村里没有关工委,不知道什么是“五老”,但他把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农民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统统组织在老年协会里。尽管协会条件很差,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娱乐室,但是,他们每天除了健身活动外,常常聚在一起出谋献策,共谋村里发展大计,成了村里的智囊团和主力军。

一次村委要研究制定一个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请“五老”参加共谋发展大计,老人们首先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下一代是百年大业,千年大计的设想。他们说:现在我们的小学校,冬天房透风,夏天房漏雨。上学的路坑坑洼洼,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怕耽误自己的孩子,狠着心托人转学到城里去上了,这让我们看了痛心。我们村规划首先应该把办教育放在第一位。李立听了陷入了深思,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老人们提出来了,说明想的好,看的也准,该怎么办他自然心中也有了数,当即召集村两委开会,决定集中村里全部财力、物力,哪怕今天是砸锅卖铁,也要先办教育。

1995年,村里投资几十万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都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6年又东筹西借投资了120万元,建起了20年都不落后的能容15个教学班的四层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办幼儿园建设,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周边十里八村的学生托亲靠友也来上学了,在校学生从以前的不足300多名,猛然增加到今天的600多名,稚童欢笑,书声朗朗,学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学校变美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村民们也跟着笑了。为了鼓励学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村委又决定:用村里考上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早成栋梁。十多年来,全村少年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没有出现1个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学生失学的现象,原来转学的学生也都回到了学校安心学习。如今学校美化了校园,又建设了少年宫,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做手工、琴、棋、书、画样样有,天真健康地成长着。

村两委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五老”们站的高,看的远。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今天,群众致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移风移俗,转变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风尚,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对于怎样转变思想观念,搞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社会。村委再次想到了老人们,请“五老”出山参谋提建议。老年协会的精英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制度成方圆”的新思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让制度来自觉约束行为。群众思想觉悟慢慢就会提高了。村委根据五老提出的条条建议,经过村民大会大小会议反复讨论通过,最后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大意是:爱党,爱国,爱集体,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不打架、不骂人、不闹事、不酗酒、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尊重别人,和睦乡邻,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争当好农民;婚丧嫁娶,不准大操大办,不准用纸扎、用响器,反对铺张浪费,原则上村干部不准上事儿;尊老爱幼。对孝敬老人的,每年召开一次敬老会,予以表彰和鼓励;对于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孙,轻则批评教育,不提拔村干部,不得当模范等。十条“村规民约”下达后。爱公物、爱集体,和睦乡邻,争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为老人洗头、洗澡、晾被子、干家务、给钱花的好媳妇、好青年层出不穷。“村规民约”遏制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正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奉献在**村形成了群众性的良好风气。接着村委每年还拿出40万元的专款,给群众生活做补贴,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村群众按人头每月补贴4元水电费,对年过60岁的老年人,过年过节村委都亲自去送大米、白面、食油、鸡蛋等慰问品,除此之外,每人每月还给老人发10元零花钱,定点剃头理发不收费等。

己不正不能正人,李立为了保持经常和老年人、村里群众沟通思想保持联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给自己订了约法三章:

其一、家里不养狗

他说:干部,首先观念要改变。咱当村干部,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员,在村里不能高人一等,村里群众有啥事儿来找咱,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咱在家养条狗,当门汪汪叫,人看着就心烦,哪个还敢前来找咱说心里话。

其二、村里不买车

李立说:俺村并不是买不起车,就凭俺家有工厂,买辆车不算啥问题。但是村里老少爷们都是骑车的步行的,咱坐在车上比别人高一头,心里不踏实,还是和群众保持一样高度好。

其三、自己不喝酒

李立说:整天工作恁忙,应酬不断,酒喝多了,影响健康。耽误工作,也不体面,影响也不好,还是不喝。如今他烟也不抽了,他说抽烟不但有害自己,还损害了别人健康,两不划算,还是戒了好。他手机常开着,自家大门从来不落锁。他说:谁家有事,啥时想说啥时说,不担心,不害怕。只有群众心里对咱不隔墙,敢说真心话,问题才能吃得透,工作才会不走弯路。

全村群众在李立的感召影响下,团结友善,邻里和谐,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新建高速铁路从该村通过,国家财物钢轨、铁板、铁丝、道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大街小巷存放的到处都是,从来没有丢失过。有时候下雨了,贵重物品,群众还会主动用自家的东西盖起来。施工的工人赞扬说:“**村的民风好,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不爱财”。高铁建成后,村里有一大批青壮年被老板们相中,带到了新的工地挣钱去了。

二、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制定的十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今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是让人做梦也也不敢想的事儿变成了现实神话。现在的**村:排排小楼三纵横,太阳能路灯照明,跟城市生活不差样,街道清洁卫生,村民安居乐业。

在9方圆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南北一公里长的中心大道宽阔洁净,红房绿树互相点缀。三纵三横的6条支干道把全村切割成9块方格,每户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前庭后院宽绰明亮。家庭水电配套齐全,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梦。目前已经有4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

说到新农村建设,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拆迁、冲路、划宅基、建新房,工程浩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究竟问题有多少,困难有多大,都是一个未知数字。工作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可是**村就硬是顶着天大的压力提前顺利完成任务。李立说:我们没有法宝绝招,对群众以诚相待,靠村两委的精诚团结,人人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公道,便宜的事让给群众去做,吃亏的事留给干部。这是村两委开展工作时定下的规矩,怕苦怕难的靠边站,利益面前干部靠后站,坚决不与群众争饭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领取拆房补贴,确定宅基位置、建房建筑样式等等,不分亲疏远近,不论功劳大小,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谁带头拆、谁先建,谁不拆、不准建。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大事小事都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没有一个例外,新村建设很顺利。他说,工程这么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出现一些支微末节,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钉子户”“老别筋”“守老窝”的思想守旧的个别群众,干部就不厌其烦的、三番五次往他们家里跑,听难听话、吃闭门羹,甚至是当场挨骂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怨言,用自己的诚信与耐心给他们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时干部忙不过来,工作上有了难度,“五老”们就主动出山。“五老”大都是长辈们,有威望,说话有影响力,他们的话有人听,办事有人信,使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了。

**村的干部们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办事宗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几年的建设新村工作中,李立为了培养中青年干部,除了把好入门关外,给他们定规矩,分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到风口浪尖去锻炼,磨练他们的意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知人善任,各司其责,分工合作。七名村委干部个个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怕苦,敢担当,做事雷厉风行。对旧宅评估、发放拆迁补贴,新宅居测量、放线定位、统一建房标准,物料购进、图纸样式、质量承包,道路绿化等大量工作,都是他们几个干部,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的结果,从来没有人说过苦和累,没有人要过分文报酬钱。他们说“我们是干部,是干部就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就应该境界高一点,吃喝拉杂睡事儿虽小,但是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这都是俺们应该办的事情,再苦再累心里甜”。村长史宝林为了尽快把新村大路修好,不影响群众建新房,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拉土垫路基,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天,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家里的啥事儿也顾不上管了,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亏累,劳累了,微笑常常挂在他的脸上。民调主任李安是一位年轻干部,在村里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做事果断,办事细心,处处为群众着想,当发现苦难户建房经济出现问题时,曾多次主动把自家的钱借给群众以解燃眉之急。民兵连长任志敏,也是一位新选拔上来的青年干部,党支部书记李立希望他回村帮助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市龙头企业化肥厂的车间主任的职务和每月2500元工资的正式工作,不讲任何报酬,自愿为群众服务。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李立,吃饭有人找,走路有人拦,睡会儿觉电话则响个不停,群众的难事,疑点,疙瘩事都找他。能解决的当场给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让找上门来的群众愁着进门,笑着出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中,他皮肤晒黑了,还瘦了几斤肉,老婆心痛的数落他,他却蛮认真的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大家选出来的村官,只有大家安居乐业了,我心里才踏实,自己累点苦点算个啥,这样做我觉得很值得”。在建房中,群众把条件好的地方全都占完了,最后他才在较偏僻的东北角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现如今,群众都住进新房了,他还寄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功与过,群众心里最清楚,大家知道:“**村变化这么大,都是村里干部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2005年,**市为了借助开发利用比干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决定修一条通过城市中心直达比干庙十公里长的比干大道,原计划拆迁180户,纵穿**村,后来考虑到拆迁180户,工作量太大,怕影响整个施工进程。市政府为确保比干纪念会按时召开,市里临时决定,改变原计划,比干大道绕过**村修建。李立闻讯后,很是着急,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大道从村里经过是繁荣发展的好机会,这一难得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城郊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李立连夜找到市里有关领导请命:“不用改,就从俺村通过,拆迁工作交给我们好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如果失言,自动罢官辞职,甘愿受罚”。当时大伙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但李立确胸有大志,吃铁化钢之决心,深知全村百姓的能量有多大,他酝酿召开了首次动员大会,大会主席台上端坐的他请来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来为他助威压阵的,全村动员大会上,推心置腹的讲利益,设身处地的谈未来,他把“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讲得透彻明白,最后给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沿街道两旁再拓宽80米,道路打通后,让利每户留给一间门面房做生意。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在规划图上,将门面房编号,不分尊卑长幼,不论资排辈,没有任何关系后门,按拆迁协议签订的先后为序为准,先签先选,后签后选,不签不选。由于工作做得细致,措施办法到位得力,180户村民,在三天的时间内,顺利签订完毕,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一个上访户,仅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比干大道途径**村的1.65公里长,120米宽的大道打通了(其中大道宽40米,两旁拓宽80米空地)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村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发挥“五老”作用 拓展视野,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村有一座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千年古庙吕祖阁,又称白云阁。相传古庙始建于唐,兴于金元,是吕洞宾修炼脱凡成仙的地方,也是中原道教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古庙历经战火和上千年的风雨剥蚀,历史上几经破败和复修,在斑斑驳驳的古迹中,仍然保留着残缺不全的原始风貌。据史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的白云阁三层,高18米,雕梁画柱,宏伟壮观,是在原古庙的基础上重建的。整个庙宇占地二万二千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八仙塑像、山门、神道、拜殿、前殿、后殿、脱凡洞、白云阁,东西厢房有八仙配殿等建筑。原有的吕祖堂、吕祖社、望月楼、百草园、桃李园、八卦亭、西华厅等已不复存在。有文字记载,明代的嘉庆、万历皇帝;清康熙、乾隆皇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总统徐世昌及许多官宦墨客、才子佳人等均来拜谒赋诗留下千古佳话。古往今来,这里香烟鼎沸、热闹非凡,是豫北最富盛名的的道教活动场所。

解放后庙宇划归国有,先是办农场、后是办工厂,道徒四散,财产流失已尽,千年古庙变得千疮百孔。1983年,一场大火又使白云阁雪上加霜。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达文件,加强文物保护,让其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市几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带动支持下,2004年吕祖阁成功申报新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划归**村所有,干部群众听到消息之后,兴奋异常,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吕祖阁。开山门时,吕祖阁里人山人海。至此,重新修缮吕祖庙古建筑的重任就落在了**人的身上。

村两委在班长李立的带领下,就修复吕祖阁的定位问题经过了反复磋商讨论,一致认为:吕祖阁是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保护它我们责无旁贷。目标明确了,信心就有了,修建此庙,应该站在繁荣文化、振兴经济建设的角度,重现历史,展示历史,发展历史,把古庙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于是把修建古庙列入到正式工作日程,首期筹资43万元,将白云阁二、三层木质结构修复。2005年,又经多方呼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和原电机厂置换土地40亩,把盘踞庙院遗址多年的电机厂家属院迁出,使庙院面积恢复到108亩。接着清理了杂乱建筑,整修了残垣断壁,打开了山门,正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朝拜者。从此,吕祖阁又生起了缕缕青烟,大车小辆,人来人往,又开始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村委迈出了第一步,胆子更大、信心更足了。李立又构思:以吕祖阁文化旅游资源为契机,带动经济发展,这可是个好机会。在市宗教局、旅游局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市吕祖阁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李立兼董事长,聘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际易经学院的特聘顾问、博学多才的史清根任经理,并制定了庙宇发展长远规划。2005年冬,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吕祖大殿、六座配殿、雕塑了八仙神像,新建放生池、钟鼓亭、汉白玉八仙雕塑群像,整修了古戏楼,平整了迎宾广场,新建30间办公用房,石阶路面全部整修一新。又在庙内外栽种了松、柏、杉、楸等名贵树木花草数万株。一年后,开发商相继投资数千万元,在村南建起了八栋公寓大楼,为**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花香自引蜂蝶来,吕祖阁基础建设完成后,伴随着旅游事业的猛速发展,作家、画家、书法家都来了,公司给他们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在这幽静广深的庙院里文人们心情舒畅,写诗作画论文章,一幅幅的优秀作品不断问世,走出了**,飞向全国各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后,使公司领导认识到:只有历史文化才是吕祖阁真正的灵魂,于是他们请书画界知名度极高,又有着大慈善家美称的**市美协主席李甫信负责,面向全国发函,广泛征集诗、词、曲、赋和书画作品,筹备碑廊建设。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征得作品数百幅,于2008年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第一座“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在长达116米的长廊中,雕刻了来自全国各地128位名家书画精品。

2009年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一行陪同台湾世界天马书画会会长孙晋卿等到吕祖阁观光旅游,看到碑廊书画赞叹不绝,在了解了吕祖阁的历史之后遂产生了在这里修建“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的想法。经村两委认真研究,感到此事意义重大,台湾书画名家能到吕祖阁来赋诗作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下决心与台湾名家携手共建书画长廊。几经周折,又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吕祖阁台湾百人名家书画长廊。”台湾闻讯:马英

九、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等十一位政要为碑廊亲笔题词。

台湾百人书画名家碑廊建好后,在北京工作的**籍部队复员老首长孔祥秀得知情况后,感慨万千,此事功在千秋,几次往返**与北京之间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于是产生了在吕祖阁建造 “中国将军书画廊”的想法,他的义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几位主要领导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现场考察,给于指导。老人凭着在京工作多年的优越条件,不顾自己年高体弱,腿残疾,冒严寒顶烈日,跑遍了北京城,最后感动了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在老首长的全力支持,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个兵种征得180位共和国将军书画作品,并亲自送到了吕祖阁。**村在新农村建设十分繁忙,经济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又多方筹资百万元,建起了 “中国将军书画廊”。古庙内东、西、南三面共建起了长达540米,388座碑的书画长廊,形成了偌大的碑林,张永金院长即兴挥笔写下了“**碑林”四个仓劲有力的大字,把三个碑廊连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人们进庙都是来烧香磕头的,现在不同了,来庙里的人看碑廊,看文化,一呆就是一整天,碑廊文化还吸引了附近几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到这里来写生,看过的人都说好。

近年来,村委为了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组建了强有力的关工委班子,李立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公司经理史清根任副主任,年轻干部李安任秘书长,下设关工委办公室,有图书室(藏书上万册),阅览室,书画室,娱乐室和老年协会办公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至此,老人们真正地感觉到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关门不见三仙客,哪来飞空一真人。紫气东来,关工委门庭若市。近年来,关工委主要开展的活动由三项内容:

一、利用市烈士陵园的优势,开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提着花篮,打着横幅,举着红旗来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借此机会,关工委就找老革命、老干部、老军人到现场给学生作报告,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年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有部分单位、企业、学校把培养青年入党入团带到这里来举行宣誓仪式。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悲壮历史。

二、关工委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的国家级、省市级书画会员到这里来。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学者、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工人、农民到这里参观学习,咏诗论道,探讨人生哲理。艺术家们则挥毫泼墨,对前来学习的人传授书、画技巧,中小学生、大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来,找感觉得灵气,优秀青年王淑静,郭炳仁就是在这里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的童年》,《我的老师》,从而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成为市作家协会的正式会员。

三、依靠关工委成立民间文艺队。在关工委指导下,村里自发成立了四个民间文艺队;即打鼓队,秧歌队,还有狮子龙灯等,他们的队长都是老年协会的成员担任,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重大节庆日现场表演,还参加市宣传部门组织的比赛,活跃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村里的打架斗殴、打麻将斗地主、拌嘴吵架、小偷小摸等丑恶现象几乎绝迹。

回顾**村的创业史,那才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村做出了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功劳簿里同时也记载着,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中国诗人、一级作家王绶青,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原中国共产党卫戍区党委委员、享受军级待遇的老英模孔祥秀,新乡市书协主席周云峰,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市美协主席李甫信,**市作家协会主席冯万民,台湾国学大师蔡鼎新,台湾天马世界书画会会长孙晋卿,原**市县长张英毅,原**市政协主席王俊富,原**市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廷福,原**市党校副校长周豆喜,原土地局党委副书记周玉江,**电视台原台长陈建民,原**市一中校长张水香,办公室主任张夏玲,中原吕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史清根等立下的汗马功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从中可以得出如下有益启示。

(一)、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艰苦创业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与全市绝大多数村一样,**村创业之初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硬是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发展。即使富裕之后,他们也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修路、建校、盖办公楼、搞绿化,是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出义务工干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成为**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素。一个村发展快慢、建设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发展到今天,李立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为群众办实事,他总是走在前、干在前、吃亏在前。新村改造当中,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带头扒掉了自己的房子,不与群众比高低,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工作中,李立一度几次眩晕,最后病倒在床,大家都知道,这个带头人是累倒的,在医院里,他还不放心家里的事,生怕工作出漏子,几次偷着从医院里跑出来,医生批评他、亲人埋怨他,老婆孩子跟着抹泪,然而他每次总是以淡淡的微笑作为回答,在他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立能吃亏精神的感召下,**村有了一个团结协调、吃亏奉献的“两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难、拼搏实干的党员队伍。干群和谐,上下一心,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关键是要像李立那样咬定发展不放松,并自觉与科学发展观“对表”、“调频”,凡与科学发展观不一致、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路措施,都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变。过去**村讲发展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凡投资建厂办企业的都“一路绿灯”。现在**村招商引资,首先考虑生态、环保问题,不管效益多好,只要对生态环境有污染,一概拒之门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村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按照上级要求,成功实施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流转,首次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鼓励他们走出去看世界,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办教育提高素质,搞活动愉悦身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提升了民气,凝聚了人心。下面还会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筹建吕祖阁国学教育中心,把文化底劲使足。

(六)、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的问题大多是因干部处事不公、村务不清引发的。李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财务公开;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取消招待费。20多年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让群众决策,让群众管理”已成为**治村兴业的座右铭和“铁原则”。

(七)、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委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富民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村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本村经济社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李立的成长、成熟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培养。

路在何方,路始于脚下,**村的成功之路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经验。目前:**村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群众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展望未来,他们绘制了更加美好的蓝图。一是加快吕祖阁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凭借着周围市职业中专、市十中、村办小学、幼儿园,学生较多的优势,搭建爱国教育科学艺术发展平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极型人才;二是凭借离城区较近,居民集中,交通方便的优势,在吕祖阁景区兴建老年康复娱乐中心和八卦休闲广场。供人们研究、学习、养生休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在通过街中心的比干大道旁,兴建商业大楼、开发经商一条街,文化教育产品销售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增加村民经商意识,繁荣**经济。

总之,**村的建设与发展依靠“五老”这支力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其“五老”参政议政的优势,拓宽了经济和文化建设新思路,工作做得实,步子走得稳,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关键是要象**村那样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发挥五老优势·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市城郊乡**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的调查 冯万民 史清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迎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近年来,**市城郊乡**村在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立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走群众路线,重自身发展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道路。

**村位于**市城区北邻,属城市卫星村,西有京广铁路,石武高铁飞架穿村而过,比干大道纵贯南北,卫河环绕东南,黄土高岗横卧村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村中居民600多户,近3000多口人,土地1800亩。改革开放后,村两委率领全村群众,围绕土地做文章,看准机会求发展,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甩掉落后的帽子,跑步向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村“五老”的人力资源优势,从源头抓起,拆迁重建了新村庄;划出150亩土/ 22 地用于市级烈士陵园开发,为青少年开辟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了千年古庙吕祖阁,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物旅游景区,景区内依古制修建了“**碑林”包括:中国将军书法名家碑廊、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和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三处文化碑廊竖碑388通,全长540米。开办农村科学文化技术实际、实用学习班多期。新建**小学标准化教学楼一座。整修规范了村级幼儿园三所。在“三化”建设中,**村率先开创出适宜村民居住、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市城郊乡**村小康示范村”,新乡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李立也先后被评为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新农村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采纳“五老”建议 构建新农村文明建设 **村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文化圣地:北邻比干庙、南靠市城区,村中有**八景之一的黄土岗,千年繁盛的吕祖阁。然而,近百年来,清廷腐败、日寇侵入、战火摧残,灾荒连年,繁华兴隆的**村,已是蒿草遍地,一片瓦砾。解放后,虽然经过几任村干部的艰苦奋斗,但仍未改变这种穷面貌。

1989年,**村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李立走马上任,当上了村支书,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感慨万千,从哪里下手,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改变**村这种穷面貌的决心已经下定。/ 22 他当过兵,经过商,办过农副产品加工厂,也种过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在长期的磨难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任伊始,一大堆问题摆在了自己面前,但村里面貌怎样改,怎样变需要认真的梳理。这个出身忠孝之家的壮汉子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轻重。首先想到的是:听听村里老人们的意见,问问他们该怎么做。接下来在较短时间里,他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全都走访一遍,逐一请教。而后,把老人们的建议摆在村两委会上认真讨论,抽丝剥茧,拟定了工、农、商、学并举,用壮大集体经济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方向确定后,村两委团结一心率领群众种果树、办工厂、搞商业、建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村里的集体经济翻了几番,群众富裕了,脸上都露出了多年来难得的笑容。

村里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急剧攀升,李立看到了这条道没错,路子是走对了,同时,他也看到了村里这批老年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财富,潜力大得很,长辈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给了这位有着光荣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新班长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他们在村里参政议政,及时听取老人们的指导意见。稍后,首次在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和“便民服务中心”。那时候村里没有关工委,不知道什么是“五/ 22 老”,但他把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农民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统统组织在老年协会里。尽管协会条件很差,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娱乐室,但是,他们每天除了健身活动外,常常聚在一起出谋献策,共谋村里发展大计,成了村里的智囊团和主力军。

一次村委要研究制定一个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请“五老”参加共谋发展大计,老人们首先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下一代是百年大业,千年大计的设想。他们说:现在我们的小学校,冬天房透风,夏天房漏雨。上学的路坑坑洼洼,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怕耽误自己的孩子,狠着心托人转学到城里去上了,这让我们看了痛心。我们村规划首先应该把办教育放在第一位。李立听了陷入了深思,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老人们提出来了,说明想的好,看的也准,该怎么办他自然心中也有了数,当即召集村两委开会,决定集中村里全部财力、物力,哪怕今天是砸锅卖铁,也要先办教育。

1995年,村里投资几十万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都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6年又东筹西借投资了120万元,建起了20年都不落后的能容15个教学班的四层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办幼儿园建设,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周边十里八村的/ 22 学生托亲靠友也来上学了,在校学生从以前的不足300多名,猛然增加到今天的600多名,稚童欢笑,书声朗朗,学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学校变美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村民们也跟着笑了。为了鼓励学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村委又决定:用村里考上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早成栋梁。十多年来,全村少年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没有出现1个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学生失学的现象,原来转学的学生也都回到了学校安心学习。如今学校美化了校园,又建设了少年宫,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做手工、琴、棋、书、画样样有,天真健康地成长着。

村两委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五老”们站的高,看的远。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今天,群众致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移风移俗,转变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风尚,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对于怎样转变思想观念,搞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社会。村委再次想到了老人们,请“五老”出山参谋提建议。老年协会的精英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制度成方圆”的新思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让制度来自觉约束行为。群众思想觉悟慢慢就会提高了。村委根据五老提出的条条建议,经过村民大会/ 22 大小会议反复讨论通过,最后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大意是:爱党,爱国,爱集体,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不打架、不骂人、不闹事、不酗酒、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尊重别人,和睦乡邻,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争当好农民;婚丧嫁娶,不准大操大办,不准用纸扎、用响器,反对铺张浪费,原则上村干部不准上事儿;尊老爱幼。对孝敬老人的,每年召开一次敬老会,予以表彰和鼓励;对于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孙,轻则批评教育,不提拔村干部,不得当模范等。十条“村规民约”下达后。爱公物、爱集体,和睦乡邻,争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为老人洗头、洗澡、晾被子、干家务、给钱花的好媳妇、好青年层出不穷。“村规民约”遏制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正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奉献在**村形成了群众性的良好风气。接着村委每年还拿出40万元的专款,给群众生活做补贴,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村群众按人头每月补贴4元水电费,对年过60岁的老年人,过年过节村委都亲自去送大米、白面、食油、鸡蛋等慰问品,除此之外,每人每月还给老人发10元零花钱,定点剃头理发不收费等。

己不正不能正人,李立为了保持经常和老年人、村里群众沟通思想保持联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给自己订了约法三章:

其一、家里不养狗 / 22 他说:干部,首先观念要改变。咱当村干部,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员,在村里不能高人一等,村里群众有啥事儿来找咱,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咱在家养条狗,当门汪汪叫,人看着就心烦,哪个还敢前来找咱说心里话。

其二、村里不买车

李立说:俺村并不是买不起车,就凭俺家有工厂,买辆车不算啥问题。但是村里老少爷们都是骑车的步行的,咱坐在车上比别人高一头,心里不踏实,还是和群众保持一样高度好。

其三、自己不喝酒

李立说:整天工作恁忙,应酬不断,酒喝多了,影响健康。耽误工作,也不体面,影响也不好,还是不喝。如今他烟也不抽了,他说抽烟不但有害自己,还损害了别人健康,两不划算,还是戒了好。他手机常开着,自家大门从来不落锁。他说:谁家有事,啥时想说啥时说,不担心,不害怕。只有群众心里对咱不隔墙,敢说真心话,问题才能吃得透,工作才会不走弯路。

全村群众在李立的感召影响下,团结友善,邻里和谐,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新建高速铁路从该村通过,国家财物钢轨、铁板、铁丝、道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大街小巷存放的到处都是,从来没有丢失过。有时候下雨了,贵重物品,群众还会主动用自家的东西盖起来。/ 22 施工的工人赞扬说:“**村的民风好,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不爱财”。高铁建成后,村里有一大批青壮年被老板们相中,带到了新的工地挣钱去了。

二、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制定的十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今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是让人做梦也也不敢想的事儿变成了现实神话。现在的**村:排排小楼三纵横,太阳能路灯照明,跟城市生活不差样,街道清洁卫生,村民安居乐业。

在9方圆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南北一公里长的中心大道宽阔洁净,红房绿树互相点缀。三纵三横的6条支干道把全村切割成9块方格,每户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前庭后院宽绰明亮。家庭水电配套齐全,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梦。目前已经有4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

说到新农村建设,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拆迁、冲路、划宅基、建新房,工程浩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究竟问题有多少,困难有多大,都是一个未知数字。工作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可是**村就硬是顶着天大的压力提前顺利完成任务。李立说:我们没有法宝绝招,对群众以诚相待,靠村两委的精诚团结,人人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公道,便宜的事让给群众去做,吃亏的事留给干部。这是村两委开展工作时定下的规矩,怕苦怕难的靠边站,利益面前干部靠后站,坚决不与群众争饭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 22 样做的。比如:领取拆房补贴,确定宅基位置、建房建筑样式等等,不分亲疏远近,不论功劳大小,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谁带头拆、谁先建,谁不拆、不准建。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大事小事都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没有一个例外,新村建设很顺利。他说,工程这么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出现一些支微末节,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钉子户”“老别筋”“守老窝”的思想守旧的个别群众,干部就不厌其烦的、三番五次往他们家里跑,听难听话、吃闭门羹,甚至是当场挨骂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怨言,用自己的诚信与耐心给他们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时干部忙不过来,工作上有了难度,“五老”们就主动出山。“五老”大都是长辈们,有威望,说话有影响力,他们的话有人听,办事有人信,使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了。

**村的干部们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办事宗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几年的建设新村工作中,李立为了培养中青年干部,除了把好入门关外,给他们定规矩,分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到风口浪尖去锻炼,磨练他们的意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知人善任,各司其责,分工合作。七名村委干部个个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怕苦,敢担当,做事雷厉风行。对旧宅评估、发放拆迁补贴,新宅居测量、放线定位、统一建房标准,物料购进、图纸样式、质量承包,道路绿化等大量工作,都是他们几个/ 22 干部,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的结果,从来没有人说过苦和累,没有人要过分文报酬钱。他们说“我们是干部,是干部就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就应该境界高一点,吃喝拉杂睡事儿虽小,但是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这都是俺们应该办的事情,再苦再累心里甜”。村长史宝林为了尽快把新村大路修好,不影响群众建新房,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拉土垫路基,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天,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家里的啥事儿也顾不上管了,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亏累,劳累了,微笑常常挂在他的脸上。民调主任李安是一位年轻干部,在村里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做事果断,办事细心,处处为群众着想,当发现苦难户建房经济出现问题时,曾多次主动把自家的钱借给群众以解燃眉之急。民兵连长任志敏,也是一位新选拔上来的青年干部,党支部书记李立希望他回村帮助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市龙头企业化肥厂的车间主任的职务和每月2500元工资的正式工作,不讲任何报酬,自愿为群众服务。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李立,吃饭有人找,走路有人拦,睡会儿觉电话则响个不停,群众的难事,疑点,疙瘩事都找他。能解决的当场给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让找上门来的群众愁着进门,笑着出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中,他皮肤晒黑了,还瘦了几斤肉,老婆心痛的数落他,他却蛮认真的说:“我是共产党员,是/ 22 大家选出来的村官,只有大家安居乐业了,我心里才踏实,自己累点苦点算个啥,这样做我觉得很值得”。在建房中,群众把条件好的地方全都占完了,最后他才在较偏僻的东北角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现如今,群众都住进新房了,他还寄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功与过,群众心里最清楚,大家知道:“**村变化这么大,都是村里干部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XX年,**市为了借助开发利用比干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决定修一条通过城市中心直达比干庙十公里长的比干大道,原计划拆迁180户,纵穿**村,后来考虑到拆迁180户,工作量太大,怕影响整个施工进程。市政府为确保比干纪念会按时召开,市里临时决定,改变原计划,比干大道绕过**村修建。李立闻讯后,很是着急,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大道从村里经过是繁荣发展的好机会,这一难得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城郊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李立连夜找到市里有关领导请命:“不用改,就从俺村通过,拆迁工作交给我们好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如果失言,自动罢官辞职,甘愿受罚”。当时大伙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但李立确胸有大志,吃铁化钢之决心,深知全村百姓的能量有多大,他酝酿召开了首次动员大会,大会主席台上端坐的他请来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来为他助威压阵的,全村动员大会上,推心置腹的讲利益,/ 22 设身处地的谈未来,他把“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讲得透彻明白,最后给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沿街道两旁再拓宽80米,道路打通后,让利每户留给一间门面房做生意。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在规划图上,将门面房编号,不分尊卑长幼,不论资排辈,没有任何关系后门,按拆迁协议签订的先后为序为准,先签先选,后签后选,不签不选。由于工作做得细致,措施办法到位得力,180户村民,在三天的时间内,顺利签订完毕,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一个上访户,仅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比干大道途径**村的公里长,120米宽的大道打通了(其中大道宽40米,两旁拓宽80米空地)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村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发挥“五老”作用 拓展视野,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村有一座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千年古庙吕祖阁,又称白云阁。相传古庙始建于唐,兴于金元,是吕洞宾修炼脱凡成仙的地方,也是中原道教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古庙历经战火和上千年的风雨剥蚀,历史上几经破败和复修,在斑斑驳驳的古迹中,仍然保留着残缺不全的原始风貌。据史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的白云阁三层,高18米,雕梁画柱,宏伟壮观,是在原古庙的基础上重建的。整个庙宇占地二万二千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八仙塑/ 22 像、山门、神道、拜殿、前殿、后殿、脱凡洞、白云阁,东西厢房有八仙配殿等建筑。原有的吕祖堂、吕祖社、望月楼、百草园、桃李园、八卦亭、西华厅等已不复存在。www.有文字记载,明代的嘉庆、万历皇帝;清康熙、乾隆皇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总统徐世昌及许多官宦墨客、才子佳人等均来拜谒赋诗留下千古佳话。古往今来,这里香烟鼎沸、热闹非凡,是豫北最富盛名的的道教活动场所。

解放后庙宇划归国有,先是办农场、后是办工厂,道徒四散,财产流失已尽,千年古庙变得千疮百孔。1983年,一场大火又使白云阁雪上加霜。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达文件,加强文物保护,让其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市几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带动支持下,XX年吕祖阁成功申报新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划归**村所有,干部群众听到消息之后,兴奋异常,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吕祖阁。开山门时,吕祖阁里人山人海。至此,重新修缮吕祖庙古建筑的重任就落在了**人的身上。

村两委在班长李立的带领下,就修复吕祖阁的定位问题经过了反复磋商讨论,一致认为:吕祖阁是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保护它我们责无旁贷。目标明确了,信心就有了,修建此庙,应该站在繁荣文化、振兴经济建设的角度,重现历史,展示历史,发展历史,把古庙/ 22 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于是把修建古庙列入到正式工作日程,首期筹资43万元,将白云阁二、三层木质结构修复。XX年,又经多方呼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和原电机厂置换土地40亩,把盘踞庙院遗址多年的电机厂家属院迁出,使庙院面积恢复到108亩。接着清理了杂乱建筑,整修了残垣断壁,打开了山门,正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朝拜者。从此,吕祖阁又生起了缕缕青烟,大车小辆,人来人往,又开始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村委迈出了第一步,胆子更大、信心更足了。李立又构思:以吕祖阁文化旅游资源为契机,带动经济发展,这可是个好机会。在市宗教局、旅游局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市吕祖阁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李立兼董事长,聘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际易经学院的特聘顾问、博学多才的史清根任经理,并制定了庙宇发展长远规划。XX年冬,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吕祖大殿、六座配殿、雕塑了八仙神像,新建放生池、钟鼓亭、汉白玉八仙雕塑群像,整修了古戏楼,平整了迎宾广场,新建30间办公用房,石阶路面全部整修一新。又在庙内外栽种了松、柏、杉、楸等名贵树木花草数万株。一年后,开发商相继投资数千万元,在村南建起了八栋公寓大楼,为**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花香自引蜂蝶来,吕祖阁基础建设完成后,伴随着旅游事业的猛速发展,作家、画家、书法家都来了,公司给他们/ 22 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在这幽静广深的庙院里文人们心情舒畅,写诗作画论文章,一幅幅的优秀作品不断问世,走出了**,飞向全国各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后,使公司领导认识到:只有历史文化才是吕祖阁真正的灵魂,于是他们请书画界知名度极高,又有着大慈善家美称的**市美协主席李甫信负责,面向全国发函,广泛征集诗、词、曲、赋和书画作品,筹备碑廊建设。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征得作品数百幅,于XX年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第一座“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在长达116米的长廊中,雕刻了来自全国各地128位名家书画精品。

XX年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一行陪同台湾世界天马书画会会长孙晋卿等到吕祖阁观光旅游,看到碑廊书画赞叹不绝,在了解了吕祖阁的历史之后遂产生了在这里修建“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的想法。经村两委认真研究,感到此事意义重大,台湾书画名家能到吕祖阁来赋诗作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下决心与台湾名家携手共建书画长廊。几经周折,又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吕祖阁台湾百人名家书画长廊。”台湾闻讯:马英

九、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等十一位政要为碑廊亲笔题词。

台湾百人书画名家碑廊建好后,在北京工作的**籍部队复员老首长孔祥秀得知情况后,感慨万千,此事功在千秋,几次往返**与北京之间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于是产生了在/ 22 吕祖阁建造 “中国将军书画廊”的想法,他的义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几位主要领导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现场考察,给于指导。老人凭着在京工作多年的优越条件,不顾自己年高体弱,腿残疾,冒严寒顶烈日,跑遍了北京城,最后感动了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在老首长的全力支持,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个兵种征得180位共和国将军书画作品,并亲自送到了吕祖阁。**村在新农村建设十分繁忙,经济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又多方筹资百万元,建起了 “中国将军书画廊”。古庙内东、西、南三面共建起了长达540米,388座碑的书画长廊,形成了偌大的碑林,张永金院长即兴挥笔写下了“**碑林”四个仓劲有力的大字,把三个碑廊连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人们进庙都是来烧香磕头的,现在不同了,来庙里的人看碑廊,看文化,一呆就是一整天,碑廊文化还吸引了附近几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到这里来写生,看过的人都说好。

近年来,村委为了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组建了强有力的关工委班子,李立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公司经理史清根任副主任,年轻干部李安任秘书长,下设关工委办公室,有图书室(藏书上万册),阅览室,书画室,娱乐室和老年协会办公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至此,老人们真正地感觉/ 22 到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关门不见三仙客,哪来飞空一真人。紫气东来,关工委门庭若市。近年来,关工委主要开展的活动由三项内容:

一、利用市烈士陵园的优势,开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提着花篮,打着横幅,举着红旗来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借此机会,关工委就找老革命、老干部、老军人到现场给学生作报告,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年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有部分单位、企业、学校把培养青年入党入团带到这里来举行宣誓仪式。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悲壮历史。

二、关工委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的国家级、省市级书画会员到这里来。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学者、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工人、农民到这里参观学习,咏诗论道,探讨人生哲理。艺术家们则挥毫泼墨,对前来学习的人传授书、画技巧,中小学生、大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来,找感觉得灵气,优秀青年王淑静,郭炳仁就是在这里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的童年》,《我的老师》,从而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成为市作家协会的正式会员。/ 22

三、依靠关工委成立民间文艺队。在关工委指导下,村里自发成立了四个民间文艺队;即打鼓队,秧歌队,还有狮子龙灯等,他们的队长都是老年协会的成员担任,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重大节庆日现场表演,还参加市宣传部门组织的比赛,活跃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村里的打架斗殴、打麻将斗地主、拌嘴吵架、小偷小摸等丑恶现象几乎绝迹。

回顾**村的创业史,那才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村做出了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功劳簿里同时也记载着,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中国诗人、一级作家王绶青,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原中国共产党卫戍区党委委员、享受军级待遇的老英模孔祥秀,新乡市书协主席周云峰,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市美协主席李甫信,**市作家协会主席冯万民,台湾国学大师蔡鼎新,台湾天马世界书画会会长孙晋卿,原**市县长张英毅,原**市政协主席王俊富,原**市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廷福,原**市党校副校长周豆喜,原土地局党委副书记周玉江,**电视台原台长陈建民,原**市一中校长张水香,办公室主任张夏玲,中原吕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史清根等立下的汗马功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从中可以得出如下有益启示。/ 22

(一)、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艰苦创业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与全市绝大多数村一样,**村创业之初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硬是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发展。即使富裕之后,他们也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修路、建校、盖办公楼、搞绿化,是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出义务工干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成为**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素。一个村发展快慢、建设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发展到今天,李立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为群众办实事,他总是走在前、干在前、吃亏在前。新村改造当中,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带头扒掉了自己的房子,不与群众比高低,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工作中,李立一度几次眩晕,最后病倒在床,大家都知道,这个带头人是累倒的,在医院里,他还不放心家里的事,生怕工作出漏子,几次偷着从医院里跑出来,医生批评他、亲人埋怨他,老婆孩子跟着抹泪,然而他每次总是以淡淡的微笑作为回答,在他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立能吃亏精神的感召下,**村有了一个团结协调、吃亏奉献的“两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难、/ 22 拼搏实干的党员队伍。干群和谐,上下一心,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关键是要像李立那样咬定发展不放松,并自觉与科学发展观“对表”、“调频”,凡与科学发展观不一致、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路措施,都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变。过去**村讲发展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凡投资建厂办企业的都“一路绿灯”。现在**村招商引资,首先考虑生态、环保问题,不管效益多好,只要对生态环境有污染,一概拒之门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村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按照上级要求,成功实施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流转,首次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鼓励他们走出去看世界,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办教育提高素质,搞活动愉悦身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提升了民气,凝聚/ 22 了人心。下面还会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筹建吕祖阁国学教育中心,把文化底劲使足。

(六)、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的问题大多是因干部处事不公、村务不清引发的。李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财务公开;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取消招待费。20多年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让群众决策,让群众管理”已成为**治村兴业的座右铭和“铁原则”。

(七)、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委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富民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村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本村经济社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李立的成长、成熟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培养。

路在何方,路始于脚下,**村的成功之路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经验。目前:**村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群众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展望未来,他们绘制了更加美好的蓝图。一是加快吕祖阁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凭借着周围市职业中专、市十中、村办小学、幼儿园,学生较多的优势,搭建爱国教育科学艺术发展平台,/ 22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极型人才;二是凭借离城区较近,居民集中,交通方便的优势,在吕祖阁景区兴建老年康复娱乐中心和八卦休闲广场。供人们研究、学习、养生休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在通过街中心的比干大道旁,兴建商业大楼、开发经商一条街,文化教育产品销售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增加村民经商意识,繁荣**经济。

总之,**村的建设与发展依靠“五老”这支力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其“五老”参政议政的优势,拓宽了经济和文化建设新思路,工作做得实,步子走得稳,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关键是要象**村那样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XX年6月11日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出自:

YJBYS / 22

第四篇:联合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联合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余盛武

2011年,政府办公室的包建点是联合村。开年以来,我多次到联合村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按照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对联合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联合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联合村位于厚子河支流水田河流域岳家河中游,距原桃园乡政府3公里,县境内中环路穿越而过。辖5个小组283户1052人,现有耕地1575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4010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5人。

从2007年启动新农村建设,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和充分听取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联合二组公路沿线作为新村建设规划区,按照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历时四年,先后实施了公路改线、生态移民、公共设施、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建成了生产发展、生活舒适、生态文明的联合新村。四年来,联合村公路改线拓宽500米,实施移民搬迁80户,打破村组界线吸引周边村组群众聚居35户,聚居500多人。农户均推广圈厕沼三位一体循环模式,安全饮水全覆盖,安装路灯50盏,农户门前统一绿化。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并有效开展八大服务职能,1 因地制宜修建休闲公园、花园2000多平方米,让远离城市、深居僻壤的农村人享受到城市生活,使农村生活城市化,展现出城乡一体化雏形。

二、联合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联合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1.农业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联合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两委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每年有组织输出500余人。每年组织技能培训上百人次,以此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提高劳动者的技术,促进剩余劳动力向劳务市场转移。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有桑园700亩,年养蚕500张;培养养殖大户30户,全村养猪达到1200多头,种植烤烟100亩,年农业总产值265万元。

联合将以劳务经济和绿色养殖业并重。成立了劳务输出、养蚕、烤烟、养殖等产业协会,参会率达到93%;村上成立了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伙同乡上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发展绿色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引导村民致富起到重要作用。2.基础设施日益健全

围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集警务室、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广场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村民今后不出村就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敬老院建设为全乡五保老人提供了安居之所。全村修建硬化水泥路10公里、3座便民桥、建集中供水工程3处,这一系列的工程,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3.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在改善居住环境上,联合村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形成了构思巧妙,风景怡人,环境幽静,统一风格,合理布局,风格独特,具有古典韵味的居民小区。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改水、改厨、改圈工程,畜禽圈舍与住房分离,利用粪、便、农作物秸秆发展沼气,使之变废为宝。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垃圾清运及时率100%。在抓环境整治的同时,联合村还积极加强环保知识教育,开展多种形式来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联合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集中改造,包括粉刷外墙、清理杂物、种植绿化、建造垃圾填埋厂、水冲式公厕、小型农民公园、停车场、新建排污管道,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

4.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近年来,联合村综合服务中心新建篮球厂,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设室内乒乓球室,开展运动会、组织篮球赛;组织成立了联合花鼓舞队,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文艺活动,开展了多次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5.民主管理促进增收

联合村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蚕桑、烤烟等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大力推动项目建设,转移剩余劳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民主管理提高了全村群众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提速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联合村人均纯收入增幅大,增速快,2010年突破4000大关。

三、联合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联合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建设受到约束因素多,发展不全面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基础薄弱

联合村地理环境差,土地贫瘠,加上搬迁造成传统农业“失宠”。本土经济依靠“锄头+镰刀”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简单、常规、落后,发展农业经济成本大于收入,造成土地留不住农民的现状。同时,农民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市场信息落后,阻碍了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显然,依靠劳务经济对本地产业发展经济基础薄弱直接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

2、农村教育落后

近年来,“建设热”吸引了大批民工,群众忙于打工赚钱,修建新房,忽略了子女教育,甚至根本不重视教育,认为通过教 4 育实现“鲤鱼跳龙门”已成过去式,多读书不如多挣钱。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

3.思想觉悟不高

村民思想觉悟普遍不高,发展新生代农村党员难度大,对本村建设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劳务经济的发展,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接受外面开放思想,忽视本地组织的存在,使得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一方面基层组织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难度提高,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一方面农民缺乏经常性学习机制,农民不能接受教育的广度、深度都非常有限。

4.文化生活单调

虽然平时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但是局限性,一般文化活动都是过春节,或者乡镇组织,村上组织农民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非常有限,因为精神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94%村民只是将其作为了解国家政策工具,其他大众地日常文化活动少之又少。

5.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大多数人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好政策,而不知道自己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联合村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 5 的思想严重。受到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影响,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不积极。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四、联合村新农村建设建议与方向

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联合村今后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做好“资源整合”文章,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联合村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将全村土地、林地进行排查摸底,整合林地和土地资源,充分利用闲臵土地,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发展特色农业。首先,通过南水北调水源地整治工程所造的100亩土地,部分分配给搬迁户作为菜园子,其他土地可通过集体流转的方式,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其次,将村中闲臵土地集中流转,实现集中经营,用于黄姜示范点建设,努力实现全村黄姜种植300亩以上。第三,在林权改革后,按照林地流转方式,将林地流转给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发展木瓜等林果业,充分利用林木资源,生产黑木耳等特色产品。

2.发挥产业协会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联合村目前有建筑协会、木瓜协会和养蚕合作社,但是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应该对现有协会组织进行整合,以便其发挥职能。首先,联合村劳务经济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通过建立和完善建筑等劳务协会,主动寻找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利用本地建设消化剩余劳动力,号召务工能人带动劳务输出等途径,实现劳务经济的高效发展,带动一批群众富起来。其次,通过协会的形式,引导木瓜种植和蚕桑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全村养蚕达到800张,协会要给予技术支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三,组建土地林地流转协会,建立资金帮扶制度,为农民创业提供帮助,集中利用闲臵土地,实现土地和林地有效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

联合村可以依托高速路建成通车的交通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项目建设,发展一批小型工业企业。一是根据全县工业发展规划,汽车装备制造业在未来将成为白河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力神、圣宝等企业的入驻,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也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联合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招引一些小型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入,改变联合没有工业的现状。二是争取一批项目,通过盖房子、建花园、修路架桥、兴修饮水工程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村内的发展环境和创业环境。三是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反哺家乡的方式,引导务工能人和致富能人在本土创办小型加工企业,尤其是可以创办食品加工企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3.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整体素质

要改变群众重视物质文化,不重视精神文化;重视务工赚钱,7 不重视文化知识的现状,必须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首先,加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确保不漏一人,没人掌握一门技术,培育一批新型的懂技术、懂科学、懂市场的农民。其次,加强素质教育。增强群众加强子女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考大学深造。第三,组织群众到外地学习经验和技术,开拓视野,为本村发展出谋划策,提高群众返乡创业意愿。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三个工程”

加强村委会和村支部建设,是联合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一要抓好“班子工程”,配齐“班子”是当务之急,要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要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要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

5.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敬老院建设。第二,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第三,加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在农闲时节,组织一些文化活动,8 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五、联合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1.创新领导方式

充分发挥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2.完善工作思路

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争取项目建设,加强劳务输出,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3.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4.创优秀外部环境

联合村新农村建设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这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第五篇:玉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玉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09年以来,金庄镇玉后村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载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又好又快发展。玉后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根本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三年发展规划,务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各级既定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玉后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墙壁的粉刷、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级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绝大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小麦玉米及其它农产品。有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三、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

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四、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五、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六、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要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下载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关工委新农的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1 “xx”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通过重点支持、省市县联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一......

    调查新农村新建设调查报告

    夏季烈日当头,我们展开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新农村新建设的活动。早在未放假两周前我们就已计划好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来。6月30号,......

    关于水塘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水塘村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可喜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枫树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枫树徐家村调查报告 (法学院,11级法学二班,陈建强,学号:20110211)调查目标:上饶余干县徐家大院理想青年为更好建设自己家乡,制定了发展自己家乡的“桃......

    东庄村新农村建设专题调查报告

    东庄村新农村建设专题调查报告还地桥镇中学“三万”工作组在大冶市委的号召下,在还地桥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2011年3月至6月我校3名主要“三万”工作队员赴东庄村开展“万名干......

    芮村新农村建设情况实践调查报告

    芮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实践时间:2010年7月25日二实践地点: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芮村三实践主题:通过向村委书记了解芮村新农村建设现状,具体建设方案等内容,和在家乡长大的......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陵川县西河底村经济发展调查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