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校区道路秩序,创建文明、整洁、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指对机动车进出东华大学校门和机动车在校区内道路上行驶、停放等交通行为的管理。
第三条 校区内机动车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东华大学保卫处。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东华大学的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第五条 机动车进出校区
1、机动车可凭《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证》进出校区,《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证》应置于驾驶室挡风玻璃醒目处。
2、因公务、探亲访友等需机动车进出校区的,驾驶员应主动填写访客单,并将本人机动车行驶证保留于门卫处,换取临时通行证作为进入校区的凭证,出门时递交访客单和临时通行证并领回本人机动车行使证。
3、各院、部、处等部门组织的培训、讲座、报告会、文体等大型活动或外单位在东华大学校区内举办活动,需机动车出入校区的,主办部门应事先征得保卫处同意,提前将机动车车型、数量、时间等情况报保卫处,由保卫处对上述机动车统一组织停放。
4、经学校特别许可的机动车。其他未经许可的机动车不得进入校区。
5、出租车原则上不准进入校区。第六条 申办《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证》
1、范围:学校车队和各部门的公务机动车、教职工自备机动车、常设在校区内的外单位机动车和其他经学校特别许可的机动车。
2、办理:校内部门的公务车由部门凭车辆行驶证(附复印件)交保卫处统一办理;教职工自备机动车由本人凭本人的行驶证、驾驶证、工作证(均附复印件,如行驶证是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携带户口薄),填写申请书,经所在部门主管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到保卫处办理;常设在校内的外单位的机动车凭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均附复印件),填写申请书,经得我校主管部门(指外单位常驻我校的)批准后到保卫处办理。
第七条 机动车进入东华大学校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行驶、严禁鸣号;要主动避让行人,确保行车安全;应遵守校区内的交通标志,按规定路线行驶,按指定的地点停放。食堂、超市等后勤生活用机动车进入校区,应避开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段。
第八条 严禁在东华大学校区内教练驾驶机动车、试车,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
第九条 违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保卫处将记录在案,违规记录超过三次,保卫处将收回《东华大学机动车通行证》,并拒绝该机动车进入东华大学校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的,报辖区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保卫处将禁止该机动车进入东华大学校区。
第十条 在东华大学校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当事人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及时报辖区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机动车停放于东华大学校区内,驾驶员应关好机动车门窗,妥善保管车内财物,自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不承担机动车在东华大学校区内行驶或停放时发生的与该机动车相关的损害和损失。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实施,原东华校〔2005〕16号文停止执行。本办法由东华大学保卫处负责解释。
二○○六年十二月
第二篇: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二、招生计划和专业1、2012年我校本科计划招生375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由有关省级招办统一向社会公布。
2、2012年我校部分专业继续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按同一专业大类招收的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在完成大类基础教育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能力等,依据学分制培养计划,自主选择修读本专业大类某个专业。
三、填报志愿和考试科目
四、录取原则
2、非艺术类专业
按我校在该地区公布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调阅考生档案。具体调档比例根据生源情况、志愿填报模式等因素,由我校与各地区招生办公室商定。在学校调档线以上,根据考生的全国普通高考成绩总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录取,各专业志愿间无分数级差。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才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其高考成绩必须不低于我校已投考生的平均分。若生源仍不足,学校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地区进行录取。
3、对相关科目的要求
录取英语专业须参考考生参加由省级招生委员会组织的英语口试成绩。
4、优惠政策的执行
(1)我校认可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各项加分政策。
(2)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保送生等的优惠政策按已公布的相关招生简章中的内容执行。
(3)经我校预选并审核认可的优秀推荐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在我校调档线以上,学校将兑现其享受优惠政策的承诺。
(4)同一考生如可享受我校多项优惠加分政策,取其最高项。
六、语种限定
英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的考生,日语专业限招英语或日语语种的考生,其它专业的考生进校后外语学习的语种为英语,部分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以英语授课。
八、收费标准与就读校区
1、学费标准
(1)一般专业。每人每学年为人民币5000元。
(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德合作的轻化工程专业每人每学年为人民币12000元;中日合作的艺术设计专业每人每学年为人民币30000元。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每人每学年6500元;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下设的通信工程专业为每人每学年6500元,在完成专业大类基础教育后,自主选择修读上述专业的学生按所学专业的学费标准缴纳学年学费,并补缴以前学年学费差额;理科试验班专业分流后,学生按所学专业学费标准缴纳学年学费,并补缴以前学年学费差额。
2、住宿费标准
(1)延安路校区。每人每学年为人民币1200元。
(2)松江校区。每人每学年为人民币1400元。
3、就读校区
艺术类、服装设计与工程、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或专业大类就读延安路校区;其他专业或专业大类就读松江校区。
学校网址:http://招生网址:http://zs.dhu.edu.cn
招生办公室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邮编:200051
招生办公室电话:021-62379160、62373266监督电话:021-62373667、67792028
第三篇: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概况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1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近15000人,成教生近6000人,留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和长江讲座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
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2007年开始,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2008年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人入选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纺织工程、纺织材料、服装艺术设计3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日语专业6个专业项目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项目,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校共有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入选11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学校有6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2009年,学校学生就业工作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2009年,在邱均平等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学校48个二级学科中有18个学科比上年上了一个等级,优势级别学科从9个增加到15个。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七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
五、神
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7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90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名校拓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十余个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项目。学校重视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2009美国纤维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1995年以来每年成功承办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松江校区简介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坐落在松江新城区,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北部,北临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倚历史文化名镇——松江。松江大学园区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 周围有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318 国道、轨道交通9号线等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已有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拥有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会议中心、影剧院、活动室和多功能餐厅等先进的教学、科研及生活用设施,现共有近1万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在松江校区学习生活。
松江校区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旨在建设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大学园区,并融江南园林特点与现代建筑风格为一体,体现东华大学独特的校园风貌。校区中心有100余亩的湖泊-镜月湖(被国家水利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成为松江区七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也是松江大学园区中惟一的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和图文信息中心大楼标志性建筑,周围环绕有教学区、实验区、学院区和运动生活区四大区域。
中心区
图文信息大楼: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由图书馆、学术会议中心、计算中心和网络
中心等组成。其中:图书馆总使用面积约1.9万平方米,藏书总册数约95万册,其与延安路校区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学校图书馆作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系统)成员单位,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网络版光盘数据库,能为学生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上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计算中心目前有9个机房,配有1000多台计算机,为全校学生提供上机服务。会议中心拥有3个多功能报告厅和7个小会议室,安装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和音响系统,可举行各类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网络中心和监控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服务和安全保证。
教学区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10480平方米,为学生上课和业余活动用室内体育场地,包括篮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攀岩等场地及跆拳道房、武术健身房、室外游泳池等。
第一、二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有各类教室150余间,座位1.5万个。其中多媒体教室近70间,配有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网络,音响设备,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下载、传递、转播等电子手段上课。
实验区
综合实验楼: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1楼和A区各楼层为物理实验室,B区2-3楼为电子电路实验室,4-5楼设9个语音室。
化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实验设施齐全,能为纺织、化工、材料类学生提供良好的化学实验环境。
工程训练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分设锻工、铸造、焊接、车工、铣工及数控等10余个车间,可供全校各类专业学生进行金工实习。
纺织、机械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可供专业学生进行纺织、机械类实验和实习。
学院区
一号学院楼:总建筑约1.1万平方米,一楼为体育部和部分学院办公室,二楼为计算机学院,三楼为人文学院,五楼为外语学院。
二号学院楼:总建筑约1.4万平方米,A区为信息学院,B区为理学院。
三号学院楼:总建筑约2.1万平方米,为纺织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四号学院楼:总建筑约3万平方米,为机械学院、环境学院。
五号学院楼: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为材料学院和分析测试中心。
运动生活区
学生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内设3500平方米的第一餐厅,共有3000个座位。其余近1万平方米为学生活动中心,分为艺术排练、休闲娱乐等区域。中心共有乒乓房、健身操房、琴房、桌球房、视听室、音乐室、棋牌室等等40多个活动室;一楼公共服务区内设教育超市,书店,邮局,银行自动取款机和一个1000座位的剧场,满足同学们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的需要。
第二餐厅:总建筑面积约8400平方米,1-2层为普通餐厅,3楼为招待餐厅,共有9个小包间和一个大堂,可举办各种招待、宴请活动。
运动场地:一个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内设人工草皮足球场,另有10个篮球场,9个排球场,8个网球场,1个沙滩排球场和1个手球场;一座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座有10000座位看台的体育场;体育场建设标准达到国际田联要求,2007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在东华大学体育场成功举办。
教师之家:建有185个单人客房,内设空调、淋浴、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可供教师临时住宿。
学生宿舍:学校学生入住东方明珠二期学生公寓,地址:文汇路300弄。本科生4个人一间,房内有阳台,电扇,电话;每层厕所公用,楼底层有公共浴室。
商业网点和交通: 文汇路上已开设工商银行,邮局,书籍、文具、饮食等各类商店,学生可在2.5公里的学生街上购物和消费。
双休日松江大学园区和市区有直达车,可将学生快速送往市区。平时大学园区内有3、4、8路车和各类专线车,学生可以方便地乘车到松江老城区和上海各地。
松江大学园区简介
松江大学园区是一个由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7所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组成的综合性大学园区。各校根据“自愿结合、平等协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保持各校自主办学和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大学园区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具有较为健全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开设有跨校辅修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跨校互聘教师,提供优秀的师资和教学;活跃园区内学术交流,提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提供一流信息交流平台,开通虚拟图书馆。目前大学园区共有学生7万余名。
第四篇:国立东华大学运动场馆管理办法
國立東華大學運動場館管理辦法
99.1.13本校九十八學第一學期第九次行政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綜理校內各運動場館(以下簡稱各場館),發揮效能,特訂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之各場館包括體育館、室外運動場地、田徑活動中心、游泳池,以
及相關附屬設施和設備。
第三條、本校運動代表隊、其他社團及校外社團,或校內外之個人,欲借用或付費使
用各場館,均須經過本校體育中心核可,並應依據各場館實施細則及相關規
定辦理。
第四條、各場館提供之使用優先順序如下:
1.本校行政單位舉辦之全校性活動。
2.校內體育教學與研究。
3.體育中心主辦之運動競賽。
4.校內運動代表隊訓練。
5.校內社團活動。
6.校內個人。
7.校外人士及社團。
第五條、本辦法之優先順序,原則上以預約使用之時限作為調節機制。各場館開放預 1
訂借用時限之前,體育中心應先行確定教學與研究、運動代表隊之場地使用
時間表;若有逾期更改,必須在尊重已預約借用單位與使用人之前提下自行
協調。
第六條、借用各場館,須經由網路預約。網路預約可預借當日算起之六天後至一個月間的場地,同一個借用單位(系所)在同一天、同一運動項目之場地至多僅能借用4小時;如需辦理全國、全校或全系性質之活動,請提具企劃書和相關申請表,經體育中心及相關單位核可後,方得借用。
第七條、因故(天候因素除外)取消或更改借用時段,於同一學期內累積超過二次者,將暫停該借用單位申請該運動項目場地之權利一個月。若前述取消或更改無正當理由或經發現為搶佔場地等投機行為,體育中心得拒絕辦理或退費。
取消或更改借用請於使用日前一上班日(或以上)辦理,當日不予受理。第八條、開放使用時間:
早上六時至夜間廿三時(體育館由早上七點~夜間廿三時,壽豐校區宿舍區球場至夜間廿二時)。
寒暑假開放使用時間依本校寒暑假上班時間另行訂定公告,國定假日及民俗節日假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開放與否及開放時間依體育中心公告。
第九條、本校行政單位舉辦之全校性活動免於收費。本校社團舉辦全校性活動、非營利
組織、公家機構單位至多可享5折優惠。特殊專案可簽請 校長同意。
第十條、運動場館由體育中心經營管理,惟涉及總務處業務者,應會同總務處辦理。第十一條、借用單位或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各場館可勒令其停止使用,必要時
管理人員或總務處駐衛警察隊得令其離場或另行報警處理:
1.未依規定完成申核使用之程序即逕行使用。
2.違法犯紀或妨害公共安全。
3.違背活動宗旨、與申請登記計畫書內容不符或逕行更改轉讓。
4.任意使用尖銳或敲擊工具、穿著可能磨損地面之硬底鞋、高跟鞋,或可
能造成建築設施與器材設備額外耗損、故障或毀壞之行為。
5.其它有違本校規章或規定之情事。
第十二條、使用過程中(包括離場)如對校產有任何毀損,須照價賠償。修繕過程之停
用損失亦由借用單位或使用人負責補償。如需變更或搬動附屬設備,應先徵得體育中心同意,並於使用後回復原狀。
第十三條、任何宣傳物品(例如:海報、旗幟…等文宣)及需擺設攤位,須經體育中心
同意蓋章,並依指定之範圍進行張貼與擺設;違反規定者,經勸導後未經改善,得以進行撤除。
第十四條、各場館使用過程,如造成他人權益或人身損害之情事者,使用人或借用單
位須自行擔負各項法律與道義責任;若有損本校校譽、校產、或教職員生之權益或身心傷害,除依據本校相關規定處置外;得停止其借用權利至少一年。第十五條、各場館基於健康促進之功能與形象,嚴禁飲酒、吸煙、嚼食檳榔,使用人的衣著與行為須合乎一般體育運動規範;違反規定者,借用單位須協助勸導經勸導後未經改善,得以勒令離開使用場館或場地。
第十六條、借用各場館舉辦非體育性活動時,借用單位應負責將演出與活動內容或展
出範圍呈報有關機關,並在使用前將核准副本抄送本校存證;部分場館須另舖保護墊後方得使用。
第十七條、各場館嚴禁任意穿越場地、無專業監督或非專屬場地之投擲擊打運動及其
它經證實有危害本身或他人健康之虞的行為;違反規定者,借用單位須協助勸導,經勸導後未改善,得勒令離開使用場館,如有任何損壞需照價賠償。
第十八條、各場館使用之空間與器材設施均應於離去前復原、物歸定位、保持整潔。
大型廢棄物、資源回收、各種材料殘餘或一般垃圾,借用單位與使用人須自行擔負善後清理之責任及費用;違反規定者,經勸導未經改善,得暫停借用單位或使用人之借用權至少一學期。
第十九條、各場館可使用擴音設備,但不得影響校區安寧,須良善配合本校校區安寧
並服從管理人員或警衛之勸導。
第二十條、使用期間之場館內外秩序、安全、交通疏散等事宜,借用單位應自行周密
計畫維護,並於事前自行與治安單位取得聯繫,若發生意外事故,借用單位應負全責。借用單位與使用人應遵守本校之各項交通與停車規定,並應視需求自行配置人力疏導交通。交通指揮服務人員應穿著統一易識別之反光服
裝,並於活動前30分鐘開始執勤,至活動結束後30分鐘結束勤務。違規行車或違規停車獲開罰單或上鎖時,比照本校校規辦理。
第二十一條、遇有雷電風雨等不良天候或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為顧及安全而須停止
活動或緊急疏散時,借用單位與使用人應遵從本校相關人員之指揮進行疏
散,不得求償。
第二十二條、凡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症或其他重大疾病,以及如肺結
核、砂眼、皮膚病或其他傳染病者,借用單位與使用人應善盡告知責任,並依據相關規定接受篩檢(選)。使用各場館活動期間內之健康與風險管理,借用單位須自行負責,大型活動之急救醫護應由借用單位事前規劃急救站、醫藥器材與醫護人員,並切實執行。
第二十三條、為維護各場館用電安全,接用電源或發電機,均須先行提出申請核可。經
核准加裝使用之電器,本校得依用電及使用情況加收電費與保險費。使用發電機,須先行提出細部規格檢附於計畫書內,報請體育中心與總務處申請核可;違反規定者或超載使用須負擔賠償責任,經勸導未經改善,得暫停借用單
位或使用人之借用權至少一學期。
第二十四條、校內外機關團體舉辦運動競賽、藝文及公益活動等,若涉有商業行為或
交易,須陳請校長核定之。若有售票行為,其門票數須向體育中心申請並蓋章簽證。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之實施細則,經體育中心會議討論訂定後,簽陳校長核定後施
行,修正時亦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經行政會議通過後,簽陳校長核定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第五篇:机动车管理办法
机动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动车及其驾驶员的监督管理,保障行车安全,充分发挥运输效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有机动车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公社、个人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学校(训练班)、保养修理单位等,必须遵守本办法。
军用车辆的检验、核发牌照、保养修理和驾驶员的考试、核发执照、培训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均由军车主管部门自行规定办理。
第三条 按照本办法领取的机动车号牌、行车执照或驾驶员执照,全国有效。
第四条 有机动车的部门、个人及驾驶员按照本办法申请办理各项业务手续时,应向车辆管理机关缴纳规定的手续费及有关牌照书表等工本费。
第五条 本办法由各地交通和公安部门贯彻执行。
第二章车辆管理
第一节 车辆的分类、检验与核发牌照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机动车分类如下:
⒈大型汽车:载重量二吨与二吨以上的各种汽车;
⒉小型汽车:载重量二吨以下的各种汽车;
⒊二轮机动车(包括机器脚踏车及其他安装机器行驶的二轮车);
⒋三轮机动车(包括三轮汽车、侧三轮机器脚踏车、后三轮机器脚踏车及其他安装机器行驶的三轮车);⒌拖拉机(包括轮式与履带式)。
第七条 有机动车的部门、个人申请领用号牌和行车执照时,应填写“机动车检验异动登记表”,送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审查。车辆管理机关检验车辆(新车可酌免检验)认为合格后,发给号牌和行车执照。
第八条 车辆检验的主要项目:
⒈车体丈量:包括全车长度、宽度、高度、驾驶座位长度、车厢面积、栏板高度以及车辆轮距、轴距等。⒉机件检验:包括发动机、底盘、变速及传动、转向、制动、电系、车身、设备等部分。
第九条 车辆载重、拖挂标准与乘载人数,在统一标准制订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主管机关自行规定。
第十条 车辆管理机关对于领有号牌和行车执照的车辆,每年进行一次总检验,合格后在行车执照上予以签证;也可委托车辆所属单位自行检验,由车辆管理机关督促检查并作签证。对于保养修理制度健全的车辆所属单位,可以结合车辆保养修理出厂检验办理,不另办总检验。
总检验如不能在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的,可以就地办理。
车辆在使用期间,必须经常合乎规定的技术要求,车辆管理机关可以酌情对车辆进行临时检验。
第十一条 未领正式号牌和行车执照而需临时行驶的车辆,以及悬挂和持有外国号牌和行车执照,经我国外交机关许可进入国境短期行驶(包括经常性入境、出境)的车辆,均应领用“临时行驶证”。必要时车辆管理机关可以对车辆进行临时检验。第十二条 车辆制造厂、修理厂或者因车辆买卖需要试车时,应领用试车号牌。
第十三条 领有正式号牌和行车执照的车辆,如出国不再返回、转为军用或报废时,应将原领号牌和行车执照向现籍或当地车辆管理机关缴销。非现籍办理的,由经办机关通知现籍车辆管理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节补发、换发牌照和异动登记
第十四条 机动车的号牌或行车执照如有遗失或损坏时,应向现籍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车辆管理机关审查后发给与原号码相同的新号牌或新行车执照。在新号牌或新行车执照核发前,可先发给“临时行驶证”或其他证明。
如不能在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补发、换发手续的,可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设请发给“临时行驶证”或其他证明,再向现籍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新号牌或新行车执照。
第十五条 领有正式号牌和行车执照的车辆,发生下列异动时,应由所有人或车辆所属单位及时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
登记:
⒈转籍:车辆由甲省(自治区、直辖市)迁移至乙省(自治区、直辖市)时;
⒉变更:初次检验的登记项目内容有变更时。
以上登记,如非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的,经办机关应通知现籍车辆管理机关。
第十六条 车辆转籍登记后,原籍车辆管理机关应将车辆的全部存案材料及时移交新籍车辆管理机关,由新籍车辆管理机关另发号牌和行车执照。
第三章 驾驶员管理
第一节 机动车驾驶员的分类、考试与核发执照
第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分类如下:
⒈职业驾驶员:以驾驶机动车为职业的;
⒉非职业驾驶员:不以驾驶机动车为职业的;
⒊实习职业驾驶员:实习驾驶机动车的职业驾驶员;
⒋学习驾驶员:学习驾驶机动车的。
第十八条 年满十八周岁,具备机动车驾驶员的身体条件,懂得交通规则,愿意学习驾驶机动车的,经驾驶员培训单位(驾驶学校、训练班等)或有驾驶执照并有一定经验的教练人证明,可填写“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异动登记表”向车辆管理机关请领学习驾驶证。
第十九条 持有学习驾驶证,经培训单位或教练人同意;或者年满十八周岁,具备机动车驾驶员的身体条件,懂得交通规则,并且足以证明具有驾驶机动车技能的,都可以向车辆管理机关请领驾驶执照。经初次考试合格后,由车辆管理机关发给实习职业驾驶员执照或非职业驾驶员执照,并在执照上签注准驾车类。
第二十条 实习职业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半年以上并有一定经验的,由车辆所属单位提出意见,经车辆管理机关核准后,可以换发职业驾驶员执照。
第二十一条驾驶员的身体条件:
⒈身长:驾驶大型汽车的,须一百五十五厘米以上;
⒉视力:两眼各为零点七以上或经矫正(如戴眼镜)后达到这个标准的;
⒊辨色力:没有赤绿色盲或全色盲;
⒋听力:左、右耳距音仪五十厘米都能辨清声音的方向;
⒌无精神病及足以妨碍驾驶机动车的其他疾病或身体缺陷。
第二十二条 实习职业驾驶员,非职业驾驶员初次考试项目:
⒈学科:口试或笔试交通规则以及报考车类的机械常识;
⒉术科:报考车类的驾驶操作。
初次考试不及格的,可准予补考。补考科目、次数与间隔期限,由车辆管理机关决定。
第二十三条 已向车辆管理机关登记的驾驶员培训单位的学员,结业考试及格,经车辆管理机关审核同意后,或者经车辆管理机关会同考试及格的,可发给实习职业驾驶员执照或非职业驾驶员执照。
第二十四条 已有驾驶执照的、受扣留驾驶执照处分的、被判处徒刑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都不得报考机动车驾驶员。第二十五条 驾驶在执照上签注的准驾车类以外的车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⒈汽车、二轮及三轮机器脚踏车、拖拉机三种类型车辆的驾驶员不得互换驾驶车类。需要增加驾驶车类时,应经考试驾驶操作与机械常识合格。
⒉有准驾大型汽车记录的,可驾驶小型汽车;有准驾小型汽车记录的,需要增加驾驶大型汽车时,应经考试驾驶操作合格;⒊有准驾驶二、三轮机器脚踏车记录的,可分别驾驶二、三轮轻便机动车(包括由人力三轮车或二轮脚踏车改装的); 有准驾轻便机动车记录的,需要增加驾驶机器脚踏车时,应经考试驾驶操作与机械常识合格;
⒋有方向盘的三轮汽车和小型汽车的驾驶员,可以互换驾驶车类;手把式转向的三轮汽车和三轮机器脚踏车的驾驶员,可以互换驾驶车类。
第二十六条 已领有执照的驾驶员,每年应由车辆管理机关进行一次审验,审验项目如下:
⒈核对执照上的各项记录和照片是否与现况相符,有无漏办车验及其他登记的情况;
⒉审查驾驶员的身体有无妨碍驾驶工作的情况,持有职业驾驶员执照的是否尚任驾驶员,持有实习职业驾驶员执照或非职业驾驶员执照的是否经常开车,以及驾驶技术情况;
⒊考核安全与违章肇事情况,有无未处理的违章肇事事件。
审验合格的,由车辆管理机关在驾驶执照上签证;不合格的,予以复试或注销执照。
审验工作也可委托车辆所属单位负责进行,由车辆管理机关督促检查,并作签证。
驾驶员不能如期回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审验的,可在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
第二十七条 驾驶员因故不能如期办理审验的,应事先向车辆管理机关申请延期办理。未申请延期办理而不参加审验的,车辆管理机关除通知其补办审验外,并可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连续两次不办理审验又未申请延期办理的,应注销执照。第二十八条 驾驶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部分或全部科目的复试:
⒈因行车责任事故受扣留驾驶执照处分的,期满后由当地车辆管理机关酌情复试交通规则及驾驶操作;
⒉审验驾驶执照或行车检查时,发现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有疑问或脱离驾驶工作时间较长的,由车辆管理机关酌情复试学科及术科。
经复试合格后,准予继续驾驶;不合格的,缴存执照,等再次复试合格后,才准恢复驾驶。
第二十九条 受复试的驾驶员,其驾驶执照有准驾数种车类记录的,应按同类型中的最高车类复试。驾驶员也可任择一种车类复试,但合格后应注销同类型中高于复试车类的准驾记录。
第三十条 领有实习职业驾驶员执照或职业驾驶员执照的,可申请调换非职业驾驶员执照。领有非职业驾驶员执照的,可申请调换实习职业驾驶员执照;其连续安全驾驶车辆一年以上并有一定经验的,或者原系由职业驾驶员执照换领的,可申请调换职业驾驶员执照。
第二节补发、换发驾驶执照和异动登记
第三十一条 驾驶执照如有遗失、损坏或记录填满时,应向现籍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审查后发给与原字号相同的新驾驶执照。在新驾驶执照核发前,可先发给待理证。
如不能在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补发、换发手续的,可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申请发给待理证,再向现籍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新驾驶执照。
第三十二条 领有执照的驾驶员,发生下列异动时,应及时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⒈转籍:驾驶员的户口由甲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至乙省(自治区、直辖市)时;
⒉变更:驾驶员在现籍地区内变动住址、调换服务单位时,或者出国、回国时。
以上登记,如非现籍车辆管理机关办理的,经办机关应通知现籍车辆管理机关。
第三十三条 驾驶员转籍登记后,原籍车辆管理机关应将驾驶员的全部存案材料及时移交新籍车辆管理机关,由新籍车辆管理机关在其原执照上另行编号。
第四章 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培训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学校或训练班成立时,须向车辆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经车辆管理机关同意。培训工作受车辆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学校或训练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⒈有专用的教练车及教学用具;
⒉有保养修理作业的实习场所、作业设备和学习驾驶的场地。
第三十六条 车辆所属单位或其他部门培养学习驾驶员及助手的工作,临时组成的驾驶员短期培训班,以及其他有组织的培训,均应受车辆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对机动车保养、修理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机动车的保养、修理单位(包括厂、场、队及一切有保养、修理任务的组织)有关保证车辆装载行驶安全的保养、修理工作,由车辆管理机关进行监督和检查。
保养、修理单位应将所制订的车辆保养制度报送车辆管理机关备查。
第三十八条 车辆改装前,应将设计方案与改装计划报送车辆管理机关审查。
对大修出厂的车辆,必要时车辆管理机关可以进行检验。
第六章 违章处理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车辆管理机关可以按情节进行处理:
⒈情节轻微的,给予批抨教育;
⒉情节重大的,可以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或扣留驾驶执照的处分;涉及治安管理与刑事问题的,应送公安、司法机关处理。受处分的部门、个人,如对所受处分有不同意见时,可提出申诉。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或公安主管机关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施行,并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施行。
本办法公布后,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3月20日批准公布的“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1950年7月15日公布的“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不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