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企兼并重组 大股东可申请药品技术转让
药企兼并重组 大股东可申请药品技术转让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期:2013-02-28 11:34:35 国家药监局26日宣布,依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转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其中,兼并重组中药品生产企业一方持有另一方50%以上股权或股份的,或者双方均为同一企业控股50%以上股权或股份的药品生产企业,双方可进行药品技术转让。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情况也可申请技术转让:一是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原址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技术可转让至新址药品生产企业;二是放弃全厂或部分剂型生产改造的药品生产企业,可将相应品种生产技术转让给已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企业,但同一剂型所有品种生产技术仅限于一次性转让给一家药品生产企业。
试行基本药物国家统一定价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期:2013-02-26 16:32:17 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根据“十二五”医改规划和国务院领导多次重要批示精神,经医改办对基层医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调研之后推出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文件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持基层医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对地方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吸纳,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文件的出台对巩固成果、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业内关心的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孙志刚强调:“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其次,这次基层医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进行了配套的综合改革,在管理、人事、分配、补偿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新机制运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稍有松懈就会出现摇摆和反复。”
基药统一定价
在2009~2011年间进行的3年新医改方案中,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是最大的亮点。但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过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药品生产企业压低价格、超低价竞标、药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集中采购方面,《意见》要求,各地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独家品种实行国家统一定价,也可探索以省为单位,直接与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对少数基层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
在完善“双信封”制方面,要求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对药品质量、生产企业的服务和信誉等进行全面审查,将企业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商务标评审中,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恶性竞争。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激励企业提高基本药物质量。
在配送方面,基本药物配送原则上由中标生产企业自行委托药品批发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并强调做好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服务。
对偏远地区药品配送中存在的不到位问题,孙志刚说,此次改革方案对一些地方利用邮政等物流行业服务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配送基本药物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要求各地支持其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参与药品配送。
在资金支付方面,要求基本药物采购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货款统一支付,鼓励通过设立省级基本药物采购周转资金等方式优化付款流程,确保货款及时足额支付。
同时,要求省级卫生部门加强对基本药物货款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拖延付款行为,并向社会公布。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方面,提出了遴选基本药物要坚持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本省目录外药品品种,要求从严控制增补数量,并禁止将权限下放到市、县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增补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的慢性病用药与当地公立医院用药的衔接问题。
多渠道补偿
《意见》要求,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等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在保证补助经费到位的同时,各地将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已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对地方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并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地方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各省(区、市)补助标准主要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并统筹考虑地方财力状况确定,补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提高。
孙志刚指出:“各省(区、市)要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财政补助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各地探索按服务数量或服务人口定额补偿的方式落实补助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本次新政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得到有效地保障。
孙志刚指出:“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先预拨后考核结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提高保障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财政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
此次新政最受关注的是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原则上在10元左右。要严格落实一般诊疗费医保支付政策,将其纳入基本医保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按规定比例支付。
此外,为了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将重点发挥医保支付的补偿作用。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合理确定医保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医保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给予补偿。
第二篇:如何科学有序推进煤企兼并重组
如何科学有序推进煤企兼并重组
时间:2011-04-29 来源:中国煤炭网
编者按
继山西、河南之后,山东、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自治区)相继拉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的序幕。在4月22日举行的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称,今年将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如何才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发表了他的看法,并就各地在推进兼并重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了提示。
写在前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也是煤炭工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文,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关键年。经过多方酝酿,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准确判断煤炭工业发展方向、尊重各地首创精神、汇集各方实践创造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正确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事关煤炭行业能否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局,事关煤炭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大局。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镇煤矿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供需紧张矛盾,支持了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有益补充。应该说,这种生产关系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乡镇煤矿尤其是小煤矿数量剧增,一度曾达8万多个,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矛盾突出。从1998年起,国务院加快煤炭行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相继实施关井压产、减人提效、改革改制等政策,对非法开采、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闭,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矿井实施政策性破产,全国煤矿数量由8万多个减少到2003年的2万多个。2003年以后,煤炭工业逐步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建设,同时,全面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提高煤矿最低产能门槛,大力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关闭小煤矿9000多个,淘汰落后年产能约5.3亿吨。目前,全国小煤矿数量已降到1万个以内。但总体而言,我国煤矿企业数量尤其是小煤矿数量仍然较多,生产要素相对分散,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小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在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尤其是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和露天煤矿成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多、小、散、乱”的煤炭格局、“小煤保大电”的煤炭供应结构,已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实施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煤炭企业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煤炭生产力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一是煤炭产业是具有明显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推动煤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煤炭属大宗产品,产品差异性小,市场竞争激烈。规模经济有利于煤矿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三是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只有整个行业内存在有支配力的企业,才能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确保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大体均衡,减少产业内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五是通过兼并重组,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扩大煤矿企业规模,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兼并重组创造了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打破了约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条条框框,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市场逐步趋向成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稀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企业可根据政府制定的兼并重组总体规划,按照市场规则选择合适的兼并重组对象、兼并重组途径和重组后合适的发展方式,按照市场规则实现企业重组后的规模效应、组合效应和集约效应。
其次,从供求关系看,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有利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煤炭需求旺盛,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办矿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煤矿建设规模持续大幅扩大,带动了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5年至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以年均6.1%的增幅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56%的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建煤矿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煤炭供应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逐步下降,煤炭需求增幅趋缓,国内煤炭供需矛盾将逐步缓和,兼并重组不至于影响全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有利时机。
再其次,从市场主体看,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煤矿企业迅速成长,有能力承担起兼并重组的重任。虽然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拥有如神华集团、中煤集团
等国内外知名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2010年,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矿企业集团有43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5家,产量7.9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9%;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10家,产量6.1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先进、产能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集团,具备兼并重组中小煤矿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将成为全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参与主体,为提升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从技术条件看,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为兼并重组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顺应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产学研的有机融合,煤炭领域科技进步成果显著,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已具备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大型现代化煤矿的能力,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装备成功使用,国产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大型选煤厂建设需要,千万吨级矿井建设技术已经成熟。相继建成投产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千万吨级煤矿有37个,年产能4.35亿吨。2009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为60%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原国有重点煤矿全员效率达到5.4吨/工,较2005年提高了32%。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大部分小煤矿通过兼并重组打破资金和技术等限制,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改造提升矿井生产水平,带动企业发展水平升级提供了动力。
《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为当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指明了方向,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贯彻落实好。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将落实《若干意见》的分工方案下发到各地、各有关单位,并召开了推进工作会议。各地在推进兼并重组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企业兼并重组与健全体制机制相结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不仅涉及参与企业的利益调整,而且涉及政府部门的利益。为保证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使参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必须破解煤矿企业跨部门、跨地区兼并重组的体制性难题。同时,要健全行业管理体制,完善企业运行机制。
在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度规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支持外地企业对本地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同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兼并重组工作的监管和重组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管,保证重组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操作,保障兼并重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途径,鼓励通过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地区间签订兼并重组后的利益分成协议等方式,确保煤矿所在地的地方利益,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按照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原则,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健全煤炭行业管理体系,建立联合办公机制,积极高效地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第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尊重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以直接管理为主转为以间接管理为主,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改进管理服务和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良好环境,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签订兼并重组协议要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在严格依法评估的基础上,由兼并重组各方协商确定煤矿转让价格或作价入股股本。兼并重组要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平等协商,共同实施。
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受体制和机制因素影响,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兼并重组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从煤炭行业本身来看,煤炭具有自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煤炭开采具有高风险性和关系国计民生等特点。大多数小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基础差、事故发生率高,加上目前许多被兼并的小煤矿存在资源接近枯竭、地质资料不全、基础数据不全、风险高、能力低、兼并成本高等问题,许多大中型企业主动参与兼并重组的积极性有限。另外,煤矿资产构成较为复杂,阻碍兼并重组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兼并重组的效果。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坚持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与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性相结合。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主要目的是坚持发展先进,淘汰落后。在确定主体方式上,应坚持市场机制,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物权,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市场格局。
就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主体,应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除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近年来,部分股份制煤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较高的整体技术管理水平,具备了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条件,在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也应积极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
在确定主体方面,要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不以所有制为标准衡量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资格,而要坚持“生产力第一”的标准,扶植先进、淘汰落后,按照市场规则对企业资源、资产、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小煤矿众多、缺少大型煤矿企业的地区,可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确定为兼并重组主体,或引进水平较高的大型煤矿企业,将其作为主体,推进联合重组。
第四,坚持产权重组与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兼并重组是煤炭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有利时机。在产权重组过程中,要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兼并重组的重要目标,着力推动重组企业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要积极推动重组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劳动、用人、分配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推动重组企业技术进步,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意做好重组后的产业整合、管理对接、文化融合,努力形成整体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一要大力推进重组企业所有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发挥组合效应,获取规模效益。二要扎实做好管理对接。从战略、规划、预算、制度规则、风险监管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将重组企业及时纳入本企业管理体系,同时注重借鉴推广其成功管理实践。三要努力实现文化融合。要注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善,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改善煤炭生产关系,促进煤炭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大煤矿企业应充分把握并用好这个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积极主动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为煤炭工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篇: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支持大钢企兼并重组(模版)
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支持大钢企兼并重组 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
大资金流入个股(11/8)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工信部昨天正式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称,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同时,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
《规划》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一系列发展目标。其中,产品质量要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达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
此外,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问题。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原燃料保障体系,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钢铁工业产品升级。其中,要促进特钢品质全面升级。支持特钢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太钢、中信泰富、东北特钢、宝钢特钢等特钢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特钢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以及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材料。
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方面,《规划》明确,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
此外,《规划》还再次强调,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
钢铁行业:四季度需求或改善 关注8股
三季度HUS钢铁股票池公司营业收入、成本同比幅增21%,1~9月份超过60%的公司营业成本增幅超过收入增幅。从华泰联合钢铁行业股票池的54家公司情况来看,其中有45家企业的三季度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同比保持增长,仅9家出现下滑;有49家企业的1~9月份累计营业收入同比保持增长,仅5家出现下滑;51家企业的1~9月份累计营业成本同比上升,仅3家出现下滑。我们认为一方面随着三季度铁矿石、焦炭等原料采购成本坚挺,使得钢铁企业成本同比仍保持较高增长;另一方面,钢价在三季度维持高位震荡,加之钢厂产销量居高不下,使得总得营业收入也相应同比明显提高。
三季度公司利润情况以“同比上升、环比下降”为主。从华泰联合钢铁行业股票池的54家公司情况来看,37家企业三季度及1~9月份总体盈利情况同比出现上升,17家企业出现下滑。其中,三季度利润总额合计54.56亿元,较去年同期44.24亿元同比上升23%;1~9月份净利润228.65亿元,较去年同期255.19亿元下降10%。54家HUS股票池公司中,三季度3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1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3家公司净利润环比上升,41家公司净利润环比下降;反映在三季度产量居高不下、铁矿石价格高位、制造业需求增速放缓多重压力下,钢铁行业基本面并未获得实质性好转。
四季度需关注板材需求及盈利改善、铁矿石降价、减产时间深度和范围广度。前三季度大部分时间里拥有铁矿石、长材占比高、区域优势突出的企业相对盈利情况较好,综合毛利率能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对四季度东北、西部钢材消费锐减、行业资金链不断从紧影响,我们认为当前大部分普通钢铁企业对自身盈利的掌控能力仍不强,四季度可以逐步调低对长材为主的钢厂盈利预期,仍建议重点关注相关特钢、资源题材的企业,如新兴铸管、太钢股份、大冶特钢、八一钢铁、酒钢宏兴、西宁特钢等,以及宝钢股份、河北钢铁这样个别盈利稳定、有利好支撑、可看长远的大型钢厂,维持从相对估值角度考虑衡量的波段操作为主。风险提示:经济及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原材料价格;下游需求影响等。(联合证券)长城证券:钢铁“十二五”规划短期利好行业
工信部今日正式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称,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长城证券认为,此次《规划》与此前相比,增加了对中远期粗钢消费量的预测,提出粗钢需求量最高峰出现在2015—2020年,峰值约为7.7—8.2亿吨。另外对行业转型也提出要求,虽然大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但短期将对钢铁行业形成利好。长城证券建议投资者利用《规划》带来的短期利好,以波段操作为主,继续关注特钢品种及业绩增长明确且估值相对较低的三钢闽光、酒钢宏兴等。(证券时报网)
钢铁行业:挖掘海外增值规律 寻找价值成长机会
预计铁矿资产海内外定价相关性增强、海外铁矿资产国内上市渐成趋势,海外铁矿资产价格变动的研究具借鉴意义。
我们在2011 年中期策略中曾指出,长期以来A 股铁矿资产估值存在“双高”现象:高于海外、高于蓝筹。我们认为随着国际板的推出以及产业资本套利操作的增加,铁矿资产海内外定价的相关性将逐步加强,长期来看预计“双高”现象可能将随之弱化。同时,我们预计海外铁矿资产国内上市渐成趋势。以下我们研究了海外新兴铁矿定价规律,预计其中可能潜含了未来国内铁矿的定价规律。
海外铁矿资产增值规律:勘探期看“资源+融资”;基建期看建设进度兑现;开采期看扩产计划
勘探期看“资源+融资”:勘探期,对铁矿资产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受勘探进展、融资获取的影响较大。资源量及品质直接影响对铁矿前景的预期,资本获取是预期兑现的有力保障。基建期看建设进度兑现:基建期,对铁矿资产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进入一个逐步兑现、修正的时期。随着项目资金落实、基建合同签订、环评审核通过、基建项目完成逐步释放,对应到铁矿资产的市值上是一个市值逐步提升的过程。
开采期看扩产计划:进入开采期后,铁矿资产最大的看点在于后续扩产规划的出台。扩产计划催生了铁矿资产新一轮生命周期的展开。
GBG 市值较勘探期初增长3 倍,预计未来仍有空间
澳洲上市公司GBG 与攀钢钒钛市值变动关联密切,受A 股市场关注度较高。
GBG 自2004 年开始从事铁矿石业务,当时市值约2 千万澳元。随着勘明铁矿资源量的增加、融资的落实、建设的推进,目前GBG 市值为近6.9 亿澳元。当前GBG 铁矿尚处于基建期,在文中分析框架以及假设前提下,我们预计随着建设进度的兑现以及未来进一步的扩产计划,GBG 的市值仍有显著的增长空间。
参考海外铁矿资产增值规律,寻找价值成长机会
由于上市准则的差异,A 股中作为经营主业的铁矿资产已处于生命周期中开采阶段,扩产为其价值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延用上文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攀钢钒钛、凌钢股份当前市值仅体现了中性矿价预期、且尚未完全计入未来扩长产能的价值。在国内投资人对矿价预期偏向乐观的投资环境下,对矿价作中性预期具备一定安全边际;同时,未来扩产计划的预期兑现将提供一定价值成长空间。(平安证券)
第四篇:国产奶粉救赎-食药总局以药品认证模式严管奶企
国产奶粉救赎:食药总局以药品认证模式严管奶企
本报记者 赵卓 发自北京
一则题为《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的报道,再次让国人的神经紧绷,也引发了一轮舆论论战。
针对香港某媒体7月8日的这篇报道,新华网驳斥道:“反式脂肪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当中,追求零摄入不现实也没必要。”
新华网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发布时机,发改委7月2日刚刚启动针对五大外资奶粉品牌和进口奶粉品牌频繁涨价和价格虚高等问题的反垄断调查,该报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3罐国产奶粉含反式脂肪、2罐进口奶粉不含的文章……制造非理性恐慌,其抹黑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乳业的恶劣动机,是昭然若揭的。”
这次争论的焦点,无疑仍是婴幼儿奶粉的安全问题。
对于已经失去婴幼儿奶粉半壁江山的中国奶企来说,这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这一问题唯一的答案是消费者的信心,但赢得认可并不容易,国内的奶粉企业除了要面对外资品牌奶粉压倒性的竞争,还要迅速适应中央以及相关部委密集推出的各项政策。
最近的一项消息出现在6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当日称,将在今年9月左右,完成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修订,今后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厂前,都要接受全项目66道“关口”的检验。
在这之前的6月20日,中央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婴幼儿配方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采取药品企业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良制造标准)认证模式完善审核制度,试行在药店专柜销售。
从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所有“有关部门”都行动了起来。
一切都预示着,中国奶粉企业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GMP或推高奶粉成本
GMP,其英文全称系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GMP认证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专用性、强制性的标准,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认证都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目前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将奶粉纳入药品管理范围。
目前,我国的所有药品企业都强制性执行了这一认证制度。
按照6月20日九部委发布的《意见》要求,今后国家将参照药品GMP认证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业准入,全程监管企业退出制度,并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产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
“虽然没有具体的细则出来,但是GMP改造可能又要花上一大笔钱。”一位地方奶粉企业的负责人叶世荣(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于两年前国家质检总局的大考,叶世荣还记忆犹新。《生产企业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年版)》对乳制品和婴幼儿乳粉的厂房布局、生产设备、检测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奶粉企业应具备对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重金属等项目的检测能力,甚至具体到要求企业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人员至少达到2人以上。为了满足新规的要求,叶世荣不得不购置了五六百万元的检测设备,并对厂区和设备进行安全卫生改造。
“才两年就又要改造,GMP对原料把控、生产环境、检测设备可能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另外GMP要求全程可追溯,除了现代化的牧场,这点很难实现,费用恐怕也会非常高,到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提价来保持利润了。”叶世荣无奈地表示。
对于叶世荣这样工厂就在奶源地附近的,其改造成本还不算高,对于使用干法生产和大包粉分装(目前国内奶粉生产工艺分为湿法、干法与大包粉分装三种,详见下文)的企业,如果进行改造,将是一笔高额的费用。
如果改用湿法生产,由于涉及到产业布局成本的叠加,几乎等于重新选址建厂,而湿法工艺复杂,本身生产线的造价也极其昂贵。
而对于大包粉分装的企业,原本只需搅拌线、灌装线等就可以了,现在则要重新建厂,其中仅购买一条湿法喷粉塔生产线就需几千万,建一个工厂至少要几个亿。
对于GMP改造是否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引发新一轮价格上涨的问题,雀巢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何彤没有明确回答,只表示会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飞鹤乳业营销副总裁蔡方良则透露:“飞鹤是行业内首批取得GMP证书的企业之一,GMP制度直接以生产过程中的硬件配备阻断了产品安全的隐患。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增加企业的硬性成本,但是相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我们觉得值得!”
另外,新政下,新的奶粉品牌进入中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进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国提供大量检测证书以及认证。此外,进口奶粉检测项目也大幅增加,从以往20多项增加到60项。
6月20日,九部委发布《意见》的同一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监表示,将严格对向我国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进行注册管理,;同时严格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要求,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必须为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大包装的不允许进口。
奶粉成本的提升已经变得难以避免。
大量奶粉企业将消失
对于奶粉企业来说,中央一系列政策的连续出台还意味着新一轮大变局的开始。蒙牛收购雅士利,揭开了这一变局的序幕。
6月13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和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几乎同时停牌,引发市场诸多猜测,但是最后揭开谜底的却是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
5天后,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活动日上,王黎明先于当事企业透露了蒙牛收购雅士利的消息。事实上,鼓励乳企兼并重组,已被工信部纳入了近期将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此后关于伊利将收购排行第三的飞鹤乳业的传闻就不断出现。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分别是伊利集团、黑龙江完达山股份公司、飞鹤乳业、福建明
一、广东雅士利、青岛圣元、西安银桥、黑龙江龙丹、上海晨冠、内蒙古蒙牛集团。
不过,飞鹤乳业营销副总裁蔡方良否认了并购的消息。
“我们十分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产业整合,有好的、有价值的企业我们会考虑收购。”当时代周报记者问到飞鹤对于什么类型的企业感兴趣时,蔡方良表示对于目标对象最为看重的是品牌和渠道。
对于是否有计划收购其他乳企,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讳莫如深,只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首家具有海外完整婴幼儿奶粉产业链的企业,澳优会积极配合国家新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做配合、遵守国家婴幼儿乳业新政的模范企业。”
不过一位接近澳优乳业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地政府确实在鼓励澳优收购一些中小奶粉企业,但是澳优更关注海外优质奶源这块,接下来可能还有其他动作。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也表示,在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将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依法吊销注销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426家,淘汰了40.4%的乳制品企业。在淘汰了将近一半的落后产能后,2013年中国乳企将再迎变局,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此次变局的重点。
不过对于工信部倡导的联姻结盟,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却显得并不太感冒。叶世荣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经过两年前国家质检总局大考活下来的企业,在奶源、生产、渠道、资金和市场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规模虽然小一些,但是盈利能力并不差,市场前
景也看好,我们不打算收购别人的,也不打算出售企业”。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蒙牛收购雅士利只是个案,仅仅通过市场未必会掀起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除非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推进。
“九龙治水”时代结束
与两年前相比,尽管都是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但是叶世荣明白,此次的主导者已经由国家质检总局变成国家食药总局。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国家工商、国家质检总局分管食品领域的流通、生产环节职能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者提升行政级别,从卫生部划出,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目前,国家食药总局的机构组建正在进行中。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国家食药总局将成立三个司,分别负责生产、流通、分析预测的安全监管。
按照《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级层面的食药机构组建在上半年完成,市级机构组建在9月底前完成,县级机构组建年底前完成。这意味着,时至今年年底,国家食药总局将实现食品药品的垂直监管。而备受诟病的九龙治水监管模式,也将得到解决。
国家食药总局最近动作不断,但是王丁棉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一个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一个是农业部负责的上游养殖环节。
“最简单的例子,奶牛的饲料有几十种之多,但是营养价值最好的就是苜蓿和青储玉米,这和秸秆喂出来的蛋白含量肯定不一样,要想生产出好奶,必须从饲料种植和奶牛养殖环节抓起,这比在药店卖奶粉重要得多。”王丁棉表示。
而在乳业专家冯启看来,一头普通的奶牛价格就在10万元,每天的饲养成本也很高,但是奶农的收益却不高,“要理顺奶农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关系,奶农才有动力,毕竟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现代化牧场的比例远远低于散户和合作社”。
湿法工艺企业成最大赢家
从源头管起,全程追溯。这是所有在中国生产与出售奶粉的企业将要面对的更为严厉的监管体制。
在《意见》工作重点第二条中,国家食药总局等九部委明确强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粉)质量合格。
冯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乳业新政,对于拥有自建自控奶源,采取湿法工艺生产奶粉 的企业将是一个利好消息,“之前消费者更注重奶源是新西兰、荷兰还是国产的,而此次乳业新政,将奶源和奶粉生产工艺联系起来”。
冯启解释,目前奶粉企业生产奶粉有三种方式: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大包粉分装,而最好的就是湿法生产工艺。湿法工艺是指采用鲜牛奶,在牛奶液态状态下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矿物质,再经过均质、杀菌、喷雾干燥最后生产成奶粉。
鲜奶湿法工艺是要有很严格的基础条件的,在产业布局初期,就要考虑将奶源地、加工厂形成产业集群,使两者距离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实现以鲜奶直接投产。
时代周报记者曾参观过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奶粉的工厂,鲜奶挤出后,在10分钟内降至4摄氏度暂存,通过全封闭的低温安全运输车,2小时即可运至工厂,然后直接喷雾干燥生产成粉,整个过程都是机械操作,在完全密闭的情况下完成,最后充氮包装。
蔡方良告诉记者,鲜奶湿法工艺奶粉颗粒与营养元素结合得就比较紧密,锁住了新鲜营养成分,可避免产品干燥、营养元素不能完全和奶粉结合等缺陷,并且不存在大包粉、乳粉回溶等中间环节,杜绝安全隐患。用新鲜牛奶生产的奶粉营养均衡、口感新鲜,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粉的新鲜度和营养,这也是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
尽管湿法工艺有诸多好处,但是并非每个奶粉企业都能实现,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旺盛,一方面奶粉企业却没有奶源,于是很多奶粉企业就采用干法工艺生产。干法生产不使用鲜奶,而是采购大包粉为原料,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大包粉加湿,在还原其液态形态后加入营养元素等物质,再二次喷雾干燥生产成粉;另一种更为简单,就是将乳清粉、各种矿物质、各种微量元素在干物质状态下进行搅拌、分装。
冯启则告诉记者,干法生产多采用二次干法喷雾技术,这种加工工艺会导致奶粉配方不均匀或二次污染,而且奶粉反复加热,其营养价值也会进一步流失。
采用干法生产的奶粉,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易受阪崎肠杆菌污染。
美赞臣、纽瑞滋等企业很受伤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事实上,九部委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诸多规定与政府提升行业集中度是相互配合的,是行业兼并潮中企业存留下来的条件。在此政策影响下,拥有自有奶源的乳企或者奶粉企业将获利,如蒙牛、伊利、飞鹤、完达山等,其也将成为此次行业兼并潮的主导者;而另一部分无自有奶粉基地或委托海外企业加工的奶粉企业将失去留下发展的机会,成为被兼并者。
澳优乳业在中国并没有奶源基地,不过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澳优通过海外收购,在荷兰等优质奶源地拥有自己的研发、生产、供应体系。
“澳优目前共有四家奶粉工厂,其中三家在国外,一家在湖南,三家国外的工厂都设立在奶源地附近,每天将采集的新鲜牛乳生产加工成奶粉。澳优在国内的工厂都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通过了GMP认证,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因此颜卫彬认为新
政的出台对于澳优来说影响不大。
(星座运势 http://www.xiexiebang.com/news/zhuanti/xingzuo/)收购惠氏后,雀巢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公司,雀巢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何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了原装进口的奶粉外,雀巢的奶粉来源于其在黑龙江双城的奶源基地,鲜奶在2.5小时内送达工厂生产,保证新鲜品质。
目前雅培、惠氏、美赞臣等大部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是采用分装生产的模式,但是雅培、惠氏等企业都在中国建厂了,因此新政中受伤最重的应该就是美赞臣。
另外,纽瑞滋等贴牌生产的企业也将遭受重大打击。新西兰方面表示,中国市场上最起码有200多个打着新西兰品牌旗号的奶粉,而实际上真正属于新西兰品牌的只有20多个。
据记者了解,仅新西兰善腾集团就代理加工了二十多个中国奶粉品牌,包括奥兰、欢恩宝、Milkmam(纽源)、纽凯儿、纽瑞滋、纽贝贝、多菲儿、赛耳、纽贝斯特等等,上述品牌由不同的中国公司代理,特供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