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无偿划拨xxx公司房产土地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无偿划拨xxx公司房产土地的
可行性分析报告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顺产权关系以及配合广州市政府推进国有土地收储计划,xxx经研究决定,拟将位于广州市xxx73号、登记在xxx公司的14个建筑物及附属土地,无偿划转至xxx公司。
一、拟划拨房产土地基本情况 建筑面积:30,280.1911平方米 土地面积:138,139.0100平方米 资产清单详见附件。
二、拟划出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xxx公司
公司性质: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法定代表人:xxx 股东及持股比例:xxx42.14%;xxx集团40.97%;xxx有限公司16.89% 公司住所:广州市xxx号 公司经营范围:通用设备制造业
三、拟划入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广州xxx公司
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法定代表人:xxx
股东及持股比例:xxx集团100% 公司住所:广州市xxx号 公司经营范围:商务服务业
四、划拨方案
以2013年12月31日为时点,将登记在xxx公司名下的14个建筑物30,280.1911平方米及附属土地138,139.01平方米(价值合计xxx元)无偿划转至xxx,增加其资本公积。
五、划拨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2011年9月xxx/xxx在签订《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时约定:xxx公司位于广州市xxx73号的14个建筑物及附属土地138,139.01平方米,从xxx公司名下转出至xxx集团和(或)指定的公司名下,xxx集团注入上述建筑物及附属土地评估值等值的现金,也就是上述建筑物及附属土地的权属归xxx集团所有。
在增资扩股之前,xxx公司即以企业改制的名义向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办理上述14个建筑物及附属土地的更名及土地出让手续,在重新取证时xxx集团曾试图将新的房地产权证直接登记在全资子公司xxx集团名下,但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告知,必须先办在xxx公司名下,再过户至xxx集团,中间程序不能跨越。因此2012年11月重新取得的上述14个建筑物及附属土地的房地产权证,权属人仍然登记为“xxx公司”。
目前xxx公司正在筹划“退二”搬迁工作,其现有土地将交回市政府收储,本次划转有利于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配合广州市政府顺利推进土地收储计划。
2、可行性
xxx公司在2014年11月22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了《xxx公司关于无偿划拨xxx公司房产土地的议案》。会议认为因xxx公司账载总资产中并无上述房产和土地,此次划拨不会影响xxx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不影响债权人利益,不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不影响《合资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1)》的执行。表决结果各股东一致同意划拨。
资产划出企业xxx公司及资产划入企业xxx集团属国有全资企业,因此,本次划拨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拟划拨资产产权无抵押、质押、担保等,程序上可实施无偿划拨。
六、结论
本次房产土地无偿划拨,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本次房产土地无偿划拨,有利于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有利于配合市政府推进土地收储计划。
广州xxx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24日
第二篇:关于无偿划拨xxx公司房产土地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
关于无偿划拨XX公司房产土地的通知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顺产权关系,XX公司经研究决定,拟将位于XX城关,登记在XX公司的()个建筑物及附属土地,无偿划转至XX公司。
一、划出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XX公司
公司性质: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法定代表人:XXX 公司地址:
二、划入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XX公司
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法定代表人:XX 公司住所:XXX
三、拟划拨房产土地基本情况 建筑面积:平方米 土地面积:平方米
划拨资产产权无抵押、质押、担保等瑕疵。(资产清单详见附件)
以年月日为时点,将登记在XXXX公司名下的个建筑物平方米及附属土地平方米无偿划转至国网临海市供电,增加其资本公积。
四、土地使用性质
本次房产土地为无偿划拨,划拨后房产土地使用性质不变。
年月日
XXX公司
第三篇:无偿划拨土地能否有偿转让
无偿划拨土地能否有偿转让
作者:付智
国有划拨土地是指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这一规定是目前法律层面上对土地使用权划拨所作的最权威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取得划拨土地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土地使用者先缴纳对原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其使用;另一情形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就第一种情形而言,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显然是有偿的。下面笔者就第二种情形试作如下分析:
一、无偿取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否具有价值。
划拨土地使用权价值,是指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对应状态下的价值,它一般表现为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并开发至对应的基础设施状况下的土地资产价格。对于无偿取得的划拨土地,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划拨土地是国家无偿提供给使用者的,所以不具有价值。实际上,划拨土地除了取得成本外,为了实现单位或企业的生产服务功能,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土地熟化过程,因而具有开发成本,正是这些成本构成了划拨土地的价值基础。笔者认为应在分析划拨用地的基本价值属性基础上,来确定划拨用地价值。若划拨用地是熟地,则其主要由土地取得成本和土地开发成本构成;如果划拨用地是生地,则其基本价值构成是土地取得成本。
首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4号},为国有划拨土地价值认定及其估价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通知中明确地提出了“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涵义及其相关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实际存在于房地产市场并不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公开化、合法化。通知指出,“为支持和促进企业改革,企业改制时,可依据划拨土地平均取得和开发成本,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作为原土地使用者的权益计入企业资产”。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即无偿或者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直接支出的有关费用,如拆迁补偿安置费等;另一方面是在对应的划拨土地上所投入的土地开发成本,如场地平整等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合理费用。
其次,《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也明确提出了“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概念,在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时最常用的是基准地价法。
因此,无偿取得划拨土地的使用者支付土地开发费用是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前置条件,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土地开发费用将凝固在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中,按照“谁投资,谁享有”的原则,土地使用者对凝固在土地使用权中的这部分价值应享有相应的权益。即无偿取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其基本价值属性具有相应的价值。
二、无偿取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能否转让。
《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城镇国有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暂行条例》第45条对此亦作出了具体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
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售、交换和赠与。以划拨方式取
得的土地在转让前,必须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即变划拨土
地使用权为出让土地使用权后再行转让,从而确保政府对土地的总体控制和取得土地收益。
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涉及到土地的出让,这一行为不仅涉及到转让方与
受让方,而且涉及到作为出让方的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就法律适用而言,这一行为不仅应适
用有关房地产转让的法律法规,而且同时应符合有关土地出让的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时,转让方与受让方协商一致并签字盖章确认的行为只能说明转让行为的完成;而转让协议或合同经有权机关审查符合转让条件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只是说明转让行为生效;只有转让双方
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才说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发生转移并合法有效。若不经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不补交土地出让金,而直接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将导致转让合同无效。因此,对符合转让条件的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在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可以有偿转让.笔者认为应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有关问题予以重点关注,这对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促进
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处理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上,既要保护土地使用
权人的利益,又要同时兼顾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转载于《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第7期)
第四篇:划拨土地房产转让意见
划拨土地上形成房产的处分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它是计划经济的特定产物,绝大部分掌握在企事业单位等使用者手中,并与房屋产权紧密结合,形成了房地产,从而游离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与控制,隐形变相交易,造成国有土地资产严重流失。
一、法律规范及其适用
目前,在我国有关规范划拨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规范房地产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与之配套的《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范地产(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及与之配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土地登记规则》等两个方面。从适用的对事效力看,前者既规范地产(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又规范房屋产权,后者主要规范地产(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在‚房随地走‛的原则下,附带的规范着房屋产权,因此《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规定:‚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等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从适用的空间效力看,前者仅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超出城市规划区,在没有其他规范房地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情况下,予以参照执行,且有法规的明确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交易活动以及实施房地产管理,参照本法执行‛。而《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均作出同样的规定;后者则适用于所有的国有土地,包括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且《暂行条例》在第二条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准予转让的条件及其方式
划拨土地使用权只有符合一定条件下方可转让。即:(1)土地使用者必须是企业、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合法产权证明;(4)依照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所获得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土部门审核认定)。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上形成房屋产权的转让,必须同样要经过由划拨土地使用权到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这一体制的转换,未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不得转让。在城市规划区,划拨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转让时,必须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予以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批准主体及其认定
在执法实践中,行政主体并非一定就是执法主体。《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对其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规定明确,即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土函字第71号明确指出:‚‘县’不包括市辖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转让时,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是哪一级人民政府,是否包括市辖区人民政府,普遍认定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的转让审批机关就是国土资源部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转让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时,未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在国务院尚未出台新的规定之前,应执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审批手续,收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县‛,不包括市辖区,且有支持这一观点成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批[1996]89号《关于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55号令有关问题的批复》第二条‚目前,国务院尚未对人民政府审批划拔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权限作出新的规定,应按国务院原有规定《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的通知》(国发[1989]49号),关于‘政府对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应与行政划拔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相同’的规定执行,不再按国务院55号令关于由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定执行‛。其二,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批[1995]13号《关于贯彻〈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若干问题的批复》、建设部建房字[1994]493号《关于贯彻〈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若干意见的通知》,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三定‛方案,明确规定了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转让的行政主管机关是县级以上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房屋产权作为动产转让的由县级以上城建部门管辖。特别是国土批[1995]13号文件第二条二款:‚房地产市场同时涉及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等,凡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以及房屋租赁涉及土地使用权出租等应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规范和管理‛)
四、非法转让房地产的认定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明确了房地产转让的一般程序,即:签约、申报、审查、勘测与评估、交纳税费(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核发过户单,法律法规同时又对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房地产的转让作了‚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别规定,形成了一般程序的前置程序,即批准。所以,凡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实为同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转让国有划拔土地使用权上形成的房屋产权,不论其是否办理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转让的当事人都构成非法转让房地产,均要接受房地产管理法规的处罚,只是在处罚的裁量上有所区别。
五、国有划拨土地上的房产转让程序(方案)
方案一:要如何申请房产过户,怎样才可以获得批准的问题? 依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确需转让的,转让方应当书面提出申请,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批。转让方在向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再到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然后,分别到房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最后办理房屋所有权处分登记。
方案二:持县级以上国土部门批准转让文书,及相关材料至房管部门办理登记,目前,《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对其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批准主体)规定明确,即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但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规定房屋登记部门在划拨土地上形成房产处分的明确审查责任。因此根据其出具的批准转让文书,可视为允许其上市交易。
六、需提交证件和资料: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事业单位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法人代表身份证)
3、房屋权属证书;
4、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买卖合同、互换合同、经公证赠与合同、分割协议、合并协议、入股协议、分立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国土部门批准转让文书;
6、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篇: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一、概述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
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这一体系应该由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食品市场、绿色食品开发(或发展)有限公司四部分组成。其中,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只有青岛等城市已建成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个实体),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仍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是沿海发达地区与WTO对接过程中产业梯级转移的Ⅰ级接受地带。在这一生态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框架
1、公司体制:双方决定共同发起并吸收志同道合者参加,组建一家股份制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任,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2、注册资本:本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林方筹措2012年组建公司及所属机构,开展基地开发业务、展示展销业务、网站经营业务。
第二步:2012年,实施“一重二侧”战术。一重点:按陈方与上海方有关合作意向者经营的餐饮业的经营额1.5亿元的30%为基础,并努力开拓上海的其它“餐桌市场”,提出所需绿色农产品的订单,在丽水市莲都区为主组织生产配送。第一年销售额确保2012年之内销售额达到1亿元。
第四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第五步:在沪杭甬温锡等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五、财务预算(略)
六、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之一:充分利用产销差价。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产品产地收购价与销区市场批发价之间,普遍存在1:1:5到1:2的 价格差。也就是说,从产地收购到市场批发,一般农产品价格增长50%-100%,这就是中间环节虽然有5-6道但仍可获取高额流通利润的原因(其中包含部分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高额利润)。本公司就是要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简,获取中间合理的高额流通利润。这是我们将配送确定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根据。为了保证实现毛利润40%,本公司产品的定价必须以上海市场批发价为基础。
可行性分析之二:绿色品牌。产销地之间的价格差,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并有行动,如建立基地,建立配送中心等。但真正成功者并不太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操作者往往急功近利,用最低廉的价格将产区最低劣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本公司就是要打响绿色品牌,用绿色农产品来开拓上海的“绿色餐桌市场”,从而进入“绿色良性循环”系统。因此,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都是极好的商机。
可行性分析之三:订单农业。运用产销差价规律,打好绿色品牌,还要加上订单农业,三者结合才能成功。订单农业是本公司的精华之作,也是运用产销差价规律,打好绿色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开拓市场获取订单,根据订单来组织生产,组织货源,这就是本公司的运作方式,定方式通过订单,一头连接绿色农产品的初始生产者,一头连接终端消费者,本公司的市场风险可控制在最低程度。
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一、总论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认真研讨,拟在阿成立公司,公司名称A,法文名称为B,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体为C,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第纳尔(约30万美元)。公司主要经营建筑工程总包施工和建筑设备租赁。目前阿国力日渐强盛,外汇储备较多,引资政策逐步灵活,外汇管制也有所松动,而且全国大兴土木,工程任务较多,市场竞争不充分,工程施工难度不大,利润空间较大;建筑设备租赁随之也很有市场,前景看好。未来公司的管理团队在10人左右,全部为本科以上专业对口学历。为了早日占领市场和发展开拓,为了取得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建议尽快在阿投资成立公司。
二、投资成立公司背景分析
1、行业分析
阿系北非地区政治经济大国。以中建总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承包工程企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阿市场,同时中国承包企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的人们和政府的尊重和信任,“中国建设速度”在该国成为美谈。阿国政府2001年推行“三年经济振兴计划”,投入70亿美元用于基础建设,为中国企业进入阿市场提供了机遇。阿国政府于2005年后加大了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投入,05年至09年斥资550亿美元执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而产生了中信-中铁建联合体中标迄今为止中国单项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合同---阿东西高速公路建设,合同总金额近70亿美元。未来公司建筑设备可以全部租给执行该工程项目的中资企业,只要设备保养及时并性能良好,可以实现设备满租,尽快收回投资和获得丰裕的正现金流量是可以实现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及当地工程承包市场现状,修路、修水厂、铺设管道及房建应是我们的重点项目,也可以逐步参与机场建设、海水淡化及苦咸水淡化等工程,这些工程目前竞争还不激烈。
设备租赁是基础经营业务,工程项目才是我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营业务,是决定公司在未来3年时间内生存及继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工程项目的取得及执行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风险规避在项目的前期及执行中更为重要。现就阿工程项目的大体情况分析说明如下:
10年反恐结束后(87年--97年),同时国际原油价格飞涨,阿国大力发展国民建设,大兴土木。现该国相当于中国90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为:房建--市政--土建,其逐级并且交叉发展(提供招标信息)。中资公司在阿国执行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建方面,其专业基本覆盖各个方面,尤其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项目尤为突出。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必须有欧洲公司的参与设计及设备供货才能得到当地业主的认可。
具体专业的优劣势分析:
1)、房建项目
优势:技术含量较低,当地需求很大,竞争较少,进入该市场比较容易,有利于短期内公司的名字被当地业主熟悉及品牌的提升(当地业主非常重视拟执行项目公司在阿的业绩)。
劣势及风险方面:施工周期长,利润值较低,材料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人工管理成本较高,受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罢工事件发生机率较大。
2)、市政项目(路、桥、管道方面)
优势:技术含量较低,利润值较高,施工周期较短,除管道项目中管道的供货受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外,其他方面影响较小。
劣势:市场竞争激烈,因受阿国扶持当地企业优惠政策的影响,在报价方面当地公司价格较低。同时部分省份的项目已基本被有实力及进入阿国较早的中资公司垄断,我公司很难与之抗衡。
3)、水利
优势:因技术含量较高,当地公司基本无法进入。利润空间有保证,与房建及管道项目相比,原材料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
劣势:因受法国殖民的影响,当地业主有些盲目推崇欧洲产品,中国的设计及机电产品很难得到业主的认可。虽然利润空间尚可,但中资公司承揽该项目的利润只能从土建方面获得。其他水利项目,如海水淡化等,当地经常采用BOT的模式进行。
4)、其他项目:如灌溉、打井、开矿等,我公司暂不具备此方面的人力及能力。
2、在阿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阿建筑、水利、石油和电信等领域先后承建了一大批工程建设项目,使得我在阿承包工程业务得到强劲快速发展,2001年--2006年累计签约额51亿美元,阿已成为我国在海外的重点工程市场。
以下是发展特点:
1)业务发展强劲快速,合同规模大幅提升;
2)实施领域逐步拓宽、发展机构进一步优化;利润空间较高较为突出的电信、石油、交通和水利等领域签约金额稳步增加,管理成本较高的住房行业在签约金额中所占比重逐步下滑。
3)单项金额逐步提高,项目技术含量不断增升,中国企业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丰富的建设经验得到进一步发挥。
4)在阿企业不断增多,大企业作用得到发挥。市场竞争开始激烈,刚进入的公司只能进一步细分市场,经营适合自身特点和能力范围内的业务和市场。
3、前景分析
2006年,中信-中铁建联合体中标阿东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合同总金额近70亿美元。2007年初开始,施工期40个月。执行此项目的工程公司为:中标段由中铁建负责施工,施工分包公司有十多家。西标段由中信负责完成,具体施工单位有新疆建设,山东路桥,中铁十二局和中铁十七局。该项目施工单位大多数属于第一次走出国门境外的施工企业,由于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设备的采购数量以及型号都不是很合理。另外,近期中铁建和中土联合中标了150多公里的铁路项目,预计项目将于2008年启动。南部的东西高速项目也将开启。设备租赁前景看好。我们自己成立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口设备,并可以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自己掌握经营主动权。成立公司后,所有为出租而进口的设备可以增加公司在承揽建筑工程投标中的分值,大大增加中标机会。利用拥有国际工程承包资质和保函等资源的公司总部资源承揽当地工程,穿插出租设备进行施工,积极施工,控制成本,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