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

时间:2019-05-14 14: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

第一篇: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

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发表时间:2007-4-21 17:33:00

阅读次数:668

(2007)甬鄞行初字第20号

原告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住所地宁波市科技园区梅墟钱家村。

诉讼代表人王昌兴,男,厂长。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住所地宁波市海曙区三市路1号。

法定代表人邬明德,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周丽霞,浙江导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不服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房屋拆迁争议裁决一案,于2007年1月29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同日受理后,于同年1月30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并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7年3月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的诉讼代表人王昌兴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徐利平,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代理人周丽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11月9日对原告申请裁决其与宁波市科技园区甬江防洪堤工程领导小组房屋拆迁争议一案,作出不予受理决定。该决定认定:1。原告虽被列入甬江防洪堤工程拆迁计划,但终因拆迁计划调整,拆迁人已通知原告不予拆迁,不存在原告与拆迂人就拆:迁安置相关事宜达不成协议的情况,故原告要求拆迁人之赔偿申请不属于我局可受理的拆迁争议裁决范围。

2、原告在申请材料中未提交原告拥有房屋的合法证明,被告认为原告不具备裁决申请人的主体资格。根据《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被告作出不予受理原告裁决申请的决定。

原告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诉称,2004年2月6日,被告所属科技园区分局向宁波市科技园区甬江防洪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因为甬江防洪堤工程项目颁发了房屋拆迁许可证一份,拆迁单位为宁波市科技园区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原告的铸造车间在拆迁范围内。2 004年2月11日,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通知原告准备相关资料,由该拆迁办委托对原告的厂房及机器设备进行评估。同时,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的负责人还告知原告在评估开始后原告的铸造车间必须同时停工停产。同年6月14日,梅墟街道拆迁办委托宁波市华弘价格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原告的厂房和设备进行了评估。此后,由于原告与科技园区甬江防洪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之间的拆迁补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2006年10月底,原告向被告申请裁决,同年11月9日,被告以因拆迁计划的变更对原告的厂房不再拆迁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原告认为,被告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与法不符,且本案的拆迁行为已经实施,故请求依法予以撤销,并判令被告受理原告与宁波市科技园区甬江防洪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之间的房屋拆迂争议裁决申请并限期作出裁决。

原告向本院提供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有:

1、(甬科)土拆许字(2004)第01号房屋拆迁 1 许可证存根及附图一份,用以证明根据该拆迁许可证原告的厂房已列入拆迁范围的事实。

2、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公室于2004年2月4日出具的通知一份,用以证明因原告的厂房即将被实施拆迁,拆迁部门告知原告准备相关的资料进行评估的事实。

3、鄞州区邱隘水管站及该站站长张荣出具的书面证言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厂房被有关部门列入拆迁范围后,从实施停产准备拆迁到最后被通知不拆的事实经过,以及原告厂房所在的鄞东闸地块和该地上包括原告在内的一些企业厂房的历史由来,同时证明与原告相同情形的在该地块上列入拆迁范围的其他企业已得到拆迁补偿的事实。

4、宁波市鄞州中升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房地产几个评估单和宁波市华弘价格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对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设施价格评估结论书》各一份,以及该二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各一份,用以证明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分别于2004年6月14目及同年8月10日委托评估机构对原告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等进行了评估的事实。

5、原告于2006年11月1日向被告提供的房屋拆迁争议裁决申请书和证据清单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因与拆迁人之间就房屋拆迁安置补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于2006年11月1日向被告申请裁决,并在申请裁决时向被告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的事实。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答辩称,1、原告不符合申请裁决的主体资格。根据《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的规定,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居民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人。被拆迁人申请裁决时应提交被拆迁房屋的权属证明,但原告在申请裁决时并未提供房屋的权属证明,经查原告房屋的用地权属并未登记,该房屋也未有合法建筑的证明。另外,原告提供的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地也不在该拆迁地块。故被告认为原告不符合被拆迁人主体,不应受理原告的裁决申请。

2、原告提出的申请裁决内容不属于被告可受理的裁决范围。根据有关拆迁的管理办法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搬迁期限、安置方式与面积、补偿办法及金额等内容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裁决。而本案原告提起裁决申请时,该甬江防洪堤工程已完成拆迁和施工任务,原告的房屋已不需要拆迁,而原告提出对拆迁人不实施拆迁行为造成的损失补偿进行裁决,该请求已超出了被告可以受理裁

决的范围。据此,被告对原告的裁决申请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符合法律规定,请求依法维持。

被告于2007年2月9日向本院提供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有:

1、原告企业的营业执照和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科技园区分局出具的《关于鄞东南闸地块土地权属登记的情况说明》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注册的营业地不在本案争议的地块内,以及本案争议地块权属未登记的事实。

3、甬江防洪堤工程(鄞东南排涝闸段)调整后的拆迁红线图一份,用以证明甬江防洪堤工程的拆迁范围已调整,本案争议地块经调整后不再列入该项目的拆迁范围的事实。

4、防洪堤工程结束的图纸一份,用以证明甬江防洪堤2K+900—2K+970段工程已竣工的事实。

5、《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迂条例第四条、第六条,用以证明被告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法律依据。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以下证据作如下确认:

对被告提供的原告企业营业执照和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科技园区分局出具的情况说明,原告认为营业执照登记的企业所在地是指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而本案涉及的是原告的一个车间,不能以原告营业执照登记的所在地与原告列入拆迁范围的厂房所在地不一致就认为原告没有被拆迁人的主体资格。而本案涉及的鄞东南闸地块,不单是原告的厂房,包括其他 2 企业的整个地块确实没有权属登记,但不能以此认为原告对建在该地块上的厂房没有所有权。本院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原告在鄞东南闸的厂房已列入拆迁范围,原告作为被拆房屋的所有人,该房屋土地权属虽未登记,但不影响原告作为被拆迁人的主体成立,故对被告提供的该证据不予确认。对被告提供的甬江防洪堤工程(鄞东南排涝闸段)调整后的拆迁红线图,原告认为拆迁计划调整被告应重新核发拆迁许可证,随意改变拆迁范围不具有法律效力。本院认为,因被告未能提供对拆迁红线改变的合法依据,故本院对该证据不予确认。对被告提供的防洪堤工程竣工的图纸,原告认为该证据与本案缺乏关联性。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该图纸从证据的形式要件看,并不能证明甬江防洪堤工程已结束的事实,故不予确认。对被告提供的《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第四条、第六条和《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实施细则》,原告认为被告适用上述规范性文件,属适用法律错误,因本

案的拆迁许可证是2004年颁发的,而被告提供的上述二规范性文

件均分别于2006年10月1日和同年12月1日起施行,且《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明确规定该条例施行前已发

布拆迁公告并开始实施拆迁的项目,按原《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故本案应适用原办法。本院认为原告的异议理由成立,对原告提供的法律依据不作为本案定案的法律依据。

对原告提供的(甬科)土拆许字(2004)第01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存根及附图和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公室出具的通知,被告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提供的鄞州区邱隘水管站及该站站长张荣出具的书面证言,被告认为因原告厂房的土地系邱隘水管站出租的,邱隘水管站与原告有利害关系,其出具的证明真实性不能采信,而该站站长张荣的证言因证人未出庭作证,因此真实性也无法确认。本院认为,因被告对拆迁单位曾经通知原告准备拆迁评估,以及后来又通知原告不再对其的厂房拆迁的事实并无异议,故本院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对原告提供的该证据予以确认。对原告提供的宁波市鄞州中升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房地产几个评估单和宁波市华弘价格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对宁波市科技园区荣兴金属品制造厂设施价格评估结论书》,被告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于2006年11月1日向被告提供的房屋拆迁争议裁决申请书和证据清单,被告对收到过原告的裁决申请和相关的证据材料的事实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经审理查明,2004年2月6日,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科技园区分局因甬江防洪堤工程(科技园区段)向拆迁入宁波市科技园区甬江防洪堤工程领导小组颁发了(甬科)土拆许字(2004)第01号房屋拆迁许可证一份,拆迁范围为甬江防洪堤工程红线范围,拆迁面积32033平方米,拆迁单位为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原告的铸造车间在拆迁范围内。2004年2月11日,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通知原告准备相关资料,由拆迁办委托评估单位进行拆迁评估。同年6月4日、9月10日,经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委托,宁波市鄞州中升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和宁波市华弘价格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分别对原告的厂房和设施进行了评估。2005年1月,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以该防洪堤工程拆:迁范围已改变为由,通知原告不再对其的厂房实施拆:迁。此后,因原告与拆迁人之间就拆迁补偿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原告于2006年1 1月1日向被告申请裁决。同年11月9日,被告以原告的申请不属被告受理范围以及原告不具备裁决申请人的主体资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审理中,被告提供了甬江防洪堤工程调整后的拆迁红线图,但未提供该工程拆迁范围变更合法的依据。

另查明,原告位于拆迁范围的厂房为原告自建,但该厂房所属土地使用权系原告向原鄞县邱隘水管站租赁。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

一、原告是否具有申请房屋拆迁争议裁决的主体资格,即原告是否为本案的被拆迁人。

二、原告申请裁决的内容是否属被告受理范围。对于第一个问题,原告是否为本案的被拆迁入,原《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本办法所称的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人。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原告的厂房是原告租赁原鄞县水利局邱隘水管站的土地建造,原告用该厂房生产经营多年,房屋所属土地虽未登记,但系历史原因造成,且已转为建设用地。因此,原告对该厂房享有所有权。且被告也未能提供被拆:迁房屋非原告合法所有的证据,故被告辩称原告不是本案被拆:迁人的理由不能成立。对于第二个争议焦点,本院认为,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科技园区分局于2004年颁发拆迁许可证时,已将原告的厂房列入拆迁范围,拆迁单位梅墟街道房屋拆迁办也已委托评估单位对原告的厂房及设施进行了评估,原告可以就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事宜与拆迁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应由被告裁决。至于拆迁范围的变更,根据《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应由拆迁人重新办理领证手续,但被告在本案审理中未能提供该甬江防洪堤工程拆迁范围变更合法的依据,故本院对该拆迁范围变更的合法性不予确认。因被告的房屋已列入拆迁范围,该拆迁范围未依法被调整情况下,即使拆迁人的建设项目已经结束,但不影响原告作为被拆迁人要求予以安置补偿的权利,被告作为批准拆迁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义务受理原告的房屋拆迁争议裁决申请并作出裁决。因此,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的决定,认定事实有误,依法应予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11月9日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限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重新作出裁决。

本案受理费80元,其它诉讼费200元,合计诉讼费280元,由被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凭判决书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80元;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税务局预算外资金,账号为***001,开户银行为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李建宏 审

唐永德 审

景君芳

二OO七年三月六日

代 书记员

陈 磊

第二篇:浙江省海宁市法院行政判决书:拆迁许可证违法,拆迁裁决合法(2008年3月12日)

浙江省海宁市法院行政判决书:拆迁许可证违法拆迁裁决合法

发表时间:2008-3-12 14:10:00

阅读次数:735

(2007)海行初字第18号

原告:乐嘉毅,男,1975年4月16日生,汉族,住海宁市海洲街道工人路365号6幢403室。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住所地海宁市海洲街道海洲路89号。

法定代表人:吴关佳,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鸣杰,浙江海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张天烈,该局拆迁办公室主任。

第三人:海宁市土地收储中心,住所地海宁市海洲街道梅园路203号。

法定代表人:沈炜,主任。

委托代理人:王维斌,浙江潮乡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乐嘉毅不服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房屋拆迁裁决一案,本院于2007年7月2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因原告乐嘉毅提起本案诉讼时,又对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行为提起诉讼,本院于2007年8月7日裁定中止本案诉讼。

2007年12月2 0日,本院恢复本案的诉讼,并于2007年12月27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乐嘉毅的委托代理人徐利平,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的委托代理人李鸣杰、张天烈,第三人海宁市土地收储中心的委托代理人王维斌,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7年7月9日,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作出海建裁(2007)01号房屋拆迁裁决书,裁决原告有权在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的安置方法中任选一种,另于该裁决送达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与第三人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结算款项并将房屋腾空后移交给第三人。

被告提交的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有:

1.裁决申请书1份,证明第三人(申请人,下同)向被告提出房屋拆迁裁决申请的事实;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乐嘉毅身份证各1份,证明裁决当事人的身份情况;3.查档证明书1份,证明原告(被申请人,下同)房屋登记情况;4.海宁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报告1份,证明原告房屋的评估价格;5.产权调换安置方案1份,证明第三人编制完成了安置方案;6.协商记录1份,证明第三人与原告经过协商的事实;7.被拆迁区块未达成协议比例及原因记录1份,证明未达成协议的比例及原因;8.房屋拆迁许可证2份及拆迁延期申请1份,证明第三人取得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事实;9.答辩书1份,证明原告在裁决审理过程中的答辩内容;10.土地使用权证1份,证明原告的土地使用权情况;11.土地估价报告1份,证明对原告超过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也给予了评估的事实;12.受理通知书1份,证明被告受理房屋拆迁裁决申请的事实;13.召集协调会通知1份,证明被告已向原告发出协调通知的事实;14.委托书1份,证明第三人委托相关人员参与协调、裁决审理的事实;1 5.公证书2份,证明被告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给原告,遭原告拒收的事实;16.协调会签到单2份、谈话笔录2份、送达回证1份,证明被告召集协调及与原告谈话的事实;

17、会议纪要1份,证明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

为前已经内部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的事实。

原告乐嘉毅诉称:被告向第三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未将有关事项予以公告;在第三人未经裁决即对原告房屋进行拆迁并造成房屋灭失的情况下,被告仍然受理第三人的裁决申请,违反了《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八条的规定;被告未告知原告权利即进行裁决,违反了规定程序;裁决内容缺少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法定内容,且未如实记载争议的事实与理由;被告未依法审查第三人提供的证据的合法性及核实补偿安置标准;被告未对第三人违法拆迁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被告向第三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行为已被法院确认违法。综上,请求判令撤销海建裁(2007)01号拆迁裁决书。

原告提交了以下证据材料:1.土地使用权证1份,证明原告被拆房屋的土地使用权情况;2.裁决书1份,证明被诉行政行为的存在;3.(2007)嘉行终字第44号行政判决书1份,证明被告向第三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行为已被确认违法。

被告海宁市规划建设局辩称:首先,被告作出的房屋拆迁裁决基本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第三人经批准,对原海宁看守所约15000平方米的存量土地实施收储。2007年12月21日,第三人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拆迁,第三人遂向被告申请延期,并获准延期至2007年12月31日。因此,第三人具备合法拆迁入资格。在协商拆迁补偿安置事宜时,因原告坚持认为第三人违法拆迁而拒不接受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提出对其超过标准容积率的土地使用权按每亩260万元以上价格进行补偿、优惠购买营业用房、汽车库等要求,致使双方无法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以及房屋拆迁工作延期。原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严重妨碍了本市体育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一海宁国际轮滑运动中心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被告作出的房屋拆迁裁决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拆迁入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条对此也作了相同的规定。原告房屋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此被告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和《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第三

十六、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以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作出裁决,适用法律正确。被告受理第三人提出的房屋拆迁裁决申请后,于2007年6月14日向原告送达了裁决申请书副本、答辩通知书、召集协调会议通知等。2007年6月15日,被告组织双方当事人召开协调会议,原告及第三人均出席了协调会议。被告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进行了调解,但因双方分歧太大,未果。2007年6月28日,被告再次通知双方于6月29日参加协调会议,然届时原告并未到会。后原告再度拒绝接受海宁市正衡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其超过容积率部分的土地使用权依法作出的估价报告。鉴此,2007年7月9日,被告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后对前述拆迁补偿安置争议作出了裁决。综上,被告作出的裁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故请求维持被告作出的房屋拆迁裁决。

第三人述称:首先,同意被告约答辩意见;其次,被告向第三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行为虽被确认违法,但效力依然存在而非无效,其后所作拆迁裁决行为亦是受法律保护的;最后,原告对评估行为持有异议,并不导致裁决行为在程序上违法;练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未提交证据。

经庭审质证,被告及第三人对原告提交的证据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被告提交的证据1、2、3、6、7、9、10、12、13、14、15、16、17,原告及第三人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被告提交的证据4、5、8、11,第三人无异议,而原告认为,既然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已被法院确认违法,那么房屋评估、土地评估等事项就都缺乏合法的基础,也就不能作为裁决的依据,进而不能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依据。本院认为,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主体、取得的程序、方法以及证据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原告以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已被确认违法为由认为该些证据不具有合法性,显然混淆了证据审查与司法审查的范围,即其异议不能成立;被告提交的该些证据具有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本院确认其具有证明力。

经审理查明,2006年12月21日,第三人取得拆许字(2006)第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拟对原海宁市公安局看守所区块592.20平方米的房屋实施拆迁,以用于海宁国际轮滑运动中心项目的建设,拆迁期限为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1月31日,后经第三人申请,拆迁期限延长至2007年12月31日。琢告有一建筑面积为74.05平方米的住宅和一建筑面积为8.41平方米的自行车车厍处于被拆区块内。此外,原告上述房屋所占土地使用权面积为79.84平方米,容积率达到0.93,其超过规定容积率标准(1.3)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有22.83平方米。经被拆区块的拆迁户共同选定为被拆房屋的评估机构后,海宁市天平房地产价格事务所对原告上述被拆房屋进行了评估,确定总价为252302元。期间,第三人编制产权调换和货币安置二种方案供原告选择。因原告对补偿形式、补偿金额等存有异议而迟迟不同第三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第三人遂于2007年6月12日向被告提出拆迁裁决申请。2007年6月14日,被告予以立案受理。对于海宁市天平房地产价格事务所在做原告被拆房屋价格评估时未给予考虑的超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另由海宁市正衡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评估,估价结果为每平方米1627元,相应原告超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为37226元。在两次召集原告与第三人

协调未果后,被告于2007年7月9日作出如下裁决:

一、产权调换。安置联塘里小区13幢105室住宅一套,房屋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自行车库28.3平方米,计价454650元(其中74.05平方米按3600元/平方米结算,超过的10平方米按1790元/平方米结算,再超的10平方米按3600元/平方米结算,剩下超出的29.35平方米按3800元/平方米结算,自行车库按800元/平方米结算),扣除应补偿给原告被拆房屋拆迁补偿款242864元及超: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补偿款37226元和其他搬迁费用(搬家费1200元,临时安置补助费12960元,有线电视、电话移机费516元,空调拆装费900元,太阳能热水器拆装费300元,装璜补偿费9438元),差额部分由原告给付第三人;

二、货币安置。由第三人给付原告被拆房屋补偿款及其他搬迁费用共计322748元(其中房屋评估价为237145元,10%的货币奖励为23715元,自行车库补偿款11606元,搬家费600元,临时安置补助费2160元,有线电视、电话移机费258元,空调、太阳能热水器拆装费600元,装璜补偿费9438元,超过被拆房屋所占规定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补偿款37226元);以上安置方法由原告任选一种,另原告于裁决送达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与第三人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结算款项,并将房屋腾空移交给第三人。嗣后,原告不服该裁决,遂向本院提起诉讼。

另查明,被告向第三人颁发的(2006第6号拆迁许可证已被法院确认违法。

本院认为,首先,被告作为海宁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发生的拆迁补偿安置争议依法享有裁决权。被告向第三人颁发的拆迁许可证虽被确认违法,但因未被有权机关撤销或者宣告无效,故其仍具有法律效力,即第三人仍然具有合法的拆迁入资格。在第三人无法就拆迁补偿安置事宜同原告签订协议且不存在原告房屋已经灭失的情形下,经前者申请,此时被告依法有权进行裁决,即本案被告受理第三人的裁决申请并作出裁决的行为并无不当;其次,对于原告所持被告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未将有关事项予以公告,在被拆房屋已经灭失的情况下仍然受理裁决申请,以及裁决过程中未告知原告相应权利而致裁决程序违法的主张,本院认为,对房屋拆迁许可事项予以公告,并非拆迁裁决中的程序,且在裁决申请受理前,包括原告在内的被拆迁户均已被告知拆迁许可事项(该事实由包括原告在内的被拆迁户共同选定被拆房屋价格的评估机构,以及其他拆迁户已与第三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等事实所证明),因此,并不能仅以被告未以公告的形式告知拆迁许可事项而否定本案讼争裁决的合法性;至于被告受理裁决后未告知原告相应的权利,本院认为,被告在裁决过程中虽然存在着此种瑕疵,但因客观上并未影响原告在裁决过程中行使其正当权利,故亦不能据此否认裁决的合法性;最后,被告基于法定评估机构对被拆房屋以及超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作出的评估报告而作出的裁决,虽然存在产权调换安置方案中未最终明确表述结算差价的具体数额以及仍要求原告与第三人在裁决生效后十五日内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的不当表述等瑕疵,但内容全面、客观,并充分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并无依法应予撤销之情形。综上,本院认为,被告所作拆迁裁决公正合法,原告之诉请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而应予驳回。

据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乐嘉毅的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50元,由原告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茅益东 审 判 长

张 辉 代理审判员

张啸崎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书 记 员

沈海平

第三篇:张增余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案: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拆迁行政裁决书)(2007年1月22日)

张增余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案:

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拆迁行政裁决书)

发表时间:2007-1-22 18:35:00

阅读次数:659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6)甬仑行初字第12号

原告张增余,男,1955年3月17日出生,汉族,务农,宁波市人,住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后洋村。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住所地宁波市三市路1号。

法定代表人邬明德,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毛裕挺,男,1946年4月29日出生,汉族,该局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宿舍。

委托代理人巢惠明,男,1965年6月20日出生,汉族,该局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新矸街道。

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工业城。

法定代表人冯虎翼,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王世滂,男,1957年9月21日出生,汉族,北仑区大矸街道支大指挥部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新灵峰公寓20幢301室。

原告张增余不服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2月9日作出的甬仑土拆裁字(2 0 06)第01号土地行政裁决,于2006年6月2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当日受理后,因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与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依法通知其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于2006年6月29日向被告、第三人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8月15日、8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同年8月22日,因原告张增余就本案涉及到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另行提起诉讼,本案中止审理。2006年12月14日本案恢复审理,2007年1月4日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判决。原告张增余(第三次除外)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毛裕挺、巢惠明,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王世滂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6年2月9日,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土地行政裁决,认定原告张增余在拆迁地块上共有三处建筑为合法建筑,包括祖传老木屋一处、89年批地新建一幢楼房及9 8年购进的二间一弄平房一处,总面积3 05.5 3 m²。其中,老木屋“由于„„批文中同意保留30平方米,从有利于拆迁入出发,认定老木楼中的30心占地面积为合法面积,折成建筑面积5 0.7 m²(楼下30 m²+楼上2 0.2 m²)”,即老木屋全部建筑面积计算时应除去2 0.2 5 m²,另有的一间31.2 m²的祖传平房和99年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的房屋均属隐瞒不报、应拆未拆和未经批准擅自拆建的违法建筑,不予补偿。原告可以选择调产安 1 置,调产安置资金为405869.4元,也可以选择迁建安置,安置用地面积为95平方米(中户),同时可得资金为169001.7元。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7月26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裁决申请书、受理决定书和案件受理通知书、对张增余调查笔录、裁决书、限期搬迁决定书、行政复议提出答复通知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决定书各一份及送达回证,用以证明裁决的经过与程序。

2、宁开经(2 0 05)1 02号立项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委托书及拆迁计划、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各一份,用以证明拆迁许可证颁发合法。

3、评估报告及评估清单、关于张增余房屋评估情况的说明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占有四处房屋,包括祖传老木屋一处(木结构楼房下层一全间37.62 m²接壤的一小间8.06 m²、木结构楼房上层一全间25.27 m²,合计70.m²。)、祖传砖木平房一间31.2 m²、89年批地新建一幢砖混楼145.36 m²,购进的三间一弄平房142.64 m²(9 8年购进的原邬忠秀二间一弄平房109.97 m²及99年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平房一间),总面积390.15 m².4、张增余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建设用地规划定点许可证存根各一份,用以证明1989年12月由原告申请建房,当时其家庭有人口三人,政府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同意批给原告家庭90 m²的土地来建房,另外,原告申报其家庭原有房屋一处,两间,共占地30 m²,政府同意保留30 m²面积的房屋。

5、大矸镇后洋村委会证明和北仑区房屋买卖契约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在1998年经政府部门批准购买了邬忠秀的两间一弄平房,是应计算的合法面积。

6、乐加武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北仑区房屋买卖契约及税单各一份,用以证明1996年乐加武在申请建房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屋卖给了顾善伟。

7、大矸街道房屋拆迁办公室对张月意、张富昌的调查座谈笔录两份及平面图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对原来是很破的木结构房屋进行了拆建,房屋的结构、面积都进行了变化,原告的行为未经批准,所拆建房屋属于违法建筑。

8、大矸拆迁办谈话笔录、关于大矸街道后洋村张增余房屋拆迁说明各一份,以证明拆迁过程中,拆迁人与原告进行了沟通。

9、房屋拆迁安置资金预算表,用以证明原告可以选择调产安置补偿金额,选择迁建安置情况。

10、张增余答辩书及相关证据(协议书、房契),用以证明老楼房不是属于原告张增余,而是属于原告妹妹张丽萍的说法不成立。

11、张增余户住宅现场照片,用以证明原告房屋的情况。

12、裁决依据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15条、第17条、第18条;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的若干意见》(仑政[2003]66号)第12条、第13条、第15条、第23条;宁波市滨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省人大颁布(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意见》(滨政发(1987)93号文件第5条);《宁波市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办法》,浙江省国土资 2 源局《关于<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具体应用问题的答复》(浙土复[1990]11号)、《关于对<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执行中有关问题的答复》(浙土复[1991]3号)。

上述材料被告用以证明在进行裁决时,已经查明了全部事实,正确适用了法律,并有充足的证据,相应的裁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适用准确。

原告张增余诉称,2006年2月9日,被告作出[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裁决,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1、裁决所依据的《拆迁许可证》不合法。

2、裁决认定的建筑面积错误,原告实际应予补偿的建筑面积是390.65平方米,自己在申请建房前拥有的两处房屋(祖传老木屋一处、31.2 m²的祖传砖木平房一间)都是合法建筑,但裁决不认可该31.2 m²。的平房,并且老木屋也少计算了20多平方米,即祖传老屋共少计算了51.95 m²,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的房屋也不予计算。另外,围墙、花岗石、地板等价格评估不符合实际。

3、即使拆迁入单位委托评估机构所作的评估报告能够作为计算依据,也不能裁决确定合法建筑面积为305.53 m²,因为拆迁纠纷本质上是民事纠纷,既然裁决申请人愿意计算31.22 m²,被告所作出裁决认定的面积就不应该少于这个数量。

4、适用法律错误,应适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甬仑土拆裁字(2006)第01号裁决,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裁决内容不合法,应予以撤销。

原告向法庭提供如下证据:

1、原告身份证一份,证明原告身份情况。

2、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行复(2006)43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一份,证明原告起诉前曾经申请行政复议。

3、裁决申请书及甬仑土拆裁字(2006)第01号裁决书各一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辩称,1、裁决程序合法。被告颁发拆迁许可证和依第三人申请作出裁决都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2、裁决的内容合法。(1)《拆迁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拆迁住宅用房,实行迁建安置或者调产安置。”原告作为被拆迁人有权选择安置方式。因而,我局裁决中分别列出了调产安置和迁建安置的补偿方案,并由被拆迁人选择。(2)评估机构的确定,不应按《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进行,采取“被拆迁入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这一操作规程,并非对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拆迁都能够适用。(3)正因为拆迁双方对“搬迁期限、安置地点、安置方式与面积、补偿办法及金额等内容经协商达不成协议”才申请裁决,而被告只能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裁决书将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平方米房屋不予计算,原有的老屋少计算51.95平方米均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综上,被告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且程序合法,请求法院维持。

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述称,被告的裁决合法,请法院予以维持。第三人没有提供证据。

法院经原告张增余的申请于2006年6月19日向宁波市人民政府调取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回证一份,该证据证明原告的起诉是在法定期限内,原、被告及第三人对此均无异议。

经庭审质证,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原告认为,证据

1、申请人提出的318.22平方米,这是申请人能够接受的面积的表示,现在被告不予认定,没有依据。

证2,对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拆迁许可证颁发违法。

证3,原告认为评估机构是单方面的,其评估金额偏低,要求由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选择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原告认可整个房屋各部分的计算方式,总面积是390.15平方米。

证6,对真实性无异议,但顾善伟没有实际买入争议的房子。

7、原告对其合法性有异议。张月意、张富昌这二个人的笔录中最后都有写明“所以我们在拆迁认定房屋时把此屋认定为违法建筑房屋”。这房屋是否违章建筑,是由这二个人认定的,因此原告认为此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不能作证。

证10,原告认为乐银伟的房屋是原告买进的,即使没有纳税,也不能否定原告买进房屋的事实,关于与原告妹妹之间的协议书原告不再坚持,即同意认定所涉房屋仍然属原告所有。

对其他证据无异议。

第三人对原告、被告的证据无异议。

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被告无异议。

原、被告及第三人对申请建房前原告家庭拥有两处房屋(包括砖木平房一间、木结构楼房加偏头)的事实均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对申请建房审批表、许可证的真实性各方也没有异议。对评估机构作出的四处房屋的建筑面积的认定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以。

经审理查明,1989年12月前,原告拥有相互独立的房屋两处,中一处为31.2 m²的祖传砖木平房,一处为祖传的木结构的楼房,下层一全间37.62 m²,接壤的一小间8.06 m²,上层一间25.27 m²,合计70.95 m²,1989年12月,原告张增余申请建房时,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原告的申请,批准其用地90 m²用于建造房屋。并注明现有房屋两间占地面积30 m²,允许保留30 m²。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认定“邬字(89)第0811号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批文中老屋同意保留30 m²,从有利于拆迁人出发,现有的房屋楼下的3 7.62 m²,楼上25.27 m²,应进行折算,折算成楼下30 m²,楼上20.20 m²,总共合法面积50.7 m²。

本院认为,拆迁人(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和被拆迁人张增余户之间因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达不成协议时,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有法定职责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裁决。在裁决过程中,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应全面审查各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认真核实,查明案件事实,根据有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但被告在对原告的老木屋合法面积计算时进行了折算,该折算方法被告无法提供有效的依据,计算方法错误。因此,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的裁决主要事实没有查清楚,主要证据不足,致使该裁决缺乏客观事实基础,发生错误,应依法予以撤销。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的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裁决书。

本案受理费80元,由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递交上诉状七日内凭判决书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80元;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税务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32,开户银行为农业银行宁波市海曙区支行,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4 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

卢国杰

聂宗莲 审

谭星光

二OO七年一月五日

莹(代)

下载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确认政府随意改变拆迁计划行为违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年4月21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