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时间:2019-05-14 14: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第一篇: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泾源县专家服务培训材料——

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占银

2008年3月

一 新颁布的《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亚洲1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对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动物防疫法》由于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控动物疫病的要求。为此,需要尽快修订《动物防疫法》。同时,修订《动物防疫法》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依法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四条,与原《动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三章二十六条,修改了大部分条款。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实践基础上,重点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风险评估、疫情预警、疫情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管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新动物防疫法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是提高动物防疫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动物卫生措施时,应用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提高动物卫生措施的科学性。近年来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不断要求我提供有关风险评估的法律依据,并依法出具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为适应我国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要求,在《动物防疫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这对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国家将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壁垒措施,用以保护本国的畜禽产品市场。近年来在畜禽产品国际贸易中,中国一些畜禽产品的进口国不断要求中国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法律制度,并出具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

——完善强制免疫制度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强化预防监测力量,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制度 新《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和动物疫情预警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动物疫病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县级以上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臵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借鉴国外经验,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几种动物疫病,并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区域。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利于在我国分区域、有计划地根除主要的动物疫病,有利于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有利于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的5片6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动物产品出口已占全国动物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对消灭重要动物传染病,促进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我国已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动物疫情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报告、认定制度,是发现和迅速控制动物疫病的前提。同时,规范动物疫情的公布制度,对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疫情报告主体。规定从事动物饲养、屠宰、诊疗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疑似染疫的,要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兽医技术机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也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明确疫情认定程序。规定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要经过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由农业部认定。

规范疫情公布制度。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预案,演练)(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官方兽医及其主要职责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官方兽医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明确规定,官方兽医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其执行动物卫生及检查监督等官方任务的兽医。我国已恢复在 OIE 的合法权利,有关制度应当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推行官方兽医制度也作出明确要求,在法律中明确其地位,有利于官方兽医制度的推行。官方兽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实施现场检疫,负责出具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等证明文件,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六章 动物诊疗)

——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新动物防疫法专门增加有关动物诊疗的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活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与执业兽医资格证书

新法规定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要当执业兽医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还得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获发职业兽医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注册与动物诊疗许可证制度

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的执业兽医,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然后,申请人还需要拿着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动物诊疗机构具备的条件(第七章 监督管理)动物防疫监督。(第八章 保障措施)

——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健全动物防疫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乡镇或区域派驻兽医机构。同时要求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财政投入。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免疫应激死亡的动物,要给予补偿。三是确立损失补偿原则。确立对有关强制免疫和控制、扑杀等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原则,这被认为是法律修订中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因强制免疫应激死亡的比例各不相同,禽流感强制免疫造成家禽死亡的比例较低,口蹄疫免疫应激死亡的比例较高,其中奶牛约0.03%、肉牛约0.014%、羊约0.009%、猪约0.007%。目前各地对因强制免疫应激死亡畜禽的补偿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没有补偿。新法专门增加了保障措施一章,规定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同时,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也应给予补偿,法律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一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问责制!)。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要求,增加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检疫等执法活动中的责任追究规定。二是进一步明确饲养者、经营者的责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饲养者、经营者不依法履行动物疫病预防、疫情控制、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义务等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特别是增加了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主管部门代作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为把动物防疫制度落到实处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针对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和危害大小,区分单位与个人等不同的违法行为人,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法律的威慑力。

二 新法规定需要建立和加强的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建设

1依法防疫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相应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预案)

2法律责任(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监督考核问责制,联防联控督导检查机制)

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4强制免疫制度(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加强基础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抗体检测)

5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动物疾控中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臵的原则,强化预防监测力量;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6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7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8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

9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动物防疫规范、引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0官方兽医制度

1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两病净化)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防控预案、演练)13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14动物防疫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应急物资储备,免疫应激反应补偿赔付机制)

三 我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建立

1依法防疫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3.4.10公布,2003.6.1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牲畜口蹄疫防治办法(自治区政府45号令,公布日期2002.7.1,施行日期2002.9.1)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74号,公布日期2004.12.17,施行日期2005.3.1)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诊疗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71号令,公布日期2004.12.28 施行日期2005.2.1)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宁政发2003 27号文件 3月17日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宁政办发2004 16号文件 2全区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自治区指挥部与各市、县(区)政府签定了《2007年度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初制定完善了目标考核制度和定量考核标准,年中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年终组织考核组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将对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考核结果向全区通报。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职责,强化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动物防疫的领导工作,有效地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我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考核,各级指挥部指挥协调职责进一步强化,部门配合机制和防控合力正在形成;由各级财政预算投入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建立;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效果也更加显著,实现了《责任书》的贯彻落实由务虚为主向务实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加强督导。2007年1月18日全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传达领导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防控工作,印发了2007年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方案、免疫实施方案、监测工作计划方案。9月份在我区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自治区党政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十分关注,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区指挥部、自治区农牧厅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动物防疫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疫区检查督导防控工作。自治区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区的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治区防重办、农牧厅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市县指导检查防控工作,市县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等也多次深入基层检查督导,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指挥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各市、县(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农牧部门加强了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和动物免疫质量,开展了动物疫情和免疫标识网络化管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积极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和药监等工作;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和安排防疫经费;发改委协调安排乡站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民政部门对受灾农户开展了积极的救助活动;工商部门开展了对市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疫点疫区内病畜和同群畜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商务部门开展了对畜禽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卫生部门做好人间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同时加强了宾馆、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工作;林业部门设立了野生陆生禽类疫病监测站,有针对性对重点地区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交通部门配合开展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等工作。其他部门也尽到了各自的职责。

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机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自觉维护执法环境。

全区进一步推进了全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乡站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运行效果正在显现。按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组建了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区按一乡(镇)一站设臵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实行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人、财、物收归县局管理;自治区本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方案也已提交自治区政府。

4强制免疫制度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双双达标,免疫效果进一步提高。在2007年秋季全国动物防疫考核中,我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合格率全部达到了考核要求,位居成绩优秀的“第一集团”。各地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础免疫。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保障了免疫进度与密度,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就,重大疫情发生呈明显下降态势。2007年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区仅发生牲畜O型口蹄疫疫情2起,疫点2个,疫情起数、疫点数、发病数和扑杀数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80%、78%、78%和68%;区内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波及7个县(市、区),截止2007年10月底,疫区封锁令已全部解除,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

全区普遍开展了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提高了免疫质量。2007年监测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16474份样品,免疫合格率分别为牛82.3%、羊78.9%、猪72%;监测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水平5624份样品,免疫合格率分别为牛84%、羊83.4%;分别监测禽流感、猪瘟、新城疫抗体水平15060份、4130份和7764份,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8.6%、71%和86%。

5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

与国家动物流行病学检测中心合作,开展流行病学检测调查,有待进一步有效监测和跟踪病原,建立预警机制。

6动物疫情管理制度

近年来强化了对动物疫情的管理,建立了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

7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新生事物,但有一定认识基础,动物防疫也将要有的放矢,讲究科学分析、科学决策,开展防疫战略与策略研究。

8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有待进一步探索尝试。9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签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有待抓典型,促进步,扭转局面。10官方兽医制度

全区两员的培训考核,资质管理,有待深化。

动物检疫监督得到加强,动物生产、流通活动进一步规范。通过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狠抓流通领域监管,严格外调牲畜逐级审批制度,加大查处违反案件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秩序,防止了动物疫情的传入和传播。

1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正在构建。

动物二维码耳标开始启用,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启动。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开通了我区动物生产与防疫信息的GPRS网络数据传输渠道,实现了与全国动物生产与防疫信息中央数据库的网络链接,奠定了全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

加大了兽药等动物生产投入品的监测力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了农业部和自治区下达的兽药、饲料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测任务,开展了对兽药经营和生产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首府银川市在全国36个受检城市中畜产品以100%的合格率排名第一。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防控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臵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市县区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充实了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了应急处臵预备队,并普遍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演练,检验了预案,完善了应急程序,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处臵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能力。

13执业兽医资质与动物诊疗管理 有待全国制度的建立。14动物防疫保障机制

乡站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入正规。大多数县市(区)已经完成了农业部投资的2007年新建和改建乡镇站项目,加大配套比例,使乡站建设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显著改善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乡镇站在编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发放,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明显上升;绝大多数县市区行政村配备了村级防疫员。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由各级财政预算投入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建立,有待科学测算和制度化,有效运转和监督。各市县区均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了动物防疫基金制度,财政实际共投入1144.94万元,其中银川市市级财政投入259.3万元,彭阳县、泾源县和青铜峡市分别投入54.5万元、46.5万元和88.4万元,分别超过规定投入额度的118%、86%和96%,农垦集团所属农场也投入300万元。各县市区解决了村级防疫员的报酬,村级防疫员年薪平均达到1800元,部分达到3600元。大部分县市区对动物免疫反应死亡和流产应激反应以及扑杀奶牛“两病”阳性畜给予了资金补偿,但就全区而言,尚未建立长效补偿政策与机制。

四 存在问题与今后工作方向

一是动物疫情突发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我国禽流感、口蹄疫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区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数也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正如农业部春季防疫视频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那样,我国周边国家动物疫情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构成的压力依然巨大,西藏新发现的小反刍兽疫就是例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疫情在我国一些省区仍有发生,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也有发现;全国多数省市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表明猪群中蓝耳病感染率非常高,疫情隐患很大;全国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缺乏有效监管办法和动物检疫屏障。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动物疫情突发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动物防疫规范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又快又好发展的格局尚未建立。分析总结我区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状况,就会发现,无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还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都与我区畜牧业生产、流通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动物防疫始终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随着动物饲养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动物及其产品的广泛流通,动物疫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一些慢性疫病动物如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乳房炎,在奶牛饲养密集地区出现蔓延扩散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畜健康和消费安全,甚至影响到奶产业生存的根基。

三是免疫反应所致动物死亡或流产补偿机制,奶牛“两病”阳性畜扑杀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尚未建立动物免疫反应造成的家畜死亡或流产的政策性补偿机制,一些地方因此出现拒防现象,严重影响到动物防疫计划的实施。奶牛“两病”阳性畜扑杀补偿机制也未建立,使检出的“两病”阳性牛或病牛无法及时处臵,客观上反而造成奶牛“两病”的人为扩散,加速了“两病”的传播。

四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依然薄弱,亟待加强和巩固。一些县市兽医机构基础设施较差,难以承担相应的工作;我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管理改革变动频繁,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举步维艰;基层防疫队伍历经改革,变动较大,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偏低,队伍不稳定。

五是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立尚待时日。动物防疫资金投入尚未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财神围着瘟神转”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臵机制、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动物疫情报告与管理机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机制、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均有待不断完善;改革后的兽医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有待实践;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动物防疫的战略和策略、动物防疫规范和引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有待探索和创新。

2008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兽医工作为主线,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依法治疫进程,更新服务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继续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力争全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不反弹,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不出现人禽流感病例;稳定控制猪瘟、鸡新城疫、牛羊梭菌病、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和炭疽等对畜牧业及人体危害大的动物疫病;猪、牛、羊、鸡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2%、13%以内。

2、进一步提升防、检、监工作。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经常保持在90%以上。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监测,以乡镇为单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面达到100%;以行政村为单位,产地检疫开展面经常保持在95%以上,产地检疫到位率经常保持在85%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3、加快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全面完成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队伍;加紧实施宁夏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兽药检测体系建设和宁夏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等项目,同时做好项目的验收和续建项目的争取工作;全面开展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下达的兽药、饲料质量抽查和动物产品中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测任务,进一步强化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4、争取全面启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宁夏奶牛两病净化的若干意见”,以检疫扑杀为手段,以全面净化为目标,按照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力争全面启动我区奶牛两病净化工作。

5、稳步推进我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协调落实建设资金,抓好试点、总结、推广工作,有计划分步骤推行动物疫病可追溯制度。继续将规模养猪场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作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抓紧做好,示范推进。

(三)主要措施

1、各级指挥部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工作。要继续将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我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实施强制免疫,早计划、早筹措、早安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各级指挥部要真正发挥“指挥、统帅”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防控合力,继续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工作,绝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绝不能心存侥幸出现丝毫的松懈、麻痹;要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要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促进防控工作上新台阶。

2、认真做好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修订完善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健全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加大考核力度,对各市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平的考核,通报考核结果,促进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3、建立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要按照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要求,建立我区动物疫病状况分析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自治区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将根据对辖区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4、进一步严格动物疫情报告、认定与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报告、认定制度,是发现和迅速控制动物疫病的前提。要明确疫情报告主体,明确疫情认定程序,规范疫情公布制度,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逐步建立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责任追究制。各地要时刻保持疫情报告网络的通畅,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汇集疫情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5、以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是规范养殖生产、经营、加工、流通场所的前提条件,是规范引领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依照国家法律有关规定,严格发证要求,坚决取缔一些不符合防疫条件的生产、经营、屠宰、加工、交易场所,消除疫情隐患。要重点做好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流通、规模养殖场等关键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6、积极推进奶牛“两病”检测防治工作。要尽快制定“宁夏奶牛两病防治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出台奶牛“两病”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规范奶业生产、加工、销售行为,为全面启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奶牛“两病”检疫监测,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加快建立奶牛“两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奶牛“两病”扑杀补助机制,对检出的病牛要及时进行扑杀。

7、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大法,要广泛宣传,深入贯彻;并依据《动物防疫法》对我区已出台的《宁夏动物防疫条列》等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兽医法律法规,建立我区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机制。

8、加强和巩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层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的第一线,各级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基层防疫体系的加强和巩固。要继续申报县、乡兽医机构建设项目,下决心加强我区县、乡兽医机构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落实提高村级防疫员经费补助。

9、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举办“第二届全区兽医大比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广泛进行全区兽医技术大练兵,通过层层比武,人人参与,逐级选拔,比学赶帮,激发各级兽医人员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热情,形成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兽医队伍技术素质。

10、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创建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机制,探索我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可能性,逐步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要积极实践改革后的兽医管理体制的有效运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臵机制、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动物疫情报告与管理机制、免疫应激反应补偿赔付机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机制、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要吸取我区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教训,重视养殖场、养殖园区防疫制度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组织研究我区动物防疫的战略和策略,充分发挥动物防疫规范、引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把握畜牧业“又快、又好”的方向,树立“以防疫保安全,以监管保质量,以规范促发展”的发展理念,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数量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思路,实现我区养殖业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性的转变,奠定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提升我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篇: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一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1 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条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前款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十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动物疫病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六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 3 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十八条 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

第二十条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 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二十五条 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二十六条 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二十七条 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协定,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贸易方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 5 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三十一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三)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第三十六条 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 6 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 发生动物疫情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 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 7 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 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 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三)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 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第五十五条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 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六十条 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一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

第六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兽医机构。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第六十六条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 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 10 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

(二)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

(三)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 11 下罚款:

(一)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三)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

(二)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三)发布动物疫情的。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动物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执业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

(一)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的;

(三)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二)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第八十五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动物防疫法》试题

试题 单选题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B)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有关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输出地

B 输入地

C、运输途中 D、原产地

2、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A)检疫合格后,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A、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B、野生动物保护部门

C、林业部门

D、兽医主管部门

3、根据动物疾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规定: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是(C)。A、一类疾病 B、二类疾病

C、三类疾病 D、四类疾病

4、对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目录,但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上海市(C)实施强制免疫。A:应当 B:必须 C:可以 D:无需

5、根据《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B)。A:动物养殖场应当按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有关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接种,散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和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

B: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需要实行封锁的疫区不仅限于本区、县,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决定。C:对被染疫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车辆、衣物等要进行清洗消毒。

D: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在购进动物产品时,应当查验检疫证明、相应的验讫印章或检疫标识。

6、违反《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的规定,未将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品送交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拒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D)罚款。

A:一千元以上。B:一千元以下。C:五百元以下。D:三千元以下。

7、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A、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B、野生动物保护站 C、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D、兽医主管部门

8、国家对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实行(C)制度。A、长期聘任 B、定期鉴定

C、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D、临时评估

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C)罚款。A、一千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

C、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D、五千元以下

10、新修订的《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已于(B)通过,(C)实施。A:2009年5月27日 B:2010年5月27日 C:2010年7月1日 D:2011年1月1日

11、重大动物疫情由(C)认定 A: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B: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12、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A)部门制定。A: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D: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13、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A)A: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B: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C: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D: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14、转让、伪造或者变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收缴《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处(C)罚款。A:一千元以下

B: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C: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D: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15、(B)应根据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规划,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A:省级兽医主管部门 B: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C: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D:县级兽医主管部门

16、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和从事动物防疫科研、教学、诊疗及进出境检疫等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本单位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D)报告。A:兽医主管部门

B: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农业委员会

D: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1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后(D)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A:4小时 B:3小时 C:2小时 D:1小时

18、自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发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处理完毕起,经过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的,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由(A)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撤销疫区。A:原发布封锁令

B:原发布封锁令的上一级 C: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19、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发现未取得检疫证明的动物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A)。A:可以要求货主或承运人将其送至本市指定的场所进行留验、检测,并补办检疫手续 B:可以要求货主或承运人将其送至本市指定的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C:将未取得检疫证明的动物暂扣处理

D:将未取得检疫证明的动物暂扣处理,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20、本市对饲养的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B)应建立犬只狂犬病防治档案。A:公安部门犬管办

B: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D:兽医主管部门

21、动物防疫法中所说的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C)。A:预防、控制、扑灭 B: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C: 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D: 免疫

22、一般动物疫情由(B)认定

A: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23、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B)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A:兽医主管部门

B:卫生主管部门

C:动物卫生监督所 D: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4、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B)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A:同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B: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C:同级兽医主管部门 D: 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

25、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要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B)。

A: 免疫计划

B: 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 C: 免疫档案

D: 加施畜禽标识

26、发生动物疫情时,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C)应当参加控制扑灭活动。

A: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经营者 B:屠宰加工人员

C: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 D:养殖户、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以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A)罚款。

A:10%以上50%以下 B:10%以下

C:50%以上

D:20%以上60%以下

2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新增了(C)的内容。

A:促进养殖业发展

B: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

C: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D:做好宠物防疫

29、在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中,(C)所指的范围最大。

A.:疫点

B.:疫区

C :受威胁地区 D :隔离区

30、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A)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A:官方兽医 B:动物检疫员 C:动物检验员 D:动物防控员

31、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D)负责。

A:检疫结果 B:检疫后果 C:检疫方式 D: 检疫结论

32、对经营、运输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D)。

A:重新检疫 B:补检 C:复检收费 D:监督抽查

3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B)。A:复检 B:隔离观察 C:重新检疫 D:监督抽查

3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由(D)责令改正,处(D)罚款。A:兽医主管部门,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兽医主管部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D: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3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A)工作。A:监督管理执法 B:监督管理 C:监督检查执法 D:监督执法 多项选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责进行了规定,下面属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责的有(A、B、C)。A:负责动物的检疫。B:负责动物产品的检疫。

C:负责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D: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发生动物疫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A、B、C、D)。A:瞒报 B:谎报 C:迟报 D:漏报

3、《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的立法依据是(A、C)。A:《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C:《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D:《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4、上海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A、B、C、D)。A:综合防治 B:严格检疫 C:重点控制 D:全程监管

5、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A、C、D)

A: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B: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予以没收销毁。C: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畜禽标识。

D: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6、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入沪,必须经过哪些程序(A、B、C、D)。A:相应的检疫证明和验讫印章或检疫标识、运载工具消毒证明。B:经市政府指定的道口。

C:接受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查证、验物和消毒。D:取得道口检查签章。

7、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A、B、C)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A:当地的兽医主管部门。B: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C: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D:当地的动物监测中心。

8、(A、B、D)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A:采集。B:保存。C:包装。D:运输。

9、动物、动物产品的(A、B、C、D)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A:运载工具。B:垫料。C:包装物。D:容器。

10、根据《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A:违反检疫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

B:出具虚假检疫证明、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C:出售检疫证明、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D: 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收费规定的。

11、当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哪些控制和扑灭措施。(A、C)A: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B: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并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12、发生动物疫情时,(A、B、C、D)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质。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路

13、以下对于官方兽医叙述正确的是(B、C、D)A:官方兽医可以从事兽医方面的执法工作

B: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 C:官方兽医必须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D: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

14、以下对于执业兽医叙述正确的是(A、B)

A:开展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兽医 B: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

C:具有本科以上兽医相关专业,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D: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15、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B、C、D)。A: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B: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C: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D:完善的管理制度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是指(A、C、D)。A:家畜家禽 B:野生畜禽 C:人工饲养 D:合法捕获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产品”是指(A、B、C、D)。A:动物的肉 B:动物的胚胎 C:动物的血液

D: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

18、运载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转载前和卸载后都应(A、C)。A:清洗 B:清洁 C:消毒 D:杀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所称的执业兽医是指从事(A、D)。A:动物诊疗 B:动物免疫 C:动物检疫 D:动物保健 20、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A、B、D)动物疫病的活动。A:预防 B:控制 C:诊断 D:扑灭 是非题:

1、《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及其他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活动。(√)

2、强制免疫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

3、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但必须要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4、动物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动物防疫指定,建立动物疫病防治档案,配备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散养动物的疫病防治档案由乡镇基层动物疫病预防组织负责建立。(√)

5、本市禁止屠宰、销售未按照国家规定佩挂免疫标识的动物种类共三种,包括猪、牛、羊。(×)

6、本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当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8、运载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前和卸载后都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9、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无论是否具备补检条件,都应依法进行没收销毁。(×)

10、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11、《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属于地方性行政法规。(√)

12、《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明确了动物防疫管理机构、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三方的职责分工。(√)

13、执业兽医从事动物防疫和诊疗活动属于政府行为。(×)

14、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不得以盖章代替,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防疫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

16、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7、未经检疫,不得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输出动物、动物产品。(√)

18、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

19、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可以不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收取最低限度的手续费。(×)

21、乡村兽医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22、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23、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是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2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屠宰未经检疫、染疫、或者病死的动物。(√)问答题:

1、禁止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的动物产品有哪些? 答:

1、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2、疫区内易感染的;

3、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4、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5、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6、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2、动物疫情有谁负责认定和公布? 答:

1、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2、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2、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3、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4、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4、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把官方兽医写进法律,什么是官方兽医,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1、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2、主要职责是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行政监督、检查等。具体包括:官方兽医对已受理的检疫申报,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合格证、加施检疫标志,并在检疫证、检疫标志上签字,对检疫结果负责;对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参加展演、比赛等的动物进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监督检查;对饲养、屠宰、生产、经营、贮藏、运输、隔离、无害化处理等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按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采样、留验、抽检,查封、隔离、扣押和处理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对具备补检条件的动物产品实施补检;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有关动物防疫的资料等。

5、请回答动物疫情报告规定的三个不得?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

1、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2、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3、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6、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1、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2、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3、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4、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5、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6、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第四篇:动物防疫法宣传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节选

●对强制免疫的规定:本法第13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第14条第二款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第14条第三款规定: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否则,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动物饲养场防疫条件的规定:国家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等场所实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度。

本法第20条明确规定: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不准从事畜禽养殖。否则,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病死或者死因不明动物尸体处置的规定:本法第21条明确规定,染疫动物、染疫动物产品及其排泄物、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和食用。否则,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对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禁止性规定:本法第25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贮藏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疫区内易感染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否则,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疫情报告的规定:本法第26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采取病健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本法第30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否则,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监督举报电话:监督举报邮箱:

XXXXXXX宣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条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前款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十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动物疫病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第十六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十八条

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第二十条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

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二十五条

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二)疫区内易感染或已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二十六条

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二十七条

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协定,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贸易方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三十一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三)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第三十六条

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

发生动物疫情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

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第四十五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

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

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二)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三)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五十一条

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

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第五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第五十五条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

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六十条

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一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

第六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兽医机构。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第六十六条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

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第七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第七十一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第七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二)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三)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三)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

(二)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三)发布动物疫情的。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动物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执业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

(一)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的;

(三)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二)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三)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物防疫法与动物防疫长效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动物防疫

    鲁纳乡四措施做好冬季动物防疫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鲁纳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加强防疫员的......

    动物防疫法考试试卷

    动物防疫法考试试卷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5分) 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实施可追溯管理,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和(加施畜......

    《动物防疫法》知识题库[最终定稿]

    动物检疫监督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动物防疫法》部分 1、《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

    学习《动物防疫法》心得

    学习《动物防疫法》心得体会 目前,有关畜牧兽医的法律法规很多,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

    动物防疫与检疫 校内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名称 功 能 动物养护与疾病防治实训中心 各类动物的保定;工具、场地、器皿、皮肤等的消毒;灌药与洗胃; 临床检查;各种疾病案例分析;剖腹产;......

    冬季动物防疫

    西华镇全力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冬季是动物疫情的高发期,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止重大疫情的发生,西华镇在抓好各项工作扫尾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制度

    动物防疫制度为提高动物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养殖、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