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救助申办服务指南
医疗救助申办服务指南
一、申办条件
凡属本市户籍的城乡困难居民及市政府确定的其它特殊困难对象,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住院医疗费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达6000元以上(含)的均可以申请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孤儿和重点优抚对象不限制个人自付金额数)。
二、申办程序:
1.由申请人向其户籍所在地的镇政府提出申请,填写申请审批表,并提供城乡医疗定点机构出具的疾病证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结算清单、发票等有效证明材料。
2.镇政府对申请人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作出审核意见,并编制汇总表统一报送市民政部门。
3.市民政部门对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
4.市民政部门审批后,及时将救助款转入申请人的农业银行专户。.
三、申办需提供的材料: 1.疾病证明书;
2.住院医疗费发票(报销联或客户联);
3.医保或新农合结算清单;
4.《海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复印件; 5.低保对象提供《低保领取证》复印件、五保对象提供《五保供养证》复印件、重点优抚对象提供有关证件复印件;
6.户主及患者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7.户主或患者农业银行卡复印件。
第二篇:913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指南
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指南
一、住院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城乡低保边缘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家庭。
2、救助标准:救助对象在医保(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费用(含起付线)实行分段按比例救助。
普通城乡低保人员:在定点医院治疗:2000元以下(第一段)按60%救助;2000元到10000元(第二段)按50%救助。在非定点医院治疗:2000元以下(第一段)按50%救助;2000元到10000元(第二段)按40%救助,救助封顶线都是10000元。
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封顶线之内按100%救助;超封顶线之外按50%救助。
城乡低保边缘户:在定点医院治疗:2000元以下(第一段)按36%救助;2000元到10000元(第二段)按30%救助。在非定点医院治疗:2000元以下(第一段)按30%救助;2000元到10000元(第二段)按24%救助,救助封顶线都是6000元。
3、救助程序:
在定点医院治疗:出院时通过医疗救助网络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即出院时,医疗总费用扣除医保(农合)报销、扣除民政按政策救助的金额,交付自己应该承担的金额后即可以出院。
在非定点医院治疗:每月1-5日,将医保卡、身份证、低保证、优惠证、户口、住院诊断书、住院票据送到定点医院的医保办公室,办理民政救助。
二、门诊医疗救助
1、救助方式及标准
对特殊病如尿毒症血液透析、癌症化疗、血友等门诊治疗,比照普通住院比例进行救助,封顶线为15000元(定点医院、非定点医院救助比例不同)。
对普通慢性病分甲类病、乙类病、丙类病,予以定额救助,甲类病每半年救助500元;乙类病每半年救助400元;丙类病每半年救助300元。
2、救助程序:
在定点医院治疗:通过医疗救助网络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即结算时,医疗总费用扣除医保(农合)报销、扣除民政按政策救助的金额,交付个人应负担的金额后即可以。
在非定点医院治疗:每月1-5日,将医保卡、身份证、低保证、优惠证、户口、诊断书、治疗票据送到定点医院的医保办公室,办理民政救助。
三、临时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及其救助标准:
临时医疗救助针对的是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家庭。
对城区和开发区民政认定的重病及因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家庭年总收入2倍的家庭,在变卖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外家庭财产以后,仍然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家庭予以临时医疗救助。
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的家庭,扣除医保或新农合医疗报销后,个人负担城市居民超过5000元的,农村超过2000元的,超过部分救助50%,封顶线8000元/人/年。
2、救助程序:
申请救助人向户口所在街道(乡镇)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身份证和街道(乡镇)出具的困难证明的原件复印件,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病史材料,医保(农合)报销的凭证等材料,经核查,公示后,上报民政局审批。
市民政局咨询热线电话:87906336
骨伤医院咨询热线电话:
第三篇:医疗救助
宝鸡市社会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申请时间:年月日 户主
姓名 身份 证号 户 籍
患者照片
家庭住址对象
类别
患者 性年与户主参合或 诊治
姓名 别 龄 关系 参保 医院 住院起 累累计 计救助病种 止时间 次数 救助金额 联系电话住
院
医
疗
费
用
情
况 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按医保规定报销 的费用 个人负担费用 按新农合规定报 销的费用 个人负担费用
根据宝市民发(2008)111号文件精神,经年月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给予同志社会医疗救助(大写)县社元整(¥元)。
会医
疗救
助领
导小
组审
批意
见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
第四篇:发改委项目备案申办服务指南
发改委项目备案申办服务指南
一、受理对象:凡属于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5年本)》以外、且国家没有其他特别规定的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均实行投资备案管理。
二、受理权限:项目备案按属地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区发改委备案;总投资3000万元--1亿元项目由市发改委备案;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涉及引进国外技术项目和设备享受减免关税优惠政策的项目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备案。
三、办理依据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甘肃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5〕89号)《酒泉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酒政办发〔2006〕18 号)
四、申报资料
1.项目备案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技术、总投资和资金来源、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2.《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 3.企业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
4.依法先行取得的有关许可文件; 5.发改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说明材料。以上提交资料均为一式2份。
五、审核条件
1.符合项目备案制范围; 2.符合行业准入标准;
3.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即期宏观调控政策;
5.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定。
六、办理程序
提出申请→承办科室受理→分管主任初审→主任审定→制发登记备案文表或行文转报。
发改委项目核准申办服务指南
一、受理对象:凡属于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5年本)》内所列重大项目和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限制类项目,且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以及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均实行投资核准管理。
二、受理权限:项目核准按属地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属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和《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5年本)》内属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项目,由市发改委初审后转报省发改委上报核准;属报省发改委核准的项目由市发改委初审后报省发改委核准;其余需核准项目由市发改委核准。区发改委无权进行项目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按相关规定核准。
三、办理依据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2号)《甘肃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5〕89号)《甘肃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5〕89号)《甘肃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5〕89号)《酒泉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酒政办发〔2006〕18 号)《酒泉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酒政办发〔2006〕18 号)
四、申报资料
1.由相应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其中: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需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报省发改委核准需乙级、报市发改委核准需丙级;
2.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 3.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文件; 6.发改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说明材料; 以上提交资料均为一式5份。
五、审核条件
1.符合项目核准制范围;
2.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 3.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 4.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 5.符合地方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7.地区布局合理,不会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六、办理程序
提出申请→承办科室受理→分管主任初审→主任审定→行文转报。
第五篇:特困人员供养申办服务指南
特困人员供养申办服务指南
一、什么叫特困人员?
特困人员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农村五保对象及城市三无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要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各镇、各国营农场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
二、特困人员供养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二)镇政府组织人员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三)市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三、申请特困人员供养需提交的材料:
(一)申请人(户主)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家庭收入情况、家庭财产及申请承诺书; 2.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人近期免冠照片;
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镇政府或国营农场呈报应提交材料: 1.入户调查表; 2.民主评议表;
3.领导班子讨论会议记录复印件; 4.审核公示表;
5.市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