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农村五保户的条件及办理程序
申请农村五保户的条件及办理程序
一、条件
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农村五保供养,享受农村五保待遇。
二、办理程序
(一)由本人或村小组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调查核实后,符合条件的,在本村委会和本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有异议的,重新调查核实。
(二)乡镇政府收到申请后,及时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审核意见后报送县民政局。
(三)县民政局收到申请后,及时调查复核,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审批并发给《农村五保户供养证书》。
注:关于对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规定:
(一)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二)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三)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四)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二篇: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及申报程序
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及申报程序 农村五保户供养
1、申请人具备的条件
(1)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年满60周岁以上的孤老人;
(2)已丧失父母,无法定抚养人的年满16周岁以下的孤儿;
(3)残疾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抚养、扶养的人。
2、申请程序及所需要递交的资料
(1)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表为其提出书面申请;
(3)经过村民委员会评议,对符合五保对象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示7天;
(4)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镇民政办;
(5)镇民政办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及有关材料报县民政局审批。
农村五保户办理程序
1、农村五保户对象必须是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本镇农业人口。
2、个人申请。应当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本人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可以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3、村民委员会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成员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为5—7天,同时做好有关的会议记录,公示无异议的,将相关手续报镇民政办公室。
4、镇民政办公室应当在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报送县民政局社会股。
第三篇:五保户申请
五保申请书
尊敬的民政办:
一:本人姓名:王xx 性别:男 名族:汉 现实际年龄65岁(但户口年龄为63岁),户口所在地:内蒙古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xxx村,现居在达旗树林召镇xxx租房住。
二:户口一人,单身未结婚,无儿女,独自生活,无固定职业。
三:本人独自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无房、无牲畜、无财产,体弱多病,经常服药,生活很拮据,没有生活依靠,今后生活难以为继,陷入绝境。
特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准予我“农村五保户” 以帮我度过风烛残年!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时间:2013年3月25日
关于鄂尔多斯市农村五保户条件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供申请,因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民主评议,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为会员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第四篇:申请用地办理程序
申请用地办理程序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试行“窗口办文”制度有关事宜的通知》(云国土资[2005]101号)文件要求,在办理用地上报审批时的程序及需要提供的材料:
单独选址建设用地
单独选址建设用地是指使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土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另行选址)
一、程序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1、用地单位分别向县建设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建设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一起对用地单位提出的用地申请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用地选址。
2、用地单位持建设部门颁发的《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书等相关材料,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国土资源局审核后,若不符合的,应当场或5日书面通知申请人,符合的,应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3、项目用地预审经批准后,持项目用地预审批准文件和相关资料到计划部门申请立项。
(二)建设项目用地上报
建设项目用地单位持相关资料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在审核资料后,符合用地申请的,在20个工作日内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审批后,20个工作日内上报上州国土资源局审批。若不符合用地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
在接到建设项目用地批准文件,用地单位交清所有应交的费用后。10个工作日内转批文件、填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划拨决定书、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二、需要提供的材料
(一)建设用地单位申请用地预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内容包括拟建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补充耕地的初步方案;
3、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复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文档1份)
4、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需附补充耕地措施(原件)
5、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意见书。
6、其他相关材料。(视具体情况另行通知提交)
(二)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申请用地,应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用地申请表;
2、建设用地申请书,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规划许可、面积、投资规模等;
3、建设项目预审意见;
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复印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文件);
5、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文和其他设计批准文件(原件或复印件);
6、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说明和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核意见
7、是否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及备案表或审核意见;
8、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表或审核意见;
9、补充耕地的耕地开发验收文件,或委托补充耕地的协议书(原件)及建设单位缴纳耕地开垦费凭据的复印件;
10、公路建设用地的审查表(公路建设项目提供);
1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涉及采矿用地的项目提供);
12、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承诺书(采矿涉及环境恢复的项目提供)(原件二份);
13、土地复垦方案(原件二份)
14、涉及规划调整的,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调整说明(原件1份)
15、建设项目规划局部调整方案表,其中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需附规划高速方案、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及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材料(原件二份),建设项目对影响评估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
16、建设项目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原件、电子报盘文件、图件电子文件)
17、附合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需提供宗地估价报告,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权属状况和地价水平的初审意见及土地估价结果初审意见及土地估价结果初审表。
18、拟占用土地标准分幅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复印件、现状图电子文件);
11、补充耕地位置图(在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图件电子文件);
12、涉及规划局部调整的,附规划调整批复文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标注建设项目用地位置的调整前、后标准分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州、市国土资源部门盖章)
13、用地涉及林地的需提供林业部门的审核意见,用地涉及水域水利设施的需提供水利部门的审核意见,用地涉及文件保护区域的需提供文件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
14、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或线型工程平面图(复印件、图件电子文件);
13、经国土资源局盖章确认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彩色局部图和规划调整批复文件;占用基本农田的,加附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未报省厅备案的,加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原件、图件电子文件);
14、属出让的附地价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原件)15环保部门的环评意见及规划选址意见。
以上单独选址的项目用地材料均需提交PDF格式的电子扫描件各一份(文字材料扫描大小在100KB以内,图件材料扫描大小在5MB以内)。
具体建设项目划拨用地
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上报审批用地单位应提供下列材料:
1、用地单位用地申请;(原件)
2、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或其他相关性批准文件(原件);
3、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或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原件);
4、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和成果资料(原件、界址点电子文件、成果资料及图件电子文本);
8、属有偿供地的,还应有宗地土地估价报告及技术报告,地价备案表及国土部门对土地权属状况和地价水平的初审表;(电子文件)
9、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图和总平面布置图(原件、图件电子文件); 10申请用地面积所依据的控制指标;
11、该宗土地现状数码照片。
接到申请,5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受理,对符合要求的申请、资料齐全的,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工作,接到上级部门批准文件后10个工作日完成批复文件的转批、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填写、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填写、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填写。
第五篇: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及程序
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及程序
申请条件
(一)必须是本村户籍且无宅基地的村民户。
(二)农村村民户除父母身边留一子女外,其他成年子女(年满20周岁)确需另立门户,以及三代以上同堂并且已有宅基地低于分户标准的。
一、申请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农村村民户无宅基地。
2、农村村民户,除父母身边留一子女外,其他成年子女确需另立门户而已有的宅基地
低于分户标准的。
3、回乡落户的离休、退休、退职的干部职工、复退军人和回乡定居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需要建房而无宅基地的。
4、原宅基地影响村镇建设规划,需要收回而无宅基地的。
二、农民宅基地审批程序
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农村村民,应向本集体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土地登记的程序
1、土地登记申请;
2、地籍调查;
3、权属审核;
4、注册登记;
5、颁发或更换证书。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①“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②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③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④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⑤县级以上人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程序:
一、驻乡(镇)工作人员在受理农村村民宅基地用地申请后,要到实地进行踏勘,认真审查申请用地范围、面积、类型等用地条件,符合条件的,方可申请宅基地。
1、申请的宅基地位置必须符合土地方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2、申请面积是否符合宅基地审批标准。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20至30平方米,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及以上按5人计算。
3、申请人的户口必须在申请宅基地所在村组。除回乡落户的外,禁止批准城镇居民占
用农村集体土地建住宅。
4、一户农村居民只能有一户宅基地。
二、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及申报材料
(一)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具体申请报批程序如下:
1、符合条件的村民提出用地申请;
2、村民小组、村委会讨论通过,并有80%以上社员签字同意;
3、国土房管所派员现场选址勘察;
4、申请人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5、张榜公布;
6、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7、国土房管所补审后上报县国土房管局审核;
8、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9、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10、下发建设用地批准证书;
11、国土房管所会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放线定界;
12、国土房管所
工作人员复核验收。
(二)农村宅申请报批时应分为原地翻建和异地新建两种情况分别报送相关材料。
1、属于原地翻建的,应报送;(1)农村村民用地申请书;(2)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审批表;(3)户口簿复印件(与原件核对);(4)原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2、属于异地新建的,应报送:(1)农村村民用地申请书;(2)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审批表;(3)户口簿复印件(与原件核对);(4)属于建新交旧的,提交原集体土地使用证,申请人与村委会签定归还旧宅基地合同;(5)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在农民新村内建住宅的,应有县人民政府农民新村批复并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选址意见书及规划许可证。
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第十八条规定: 农村村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住宅的,应当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后,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方可依照《土地管理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庄、集镇规划
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回原籍村庄、集镇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庄、集镇规划区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
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