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使用监管
浅议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使用监管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由于制度建设和保障性措施还不够健全,带来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个别不正常现象背后很难说没有腐败现象。为强化全方位监管,发现和查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遏制腐败苗头、消除腐败隐患,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一、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贫民区”以及城郊化带来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房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空间隔离。商品房的高房价使低收入者被迫迁往城市郊区、城乡接合部,从而形成了中低收入者的聚集地——“贫民区”。而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出于成本考虑,忽略了当前消费者对周围环境的重视和社会的影响,大多集中在较偏僻的郊区,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造成住户的生活不便和生活成本的上升。由于保障性住房往往是大片开发,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分化的趋势,并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二)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违规建设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各地政府都把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作为一件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由于建设任务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强制性,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涉及项目决策、项目核准、城乡规划审批、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评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建设实施等环节,其中土地的划拨和变性的审批手续较为漫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在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先行施工。未取得用地批复,后续的规划许可、图纸审查、消防、人防、建筑节能、招投标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监督手续等这些前臵合法手续都办不下去,最终成为违法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个审批、备案环节都是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手续不全的项目作为监督、审批、备案部门依法是不予受理的,失去监督的建设行为会给后期带来较大管理风险。主要有:工程设计不符合国家规范,造成质量隐患;建设工程项目不符合规划强制性标准;未按规定招标发包或串通投标、肢解工程发包;强行让建筑垫资施工,不合理压级压价和工程竣工不按规定结算,违法分包;无合法证照或越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出卖证照和图签,私招滥雇,层层转包;不按规定委托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不验收;超标准、超规模、高估冒算、挪用工程建设费用、挥霍浪费,以及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出现其他违纪问题;利用职权搞行业垄断,强行指定不符合规定的施工单位和指定购买劣质设备、材料;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指定施工队伍、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挪用公款或失职渎职。
二、保障房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财产)核查的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核查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审核难度较大。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申请户家庭收入的确认只能依赖单位出具证明、群众举报以及劳保、公积金2个平台的信息匹配进行审核,开具假证明以图蒙混过关的违规现象屡有出现,居民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认定相对困难。对于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以及失业群众等的收入核查,只能根据他们申报的情况进行,无法真正体现实际收入 情况。家庭住房、厂房因地理位臵及建设情况差异很难确认其真实价值。家庭汽车、有价证券(银行存款、股票)等财产尚无有效办法考证。比如:4月11日至4月21日,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将文艺路、柏树林、长安路、张家村、长乐坊等5个街办在册的9000多名低保对象的申报信息与市房屋管理中心的房产信息进行手工比对,共核查出有72名低保对象名下有两套以上(含两套)房产,而其本人在申请低保时隐瞒了真实情况。这些低保申请从程序上没有问题,但由于以前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对其收入、财产,如房子、车子情况无法掌握,而在公示时又没有接到群众举报。今年起西安市将着手与房产、车管、工商、税务、公积金等部门推进联网机制,建立低保对象收入核对机制,保证低保发放的公平,实现阳光操作,让骗保者无处可藏。
(二)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维修等物管工作不足。在城市,保障性住房多为小高层和高层,物业管理费用较高,居住对象将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造成物业收费困难,进而影响物业管理质量,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现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不符合条件住户退出难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拖欠租金、拒绝退出廉租住房的行为,缺乏有效措施和明确规定。加上入住廉租住房的部分家庭,在其收入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实物配租条件后,大多仍无能力购臵新住房,腾退其现有廉租住房确有困难。
(三)动态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严格的退出机制,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受损。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手段,不能及时监测保障性住房使用和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经适房或廉租房的购买者或租用者,在一定年限后,随着自身的经济状况改善和提高,许多不再符合申请资格的家庭继续占用这些住房,导致大量排队等候的家庭无法正常进入,失去了保障住房本来的作用。
(四)机构队伍不健全。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扩面,符合申购条件的家庭户数大幅增加,受理申请、调查、核实、公示等基础性工作量急剧加大,这一系列职能大都设于建设部门的某个科室,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对申请户资料进行调查、核实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只能依靠街道、社区兼职人员承担,工作力量和专项办公经费不足造成审核把关质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住房保障工作规范管理的瓶颈。
三、如何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 一要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代理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二要完善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监管力度,监督办理土地手续。
三要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监管,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四要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补偿,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标价、合理标段,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规范设计变更,科学组织施工,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五要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明确质量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后续监管
一要从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政策制度,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二要实现对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监管,建立定期抽查制度,进一步规范申请、审核、轮候、公示、复核、网上备查和配租配售制度,防止保障性住房申请“一审定终生”。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民政、住房保障、房产、公积金、车管、工商、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和社区协作配合的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收入核对制度,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审核制度,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住房保障管理网络,不断完善“四级管理三级审批两级公示”的申报审核制度。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审核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认定工作。
三要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逐步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房屋产权产籍数据库与保障性住房数据库进行并网,采取拉网式检查加强管理。
四要积极探索审查机构引入第三方审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五要对违规出租、转租、转借、调换、经营、转让社会保障性住房,擅自装修和改变房屋用途,损毁、破坏和改变房屋结构和配套设施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强化监管的几项措施
(一)实行派驻监察组制度。按照中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向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派驻监察组或监察员,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积极推行项目现场办公制,建立健全每月报告工作、重要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防止不廉洁问题发生。
(二)公布举报电话。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公布当地纪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纠风等部门举报电话,在当地部门公布上级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诉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
(三)受理投诉举报。各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建立投诉登记制度。投诉登记包括接报投诉时间,投诉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投诉项目、被投诉对象及主要事实等内容。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必查、
第二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使用监管的建议
浅议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使用监管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由于制度建设和保障性措施还不够健全,带来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个别不正常现象背后很难说没有腐败现象。为强化全方位监管,发现和查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遏制腐败苗头、消除腐败隐患,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一、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贫民区”以及城郊化带来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房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空间隔离。商品房的高房价使低收入者被迫迁往城市郊区、城乡接合部,从而形成了中低收入者的聚集地——“贫民区”。而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出于成本考虑,忽略了当前消费者对周围环境的重视和社会的影响,大多集中在较偏僻的郊区,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造成住户的生活不便和生活成本的上升。由于保障性住房往往是大片开发,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分化的趋势,并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二)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违规建设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各地政府都把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作为一件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由于建设任务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强制性,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涉及项目决策、项目核准、城乡规划审批、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评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 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建设实施等环节,其中土地的划拨和变性的审批手续较为漫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在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先行施工。未取得用地批复,后续的规划许可、图纸审查、消防、人防、建筑节能、招投标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监督手续等这些前臵合法手续都办不下去,最终成为违法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个审批、备案环节都是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手续不全的项目作为监督、审批、备案部门依法是不予受理的,失去监督的建设行为会给后期带来较大管理风险。主要有:工程设计不符合国家规范,造成质量隐患;建设工程项目不符合规划强制性标准;未按规定招标发包或串通投标、肢解工程发包;强行让建筑垫资施工,不合理压级压价和工程竣工不按规定结算,违法分包;无合法证照或越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出卖证照和图签,私招滥雇,层层转包;不按规定委托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不验收;超标准、超规模、高估冒算、挪用工程建设费用、挥霍浪费,以及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出现其他违纪问题;利用职权搞行业垄断,强行指定不符合规定的施工单位和指定购买劣质设备、材料;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指定施工队伍、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挪用公款或失职渎职。
二、保障房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财产)核查的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核查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审核难度较大。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申请户家庭收入的确认只能依赖单位出具证明、群众举报以及劳保、公积金2个平台的信息匹配进行审核,开具假证明以图蒙混过关的违规现象屡有出现,居民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认定相对困难。对于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以及失业群众等的收入核查,只能根据他们申报的情况进行,无法真正体现实际收入 情况。家庭住房、厂房因地理位臵及建设情况差异很难确认其真实价值。家庭汽车、有价证券(银行存款、股票)等财产尚无有效办法考证。比如:4月11日至4月21日,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将文艺路、柏树林、长安路、张家村、长乐坊等5个街办在册的9000多名低保对象的申报信息与市房屋管理中心的房产信息进行手工比对,共核查出有72名低保对象名下有两套以上(含两套)房产,而其本人在申请低保时隐瞒了真实情况。这些低保申请从程序上没有问题,但由于以前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对其收入、财产,如房子、车子情况无法掌握,而在公示时又没有接到群众举报。今年起西安市将着手与房产、车管、工商、税务、公积金等部门推进联网机制,建立低保对象收入核对机制,保证低保发放的公平,实现阳光操作,让骗保者无处可藏。
(二)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维修等物管工作不足。在城市,保障性住房多为小高层和高层,物业管理费用较高,居住对象将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造成物业收费困难,进而影响物业管理质量,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现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不符合条件住户退出难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拖欠租金、拒绝退出廉租住房的行为,缺乏有效措施和明确规定。加上入住廉租住房的部分家庭,在其收入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实物配租条件后,大多仍无能力购臵新住房,腾退其现有廉租住房确有困难。
(三)动态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严格的退出机制,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受损。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手段,不能及时监测保障性住房使用和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经适房或廉租房的购买者或租用者,在一定年限后,随着自身的经济状况改善和提高,许多不再符合申请资格的家庭继续占用这些住房,导致大量排队等候的家庭无法正常进入,失去了保障住房本来的作用。
(四)机构队伍不健全。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扩面,符合申购条件的家庭户数大幅增加,受理申请、调查、核实、公示等基础性工作量急剧加大,这一系列职能大都设于建设部门的某个科室,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对申请户资料进行调查、核实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只能依靠街道、社区兼职人员承担,工作力量和专项办公经费不足造成审核把关质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住房保障工作规范管理的瓶颈。
三、如何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 一要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代理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二要完善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监管力度,监督办理土地手续。三要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监管,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四要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补偿,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标价、合理标段,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规范设计变更,科学组织施工,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五要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明确质量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后续监管
一要从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政策制度,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二要实现对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监管,建立定期抽查制度,进一步规范申请、审核、轮候、公示、复核、网上备查和配租配售制度,防止保障性住房 申请“一审定终生”。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民政、住房保障、房产、公积金、车管、工商、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和社区协作配合的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收入核对制度,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审核制度,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住房保障管理网络,不断完善“四级管理三级审批两级公示”的申报审核制度。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审核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认定工作。三要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逐步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房屋产权产籍数据库与保障性住房数据库进行并网,采取拉网式检查加强管理。四要积极探索审查机构引入第三方审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降低管理成本。五要对违规出租、转租、转借、调换、经营、转让社会保障性住房,擅自装修和改变房屋用途,损毁、破坏和改变房屋结构和配套设施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强化监管的几项措施
(一)实行派驻监察组制度。按照中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向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派驻监察组或监察员,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积极推行项目现场办公制,建立健全每月报告工作、重要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防止不廉洁问题发生。
(二)公布举报电话。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公布当地纪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纠风等部门举报电话,在当地部门公布上级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诉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
(三)受理投诉举报。各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建立投诉登记制度。投诉登记包括接报投诉时间,投诉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投诉项目、被投诉对象及主要事实等内容。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实必究的原则。对实名举报注意保密并将查处结果以适当方式答复当事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群众投诉举报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应立即进行核查处理。对简单的投诉,应现场处理;对复杂投诉不能现场处理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投诉及影响恶劣的问题,应在1个月内办结。因客观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问题,由办理部门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实行约谈问责制度。对未能按时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市(县),暂停其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审批。对资金和土地不到位、政策不落实、建设进度滞后、租售管理和后期使用监管不力的地方,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约谈问责。
(六)聘请群众监督员。应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监督网络,实行监督员制度,聘请一定数量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监督员。监督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保障安臵对象。
(七)开展集中检查。每年下半年集中1至2个月时间,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深入查找项目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划拨、规划管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工程实施、质量安全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严重违规行为,保证项目优质、资金安全、人员廉洁。
第三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就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又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目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与改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土地公有”的制度下,住房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同时,住房消费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居民是否拥有良好或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会影响其道德水平、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更好落实调控房价的政策。目前,我国商品房市场房价收入比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大量低收入家庭甚至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过高房价,房地产业已聚集巨大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和投资环境,阻碍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而且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挤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4月以来,政府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宏观调控工具,连续出台“国十一条”、“国五条”、“国八条”等重磅调控政策,但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调控形势依然严峻。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控政策,能够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住房供给数量,抑制居民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抑制商品房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内需不振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居者有其屋”,不必为高昂的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这就为他们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其辐射带动作用和杠杆作用非常明显。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商品房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强保障房建设,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第四篇:保障性住房分配方案
限价住房分配方案
为建立和完善我区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分层次、多渠道、系统解决我区城镇低保、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真正做到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省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政发〔2008〕44号),市住房局《关于做好市区“两限”房申购、销售工作的通知》 房[2009]61号等有关规定,现将XX小区第二批100套保障性住房向社会公开出售,为做好本次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销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以便捷、高效的工作原则,实行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工作机制。即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成员的户籍、收入、财产、住房等情况调查核实的初审工作,并进行申请分配资格审批的一级公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所上报的申请材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复审),并进行确定分配资格的二级公示;二级公示符合条件后报市保障性住房分配领导小组对确定分配的申请人
资格再次核准,核准结果在 住房局网站上三级公示,审批后对符合分配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购买保障性住房的核准通知。
二、保障对象
2012经过三次公示无异议的100户申请家庭。
三、房源信息
1、房源位置:XX小区G1号楼,1至5单元共计100套。
2、基本情况:楼房共100套
3、销售价格:按 市物价局销售价格的批复规定,价服〔2011〕260号,房屋均价(90㎡以内XX元/㎡,超过90㎡按XX 元/㎡)集中车库
四、分配方式:
实行两次抓阄确定房源方式,一是抓阄确定顺序号,二是根据顺序号抓阄确定房号。(对家庭特别困难或老弱病残的需要适当照顾的,有民政、医疗部门出具证明)
五、分配程序
(1)经公示无异议的家庭,电话或书面通知各申购户,在规定时间内到银行向市住房保障中心账户缴纳购房订金(有公积金暂交15万元,无公积金的暂交25万元)持交款凭据带身份证到区住房保障中心签字领取《购房摇号通
知单》。不在规定时间内缴纳订金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购资格。(2)书面通知各申购户,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按序参加现场抓阄产生选房顺序号。具体交款时间为 月 日至 月 日12时截止,抓阄时间定为 月 日(星期五)下午14时(3)顺序号确定以后再按顺序抓房号,结果当场公布,当场公示,并有申请人签字认可,在确定分配的房源内要调换的有双方到场签字认可(5)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中心向取得房源的申请家庭发放《房源确认通知书》《限价住房分配通知书》。取得房源的申请家庭在规定时间,不能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申请家庭把余款打到市住房保障中心账户。⑥、款项交齐的选房户到市住房局812财务科换取收据,持财务科换取收据及《限价住房分配通知书》、《房源确认通知书》、身份证到市住房保障中心(朝阳东路、建院未来城南边)办理上房手续。申购家庭办理完结算手续后,按照购房合同在规定的时间领取钥匙入住。
六、由市住房局领导、街道办事处相关领导现场监督;
七、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1、在电话或书面通知中,通知不到或接到通知不按时交款的,视为自动放弃,取消购房资格。
2、要求每个家庭的申请人持书面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按顺序入场参加抓阄选房活动,申报人不按时参加视为自动放弃。抓阄活动现场,不按规定不准入场。
3、申请人入场后要遵守现场纪律,服从安排,保持现场良好秩序。
4、对房源确定后,又无故放弃的,五年内不再予以重新申请各类保障性住房。
5、已租公有住房的,按要求退出。
6、已经参加房改的,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面积合并计算。(即家庭住房是指家庭全部成员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申请家庭现承租公有住房的,住房面积应合并计算)。
7、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只能购买一套“限价”房,已购买“限价”房家庭的全部成员,不得再次享受其他形式的保障性住房。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分配多学学香港
保障性住房分配多学学香港
目前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缓解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能否合理分配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从深圳经适房小区惊现多辆豪华车,到山西忻州一限价房小区悉数落入官员囊中,保障性住房俨然成了某些权贵阶层攫取公共资源的又一沃土。人们不禁要问:保障性住房分配究竟该如何设防,才能杜绝这些屡闯禁区的行为?
实际上,对于保障性住房资格准入,近年来各地都设立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标准和核准制度,但由于社会诚信力普遍缺失加之审核部门把关不严,致使骗住骗购屡见不鲜。
如何才能实现保障性住房合理公平地分配呢?香港提供公共住房方面的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在香港,大约有30%的人口租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里,20%的人从政府手里购买房屋(相当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总体上看,约有一半人依靠政府的资助解决了住房问题。尽管香港公共住房占比远大于内地,但并未因分配不公而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其科学有效的事前审查和事后处罚制度。首先,香港的公共住房审核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香港全权负责公共房屋计划的法定机构是房屋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统筹所有政府公屋的建设、营运和管理,房委会尽管带有政府背景,但却由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组成,责任涵盖资格审查到物业管理、社区卫生等各个方面。由于审核部门增加了非官方力量,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行使相关权力,并对以权谋私等不当行为形成有力的制约。
其次,香港对公共住房申请造假实行严厉的处罚。在香港,如果发现有公共住房申请造假行为,申请者不仅会被取消资格,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甚至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实质性的追究与惩罚机制,使申请者的违法违规成本加大,铤而走险之心由此收敛,从而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
目前内地很多城市也开始清理整顿保障性住房市场,加大了资格核查力度,但处罚的鞭子落得似乎并不够重。以某大城市日前公布的相关消息来看,2009年以来,该市共查出1300多户家庭存在瞒报家庭住房、收入、资产等情况。但处理结果仅仅是这些家庭被取消了申请资格,记入了不良信用档案,并且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保障性住房。如果说处罚只是让违规者把“不该吃的东西”吐出来,那么这些乱吃乱占的人又如何能长记性呢?又如何给他人以警示呢?
根据国家规划,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但愿保障性住房在“放量”的同时,也能在分配上多学学香港等地的先进办法,唯有如此,保障性住房才能真正惠及中低收入阶层,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又一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