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沪房地资拆[2005]260号]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关于印发《关于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沪房地资拆[2005]26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
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结合本市房屋拆迁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关于贯彻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现将《关于贯彻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市房地资源局。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二○○五年五月九日
关于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实施《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有关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规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适用范围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规定可以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条件,明确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适用范围。
被拆迁户在2001年11月1日后,因析产、赠与、买卖等原因,人为造成符合面积标准调换条件的,不适用《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
被拆迁户在同一拆迁范围内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房屋的,应当合并计算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
二、关于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安置面积最低标准
符合规定条件的被拆迁户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其应安置面积以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为依据,按照《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百分率增加安置面积;增加后的应安置建筑面积低于下表规定的,按照下表规定执行: 被拆迁户居住人员 五类地段 六类地段 一人 30平方米 40平方米
二人 45平方米 55平方米
三人 60平方米 70平方米
三人以上 每增加一人,增加12平方米 每增加一人,增加16平方米
三、关于被拆迁户居住人员的认定
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居住在被拆迁房屋内,且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按照申请廉租住房的居住面积标准认定)的人员,应当认定为被拆迁户居住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可以认定为被拆迁户居住人员:
(一)户口从被拆迁房屋内迁出且拆迁时仍处于迁出状态的海员、船员、野外勘探人员以及服兵役、就学、援外、服刑等人员(不包括已在外地结婚的);
(二)户口不在本市,但因结婚实际居住在被拆迁房屋内满两年的人员及其子女;
(三)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所称的在本市有其他住房,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在他处拥有私有住房所有权或者公有住房使用权的;
(二)以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的名义在本市他处购买住房的;
(三)因他处房屋拆迁获得补偿安置的(包括货币、房屋补偿安置);
(四)将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承租权差价交换,或者获得住房货币补贴的;
(五)未成年人,其父母有上述情形的。
四、关于免收超面积部分房价款的适用对象
被拆迁户人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置该人员的房屋建筑面积因房型原因超过应安置面积的部分,免收超面积部分的房价款:
(一)孤老、孤残、孤幼;
(二)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三)符合《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规定的大病医保范围;
(四)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
(五)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关于适用面积标准调换的程序
适用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在《房屋拆迁公告》公布之日起30天内,被拆迁户向拆迁人书面提出,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拆迁人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拆迁户的有关情况在拆迁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7天;
(三)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符合条件的,由拆迁人按规定给予补偿安置。
六、关于期房作为安置用房的规定
以期房作为安置用房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明确其坐落、建筑面积、幢号、层次、朝向、室号等内容。期房安置过渡期限自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之日起一般不超过二年,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向被拆迁户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七、解释机关
本指导意见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房地资源局负责解释。
八、施行日期
本指导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此前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第二篇: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61号令)
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已经2006年6月19日市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六年七月一日
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
(2006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公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拆迁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房屋拆迁范围内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安置人口认定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通知)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应当告知拆迁范围所在地的区、县房地管理部门,由区、县房地管理部门通知公安部门。
以招投标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县房地管理部门应当经征询规划部门意见确定出让范围后,通知公安部门。
因重大市政建设项目拆迁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凭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项目批准文件,通知拆迁范围所在地的区、县房地管理部门,并由区、县房地管理部门通知公安部门。
第四条(拆迁范围内户口迁入和分户的审核)
公安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当加强拆迁范围内常住户口迁入、分户的管理。自公安部门接到通知后,至拆迁期限届满之日,拆迁范围内的常住户口迁入和分户,应当由拆迁范围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报区、县公安机关审核后,方可予以办理。
第五条(拆迁范围内常住户口信息的提供和公布)
区、县房地管理部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应当通知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区、县房地管理部门提供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拆迁范围内的本市常住户口信息(注明何时由何地迁入何址)。
区、县房地管理部门应当在拆迁范围内公布前款规定的常住户口信息。
第六条(应安置人口的认定标准一)
截至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连续满一年,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且居住在被拆迁房屋的人员,可以认定为被拆迁居住房屋的应安置人口。
第七条(应安置人口的认定标准二)
截至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未满一年,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居住在被拆迁房屋,且符合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认定为被拆迁居住房屋的应安置人口:
(一)拆迁范围内应安置人口的未成年子女;
(二)因工作需要调回本市的干部、职工及其随迁家属,在拆迁范围内直系亲属处落户的;
(三)因离休、退休、退职从市外迁回拆迁范围内家中的;
(四)海员、船员、野外勘探人员、就学等人员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五)本市居民因应征入伍、出国(境)而注销拆迁范围内的户口,后又恢复户口的;
(六)本市居民因服刑、被劳动教养、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等注销拆迁范围内的户口,后又恢复户口的;
(七)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应安置人口的认定标准三)
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不具有拆迁范围内的本市常住户口,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且符合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认定为被拆迁居住房屋的应安置人口:
(一)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且其父母属于拆迁范围内的应安置人口;
(二)户口从被拆迁房屋内迁出,且拆迁时仍处于迁出状态的海员、船员、野外勘探人员、就学等人员(不包括已在外地结婚的);
(三)因应征入伍而注销户口的人员;
(四)因服刑或者被劳动教养而注销户口的人员;
(五)户口不在本市的人员,因结婚实际居住在被拆迁房屋内至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满两年,且其配偶属于拆迁范围内的应安置人口;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应安置人口的认定程序)
认定被拆迁居住房屋的应安置人口,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房屋拆迁公告公布后,被拆迁居民向拆迁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拆迁人形成初步认定意见后,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迁人、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核实情况。认定结果由拆迁人在拆迁范围内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7日。
(三)公示期间,被拆迁居民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拆迁人提出,并说明理由。
(四)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迁人、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由拆迁人在拆迁范围内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5日。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经复核符合应安置人口认定标准的,由拆迁人按规定给予补偿安置。
第十条(应安置人口认定的监督)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资源局)和区、县房地管理部门应当对拆迁范围内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安置人口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接受投诉、举报。
监察部门有权对拆迁范围内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安置人口认定工作开展调查,并接受投诉、举报。
第十一条(法律责任)
房地、公安等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应安置人口认定错误,给被拆迁居民造成损失的,市房地资源局应当对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取消拆迁实施单位的拆迁资质,追究拆迁实施单位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被拆迁居民提交虚假的证明文件,导致应安置人口认定错误,给拆迁人造成损失的,拆迁人可以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二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其他住房”,是指:
(一)本市他处的公有住房使用权;
(二)本市他处的已购公有住房;
(三)将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承租权差价交换;
(四)因本市他处房屋拆迁获得过补偿安置;
(五)在本市获得过住房货币补贴。
本办法所称的“居住困难”,是指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的居住面积标准。
第十三条(未成年人的其他住房认定标准)
认定未成年人的“其他住房”,应当以其父母的住房情况为准。
第十四条(具体应用解释)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房地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征迁 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征迁 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实施意见
(马发[2010]7号)《2010年第5号》
发布日期:2010-04-14 点击次数:286
3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市人代会、政协会精神,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方位拉开城市建设发展框架,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推进“1255”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高更大更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马鞍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40号)和《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令第4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推进征迁拆迁拆违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鞍山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受城市规模和体量的限制,土地资源紧张而导致发展空间受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整理、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空间的优质化,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创造条件,是一项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的最大难题,项目建设拆迁难、拆迁慢,已成为制约项目落地建设最突出的瓶颈因素。市委、市政府把征迁拆迁拆违作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今年市人代会、政协会精神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迁拆迁拆违集中行动,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市当前发展形势,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完全是加快发展之策、缩小差距之需、顺应民心之举,在马鞍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实现“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努力把马鞍山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这场硬仗。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部署,广泛动员,整体联动,重点突破,有序推进,为加速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强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大体量、更快速度发展,把马鞍山早日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工作原则:一是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的原则。征迁拆迁拆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征迁拆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密切配合、整体联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政策,做到“一个政策执行、一把尺子衡量”,保持其连续性。二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做到手续齐备、操作规范、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坚决纠正行政执法过程中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对于违法者,一律依法严处,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坚持维护稳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征迁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及时、足额补偿到位,关注特殊困难群众,及时做好救助;要加强配合,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出矛盾,落实维稳责任制。四是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区)、慈湖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本辖区内征迁拆迁拆违责任主体,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关单位和部门给予支持配合。五是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的原则。征迁拆迁拆违实施过程中,要求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好头、作表率。有超建违建现象的,要主动自纠自拆,以积极的姿态给群众树立好的榜样,任何人不得利用权力或关系干扰征迁拆迁拆违工作。六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把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举报电话等重点内容,告之于民、公之于众,杜绝违规操作、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拆、建、管”并举的原则。做好城乡违法建设拆除后的绿化美化、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机制,强力推进安置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控违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2006年城市综合整治活动成果,以查处城乡违法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力度,对现有的城乡违法建设,通过彻底调查清理,争取用1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依法推进,争取在年内达到在征农村土地征迁完毕、城市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城乡违法建设基本拆除的目标。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建立拆违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城乡土地管理,为城市建设发展和改善提高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供用地保障。
主要任务:一是农村土地征迁严格执行《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令第43号),强化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征地拆迁工作效率,使我市征地拆迁工作走上依法规范、有序的轨道,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项目征地拆迁任务。二是城市房屋拆迁严格执行《马鞍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40号),结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安排,在统一拆迁政策标准的前提下,及时制定项目拆迁工作计划,确定拆迁完成时间;按时完成危旧房改造、城市拆迁安置房和城市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拆迁任务,确保实现“房等人”;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房屋拆迁服务市场,发展一批城市房屋拆迁服务机构,为加快推进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做好服务,实现“市场参与、规范高效、监管有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目标。三是全面完成城乡违法建设的拆除任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征区域内的违法建设,确保按节点完成拆除任务;其它待征区域内包括农村的违法建设,争取在年内全部拆除。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建设、土地等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程序,坚决遏制城乡违法建设蔓延势头。
四、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征迁拆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市征迁拆迁拆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宣传发动、维稳救助、政策法规、监督检查、查处协调5个工作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征迁拆迁拆违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以及统筹协调各项日常工作。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主动作为、全程参与、及时跟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督促指导,积极协调配合,及时解决问题。县(区)和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区域内征迁拆迁拆违工作责任主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安排精干力量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三)全市各级城管执法、规划、国土、住建、公安、监察和司法机关要密切配合,加大对重大违法建设案件,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部门单位参与违法建设的案件的查处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凡是不认真履行职责违规审批、违规发证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已违规审批、违规发证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四)各级宣传部门统一负责征迁拆迁拆违的宣传工作,制定宣传方案,把握宣传导向、内容和节奏,利用多种形式,加大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
(五)在整个征迁拆迁拆违工作中,各级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强制执行行动,保障推进工作秩序。市政府法制、司法、信访机构负责做好指导监督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司法保障、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市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门负责做好特困群众的就业、生活、住房等保障工作。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制定相关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五、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妥善安排,精心操作,有序推进。同时,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不因征迁拆迁拆违出现困难群众无房可住,不因征迁拆迁拆违导致群众生活困难无保障,不因各项工作不到位出现恶性事件。要完善征迁拆迁拆违工作基础资料,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形成统一领导、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内征迁拆迁拆违工作负总责。
(二)各级各部门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对违法建设的界定和查处程序,要做到依法进行。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违法建设案件时,在依法的前提下,要做到特事特办,快批、快审、快结。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权干涉违法建设查处,凡是有为违建单位和个人说情、打招呼、写条子干扰查处工作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三)严格责任考核,把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的绩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后,凡在本辖区、本部门责任范围内发生新的违法建设行为,不能及时依法处理的,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所在单位和有关人员不得参加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主要责任人两年内不予提拔。
(四)对因监管、巡查不到位造成新增违建出现的,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责任。其中:行政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依法启动村民委员会主任罢免程序;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视情依法给予诫勉、调换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
(五)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凡参与、实施违法建设的,必须在限期内自行纠正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实施强拆,并追究相关责任。对不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致使责任区内违法建设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于参与干扰或教唆他人阻碍征迁拆迁拆违的党员干部,一经发现,先停职,再处理;对于征迁拆迁拆违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明显落后于时序进度要求的,领导小组作为重点督办项目,派人跟班督办。
县(区)和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结合实际,依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