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文„2006‟2486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京教人[2008]17号),结合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是指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中设立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实施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居于国内同领域学术前列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建设,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发挥突出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成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才提供接受教育培训、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增强人才发展后劲和队伍整体素质。
2008年—2012年,通过5年的重点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引进和聘任150名杰出人才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工作;为50名高层次人才、150名创新人才和300个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10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提供国外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为20000名左右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
第四条 本计划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范围内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由“杰出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6个计划组成。
(一)杰出人才引进计划
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指面向海内外引进、聘请、遴选和资助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 2 才,搭建人才梯队,组建学术团队,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设置学科首席专家岗位、特聘教授岗位、讲座教授岗位。2008年—2012年在高等学校设置10个学科首席专家岗位、40个特聘教授岗位、100个讲座教授岗位,设立50个左右校外名师讲学资助点。学科首席专家岗位主要设置在国家级、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首席专家可获得总额2000万元的支持经费,根据工作需要分年度核拨,同时享受学科首席专家工资每年100万元;特聘教授岗位一般设在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主干学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的前沿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在聘请到学校全职工作期间,享受特聘教授工资每年10万元;讲座教授岗位的设置不受学科限制,由高等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讲座教授在聘请学校全职工作时间一年不得少于3个月,在全职工作期间享受讲座教授工资每月1万元。
校外教学名师讲学资助经费,根据《北京高等学校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其他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与10至100万元的一次性科研经费资助。
1.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资助科研经费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国外著名高校教授、国内211、985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
(1)自然科学提供最高为5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2)社会科学提供最高为3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3.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优秀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最高为1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二)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
本计划是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建设,进一步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设良好环境,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
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主要是支持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对入选北京市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库第一、二层次的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累计资助50名。“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每人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100万元,连续资助3年。
(三)创新人才建设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中遴选150名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以及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才,给予重点扶植资助和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形成市属高校的中坚力量,带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创新人才建设计划”中,自然科学学术创新人才每年每人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教学创新人才(教学名师)和管理创新人才每年每人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20万元。连续资助3年,分年度下拨。
(四)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加强对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的支持和资助。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累计遴选资助300个,连续资助3年。资助金额依据学科建设需求、团队成员人数、人才梯队建设等因素确定。学术创新团队的自然科学团队每个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团队每个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和管理创新团队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
(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本计划是为培养一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其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带动高等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本计划共资助1000名,每人每年资助经费4万元,连续资助3年,使其成为创新人才、教学名师的后备队伍。受资助的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可优先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高校访学。
(六)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在加强和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系统地进行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全员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依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实有人数,原则上按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000元给予资助。具体项目和经费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和实际需要由高等学校提出申请,市教委审核,由学校统筹安排。
在五年的时间内,对市属高等学校20000余名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外出考察和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并给予资助。本计划由高等学校和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
第三章 项目组织实施
第六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负责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以及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七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申请程序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工作有关规划,于每年7月前确定下一年度项目计划,根据年度项目计划确定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按照有关程序将项目经费列入下一年度单位部门预算。
第八条 项目承办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并按要求组织项目的申报、论证、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
第九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必须是项目承办单位的在职人员,项目负责人具体落实项目的建设任务,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承担责任并确保项目效益。
第十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对项目内容做大的调整,如确需对项目内容进行重大调整,须按相关程序报批。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专项拨款,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
第十二条 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及随意改变项目支出内容。
第十三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1.工资:是指用于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中学科首席专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工作报酬。
2.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
3.培训费:是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组织、参加相应培训的费用,包含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及师德培训等(不包括学历教育)。
4.差旅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国内外差旅费(不含市内交通费)。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不超过总经费的5%)、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资料检索费、正在申报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每本专著支出费用不得超过3万元(含)。
6.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开发、试验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7.试验外协费:是指研究、开发项目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试验外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5%。
8.专家咨询和成果鉴定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专家咨询报酬和成果鉴定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5%。其中:聘请国内专家费用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可含住宿费和交通费)。咨询费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 8 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专家聘请费不能支付给项目申报单位在职人员。
9.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原则上不能购置通用类设备。教师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培训计划项目不可申报设备费。
10.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学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其中,在校学生的助研费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含),劳务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
第十四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办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五条 凡在“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各项目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英文翻译为:Funding Project for Academi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缩写为:PHR(IHLB)。
第十六条 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验收:
(一)本计划资助引进的杰出人才由高等学校负责对其在校工作期间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每年度将考核材料报市教委。9 市教委人事处对高等学校的杰出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进行检查。
(二)受本计划资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在资助中期须填写《北京市属高等学校资助计划中期报告书》,进行工作总结和经费使用说明,并于资助的次年10月31日前由所在学校报送市教委人事处。
(三)受本计划资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资助期结束的下一年度3月31日前,获资助者要填写《资助计划总结报告书》,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人事处审核后报送市教委人事处。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高等学校编制《资助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由学校人事处报市教委人事处;同时,由市教委委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对受资助人员、团队进行考核。
(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完成后,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和各高等学校将培训总结上报市教委人事处。
第十七条 项目承办单位应接受主管机关、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接受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组织的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对有截留、挪用、滞留专项经费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各项目均按 10 各计划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解释。
第二十一条法同时废止。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原管理办 11
第二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05月05日 15时44分 411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教科文体
“学校人才”
“强教计划”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教人[2008]2号
各市属高等学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教委2007年第15次主任办公会通过,现印发你们,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文[2006]2486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教人[2005]19号),结合本市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强教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居于国内同领域学术前列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建设,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发挥突出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成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才提供接受教育培训、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增强人才发展后劲和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章 项目内容
第三条 人才强教计划在北京市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院范围内实施,由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选拔计划、人才培训计划三个层次九个项目构成。
第四条 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引进计划由“北京市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人才引进资助计划“2个项目组成。
项目1:北京市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项目
本项目主要面向国内外聘请能够领导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设置北京市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一般应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普通本科院校的主干学科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的前沿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原则上每校每个岗位只能聘任1名特聘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聘期三年,要求全职在校工作。受聘人员除享受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外,享受北京市特聘教授工作资助经费每人每年8万元。
北京市讲座教授不受设岗学科限制,由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属于兼职工作性质。北京市讲座教授在聘请学校工作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享受北京市讲座教授工作资助经费每人每月1万元。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重要学术组织负责人或一流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讲座教授的,可以享受北京市讲座教授工作津贴每人每月2万元。
北京市讲座教授不能同时享受教学名师待遇。
项目2:人才引进资助计划项目
本项目是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引进的高水平学术人才、教育专家、高级管理人才,市教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高层次人才引进依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著名学者,资助50万元;
引进国外及国内211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资助30万元、博士生导师资助10万元;
引进国内外院校知名学者资助10万元、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资助5万元;
引进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资助5万元。
引进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艺术、体育类院校可放宽到硕士研究生)资助3万元,高级教育管理人才资助2万元。
第五条 创新人才选拔计划
本计划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学术创新团队百团计划“和“骨干教师千人计划“3个项目。
项目3:拔尖创新人才项目
本项目要在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教师中遴选100名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给予重点扶植资助和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成为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自然科学项目每人每年资助科研经费3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每人每年资助科研经费20万元,连续支持3年。
项目4:学术创新团队项目
本项目主要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以及高等学校重要主干学科中遴选100个学术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和资助,带动高等学校学术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自然科学每个团队每年资助经费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每个团队每年资助经费30万元,连续资助3年。
项目5: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本项目主要面向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5岁,遴选1000名作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成为教学名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提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每人每年资助经费2万元,用于教学改革研究、科学研究预研;调查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教材,发表论文;连续资助3年。
第六条 人才培训计划
本计划包括访问学者研修计划、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项目6:访问学者研修项目
本项目包括选派国内、国外访问学者。
设立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内高等学校资源特别是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云集的优势,在一批国内一流大学建立北京市高等学校访问学者研修工作站,轮流派遣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进“站“开展教学实践、合作研究、科学实验工作一年。根据不同类型、学科资助学费,其中教育部骨干类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3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4000元;市级一般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6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7000元。校级国内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5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6000元。
国外访问学者的选派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主实施操作,一般每人每期半年到一年,半年期的资助不超过30000元,一年期的资助不超过50000元。也可以由各学校根据专业需要自行派遣。
项目7: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项目
本项目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主与学校合作共同承担,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为重点,开展基本教学技能、学术科研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同时包括组织境外培训项目,并针对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培训项目。
项目8: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项目
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研究生导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要有更高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营造高等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部署和要求,各校从实际出发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计划,组织安排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考察、走访学生家庭,开展师德建设情况调查、测评、考核,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新鲜经验,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
项目9:高级管理人才培养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管理人员队伍,市教委和市属高等学校将有计划的组织高等学校管理干部进行国内交流调研和国内外中短期进修等相关业务培训。国内培训项目每人次培训费5000元,交通费5000元;国外培训项目每人次培训费20000元,交通费20000元。
第三章 实施与管理
第七条 市教委是计划项目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试行)》,于每年4月底前按照人才强教计划相关项目的进度要求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布置下一工作任务。对学校上报申请材料组织审核,6月底前将初审项目名单下达各项目实施单位。
(二)组织高校配合市财政对计划项目预算进行专项评审;
(三)检查、督促和考核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
第八条 市属高校受市教委委托对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市教委下达的下一工作任务,编制下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按照部门预算申报时间要求上报市教委;
(二)配合市财政对计划项目预算进行专项评审;
(三)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组织实施;
(四)检查、督促和考核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九条 “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拨款同时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项目经费用于资助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引进、培养和选拔人才,师德建设,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
第十条 人才强教计划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1.会议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咨询等发生的会议费用;
2.培训费: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有关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的费用;
3.差旅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发生的差旅及交通费;
4.文献资料费: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进行文件检索、专用软件的开发及购置以及复印等费用;
5.出版印刷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编写出版费、版面费及印制费用;
6.专家聘请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专家所发生的费用。其中:聘请国内专家费用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可含住宿费和交通费),咨询费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聘请国外专家费用包括咨询费、食宿费和交通费;
7.设备及原材料购置、租赁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租赁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及必要耗材的费用,以及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和测试等费用(本项不适用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第十一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十二条 人才强教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截留本计划项目经费。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三条 凡在“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英文翻译为:
Funding Project for Academi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缩写为:PHR(IHLB)
第十四条 人才强教计划的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者有义务接受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验收:
(一)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通过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聘任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市教委每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根据聘任合同和任务书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履职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履行合同;不合格者解除聘任关系。考核结果报市教委备案。
(二)市教委每年对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三)“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受资助者必须填写《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进展报告》和《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有关高等学校单独编制《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由所在高等学校人事处一并上报市教委人事处。
(四)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应按填写《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进展报告》,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后报市教委人事处,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市教委委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重点对资助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评估。
(五)受资助的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必须认真填写《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报告书》,并附相关材料,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受资助对象必须认真填写《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项目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以上材料由学校审核后报市教委人事处。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上述受资助者,终止资助;对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受资助者,终止并追回已经给予的资助。
(六)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结束后,填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结业考核表》,进行自我鉴定;指导教师和接受学校管理部门应对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期间情况,做出考核评价。结业考核时,人文社会科学类访问学者至少提交两篇达到公开出版的论文,其他学科至少提交一篇公开出版的论文。
(七)在实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项目“时,市教委将定期检查、督促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效果,通过学习考核和出勤考核进行评估,不断予以完善,总结经验,确保效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别负责解释。
第三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北京经济的能力,规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科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是指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根据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和市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在高校中设立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设立的目标是:通过专项经费的支持,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研学术骨干,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以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升市属高校的科技竞争力,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包括科研计划项目(科技计划与社科计划)、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孵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发明专利实施与转化项目)三类,是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在高校中设立的科学研究与建设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条 科研计划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三类。重大项目主要为解决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以应用科学为主,重大项目支持市属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请;重点项目主要在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内实施,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点项目支持市属高校与中央在京高校联合申请;面上项目主要用于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一般不支持跨校联合申请。
第六条 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基地科学研究中的条件和环境建设,以及基地的运行、管理、培训、调研、检查等工作;其中,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市属高校中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优势科研方向、特色与交叉学科的重大关键项目的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资源与学科资源的共享,平台项目按照科研计划项目进行管理。
第七条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市属高校中密切结合北京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的转化与产业化。该项目按照科研计划项目进行管理。
第八条
科研计划项目每年评选一次,重大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五年,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三年;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三章 项目组织与实施
第九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处)是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咨询、评审、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授权或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部分管理工作。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包括申请、审批两个基本程序。
第十条
市教委科研处每年3月底以前下发下一科研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领域、资助条件、资助强度等有关要求。
第十一条
科研计划项目申请人根据申报工作要求,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申报;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和科研项目经费列支范围编制预算,并列入下一单位部门预算。市教委市财政局组织评审科研计划项目,市教委科研处于每年12月底前确定批准立项名单,并签订相应的《项目任务书》。
第十二条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要根据本市教委工作要求和学校计划安排,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并填写《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任务书》。市教委市财政局组织评审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市教委科研处根据审核结果于每年12月底前确定批准立项名单。
第十三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因特殊原因(出国、因病、工作调动等)一年以上不能参加研究工作,项目所在高校如有能力继续完成项目计划,应事先提交更换项目负责人的书面申请,经市教委科研处书面同意后,继续予以资助。否则按撤项处理并收回资助经费。
第十四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人为因素致使项目难以实施或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立项并追缴资助经费,并在三年内不再受理其项目申请。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专项拨款,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鼓励有关高校给予配套经费。
第十六条 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及随意改变项目支出内容。
第十七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以下费用: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原则上不允许购置通用类设备。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计算以及问卷调查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
(四)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所发生的国内外差旅费、北京市区(不含城八区)交通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六)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0%)、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利申请(专利成果已形成,申报专利过程中)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每本专著支出费用不得超过3万元(含)。
(七)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在校学生的劳务性费用,其中,在校学生的助研费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含),劳务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其中:本市专家费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费可包括食宿费和交通费。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办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九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均须进行验收。
科研计划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以《任务书》为依据,科研计划面上项目验收以《申请书》为依据,注重对项目的整体研究水平、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和人才培养业绩的评价。
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验收以《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任务书》为依据,第二年年初,项目负责人提交建设任务的自查报告与相关材料清单,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评审与绩效考核通过后,上报市教委科研处验收。
第二十条
科研计划项目验收须在任务规定期限之后半年内完成。重大、重点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委科研处批准并组织实施;面上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组织实施,报市教委科研处备案;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一般采取会议验收的方式,面上项目的验收可采取会议验收或函审验收的形式。
第二十一条
市教委科研处会同有关单位负责组织科研计划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专家组,并主持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专家组根据项目完成情况须做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并以书面形式正式下达。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具体情况给予“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一)完成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任务不足80%;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四)擅自修改《任务书》或《申请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案。
第二十二条
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向批准验收的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复议申请,有关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30日内对其进行复议。
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接到通知后半年之内,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办单位应接受主管机关、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接受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组织的绩效考评。
第二十四条 对有截留、挪用、滞留专项经费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除合同或协议各方事先约定以外,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均应明确标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资助”。有关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以及无形资产使用和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同时,鼓励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各级奖励、申请专利以及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别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30天后执行,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财教[2008]233号)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73号)文件精神,为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实际,设立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以下简称科技创新计划),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我校青年教师、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研究生在科研领域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活动和参与国家项目竞争前的培育。
第三条
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培育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科学与技术成果,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实现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能
第四条
学校成立科技创新计划领导小组、评审委员会、管理办公室,实施项目管理。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和经费的整体调控和统筹监管;评审委员会由同行专家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评议和遴选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学校科技处,负责项目日常管理。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学校根据上级部门当年下拨的经费额度,发布《北京林业大学创新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作为项目申请依据;项目原则上每年申报1次;项目的资助期限为1年,执行期为项目申请第二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六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申请人应恪守科学道德,学风端正扎实、学术思想活跃、科学素养较高、研究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可靠时间保证;年龄在申请当年12月31日前不满40周岁(含40周岁)。第七条
申请人根据学校发布的《申报指南》,填写《项目申请书》,自由申报项目。
第八条
项目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按照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遴选,遴选结果在校内公示,确保公正、透明。
第九条
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填写《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经审查合格后,与学校签订《任务书》。
第十条
经批准的项目及其预算一般不作调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进行调整时,应重新报送评审委员会审议。
第四章
经费使用
第十一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费的分配与使用按照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不搞平均分配,不搞照顾性分配。
第十二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 2 账,专款专用,并实行追踪问效。
第十三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费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并按照允许的开支范围合理使用。第十四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
(二)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三)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含出差补助)及市内交通费。
(四)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五)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论文论著出版费、版面费、文献资料检索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专用软件购置费、专利申请与保护费等。
(六)劳务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七)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院系公共管理和运行费用(含科研房屋占用费),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谋取私利。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十五条
学校财务处根据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的经费预算执行结算。结余经费在执行期第二年的1月15日前予以收回。
第五章 结题验收与绩效评价
第十六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应当按期完成,并于12月31日前提交《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
第十七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验收。项目验收方式采用会议和现场验收相结合,对项目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和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备齐《项目申请书》、《项目任务书》、《项目结题报告(含财务决算报告、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验收清单)》以及与项目成果有关的重要数据、技术资料、专著、论文等材料报学校科技处归档。
第十九条
对于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完成情况良好、取得较好科研成果的,下一予以优先资助;由于项目承担者的主观原因而不能正常运行和完成的,学校将取消其下一年项目申报资格。
第六章 资产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十条
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属于国有资产,归法人所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管理。第二十一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形成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在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项目所在单位和相关研究人员利益的基础上,鼓励成果的转让和转化。具体办法依照《任务书》中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二十二条
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时,应以适当形式注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学校科技处、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北京林业大学
二零一零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计划内容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条件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项目负责人为一、二年级学生,鼓励三、四年级学生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项目。
2.创新训练项申请面向个人或团队(不超过5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仅限于团队申请(3-5人)。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3.各类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有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得申请。
4.各项目均须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备相关学术背景或专业知识。每位指导教师指导项目不得超过2项。
5.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3年。
三、组织实施
1.学校教务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的日常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校级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检查各院系项目中期完成情况,开展校级项目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2.各院(系)负责本院(系)项目的申报初审遴选,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变更,开展中期检查,组织学术交流等)、结题验收等各项具体工作。
3.各院(系)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与教务处的联络工作。
四、项目管理
(一)申报立项
1.每年3月份启动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教务处发布项目申报通知,阐明项目申报的原则、具体要求、项目名额分配和时间安排。
2.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提交至负责人所在院(系)。
3.各院(系)对项目进行初审,视情况组织答辩,并填写院(系)评审意见,确定本院(系)申报项目。
4.各院(系)汇总《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并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汇总表》报教务处。
5.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立项答辩及评审,确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二)中期管理
1.项目申请人接到批准立项的通知后,应与教务处及所在院(系)签订项目管理合同书,由教务处和所在院(系)分阶段核拨项目资助经费。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2.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开展中期检查一次,由院(系)负责组织实施。中期检查时项目组应向院(系)提交项目中期进度报告,提供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原始记录。如发现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工作无明显进展的现象,院系应及时提出终止项目的建议,报教务处备案。
3.项目变更或终止应由项目负责人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描述。院(系)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审核,给出同意与否的结论,并提交教务处备案。
(三)结题验收
各项目组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结题材料,由院系组织统一组织结题验收,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展结题评审工作:专家组查验相关结题材料,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汇报和答辩,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四)后期管理
1.对优秀项目及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帮助申请专利和组织推广。
2.评选“优秀组织奖”。
3.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经学生(限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院系学术委员会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
4.学校对各院(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视当年项目执行情况决定增减下一项目指标。
五、经费管理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来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配套专项资金。
2.项目资助经费由学校教务处、财务处、项目所在院(系)共同管理,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3.立项项目经费一次性下拨到院系,院系分三次报销项目经费,项目启动后报销50%,中期检查通过报销30%,结题验收通过后报销20%。
4.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签字,院系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到财务处报销。属于国有资产的需国有资产办公室审核并签字认可方可报销。具体报销操作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5.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应标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所需费用由项目支付,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6.经核查,对下列情况,院(系)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项目经费,视情节轻重冻结未用经费或追缴已拨经费,对主要责任人予以处罚,并报教务处备案:(1)因申请人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致使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的;(2)申请人将经费挪作他用的。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学校教务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务处
201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