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锡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
2010年,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保投入、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5亿元,可比价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18%。重发展,经济工作健康向上。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9.8%。新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家,脱贫转化经济薄弱村32个。规划建设南部六镇200平方公里不开发区域,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58亿元,增长16.1%;预计实现工业利税490亿元,增长18.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9亿元,增长18.7%。实现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1.9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7.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5亿美元,分别增长41.1%和53.9%。新增上市股票6只、创投
基金7只、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5家,全市17家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8%和13.8%。重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120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建设任务。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投入330亿元,服务业投入280亿元。大力实施“445计划”,实现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5亿元,增长25%。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建成投运。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75只,申请专利5500多件,新增法尔胜、华宏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名牌9只。新建“三创”载体65万平方米。引进高层次人才268名、“530”项目31只。组建省级江阴大学科技园,江阴软件园成为首批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城市。重功能,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新三路”工程、港城大道建设进展顺利,梅园路三期等道路建成通车,澄江西路隧道开工建设。1912特色街区一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进展良好。江阴客运汽车站竣工投运,新增天然气公交车150辆。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强化交通管理,被评为全国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数字城管一期建成投用。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和澄西水厂建设。完成城乡拆迁480万平方米,新建拆迁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完成新市镇建设项目178只,撤并自然村135个,整治村庄213个,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街道)3个,徐霞客镇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环境,生态保护取得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和3.3%。关停小化工企业60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60台(套),完成退城入园企业39家。创建控源
截污排水达标区637个,累计完成921个,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60个,完成澄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南闸污水处理厂城乡一体化整合。实施水气环境综合治理,疏浚整治河道150条,市镇河道68个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完成造林绿化3万亩,创建绿色家园示范镇3个、示范村60个,新桥镇获评国家园林城镇,华西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重民生,富民保障巩固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0184元和14690元,增长11.3%和11.5%。培训农村劳动力1.4万人,新增就业岗位5.4万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2.4万人,江阴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保扩面7.2万人,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并轨城保15.2万人。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物价补贴1900多万元。开展千企助千户等慈善救助活动,发放慈善资金5400多万元。实施新一轮对口援建新疆霍城工程。重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启动南门忠义街修缮保护工程,长泾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启动建设广电大厦,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平安校园建设,江阴高中新校区等建成投用,被评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进市和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创建片区二级医院5家,人民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成功举办中德国际足球邀请赛等大型赛事,第十七届省运会我市运动员取得23.5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体育彩票年销量突破
3— 3 —
亿元。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世代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5%。完成“五五普法”各项任务,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推进明码标价示范街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市场价格和食品药品监管整治,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信访和维稳工作,市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8.8%。审计、民防、机关事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老龄、档案、地方志、接待、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征兵、双拥、退管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战胜严峻挑战的五年,是经济建设、城乡统筹、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求实创新,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实现八连冠,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这五年,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相比2005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4.4%,预算内财政总收入增长252.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0.2%,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8%,全面实现翻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3家,累计达到1653家。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6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金超亿元企业达到2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超过290亿元。
新增上市股票11只,累计达到29只,募集资金超过150亿元。发行企业债45亿元,新增私募企业15家、股权投资机构11家。新批超亿美元外资项目30只,到位注册外资总额达到29.7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68只,累计达到150只。贷款增量达到933亿元,新增商业银行5家。“三资”投农达到58.5亿元,实施农业“510工程”和现代农业十大重点示范工程,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1.2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例从46.8%提高到80%,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78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9∶59.1∶39。
这五年,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优化中心城区198平方公里规划,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政府性资金投入超过350亿元,是前五年的3.25倍。建成徐霞客大道、长山大道、芙蓉大道、暨南大道一期等省级道路7条,花山路、毗陵路等市级道路33条,基本形成全市域骨架路网。实施城市客厅、敔山湾、南门地区、西组团等组团开发,体育中心、天华轴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新增麦德龙、新百业广场、黄嘉喜来登、桃园山庄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澄江福地、良宵民俗艺术街坊等6个特色街区建成开放。建设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分别达到2800万平方米和1500万平方米。完成人防工程53个,民防疏散基地建成投用。公交总站竣工投运,在全省同类城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自然村公交覆盖率达到87%,公交出行分担率从7.3%提高到24%。建成全国县级市首个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自来水实现同网同价,日供水能力达到90万吨,苏南区域水厂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建成变电站21座,新增35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540万千伏安。川气东送工程江阴段建成投运,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天然气管网入户实现全
覆盖。老小区增设邮政信报箱超过10万个。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用,改造升级城中、花园等农贸市场12个。“政府早点工程”成为全国放心早餐工程的样板,城乡供应网点达到170个。“三中心”、“四大数据库”等城市信息平台建成,我市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发放市民卡120多万张,市民卡工程两次获评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开通“12345”公共服务呼叫热线和网上民生热线,中国江阴政府网站获全国地方政府网站创新品牌奖。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63.3%。完成老小区改造323.6万平方米、平改坡10万平方米、城区立面改造10万平方米,拓宽改造城区道路52.5万平方米。完成澄江路等15条城区道路的景观亮化和270多公里市镇道路的照明亮化。新建、改造城乡公厕131座,城区主干道实现清洗扫刷收一体化作业,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大力推进“三集中”和新市镇建设,实施一街道五村“三置换”改革试点,新建社区15个,新增省三星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18家,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68%。全面推进撤并镇集镇区改造,整治村庄971个,改造危房455户、危桥352座。建成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12个、示范村178个。
这五年,发展活力显著提升。新建国家级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科技创业平台2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省级以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8家。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组织12家、国际标准化组织2家,87家企业成为210项国家、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91只,组织申请专利1.5万件。创建
中国世界名牌1只、中国名牌11只、江苏名牌68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4件。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2.8%提高到42%。建立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人才资本战略合作创新联盟和全国县级市首家国际人才市场,建成“三创”载体210万平方米,引进“530”人才1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和市镇两级行政机构改革,澄江、夏港、申港、南闸、云亭、新城东撤镇(办事处)建街道,建成覆盖全市的便民服务网络。完成省管县财政管理和市镇分级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公务员统一津补贴制度,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代建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创业园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扬子江科技企业加速器被评为全国县级市首个国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设立临港新城并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建成区达到2平方公里,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靖江园区获批全国重钢结构产业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先导区、示范区和跨行政区域开展经济合作的典范。工业集中区规模扩大,完成退城入园企业106家,工业集中率达到90%以上。江阴港跻身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从4.8万标箱猛增到百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新建码头泊位1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个,开放码头泊位14个,实现江阴—台湾近洋航线直航。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新增4个国际友好城市。
这五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削减32%。在全省率先征收
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和开展排污权交易,关停“五小”企业360家,整治“三高两低”企业286家,完成燃煤电厂脱硫改造27家。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436家,实施中水回用工程57个。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37家,新增污水主管道774公里,累计达到1650公里,封堵排污口近700 个,全市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和各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6%和83.5%。整治张家港河、锡澄运河等市镇河道1018条,小康断面水质抽检达标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五整治两提高”,新建垃圾箱7700个,搬迁散坟6.5万个,关停砖瓦窑厂37家,复垦矿山窑业用地7240亩,整理土地1.4万亩。绮山生态公园、望江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建成开放,滨江要塞旅游区、学政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新增造林绿化19万亩,石宕复绿75.3万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提升9.1个百分点,达到2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8平方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提升7个点。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成功创建省人居环境奖。
这五年,民生尺度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年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被评为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市三连冠。实施“5年5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劳动力7.5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3.9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12万人。城保扩面36.1万人,增长127.8%。发放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17.1亿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411元,达到1267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人均筹资水平从70元提高到37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260元、180元提高到350元,实现城乡一体化。住房公积金扩面12.7万人,新增经济适用房25.4万平方米、廉租房2.3万平方米,启动建设限价商品房9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推出公共租赁住房。全市慈善基金总量超过10亿元,发放慈善资金2.2亿元。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新建、改扩建南菁高中、祝塘中心小学、西郊中心幼儿园等各类学校78所,启动建设职教园,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徐霞客碑刻文化园、赞园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10平方米。“五送”文化下乡超过2万场次,成功举办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刘天华民族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19场次。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基本完成,市档案馆成为全国县级首家国家一级档案馆。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红十字血站、精神卫生中心等一批公共卫生设施建成投用,形成了市级医院为龙头、片区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同类城市率先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三轮农民免费健康体检达到167.8万人次。新增体育场馆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村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第五届市运会,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27场,江阴籍运动员夺得全国以上比赛奖牌59枚,率先建成江苏省体育强市。全面实施百万人口素质大提升工程,顺利通过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创建验收。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8家,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8.1岁。开展睢宁工业园区共建,大力支援新疆霍城、阿合奇等中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完成援建四川绵竹市、清平乡各
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江阴公安指挥中心、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技防城建设实现全市域广覆盖,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和重大危险源实时预警监测网络投入运行。建立健全大信访、大调解、大巡防机制,全面清理信访积案,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违法犯罪警情数逐年下降,妥善处置一批突发事故,较好解决利用棉纺、大华织染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被评为中国十大和谐名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平安建设先进市。
五年的奋进历程让人难忘,五年的发展成果令人鼓舞,五年的探索实践给人启迪。五年中,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五个不动摇”:
一是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思危奋进不动摇。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争一流,咬定发展不松劲,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异常严峻的挑战、前所未有的压力,居安思危定准位、不为过去辉煌所陶醉,创新扬弃快突破、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扬鞭自奋勇争先、不为任何困难所羁绊,弘扬江阴精神,学习华西精神,尊重首创精神,敢向高的攀,敢与强的争,越是困难越是向前,拼抢赶超,迎难而上,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保持江阴在全国的应有地位。
二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不动摇。始终坚持经济中心、实业为本,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科技创新、资本经营,持续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消费、投资、出口合力拉动,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更为高效的增长方式,开创了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竞争优势更强的新局面。
三是牢牢把握城乡一体、统筹协调不动摇。始终坚持城市引领、优势互补,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加快城乡发展互动、资源互享、设施互通,全市域骨架路网基本形成,新市镇建设成效显著,社区化管理延伸农村,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面优化、城乡框架全面形成、城乡功能全面完善、城乡形象全面提升。
四是牢牢把握民生福祉、共同富裕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强化五民五好,强化富民举措,强化成果共享,强化社会发展,既充分满足基本需求,又积极保障品质追求,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多方共谋完善社会保障,多管齐下加强公共服务,千方百计解决岗收医住行、科教文卫体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幸福倒逼发展转型、评估发展成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同步提升。
五是牢牢把握依法行政、高效务实不动摇。始终坚持勤勉政事、亲廉重省,讲规范、讲程序、讲法制,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创新实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健全完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十一五”以来,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务实奋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
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阴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但是产业层次与质量效益还有待加快提升;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进展较快,但是河道水质与大气质量还有待标本兼治;致富百姓、保障民生成绩较大,但是增加收入与改善生活还有待继续努力;政治社会、生活秩序保持稳定,但是社会矛盾与安全隐患还有待积极化解;政府职能、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但是服务效率与工作作风还有待持续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展望和2011年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稳定发展的主题不会改变。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入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城乡一体突破时期、生态环境优化时期和民生保障提升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民生优先、幸福导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区域融合,生态优化、文化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把江阴打造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创新型经济的先导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江海联动的枢纽港城、文明现代的学习型城市、和谐宜居的幸福名城,确保城市综合竞争力继续走在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建设创新型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
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可比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城镇化率达到7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全面开创“十二五”发展崭新局面,必须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发展的关系,稳中求快,转中求好,实现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产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高效化、工业高新化、服务业高端化,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必须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双轮驱动,互为支撑,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坚持把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放大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全力以赴推进“445计划”,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推动江阴制造向江阴创造转变;规划大物流,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培育大外包,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实现大转型。必须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关系,统筹融合,片区联动,实现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坚持把城乡一体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全面推进区域融合、城市南拓、片区开发,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统筹发展、共同繁荣。必须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双管齐下,两
手都硬,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必须科学判断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关系,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齐头并进。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追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惠及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倾听民情民声,关注民心民愿,凝聚民智民力,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无锡市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各项要求,突出经济转型主线、创新发展主题、民生保障主旨,增加有效投入规模、服务产业比重、新兴产业份额,优化体制机制、城乡形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社会建设、民生尺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削减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经济转型主线,加快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优化投入结构。坚持把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以持续大规模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后劲增强、生态环境改善。实施“7100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100只重点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等高端项目,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在本地投资发展。放宽投资领域,推动国资、民资、外资一起上。完善园区平台,扩大项目投入的集聚效应,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机制,优先安排和保证重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技术优、能耗少、产出高、带动强的新项目,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推行一站式、全程化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壮大新兴产业。推进“445计划”,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分类指导,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带,年内完成新兴产业投入超过180亿元。加大战略重组、垂直整合、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68%。加强外引内联,集聚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推动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扶持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裂变发展。
提升服务产业。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港口仓储、专业市场、道口经济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高端服
务业,扶持发展软件开发、动漫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完成服务外包业务总额4.5亿美元,实现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50家。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加快形成观音文化博览、海澜马术文化等旅游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贸城落户江阴。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结构,挖掘消费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二、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动农业增效。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十大重点示范工程,大力实施万顷良田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沿芙蓉大道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新增设施农业5000亩,高效农业比例达到59%以上。坚持“一镇一品”、“一园一特”,大力发展农业特色村、合作社、专业户,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三资”投农5亿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加强粮食生产协作,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油供应安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争创全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市。
加强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试点先行、政策扶持、规范操作,多路探索建设新农村。继续推进“三集中”,发挥新桥镇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青阳、申港等新镇(街道)区的示范建设,实施20个行政村“三置换”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市镇(村)。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年内完成村庄整治100个。结合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推进沿线镇、村改造建设。
促进农民致富。大力开展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增加农民土地收益,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集体资源开发和资产营运,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新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家。鼓励农民利用一技之长,开展多种经营,拓宽致富门路。积极落实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对年收入低于150万元的行政村进行结对帮扶,促进村级经济均衡发展。
三、强化开放带动优势,加快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三外争突破。整合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招引优势项目,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超亿美元大项目,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3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8亿美元。加大对外资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推动企业在江阴增资扩股、生根开花、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兴贸、品牌兴贸,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成进出口总额165亿美元以上。鼓励优势企业实施产业拓展,规避贸易壁垒,进行并购重组、联合参股、投资兴业,争资源,争市场,提高“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5只。
园区争贡献。提高贡献份额,提高产业水平,集约容量,调优存量,提升增量,做大总量,加快推动三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二次创业,为全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挑重担、作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建设4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板块,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临港新城致力培育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
间布局,提升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柳工机械、常隆客车等大项目建设。靖江园区加快打造千亿级园区,着力壮大造船、重钢结构、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树立园区形象。工业集中区优化整合集聚,强化功能,扩大招商,增加有效投入,提高产业、项目的档次和水平。
港口争空间。整合岸线资源,优化口岸功能,加快新港区5号、6号码头建设,新开放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推进区港联动,加快开辟新航线,引进船舶航运公司,扩大港口服务辐射范围。完善保税物流中心功能,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升级,加快建设中建材、中金再生资源等物流大项目,争创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加快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构建港口口岸物联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深化大通关建设,优化口岸协调工作机制和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年内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0万标箱。
四、强化科技人才工作,加快培育持续发展后劲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施新产业、新技术、新合作三新战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设立和兼并国内外研发机构,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创新载体。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组织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各60只,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面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和标准、专利、品牌战略,组织申请专利5000件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建成江苏省船舶金属材料监督检验中心。力争新建省级以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5只。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推进“江阴千
人计划”,打造“人才特区”,创建国家引智示范市和外国专家创业园。加快天安数码城、扬子江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建“三创”载体4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530”项目30只。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海外引才驿站和国内引才联系点等平台功能,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200个以上。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政策,配套人才服务设施,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大力增强机制活力。建立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进科技研发、技术贸易、国际技术合作、产学研、科技金融等平台建设,促进政银企研紧密合作。完善自主创新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建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新平台、新机制。推动金融生态区建设,健全投融资体系,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新增信贷200亿元。创新资本经营路径,一手抓企业上市,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力争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一手抓股权投资,扩大创投、风投基金规模,新增各类股权投资企业10家以上,各类基金总额累计超过60亿元。
五、强化城乡一体战略,加快构建城市崭新格局
推进城市南拓。按照“一个中心城区,四个卫星城区”的新型城市布局,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乡结构,完成《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大力实施城市发展“215计划”,推动城市格局由带状向块状发展。研究论证东到长山大道、南到江阴大道、西到海港大道、北到芙蓉大道区域范围的城市功能定位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城市南北轴线,推动绮山周边地块整体开发。配合做好沿江城际铁路和泰锡宜城际铁路江阴段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努力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启动建设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道路,暨南大道二期、京沪高铁安镇站连接线、港城大道建成通车,— 19 —
构筑城市快速交通网络。
加快组团开发。坚持优规划、新机制、快推进、出效益,加快配套完善公建设施,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提升组团开发整体水平。城市客厅各类项目全面推进;敔山湾加快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加快地块出让和开发进度;南门地区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启动虹桥南路南延段建设,按计划进行拆迁和土地出让;西组团依法大力度实施项目拆迁,推进道路、商业、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整体开发建设格局。
健全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畅通工程,实施延陵路、东外环路、滨江路等道路改造,加快澄江西路隧道工程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新建公交候车亭250只。新、扩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8座,增加主变容量137万千伏安。进一步完善通信、邮政、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锡澄运河城区段两侧、步行街南侧、长江影剧院周边、西门车站等区域老城改造步伐。
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梅园路延伸段、虹桥路等道路两侧立面改造,实施文富路二期、青山路等28条道路照明亮化。推进城中村改造,继续整治老小区,实施坡屋面改造4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城区10个拆迁安置小区绿化和停车设施改造,增设停车位6700个。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道路、公园、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完善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联动机制,坚决查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境
推进低碳经济工程。科学规划低碳城市,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和低碳社区,提升不开发区域发展水平,打造低碳经济实验区和示范区。继续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探索实施氨氮和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导向,严把项目审核关,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建设。坚决整治“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关停小化工企业20家,全面完成小钢铁企业整治任务。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推广使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提升低碳经济水平。
推进水气整治工程。按照高等航道、水上景观、交通命脉、经济纽带的要求,优化完善功能设计,推进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申张线、锡北运河航道整治进度。落实河长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西横河东段、青祝河二期等整治工程,疏浚整治市镇河道70条。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基本建成澄西水厂,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加快镇(街道)污水处理厂网资源整合,新增污水管道200公里,完成滨江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推进污泥处置无害化和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进程。加强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管理,巩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成果。提升燃煤电厂脱硫效率,加强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等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实施锡张高速、京沪高铁江阴段等市级农村重点造绿工程,加快“新三路”、港城大道等道路绿化,大力完善城市景观绿化,持续推进生态林、经济林等成片造林,积极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完成城乡造林绿化2万亩。扎实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创建无锡市“森林镇”5个、“森
林村”40个。
七、强化以民为本理念,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实施“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等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筹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繁荣文化市场,开发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提升利用服务水平。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立新中学、江阴高中新校区二期等工程,加快推进职教园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定期交流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启动敔山湾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等建设,加强医疗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市民水上活动中心投用。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水平,打造世代服务特色品牌,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积极开发为老服务产品,推进老年产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就业增收、创业增收、置业增收、保障增收、勤劳增收多措并举,让更多的城乡居民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帮扶富裕起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加培训项目,鼓励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稳定就业形势,再就业培训5000人,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万人,江阴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率,加大督查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力度,引导企业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深入开展“5年1万”创业培训工程和创业
型镇(街道)创建活动,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全民自主创业。健全扶持长效机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下岗工人、被征地农民等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大力弘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引导城乡居民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多劳多得、共同富裕。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城保扩面,新增参保4万人,全面实施居民养老保险,城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形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20元,提升住院补偿比例,推进医保异地联网结算服务。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建成第三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推进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关爱弱势群体,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和慈善救助,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启动“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化解联动机制,大力防范和科学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居民饮食用药安全。完善重要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积极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大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成三星级屠宰中心2家。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水平。积极稳妥解决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预防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社会矛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标准建设,突出抓好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工作方式,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完
善大巡防机制,有效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建设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科学发展、符合人民意愿的现代高效服务型政府。依法履职,严格规范。坚持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听证制度和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优化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务实作风,勤勉作为。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崇尚实干、力戒空谈,多谋富民之策,多出利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强化目标责任,强化督查督办,强化绩效考评,尽责不失位,尽职不越位,尽力不错位,尽心做到位。创新理念,服务发展。积极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大力探索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基层政府新型管理架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成效。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互联网工作法,创新政府功能性服务。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利益。从严治政,廉洁自律。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制度规定,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严格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厉行勤俭节约,珍惜民力民财,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发展任重道远,前景充满希望。让我们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人民重托,不辱时代使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励精
图治,奋发图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江阴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巧预设促生成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解厚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一、如何有效进行预设
1、准确把握教材
首先,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做文本的知音,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首先认真的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越深入越好,这样我们才能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如领悟文本的基本意义,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哪些地方,画龙点睛,蕴含丰富,可细细体味;哪些地方留有空白,可驰骋想象;哪些地方词句精练,值得咀嚼推敲,等等。有了这样一番钻研,在文本中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在哪里,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也就基本成竹在胸了。文本钻研了,再思考哪些地方该拓展相关教学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可以作为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有的可以向学生推荐。
2、把握预设重点
预设的重点应落在文本的重点、难点处,或是文本言简意赅所留下的空白处。因为这些地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地方需要多元解读,可以预设学生的多种可能性或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①在关键的内容处预设
所谓关键的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
1的某些词句和章节。如讲《雨孔子游春》一课时,“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的含义,联系课文,学生不难领悟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有着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②在内容的矛盾处预设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也易造成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使他们激情迸发,因而可在这些地方预设。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和饲养员以及战士们关于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
③ 在内容的对比处预设
有的课文内容,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印度洋上生死夜》,妻子生死垂危,客轮没看清灯语,此时皮埃尔的心情无比焦急,后来,当他抱住已死去的妻子时,为什么反而变得分外平静?
④ 在内容的重复处预设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或称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二次出现“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句话。
⑤在文章的题眼处预设
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如《早》,课文以“早”为题目,激发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在课文的蕴含处、细节处、规律处,在事物的联系处预设,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有效情境
上《印度洋上生死夜》时, 为了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完全投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我创造了多种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氛围。我用录像、音乐、朗读等创设了一种凄凉而又伟大的情境,学生完全沉浸在对皮埃尔的敬佩之中。
二、如何面对课堂生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新课程出台,使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学生。学生作为有主观能动性和不同特质的生命体,他们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我们应善于从学生中发现和提取学习资源,努力使课堂产生共振。
1、积极意义的生成,善捕捉
《早》,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完课文后,你从鲁迅的“早”字事件又有什么想法,其中有个学生就把有一次迟到还撒谎说妈妈早饭晚了的事告诉了大家,但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让他今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表示以后也会像鲁迅一样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同时,我也号召大家从今天起,改变以前的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做珍惜时间的主人。
2、目标的生成,需要导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尴尬的答案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之不顾。其实,一些课堂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成的“尴尬”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使之成为亮丽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学《早》,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实际上是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有同学马上在下面插话:“那是破坏公共财物,那我们不是也能刻吗?”我一听,想想也对呀,也不能直接否定他,于是我说:“以前上书塾,桌椅都是自己带着去的,即使现在你想在自家的桌子上刻个什么字,你舍得把你家里的漂亮家具弄破相吗?其他学生就在下面讨论:我们今天只是学习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最终达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适时的点拨,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契机,课堂还因这个生成而精彩,因这个生成而有味。
总之,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会有着某种偏差,这种偏差恰恰是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与文本碰撞后产生的自我体验,而正是这些个性化的见解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弥漫着生命的气息,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第三篇: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14级 文化产业管理 223号 潘越
【内容摘要】:本文对江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江阴;旅游;开发;保护
旅游业广泛涉及娱乐、文化、商贸等产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状态。为了更好推动江阴市旅游业发展,并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在1月30日至2月4日,参观了江阴市博物馆及其他景点并阅读了一些文献。
一、调查内容
1、概况
江阴古称暨阳,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是吴文化的源头。据调查,全国人文旅游资源50个景型中,江阴市有23个;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更加突出,全国21个景型中,江阴就有14个。
江阴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1998年国内旅客111万人次,到1999年为220万人次,整整翻了一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经济强村和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企文化旅游的特色资源。
江阴市的人文历史古迹、自然旅游景观种类繁多,现代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也较快。近年来,政府也逐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旅游项目,旅游开发的成效明显。
2、人文历史古迹资源
江阴历史遗留下的古迹有37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其中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20世纪90年代,江阴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南楼遗址和佘城遗址4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揭开了江阴厚重的历史面貌。漫长的历史也留下了众多古墓,现存的有梁敬帝墓、古酒圣杜仲宁墓、徐霞客墓、吴季札墓、楚春申君黄歇墓等等。江阴市保存较好的宗教建筑有始建于宋初的文庙古建筑群,北宋兴国年间的兴国寺塔。江阴市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始建于明代的黄山炮台旧址、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给人们留下了军事旅游价值。东晋王羲之书换鹅碑、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于北宋初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墨华榭碑廊、嘉庆训谕碑等成为江阴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
历史古迹和文物保护种类虽然繁多,但都是小范围景点并且较分散,管理保护措施明显缺乏。如宋初文庙古建筑群如今成为一个小商品聚集地,并无什么旅游观赏性;忠义古街是一条古街,但除了门匾是当时保留下来的,周围很多建筑都已损毁或改建。同时旅游宣传杂乱甚至缺乏导致这些古迹的知名度很低,只有一些考古工作者来是实地考察,鲜少有人来参观,连江阴市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这些古迹。
像这些景点虽然都已竣工了,但是其规模很小,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偏低。而在开发的同时,缺少宣传,也并未注重对这些人文古迹历史资源的后期保护。这也就说明,在开发时,缺少专业团队的规划,暴露了人才资源不足的缺点,并且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江阴的人文旅游资源地位突出,甚至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华西村,是中国农村第一品牌,塑造享誉中外的“华西”品牌;江阴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建成时在已建桥梁中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江阴的自然景观也较为多样。然而这些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自然景观也缺少知名品牌。
江阴现代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较快,近年来,江阴利用较强的经济实力加快了现代旅游景点的建设。华西村投资25亿元打造空中新大楼地标并提供观光直升机服务,百花电影节留下的电影资产,以及在亚洲最大的综合影城和万达广场,江阴本地最大的黄山湖公园,海澜集团斥资10亿元打造跑马场等成为江阴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江阴在做好原本旅游资源发展的同时,也在着力寻找现代旅游发展。然而,江阴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具有一些问题。
1.资源开发缺少竞争力,自然旅游资源还是稀缺,大多是人工栽种的植物,缺少观赏树种。人文旅游资源缺乏历史背景其开发面临的问题包括投资大、搬迁量大、创意难等,难以用创意去展现和模拟再现历史。
2.江阴旅游资源缺小弱散。旅游项目有很多,但大多类同,多为纪念馆、展览馆等等,缺少像常州恐龙园一样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巨大拉动力的龙头项目。江阴的旅游景点至今仍停留在小门票经济,旅游衍生品很少,产业链基本未成形,旅游产出值低。同时,品牌的市场转化能力。如“徐霞客”本质上是“文化品牌”,更多表现为学术研究、旅游纪念价值,而非“旅游品牌”。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还有差距。并且,江阴市的景点布局分散,资源没有集聚,缺乏大规模景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3.一些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在开发的过程中有所损坏而不能将其历史还原,缺少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后期游客对此也有一定的破坏,但缺少及时的管理与修复。
三、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1.整合江阴的旅游资源不丰富也不贫瘠,为更好开发保护,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山林资源的整合,关键在于使绿化脉络相互贯通为一体,议在建设中,将植被加入能体现一年四季变化的彩林景观。另外,依托森林公园的优美环境,布置旅游配套功能。如弥陀花果村——徐霞客游记诞生地,通过挖掘游记文学内涵,打造“徐霞客旅游文化体验园”,使森林公园旅游业态得到进一步完善。
水资源的整合,关键在于使沿江、沿河区域资源串联为一体,并进行功能开发。一方面,整合滨江现有旅游资源,按照度假区的发展模式和休闲概念进行整体运营,大力完善娱乐、购物、休闲、会务功能,吸引游客从单一观光转为复合度假。另一方面,以锡澄运河为轴线,串联起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街区、沿河风情区等几大功能区块,开发游船游览、灯会等水上旅游。2.结合苏锡常旅游资源
江阴要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应该融入当地的旅游区域发展大环境中,依托周围旅游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以自身的进步加快本地区整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周边范围内的旅游业有发展良好的常州恐龙园、无锡惠山古镇、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宜兴的紫砂壶竹林、苏州园林等都是全国有名的旅游景区,如果可以依托周边大量旅游客源量,吸引一部分路过游客来江阴度假旅游参观一日,这种连带效应带来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也是相当可观的。3.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宣传力度
如以“游圣”徐霞客故里为形象宣传,把霞客和江阴两个字眼,紧密捆绑在一起,进行长时间的广告投入,在全部旅游者印象中树立起江阴徐霞客故里的独特品牌形象,可以利用如央视这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宣传,使其形象深入人心。另外,政府重视,加大对资源保护开发的力度,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4.引进专业人才
市园林旅游局管理部门应该开放更多旅游管理岗位,将发展重点着眼于地区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晋升机制建设等,加紧地区旅游人员的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地区专业人员素质水平,完善鼓励导游工作机制,吸引旅游专业人才来本市从事旅游工作,将地区范围内的旅游景点纳入统一规划范围。
5.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江阴市本身所拥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资金不足等问题,对于已发展起来的旅游资源更要加以维护和永续利用。一,保护江阴市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二,对影响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估,通过规划限制将危害降至最低;三,把握长三角苏锡常旅游发展大趋势,迎合市场趋势,保证旅游资源开发满足需求又不浪费开发资源;四,制定保证旅游发展项目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景区建筑和景点规划标准要吸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四、结语
在这个旅游业发展的时代,了解江阴的旅游资源情况,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江阴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江阴的经济增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形象和最具幸福感与创新活力的滨江商务休闲生态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许一鸣 江阴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2013 【2】 卞淼浩 江阴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整治,2011 【3】 赵爱民 江阴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调查报告,2014 【4】 丁洁 江阴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调查,2013 【5】 朱梦 江阴市旅游资源分析,2012
第四篇:江阴市成人教育协会成立贺电
在这金风送爽,五谷飘香的丰收季节里,欣悉江阴市成人教育协会成立,谨代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向江阴成人教育协会的全体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早在80年代初,就在建起全国第一所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在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江阴又率先成为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县(市),以澎湃的气势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为全盛乃至全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江阴市成人教育协会成立,对推进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乡居民的素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希望协会能团结江阴市各类成人教育团体和成人教育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成人教育科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及服务活动,以服务、务实、参与和开拓精神,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为江阴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月11年18日
第五篇:江阴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
(信息时间:2009-03-12 阅读次数:80)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幸福江阴建设的关键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依法履行人大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为加快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和幸福江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幸福江阴建设大局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人大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更高的起点上拓宽地方人大工作思路,创新人大各项工作,努力形成江阴特色,使我市人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走在全省前列。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严格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适时启动重大事项决定权,将市委的重大决策和群众的共同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在决定重大事项过程中,注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广泛集中民智,顺应民意,使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加大重大决策、重要决议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服务幸福江阴建设大局。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完善任前承诺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增强任命干部的法律观念和人大意识、公仆意识。
二、突出监督重点,更好地履行依法监督职能
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流程,提高审议质量,强化跟踪监督,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作为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更加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运行走势,更加关注农村改革发展,更加关注民生问题,认真履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职能,又好又快推进幸福江阴建设。今年的监督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一是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听取市政府对抓投入、保增长、促转型工作情况的汇报,开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工业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和科技创新、服务外包、专业市场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归人员在澄创业情况等工作的审议、视察和调研,探索开展对经济开发区和临港新城财政预算的监督,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全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围绕保“三农”、促发展,开展对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一体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粮食安全体系和万顷良田建设等情况的监督,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三是围绕保环境、促生态,开展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市域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园林旅游产业发展、謔山湾新城建设等工作的调研、视察,进一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围绕保稳定、促法治,加强《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禁毒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对市政府积极推进大巡防工作、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和青少年关爱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围绕保民生、促和谐,开展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安置、食品安全、住房保障、拆迁工作、物业管理、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等情况的监督,督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突出规范创新,更好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要继续抓好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综合素质,增强代表履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代表活动的指导服务,丰富活动内容,保障活动经费,提高活动质量,为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条件。要继续完善“代表之家”,并在代表学习培训、代表小组活动、“代表接待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的载体平台作用。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做好代表工作,于6月份开展“选民联系月”活动,组织代表深入选区走访选民,了解民生民情,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于9月份开展以加快推进新市镇、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市人大代表活动周”视察活动,推动政府多办顺民意、得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于11月份组织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由代表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发挥代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按照计划组织开展代表述职活动,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创新形式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争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各办事机构与政府组成部门的对口联系,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等制度,深入开展联系活动,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探索建立邀请公民旁听人代会及人大常委会制度,扩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的视察、调研、会议和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参与度,继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参政议政渠道。要进一步重视代表建议包括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办理工作,不断完善办理程序,加大督办力度,切实提高答复满意率和办理落实率。
四、突出市镇联动,更好地推进基层人大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坚持基层人大负责人联席会议、定期交流、不定期走访调研和组织集中培训、学习考察等制度,认真指导基层人大工作,促进基层人大更好地履行职责。要上下联动,认真组织好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小组活动、走访联系选民、“代表活动周”等活动,不断完善代表小组活动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各街道人大工委和开发区、临港新城人大工委等派出机构工作制度,促进派出机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突出能力素质,更好地促进常委会自身建设
要继续扎实推进人大党组和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思想认识有新提高、解决问题有新成效、机关建设有新气象、科学发展有新进步”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以《监督法》等法律为依据,不断探索总结人大工作发展的规律,不断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人大特点的学习制度、履职制度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广泛开展人大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狠抓工作落实,讲求务实高效,努力提升人大机关服务大局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协调督办的能力和后勤保障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继续办好《人大常委会公报》、《江阴人大通讯》、《调查与建议》等刊物和人大网站,推进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提高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信访工作,理顺信访办理体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提高信访办理质量。规范接待工作程序,加强人大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人大机关的对外形象。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机关工会活动,努力营造务实高效、团结奋
进、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坚持不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持之以恒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制度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