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林业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1992年6月8日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林业部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
(1992年6月8日实施)
林业部、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因各类基本建设、开矿采石以及毁林开荒、乱占滥用等原因,平均每年损失林地五十二万公顷。这些被占用的林地,有相当一部分未按规定办理手续,也没有交纳补偿费用,使本应用于恢复植被的造林资金大量流失,也使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很大损害。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有林地面积仅占世界有林地面积的3%,人均占有林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2%。目前,我国每年造林面积不少,新造林地增长较快,但由于现有林地被侵占等原因,致使每年净增加的森林面积却不多,这已成为影响林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也作出了规定,但是总的来看,执行情况不好,在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落实,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也不够。为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尽快扭转现有林地不断损失、减少的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是关系到发展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大事,也是保证实现国务院批准的《****——二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的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林业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好。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珍惜林地,提高保护林地的意识,要做到像保护耕地那样保护好林地。
二、严格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进行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林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于一九八八年发出了《关于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通知》,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一九九一年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国营林业局林地管理的通知》。林业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计委的上述两个“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征用、占用林地的报批程序,各地应严格执行,切实加强对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并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刹住不经审核批准就擅自侵占或变相侵占林地的歪风。对未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被征占林地单位有权抵制。
三、认真执行征用、占用林地的补偿制度
按规定对征用、占用林地征收各项补偿费用,用于造林营林恢复植被、补偿林地损失,是保护林地和维护森林经营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林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凡是征用、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按规定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安置补助费。凡临时使用林地的,要按《土地复垦规定》,支付林地损失补偿费。目前,多数地方还没有依法制定具体征收办法和标准;有的地方虽然制定了办法,但征收补偿费用的项目不全;有的在征收和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或修改完善对征用、占用林地征收补偿费用的办法和标准,并从今年下半年起认真组织实施。所收取的各项补偿费用,除按规定付给个人的部分以外,全部纳入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经营单位的造林营林资金,专门用于造林营林、恢复森林植被。
四、建立健全林地保护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林业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要抓紧制定林地保护管理的具体规定。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林地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对保护管理林地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违法占用林地和破坏林地的要依法处理;对侵占林地行为不负责任,放弃管理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营林业单位,必须把林地保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并要有专人负责抓好。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要进行有林地面积变化情况的调查,建立健全林地统计报表制度。林业部从一九九二年起,每年要对各地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国通报。
【相关法规效力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颁布时间:1986-05-10 实施时间:1986-05-10)已宣布失效
关于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通知(颁布时间:1988-03-03 实施时间:1988-03-03)已宣布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时间:1984-09-20 实施时间:1985-01-01)已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时间:1986-06-25 实施时间:1987-01-01)已修订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 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7月19日
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
民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卫生部
国家对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给予必要帮扶。为切实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台法规政策,同时利用优待抚恤政策和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实践中,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仍存在政策措施不统一、补偿标准不明晰、保护措施操作性不强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对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困难、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立足于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合法权益,从基本生活、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切实保障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完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保障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应按有关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见义勇为人员所得奖金或者奖品按照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致孤人员,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二)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对急危重症的,要优先救治。因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有加害人或责任人的,由加害人或责任人承担;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按规定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因负伤造成长期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人员,可通过适当医疗费用减免、城乡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致孤儿童的医疗保障,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救助,参保(合)费用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
(三)扶持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就业。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只要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帮助他们就业、再就业。地方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优先依法办理证照,有关费用依法给予减免。
(四)加大对适龄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受教育的保障力度。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要将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适龄子女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对见义勇为人员以及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中考、高考给予一定优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以及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优先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五)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住房困难。各级政府要积极解决中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家庭的住房困难。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要给予优先安排。
三、认真落实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 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家属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享受相关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支付,遗属特别补助金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所需资金通过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尚未建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对见义勇为致残人员,凡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落实相应待遇;不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评定伤残等级并落实相应待遇。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待遇的申报、认定和落实工作。加大精神奖励力度,对已落实伤亡抚恤补助政策的,原则上不再另行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扶。
四、切实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政策、资金、待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努力推进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地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保护力度,防止见义勇为人员受打击、报复或陷害。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在非户籍地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发地政府要积极与见义勇为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的相关待遇,研究解决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图书、影视等文艺作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举办报告会、巡讲等活动,大力宣扬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倡导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充分展现党和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爱、广大人民群众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支持与肯定,给予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更多的精神关怀和鼓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爱见义勇为人员的浓厚氛围。
(三)鼓励社会参与。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扶持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自我管理,科学运行,拓展筹款渠道,增强筹款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公益捐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关心、关爱活动,在宣传、表彰、奖励、帮助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九部门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九部门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5]7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省交通厅、建设厅等九部门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省交通厅 省财政厅 省公安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 省物价局
省工商局 省质监局 省环保局
(二○○五年四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
出租汽车行业是重要的服务窗口行业,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扩大社会就业、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加强出租汽车行业
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当前城市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从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本地区出租汽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要针对当前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方面存在的经营权有偿出让不合理、劳动用工不规范、市场秩序较混乱、行业管理不得力等突出问题,协调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领导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出租汽车管理职责,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市长负责制,协调交通、建设、财政、价格、公安、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质监、环保、信访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切实抓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落实。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确保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规范行为
(一)认真清理整顿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进行专项清理整顿。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区)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已经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城市,可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有关专家、从业人员和乘客等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经营权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审批程序、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经营权出让金额过高的,要切实降低;对非法转让的,要予以纠正。
清理整顿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与改革、完善出租汽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相结合,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做好细致的工作,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要总结经验教训,按照公开透明、公正有序、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推广采用以服务质量为主要竞标条件的经营权招投标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租汽车经营权配置机制,防止单纯追求提高经营权收益的行为。
对违反规定,仍继续出台新的有偿出让、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清理工作不力等导致发生出租汽车群体事件的,将严肃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二)规范出租汽车宏观调控行为。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出租汽车运力的宏观调控。在新增出租汽车运力投放时,必须认真做好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的调查工作,加强对出租汽车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的监测监控,严禁盲目投入运力,防止过度增加出租汽车数量而导致供求关系失衡。
(三)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
1.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要积极引导出租汽车行业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树立“以优取胜、以质求发展”的市场观念,解决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差、经营不善、违章率高的问题。引导企业通过购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将挂靠服务型企业转变为实体经营企业。出租汽车企业必须实行公司化经营。
2.建立企业与驾驶员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要积极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调整和优化经营模式。各地要分阶段限期改变目前普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和实行临时雇用制的用工形式,在企业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使驾驶员成为公司的员工和企业的主人,充分调动驾驶员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形成公司为驾驶员服务,驾驶员为乘客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示范合同,明确企业与驾驶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必须与驾驶员签订经营合同,同时必须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也以通过
劳务派遣公司与出租汽车企业签订相关用工协议,劳务派遣公司和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关系权利和义务。要建立企业与驾驶员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出租汽车企业或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保险费。有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3.规范出租汽车的经营行为。要加大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立法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择优限劣、有序竞争,鼓励经营规范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和驾驶员收益水平。各级交通运管机构要督促检查出租汽车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遵章守纪,依法经营。
要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驾驶员的执业资格考核认证制度。出租汽车必须保持车况完好,服务设施齐全,车容整洁。驾驶人员必须规范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客。
第四篇:粤府办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69号
━━━━━━━━━━━━━━━━━━━━━━━━━━━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
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转发给你们。经省 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省是流动人口就业大省,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工作,对促进城乡经 济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具有 十分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 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精心组 织,周密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多形式办学模式,不断改善办学环 境,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 办学校为主的“两个为主”原则,由各级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教育、公 安、工商、劳动、物价、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及 时有效的工作沟通机制,共同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一)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掌握6-15周岁流动儿童少年的 基本情况。根据《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以及我省流动人口较多的情况,凡 是在我省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流动人口,其6 -15周岁有学习能力的子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流入我省的,应列入在流入地 接受义务教育范围。流动人员在同一市、县暂住5年以上,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 明、计划生育证明的,其子女入学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
(二)流入地财政部门要按本通知要求,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读 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借读费和择校费予以免收,并酌情减免家庭经济困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有关费用。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指导。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均衡 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要充分挖掘潜力,增加公办中小学的学位,保证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够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要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选择 校舍安全、设备设施较完备的中小学,创办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学 校;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照公办中小学的标准建立专门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 民子女学校;各级各类中小学具有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职 责,不得拒收辖区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各地应与流出人口较多的省(市)政府协商,与流入地政府共同出资,委托流出地驻流入地的办事处与当地 教育行政部门创办流出地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校,招收流出地的适龄儿童 少年。
三、加强管理,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读上书、读好书。
(一)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各级政府要对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 读的民办学校,加强管理指导和培训监督,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应制定不同的等级标准,实行分类指导,鼓励民办学校上等级,并向社会公 布有资质学校的名单,供家长选择;要加强对公办和民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弟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业务指导,并对其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督导评 估。对办学条件基本具备但还不够完善的学校,要尽量给予帮助扶持;对不具备 条件、不利于少年儿童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学校,要坚决取缔,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确保流动人口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加强民办学校教师管理。选聘民办学校教师应报所在地县(区)教育 行政部门备案,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进行统一管理,在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并采取有效 措施,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学籍管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可由 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暂住证明、子女学习证书到暂住地区所属学区的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后,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借读手续,建立临时学籍,并按照省 教育厅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学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转出,要到学校 办理有关手续。对在流入地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发给相 应的义务教育证书或证明,并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按当地的招生政策进入高中 阶段学习。
(四)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做好进城务工就业 农民子女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他们及时全面了解有关教育的政策及管理规 定,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各地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并报省教育厅备 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七月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 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三年九月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公安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二○○三年九月十三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 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 3〕1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关问 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 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以下简称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 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 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三、流入地政府要制定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有关方面,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 育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指导和督促中小学 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公安部门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进城务 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的有关情况。发展改革部门要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 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建设列入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保障经费。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 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劳动保障部
门要加大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令第364号)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等制订有关收费 标准并检查学校收费情况。城市人民政府的社区派出机构负责动员、组织、督促 本社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依法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未按规定送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尽快送子女入学。
四、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 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 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 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学校要加强 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生家庭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五、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流入地 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 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积极鼓励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 民子女就学。
六、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流入地政府 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 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订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 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
七、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出地政府(以下简称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 地政府做好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流出地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制 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手续时向学生收取费用。建立并妥善管 理好外出学生的学籍档案。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比较集中的地区,流出地政府要 派出有关人员了解情况,配合流入地加强管理。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回原籍 就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并督促学校及时办理入学等有关手续,禁止收取 任何费用。
八、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 管理。各地要将这类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尽快制订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设立条件可酌情放宽,但师资、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不得降低。要对这类学 校进行清理登记,符合标准的要及时予以审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要予以取消,并妥善安排好在校学生的就学。要加强 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这类学校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对办学成绩显著的要予 以表彰。
九、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 工作的良好氛围。地方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广泛动员 全社会关心支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要将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 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种宣传 媒体的作用,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工作规划、办法措施和 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九部门《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九部门
《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5〕79号
(2005年4月30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省交通厅、建设厅等九部门关于《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物价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环保局
(二○○五年四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福建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
出租汽车行业是重要的服务窗口行业,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扩大社会就业、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当前城市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从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本地区出租汽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要针对当前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方面存在的经营权有偿出让不合理、劳动用工不规范、市场秩序较混乱、行业管理不得力等突出问题,协调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领导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出租汽车管理职责,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市长负责制,协调交通、建设、财政、价格、公安、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质监、环保、信访等 1
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切实抓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落实。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确保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规范行为
(一)认真清理整顿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进行专项清理整顿。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区)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已经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城市,可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有关专家、从业人员和乘客等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经营权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审批程序、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经营权出让金额过高的,要切实降低;对非法转让的,要予以纠正。
清理整顿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与改革、完善出租汽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相结合,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做好细致的工作,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要总结经验教训,按照公开透明、公正有序、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推广采用以服务质量为主要竞标条件的经营权招投标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租汽车经营权配置机制,防止单纯追求提高经营权收益的行为。
对违反规定,仍继续出台新的有偿出让、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清理工作不力等导致发生出租汽车群体事件的,将严肃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二)规范出租汽车宏观调控行为。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出租汽车运力的宏观调控。在新增出租汽车运力投放时,必须认真做好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的调查工作,加强对出租汽车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的监测监控,严禁盲目投入运力,防止过度增加出租汽车数量而导致供求关系失衡。
(三)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
1.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要积极引导出租汽车行业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树立“以优取胜、以质求发展”的市场观念,解决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差、经营不善、违章率高的问题。引导企业通过购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将挂靠服务型企业转变为实体经营企业。出租汽车企业必须实行公司化经营。
2.建立企业与驾驶员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要积极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调整和优化经营模式。各地要分阶段限期改变目前普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和实行临时雇用制的用工形式,在企业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使驾驶员成为公司的员工和企业的主人,充分调动驾驶员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形成公司为驾驶员服务,驾驶员为乘客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示范合同,明确企业与驾驶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必须与驾驶员签订经营合同,同时必须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也以通过劳务派遣公司与出租汽车企业签订相关用工协议,劳务派遣公司和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关系权利和义务。要建立企业与驾驶员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出租汽车企业或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
本医疗、失业等保险费。有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3.规范出租汽车的经营行为。要加大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立法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择优限劣、有序竞争,鼓励经营规范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和驾驶员收益水平。各级交通运管机构要督促检查出租汽车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遵章守纪,依法经营。
要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驾驶员的执业资格考核认证制度。出租汽车必须保持车况完好,服务设施齐全,车容整洁。驾驶人员必须规范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客。
(四)规范对出租汽车的收费行为。
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要依据职责分工,对涉及出租汽车的安全检验、综合性能检测、尾气检测、计价器检测等检测内容、检测次数和收费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防止重复检验(测)和收费,并向社会公布。交通、公安、环保、质监等部门要予以密切配合。
各设区市财政、价格、交通部门要对出租汽车的收费情况进行清理,对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者)的不合法收费要坚决予以废止和取缔,对不合理的收费要予以纠正。严禁向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收取运输管理费、客运管理费等业已取消的费用。
关于“对在城区运营的出租汽车不得收取客运附加费”问题,鉴于我省城区范围小,如对出租汽车专限“城区运营”,将不便于出租汽车经营和乘客乘车。根据国办发(2004)8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我省出租汽车客运附加费按现行标准减半征收,出租汽车运营仍然不限于“城区”。具体减征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交通厅联合发文通知。
对出租汽车企业向驾驶员收取的承包费、管理费和各种代办费要进行清理,对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要督促企业自行纠正,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要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测定出租汽车每小时营业收入定额标准,依法规定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并以此计算驾驶员的运营收入和成本费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出租汽车承包费标准,合理调整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收益分配关系。要提出本地区出租汽车企业向驾驶员收费的项目及其标准,并向社会公示,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坚决制止企业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车辆挂靠、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牟取暴利的行为。
(五)规范出租汽车运输价格。
各设区市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31号)精神,严格控制出台针对出租汽车的收费政策。各设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及时了解企业、驾驶员的运营成本和收益状况,根据市场供求和出租汽车企业、驾驶员成本收益状况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对出租汽车的运价水平和计价结构(起步公里、运价公里、低速和空驶收费)等进行适时调整。对因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增加的运营成本,要在核定运营成本费用的基础上,采取由企业、承包者、驾驶员和乘客合理分担的办法逐步予以消化。
(六)规范出租汽车市场秩序。
要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对非法运营、欺行霸市活动的处罚力度。对个别地方出现有组织的非法运营团伙,要从严查处,坚决取缔。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协调各有关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对在机场、车站、码头、大型客流集散点、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等非法营运车辆活动集中的地方开展专项整治。
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出租汽车运输企业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
(七)规范出租汽车外部经营环境管理行为。
出租汽车的营业站点、道路通行、停靠、运行速度等的相关规定及配套设施建设都会对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影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出租汽车的经营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要协调城市规划、土地、交通、公安、城管(市政)等部门在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统筹出租汽车营业站点设置。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重要客流集散场所,应当设置出租汽车候客站点;在宾馆、酒店及居住小区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临时出租汽车客运候客车位;在城市主要街道,应当根据道路条件和方便乘客的原则设置出租汽车临时上下客点。除合法的营业性停车场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候客和临时停靠的出租汽车收取停车费。要大力发展服务出租汽车行业的相关产业,提供各项优惠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好出租汽车司机的“吃饭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都要建立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结合当地实际,突出整顿和规范的重点,制定本地区整顿规范工作的实施方案。要通过新闻媒体多层面地宣传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情况,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二)整顿规范,依法行政。各设区市要按照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整顿规范工作,务求实效,并设立、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要组织力量,针对影响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和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了解从业人员思想动态,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涉及出租汽车行业的有关政策,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论证,周密决策,确保社会稳定。
(三)检查总结,及时报告。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并于5月25日前将总结材料归口报送省交通厅汇总后上报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将联合组织对各设区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工作进行检查,对有关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清理整顿情况进行验收(计划单列市厦门按规定报全国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省物价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环保局
二○○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