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防治型流域向经济型治理转变调研报告
新时期防治型流域向经济型治理转变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调研报告
隆德县水利局水保站 二〇一〇年九月
新时期防治型流域向经济型治理转变
——隆德县水保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调研
2010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7月5日至6日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掀起学习西部大开发大活动,作为隆德县的水保部门,紧紧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学习西部大开发主题活动。
一、我县水保情况
作为宁夏南大门的隆德,全县总面积只有985平方公里,1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而总人口却有18.1万人,人口密度为183人/km,是固原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水土流失面积73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4.4%,我县以往的水保治理模式主要立足于防治型的治理模式上。综观过去在小流域治理思路上,由于基础条件差,农民思想思想意识淡薄,以及大气候的指引,我县的水保事业在流域治理思路上始终处在一防治型治理为主。主要体现在:
(一)、地域限制
隆德县处在六盘山西麓,地貌类型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主要分为六盘山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2海拔介于1720—2942m之间,年均气温5.1℃,≥10℃积温1926.3℃,无霜期125天。年均降水量52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是宁夏海拔最高、气温最低、人口密度最大、地貌类型最复杂,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最低的县。使水土保持项目在设计时只能从防治型着手。
(二)、基础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
隆德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县没有可开采的矿产资源,没有工业和大型的企业。农民多年来主要靠天吃饭。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严重制约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县水土流失面积733.2km,占总面积的74.4%,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500吨/km。水土流失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叠加效应的反映,但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第一,隆德县除六盘山林区外,大部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黄土深厚,山髙坡陡,沟壑纵横,具备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形条件。第二,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全年61%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此时农地正值耕翻,造成雨水冲刷强度增大,易发生水土流失。第三,由于属于内陆型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量少,土壤水、气、热和养分条件差,加之人为破坏,地面植被稀少,而且分布不均匀,森林结构简单,功能差,基本起不到应有的水土保持功能。第四,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全县人口大部分聚居在黄
22土丘陵区,平均人口密度近196人/km,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人们为了生产和生存的需要,大肆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第五,坡耕地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源。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不断发生,造成地表土壤逐年变薄,土壤持水能力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诱发洪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也是造成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发展限制因素多
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用地比例失调,加之我县一些小工业如淀粉加工和乡镇企业的污染,全县境内大大小小河均受到污染,特别集中在渝河和甘渭河两条流域内,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主要表现在: 第一,过度破坏地面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第二,土地重用轻养。贫困农民对土地投肥不足,投肥结构不合理,大部分秸杆被用作燃料,有机质还田少。条件好的地区近年来因大量投入化肥,有机肥投入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不但无机肥不能充分发挥肥效,还因淋失作用使大量的无机盐富集,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板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第三,低温、霜冻、干旱、干热风、冰泡等自然灾害多,且灾害频率近年来有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迫使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只能从防治型治理着手。主要以人修、机修、人机结合大搞梯田建设,完成坡改梯,使人均达到3亩基本农田,粮食完成自给自足,营造水土保持林,使群众不再乱开乱垦,建设淤地坝拦截水源,阻止沟道下
切。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目的。经过隆德水保人几代的努力,截止2010年,累计修建梯田45万亩,修建水保骨干坝38座、中小型淤地坝183座,治理小流域2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2.5%。先后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截止目前,我县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上基本完成了防治型治理。在治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最大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在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下,我们将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的新思路和新做法,使隆德的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从过去的防治型流域综合治理向经济型流域治理发生转变。
二、认真学习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隆德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隆德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可支持的大型企业,隆德水保不能像发达省份走企业共同治理,共同发展之路,同时隆德水保人不等不靠,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扶持下,立足县情,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为指导,坚持以“山、水、田、林、路、草、村”综合治理的战略目标,分区治理,共同走出一条适合隆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之路。达到了“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生态、富裕一方群众”的效果。
(一)以西部大开发统领水保工程建设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提出来的,对今后10年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思路、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对加快我县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提供了强大动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建设。一是合理规划,统筹实施小流域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统筹结合的综合治理。二是紧紧依靠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思想,完成水土保持项目长期规划工作。三是加大流域治理力度,使流域内人均纯收入上一新台阶。四是争项目,争取大项目带动流域经济发展。
(二)坚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
水保站全体职工作为全县水土保持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锐利武器指导水土保持工作,要为推动全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全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1、创新水土保持发展思路
工作思路决定着工作出路。工作思路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完善和创新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县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全县新的治水思路的要求,以水土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县情出发,按照集中防治的思路,坚持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原则,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采取流域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高效开发;监督管理与服务经济建设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努力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持续不断拓宽水土保持服务领域,水土保持工作在为生态和农业服务的同时,努力为城乡建设、农业发展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全县水土保持治理思路从防治型向经济型转变。
2、狠抓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促进水保事业发展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在第一阶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决策,我们应积极调整思路,转变方法,紧跟形势,将我县水保事业向经济型流域治理转变。
我县区域自然条件差别大、地貌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规划布局、防治措施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 和具体情况,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河谷川道区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六盘山土石山区以生态修复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以综合治理为主,梯田集中局部区域重点保护”的分区防治思路,突出防治重点。特别是在我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坚持以大支流为骨干,以乡镇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基本农田为支撑,山、水、田、林、草、路、村统一规划,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梯田化建设为突破口,实行库坝窖池联用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提高土地利用率。努力做到陡坡地退耕还林草,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缓坡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全县实现人均3.2亩基本农田(其中人均1亩水浇地)的目标;沟道大力推进淤地坝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拦泥蓄水实现库坝窖池联用,建设小片水浇地,促进人畜饮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
在六盘山土石山区,坚持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生态修复为主,大力实施草原围栏,营造以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遵循建设小绿洲,保护大六盘生态的原则,利用六盘山降水量多的特点,以小面积的“人造绿洲”保障大面积封育保护。科学利用雨洪水资源,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高坪引水工程建设项目,变洪水资源为有效水源,在全县主要7条河道的流域中上游筑坝滞洪拦泥,下游发展井灌;在什字河流域和甘 渭河流域建设饲草料基地等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项目,充分发挥水保工程的拦蓄功能,为我县西部旱作农业区做好水保服务,统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县城以东清流河流域,紧紧依托我县红色旅游资源、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山花卉基地的资源,将流域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清洁、示范流域,为县城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在全县7条河谷川道区,坚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认真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步骤和目标,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流域治理方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生态示范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流域治理从防治型转向经济型。
3、突出重点治理区域和重点工程建设
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人畜饮水、扶持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是,抓住国家重视西部地区尤其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和扶贫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重点治理项目的机遇,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重点抓好近期水利厅给我县的重点治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支持并积极参与全县大六盘生态经济圈、扶贫开发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示范引导和推动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康快速发展。二是,抓好水利厅下达的北联池、渝河 中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项目、清流河示范小流域等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水保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力争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三是,力争在建设治理上有新亮点,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实现生态型流域治理向生态经济型流域治理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要在正在实施的北联池、清流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大力推行生态建设与旅游相结合、生态等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我县基本农田为平台,大力抓好“果菜型”、“果粮型”、“草畜型”等生态经济型流域建设以及利用淤地坝坝系工程与小农水工程的结合。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人畜饮水工程等示范流域的建设,积极推动设施果蔬业的发展。
4、以项目带动为战略,努力发展民生水保
我县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由“防”向“防治”相结合、由单纯治理向治理与开发结合的转变,都得益于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推进的战略。要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大,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收效慢、公益性的特点,必须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淤地坝建设及近期乐正川、清流河、清凉河、桃山、桃园、崔家湾、糜地湾、清水沟等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渝河下游淤地坝项目及水保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除险加固改造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对生态建设尤其重视,我们要用好管好国家投资,使钱花在刀刃上,真正做到国家项目为当地农民带来福祉。同时要根据国家投资方向的信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好后续工程和“十二 五”期间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可能开展的坡改梯治理项目和利用扶贫开发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切实加快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步伐。
5、创新机制,努力开创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渠道投资为辅的水土保持投入保障体系,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要广开投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的投入。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统一协调,科学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机制。三是,依法保护的机制。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人大的监督机制、舆论监督机制,坚决制止边建设边破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四是,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护工程运行管理的新机制。要总结和推广如淤地坝承包、租赁、流域乡村集体管理和专管人管理相结合的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通过制定政策,大胆试点,在水保工程的使用管理权上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确保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五是,要推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借鉴全区好的经验,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推动建立全县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六是,完善领导机制,按照《水保法》的规定,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调整水土保持思路,建立水土保持治理会例会议决策制度等长效工作机制,研究解决问题、领导和协调乡村部门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七是科技支撑。加强水土保持科 技工作,对常规性的防治成果要加以总结提高,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技术以及带有普遍性的难点,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攻关解决,推广新科技新成果,不断提高水保科技水平和防治效益。
隆德县水保站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二篇:半坡乡中小河流域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半坡乡中小河流域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绿协办发【2011】27号《关于开展我县中小河流域治理情况调研的通知》,我乡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水管站、国土所、财政所、民站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于2011年9月25日至28日对乡中小河流域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河流域基本情况
我乡区域内河网纵横交织,主要有李仙江、小黑江、马尼河3条中小河流域,河流流域内村庄、农田较多,是我乡重要的农业、林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地带,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由于一些不合理的采砂、拦河设障、向河内倾倒垃圾、违章建筑以及城镇建设、农田建设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对水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等因素,部分河流在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同时,还存在着水污染加剧、河流生态与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已造成河流基本功能持续衰退。
二、中小河流域治理情况
为改变河道越来越窄、淤泥积淀越来越厚、防洪灌溉能力逐年下降的现状,近几年,我乡多方协调资金,加大对中小河流域的治理,使其发挥较好防洪灌溉、水土保持能力,造福河流流域的百姓。
(一)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在抓好工程加固 的同时,疏浚好河道,使洪水流得通、泄得畅。统筹处理好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好治理河段与其它河流防洪标准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工作协调发展;统筹衔接好河流治理与洪涝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保证河流治理工作全面、科学展开。
(二)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以保护河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防洪安全为目标,优先安排有河流规划和具备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既考虑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工作。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分析河流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通过对河流的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灾较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重要产粮区及基础设施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河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河势、河岸稳定得到基本控制,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三、中小河流域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防洪基础工作之后,防洪标准太低。近年来,虽然
我乡十分重视防洪工程建设,并逐年加大了投入,然而目前仍有约90%的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打不到规定的标准,一些河段仍处于未设防状态,防洪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大雨大灾、小雨小宰”,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
二是排涝能力低,内涝严重。近几年来,虽然我乡加强了河道整治,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集镇区的防洪能力。但目前的集镇区排水管网,存在排涝标准设计低、容量偏小、管道淤积等问题,排涝能力比较差。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制约治理工作。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入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近年来,群众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日趋减少,我乡中小河流治理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生态环境失衡,蓄水保土功能下降。各地为了发展茶、果、林经济,采取了成片规模开发等不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山地开发过多过滥。同时,由于林木加工日益增长需求和林木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山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致使生态环境功能失衡,抗御灾害能力减弱。
五是由于橡胶产业日益发展,加工业的排污设施得不到改善,有些河流有被污染的现象。
四、中小河流域治理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要把中小河流的防洪减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尽力解决防洪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决断能力。
二是编制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治的原则,在全面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半坡乡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规划》。
三是突出重点。治理区域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先集镇、人口密集区,后基本农田设施。按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集镇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集镇区排涝标准。
四是标本兼治。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要加快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林草植被生态功能的恢复,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要加强引导,合理发展林产加工业;二要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着重解决好产业布局、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问题;三要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中幼林的抚育和低质林的改造,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四要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五是筹措资金。实现中小河流域治理的目标,依靠我乡现有的财力难以完成。要抓住国务院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上级专项规划,取得中央、省的资金支持。为保证配套资金到位,除向上积极争取实行差别补助政策外,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实施项目运作。
半坡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 4
日
第三篇: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林业专题调研报告
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林业专题调研报告
市发改委:
根据《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兴凯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鸡政办发〔2012〕3号文件精神,市林业局组织局有关部门,对我市穆棱河流域的林业生态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林业在和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措施建议和实施的重点项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现状
1、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基本情况
2、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污染现状
3、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造成污染原因
4、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森林资源状况及退耕还林情况 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有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东诚镇和市林业局辖属的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流域内各乡镇和两个林场土地总面积?公顷;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其中国有林场经营面积1526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663公顷,乡镇集体和个人?公顷;有林地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场有林地面积11826公顷,蓄积781180立方米;乡镇集体?公顷;天然林?公顷,人工林?公顷,其中国有林场天然林面积6870公顷,蓄积457540立方米,公顷,人工林面积4956公顷,蓄积323640立方米;乡镇集体天
1然林?公顷,人工林?公顷;宜林地?公顷,其中国有林场宜林地面积92公顷,乡镇集体宜林地?公顷。森林覆盖率?%,其中国有林场覆盖率77.5%,乡镇集体覆盖率?%。截止2011年末,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共实施退耕还林?公顷。
二、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生态建设措施和建议
针对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国有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导致小气候改变,区域降水减少,沿河两岸乡镇原有的防护林残缺不全,大量湿地被非法开垦,水土流失加剧,农药化肥污染严重等现状,市林业局提出如下生态建设和建议。
1、停止流域内森林资源采伐。将流域内的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划归生态公益型林场,申报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项目)。将流域内的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资源全部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享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
2、全面开展流域内退耕还林还湿。在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穆棱河流域两侧?延长米范围内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还湿工程,营造绿色生态长廊。
三、穆棱河流域虎林境内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1、流域内森林资源禁伐保护项目
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森林禁伐保护。示范林场和东风林场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共1182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8.1万立方米,年采伐生产木材0.45万立方米,木材销售收入360万元。两个林场现有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每年工资经费共?万元。两个林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年森林资源管护费?万元。禁伐项目按照10年计算,共需国家立项补助?万元项目资金。
杨岗镇、宝东镇、虎林镇和东诚镇穆棱河流域内共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森林?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将其全部规划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项目,年需管护费用?万元,按照10年项目期计算,共需国家投入立项补助资金?万元。
2、流域内退耕还林还湿项目
穆棱河流经的杨岗、宝东、虎林和东诚4个乡镇穆棱河两岸?米范围内共有可退耕还林、还湿耕地?万亩。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保护治理原则,共规划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林、还湿共需支付耕地使用补偿费用?万元,造林总费用?万元,管护总费用?万元。项目实施期限10年,需要国家立项补助资金?万元。
四、重点项目建设效益
1、生态效益方面。有效改善穆棱河流域蓄水能力,改善流域内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森林覆盖率?百分点。
国有林场效益分析:
1、随着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培育力度的加大,森林面积和蓄积将会呈现良性增长趋势。通过十年的天然林保护和停止采伐,本区域森林面积由现在的11826公顷,增至13046公顷,蓄积由现在的781180立方米增加到132836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由现在的77.5%提高到85.5%,增加了8个百分点,林分质量将得到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生物多样性会不断丰富。
2、随着本规划的实施,本地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本规划实施后,穆棱河两岸的农田将再不会受到干旱、洪水危害,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跑水、跑肥现象将得到根本改善,每年粮食增产可达到10%以上,粮食产量将大幅度提高,可为我市实施绿色食品战略提供有力保证。
3、本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年涵养水源111.6万吨,防止水土流失44.7万吨,吸收二氧化碳744万吨,吸收二氧化硫4300吨,释放氧气558万吨,将呈现出“无山不绿,有水皆清,风调雨顺”的良好环境。
2、社会效益方面。有效改善中俄关系。
3、经济效益方面。增加林农收入。
第四篇:2020年政协委员关于以水污染防治提升环境治理的调研报告
2020年政协委员关于以水污染防治提升环境治理的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按照省、市政协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要求,结合区政协工作计划的安排,今年第二季度,区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区环保分局、城乡建设局等单位专题调研我区水污染治理情况。调研组实地查看部分企业和河道,听取相关部门的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水污染防治情况调研座谈会”。在吸纳多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对“防治水污染,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共识。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区水环境现状及治理进展情况
(一)我区水环境现状及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我区地表水体主要有“三河两渠”:A河、B河、C河、A渠和B防洪渠。其中,A河为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X的南部,流经X区河段长约6公里;B河流经X区的北部和东部,从我区的X村进入X谷水向东流,至X沟折向南流,经兴隆寨村、X河后注入A河,流经X境内长度约10公里;C河,又名孝水,流经X区X村北部至X村南,向北流入B河,长度约5公里;A渠由西向东穿X城区至X河汇入B河;B防洪渠绕X的西南边流入A河,常年无水断流。X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X设有2座优质地下水厂,一座设在X路南头的A河边,一座设在X公司后面的B河边,有X、X、X3个主要地下水源地。B河、A渠由于受城区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雨污排放不分,加之部分管道年久失修,遇到大雨,周边雨污水相混一起直接排入B河,水体易污染发臭变质;B防洪渠平时无水,在渠的中西段有居民在渠里种菜,成了部分居民的菜地;C河也是长年断流,部分河段环境“脏、乱、差”。总体来看,我区“三河两渠”目前突出存在水量不足、水质不良、河岸不绿、设施不全等问题,部分河段渠道不通不畅、水质变黑变臭,有的常年缺水、长期断流。究其原因,对我区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城市区雨、污水排放管网不分。城市排污管网规划滞后,管网建设没有实行雨污分流,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X村、X村、X村等城中村已城市化,但是市政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附近没有市政管网辐射的污水管网,村民生活污水只能直接排入B河。
二是工业废水排放。尤其是A渠沿线的工业企业和住宅小区雨污不分。平时沿岸工业污水经污水站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再进入X污水处理厂。但在下雨时,因防洪需要,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随雨水通过A渠直接排到B河再进入A河,短期内造成B河A河水体严重污染。2019年X市曾经组织规划设计院对A渠污水系统改造工作进行调研、方案设计,但因工程费用高、拆迁难度大等多种因素搁浅。
三是城市规划滞后和管理不到位。以往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水体的保留、开发和增设未给予重视,C河由于地处边沿农村,缺乏排污管网,居民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河里,垃圾堵塞、水系不通,有些地段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排污管网规划、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网络,致使污水无法集中收集,不仅造成了污染,也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造成很大困难。河道日常监督管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投入巨资在B河沿岸敷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泵站,把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打入污水处理厂专用管网进行处理,但部分不自觉的市民为了自己方便,在污水管网或者警井上凿孔取水,人为造成污水流入河中。
(二)我区水污染治理进展情况
近年来,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水质主导、精准治污、部门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保障水环境安全为底线,深化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和饮水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机制、制度,全面落实市定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目标责任考评机制。成立X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设立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和安排部署X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制定下发了《X区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专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文件,区政府与各办事处、有关委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例会,建立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台账,落实区、行业主管、办事处三级督查巡查、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等制度,为深入持续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上、制度上的保障。
二是加大污水处理监管力度。强化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监督,开展B河沿线排污单位废水监测,对B河沿岸工业企业排污口实施截污工程,所有工业污水首先经本单位污水站预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进入X污水处理厂,实现处理达标后排入A河;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为改善辖区地表水质,对B河沿岸X村、X村、X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污口以及X村A渠附近居民生活污水排污口实施截污治理,投巨资敷设了专用污水管网和污水泵站,将沿岸生活污水全部截入污水厂专用管网进行处理。2019年4月区环保分局对沿B河工业企业废水采样检测,全部达标排放。
三是强力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开展机动车维修废水治理,对辖区I类汽车维修企业废水排放进行限期整改;开展防治地下水污染工作,对全区加油站储油罐和防渗池等设置进行了整改监督: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由城建局牵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沿河排污口的监管,发现一个,截留一个,确保X区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厂处理;开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行动,对X河渠周边排污口进行提升改建,市下达X区22个排污口截污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
四是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对我区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X庄1号、8号井一级保护区内大部分物流仓库拆除完毕,剩余仓库用来存放自来水公司与取水设施有关的管材、管件,不再作为其他用途。二级保护区内物流仓库的管道、管材已封闭,排污口也已经整改完毕,不再产生废水;6号井、10号井、11号周边机械加工厂、木材加工厂进行关停,拆除了相关生产设备;X水源保护区内原有的工厂厂房已拆除,场地平整覆盖到位; 1号井、10号井周边建筑垃圾已清理。15号井周边的建筑垃圾体积约八万立方,正在清理。4号井周围水源保护区为X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X离子水有限公司使用,用于纯净水的生产经营。
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水环境质量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内自然径流少,城区河流干渠自净能力差。流经X区域内的河渠中,只有A河、B河常年有水,C河、A渠、B防洪渠一年之中,只在雨季时才有水,自净能力差。尤其是C河绝大多数时间河道里都是生活污水和垃圾,部分河段水体黑臭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而且影响了人居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
(二)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历史欠账多。污水处理厂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污水不能得到处理。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城区污水处理站点少,污水收纳简易处理能力不够,如x污水处理站设施简陋,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污水排放量;二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从城区情况看,很多地方雨污不分,尤其是A渠沿线的工业企业和住宅小区雨污不分,导致下雨时大量污水随雨水通过A渠排到B河。C河周边区域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现有排污截污口较少,污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整体上城区管网需要新建设和改造的地方多、难度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三)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机制仍不完善,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的环保宣传教育,全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部门环保职责不明确,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受经济利益驱动,少数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只顾眼前和一己之利,对治污设施投入不够,排污措施落实不到位,达标排放不稳定,时好时坏。
(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薄弱,监管人员少,网格化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虽然已按照市里要求建立了三级网格员监管,设立了网格长和网格员,但部分部门和单位环保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环境监管各项工作的完成;办事处环境监管人员都是兼职;办事处和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存在漏洞,很难实现网格内所有污染源实施“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环保队伍力量薄弱,X环保分局现有21人,却要对X区和X区两个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人员力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要求。
三、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水污染防治事关饮水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全市水系建设成效。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认识,形成合力,落实要求,加大投入,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水污染防治就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神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树立抓水污染防治就是优化发展环境、就是打造宜居城区、就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重视水环境和水污染治理问题,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气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节水意识、减污意识和环保守法意识,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推广使用环保举报热线电话,使群众都来关心、理解、支持和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水污染防治是当前我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的重要内容,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难啃的硬任务。必须走对路子、握紧拳头、精准发力、确保实效。一是注重统筹、搞好结合。政府要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和联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常抓不懈。二是压实责任,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明确河长职责,强化节点管理,倒逼工作落实,严格考核问责,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渠管理保护机制。三是综合防治,完善机制。实行联防联控,环保部门牵好头,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四是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度,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要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城区改造建设、工业布局等都要与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相适应。要严格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不突破总量控制指标,确保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要管住源头,着力加强沿河涉水工业企业、“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场监督,切实消除污水直排等现象,着力抓好农村环境整治。要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将治理任务、时间和标准都列入工作台账,按期检查销号,使城区水环境明显改善,为水系建设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快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抓好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尤其是对“三河两渠”排污口治理要心中有数、编号上图、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对直接入渠的污水管道要重点治理;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彻底封堵、追责问责。加快引水补源工程建设,早日增强B河、A渠、B防洪渠自净能力,改善河渠水质。要将水污染防治资金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保证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原则,拓宽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进程。
(五)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执法水平。要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和案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实行挂牌督办。要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加强对各类污水和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为依法监管提供依据;要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确保人员到位、装备到位、经费到位,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