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反相机使用注意事项、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手册
单反相机使用注意事项、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手册
一、写作目的
由于具备“无视差”视觉效果,许多摄影发烧友都倾向于使用单反相机拍照,然而,数据恢复专家会告诉你,在享受单反相机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对单反相机进行适时的保护和数据备份。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分析单反相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基本事项、单反相机数据该如何备份,以及当单反相机发生数据丢失时,应该如何进行恢复。与摄影发烧友们分享具备实际意义的数据保护常识。
二、单反相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适当对镜头进行清洁
一般来说,只有确保镜头清晰,才有可能拍出漂亮好看的照片。由于大多单反相机的镜头是光学玻璃,所以可以考虑用软毛刷轻轻地对之进行清洁,并且使用镜头纸轻轻擦拭镜片。(2)保证镜头镜片干净
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保证镜头与镜片的干净,道理如上所述。如果镜头与镜片染上污垢,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成像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如果身为摄影发烧友的你身处在风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单反拍照,一定要快速把单反相机放入机套,以免风沙来袭。同样地,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手指长时间按在镜片上而留下指纹,也要适时地清洁其他污垢,并且要确保镜头等不被其他物品划伤。(3)保持设备干燥
数码单反相机非常忌讳入水,一旦入水,其电子元件一定会受到腐蚀和氧化,哪怕相机是长期被置放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此类问题。因此,如果你是个浪漫主义者,想要拍一拍雨景雾景,最好是把单反放在机套中,加上干燥剂,把入水的概率降到最低。而平常的置放位置也应挑选好,避免被雨水等溅到。(4)避免摔机或震动
对于相机来说,这是一个共通的问题,单反相机也不例外。拍照时,最好是将单反用带子等挂在脖子上。由于单反有一定的重量,加上对拍摄角度要进行严格挑选,所以这样能够防止持机不稳导致相机跌落,损坏相机;或者可以考虑使用相机架等支撑相机,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三、单反相机如何进行数据备份
由于单反相机通常可以容纳很多照片,而且照片的体积都相对比较大,所以,如果不做好数据备份,等到照片文件丢失了就很难再回来。因此,使用单反相机的过程中做好数据备
份是必要之举,那么,怎样对单反相机进行数据备份呢?
方法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备用一张存储卡。但是这需要你每天进行传输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费时的,但是也算是一种可行之举。
方法二:将单反照片文件导出到电脑中。也就是利用单反相机自带的光驱,将之连接到电脑上,然后把照片文件导出到电脑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上所言,单反相机的照片体积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磁盘分区进行整理储存,以免导致磁盘分区负荷过重而损坏电脑。但是,将照片文件存储在电脑中其实也有一定的风险,假如某天存储照片文件的磁盘分区刚好坏了,或者电脑系统崩溃了需要重装系统,那么备份的文件也会面临一定的威胁。
四、单反相机如何进行数据恢复
倘若照片文件已经不幸丢失,怎么办?
如上所述,单反相机一般都是用存储卡对照片文件进行存储的,因此,如果发现单反相机的照片文件丢失,或者因为手误不小心删除了照片文件,应立即停止使用单反相机,避免造成数据覆盖。此时,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恢复,比如easyrecovery等,但是,选择数据恢复软件除了要看其专业度以外,还要选择容易操作的数据恢复软件,避免在恢复过程中因为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二次破坏。通常来说,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帮你恢复尽可能所有的丢失数据,但前提是这些数据没有遭受到覆盖或二次损害。因此,若想数据恢复软件如你所预期般奏效,还需要靠你对数据细节上的保护。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并没有把握操作数据恢复软件,也可以直接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忙,但再厉害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将已覆盖的数据要回来,所以要谨记上面这一点。
五、总结
总而言之,身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学会怎样保护好单反相机以及单反相机里的存储数据。不论是对相机本身的保护,亦或是照片文件上的保护,都离不开你平时的留意与关照。
第二篇: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统一全集团范围内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和按时、顺利恢复系统和数据,并确保有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归档和恢复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备份和恢复管理的范围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针及原则;系统、应用等软件及业务、配置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备份介质的存放、归档管理;系统及数据恢复演练;备份和恢复流程的评估和维护;归档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所需存储、磁带库等硬件工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不包括:硬件、网络的备份和恢复(属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冗余(属于业务可用性管理)。
第三条 关键系统定义: ERP、研发、SCM、CRM、财务、HR和其他多个单位通用的业务系统;MIP、邮件、公共网站等IT基础应用系统;单个单位使用的核心业务系统。
第四条 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由集团备份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既定计划和策略督促相关人员执行。
第二章 数据备份、归档和恢复原则
第五条 备份和恢复时间、性能应符合各系统服务级别的规定,各系统服务级别由系统所在单位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商议。
第六条 应考虑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等)变化的频率,全备份的频率应与业务系统变化频率成正比。
第七条 当主机系统发生较大更改时,应马上对主机系统进行一次全备份。第八条 应考虑全备份的容量,全备份的频率应与其备份容量成反比。第九条 系统全备份方式适用于使用小型机设备的系统,使用PC服务器的系统建议采用克隆系统应急盘方式。
第十条 对应用软件等程序文件:当系统配置数据发生变动时,应马上备份,备份介质保留至下一次系统全备份。当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软件将发生变动时,应对变动前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该种情况下的备份一般情况下由各系统管理员自行准备资源完成。
第十一条 对Oracle等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的系统,原则上要求周日为0级备份(冷备份)。对有数据长期保留需求的系统,只进行系统的0级备份的归档,以确保数据有效性和可恢复性。
第十二条 归档数据一般包括程序文件、数据文件,一般不包括数据库归档日志、逻辑备份数据(如在线备份)。
第十三条 归档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原则:进行数据恢复后,系统在简单配置后可直接使用。
第十四条 对业务数据备份:在网络带宽和存储设备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集中备份和恢复管理的方式,否则采用分布备份和恢复管理方式。在数据库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是选择备份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采用块方式和文本方式等),以保证除了使用备份系统进行恢复外,还可以在本地备份机上直接恢复应用,如特别关键应用,建议考虑增加异地的恢复方式。除了用于恢复外,备份介质还应该方便存档数据查询、恢复演练、新系统测试、审计检查等使用。重点保留月末、季末、年末、结息日、新系统切换等重点时间的数据。
第十五条 对Oracle数据库备份:为了保护最近产生的数据,必须连续备份数据库逻辑日志。在业务数据的两次连续0级备份之间,应该进行业务数据逻辑日志的备份。
第十六条 应该根据数据容量/备份持续时间来决定采用每日0级备份,或定期0级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方式(增量备份分为对上次0级备份的增量、对上次增量的增量两种)。如果每日0级备份的备份和恢复时间符合要求,建议采用每日0级备份方式;否则采用每周0级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方式。备份介质保留一个备份周期。
第十七条 区别维持关键业务运行的数据(如,仅仅包含账户数据、客户信息、交易数据,不含历史数据),并每日单独备份,剩余数据同样单独备份。考虑到是快速恢复数据,故该类数据不宜过大。另外考虑到其使用目标是仅仅是应急,故其备份介质都是短期保留。
第十八条 要使用脚本来进行备份和恢复,尽量避免手工操作;尽量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备份。
第十九条 在备份和恢复操作流程发生变动时,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行恢复演练的频率与流程变化的频率成正比;进行实际恢复演练的频率与恢复失败的频率(考核指标之一)成正比。
第二十条 所有对生产系统和数据的恢复都要预先得到批准;对存档备份介质的调阅需要登记,并且只能拷贝不能外借。
第二十一条 所有的备份介质都要贴上清晰的标签,标签应包含介质编号(或序号)、备份内容、备份日期时间、备份人员等内容;数据备份在制作、传递、转移过程中,必须填写《数据备份登记表》或《数据转移保存登记表》,详细记录备份数据制作、传递、转移的全部过程与责任人;数据备份的存放处必须符合防火、防水、防磁的安全要求;保存期在一年以上的备份磁带应半年进行重写或重绕处理;长期保存的磁带应记录使用次数,保证介质在规定的次数内使用;归档数据备份介质应该实施异地存放,建议存放至银行保险箱或档案室(必须和主机房不在同一建筑物内,如分支机构办公场所)。
第三章 存储、备份设备及相关设备管理
第二十二条 存储设备:集团中央数据存储系统、集团中央备份存储系统;备份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存储设备控制器产生的信息,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存储设备及相关部件运行状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存储设备Lun的调整和新Lun的分配,磁盘Raid策略调整等资源使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备份设备:STK SL500磁带库、LTO3数据磁带、LTO3清洗带;磁带库设备要求制定驱动器自动清洗策略,备份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策略执行执行是否正常,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磁带库及相关部件运行状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根据备份策略或用户需求调整,及时调整磁带库设备的资源分配。
第二十四条 相关设备:光纤通道交换机及光纤通道接口等部件、主机HBA卡;备份管理员负责: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光纤通道交换机及相关部件运行情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每月协助系统管理员对主机HBA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双通道、负载均衡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操作系统是否出现类似光纤通道报警信息;交换机Zooning调整、划分及相关资源调配。
第二十五条 备份管理员负责以上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报修。维护和报修流程见本规范第二十九条第2款。
第四章 备份和恢复相关人员职责
第二十六条 集团备份管理员由集团IT管理部任命和管理;二级备份管理员由二级管理平台IT部门任命和管理,在备份业务上配合集团备份管理员。增加二级备份管理员的调整须提前知会集团IT管理部。系统管理责任人由系统所在平台的IT部门确定,业务管理责任人由系统所在平台的关键业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七条 集团备份管理员职责:作为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的总体计划制
定和工作协调者,负责备份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负责备份数据在磁带、光盘等可移动存储介质上克隆、迁移和本地存放;参与备份系统建设、改造项目;协助二级备份管理员和各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覆盖和灾难恢复工作;定期组织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备份数据有效性验证;负责组织集团本部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工作;负责备份系统客户端程序的异常处理,但不含客户端程序的管理;有义务和责任对系统管理员制定的备份策略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各系统恢复演练要求,制定总体恢复演练工作计划。
第二十八条 二级备份管理员职责:作为二级平台及下属单位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详细计划的制定和协调者,协助备份管理员维护工作;组织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备份系统客户端的日常维护;协助备份管理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参与备份系统建设、改造项目;负责平台管理范围内系统进行数据覆盖和协助集团备份管理员完成灾难恢复工作;负责制定该平台及下属单位的系统恢复演练详细计划,并负责该平台及下属单位数据从备份系统的导出。
第二十九条 系统技术管理责任人职责:简称系统管理员。是系统管理责任部门指定的系统日常维护人员,作为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者和恢复工作的实际执行者,按照《备份系统维护指引》要求,负责对备份系统客户端的维护;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需求,负责制定合理、有效的备份策略(系统管理员只能负责提出策略和有效性审核,策略的合理性应由集团备份管理员完成);在集团备份管理员或二级备份管理员的协助下,负责进行责任系统的备份数据有效性验证;根据灾难演练计划,建立系统详细恢复操作文档,并负责具体系统的搭建、恢复工作,同时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恢复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提交相关报告。(各个应用系统需要确定主要维护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提出对系统的维护要求和指标)
第三十条 系统业务管理责任人职责:作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的用户方或负责业务维护的项目组,负责确认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时间、性能等指标。ERP、SCM、CRM等类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系统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研发类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系统所在单位研发部门,集团HR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集团人力资源部,MIP、邮件等基础应用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集团IT部。其他系统由系统管理的责任单位IT部门确定系统业务责任部门。
第五章 运维管理流程
第三十一条 数据备份异常的预警机制:对于连续两次备份失败的系统,集团备份管理员应以邮件、短信或电话方式知会二级备份管理员或相关系统管理员及该管理平台IT部门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二级备份管理员及集团备份管理员应配合,确保当天晚上数据备份成功,连续三次备份失败,集团备份管理员应将该信息抄送至系统责任单位财务负责人、集团IT总监。
第三十二条 系统日常维护流程:备份系统的服务器端操作,由备份管理员负责,客户端操作由相关责任人负责,备份管理员协助完成。
1.备份情况通报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每天上午10点前将前一天晚上数据备份情况在MIP上公布(周六备份情况在周一通报),每周备份管理员将一周备份情况进行总结并发布至MIP,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周备份数据量、备份有效性总结、故障处理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系统运行情况总结,上报至基础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月备份有效性情况、故障处理汇总及分析、系统运行趋势分析及系统改进合理化建议等。对于备份失败的系统,以邮件、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二级备份管理员及其上级领导并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和建议操作;二级备份管理员应立即联系相关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在当天配合备份管理员查找问题。若数据连续两天没有备份成功,第三天需要系统管理员与备份管理员一起确定系统的备份方式,若为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失败,应采取冷备份,若因数据库没有正确启停,需系统管理员在策略中约定的时间手工启停数据库,保证当晚数据备份成功。如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系统管理员对备份失败问题一天内查不出原因,集团备份管理员应协调相关资源协助处理。
2.备份系统日程运维管理流程:包括备份系统及相关设备日常检查及故障处理。备份管理员每天对备份系统软件日志进行查看,如系统出现的报警或故障信息,当天反馈至技术后台支持经理,如超过2天不能解决,应上报至基础运维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并联系相关外部技术支持人员。如超过4天不能解决,应上报至集团IT总监。3.备份和恢复策略初次申请流程:由系统管理员提出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填写《备份和恢复需求》、《系统备份信息表》、《备份和恢复策略和原则》,系统业务责任人对《备份和恢复需求》进行确认,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审查,集团备份管理员审核,并在备份系统中实施,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及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4.备份和恢复策略变更流程:由系统管理员提出变更后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填写《备份和恢复需求》、《系统备份信息表》、《备份和恢复策略和原则》,系统业务责任人对《备份和恢复需求》进行确认,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审查,集团备份管理员审核,并在备份系统中实施,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及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5.备份数据常规恢复流程:常规恢复指数据的测试环境覆盖、恢复演练等要求下进行数据恢复。不允许在凌晨进行数据恢复,如需进行数据,需要以邮件方式发送请求至集团备份管理员,由备份管理员安排恢复时间和协助恢复。如系统管理员自行恢复,导致正常备份工作受到影响,将追究相关管理员责任。
6.系统和数据灾难恢复流程:系统管理员提交系统和数据恢复申请,系统管理员直属领导进行审核,系统业务责任部门审批,根据系统故障类型,二级备份管理员或集团备份管理员准备恢复的介质,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和数据恢复,系统业务责任人对恢复数据正确性进行验证,确认恢复成功后,由系统管理部门对外发出《系统恢复通知》。
7.日常备份和归档管理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进行日常备份和归档,提交《备份介质存放登记表》,并在MIP上发布当日备份信息,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对归档进行审核和数据抽查,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8.备份介质存放管理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对归档的备份介质(目前为磁带)进行异地存放,并填写《数据转移保存登记表》,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审查,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第三十三条 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流程:包括所有非灾难恢复性质的数据恢复流程。集团或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提交《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同时准备好演练的环境和介质,系统管理员将系统和数据恢复至预定位置,并进行系统和数据恢复结果进行验证,并填写《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反馈表》。
第三十四条 存档数据查询流程:由存档数据查询人提交《存档数据查询申请表》,系统业务责任人审核,系统管理员准备恢复所需硬件、软件等资源,二级备份管理员或集团备份管理员准备恢复环境和备份介质,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恢复对恢复系统和数据进行可用性确认,系统业务责任人对恢复系统和数据进行正确性验证,并通知查询人进行数据查询。
第六章 惩罚措施
第三十五条 如集团备份管理员已通知相关系统管理员备份失败信息,而系统管理员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两次以上的数据备份失败情况发生,系统管理员应承担数据安全管理不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按照相关单位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因集团备份管理员维护不到位,出现同一套系统数据备份失败情况,且没有及时知会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应急处理,导致系统备份失败情况连续发生三天以上(含三天),集团备份管理员将承担系统管理不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由此造成的数据丢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按照集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连续三个月未出现因备份管理员维护不力而出现备份异常情况,由集团IT管理部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因相关系统管理员未及时处理,而导致连续三天以上备份失败(含三天),系统管理员承担系统维护不善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因此造成的数据丢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按系统管理员所在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 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三个月内都未组织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集团备份管理员应承担系统维护不力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 二级备份管理员不配合集团备份管理员组织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导致演练工作无法开展,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
第四十条 相关系统管理员不服从备份管理员组织,连续三个月内都未进行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因此出现备份数据恢复无效而导致数据丢失情况,由系统管理员及所在部门责任人承担数据安全的全部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由集团IT管理部负责修改和解释。第四十二条 此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006年4月9日
第三篇:使用光盘6大注意事项及光盘数据恢复
使用光盘6大注意事项及光盘数据恢复
摘要: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存储设备之一,光盘相对于现如今流行的其他移动存储设备来说,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是比较低的。然而,它可以存放各种数据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光盘数据安全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日常使用光盘数据中,要对光盘数据进行适当而及时的保护,才能够避免发生数据丢失。本期Easyrecovery数据恢复软件小编将为你进一步分析使用光盘的6个注意事项,以及关于光盘数据恢复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光盘
光盘,通常被我们称为“CD”,是一种通过激光原理将光信息进行读写的存储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存储器的一种,它可以分为不可擦写光盘及可擦写光盘。不可擦写光盘是指当你对利用光盘进行刻录后,光盘上的内容不由得你删除。相反,可擦写光盘指的是当光盘进行刻录后还可以对内容进行删除和重新刻录。理论上,可擦写光盘的擦鞋次数能够达到一千次,这意味着它能够供用户多次读写操作,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
二、使用光盘的注意事项
鉴于光盘的存储数据安全性较低,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从细节上保护好光盘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以下是对光盘的一些基本保护措施:(1)拒绝油渍或其他污物
在使用光盘时,应确保光盘表面整洁。油渍、指纹或其他污物都会影响光盘作用的正常发挥,导致光折射或散射,从而导致光盘数据无法正确读写,甚至会造成数据丢失。因此,在日常使用光盘过程中,应切实保护光盘表明不受污物沾染,取光盘时要避免将指纹印在光盘上。而当发现光盘上有污渍时,应尽快使用柔软的布,蘸少量的水轻轻擦拭,切记不可使用酒精或其他化学溶剂进行擦拭,否则光盘将会受损。擦拭时,应从光盘中心出发,往四周边缘轻轻擦拭。如果你是把指纹印在了光盘上,擦拭时切不可顺着指纹方向擦拭。(2)抗敌紫外线杀手
由于光盘表面的制作材料是聚氯乙烯等塑料材料,因此,当塑料材料受到紫外线的直射时,会渐渐变脆,容易折断,或者变形。因此,紫外线的直射会使光盘快速老化,久而久之也会对光盘中的数据读写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光盘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其受到阳光直射,存放时一定要放在CD盒子里,或使用CD包进行存放,而后放入抽屉中,减少其曝露
在阳光下的时间,也要避免与其他杂物随意放在一起,以免产生划痕。(3)跟撞击说“再见”
由于光盘盘体较薄,抗震性差,甚至部分光盘盘基是由玻璃制成,因此假如光盘受到撞击,很容易发生断裂或破碎。因此,在使用光盘时,建议轻拿轻放,避免顿摔或抛摔光盘,从盒子里或CD包里取出光盘时,要确保其他光盘放稳,避免不小心将光盘摔在地上。同时,要确保光盘所处环境的柔和度,避免锐利器物与光盘直接接触,否则光盘也很容易发生断裂。(4)“好归宿”是必要的
过度潮湿的环境会导致光盘表面氧化,损坏光盘的同时很可能导致其中的数据读写出错。而过度低温干燥的环境也会光盘的塑料结构变形,同样不利于光盘的数据存储及读写,甚至会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建议将光盘置放在塑料外壳中,或存放于温度适宜的通风处,确保长期环境对光盘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5)可燃不代表“可被燃”
光盘本身具有可燃性,然而,如果你还想要光盘,一定不可让它遭受“被燃”。因此,不管是存放光盘的位置,还是使用光盘的地点,都不可接近火源,也不可处于易燃易爆物品身边,否则损坏光盘数据不说,你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如果是存放大量的光盘,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以人身安全为重。(6)拒绝撑肠拄腹
当你利用光盘进行数据存储时,切记不可将过多的信息量存入一张光盘中。当光盘数据信息过满时,一来会减少光盘的寿命,二来其中的数据安全也失去了保障。因此,在往其中填入数据信息时,要为光盘留出足够的剩余空间,并且最好将数据信息按顺序存储。
四、光盘数据恢复
当光盘出现数据丢失时,怎么办?如果光盘本身并没有受到损害,那么想要恢复其中的数据,可以考虑使用专业是数据恢复软件。在选择软件之前,应对软件是否能够支持光盘数据恢复进行了解,并非所有的数据恢复软件都有此项针对性恢复功能。同时应了解软件的好评度,避免上当受骗。然而,如果光盘本身遭到损坏,建议直接送往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进行恢复。不过,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当发生光盘数据丢失时,都应该立即停止对光盘进行任何操作,否则,一旦光盘数据再次受到破坏,或者发生数据覆盖,无论是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还是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可能无力回天了。但是,由于光盘属于高精密的存储设备,因此,如果光盘本身损坏过于严重,那么也有可能需要你忍痛割爱了。
五、总结
因此,对于需要使用光盘的你来说,保护好光盘胜过对之进行恢复补救。光盘本身是一件比较脆弱的存储器,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对之进行适当而及时的保护,那么相信光盘也不会遭受数据丢失了。
第四篇: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摘 要
结合金华电信IT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与恢复策略,重点介绍电信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简称97系统)和营销支撑系统的ORALC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案。
Oracle数据库有三种标准的备份方法,它们分别是导出/导入(EXP/IMP)、热备份和冷备份。要实现简单导出数据(Export)和导入数据(Import),增量导出/导入的按设定日期自动备份,可考虑,将该部分功能开发成可执行程序,然后结合操作系统整合的任务计划,实现特定时间符合备份规划的备份应用程序的运行,实现数据库的本级备份,结合ftp简单开发,实现多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实现数据备份的异地自动备份。
关键字:数据库 远程异地 集中备份
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目 录
一、前 言 ··························· 1
二、金华电信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 ······· 2
2.1 备份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 3 2.2 备份系统数据库恢复策略···················· 3 2.3 金华电信97系统及营销支撑系统的系统状况 ··········· 3 2.4 金华电信97系统、营销支撑系统及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 4 2.5 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 4
三、金华电信97系统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 6
3.1 备份方法··························· 6 3.2 备份策略··························· 6 3.3 恢复策略··························· 6 3.4 性能影响··························· 6
四、金华电信营销支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7
4.1 备份方法··························· 7 4.2 备份策略··························· 7 4.4 性能影响··························· 7
五、RMAN CATALOG 数据库的备份 ············ 8
I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六、结 语 ······················ 9
II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一、前 言
目前,数据已成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和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各单位的宝贵财富,数据的丢失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和用户数据的丢失,严重影响对社会提供正常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业务数据还将会随业务的开展而快速增加。但由于系统故障,数据库有时可能遭到破坏,这时如何尽快恢复数据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做了备份,恢复数据就显得很容易。由此可见,做好数据库的备份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个满足当前和将来的数据备份需求的备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采用主机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对数据进行冷备份,这种方式在数据量不大、操作系统种类单
一、服务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简明的备份手段。但随着计算机规模的扩大,数据量几何级的增长以及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兴起,将越来越多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这种单机的人工冷备份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分布式网络环境。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的、自动在线的企业级备份系统。备份的内容应当包括基于业务的业务数据,又包括IT系统中重要的日志文件、参数文件、配置文件、控制文件等。本文以ORACLE数据库为例,结合金华电信的几个相关业务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方案,介绍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二、金华电信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
由于金华电信IT系统以前只采用逻辑备份方式进行数据库备份,速度较慢并且数据存储管理都很分散,甚至出现备份数据不完整的现象。为了提高备份数据的效率,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完善备份系统,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降低数据备份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影响,对每个IT系统的备份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我们对备份工作进行了改进,将逻辑备份与物理备份相结合,在远程建立了一个异地集中、自动在线的备份系统即网络存储管理系统。(这里用到的物理备份指热备份)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1)集中式管理 :网络存储备份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集中式管理工具的帮助,系统管理员可对全网的备份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备份服务器可以监控所有机器的备份作业,也可以修改备份策略,并可即时浏览所有目录。所有数据可以备份到同备份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相连的任意一台磁带库内。(2)全自动的备份: 对于大多数机房管理人员来说,备份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每天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闪失,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网络备份能够实现定时自动备份,大大减轻管理员的压力。备份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定义需要备份的数据,然后以图形界面方式根据需要设置备份时间表,备份系统将自动启动备份作业,无需人工干预。这个自动备份作业是可自定的,包括一次备份作业、每周的某几日、每月的第几天等项目。设定好计划后,备份作业就会按计划自动进行。(3)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系统已经相当复杂和庞大,不能用文件的备份方式来备份数据库。企业级的备份系统能够对数据库在不中断业务、不停顿数据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联机的自动备份,包括可以进行数据库备份、日志备份、完全备份、增量备份等。(4)归档管理: 用户可以按项目、时间定期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归档处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从而保证所有的应用数据由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来作永久的保存,保证数据的永久可利用性。(5)有效的媒体管理: 备份系统对每一个用于作备份的磁带自动加入一个电子标签,同时在软件中提供了识别标签的功能,如果磁带外面的标签脱落,只需执行这一功能,就会迅速知道该磁带的内容。(6)满足系统不断增加的需求:备份软件必须能支持多平台系统,当网络连接其它的应用服务器时,对于网络存储管理系统来说,只需在其上安装支持这种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即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中。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2.1 备份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
数据库运行在归档模式下,利用Veritas软件模块调用数据库的备份接口进行在线的热备份,可以在备份时,对备份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存储对象中,以满足客户容灾的要求,可以利用Veritas的多线程的数据迁移、利用多个磁带驱动器同时读写提高其数据备份的效率。
针对数据库的总数据量和增量数据量大小,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多级的增量备份机制,结合Veritas 强大的备份数据追踪寻址能力和介质管理功能,制定灵活的备份策略,实现全自动的备份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备份系统数据库恢复策略
通过本地的Veritas Server结合Veritas for Databases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恢复时,Veritas 可以实现多线程的数据恢复,利用Veritas 独特的磁带分类集中存放技术,减少磁带的就位时间,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
先用最近一次的全备份恢复+恢复最近一次的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来恢复(要求数据库在ARCHIVE LOG模式下工作)。这种恢复方式比全部用ARCHIVE LOG恢复要快。
如果两份冗余的最近一次增量备份都不可用,可以追溯再上次的增量备份来恢复,然后用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恢复。
如果最近一次的全备份恢复都不可用,则利用上个周期的全备份+上个周期的最后一次增量备份+本周期的最近一次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来恢复。
如果增量备份都不可用,那么用全备份+ARCHIVE LOG来恢复。
2.3 金华电信97系统及营销支撑系统的系统状况
金华电信经过这么多年的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经运行着多个系统,除计费系统有较为完善的备份系统外,其他系统的备份系统都需要完善。其中97系统的机器型号IBM 7040-61R,操作系统 AIX5.2,数据库类型ORALCE8.1.7.4,数据量120G;营销支撑系统机器型号IBM xseries440,操作系统Red Flag Linux Server 4.0,数据库类型ORACLE9.2.0.1,数据量150G。以前,这两个系统的数据备份都是通过逻辑备份(exp)实现并且备份数据管理是分散的,然而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必须包含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因此,我们正在实施一个远程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异地在线集中的高效的备份系统,将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热备份)相结合,设置了专门的备份服务器。由于97、营销支撑操作系统采用AIX及Red Flag,我们在备份服务器上安装了第三方备份软件Veritias NBU。
2.4 金华电信97系统、营销支撑系统及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对于具体的备份环境和结构,我们结合了Oracle备份技术和LAN环境的SAN备份结构.该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以97系统与营销支撑系统为例)
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2.5 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
此在线存储系统采用了基于SAN(存储区域网络)的结构,SAN是一种高速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张或多张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如光交换机、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由于整个SAN系统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备份系统采用SAN结构,将磁盘阵列直接连接到SAN的交换机上,和备份服务器、多台服务器均通过SAN相互连接,利用SAN的高性能来提高备份速度、降低数据备份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影响。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如下:(1)Veritas 服务器(即备份服务器):备份系统是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而备份服务器是备份系统的核心,因此从安全可靠的角度,采用专用的备份服务器,在这台服务器上安装VERTIAS Server端软件,集中管理控制磁带库、定制备份策略、管理备份作业、管理磁带等,同时安装oracle catalog库。(2)备份方案:对97系统购买IBM VERTIAS 备份软件,将数据备份至磁盘阵列上面,备份数据走光纤通道。对营销支撑系统,我们从SAN存储的FATA盘上划部分空间直接挂到系统中,然后直接采用RMAN做备份,以降低成本。之所以采用FATA盘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和FC盘有IO冲突。(3)M300磁盘阵列:在我们的方案当中,我们采用磁盘阵列来代替一贯采用的磁带库。磁盘阵列具有性能高,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本方案中采用专业存储厂商富士通的中高端存储ETERNUS3000 M300,作为一种面向开放系统的存储系统,ETERNUS3000在性能、容量及连通性等方面将世界标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M300的容量为6T的FC盘,10T的FATA盘。在FC盘上保留所有系统的一份全备,其他的备份在白天定期转移到FATA盘。在FATA盘上保留1-2份全备,其他的定期转移到3583磁带库中。(3)光纤交换机:为了使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我们在数据中心采用了被评为最优秀的网络存储产品博科的16口的光纤交换机,在新大楼备份中心采用博科的8口的光纤交换机。(4)磁带库:本方案中的磁带库采用的是原先计费系统所用的3583磁带库。我们定期将FATA盘上的备份自动转移到该磁带库上,做更久的保留。(5)逻辑备份服务器:为了充份利用旧有的设备来提高异地集中备份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我们利用旧有设备IBM 7044-170小型机和IBM 3542阵列来搭建一个逻辑备份系统。所有的逻辑备份都放到该机器上面来,使得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在物理上开离。这样一来避免了IO冲突,二来提高了备份系统的可靠性。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三、金华电信97系统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3.1 备份方法
采用Veritas NBU物理备份加EXP逻辑备份。Exp逻辑备份在服务器上直接备份,定期转移到逻辑备份服务器。
3.2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1)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库全备份操作,并定期将FC盘上面的物理备份定期转移到FATA盘上,同时将FATA盘阵上面的物理备份定期转移到磁带库上,至少保存 3 个全备份;全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周星期六凌晨12:00 开始。(2)数据库采用Archive Log 模式,每天晚上12:00 开始进行增量备份。(3)与数据库的逻辑备份相配合,我们每天进行一次数据的exp备份,即每天做一个完整的数据库EXPORT 备份;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天凌晨1:00 开始。Exp备份还是备到本机,定期将其ftp到逻辑备份服务器上。
3.3 恢复策略
恢复策略:(1)数据文件损坏或磁盘阵列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Veritas NBU从FC磁盘阵列中恢复。(2)误操作或对象级逻辑上的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exp备份中采用imp恢复。
3.4 性能影响
数据库采用归档模式对97数据库性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归档模式下,oracle需要将归档日志归档到归档目录(也就是copy)。在IO资源不成为瓶颈的情况下,对系统影响将可以不予考虑。97系统目前的瓶颈在于内存这一块。所以对97系统的性能影响可以不加以考虑。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四、金华电信营销支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4.1 备份方法
采用物理备份加EXP逻辑备份。物理备份考虑到VERTIAS 的成本,及该系统的重要程度,我们从SAN存储上划一部分空间挂接至该系统OS上面,然后直接采用RMAN备份。这样备份的好处是成本低,缺点是不便于管理和维护,消耗主机的资源,在主机无法启动的情况下,备份文件无法访问,但备份数据还是完好如初的。
4.2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1)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库全备份操作,采用循环覆盖的方式,共保存 2个全备份;备份时间可以选择在周日晚上11:00进行(由于其采用的是FATA盘,与其他的物理备份不会造成IO冲突)。(2)数据库采用Archive Log 模式,每天晚上12:00 增量备份。(3)与数据库的逻辑备份相配合,我们每周进行一次数据的exp备份,即每天做一个完整的数据库EXPORT 备份;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天凌晨1:00 开始。
4.3 恢复策略
恢复策略:(1)数据文件损坏或磁盘阵列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RMAN从磁盘中恢复。(2)误操作或对象级逻辑上的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exp备份中采用imp恢复。
4.4 性能影响
数据库采用归档模式对营销支撑系统数据库性能产生的影响也是由于归档进程需要对归档日志进行归档。同时改成归档模式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归档目录空间的问题,该系统空间足够。如果该系统的IO资源较为充裕的话,则不会对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五、RMAN Catalog 数据库的备份
RMAN Catalog库是整个备份系统当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在物理备份(Veritas)服务器上建立的一个ORACLE数据库,记录了所有备份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如果丢失了Catalog信息的话,恢复将非常麻烦,因此我们也需要对RMAN Catalog库做定期备份。RMAN Catalog库采用逻辑备份,每天直接备份到逻辑备份服务器上。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六、结 语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数据做了一份拷贝,防止出现故障时导致数据的丢失。数据库受破坏一般是由于两种情况引起,其一为系统(软件)故障,如掉电、SQL Server错误、操作系统错误、非正常关机等引起。其二为磁盘(介质)故障,由磁盘受破坏引起。若出现介质故障(如磁盘崩溃),当且仅当对数据库及事务日志做了定期备份,才能恢复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纳一切可以用的方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备份和恢复方案,明确在各种故障情况中数据可恢复的程度是否满足了应用的需要。为了保证数据存储的可管理性,减少管理的复杂性,建立一个异地集中、在线的备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先进的备份技术和先进的备份系统软件,采用统一的管理机制,保证大数据量的一致性备份和高速切换。从而提供高效的存储设备的管理能力和可靠的数据备份功能。
第五篇:数据备份方案
浪擎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浪擎容灾案例
浪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统一备份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件服务器存储着大量档案资料,一旦服务器存储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PC和笔计本的数量很庞大,而且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文件数据容易丢失和损坏,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文档数据分散存储,造成了信息和数据孤立,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整体利用率。
需求及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自动的文件备份机制,提高文件存储安全,减轻维护工作量
定时将文件服务器中数据备份到存储服务器,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在文件服务器因意外导致数据丢失时,则可从备份存储中快速恢复。
2)高频高效的备份,尽量减少计划或意外情况下导致的数据损失
可灵活的配置系统备份计划,尽量减小数据备份窗口(如以每天或每半天甚至每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备份)
3)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备,保护投资,降低系统总体拥有成本
浪擎备份无需特殊硬件需求,而且对配置要求甚低,系统操作维护简单,降低系统总体拥有成本。
4)数据安全
为桌面文档建立安全统一的备份机制,系统应支持各种格式的办公文档和业务数据备份。备份数据在存储端不可视,保证只有文件主人才有权查看备份文件。
5)文件共享
便捷共享,系统应提供脱机共享方式,以提高备份系统的利用效果。用户可将已备份至服务器上的数据授权共享给他人浏览,同时可查看他人共享信息。
病毒防范,系统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应防止病毒主动传播
6)使用要求
简捷易用,应提供方便的自动和计划备份方式。便于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可通过Web方式查看用户的备份情况,可通过备份策略进行强制备份或帮助终端用户进行重要文档的备份。
浪擎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浪擎容灾案例
浪擎服务器备份及桌面备份解决方案
1)浪擎•服务器备份系统
浪擎•服务器备份系统实现应用系统的存储备份,对备份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等无特殊要求,可实现低成本、高保障的热备份和热容灾
浪擎•服务器备份系统备份客户端安装在源服务器上,备份服务器软件安装在目标服务器上,管理员可以在任意一台计算机通过Web远程管理备份服务器和监控两台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2)浪擎•终端备份系统
浪擎•终端备份系统为桌面计算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安全保护及高效利用的解决方案。
浪擎•终端备份系统由备份客户端、备份服务器和基于WEB的备份管理界面三部分构成。
备份代理安装在需要备份的计算机上;备份服务器软件安装在存储服务器上,负责用户管理、备份数据、存储空间;管理员可通过Web远程管理备份服务器和监控整个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