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4: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第一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55.6%,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58.3%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 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10000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吧!

第二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再次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

2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偏远山区农村信息闭塞,文体活动不活跃,与外界交流较少,农村教师知识更替迟缓,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大部分学校以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对策

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偏远山区农村应该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各种资源配置,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争取通过良好的条件留人才,以优秀人才发展教育,以先进的教育发展当地经济,使得农村教育工作真正起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不仅要加大力度,而且要转变培训观念和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由知识补充、与评职相关的功利性培训向能力提升、素质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被动受训、灌输培训向主动参训、探究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重点提高向整体提高的培训转变,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在加大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建设,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改经验,努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解决农村教师切实困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现在的教师留住,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

总之,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采取各项合理可行的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第三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姓名:向泽青

单位:野竹坪小学

联系电话:*** 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人民生活水平低,教育落后。由此导致学生失学率较高、学习成绩差、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教育落后又造成这些地区农民素质持久低下,贫困状况难以扭转。形成“经济落后一教育落后一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我根据十多年农村教学的体验,对这些地区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在这些地区,只有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落后问题。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现在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没有合法的营运车辆,所以学校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走路),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再次,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英语课根本无法去带。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另外,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居住的房舍陈旧、狭小、无厨房厕所,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即使已婚教师,由于村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没有幼儿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学校等。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再次,有些村镇甚至没有饭馆、蔬菜市场。出现“有钱没地方花”的现象,所以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大多数村镇存在没有图书阅览室、各种娱乐场所、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我国偏远山区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严酷、自然资源贫乏,区域比较优势较小,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成本高,这就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的自身积累,使得当地的经济落后。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缺乏了一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人才与人才的交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共享,阻碍了先进文化的吸收和重要信息的及时传人,使得学校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混乱。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育内容与农村实际需求相脱离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行的教材上缺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课堂上老师也不会去讲授,以致很多农村孩子毕业回乡后,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欲干无能。他们本应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生力军,但由于所学非所用,发挥不了应有的特长。在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和人才地域选择规律的支配下,一刀切地设置基础教育课程,使得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争相选择在城市就业,实际上农村在为城市培养人才。而无法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和中途辍学者由于所学知识和农村发展不配套,也无法在农村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另外,很多农村大学、中专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这就使得很多农民家长产生“上学无用”的观念,因此,很多农村孩子上完初中、甚至小学就去务农或打工,严重影响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

4、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偏远山区农村信息闭塞,文体活动不活跃,与外界交流较少,农村教师知识更替迟缓,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大部分学校以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还有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较差,照本宣科。以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随着各种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普及,各种电子技术相继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主要工具,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这些设备的应用没有掌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继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然而很多地方存在教师接受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接受培训档次不高等问题,对教师们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切实帮助的高水平专业培训和研修较少,有的培训非但不能给他们带来提高和帮助,反而成了负担,不能真正起到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对策

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偏远山区农村应该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各种资源配置,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争取通过良好的条件留人才,以优秀人才发展教育,以先进的教育发展当地经济,使得农村教育工作真正起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不仅要加大力度,而且要转变培训观念和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由知识补充、与评职相关的功利性培训向能力提升、素质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被动受训、灌输培训向主动参训、探究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重点提高向整体提高的培训转变,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在加大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建设,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改经验,努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3、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大学生教育投入资本高、实用性差的情况,加大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使广大农村学生学习各种现代农业知识,掌握各种新型的种植养殖技术,增强市场营销的意识,并通过技术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知识,而应包括信息交流和获得信息等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在现代化小城镇中从事非农产业的迫切需要。努力培养用得着、留得住、输得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农村经济条件差、教育落后、人力资源不足以及人才外流的现状。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解决农村教师切实困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现在的教师留住,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

5、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主要是学校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管理力度,改善学校附近的治安、饮食条件;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贫困生接受义务教育等。

总之,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采取各项合理可行的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第四篇:关于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崆峒区麻武乡中心小学 王满红 ***

调查时间:2014.11.20 调查地点:崆峒区麻武乡 调查对象:麻武乡留守儿童监护人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王满红

调查分工:王满红负责发放调查问卷和实际走访,留守儿童家属填写调查问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麻武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改革家访制度,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5.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确定父母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不仅是支付抚养教育费用,还有探望、照顾孩子的生活,以良好品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将孩子委托亲属看管,自己也定期交付抚养教育费用,但长期不回家探望孩子,也不履行其他义务,都属于履行监护职责不全面。因此,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期待权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社会的力量,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笑,让他们的成长为社会注入爱。给他们一个幸福的今天,让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和谐发展的明天。

第五篇: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职业。三十年风霜雨雪,三十载苦辣酸甜,从没动摇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挚爱,没有削弱我对知识的渴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我的职责,为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一、当教师无怨无悔马庄小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学生都是该村和附近的农民子女。学校教师很少,每天的教学任务很重,工作很多,很是辛苦,但我感到很满足、很充实。初为教师的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很少,特别是面对那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所以我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同时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为适应教改和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我自费订了十多种教育刊物,写下了六万多字的笔记,2000年中函毕业。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一心一意地干好,无论条件好还是差,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2000年,我的右小臂因医疗事故造成软组织坏死,无法从事正常教学,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我一想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又一次地于心不忍,坚持给学生上课。因为经常用右手板书,坏死部位逐渐扩大,必须要进行手术才能取出坏死组织,我只好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住进医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还躺在医院里治疗;为了不误学生开学上课,我只好提前出院。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利用课外时间到医院挂吊针消炎,从未因病迟到、早退,更没有缺过一节课,因为在我的心中,能够给学生上课就是我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就是我的满足。我对工作的不懈努力,令学生家长很满意,家长们对我说:“简老师这样的老师难找呀,把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二、爱学生全心全意在马庄,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孩子。四年级学生谢鑫的家里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和书费,甚至买不起笔和本,我不能目睹着这些而无动于衷,于是,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钱替谢鑫交了学费和书费。类似的情况很多,我每学期至少要为此花去一百多元,因为我是教师,我是班主任,我不能让这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当班主任以来,每到冬季取暖时,我总是早早起来,步行三四里路到教室生好炉火,学生到校,教室里热乎乎的。雨雪天气我把最小的学生护送到家。因为右手小臂的手术,我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嘱咐,将右手缠上绷带,打上石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左手板书。2000至2002年中,对我来说是有忧有喜,有得有失的三年,忧的是我右手臂的病痛为我换来了近万元的债务,喜的是送走的三个班,学生的成绩在全乡位居榜首。

三、抓教学兢兢业业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办起了工厂,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成为柳林乡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的工作着。确切地说,这些人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与小学的基础有关系的,因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怎样引导和培养,他们就怎样学习和成长。教师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打好学生思想品德基础是我三十年来一贯坚持的做法。我把爱祖国、爱家乡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学生到柳林河边的耿合群烈士墓扫墓,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英雄事迹教育;组织学生拔河、赏秋、踏春等,启发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是我三十年来致力追求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不欠帐,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动静合理搭配得井然有序。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根据农村学生要负担家务劳动的特点,只留学生少量的作业。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我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刻苦,教学成绩年年都是优秀,997年,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全乡第一;2003年我所指导的学生甘承浩在同年级语文单科成绩中位居全乡第一,朱小芳在全区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所带的五年级,28名考生,进初中实验班达10人。在打好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我从不放松。农村孩子均能从事一些劳动,但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我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劳动、植树种花、修理桌椅、拣粮、拣板栗、打茶叶、挖山菜,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三十年来,我在偏远的山村小学从事平凡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1997年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从七八年到现在,被乡党委、政府、乡中心学校(原教管站)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诸多的荣誉记载的是我的过去,而今,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然而我对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信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辛勤耕耘的敬业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它终生都要象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驿站的主旋律。三十年前当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时,就深深地爱上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了山村的孩子们,我立志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0多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农村骨干教师、县(区)、乡优秀教师和柳林乡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为了山村的孩子能够摆脱泥巴腿,走出山沟沟,我还要继续奉献下去。

下载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

    2016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16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一)一、基本概况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我们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合集)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9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15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调查时间:2016年7月12日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实施人:王禹锡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1年8月5号----8月12号 永州市的某一山区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的相关调查,初步反映当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生活和学习情况和当代大学生对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