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

时间:2019-05-14 14:2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

第一篇: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

关于上报物联网项目的请示

公司决策层:

公司于1月2日接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荐上报2014年度物联网专项等项目的预通知》,省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为了做好2014年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以及省级专项等支持项目准备工作,计划将推荐一批物联网专项等项目,现将推荐项目具体要求报告如下:

一、推荐范围和领域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两化”融合、数字内容加工、自主知识产权位置信息服务、面向“两亚”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以及相应标准研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项目条件和要求

1.基本条件(参照国家物联网专项和省级专项); 2.项目完成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期间 3.已经获得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除外。

三、推荐程序及要求

(一)州、市级项目申报单位向注册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省级项目申报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提出项目申请。

(二)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组织做本地区项目的收集工作,有关省级单位主管部门和省属企业(集团)负责组织下属单位(企业)的项目推荐工作,并对推荐项目及其主体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项目信息采集不作为立项承诺。

(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局),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属企业(集团)应于2014年1月 27日前将项目初审意见审核汇总后连同项目推荐表(见附件2)和项目信息采集表(附件1)以正式文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两份),超过规定时限上报的不予受理。

(四)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推荐材料应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各三份),电子文件用光盘保存,自行备份不予退还。电子文件名称格式为“单位名称_项目所属类别_项目名称”。

为了进一步获取政府扶持政策及资金,有效提升公司产品公信度及核心竞争实力,特向公司申请上报2014年度物联网专项等项目,建议由公司市场部牵头组织项目的填报、评审工作;鉴于公司开发项目性质较为特殊,故建议此次申报项目分为两类进行申报:计划申报项目与甲方无关的通用项目,由公司单独申报;与甲方有关联的项目建议由甲方进行申报。妥否,请批示。

附件:1.省十二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 2.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

企业发展部 2013年12月3日

第二篇: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附件3:

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

项目申请报告

项 目 名 称:基于“云计算”和RFID技术的计量检测平

台与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单位:江西新余国科科技有限公司(盖章)主管部门(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2013年 月 日

目录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

二、项目概要、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三、项目前期开发情况及所具备的基础 ……………………...四、项目目标和内容 …………………………………………..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六、项目投资概况 ……………………………………………...七、申请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理由 …………………………

八、技术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十、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十一、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盖章

……………………………… 1 4 9 17 17 18 19 19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西省军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江西钢丝厂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叁仟叁佰零拾贰万伍仟玖佰元(¥33,025,900),行政归口主管属于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公司主营:检测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火工品、特种烟火器材、机械设备和零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公司在专用检测设备开发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发能力。

二、项目概要、背景、目的和意义

1、项目背景与概要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而计量管理则是为提供计量保证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计量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计量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其内涵是指协调计量技术管理、计量经济管理、计量行政管理和计量法制管理之间关系的总称。它是在充分了解研究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应用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国家的计量方针、政策和目标。计量工作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有关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测量数据可靠等全部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计量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快速提升,计量管理的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对计量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增加计量工作的科技含量,提

高工作效率,是计量工作目前面临的重要内容。计量信息化、数字化已是计量事业的发展趋势。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中的非技术问题,从计量管理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信息系统的规划。

2、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从我国计量工作的现状来看,计量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没有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只侧重于科学运算、设备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功能单一。近十几年中,我国有不少计量技术机构都在采用一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在档案管理、仪器收发等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各计量技术机构所提供的计量技术服务多以现场检测服务为主,其工作性质上具有很大的地域分散性和流动性。由于近年来自动测试及数据采集软件的普遍应用,导致大量的测试数据分散在计量技术人员所使用的流动的计算机之中。大量测试数据的分散分布和其存储介质的地域流动性,使得这些作为重要法律数据的测试数据收集的实时性和存储的安全性均存在较大的风险。

而目前国内各计量技术机构所采用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架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常都是运行在该机构内部的局域网上,只能在该技术机构办公所在地及其实验室使用,具有很大的应用局限性,难以满足这种数据分散流动的应用场合,安全高效地完成其计量管理工作。并且这种方式在抵抗诸如电

网事故等各种意外灾害上的能力十分薄弱,难以保证其在工作时间内不间断地运行,显然无法适应现场计量检测服务的要求。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物联网及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解决目前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不适应计量技术机构业务发展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量检测数据的集中收集、存储和管理,保障计量检测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应用“云存贮”技术解决计量检测机构的知识库的构建与管理问题,实现其知识信息的收集、存储、更新和使用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人员的技术能力,保障校准检测工作质量;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计量技术机构内外部物流的统一管理,简化使用者的操作,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该项目的研制将在国内首次使得计量检测机构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覆盖计量技术机构所开展技术活动的全部流程和全部地域的能力,将使其各方面的工作更加规范,符合国际相关认可准则的要求,使其数据收集和存储更加安全及时,使其操作和使用更加简单高效,对计量管理工作的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此外,该项目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检测实验室改善其管理工作,推动其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因而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建筑安全等行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用途。

三、项目前期开发情况及所具备的基础

本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叁仟叁佰零拾贰万伍仟玖佰元(¥33,025,900),公司主营:检测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火工品、特

种烟火器材、机械设备和零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公司在专用检测设备开发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本项目应用单位之一——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是一家成立了四十余年的计量技术专业机构,承担着赣、浙、闽三省300多家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用单位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检测、量值传递、溯源等计量保障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计量管理经验。该院于2002年7月在率先按ISO/IEC17025:1999标准通过国家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成为全国第一家按该先进国际标准通过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的计量技术机构。该院在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拥有大量熟练掌握实验室运行要求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熟悉实验室运行的全部流程和要求,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为顺利开发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将完全吸收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在计量管理方面的大量经验,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造一个具有覆盖计量技术机构所开展计量活动的全部流程和全部地域的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标准要求的先进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

四、项目目标和内容

1、项目目标:

本研究项目目标是应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研制一个具有覆盖计量技术机构所开展计量活动的全部流程和全部地域的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标准要求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

统。

2、项目研究内容:

本项目所研制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校准检测数据实时收集、存储及管理

随着计量技术机构服务用户的需要不断提高,大量的校准检测工作都已经越来越多地要在用户现场完成。并且随着计量校准市场的开放,一个校准检测实验室所服务的地域也越来越广泛,通常都是跨越省界甚至国界的。由于这种服务工作的流动性及其覆盖范围的增加,以及各种自动测试软件日益广泛地使用,使得各计量技术机构的校准检测工作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分布计算”的计算机群在工作。

目前各计量技术机构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在进行校准检测工作时将测试数据存储在移动终端设备中,待工作完成,检测人员回到办公室以后,将移动终端设备接入单元局域网,将测试数据上传给服务器进行存储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测试数据收集的时间取决于检测人员外出时间的长短,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取决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因此很难做到及时收集检测数据,完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收集延迟甚至数据传输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应用“云计算”及网络技术来进行校准检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各种网络设施将在各地流动进行校准检测工作的计算机都接入计量技术机构自己的“私有云”,就可以形成一个“分布计算”的校准检测专用计算机网络,每一台移动终端将测试设

备所得到的校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私有云”的“云存储”空间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即可以实现校准检测数据的实时收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最大程度地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将计量技术机构的“私有云”与“公有云”组成“混合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来提供计量服务,还可以将该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抵抗各种意外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在该机构本部受到灾害影响,本部计算机网络损坏的情况下,仍能不间断地提供服务。

2.2、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量技术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与管理

对于各计量技术机构来说,除了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各种软件设施。这些软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规范实验室各项工作流程的质量文件、国家标准、检定规程等规范校准检测工作技术文件、原始记录、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规范具体技术工作的第三层次文件。但仅仅有这些并不足以保证实验室具体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要依赖于实验室校准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这些技能主要包括校准检测人员根据被检设备制定检测方案的能力,正确使用标准及被检设备的能力,正确处理及判断检测结果的能力等等。这些人员的知识技能也是构成计量技术机构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那些规范文件共同组成维持该计量技术机构运行的知识集合——“智库”。

目前我国的各计量技术机构都建立了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来管理实验室运行,但到具体的技术工作上,则严重依赖于技术人员对校准检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各个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的差

异,往往导致对于同一种被检设备,不同的人员在制定检测方案,处理检测结果上都不一致,甚至得出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这种情况必然造成计量技术机构所出具的报告质量的波动。单位人员的流动也会造成计量技术机构在某些方面知识及技能的缺失,影响实验室校准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实验室的培训成本。随着各计量技术机构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其所开展的校准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实验室开展的项目达到数千项之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掌握全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即使不同的人员各自掌握一部分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实验室在人员调配、技术管理上的难度也相当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很难保证每个项目的工作都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上。

实际上,虽然一个计量技术机构所涉及的校准检测项目、标准规范、计量仪器和被检设备的种类繁多,但是对于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校准检测项目,其操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将这些存储在每一个校准检测人员脑海里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说明文档、操作图表、演示动画视频、测试软件等多种形式存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是完全可能的。这一步实现之后,校准检测人员开展校准检测工作就将不再依赖自己脑海中的知识,计算机中心将根据被检设备自动生成测试软件,将测试方案下载到校准检测人员手中的移动终端中,校准检测人员根据测试软件的操作提示采用统一的测试方案开展技术工作,就可以顺利而规范地完成一项校准检测工作。采用这种工作方法和技术将保证每个校准检测人员不论其知识能力的高低,其工作

质量都保持在统一的水准之上。如果校准检测人员在某些专业技术方面知识不足,到计算机中心还可以将诸如说明文档、操作图表、演示动画视频等相关帮助文档下载到他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中供他去查阅,保证他能够正确地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完成检测工作。

这些测试方案,帮助文档都可以由实验室相关资深技术人员制定,经过审批后上传至计算机中心保存并管理,保证其版本的正确性,并根据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样,对于每个校准检测人员来说,只要他按照这些测试方案和帮助文档去工作,都能达到该资深技术人员同等技术水平,并且始终跟上相关技术发展的步伐。

通过应用“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实现上述功能,将一个计量技术机构的各种知识都转化成数字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将在该机构的“云存贮空间”中形成其知识集成的“智库”。这一“智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知识信息,伴随该技术机构的成长而成长,最终将成为知识容量超过该技术机构所有人员知识总和的知识汇集中心。通过“虚拟桌面”技术,每个技术人员都可以方便地使用那些远远超过自身能力的知识。

2.3、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计量技术机构的物流管理

目前国内计量技术机构的物流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计量标准设备的流动和客户被检设备的流动。目前国内计量技术机构所使用的计量管理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计量器具管理功能,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该系统只能在单位内部使用,因此对于在用户现场工作的标准设备和被检设备,无法纳入统一的管理流程之中。并且即使在单位

内部,对于客户送检的设备信息的采集也要工作人员通过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工作效率低下,往往会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过长,这在一些业务繁忙的校准检测实验室是难以容忍的。采用RFID标签对送检设备及附件进行唯一化标识,就可以将设备信息录入工作放在接收设备以后的后台工作中进行,大大减化前台工作并方便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应用“虚拟桌面”技术建立统一、安全、易用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一个完善开发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某计量技术机构运行,将有大量的人员同时参与使用,这些人员主要涉及客户,计量校准检定员,证书报告授权签发人,合同签定及评审人员,客户接待人员,各类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这些人员的工作往往要涉及信息系统中部分的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浏览,需要各自得到不同的授权。由于授权权限复杂,各自涉及的工作方面各不相同,往往造成现有的计量管理系统操作使用复杂,给使用者以笨拙,难以掌握的感觉。应用“虚拟桌面”技术可以实现十分复杂的授权方案,并根据不同用户的授权生成统一的用户界面,使该用户的操作变得简单、方便,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系统信息安全,避免用户浏览到授权范围以外的信息,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安全、易用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

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

1.1、计算机系统组织构架

如图1所示,计量检测机构内部的服务器、计算机等各种计算机硬件资源将应用“云计算”技术,组成该机构的“私有云”为系统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系统的各个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无线网、局域网等传输媒体在一定权限下使用该机构的“私有云”中的各种资源。如检测人员在测试现场可以通过移动测试平台从中下载测试软件、测试方案及技术支持文档以便科学准确地完成其负担的检测工作,并实时上传检测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在其工作桌面上生成和查阅各种统计报表,制订各种计划和方案,用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完成其管理工作;业务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将签定的合同上传并制定检测日程安排;客户可以使用手机登录来了解其所送检的样品的工作进展。所有的用户数据及权限都能得到安全的保管。

1、计算机系统组织构架图

同时,租用一块“公有云”的空间,实现“私有云”中所有数据的备份和容灾。在计量检测机构内部的服务器失效时,保证各种数据的安

全完整,并能迅速启用“公有云”中的数据和资源,照常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保证服务不被间断。1.2、应用RFID的样品物流管理

RFID应用模块,包括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等硬件设备的选购,对采集到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的处理,与系统的连接通讯以及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各种信息在其上交互传递等。

应用RFID的样品物流管理的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将根据物联网的概念,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整合计量工作中的样品物流管理,对被检器具进行监控、管理,结合局域网、数据通讯网等硬件设施,开发一套样品物流管理系统,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

2、物流管理的总体思路

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客户服务器计量部门RFID应用模块被检器具

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 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在RFID标签中存入被检器具的各项属性如名称、型号规格、检定证书编号、检定日期及有效期等信息,使用RFID读写器自动采集数据,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与计量管理软件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被检器具的管理及监控。

本项目将可使用RFID应用模块对被检器具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可随时了解其各项属性如有效期、证书编号等,判断其是否到期需要送上级单位检定,而不需要在被检器具上寻找标签,尤其对安装在不易拆卸的仪器上的设备,这样便大大的节约了人工,也为生产节约了时间。而对计量部门来说,可以使用RFID技术直接提取被检器具的各项指标如仪器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商等,则可大大减少人工录入的繁琐以及由人工录入带来的差错等。

本项目是根据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一套样品物流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是根据质量体系文件来进行设计的,并使用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将被检器具与计量部门在互联网上组成一个可以交互数据的信息网络。

1.3、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计量检测机构管理软件包括两大部分:业务管理和体系管理。业务管理是对用户、样品、证书、收费等环节和部分进行全过程控制,用最优的服务时间和服务流程完成校准/检定工作;体系管理则是对

实验室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高效。

业务管理是一个流程管理工作,包括与客户签定服务合同,客户将送检的计量器具送到仪器收发室,填写送样委托书,办理登记手续;送检计量器具经收发室核对无误后,分配至各相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检测完毕后,出具相应的证书或报告;同时检测完毕的计量器具、费用明细及证书交仪器收发室;客户凭取货凭证到收发室提取计量器具及证书,并付清检测费用。

详细流程如图3所示:

收发大厅接待客户并登记客 户用户送样委托书按照校准/检定通知确认样品情况并安排工作查询送样委托通知客户送样登记校准/检定通知实验室完成对用户送校样品的校准/检定客户登记信息查询样品校准/检定信息委托方信息证书信息样品校准/检定信息打印校准/检定证书 校准/检定证书、送样委托情况、各类客户情况统计、样品台件数统计、费用统计、各部门完成校准/检定量情况统计及查询样品和证书返收发大厅打印收费通知单和结算单工作人员计算样品收费 图

3、计量业务流程图

计量体系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检定员持证、取证和换证复查的管理;对测量设备量值传递和溯源进行管理,确定周检安排;对图书资料、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其中重点确保管理文件现行有效;对于技术文档、测试软件、测试方案的编制、批准、更新和使用进行管理,保证检测人员使用正确有效的技术资料开展工作。体系管理部分还需要生成多种统计报表,协助管理人员分析和统计数据,支持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对系统对所有信息进行模糊查询。同时,系统管理员须对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人员权限等进行管理。

体系管理主要业务流程图如图4所示:

4、体系管理流程图

2、实施方案与途径

2.1、计算机系统组织构架的实施

本项目所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建主要依靠采购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所涉及的服务器和各种终端均可以在现有市场中得到。所涉及的“云计算”和“云管理”专业软件也可以采购诸如深圳天云计算机公司等国内“云计算”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公有云”空间可以向“阿里云”、“鄱阳云”等服务提供商租用。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则由本公司进行研发。2.2、应用RFID的样品物流管理系统的实施

RFID的标签、读写器及读写软件可以在目前市场上方便地采购到,本项目将主要使用无源RFID标签,以获得最佳的性价比,同时在一些工业现场的难以接近的应用场合使用部分有源RFID标签以保证在一定距离下的正常使用。具体的物流管理软件则由本公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一并进行研发。

2.3、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的实施

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是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本项目将完全吸收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在计量管理方面的大量经验,将其目前所使用的管理体系、质量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地实现信息化,整体移植到本项目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之中,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造一个具有覆盖计量技术机构所开展计量活动的全部流程和全部地域的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标准要求的先进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

3、实施计划

项目计划研制周期为2年,即从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止,分阶段计划如下:

2014年1月至6月:完成项目需求分析,确定项目总体方案; 2014年7月至12月: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完成软件方案设计;

2015年1月至6月:完成软件设计与编程调试;

2015年7月至12月:交付用户试用,整理技术文档,完成项目验收。

六、项目投资概况

1、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恒温空调:

1台

300万元 办公场所设施:

1000m2

500万元 设备投资:

100万元

2、设备采购投入:

服务器:

35万元 计算机终端:

50万元 RFID及射频识别设备:

10万元

3、软件采购投入:

云管理软件:

15万元 集成开发环境:

20万元

4、人力资源投入:

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

20人·年

100万元

项目管理人员:

2人·年

10万元

5、总投资合计:

1140万元

七、申请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理由

本项目研制的是对计量检测技术机构全流程,全地域,全质量要素覆盖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其自身所涉及的全部信息流,物流及知识的集约化、信息化管理。项目符合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是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领域的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

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投入巨大,所涉及的市场容量达近十亿元,应用前景广阔。项目的推广应用将提高校准检测技术机构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差错和数据失实的发生概率,对保证涉及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具有重大意义。

八、技术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所研制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大量采用了现今计算机科学发展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结合相关国防标准及认可准则,在国内首次实现全流程,全地域,全质量要素覆盖的计量管理信息体系,实现对计量检测技术机构自身所涉及的全部信息流,物流及知识的集约化、信息化管理。它与目前我国各计量检测技术机构所使用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相比,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管理更加规范,内涵更为丰富,数据更加安全,对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相对于现有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革命性的

进步,尤其是在知识收集与管理,数据收集方法及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是开创性的。

本项目所研制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其校准检测工作质量水平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认可准则的要求,数据更加安全。其在各计量检测技术机构中的推广应用将提高校准检测技术机构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差错和数据失实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对保证涉及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所研制的计量检测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相关国际标准和标准技术方法设计开发的,可以适用于各种校准检测实验室用于改进其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适应性。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提供的统计资料,我国目前有各类校准检测实验室近6000家,这些机构均需要使用各种信息系统来开展管理工作,市场容量巨大,按每家投资15万元保守估计也可达近十亿元。而目前国内各机构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局限性大的缺点,全面、实用、规范的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尚属空白,因此本项目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无。

十、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十一、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盖章

第三篇: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附件3:

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

项目申请报告

项 目 名 称: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主管部门:(申报日期:2011年 月 盖章)盖章)

日附件3:

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一、封面:

如上页所示。

二、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款项要求: 《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项目申报单位的技术力量和人员结构,财务基本状况。)

(二)项目概要、背景、目的和意义

(三)项目前期开发情况及所具备的基础

(四)项目目标和内容

(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组织方式、技术路线、项目进度安排、实施期限)

(六)项目投资概况

(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七)申请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理由

(八)技术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促进技术、产业发展作用的分析)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如:环境评估、土地购置、安全评价等。

(十)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必须由项目申报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十一)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盖章

三、正文格式及说明:

纸张规格:A4;页边距:2.5cm;仿宋体4号字。

第四篇:物联网行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物联网行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物联网行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x

传真:xxxx

编写时间:xxxx

主管部门:x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5月2日

第一章研究概述

第一节产品定义

第二节研究背景

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探索与试点,但在应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和示范项目,在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2627.4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规模分别为71.9亿元、577.1亿元、870.0亿元、984.3亿元和124.1亿元,各层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分别为2.7%、22.0%、33.1%、37.5%和4.7%。相比其它各层而言,物联网应用层的规模明显偏小,说明我国的物联网应用尚处起步阶段。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2011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为48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14%,2017年的市场规模约为11038亿元,同比增长20.48%。

第三节研究目的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五节调研范围

第六节公司介绍

第七节研究结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节 物联网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在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的一系列促进政策措施成为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各部委合力推动RFID应用示范工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金融服务、物流仓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RFID相关重点应用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范围迅速扩大;商品防伪、资产管理、工业管理等企业市场需求开始升温,中国RFID产业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蓬勃发展的春天,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应用全面加快,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我国RFID产业2011年正式进入发展的成长期阶段,RFID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需求更加广泛、规模化应用层出不穷。2012年中国RFID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比2011年增长49.2%,市场规模达到268.1亿元。中国RFID市场发展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RFID 系统包括标签及封装、读写机具、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包括中间件和应用系统。标签及封装产品市场在RFID 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012 年标签及封装市场的比重为33.1%,读写机具占22.9%,软件占12.2%,系统集成服务占31.8%。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第二节 建设条件分析

本项目产品市场容量大,项目建设规模适度,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各项建设条件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卫生措施有效,项目实施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所需资金基本落实,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经济合理,因而本项目是可行的。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是今后物联网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有较强的经济寿命期。项目产品销路有保证,该产品市场潜力很大。同时,项目生产规模合理,原辅材料、动力来源稳定,有可靠保证。项目采用工艺技术和设备是先进的,技术是可行的。项目在收益上是较高的,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28年。经过不定性分析,项目是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项目是可行的,应尽快开工建设。

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

二、其它条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资源条件评价

第三节 物联网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四节 物联网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章中国物联网行业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物联网行业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重点企业生产设备及技术路线分析

第三节物联网产品研发趋势分析

第四章2006年-201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行业现状、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物联网行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第三节中国物联网产品不同类型(厚度,宽度,冷热扎,型号,成分等)产销分析

第四节2006年-2010年中国物联网下游细分市场需求规模及趋势分析

第五节中国物联网行业供求关系分析

一 : 行业供求现状

二 : 行业新增投资及扩张情况

三 : 行业扩张对利润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2007年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几年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06年-2010年行业产销规模分析

第三节世界主要生产国分析

第四节中国在世界物联网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第六章中国物联网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对比分析(实地调研)重点企业研究对象

第一节公司资本运营及组织结构

第二节2006年-2010年企业细分钢种型号的产销规模

第三节生产布局与产能扩张计划

第四节企业技术革新能力分析

第五节产品结构及定价能力分析

第六节信息化系统分析

第七节市场营销网络及客户关系分析

第八节联盟,并购和合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九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建议

第七章中国物联网产品重点加工中心调研

第一节物联网加工能力对比分析

第二节物联网加工设备

第三节主要客户群体对比分析

第四节覆盖区域对比分析

第八章中国物联网产品需求结构分析(对每一个细分行业的重点用户进行调研,调研覆盖率达到了30%以上,重点行业的调研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下游需求用户细分

第一节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行业分析,集中度,重点企业分析)

第二节下游细分行业对物联网产品需求特征分析

第三节2006年-2010年下游细分行业对物联网产品需求规模及趋势

第四节下游重点用户对物联网产品的采购需求及采购计划

第九章

中国物联网行业竞争策略及战略建议

第五篇: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附件1:

项目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需登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系统”(网址为)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要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推荐表(见附件4,通过网上填报后生成并打印),以及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材料通过网上申报和提交纸质文件两种方式上报,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其中上报财政部企业司一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份)。

三、项目申报单位通过网上申报和提交纸质文件两种方式上报,上报材料包括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纸质文件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装订:

(一)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见附件2,网上填报后生成并打印);

(二)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见附件3);1

(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

1.法人执照(复印件,须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2.企业章程;

3.2011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现金流量表

(3)利润表

(4)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4.2011年完税(免税)证明;

5.重点领域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要提供与使用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6.单位自筹资金的证明(包括银行近期存款证明或经法定机构评估的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证明和企业用款说明等);

7.银行贷款承诺函或贷款合同、授信协议;

8.生产许可证(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ISO9000证书(有证企业)等复印件;

9.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证明(专利证书、新产品证书、行业专家意见等),有前期成果的需出具前期成果证明材料(需经权威机构认证或出具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等);前期成果的成熟度,应能够满足产业化试验或产业化示范的要求;

10.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具有权限的环保主

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11.土地、重要原材料以及其它所需证明材料(土地方面需出具租赁协议、土地证等);

12.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13.对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须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注:

(三)其他相关材料中1、2、3、5、6、13为必须提供,其他可根据申报单位和项目情况提供。)

下载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上报度物联网项目的请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联网讲稿

    工业工程简介: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

    物联网技术

     1.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B.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C.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 实验一 基础实验 1.1 串口调试组件实验 1.1.1 实验目的 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前面介绍了通过LED进行调试的方法,该实验主要是介绍串口调......

    物联网课程设计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灯控系统设计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

    物联网学习心得

    关于物联网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物联网的学习心得体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

    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 摘要: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一物联网,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关键技......

    物联网职业规划

    物联网职业规划 物联网职业规划1 相信有很多同学是在高考前冲着“通信工程”这块金字招牌才进这个专业的,而在进了大学后其中又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比较迷茫或担忧我们......

    物联网演讲稿

    感悟物联网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