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

时间:2019-05-14 15: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

第一篇: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

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纳税人

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第1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至第17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2、第18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9行至第22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3、第23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24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四、各行的填报

1、第1行至第24行,纳税人根据其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实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17行;实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9行至第22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4行。

2、第25行至第32行,由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汇总纳税)纳税人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在填

报第1行至第24行的基础上,填报第26行至第30行;汇总纳税纳税人的分支机构填报第28行、第31行、第3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收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

4、第5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本期取得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

5、第6行“不征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6、第7行“免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7、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8、第9行“实际利润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9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

9、第10行“税率(25%)”: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10、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1行=第9行×第10行,且第11行≥0。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行×第10行。

11、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第12行≤第11行。

12、第13行“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13、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填入此行。

14、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5行=11行-12行-13行-14行,且第15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15、第16行“以前年度多缴在本期抵缴所得税额”:填报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16、第17行“本期实际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7行=15行-16行,且第17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17、第19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18、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按月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12 按季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4

19、第21行“税率(25%)”: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20、第2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22行=第20行×第21行。

21、第24行“本月(季)确定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度应缴纳所得税额。

22、第26行“总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26行计算公式中的“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3、第27行“财政集中分配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

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4、第28行“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不同预缴方式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28行计算公式中“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50%;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分支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填写本行。

25、第29行“总机构独立生产经营部门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设立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按规定视同分支机构的部门所应分摊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26、第30行“总机构已撤销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撤销的分支机构,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由总机构预缴的所得税额。

27、第3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28、第32行“分配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按分配比例计算应预缴的所得税额。第32行=第28行×第31行。

六、表内、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

(1)第9行=第4+5-6-7-8行。

(2)第11行=第9×10行。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10行。

(3)第15行=第11-12-13-14行,且第15行≤0时,填0。(4)第22行=第20×21行。

(5)第26=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6)第27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7)第28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2、表间关系

(1)第28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

(2)第31、32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所对应行次中的“分配比例”、“分配税额”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纳税

申报表(B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为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 “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第3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4、第4行“应税收入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4行=第1-2-3行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6行=第4×5行。

7、第7行 “成本费用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8、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9、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9行=第7÷(1-8行)×8行。

10、第10行 “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11、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

(1)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1行=第6×10行

(2)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1行=第9×10行

12、第12行“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3、第13行“应补(退)所得税额” :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13行=第11-12行。当第13行≤0时,本行填0。

14、第14行“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本期应当缴纳的税额。

四、表内表间关系

1、第4行=第1-2-3行

2、第6行=第4×5行

3、第9行=第7÷(1-8行)×8行

4、第11行=第6(或9行)×10行

5、第13行=第11-12行。当第13行≤0时,本行填0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

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附表一《税收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在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纳税人本纳税期发生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减免税额。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免税收入

1.第2行“国债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2.第3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填报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另一居民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3.第4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填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从事营利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第5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免税收入税收优惠政策。

(二)减计收入

1.第7行“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填报纳税人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内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非国家限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本行填报政策规定减计10%收入的部分。

2.第8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计收入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计扣除额合计

1.第10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填报纳税人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的金额。本行不填。2.第11行“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填报纳税人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额。本行不填。

3.第12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工资的加计扣除额。本行不填

4.第13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加计加计扣除额。本不填。

(四)减免所得额合计

1.第16行“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填报纳税人种植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取得的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2.第17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填报纳税人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3.第18行“中药材的种植”:填报纳税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4.第19行“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填报纳税人从事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5.第20行“牲畜、家禽的饲养”:填报纳税人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6.第21行“林产品的采集”:填报纳税人从事采集林产品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7.第22行“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填报纳税人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8.第23行“远洋捕捞”:填报纳税人从事远洋捕捞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所得额。9.第24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免税所得税收优惠政策。10.第26行“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填报纳税人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种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11.第27行“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填报纳税人从事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12.第28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免所得税收优惠政策。13.第29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填报纳税人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不包括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该项目的所得。

14.第30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填报纳税人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所得。

15.第31行“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本行不填。16.第32行“其他”:本行不填

(五)减免税合计

1.第34行“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填报纳税人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税率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2.第35行“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填报纳税人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税额。

3.第36行“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填报纳税人经民族自治地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减征或者免征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4.第37行“过渡期税收优惠”:填报纳税人符合国务院规定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给予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

5.第38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免税额。

(六)、第39行“创业投资企业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填。

(七)抵免所得税额合计 1.第41-43行:本行不填。2.第44行“其他”:本行不填。

(八)减免税附列资料 1.第45行“企业从业人数”项目,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员,按照纳税人年初和年末的从业人员平均计算,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2.第46行“资产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按照纳税人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3.第47行“所属行业(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项目,填报纳税人所属的行业,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四、表内及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本表第2+3+4+5行。2.第6行=本表第7+8行。

3.第9行=本表第10+11+12+13行。

4.第14行=本表第15+25+29+30+31+32行。5.第15行=本表第16至24行合计。6.第25行=本表第26+27+28行。7.第33行=本表第34+35+36+37+38行。8.第40行=本表第41+42+43+44行。

(二)表间关系

1.第1行=附表三第15行第4列=主表第17行; 2.第6行=附表三第16行第4列=主表第18行; 3.第9行=附表三第39行第4列=主表第20行; 4.第14行=附表三第17行第4列=主表第19行; 5.第39行=附表三第18行第4列; 6.第33行=主表第28行; 7.第37行=附表十二第1行; 8.第40行=主表第29行。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附表二《企业所得税其他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及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包括过渡期优惠在内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至第14行,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的优惠政策填报免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2、第15行“经济特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填报根据《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型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规定,经济特区2008年1月1日(含)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企业所得税额。

3、第16行“打捞单位减免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打捞单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2号)规定,填报广州打捞局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免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4、第17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第一点的规定,填报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建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5、第18行“CDM项目实施企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0号)第二点第(二)项的规定,填报实施的将温室奇特减排量转让收入的65%上缴给国家的HFC和PFC类CDM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30%上缴给国家的N2O类CDM 项目,期实施该类CDM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减排量转让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表内及表间关系

1.第1行=第2至第17行之和

2、第1行=附表五第37行

3、第18行=附表五第32行“

(六)其他”

第四篇: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企业所得税月(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 类)度预缴纳税申报表(附表一《税收优惠明细表》 附表一《税收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在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 纳税人本纳税期发生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减免税额。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免税收入 1.第 2 行“国债利息收入” :填报纳税人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 息收入。2.第 3 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填报居民 企业直接投资于另一居民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 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 12 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3.第 4 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填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从事营利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4.第 5 行“其他”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免税收入税收优惠政策。

(二)减计收入 1.第 7 行“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 填报纳税人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内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 非国家限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 90%计入收入总额。本行填报政策规定减计10%收入的部分。2.第 8 行“其他”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计收入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计扣除额合计 1.第 10 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填报纳税人为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研究开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的金额。本行不填。

2.第 11 行“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填报纳税人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支付 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 100%加计扣除额。本 行不填。3.第 12 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 权制定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工资的加计扣除额。本行不填 4.第 13 行“其他”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加计加计扣除额。本不 填。

(四)减免所得额合计 1.第 16 行“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 种植” :填报纳税人种植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取得的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2.第 17 行“农作物新

品种的选育” :填报纳税人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免征企 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3.第 18 行“中药材的种植” :填报纳税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 的所得额。4.第 19 行“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填报纳税人从事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免征企业所 得税项目的所得额。5.第 20 行“牲畜、家禽的饲养” :填报纳税人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免征企业所 得税项目的所得额。6.第 21 行“林产品的采集” :填报纳税人从事采集林产品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 所得额。7.第 22 行“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填报纳税人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 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8.第 23 行“远洋捕捞” :填报纳税人从事远洋捕捞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所得额。9.第 24 行“其他”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免税所得税收优惠政策。10.第 26 行“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填报纳税人从事花 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种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

11.第 27 行“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填报纳税人从事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减半征 收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12.第 28 行 “其他” 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免所得税收优惠政策。: 13.第 29 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填报纳税 人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 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不包括企业承包经营、承 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该项目的所得。14.第 30 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填报纳税人从事 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 项目所得。15.第 31 行“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本行不填。16.第 32 行“其他” :本行不填

(五)减免税合计 1.第 34 行“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填报纳税人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 行业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税率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额。2.第 35 行“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填报纳税人从事国家需要重点 扶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税额。3.第 36 行“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 : 填报纳税人经民族自治地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减征或者免征民 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企业所得税税额。4.第 37 行“过渡期税收优惠” :填报纳税人符合国务院规定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给 予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5.第 38 行“其他:填报国务院根据税法授权制定的其他减免税额。、第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

(六)第 39 行“创业投资企业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 本行不填。、:

(七)抵免所得税额合计 1.第 41-43 行:本行不填。2.第 44 行“其他” :本行不填。

(八)减免税附列资料

1.第 45 行“企业从业人数”项目,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员,按照纳税人年 初和年末的从业人员平均计算,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2.第 46 行“资产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按照纳税人年初 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3.第 47 行“所属行业(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项目,填报纳税人所属的行业,用于判断是否为税收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四、表内及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 1 行=本表第 2+3+4+5 行。2.第 6 行=本表第 7+8 行。3.第 9 行=本表第 10+11+12+13 行。4.第 14 行=本表第 15+25+29+30+31+32 行。5.第 15 行=本表第 16 至 24 行合计。6.第 25 行=本表第 26+27+28 行。7.第 33 行=本表第 34+35+36+37+38 行。8.第 40 行=本表第 41+42+43+44 行。

(二)表间关系 1.第 1 行=附表三第 15 行第 4 列=主表第 17 行; 2.第 6 行=附表三第 16 行第 4 列=主表第 18 行; 3.第 9 行=附表三第 39 行第 4 列=主表第 20 行; 4.第 14 行=附表三第 17 行第 4 列=主表第 19 行; 5.第 39 行=附表三第 18 行第 4 列; 6.第 33 行=主表第 28 行; 7.第 37 行=附表十二第 1 行; 8.第 40 行=主表第 29 行。

企业所得税月(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 类)度预缴纳税申报表(附表二《企业所得税其他优惠明细表》 附表二《企业所得税其他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及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包括过渡期优惠在内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 2 行至第 14 行,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 知》(国发〔2007〕39 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 号)规定的优惠政策填报免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2、第 15 行

“经济特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填报根据《国务院关于经 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型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 〔2007〕40 号)规定,经济特区 2008 年 1 月 1 日(含)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 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 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 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企业所得税额。

3、第 16 行“打捞单位减免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打捞 单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2 号)规定,填报广州打捞局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免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4、第 17 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 号)第一点的规定,填报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建安 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5、第 18 行“CDM 项目实施企业”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清洁发展 机制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30 号)第二点第(二)项的规定,填报实施的将温室奇特减排量转让收入的

65%上缴给国家的 HFC 和 PFC 类 CDM 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 30%上缴 给国家的 N2O 类 CDM 项目,期实施该类 CDM 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减排量转让 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 得税。

四、表内及表间关系 1.第 1 行=第 2 至第 17 行之和

2、第 1 行=附表五第 37 行

3、第 18 行=附表五第 32 行“

(六)其他”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1-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2-(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2)按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一、本表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包括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税额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包括

-4- 依法被税务机关指定的扣缴义务人。其中: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按收入总额核定、按成本费用核定、按经费支出换算分别填写。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季(月)度最后一日。

企业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 “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3、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1行“收入总额”×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4、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1-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7、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按照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报累计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金额。

8、第8行“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9、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换算的收入额=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1-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

-5-

11、第11行 “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

12、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

(1)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计算结果:

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2)实行核定税额征收的纳税人,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

13、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第13行≤第12行。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14、第14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5、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 :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补(退)所得税额=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第14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当第15行≤0时,本行填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扣缴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扣缴义务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 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下列所得,按次或按期扣缴所得税税款的报告。

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6-

二、扣缴义务人应当于签订合同或协议后二十日内将合同或协议副本,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办理有关扣缴手续。

三、签订合同或协议后,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支付款额如有变动,应于变动后十日内,将变动情况书面报告税务机构。

四、扣缴义务人不能按规定期限报送本表时,应当在规定的报送期限内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构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

五、扣缴人义务人不按规定期限将已扣税款缴入国库以及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将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本表填写要用中、外两种文字填写。

七、本表各栏填写如下:

1、扣缴义务人识别号:填写办理税务登记时,由主管税务机构所确定的扣缴义务人的税务编码。

2、扣缴义务人名称:填写实际支付外国企业款项的单位和个人名称。

3、纳税人识别号:填写非居民企业在其居民国的纳税识别代码。

4、所得项目:填写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其他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

填报说明

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 1.使用对象

-7- 本表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并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节”汇总纳税办法的居民企业填报。

2.报送要求

季度终了之日起十日内,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报送;

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由实行汇总纳税,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分支机构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报送总机构申报后加盖有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表》(复印件)。

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报送。

二、分配表项目填报说明

1.“税款所属时期”:季度申报填写季度起始日期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申报填写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2.“分配比例有效期”:填写经企业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确认的分配比例有效期起及有效期止。

3.“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4.“纳税人名称”:填写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5.“收入总额”:填写基期总机构、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总额。6.“工资总额”:填写基期总机构、各分支机构的工资总额。

7.“资产总额”:填写基期总机构、各分支机构的资产总额,不包括无形资产。

8.“合计”:填写基期总机构、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总额、工资总额和资产总额三项因素的合计数。

9.“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写本所属时期总机构根据税务机关确定的分摊方法计算,由各分支机构进行分摊的所得税额。

10.“分配比例”:填写经企业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确认的各分支机构分配比例。

-8- 各分支机构分配比例=(基期年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总额、工资总额和资产总额三项因素合计数÷总机构的经营收入总额、工资总额和资产总额三项因素合计数)×100%。

11.“分配税额”:填写本所属时期根据税务机关确定的分摊方法计算,分配给各分支机构缴纳的所得税额。

-9-

下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