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蜂基地用药管理制度
养蜂基地用药管理制度
一、蜂药购买
1、基地所用蜂药由公司经合法程序统一从()处购买。
2、蜂药购买事宜由专职蜂药保管员提报计划,经基地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指定专人购买并如实记录在案。
二、蜂药日常管理
1、基地建立蜂药专用仓库,设专职保管员一名,负责蜂药日常保管和发放。
2、蜂药专库严禁他人出入。
3、建立蜂药日常台帐,蜂药进出库和发放记录详细、准确。
4、每月一次清点库存,向基地负责人报备。
5、建立蜂药标签,记录有效期,经向基地负责人请示后在负责人监督下合理处理过期药物。
三、蜂药发放
蜂药凭票发放,由蜂农向基地提出申请,基地负责人开具,内容包括基地名称,申请人姓名、领用人姓名、蜂药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由基地技术人员签字后领用。
一、蜂药使用
1、基地蜂农发现蜂群疫情后立即报告基地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现场确认后向基地负责人汇报,同时记录备案。
2、基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疫情确定用药种类和数量,由技术人员按规定领药使用。
3、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监督使用蜂药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蜂群疫情记录由基地负责人及时向公司管理部门报告备案。
5、由蜂农在蜂药提货单上签字,以便结算药款。
第二篇:医院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用药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医院用药管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二)本院药事管理组织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按其章程、职责和工作制度行使职能。
(三)本制度包括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管理、新药申请程序、药品供应管理和药品价格管理、处方和医嘱管理、给药管理、用药监测。
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管理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院用药实际,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制定、批准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并按照新药引进和药品淘汰有关规定定期增减目录。
(二)药剂科负责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编制,并根据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决定及时增减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的药物品种。
(三)药学部门采购和配备的药品应与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药品相一致。
(四)如果医疗急救、突发事件或特殊需要使用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以外的一次性购入的药品,临床医师申请填写“临时用药申请表”,经临床科主任签字,药剂科主任、采购中心主任审批。必要时经主管院长批准,由采购中心按申请表的申请量购买。每季度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五)药剂科负责定期编写医院药品处方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在医院内使用。
(六)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对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全院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新药申请程序
新药是指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以外的药品。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每年增减调整药品率≦5%。新药加入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之前,按以下程序提出申请:
(一)每科室每可提交2个新药品种。申请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专业医师提出,并按规定格式填写新药申请单(只提交药品通用名,不必提出厂家要求),交科室
主任初审并签字后,递交药剂科。
(二)药剂科汇总所有新药相关资料,由中级药学专业人员初审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三)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进行终审,终审为专家投票表决形式,以过半数票通过后,归入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准许药品在全院范围内使用。
(四)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意批准的新药,由药剂科按医院药品入院相关规定,采购入库,保证临床使用。
(五)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批准购入的新药,药剂科摘录药品临床应用的资料和注意事项,发于医院《药讯》,供临床使用参考。
(六)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购入的新药,在开始使用的半年内由提出申请的临床专业科室及时反馈药品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七)新药推荐专家,负责所推荐药品在院使用。药品入院一年内,因滞销、过期等,给医院造成损失者,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次讨论新药时,该专家提交新药取消上会资格。
四、药品供应管理
(一)采购中心采购药品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制定的“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为依据,按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药的引进和采购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统一管理,并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药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调剂和使用。
(四)药库应建立药品入库验收管理制度,凭采购计划、发票、随货同行逐批次验收,做到票据、实物相符。每月按时将当月发票上报财务科,由财务科相关人员与供货单位结算应付款项。
(五)库存药品应建电脑流水账册,实行库存管理,每月一次定期盘点。
(六)药品的储存按药品储存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药品出库以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效期先出为原则,建立“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八)对滞销、近效期的药品,按相关制度执行。
(九)各调剂室按药品库存并结合临床用量情况填写领药申请单,药库按领药申请
出库并单核对实物,确认无误后发出。
(十)各调剂室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及部门调剂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审核、调配、核对、发放药品。
(十一)药学部门必须保障各临床科室的治疗用药。各临床科室可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和实际需要填报“科室、病区急救等备用药品申请单”,申请备药。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由药剂科、护理部监管,定期检查效期、核对数量和检查质量。
(十二)损耗备用药品,由护士长填写“科室、病区急救等备用药品报损单”,报主管院长批准后,交回采购中心,按医院药品报损的有关规定执行销毁。采购中心按报损单给科室办理出库,补齐备用存品基数。
五、药品价格管理
(一)药品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药品集中挂网中标价格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和无依据作价。
(二)新药引进时,药库做帐人员必须确认核实价格来源,准确无误后验收入库。
(三)遇到药品调价,按药品调价有关规定执行。
六、处方和医嘱管理
(一)处方必须是由本院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开具,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审核。
(二)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三)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四)处方书写规则遵照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要求。
(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和医嘱管理遵照《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六)处方由药剂科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院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七、给药管理
(一)给药权:具备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由医院医务部、护理部根据相关法律和法
规确立给药权。
(二)给病人用药前,应核对病人姓名(住院病人尚需核对住院号)、药物名称、给药时间、剂量、途径,了解病人对该药物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必须查看皮试结果。
(三)给药应做好就诊日期,病人疾病描述、诊断、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的记录。
八、用药监测
(一)新增药品在开始使用的半年内,由提出申请的临床专业科室及时反馈药品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客观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药学部门负责提供该新药的质量报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二)医务科会同药剂科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和疗效评价工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四)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处方、医嘱、医嘱转录、配发、给药等错误时,应填写给药错误报告表,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
(五)药剂科定期监测全院药品使用动态,对不合理用药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干预,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六)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将不合理处方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干预,提高全院合理处方水平。
(七)医院每年一次开展全院药物使用情况评审,通过评审发现药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供医院做药事决策时参考,提高全院药事管理水平。
第三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1.医院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归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全面负责全院合理用药评价工作。
2.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①临床用药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
②临床药物治疗应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选择适当的药物。同时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降低药品费用。
③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需按照医院《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规定》执行。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用药方案。
④临床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有明确的医学依据而需要超说明书用药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⑤临床医师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⑥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处方权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⑦临床医师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⑧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⑨临床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药物安全性监测,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或药害事件按规定报告,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在病历中记录。
3.合理用药分析评价 ①医院实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每月对医院使用排名前十位的药品、抗菌药及平均处方金额前十位的医师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对使用超常的抗菌药按规定停用。
②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和病区病历,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点评并公示。
③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定期检查、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公示及经济处罚。
④药品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拒绝调配。
4.监督管理
①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下设合理用药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评价、监督及检查工作。
②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③医院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药物使用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违规事例、人员进行惩罚。药剂科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决策。
④医院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科室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过规定,按医院有关规定对科室进行经济处罚。同时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第四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1.医院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归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全面负责全院合理用药评价工作。
2.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①临床用药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
②临床药物治疗应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选择适当的药物。同时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降低药品费用。
③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需按照医院《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规定》执行。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用药方案。
④临床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有明确的医学依据而需要超说明书用药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⑤临床医师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⑥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青岛盐业职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处方权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⑦临床医师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⑧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⑨临床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药物安全性监测,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或药害事件按规定报告,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在病历中记录。
3.合理用药分析评价
①医院实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每月对医院使用排名前十位的药品、抗菌药及平均处方金额前十位的医师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对使用超常的抗菌药按规定停用。
②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和病区病历,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点评并公示。
③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定期检查、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公示及经济处罚。
④药品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拒绝调配。
4.监督管理
①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下设合理用药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评价、监督及检查工作。
②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③医院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药物使用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违规事例、人员进行惩罚。药械科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决策。
④医院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科室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过规定,按医院有关规定对科室进行经济处罚。同时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第五篇: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富宁县人民医院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一)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我院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1.科学、规范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药、护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医师—药师—护士、药库—药房—病区的立方体空间体系,建立药剂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制定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及使用等每一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保证用药安全。
2.执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新药采用管理制度》,执行“新药遴选程序”,坚持“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和购进的合法性。
3.执行《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相似药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药品储存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
―1―
富宁县人民医院
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请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并使用级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医师必须尊重患者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医务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做好观察记录的同时,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
7.药师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认真审查和核对,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确保发现药品的准确、无误。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8.按照《药师对违反治疗原则的处方或医嘱拒绝调配的制度》,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等严重不合理处方,应拒绝调配,以保证药品安全。
9.药师应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和药品信息,承接医师、护士、患者及公众对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执行《用药咨询制度》。
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2―
富宁县人民医院
不得退换。
11.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科室,积极参加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工作,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12.加强护士执行医嘱时的管理,严格执行医嘱,执行《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规程,保证用药安全。
13.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根据《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有关程序,对临床所使用的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要执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立即逐级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要求填写报告表。同时开展医疗救护、将药害降到最低。
14.各药库、药房药品安全管理责任人及其负责人;各病房用药安全责任人为科主任及护士长。
(二)注射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应熟悉与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执行各项医嘱。
2.使用注射剂药物时,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查看药物配伍禁忌表或相关的药物说明,确认药物无配伍禁忌,方可使用。
3.为病人静脉输液时,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调节滴速,控制静脉输注速度,预防发生反应。
―3―
富宁县人民医院
4.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做好记录。
(三)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
1.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2.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及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
洗干净,溶酶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
―4―
富宁县人民医院
部分。
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 术规范。
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
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
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
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五)相似药品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相似药品混淆错发、错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合医院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制度。本制度适用于药库、各药房及病区药品存放、使用过程中相似药品的管理。
1.相似药品分类:品名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规格不同的相同药品、剂型不同的相同药品。
2.各部门要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的药品,归纳制定出相似药品目录,通过在药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类型的醒目标志提醒药师、护士特别注意,保证药品调配、使用准确无误。
―5―
富宁县人民医院
3.对于相似药品,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并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4.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作为提醒。
5.对于包装相似药品,药房要双人复核调配,病区护士双人核对使用。如药效相同,包装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如药效不同,包装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特别注意,标志要醒目。
6.对于规格不同的相同药品,在其放置的地方留置醒目标志,并在标志上标明规格以便区分。
7.胰岛素类药品种类繁多,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要求把不
同种类的胰岛素在冰箱分区放置,分别贴上常规胰岛素、混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等标签。
8.本制度的制定可大大减少配药人员错拿药品的几率,从而形成药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体系,诠释“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
(六)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特制订兴安盟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主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胰岛素制剂及地高辛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6―
富宁县人民医院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提示药学人员注意,避免错误调配。病区药品在治疗室药柜内应固定摆放位置,有明显的提示标记,注明药品名称、浓度、含量等,提醒护士注意,避免错拿、错用。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调配、发放、使用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
7.加强医、药、护人员的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上报高危药品的可疑不良反应事件,药剂科要定期总结汇总,并将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七)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规范
1.病区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他人不得私自取用。
2.病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类药物(包括外用药、内服药、抗菌素、毒剧麻及抢救药),对备用药品要定期检查,定量供应,根据病区用药情况
―7―
富宁县人民医院
及时有计划地补充。
3.各病区应每周清点各类药物并记录,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4.各类药物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外用药用红标签,内服药用蓝标签),字迹端正,如有涂改或字迹不清者不得使用。药柜保持整洁,口服药要求、无霉变、裂变及粉末沉淀,针剂要求无变质、变色、混浊、沉淀。
5.抢救药品定量放抢救车内,每天至少清点检查一次(封存除外),须帐物相符,标签清晰、在有效期内,保证抢救时急用,使用后应及时补充。
6.特殊和贵重药品,须专人负责领取,并登记日期、数量、当日用药量及留存数,要求帐物相符,上锁保管,班班清点。医嘱停用、病人出院或死亡,应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7.需冷藏的药品如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8.危险药品、95%酒精、浓碘伏、浓过氧乙酸等,由护士长定期清领,定时清点,专柜、加锁保管,并有标识。
9.消毒剂须严格分类,如:外用消毒剂(碘伏、碘酒、75%酒精、红汞等)和粘膜消毒剂(双氧水等)需分别放置。
10.护士长须对各类新药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及使用注意点等加强指导。
(八)毒、剧、麻醉药管理制度
1.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
―8―
富宁县人民医院
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2.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钥匙随身携带,按需保证一定的基数,每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签全名。
3.医师开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使用后保留安瓶。
4.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毒、麻药处方登记本,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二人核对后正楷签全名。
5.剩余剂量应二人核对后签名弃之。
(九)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1.重点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麻醉药及麻醉辅助用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药注射剂和胰岛素制剂等。
2.医师在开具处方前,要询问病人以前是否用过该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病人和家属向医师反应用药后不适和不良反应时,医师应高度重视,认真检查,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注意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方式与技巧,避免误解,提高病患依从性。
4.护士用药前也应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9―
富宁县人民医院
注意事项。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调节好滴速,并留守20分种方可离开。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察20分种,方可离开。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察2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口服用药时,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当班护士30分种巡视病房一次,询问病人用药后情况。
5.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6.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后,必须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其配合治疗。
7.当班医生接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临床药学室。
8.各临床科室依据本科情况,参考“我院重点药品目录”,制定本科重点药物清单,根据用药后观察制度,执行用药后“重点药物观察程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