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中国迫切需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知乎上的深度回答
为什么中国迫切需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知乎上的深度回
答
主要是因为30年一胎化恶果显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明白计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人类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一切用危害、减少、消灭人类来解决问题方法都是最荒唐、最错误的事情。(这句话什么意思?打个比喻,有个人的小孩消化不良,去看儿科,医生诊断一番后说,你这个小孩吃不好饭,治疗得花钱,你养着也浪费钱,不过我有一个国外专家给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接着不由分说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枪把小孩一枪爆头了。医生吹了吹枪管的硝烟,接着说,你看,小孩消化不良的问题解决了,你也会更加富有,这是我们巨大的成就。不用谢我了)1.经济面临严重衰退
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劳动生产率 * 劳动力数量。
30年一胎化政策使得今天劳动力面临严重短缺,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就开始进入快速下滑通道。中国经济随之开始不举。李开了很多药方,但是见效不大。因为经济的本质放在哪里。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增长。有人说科技进步可以弥补人口减少带来的生产力下降。问题是科技靠什么增长和进步?
仍然靠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带来财富和劳动力数量增长,才可能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研发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年代是60~70年代,主要是战后婴儿潮人口的推动。1980年代之后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西方科技明显放缓了。彼特泰尔说,我们70年代相信21世纪的科技是飞行汽车,然而我们只得到了140个字而已(指推特)。也就是说,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的两个基本因子: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同时增长。反之亦然。所以从历史来看,======================== 经济增长率 = 人口增长率的平方 ======================== 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GDP增长正好是人口增长的平方。推行过计生政策的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比如日本。日本短暂推行非强制性的计生政策,仅限于宣传。但是日本生育率也受到极大影响,从1995年开始,日本劳动力比例开始下滑,到今日仍然在下滑,日本经济因此从来也没有走出低迷状态。日本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下降很多。上图:中国劳动力人口衰退趋势上图: 日本劳动力数量与世界GDP份额之间的关系上图:日本总抚养比与GDP之间的关系。蓝色为GDP,红色为总抚养比。在低抚养比的两个时间段,日本经济表现都很好。1995年之后日本抚养比一直没有下降,日本GDP发展也是长期低迷。(总抚养比 =(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 劳动力人口)而地球上只有中国推行过严酷的一胎化政策,其后续劳动力下降幅度非常惊人,后果要比日本可怕的多。中国由于计生带来的巨大人口危机,经济将进入长期的停滞和衰退,短期内不可逆。
上图: 早在中国经济还坚挺的2011年,基辛格就淡定的告诉美国人不要担心中国崛起。为何?因为他就是国际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者!基辛格现在应该如释重负了,因为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怂恿资助“计划”中国的人口而将中国的崛起“计划”掉了。上图: 我们看看问题有多严重。基辛格为何这么肯定中国竞争不过美国?2030年后,中国每年减少劳动力近千万,什么经济体能承受这种劳动力下降速度而不崩溃?(这个预测还是保守的,近年统计2012年劳动力就开始减少了,可见实际生育率比统计要低)2.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老无所依几成定局 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
计生干部这口号喊的很好听。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政府是一个花钱部门,政府如何养老?还是靠收税嘛!税收哪里来?劳动者劳动。请问一个国家劳动者比例大幅度下降,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幅度增加,那么政府哪里来的资源可以给你养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归根结底,养老就是本质就是靠年轻人劳动,当年轻人严重不足的时候,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老人还能指望什么?
表现在明面上,就是养老金的巨大亏空。现在还有70后婴儿潮人口劳动支持就已经这个样子了。等30年后70后婴儿潮人口靠谁养老?我估计除了学秦始皇60岁活埋人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当然我们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叫:计划死亡。3.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独立完整受到威胁
一个国家人口不断减少,其结果就是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一胎化会导致一代人口减少50%, 一代也就是30年而已。计生政策已经执行了30年,之所以我们还没看到人口大幅下降是因为老人还没有死,如果一胎化再执行30年,我们国家将失去75%的人口。将成为只有2~3亿人口的国家。但是全世界可没有计生了。届时印度人口应该会超过15亿。越南人口将匹敌中国。不要说印度,就是越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都将超越中国。
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没有计生,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当一个国家主体民族没有优势数量的时候,往往就是四分五裂。科索沃就是最好的例子。
计生30年。汉族从98%的绝对优势比例,狂泻到现在的90%多点。中国人口比例从1950~1980年的22%,下降到今日的不足20%,这是非常吓人的减少速度。50年后,中国这个国家能否保持完整和独立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上图:世界主要文明人口相对比例的变化趋势(1820-2100年)
注:中华文明含中国大陆和港澳台,1950年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史》(1988),之后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推算,假设2014年完全放开但不鼓励生育。其他国家1950年前来自Maddison(2008),之后为联合国人口署中方案预测。)
由于现在中国人口依然在增加,而且还会持续一些年,有人认为不如等中国人口停止增长再放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口趋势有极大的惯性。现在人口增长的原因是,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口也不多,只是中青年人口较多。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人口将急剧衰减,持续时间将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根据我们之前最乐观的估算,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从2030到2070年,每年也都将减少上千万人,40年内减少30%。这种衰减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与此相比,过去20年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人口下降不过3.4%,扣除移入人口的自然下降也不过7.8%。—— 携程网主席 梁建章
--------------4.最简单的算术:一对夫妇(2个人)必须生3个小孩,这个民族才能保持人口不减少。
任何一个文明如果不能保证平均一对夫妇生育3个小孩,这个文明必然灭亡,这只是时间问题。最简单的算术。但是,中国的不孕率已经高达12%,还有大量的晚婚族、丁克和同性恋,这要要求一对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必须生4~5个孩子,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延续下去(不减少而已,更不要说保持增长了),请问如果现在还坚持一胎化,那不就是自杀吗? 全面二胎不过是由快速自杀变为慢性自杀,不会对中国今后的大衰落有太大影响。5.国际计生谎言渐渐被识破 许多人认为计生是中国的土政策。其实不然。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和推动者是约翰·D·洛克菲勒及他的助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及美国政府。
洛克菲勒他们早在1920年就开始对或秘密或公开的对外国人进行绝育。1970年之后,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其代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将削减第三世界人口定为一项美国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简称NSSM-200)。从福特政府开始实行。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在此政策的投入已经超过173亿美元。(小布什时期迫于美国宗教界的压力美国政府短暂终止了对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资助,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这个政策和资助又恢复了。)快速参考:
人类生命国际(Human Life International)Brian Clower博士所著的《Kissinger Report 2004》估算,1965年到2004年美国共投入了173亿美元的经费用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投入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其次是投入到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这173亿美元如何花?你直接这么搞人家没人会上当,美国政府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美国国际发展署这些三方机构来进行,宣传所谓“人口危机”(人口危机快没人信了,他们下一个宣传主题是“气候危机”),渲染人口是问题,然后他们就跳出了“帮”你解决“问题”了。他们打着幌子诸如“生殖健康”、“关爱女性”、“关爱女童”这些看上去非常人性化的名字,行使绝育第三世界妇女之实。同时,他们会资助和培养“人口学家”,为他们的人口政策摇旗呐喊。你去查查中国的所谓人口学家,有多少没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背景?
中国的计生在1979年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会5000万美元赞助,然后大规模展开的。1979年的5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我们看看从洛克菲勒资助的美国大学毕业的计生干部给大家带来什么理论:
计生说辞1: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藏、新疆都不合适人住,所以没法跟外国比。” 真相:
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把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及1/3国土不适生活视为特别现象,但是实际是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
全球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少数的大城市中,分布都不均匀。根据马太效应,大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小城市或者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因为集中居住效率更高。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口分布越不均匀。比如日本东京地区人口就占了全国人口的25%,莫斯科一个城市人口占了全国的10%,英国伦敦人口占了全国的13%,巴黎都市圈占法国人口的18%。在看“西藏、新疆等1/3国土不适生活”这个说法。换个说法:中国2/3的土地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这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宜居水平。而中国宜居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某些国家比如埃及,96%的面积都是沙漠,以色列45%都是沙漠,可耕地不足20%。日本75%面积为山地丘陵,不适合人类聚居。整个欧洲的平原面积也不过60%,还没中国多。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最多占了45%的全球人口,这就是明证。计生说辞2: “10个人可以分到蛋糕吃,想象下100个人分会怎么样?饿死了!” 真相:
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蛋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得有人种地、有人养牛、有人磨面、有人烘焙,这十个人才有蛋糕吃。假如说10个人有能力做一个1公斤的蛋糕,那么100个人将会有能力做一个100公斤的蛋糕(人的生产率增长是人口增长的指数关系)。现实情况是10个人根本没蛋糕吃,因为10个人根本达不到生产蛋糕的需要的分工数量。计生说辞3:”人多占用资源多,资源不够用了,人越多人均资源就越少了“ 真相:
1.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产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石油、煤炭、矿石存在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的智慧和劳动开采利用,根本就不是资源。同样,铀矿、海水、太阳能这些之前都不是资源,但是未来人们可能从水中提取几乎是无限的聚变资源,或者利用太阳能提取不尽所谓清洁能源,只要人口在不断增长,人类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能开发的资源也就越多。
2.所以,随着人数量的增长,人越多个人能获取的资源也就越多,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3.土地资源。有人说耕地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人越多肯定越少,一定有极限,人太多肯定喂不饱肚子。让我们看看事实: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00年小麦亩产已经突破600公斤,人口才只有70亿。100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2倍,而人口仅仅增加了4倍多点。也就是说虽然现在70亿人,但是对土地的需求反而比100年前更少了!实际上农业发展是人类所有产业中最慢的,因为土地多的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随便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增产。要知道在半导体领域每18个月性能就可以增长一番。
4.食物、服装、水电、电器这些产品在我们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要知道,中世纪人有一件袍子都是很贵重的财产。这说明人创造资源的能力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增强。计生说辞4:”看看现在城市里多拥挤了、房价这么高!还要那么多人干嘛?“ 真相:
1.中国城市确实拥挤,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太多,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大量原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建设不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城市向城郊扩张。
2.高房价是土地垄断限量供应及禁止非房企建房造成的。实际上中国人人住别墅都没问题,我们计算下:13亿人*每人35平方/别墅0.5容积率 =9.1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0.9%的国土面积即可住完,这相当于现在重庆市大小。如果你说住别墅太奢华我们住低密度小区吧,按照容积率2, 则只需要2.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二级城市大庆市的面积即可。晚上大家回家睡觉,中国其他99.7%的地方都空无一人!
3.纽约东京等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平均为1.5万人平方公里,这包括了住房、休闲、工作的空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中国全部13亿人住在城市里需要8.7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好相当于一个重庆市的大小。关于中国大城市发展之怪现状和原因,我写的另外一个回答: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人权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坑爹的项目之一:合肥长丰县试点姓氏革命:孩子随母姓有奖金
这个就暴露他的目的了:把中国人后代计划了,然后移民他国人来替代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为中国老龄化支招:移民他国年轻劳力后记
尊敬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在寻找计生理论错误的证据时,我发现证据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从来没有任何数据和事实能够支撑计生宣传的那些荒诞说法,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计生从根本上错的离谱,完全与世界的真理和良心背道而驰。判断一件事情正确与否可以不需要任何知识,只要静下来倾听一下你良心的声音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判断一件事情可以不需要任何知识,只要静下来倾听一下你良心的声音。面对计生带来的种种悲剧。你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你的良心有没有对此感到同情、悲伤和愤怒。如果此时你的“理性”跳出来说这是活该、这违反了什么什么规定,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所谓“理性”和那些道理是昧良心的知识!与真理背道而驰的!直觉思维是神圣的天赋,理性思维是它的忠实的仆人,而我们现在却创造了一个社会—— 它给仆人以荣耀,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天赋。——爱因斯坦=================
第二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讲稿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在50年代和1962~1972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使得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进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每5~7年即可增长1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为何全面放开二孩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2、“银发危机”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4、“失独”社会之殇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今年7月19日,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一类社会创伤。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
5、男女比例失衡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至少经历4个关键程序,抢生属违法要罚款
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开放二孩要先修法
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实应该是参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全面放开二孩依旧需要依法落实,首先有个修法的过程。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的实施方案。首先,各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接着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之后,各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抢生属违法要罚款
目前,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份计划生育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国家仅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生育政策在省级层面制定。我国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地相应地修改了计划与生育条例。这导致了各地政策的落地出现了时间差。
如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3月至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政策全面落地。地方政策的出台时间决定了新生儿的身份是否合法。
对于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的处理,各地也有不同。
此前媒体曾统计,江西、浙江、天津、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甘肃、重庆、广东、辽宁、湖南、云南、福建、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属违法,仍需按规定进行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二孩”而不是“二胎”,例如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家庭,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全面二孩”的新政了。据了解,之所以称“二孩”而非“二胎”,是因为“二孩”所强调的是生育“数量”,并非“胎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七大焦点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30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国多数省(区、市)都能够具体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按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我们已经在全国实行了一孩生育登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
1、谁能享受全面二孩政策?
王培安副主任:全面二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全面二孩政策何时开始实施?
王培安副主任: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组织实施。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各地将陆续开始实施。
3、生育还要不要审批?
王培安副主任:按照部署,我们已经在全国实行了一孩生育登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服务,方便群众。
4、如果只生一孩,还奖励吗? 王培安副主任: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提倡按政策生育。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之前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继续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享受的不退还。
5、如何避免二孩“抢生” 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的实施,需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
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表示,除经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之外,还需各地履行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环节,才能使全面二孩最终落地,“比照‘单独二孩’从决策披露到最终各地落地实施时间,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从单独二孩政策来看,自2013年11月明确至2014年7月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完成地方法规的修订,相隔9个月左右。而女性从怀孕至生育,一般需要9至10个月。
6、哪些情况得缴纳抚养费 违规生育二胎、三胎照罚
根据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不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即通俗所指的“超生罚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社会抚养费征收是否会取消,以往超生尤其是超生二孩的社会抚养费是否要返还?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实施全面二孩并不意味着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生育权仍然会受到限制,而作为体现违规成本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将继续执行。
不少基层计生干部表示,全面二孩放开后,符合政策二孩生育肯定无需征收社会抚养费。但只要是违反政策生育,比如违规生育二胎、三胎情况,仍将征收社会抚养费。此外,对于此前生育二孩被“罚款”的家庭,从现有政策来看返还社会抚养费的可能性不大。
7、生育二孩产假能休多久 一般二孩产假只有98天
生育二孩能休多久?不少地区将晚育范围确定为已婚妇女23岁(或24岁)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因此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加上二孩不属于独生子女,相应增加的产假也无法享受,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
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独生子女不再奖励对于二孩产假的影响,多地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还需等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在此之前都得按现有规定执行”。
第三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研究结论】
1.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和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2.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96年起开始低于1.6,至今已10年,根据日韩经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提升作用有限。
3.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在8000万人左右,政策实施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逐渐释放,共计1500-2500万。
4.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短期来看,加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长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年龄段人口比重,但不会逆转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一.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
二战后,全球进入长时间的整体和平与经济繁荣,人口总数随之从30亿左右缓慢增长至超过70亿,但增速趋于下滑,从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后半程(1970年后)的1%左右。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成为全球大趋势。
1.经济发展会带来生育率下降(与人均GDP、教育负相关)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整体上而言,各国人均GDP、女性受教育水平都与总和生育率负相关(见图
1、图2)。即随着人均GDP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总和生育率会不断下降。从1950-2015年中取四个不同时间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印度、越南、韩国下滑最为明显,2010-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不及最高峰时期的40%(见图3)。
2.世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
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战后,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也逐步提高。随着1946-1964年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进入高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15-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8%增长一倍,至16%,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随之从29.6岁上升至36.1岁。全球及主要代表性的10个国家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的国家数量也将从目前的2个国家(日本、德国)增至9个国家,只有印度例外(见图
4、图5)。
二.全面二胎政策对提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作用有限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快速下降。究其根源,生育水平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的生育政策,二是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行为。
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情况
从国家生育政策角度看,整体上是一个计划生育制度逐渐趋严到近期逐步放松的演变过程。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70年代基本形成并逐步推行,80-90年代走向严格执行且无重大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渐在局部有所松动。
由于多民族大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城镇汉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和少数民族相对宽松,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是失衡日益严峻,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区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了一些微调,比如“双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表1)。
表1 主要生育政策及其微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期间,我们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的2.33%最低下降至2010年的1.19%,降幅接近一半。新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2621万骤减至1999年最低的1150万(见图6)。近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微调及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建国后第三次婴儿潮逐步进入育龄期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及新出生人口都有小幅回升,但依旧低于2%,在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作为两者差值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应呈现长期下滑的趋势,从1987年的1.66%骤减至2010年的0.48%,不及原来的1/3。
持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使得作为生育基数的育龄妇女数量,在保持长期增长趋势后,自2010年开始出现下降,2015年育龄妇女比2010年骤减1461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下降1.78个百分点(见图7)。
2.总和生育率下滑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人口发展规律相似,在中国,作为生育乘数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自然下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严重加剧了其下降幅度。
尽管近年来国家逐步放松了生育政策,但并未扭转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趋势(见图8)。根据学者周长洪的测算,基于我国2010年生育政策规定下的预期终身生育率估计值为1.452人,但实际上除了广西、海南、贵州、新疆四省,其余省份的生育率均低于该估计值(见图9)。并且,尽管各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差别,但是各省的生育率差异到2010年显著变小。这说明居民的实际生育意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规律性走低,政策的刺激并未使其出现大幅变动。
类似情形也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韩国。1995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3,为了刺激人口增长,1996年,韩国政府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然而之后韩国总和生育率仍然持续下降,2000年为1.47,2002年为1.17,2005年甚至下降到1.08(见图10),直到2006年以后,韩国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生育,人口出生率才逐步企稳。日本从1952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并在1974年开始进一步变严,经过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从3下降到1.66左右。日本政府从1991年开始鼓励生育,2004年进一步实施财政补贴生育政策,但总和生育率长期低迷(见图11)。
韩国和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等到总和生育率已经进入1.6以下的低生育水平时再调整生育政策,其政策效果是不明显的。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996年开始跌破1.6,至今已经有10年时间,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提高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有限。
三.中国全面放开二胎后的人口变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这两个人口生育基数和乘数关键指标,进而影响新增人口数量;二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终会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1.预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300-500万年新增人口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根据育龄妇女的不同情况,可以划分为:城镇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政策,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省份的农村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政策,其余农村农业人口采用一孩半或两孩政策,部分少数民族采用两孩及以上政策,双独两孩政策,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等6种主要现行生育政策(具体见表1)。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夫妻双方都为非独生子女的一孩儿家庭。以上海市为例,从1979年开始执行严格的“一孩政策”,“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9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符合生育二胎条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面只有10%的家庭。
因此,我们在测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时,必须先剔除现有符合“单独二胎”的人群。即将现阶段已经有一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减去可以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得出本次政策放松所能覆盖的育龄妇女人数。据此测算,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人群在8018万人。
2013年的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从申请二胎的比例来看,不同地区的比率从6-11.5%不等,全国平均水平为8.25%(申请数量除以对应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数量)。从申请数量的变化来看,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申请后实际生育比例,约5 %。
根据以上实证数据,我们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行的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能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
2010-2015年之前的中国,一直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诸多实惠。整体而言,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从1950年开始就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之中,从1950年最低的3.33亿人增长至最高2014年的10.8亿人,增长224%,而同一时期的少年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虽然也有所增加,从2.11亿人上升至3.61亿人,但71%的增幅远不及劳动力人口。
然而,随着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一方面,人口生育率持续下滑,少年人口持续下降,从1976年最高的3.65亿人下降至最低2011年的2.32亿,下降36.44%;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从最低1960年的2352万一路上升至2014年的1.26亿人,剧增435%。因而少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下滑,从1965年的74.6%下降至最低2010年的23.4%;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从1965年的6.1%增长至2015年的13%。
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未来 5 年间,我们假设我国可能增加出生 1500-25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作为净消费者,会提高未来5-20年的儿童抚养比,从而进一步提高总抚养比。
从长期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增加了我国低年龄段的人口占比,2030年时,与初始政策相比,0-14岁的人口占比提升2%,但总体上对我国人口结构影响不大(见图16)。因此并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附件1: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各省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数
第四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 经济学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
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
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
那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二孩”呢?国家卫计委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以下社会价值:第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有益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有益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放慢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原理看,二孩的生育和抚养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见图1)。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虽然生育和生产不能画等号,但产生的效应是类似的。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产品,那么孩子的生育和抚养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作为生产成本。而同一对夫妻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可以穿第一个孩子穿过的衣服,玩第一个孩子玩过的玩具,用第一个孩子用过的学习用品。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视为固定成本,而孩子数量的增加承担了这一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与此同时,因为抚养第一个孩子有了经验,抚养第二个孩子的“技术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边际成本。
另外,从“刘易斯拐点”理论看,全面放开“二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劳动力短缺两个阶段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中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称为“刘易斯拐点”。而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将会消失。我国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现象,从那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到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大幅度下降,为93727万人。这意味着,如果不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意义
有助于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快于现代化等主要特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占总人口的13.26%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其规模已达1.77亿。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今后十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仍将以年均8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上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现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几十年后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年龄人口锐减,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的形势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益于延迟我国的人口红利。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人口抚养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储蓄和投资高增长的局面。由此可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这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则会出现人口红利衰退或消失,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4%~1.5%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在持续下降。一旦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那么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7.6%的人口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其规模为9.2亿人,其绝对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滑,分别减少了345万和244万。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面临“刘易斯拐点”,因此有必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和劳动人口总量,以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有助于缓解社保空账危机。我国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比较短,目前正处在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个人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当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即现在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在职员工的社会统筹基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保账户中资金流出迅速加快,资金流入增速缓慢,社保账户支付能力迅速下滑,甚至出现空账危机。在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下,养老基金必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统计,目前全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资金出现了收不抵支情况,并且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2012年已经超过2.6万亿。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面临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达到21.58%,比2012年上升了0.92%,这代表着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数量在稳步上升。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如果不做政策上的调整,最终会出现社保基金左支右绌的状况。全面放开“二孩”能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保缴费群体,从而提高社会养老的能力。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扩大内需。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公布,相关上市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婴幼儿产业。在此背景下,相关婴幼儿产品的股票也出现上涨趋势。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给婴幼儿行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目前日益增长的教育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教育板块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股指有明显涨幅,对此政策做出了积极回应。除此之外,全面放开“二孩”后,产妇和新生儿数量也会猛增,因此,放开“二孩”政策将扩大医疗需求,带动医疗行业发展。另外,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动漫市场也不断壮大,很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此领域,未来这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这说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跟踪实施效果,以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热议这个话题,就连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谈论是否再生二孩。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生育高潮,但事实却事与愿违。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栏目,曾经选取上海和北京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大都市,做了一期有关“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调查节目。根据调查发现,上海市育龄妇女中,虽然90%符合“双独”或“单独”政策,但事实上只有5%的妇女到卫计委申请生育二孩。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末,上海市约有37万对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但只有6万多对申请生育二孩。北京的情况与上海非常相似,2014年全年,北京市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中只有约3万对申请生育二孩。在节目中,记者广泛地对符合“单独二孩”条件却无生育意愿的夫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引发无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表明,我国正在走入低生育率时代,我们应紧密跟踪“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避免真正掉入低生育率的陷阱。
有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和谐,造成家庭矛盾。首先是造成夫妻间的矛盾。假如一方坚持生育二孩,而另一方不想生,这必然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尤其是高学历的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一般生育二孩意愿不太强烈,这更容易发生夫妻间矛盾。
其次是造成亲子间的矛盾。当下独生子女一代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占有欲较强,不允许他人分享父母的爱。二孩的降临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潜在的爱被分享的威胁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因此,生育二孩有可能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最后是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父母具有“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传统观念,所以渴望儿女生育二孩。但更追求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80后和90后夫妻,如果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较大,就不愿生育二孩。这样,父母希望儿女生育二孩的愿望与小夫妻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想法间产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80后、90后夫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有可能对女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女职工“三期”(怀孕期、产期及哺乳期)期间不得降低基本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对女职工有职业歧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用人单位往往以给“三期”女职工设置苛刻的工作条件的形式,迫使女职工自行辞职或恶意造成“三期”女职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尴尬局面。
一份对多家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会加重女性在就业中的歧视。因为用人单位一旦招聘未育女职工,有可能会面临女职工怀孕、生育给企业带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不畅和人员短缺的风险,因此不少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职工,而不愿录用女职工。政府虽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未对用人单位提供任何经济上的配套措施来弥补此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困境,所有义务都加重在用人单位方面,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不愿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几点建议
首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在未来几年内引发新生儿出生的热潮,而大量婴儿的出生必将需要更多的医院、幼儿园及学校等公共资源,因此,政府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对医疗和教育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程序,使公共资源配置运行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其次,虽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然而由于抚养孩子的成本过高、二孩出生后对女性的就业影响较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不少家庭选择不生二孩。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保障女性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的同时,也要降低抚育孩子的成本,以此达到更好地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
最后,在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管理的对象,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而“服务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服务的对象,为育龄夫妇提供生育健康服务。在当前新的人口形势下,要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出发,进行一系列改革,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清除制度性障碍。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系2015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山东省育龄妇女对‘二胎’政策的反响及生育意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5WE07)
责编 /王坤娜 许国荣(实习)
第五篇:给家长的一封信(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让校长头疼的事还是来了。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校60位老师中,一位目前产假、一位怀孕保胎、一位二胎保胎,两位已怀上二胎,下学期铁定要请假了,还有几位也在计划二胎中,加上十来个小姑娘也会在这几年结婚生娃,在我们这所男老师比例不算低的学校里,一线老师也处于即将告急的状态。
这段时间,和其他校长聊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说起这个话题,我突然发现,自己还不算最头痛的一个。
身为父亲和丈夫,在我心里,妈妈是很伟大的,怀孕的女人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不会动员,也不会劝说女教师暂缓或有计划地生二胎。从教育者的身份考虑,如果一个做教育的人,都感受不到人性的光辉,那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但实际问题却摆在眼前。
平时极个别教师请一两天的假,还能学校内部调剂。怀孕生孩子至少请假一个学期,遇到保胎的基本上要请假两个学期,学校本来就编制不足,老师们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一位老师倒下,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引起连锁反应,最终殃及学生。
目前,我们和大多数学校一样,采取的办法只能请代课教师。从退休教师、师范院校学生或是师范专业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中招聘。但临时要想找到一个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的代课教师,真的要拼人品。代课教师的待遇实在也是很低,每个月到手两千多元,说多了都是泪啊!
显然,这不是一两所学校的事,是社会的共性问题。各级部门也正在加紧研究对策,相信一定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妥善解决。但是现阶段,我想说,更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
在西方,孩子在不同年级去接触不同的老师是被倡导的,但中国家长中有一个传统:不希望老师换来换去,认为频繁更换老师,孩子会没有安全感,也会失去学习的系统性。记得上学期开学,就有几位妈妈找到我,诉说她们的担忧:“张校长,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又换了,调动太频繁,前两位语文老师都是副校长调走了提拔了,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英语老师也换掉了,我们又要重新去适应!”经过交流后,妈妈们释然了。
每所学校,每个孩子和家长都会遇到换老师的情况,家长的担忧,我完全理解。希望老师个个都优秀,希望老师稳定,这也是学校的意愿。对于老师的更换,学校不会很随意,必定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比如老师怀孕生子了、提拔调动了、学习进修了、不适应现有岗位了„„都会有老师的调整。而面对全面二孩的放开,在女性为主的老师队伍中,更换老师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更频繁,也希望爸爸妈妈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学校在面对这件事上一定是非常慎重,从大局考虑尽量均衡,尽最大可能减少因教师的更换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换个角度想,让孩子遇见各种类型的老师,对他们的成长并不一定全是坏事。等孩子长大走上社会,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终究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去适应各种瞬息万变,这也是一种学习。
我倒是担心,家长对换老师的过度焦虑,会带给孩子负面影响,你的言行甚至是眼神语气都会暗示孩子:情况很糟,这个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孩子如果带着这种暗示去面对新老师,人为地增加了磨合期的难度。
前两年,有一段话被爸妈们看成金玉良言: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种子,每人花期不同。其实这话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它适合我们每一个人。在我眼里,学校的老师们,年长的有经验,年轻的有创新意识,校领导任课教学能力强,普通老师安心于课堂„„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颗爱孩子的心,你能仅仅用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评定他们的好坏吗?
另外,孩子的适应能力也远远比成人强,请不要用大人莫名的焦虑给自己和孩子平添了烦恼。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身边的改变,这是对孩子更为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