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工作两年后,我选择了申请出国—写在被MIT录取之后
在工作两年后,我选择了申请出国—写在被MIT录取之后(世毕盟学员)
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美国交换 GPA:3.6(交换4.0)
G:760 T:110(30+30+24+26)工作:两年(公司大型项目融资)录取结果:MIT MFin, LSE MSc Risk & Finance, BC MBA/MSF(Waiting list), UIUC MSc Finance, Brandeis MAIEF(scholarship)
Offer拿到后仍旧是漫漫长路,过不了多久,或许又要站在下一个选择和奋斗的路口。
前言
我的申请其实是在相当仓促的情况下决定的,8月才下定决心,9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GGU一起讨论申请计划,10月考了T,11月搞定了全部的PS,12月终于追来了所有的推荐信,1月本拖延症患者交了申请,2月面试,3月出结果,等待之后,所幸多是好消息。然而期间工作的压力巨大,一次次熬夜,不停地出差,如果不是大学时候考了不错的Gmat还有GGU一直backup,可能真的没勇气和精力做完这个申请。
申请过程回顾
PS+CV 我的mentor的画龙点睛之术一直都是灰常靠谱,拿到我CV之后,一句咱以工作经历主打,Experience放第一位、篇幅1/
2、现有工作内容继续扩充,Academic1/
6、Awards拆分合并,最后的Extracurricular占1/3,严谨又精妙,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一秒高大上。我的培训师Silu同样超级给力,不管改了第几版的CV和PS,都很快拿到native的修改意见,同时帮我出主意怎么选校,分析情况,还深夜安抚我调戏网申系统的无语之情。
PS的写作上,如何避免成为CV的重复,如何亮化经历的细节,如何丰富对未来的展望,如何突出对每个学校的了解并恰到好处地切题,肖遥老师一直有给很犀利的意见。更重要的是,用present(considerations)/ past(accumulations)/ future(plans)串起全篇,让人清楚的看到属于你的想法与规划。
推荐信 我一共找了4位推荐人。一位曾经是各大bank的各种head,从我进公司开始就教了我很多,不仅是业务的知识,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做事做人的态度,让我受益良多,亦师亦友,不厌其烦地帮我写了每一个学校的推荐信。另一位是和我们经常合作的律所大Par,在项目进行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之谊,帮我写了非常棒的推荐信。我还记得MIT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跟我说,”You don’t know what a great recommendation he has written for you.”
另外两位是学校的教授。虽然大学的时候做了不少的research和program,但两年过去,有的另谋高就了有的退休了有的去澳洲了等等情况不一而足,当时真的很抓狂。幸好有一门大四的课是纽约的exchange professor教的,我成绩不错,联系上了教授也愿意帮我写,真的是非常幸运。还有一位research非常厉害的Economy的教授,知道我的情况后,也乐意推荐我。真的是很感激一路上帮助我的所有人。
面试 MIT和BC两家有面试。MIT是face to face,面试官一个是admission的一个是career的;BC是半夜skype,MBA的二年级学生。两场面试留给我的印象都非常好,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value我这个个体,并且彼此的价值观互相认同。GGU可以随时预约模拟面试(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一样function),面试题目的准备也相对准确,这些面试经验的积累,不仅是对于申请学校,乃至对于日后的工作申请都是相当有益的。由于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并不用担心没有案例分享,但怎样有效地组织叙述,挖掘出更惊艳的角度,提供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写在最后的话
Offer拿到后仍旧是漫漫长路,过不了多久,或许又要站在下一个选择和奋斗的路口。对于现在的公司,更多的是不舍;对于将来,很庆幸在波士顿还有不少知交好友,而mentor 肖遥哥竟然在delay n年后决定next stop Harvard,真的是让人对在GGU的奇遇既惊又喜。未来一年的时间尽管短暂,对于已经工作两年的我,更加明确的计划让我有了值得的期待。
“最后,祝天下的所有GGUer都得偿所愿”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