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2、产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3、理论成本: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期间费用: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5、专项成本: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经济效益,而在产品成本和各种生产经营成本之外运用的一些特殊的成本。
6、成本会计的对象: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成本、费用会计。
7、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的测算。
8、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9、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10、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对各项这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11、成本分析: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2、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
13、费用要素: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费用、劳动手段方面费用和活劳动方面费用,这三大费用构成费用要素。
14、成本项目:为了具体地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进一步将其划分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成本项目。
15、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16、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17、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费、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8、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9、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0、生产费用: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21、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消耗定额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费用定额是消耗定额的货币表现。
22、定额消耗量和定额费用:定额消耗量是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定额费用是定额消耗量的货币表现。
23、包装物: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24、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产经营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5、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6、计件工资: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27、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28、出借、出租包装物的净值摊销法:采用这种方法,出借、出租包装物的每月应计摊销额,根据包装物的摊余价值乘以规定的摊销率计算。包装物的摊余价值,就是包装物的原值(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后的余额,即净值。
29、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法:在这种方法下,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
销其价值的一半。
30、低值易耗品的分次摊销法:采用分次摊销法,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要按其使用期限的长短或价值的大小分月摊入成本、费用;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转作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转作递延资产分月摊销。
31、待摊费用: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这种费用发生以后,由于受益期限较长,不应一次全部计入当月的成本、费用,而应按照待摊费用的受益期限分月摊销计入各月的成本费用。
32、预提费用: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
第五章
33、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
34、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采用这一分配方法,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35、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4.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
36、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37、制造费用: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38、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
39、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40、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4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
42、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43、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44、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45、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和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
46、废品报废损失:废品损失尚未扣除应收赔款的损失
47、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48、广义的在产品: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两部分
49、狭义的在产品:就某一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来说,在产品中包括该车间或该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产品,车间或生产步骤完工的半成品不包括在内
50、约当产量: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51、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虽然有月末在产品,但不计算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5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这种该当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这间变化不大的在产品
5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就是说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54、约当产量比例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序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5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已经完工、只是尚未包装或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5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该费用定额计算,亦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在全部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单位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余作为完工产品成本。就是说,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都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57、定额比例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的产品,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
58、多步骤生产:工业企业工艺过程系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
59、分批法:按照产品的批别(分批、不分步),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分批法
60、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分步、不分批)计算产品成本。
61、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62、简化分批法: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该批产品完工以前,账内不需按月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和生产工时,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记各项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各该批在产品的成本;只是在有完工产品那个月分份,才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登记各该批完工产品的成本。
63、累计间接计入费用率:是指全部产品该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与全部产品累计生产工时的比值。64、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65、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平行结转各生产步骤生产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综合结转分步法:采用这种结转法,应将各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荐综合记入其成本明细账中。67、分项结转:采用这种结转法,是将各步骤所耗用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68、成本还原:将产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69、分类法:就是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70、联产品:在工业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
71、等级产品:在工业企业中,如果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产品。72、副产品:是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73、系数法: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第十四章
74、定额法:就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75、脱离定额变动差异:
76、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77、产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常费用
78、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79、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面发生的各项费用。
80、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是根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核算的账簿等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81、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8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借以考察经济业务的想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83、连环替代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84、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的计算方法。
85、趋势分析法 :是通过连续若干期间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86、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它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87、构成比率分析法:它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1.财务成本:是根据实际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要求,按各成本计算对象受益的情况汇集与分配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所计算的一定质量和数量产品或劳务的个别劳动耗费补偿价值。2.企业总经营成本:又称全部成本,是企业本期完工如库的已销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之和。3.期间成本:又称期间费用,是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归入当期损益,主要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4.要素费用: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按照以上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又称为要素费用。
5.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在新被领出当月和报废月时各摊销一半的方法。
6.辅助生产费用:是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组成了这些产品和劳务的成本,但对于耗用这些产品和劳务的基本生产车间、经营管理部门来说,这些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又是一种费用,即辅助生产费用。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7.制造费用:指在生产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
8.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指分配制造费用时,不管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每个月制造费用都应该按统一的年度开始前预先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给个受益产品,该计划分配率全年度适用,但在年度内如果发现制造费用的实际数与计划分配率分配的费用数差额较大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9.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10.定额成本:是根据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和计划价格、计划费用率等有关资料测算的产品生产成本。标准成本是定额成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1.产品成本:指为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而消耗的生产费用总和。
12.成本计算对象:是某一成本计算期、某一成本计算主体生产的某种产品。生产组织特点与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决定成本计算方法。
13.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在辅助生产之间相互提供
产品或劳务情况下的一种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14.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是指对辅助生产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先在辅助生产之间分配,然后再在其他部门分配。
15.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各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应按照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16.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17.约当产量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核算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完工产品的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18.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19.在产品:企业计算在产品成本所依据的“期末在产品实际结存数量”,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这一概念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
20.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然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一类产品内不同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21.定额法: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成本费用形成的各个阶段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作为成本费用控制的标准,用产品的定额成本去控制实际生产费用的支出,随时查明实际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数额及其原因,从而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与控制融为一体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和控制制度。
22.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用以反映企业成本水平,分析和考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及结果的会计报表。
第二篇: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废品损失--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成本会计职能—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成本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直接计入费用—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费用。
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连环替代法--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篇:成本会计简答与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集中工作与分散工作:所谓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各环节的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和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所谓分散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别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3、直接计入费用:是指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单独受益,可直接计入给成本对象的成本的费用。如只为某一种产品或某一项劳务发生的耗费。
4、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生产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折旧费用等。
5、直接生产费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
6、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具体方法是:先按各辅助生产部门直接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和为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收益对象提供劳务、作业的总量,计算出各辅助生产部门提供劳务、作业的实际单位成本,然后再按除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个收益对象耗用的数量进行分配。
7、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是交互分配与直接分配相结合的一种分配方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费用的分配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的费用分配,即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布,进行直接分配,即将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按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8、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采用顺序分配法,首先应按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的多少排列分配顺序。其特点在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9、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内容是:分配费用时,对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和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费用一律按实际耗用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由于向各个受益部门分配的费用是计划成本,因而还需计算分配额合计和实际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
10、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11、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材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由于过失单位或过失人造成的停工而应负担的赔偿,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12、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13、约当产量比例法:所谓约当产量就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加工程度和投料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就是将本月所归集的应有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14、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用的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加工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1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根据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投料程度、加工程度和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以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作为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而以期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期生产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
16、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年内个月的在产品成本都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固定不变。这样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仍是该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末,根据盘点数重新确定年末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7、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18、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而确定的承受对象,即生产费用的实物承担者。
19、多步骤生产:亦称复杂生产,是指工艺技术过程可以间断,通常由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组成的生产。多步骤生产按产品加工方式,又可分为连续性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20、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1、简化分批法:简化分批法是一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的成本计算对象。加工费用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除原材料、自制半成品以外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22、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以半成品和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并按生产步骤的顺序将半成品成本结转到下一生产的步骤,并在最后的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23、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中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24、分项结转分步法:是指各生产步骤将其所耗的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本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的相应的成本项目之中的成本计算对象。
25、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将各个生产步骤应计入相同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求得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
26、广义在产品:各步骤的广义在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在各个生产步骤中生产的在产品,即狭义的在产品;二是经过本步骤生产完工但尚未形成完工产品的所有半成品,包括处于后面各个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和经过本步骤及后面个步骤加工后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即经过本步骤生产但未形成完工产品的所有狭义在产品和入库的半成品)。
27、分类法: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指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8、脱离定额差异:是指实际生产费用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
29、定额变动差异:是指企业因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促使企业修订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
30、联产品:在某些制造企业中,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具有同等地为的主要产品,称为联产品
31、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
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
32、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内容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
33、连环替代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连环替代是最常用的因素分析法。
34、动态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又称动态比率分析,即将几个时期的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据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增减速度和变动趋势以判断企业某方面业务的趋势,从其变化中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35、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求出比率,再以实际数与计划数(或前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更深入地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36、不可比产品:是指以前或上未正式生产过的产品缺乏可比的成本资料。
二、简答题
1、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1)、成本预测:是指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及其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采用一定的程序、方法和模型,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挖掘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潜力。(2)、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既定或要求的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在若干个与经营活动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据以制定目标成本。成本决策对于促进企业正确制订成本计划、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成本计划:是指根据成本决策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经营任务所需支出的成本、费用,确定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水平,并提出为达到目标成本水平所应采用的各种措施。成本计划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4)、成本控制:是指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具体制定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和各项费用定额,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并及时反馈实际费用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而采取措施以保证成本计划执行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成本控制,可以防止和克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损失和浪费,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不断降低成本。
(5)、成本核算:是对经营活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并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亦即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成本核算还可以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6)、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通过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活动。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资料。
(7)、成本考核:是指企业将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制定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给各内部责任单位,明确它们在完成成本指标时的经济责任并定期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奖惩,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执行成本计划、努力完成责任成本的积极性。
2、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1)健全原始记录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3、为正确计算企业的成本和损益,必须正确划分的耗费界限有哪些?(1)生产经营费用与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2)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3)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各种产品或劳务的费用界限(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4、简述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2)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和控制(3)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4)正确分配、归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5)将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5、什么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制造费用应如何进行归集?
(1)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明细项目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机物料消耗、折旧费、修理费,经常性租赁费、保险费、照明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等。
(3)制造费用应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和费用项目汇集,按车间设置明细账,帐内按照费用项目设专栏,分别反映各车间或部门各项制造费用的支出情况。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月末一般无余额。
6、什么是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包括哪些内容?废品损失应如何进行计算?
(1)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2)包括可修复废品素食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3)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回收残料价值、应收的赔偿款以及应由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净损失;该账户月末无余额。
7、什么是停工损失?停工损失的计算范围如何确定?停工损失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1)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材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由于过失单位或过失人造成的停工而应负担的赔偿,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2)详见P63
8、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的程序简述
第一步:对计划成本进行分配。各受益部门所承担的计划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各受益部门应负担的计划成本=该受益部门实际受益量*该种服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第二步:调整分配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与各该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调整分配。
9、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何种适用条件?(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在产品数量少而稳定的企业。
(2)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者在产品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较为稳定,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不会有较大影响的成本计算。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主要适用于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
(6)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定额制度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大的产品。
10、什么是约当产量法?如何分别计算在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
(1)所谓约当产量就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加工程度和投料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就是将本月所归集的应有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2)A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计算
a 如果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那么在产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产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时费用按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
b 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每一工序内的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与该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额 + 本道工序投料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c 如果直接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陆续投入的,则直接材料费用的投料率可按下式计算:
某工序在产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材料消耗定额
B加工费用的完工率的计算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 + 本道工序的工时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工时定额
11、什么是定额比例法?适用条件?(1)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2)适用于定额制度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大的产品。
12、定额成本法和定额比例法有何区别?
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根据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投料程度、加工程度和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以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作为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而以期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期生产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
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13、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指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对象和一定程序归集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并按期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从品种法延伸出来的),定额法(即通过对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核算,从而求得实际成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4、什么是分批法?其适应范围如何?
是指以产品的批号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分批法通常适用于下列从事小批、单件产品生产的企业:
(1)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器制造企业等。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半数量小而成本却很大,往往是以客户订单为依据划分不同批别进行生产,不同订单所订产品往往种类不同或价格不一,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各异,所以一张订单的成本必须与其他各种订单的成本分开来计算。
(2)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如生产门窗把手、插销等的小五金工厂。这类企业生产规模小,同时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变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因此不可能按产品设置流水线大量生产,而是根据企业事先规定的产品总类、规模小批量组织生产,各批类产品种类、规格不同,也必须分批计算成本。
(3)各类修理企业。由于修理业务多种多样,不同的修理作业其修理成本差之甚远,加之这种企业往往要根据合同规定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约定利润,向客户收取洗理费,所以这类企业要分别计算每项修理业务的成本,以便向客户通报。
(4)企业内部某些小批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如新产品试制车间、辅助工具制造车间等。
15、分步法有哪些特点?它是怎样分类的?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生产步骤
(2)成本计算期较固定,与生产周期不一致。(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4)各步骤之间成本需要结转 怎样分类:
由于各个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对各步骤成本资料的要求(要不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不同,加之对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考虑,因此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如此,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也就相应的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16、什么叫成本还原?成本还原有哪几种方法?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1)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中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2)
成本还原方法主要有成本还原律法和项目比重还原法两种 成本还原律法,是指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中所耗费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占该种半成品本月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乘以所耗费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金额进行还原,从而取得完工产品原始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率=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 项目比重还原法,是指根据本月产品成本中所耗费上一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金额
占本月完工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据以将本步骤耗费的半成品成本分解还原,从而取得完工产品原始成本结构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金额/本月完工该种半成品总成本
&还原的上步骤各成本项目金额=本步骤所耗的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3)
成本还原的方法是倒序法,即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步骤还原后的成本项目加以汇总,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完工产品成本资料。
17、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产成品及其各步骤的半成品,这为分析和考核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正确计算半成品销售成本提供了资料。
(2)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是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生产费用余额,反映着留存在各个生产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因而能为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时,由于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中包括所耗上一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从而能全面反映各步骤完工产品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4)这一方法的核算工作比较复杂,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如果采用综合结转法,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如果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的核算工作量大;如果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结转,还要计算和调整半成品成本差异;如果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结转,各步骤则不能同时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差。因此,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管理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能满足管理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又能简化核算工作。
平行分布结转法的优缺点:
优点;(1)采用这一方法,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然后将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从而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采用这一方法,一般是按成本项目平行结转汇总各步骤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因而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省去大量繁琐的计算工作。缺点:(1)采用这一方法,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资料,因而不能全面的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的水平,不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2)由于采用这一种方法,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从而使半成品食物转移与费用结转脱节,因而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正好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相反。
18、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指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产品成本计算期由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决定(3)类内不同产品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确定
总之,分类法的基本特点是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各类产品成本;各类内再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各项费用,计算各个品种、规格产品的成本。
19、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有什么特点?
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1)编制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企业自行决定成本报表的种类、内容和格式,具有灵活性(3)更注重时效
20、成本分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1)比较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
21、成本报表的作用。
(1)成本报表综合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的成本费用水平
(2)成本报表是评价和考核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业绩的重要依据(3)成本报表是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 成本报表是企业编制下期成本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00156 自考会计
1.产品成本:是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之和。C=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V=劳动力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2.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3.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例如一个月)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4.经营管理费用:各行业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业务成本以外发生的商品流通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称。
5.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理论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7.成本、费用: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8.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测算。(99年考过)
9.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10.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11.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对各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12.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13.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的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审核。
15.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是原始的或初级的成本会计,也是狭义的成本会计。包括上述各个环节(8——14)的成本会计,是现代成本会计,是广义的成本会计,实际上也就是成本管理。
16.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分
17.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清
18.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直接计入费用(简称直接费用)。
19.间接计入费用: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费用(简称间接费用)。
20.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
21.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
22.费用分配:广义的费用分配就是费用划分,也就是前面所述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
分,其中包括不需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的划分。所谓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的分配,都是广义的费用分配;表中分配计入的分配则为狭义的费用分配。
23.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低于1年),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4.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25.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因而是一种负债。
26.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27.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28.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29.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30.可修复废品: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31.废品报废损失:指尚未扣除应收赔款前的废品损失。
32.废品损失(净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33.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34.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35.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的一种摊销方法。
36.工资总额:是之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
37.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38.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折旧计提方法,即年折旧额=应计折旧额/预计使用年限。
39.固定资产折旧产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折旧计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先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每月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数量乘以单位折旧额,即可计算出各该月份的折旧额。
40.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这不是辅助生产的主要任务。
41.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42.辅助生产费用顺序分配法:是指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夺得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费用分配方法。
43.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是指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照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
位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法。
44.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是指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
45.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及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或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
46.生产工时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
47.生产工资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项差不多的车间。
48.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在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49.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开始前确定的全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50.约当产量比例法:指月末将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51.定额比例法:指月末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等其它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52.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指对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5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指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时,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种费用定额计算,再将该种产品的全部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54.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按照产品的品种(不分批、不分步)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55.分批法:按照产品的批别(分批、不分步)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又称定单法,它主要适用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56.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分步、不分批)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指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57.单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生产,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生产周期较短,通常只能由一个企业整体进行。
58.多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例如纺织、钢铁、机械等企业的生产。
59.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即计算什么的成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
了解决生产费用由什么来承担的问题。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1)产品品种;(2)产品批别;(3)产品生产步骤。
60.零件分批法:是指先按零件生产的批别计算各批零件的成本,然后按照各批产品所耗各种零件的成本,加上装配成本,计算各该批产品的成本。它是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运用的计算方法。
61.累计间接计入分配率:是简化的分批法下,分配各项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全部产品某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该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生产工时
62.简化的分批法:是指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时,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产品完工前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则是在生产成本二级帐中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故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63.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4.成本还原:是指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应的产品成本资料,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65.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平行结转各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广义在产品:指就整个企业而言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67.分类法:是先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最后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68.系数法: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69.等级产品:如果某些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则称这些产品为等级产品。
70.副产品: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产品。
71.联产品:某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集中主要产品,这些产品称为联产品。
72.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73.定额变动差异:是指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74.产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运输费等。
75.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办公费、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等。
76.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一般工业企业中指工厂厂部各职能管理部门;在按总厂和分厂组织的企业中,是指总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按公司形成组织的企业中,还包括公司的各职能管理部门。
77.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包括长期借款竣工前的利息费),如利息费用、汇兑损失等。
78.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也称成本费用报表):是根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核算的账簿等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79.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80.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对各种成本报表的分析,都要采用这种方法。
81.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来考察经济业务的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指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
82.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83.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84.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85.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86.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87.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减去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的差额。
88.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的百分比。
89.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是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90.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
91.各种期间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包括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
92.在产品完工率: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并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可以根据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数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数的比率,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第五篇:成本会计复习指导1-3章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2、成本会计的只能: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3、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
4、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5、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
6、集中工作方式: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有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记录,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7、分散工作方式:指成本会计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有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
第二章
1、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
2、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
3、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4、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5、销售费用: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 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6、管理费用: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二发生的各项费用。
7、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直接生产费用:指有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原料费用、主要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
9、间接生产费用:指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折旧费等。
10、直接计入费用: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1、简介计入费用: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2、基本生产:指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13、辅助生产: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第三章
1、低值易耗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期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劳动资料,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2、一次摊销法:即一次转销法或一次计入法。采用这种方法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
入当月(领用月份)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报废时,将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的减少,冲减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3、分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是指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分月平均摊销的方法。
4、五五摊销法:也称“五成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一般,报废时在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
5、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放弃的所有对价。
6、待摊费用:是指本期发生(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7、预提费用:是指预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未付的费用,它实质是企业的一项负债,即是一种已经受益,但以后才发生支付的费用。
8、直接分配法: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收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9、顺序分配法: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将辅助生产车间一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10、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
11、代数分配法:是通过建立多元一次联立方程并求解的方法,取得各种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进而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1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13、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14、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所耗直接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成本的经济实质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理论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区别:A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佳一界定的。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也计入成本。B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C理论成本的概念
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正确的进行决策,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是多种多样的,其内涵有的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3、简述成本会计的作用
A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B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C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D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4、简述成本会计的对象
狭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广义:包括各行业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5、简述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
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就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最基本方面来说,是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该职能是从事后反映发展到了分析预测未来。
6、简述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
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知道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首先,成本会计应从经济管理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计划或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在反映各种生产经营耗费的同时,进行事前监督,即以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企业的计划、预算及规定等为依据,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其次,成本会计要通过成本信息的反馈,进行事中、时候的监督,也就是通过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的检查分析,控制和考核有关经济活动,即使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7、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
A进行成本预算,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B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C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D考核成本价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8、简述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A 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B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想结合。C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9、简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A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B关于成本定额的制度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 C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D关于成本核算规程的制度 E关于责任成本的制度 F关于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办法的制度 G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H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
第二章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A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B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C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D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E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A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B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D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4、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5、简述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分类
直接生产费用;简介生产费用
6、简述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
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
7、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A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B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C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D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8、为了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第三章
1、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怎样进行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分配标准:可以按照产品的质量、体积分配,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可以按照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或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
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程序:A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B计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C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D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p28
按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程序:A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B计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C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p302、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利用这些分配标准来进行费用的分配各有什么优点?
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
分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到基本生产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以及经营成果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
4、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特点: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收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
优点:由于个辅助生产费用只是进行对外分配,只分配一次,计算工作便捷
缺点: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适用情况:只适用于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5、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的特点、分配程序和优缺点
特点: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
分配程序: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
前的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优点:
6、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分配程序和优点
特点: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分配程序: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封住生产厂家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优点: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有现成资料,只要有各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量,便可进行分配,从而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单位成本的影响,便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还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车间或劳务的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
7、什么是制造费用?其明细账以及明细账中的费用项目应如何设置?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应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专栏或专行。制造费用发生时,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时,从该科目的贷方转出,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等科目的借方;除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8、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哪些?它们各适用什么样的情况?
A生产工时比例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否则会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C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D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
9、什么是废品损失?如何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核算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