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报告
长葛市信源养殖有限公司
关于换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的申请报告
长葛市畜牧局:
我公司于2011年3月9日取得了许昌市畜牧局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豫K100304),于2014年3月8日到期,现将我公司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请审核换发。
一、基本情况
长葛市信源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高起点的建设养殖公司,位于长葛市官亭乡,西邻107国道,东邻京珠高速,北邻郑州国际机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双泊河畔,环境优良。
公司现有员工30人,占地面积95亩,注册资金1100万元,经营范围:鸭的养殖销售。是河南省畜牧局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是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经许昌市畜牧局批准的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
该公司饲料生产加工厂设备先进,饲料生产按照国内最新营养科学标准,运用微机控制、电脑配方,蒸气灭菌等先进技术生产。
二、选址布局合理
该公司养殖基地位于长葛市官亭乡冢杨村,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屠宰加工厂、集贸市场、种畜禽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排污便利。
场区共分为三个区,生活区、生产区和育雏区。
场区实行封闭管理,周围有围墙。出入口有消毒室,生产区生活区分开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有消毒更衣室,各栋鸭舍有消毒垫,各栋鸭舍之间距离5米以上,净污道分开。
鸭舍有利于光照、通风和换气。舍内地面和墙壁应便于耐酸碱等消毒药液的清洗和消毒。活动场地应为沙土地,有一定坡度,四周有排水沟,场内有饮水槽和饲料槽,运动场应保持干燥清洁,饲养密度适宜,有充足的躺卧空间,降低发病率。
三、技术力量
本场有员工30人,其中与防疫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2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病。
四、群体规模
种鸭养殖基地环境优良,基地建有水塘3个,鸭房18栋,目前养殖樱桃谷种鸭12000只,养殖全程突出科学化。孵化厂生产全程信息自动化电脑控制温度,孵化厂分设暖房和保育房,年孵化150万只鸭苗。
五、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和参数
樱桃谷鸭父母代种鸭生产性能 项 目
指 标
育雏率(%)育成率(%)开产日龄(d)开产体重(g)300日龄产蛋数(枚)产蛋高峰日日龄(d)产蛋高峰日龄产蛋率(%)产蛋高峰日龄蛋重(g)
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
综合上述的五个方面,敬请领导检查验收。特此申请
94~95 97~98 180~187 3000~3150 220~240 210~220 90~94 90~91 90~94 90~92 80~83 88~91
长葛市信源养殖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第二篇:关于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报告
鹿邑县张萍良种猪场
关于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报告
鹿邑县畜牧局:
遵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于2009年2月开始筹建种猪场,经过八个月的积极努力,整体工程全部结束,现已投入使用,为便于领导检查验收,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选址正确
场址选在辛集镇朱楼行政村,占地20亩,远离交通要道、养殖场、屠宰场、村镇居民区至少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水质良好,通风干燥,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防疫等条件非常优越。
二、布局合理
场区共分为三个区,生活区、生产区和后备公猪隔离区。
(一)生活区:单独院,设有隔离墙、办公室、宿舍、种猪展示厅、食堂、门岗、消毒走廊、饲料仓库。
(二)生产区: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保育舍、消毒更衣室、采精室、化验室。
(三)后备公猪隔离区:建后备公猪舍2排,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能饲养1000头后备公猪。
三、食品设备齐全
电子天平1台,精液运输箱8台,精液分装封口机1台,进口精液稀释专用制水系统一部,移液器1个,进口影像显微镜1台,一般显微镜3台,恒温水浴箱1台,干燥消毒箱1台,恒温加热板1个,电冰箱2台。
四、种公猪30头,全部符合要求
种公猪现有30头,其中洛克公猪10头,长白公猪10头,大约克公猪10头。
五、精液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我们自建场开展猪常温精液生产,就非常重视精液产品质量,一丝不苟按照国家制定的生产标准去操作。
六、人员符合要求
现有兽医师1人,技术人员2人,现已开始上岗,在新的岗位上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种公猪饲养、管理、防疫、精液采集、化验、稀释、分装保存等技术,力求对技术精益求精。
七、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建立有工作制度,种公猪饲养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精液采集、化验、稀释、分装保存、发放、运输、销售等制度,使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综合上述的七个方面,敬请领导检查验收。特此报告
鹿邑县张萍良种猪场
年 月 日
鹿邑县张萍良种猪场饲养
管 理 制 度
种猪舍
一、搞好本舍的后备种猪,种用公猪,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做好配种和配种的辅助工作。
二、饲养管理要求限制饲喂,定时定量,控制体重,严防种猪吃的过肥,过瘦,体重过大,经常搞好人畜亲和,热天防暑降温,冷天保温。
三、平时要牢记后备母猪第一、二次发情时间,待第三次发精配种,体重过100kg以上方可配种,饲喂参数4kg日/头,以上饲喂参数在执行中要根据母猪肥瘦适当增减。
四、圆满地完成科室下达的配种任务:(1)配种按配种计划进行
(2)配种的公母猪体重和年龄都必须达到配种要求。(3)配种前对公猪的包皮和母猪的阴部要充分消毒。(4)要根据母猪的体型和公猪的考勤表挑选公猪。(5)配种完毕要驱赶母猪活动10分钟,不让母猪弓腰,躺下防止精液倒流。
(6)间隔8—12小时复配一次,必要时进行第三次配种。(7)加强观察,把握好配种时间,确保初产母猪产仔数,经产母猪产仔数。
五、做好待配母猪的催情工作:(1)下产床母猪按猪的个体差异和年龄进行合理分辨,加强合群种猪的观察,努力减少死亡。
(2)合理调整母猪的营养,使断奶母猪达到同期中等膘。(3)每天早晚两次将、公、线猪合圈,相互亲和15分钟。(4)调整大群众饲养分为小群饲养,不断变换栏位,突然断水、断食24小时,刺激母猪发情。
(5)可将浸有公猪精液和尿液的麻袋片放母猪舍,诱导发情。
孕
猪
舍
孕猪舍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胎儿在母体正常发育,防止流产,保证母猪有中膘和上等膘情,使妊娠母猪都能生产出大量健壮,活泼,初生重大的仔猪,为月后育肥商品猪的加快打下良好的基础,慎防母猪过肥,过瘦所引起的死胎,弱仔,母猪体重过大引起的哺乳期压死仔猪和患染肢蹄病,防止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孕猪的流产,为此,孕猪舍饲养员必须做到:
一.饲养以上怀孕85天为界,85天前喂妊娠料,开始以1.8—2kg/每天为佳,然后逐渐加料,递增到2-5kg/天,85天以后,喂哺乳料,属急加料阶段,平均应在4-5kg/日左右,并根据母猪的膘情在此基础上增减,保证母猪前期为中等膘后期为中上等膘情。
二.喂饲料要固定,不能随便换料,严禁喂发霉、变质、有毒、刺激情交强的饲料,料槽要勤洗,饮水要勤换,保证每天拌料前,先将料池清理干净,喂料前将食槽冲洗干净,猪随时都能饮着干净的水。
三.给孕猪创造一个比较适宜的生活环境,经常打扫卫生,定期消毒,要求粪便及时清理,尿沟无积水,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地面干燥。
四.对转入产房的妊娠母猪所空栏位,要彻底冲洗,消毒,并加以维修,每周所进孕猪按配种日期先后顺序排列,便于妊娠鉴定和喂料。五.保持孕舍安静,严禁对孕猪惊吓和鞭打,妊娠转入产房体表清洗,消毒,驱虫后,空腹转入产房,动作要慢,防止拥挤,急转弯滑倒。
六.窝产正常,活仔数及初生重,健仔率95%仔猪初生个体重900—1300克,孕舍分娩率95%。
产
房
一.按预产期临产前5.7天,小心赶入产房(不能过早和过晚赶猪尽量放在母猪空腹喂前进行,喂料前,先将料槽打扫干,产前一般视为母猪膘情,体况胎次,喂料而增减,对母猪膘情不好,乳房膨大不明显者不但不减,还应补加喂量,进行催乳。)产前一天喂料减半,分娩当天停止喂料,分娩第二天不喂或少喂,从第三天开始,遂渐增加喂料量,产后一周以能多少给多少,以不剩料为准,减料不能减的太快,增料也不能增的太快,以“本顿吃饱,下顿还饿“为准,绝对不能暴食,平均喂料在5—6kg为宜,断奶前一天喂料减半,断奶当天不喂,对母猪不食者,必须及时处理,不能造成母仔的损失。
二.产房的消毒:
(1)消毒,产栏消毒必须充分,在接猪前一周,产栏必须彻底冲洗,干燥消毒。
(2)母猪分娩时,必须用消毒药水将母猪阴部、臀部及乳房洗净。
(3)接生用具和接生员的手,必须消毒后,方可接生。三.根据临床症状:
(1)做好接生产的准备工作。
(2)接产过程环境安静,接生员动作要快。
(3)仔猪产出后,有先掏出仔猪口腔粘液,随后将仔猪全身擦干。(4)必须人工断脐,先将脐血液向腹部方向挤压,然后距腹部三指处掐断,(最好不用剪刀),涂碘酊,如出血可用 手指捏住断端片刻,直到不出血,再钭碘酊涂上为止,尽量扎线,以防炎症,做好钳牙,断尾工作。
(5)保证在一小时内,让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初乳。(6)尽量抢救假死猪。
(7)分娩后,要及时,彻底打扫卫生。
(8)发现难产及时处理,(一般洋水破半小时不产的仔猪,分娩中间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产仔及产程超过4小时都定为难产),对自己不能解决者,应及时上报,不得拖延。
(9)母猪后,注射二次抗生不经意或冲洗子宫,防止发生子宫炎。
四.仔猪的护理
(1)保瘟防压,保持正常温度,仔猪最适宜温度,1—7日龄32℃一35℃之间,所以,要求产房大环境的温度20—25℃左右,小环境温度要求在25℃一32℃,如果温度太低,这时因寒冷开始拉稀,怕冷累贴母猪往往被压死,受寒表现吊 滞,无力吸乳,衰弱饿死,所以保温是仔猪成活的关键。
(2)让仔猪吃足初乳,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仔猪只有吃到初乳,才能获得免疫能力,同时初乳中营养 成分高,对仔猪御寒和消化系统的锻炼都有好处,所以仔猪吃到初乳是育成的又一关键。
(3)固定奶头和人工辅助喂奶 初生母猪一般半小时放奶一次,而每次放奶大约10—20秒钟,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每个仔猪全总吃到初奶,固定奶头非常重要,此外,固定奶头,仔猪就不会乱抢乱占,干扰母猪放乳咬伤痛奶头,就不会发生强夺弱食,发育不均。
固定的原则:小的放前面,大的放后面,一头固定一个奶头,两头同抢一个奶头,可一头放上面,一头放下面,对特别小的,前几天要人工辅助喂奶。
(4)做好寄养和分养工作,寄养和分养要做到:1.母猪产仔期应接近,而且寄养越快越好,日期最长不能超过3天,2.寄养方法要适当,仔猪拒食用饥饿强制法,母猪拒仔使用嗅觉干扰法。
(5)做好开食补料,饮水等工作,必须做到7日龄开食,15日龄能正常吃料。
(6)把好断奶关,仔猪日食量在200g以上者,方可断奶,然后根据仔猪体况,可采取一次性,分批性断奶,做到断 奶三不变,不变料、不换圈、不混养、注意卫生,限制饲喂。
(7)产房生产指标:仔猪成活率95%,35日转群重8kg。
保
育
舍
一.做好接猪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将猪舍打扫干净,维修,消毒,并将所需工具准备齐全,检查通风换气情况。
二.加强仔猪饲养管理:仔猪刚断奶转到保育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最重要的是减少应激,消除仔猪断奶后的紧迫感。所以仔猪转入保育啥不能急于喂料,应给充分的饮水并加搞应激药物,待休息2小时后方可喂料,开始要少喂勤添,以
每次吃光,听吃净,下次再喂时,仔猪还饿为好,以后再逐渐增加到一周后为自由采食。仔猪在保育舍15kg以前还要喂乳猪料,然后渐渐过渡到小猪料,绝对不准突然换料,防止仔猪拉稀和仔猪水肿病,平时经常检查饲喂器,下料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猪的生活习惯,训练仔猪定点吃食,睡觉,排粪,经常保持舍内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驱虫,做好预防接种,防止各种疾病传播。
三.适宜的温度及密度能增加仔猪的净增重,提高育成率的整齐度,适宜温度:保育前期25—26℃,后期20—23℃,湿
度50%一70%,适宜密度0.3平方米/头。
四.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保育猪常见有:下痢,感冒,肺炎,水肿病,针对不同的病症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对病情严重者要补水补糖,尽可能的提高成活率。
五.圈舍应做到:室温合适,通风良好,地面干燥,猪栏清洁,饲料无变质,饮水有保障,只有做到这些,才是养好保育猪的前提。
六.按消毒程序,消毒及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
育
肥
舍
一.合理分群
转入育肥猪只,仍以在保育舍的同一圈内的猪只为群体存养于一个或两个圈内,但要挑出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弱小和生病的猪只,并根据头数多少属于一个或数个圈内,平均每头猪的占地面积应以0—8—1.1平方米为原则,转猪时应温和地进行,禁止急速追赶和打击猪只,尽量减少猪的应激。
二.加强调教
调教猪只养成定点采食,睡觉,排便的习惯,猪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排粪尿,在小猪入圈前,在饲喂时和饲喂后一段时间内饲养员应在猪舍反复巡查,驱赶小猪到固定的地点排粪尿,一般经3—5天训练,便可形成习惯。
三.观察猪群
(1)防止小猪打架,初转经过调整后的小猪,由于相互之前生扩疏,会出现打架现象,对正在打架的猪只,饲养员要予以驱散,以防相互咬伤。
(2)可以根据猪只睡觉时的表现,判断环境温度是否适宜,对于相互挤压的猪只要及时驱散开,以防止压伤压死。
(3)观察猪只健康状况,在饲喂过程中要使每保猪站起,以便观察其吃料和活动情况。
(4)健康舒服的猪只会散开活动或剩风趟下,行进正常,被毛红润光亮,当人有走进时会露出注意警觉的神色,喂料时会积极争抢,尾巴卷起,粪便正常。
(5)不健康的猪只只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不活跃,常卧地不起,即使驱赶时也不原走动,四肢无力,走动跛行,消瘦,被毛粗乱,肤色苍白,垂头夹尾,发抖,拉稀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诊治。
四.注意通风换气,搞好猪舍的卫生。
五.创造比较适宜的环境,小猪温度18—20左右。
鹿邑县张萍良种猪场防疫制度
l、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综合性兽医防疫卫生工作。
2、本场必须建立自己健康的种猪群,进行养猪生产。必须引进种公、母猪时,需派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到非疫区,健康种猪场选购,运输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毒,运输过程要注意防疫。购回的种猪要先放到隔离舍,进行观察30天,经检疫、防疫,确认无病后,方可转入本场健康猪群。
3、猪场的生产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和病猪隔离区要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带。生产区内建有送料用的净道和出粪用的污道。有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两道使用规程。
4、猪场装猪台附近是全场防疫的重点地区,场内人员需到装猪台时,应明确规格定可到达具体地点,返回时必须严格消毒。装猪台也应定期清扫、消毒。
5、猪场大门、生产区大门入口处,设有车辆消毒池。并设有人员过往消毒通道,同时应配备消毒设备。保证进入的车辆和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各消毒池可根据情况随时添加药液,以保证池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6、每栋猪舍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内贮消毒液。料车、粪车需经消毒池后进入猪舍。进出猪舍的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液,方可进入。
7、一切进入生产区的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及其它人员必须经消毒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和胶鞋,经过消毒后方可出入。工作服和胶鞋只能放在消毒更衣室内,严禁将工作服与胶鞋穿出场外。工作服和胶鞋应每周集中清洗、消毒室一次。
8、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必要的参观者经场长同意,到消毒更衣室更衣、换鞋,在场方技术人员的弓l导下,按规定路线进行。
9、饲养人员不许随意进入本职工作以外的猪舍,并禁止串换和借用饲养用具。0、严防场外生畜和车辆进场,运料车不得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料车、用具不得出场。
11、猪群出场,需经装猪台,拉猪车在场外装车,一经上车出场的猪只不准再返入场内。
2、解剖死猪要在指定地点进行,解剖后将死猪及内脏一起投入生物坑、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并彻底消毒解剖场地。
13、本厂工作人员不准将生肉食品和与养猪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场内。
14、猪场严禁养猫、狗,并禁止其他动物进入。根据情况随时开展灭鼠、灭蝇和灭蚊工作。
15、猪场全体职工有义务向场领导或有关技术人员汇报周围地区的疫病情况。
16、不准购进发霉变质的饲料。料库储存料时,应按不同种类有秩序地堆放。生产人员如发现某种饲料异常,马上报告有关人员,检查处理。采购人员和饲料保管员要严格把关,严禁从疫区购买饲料。
17、猪场畜牧、兽医人员,必须带头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并要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违反防疫规定者,应按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消 毒 制 度
1、对站大门口消毒池,经常补充、更换池内消毒液。
2、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要设消毒池,消毒间、更衣室,消毒池要经常补充、更换消毒液、消毒司、更衣间设有洗手、紫外线等消毒设备。
3、舍内外通道、舍内空间、地面、用具要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消毒,每周保证消毒一次。
4、消毒剂不单一长期使用,要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5、消毒药的稀释严格按照说明书准确配制,应保证消毒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6、转圈前后要进行强化消毒。
7、消毒后及时填写消毒记录。
引
种
制
度
1、种公猪引进时,保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
2、引种前应确定种畜禽产地为非疫区,经检疫健康并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引种时,应向供种场家索要所引种公猪的合格证、种公猪系谱、免疫档案等资料。
4、引进的种公猪,应隔离观察30天以上,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待确诊无疫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门卫工作制度
门卫人员把好人员出门关,不准让爱占便宜的人私自把站内的东西占为已有,凡进出门的车辆和人员必须按以下规定去做,这是门卫的首要职责。
1、出门。无论本站人员或站外人员,凡是携带站内的一切财产物资、饲料及一切物品,都必须出示场内携带物品证明卡,并要检查携带证明是否与实际物品相符,如果不符者不准出站。
2、出站。必须进站的车辆,必须经严格消毒好再进站。除向场内运送各种原料的车辆外,一般的车辆不准进入站内,属于厂内工作人员,进站院前,必须洗手换鞋过消毒池并在紫外线灯下照15分钟再进入站内。不属于站内人员不准入站,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站内的人员必须经站长(总经理)批准并按有关消毒程序消毒后方可进站。
档案管理制度
1、按照《畜牧法》规定,建立种公猪档案。
2、建立种公猪档案,并详细截明以下内容:(1)引种的品种、数量、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种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3)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4)种猪的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3、种公猪档案应按品种类别,填写清晰、规范、详细。
4、每头种公猪的档案妥善骡管,至少保存2年以上。
第三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注音】zhǒngchùqínshēngchǎnxǚkězhèng
【释义】是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的许可凭证。
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都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的种畜禽必须是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的品种、配套系,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
(二)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四)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禽防疫条件;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六)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根据2005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经营者名称、场(厂)址、生产经营范围及许可证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并规定,“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的,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等事项。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颁布日期】 19981105
【实施日期】 19981105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已于1998年 11月3日经农业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即日起施行。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
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认定的
国家重点种畜禽场及畜禽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种公牛站,均按本
办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条 畜禽原种是指经国家及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公布 的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良种,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引进的国外优良畜禽原种(纯系)和曾祖代配套系。
【章名】 第二章 种畜禽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基础条件
(一)场址的地势、交通、通讯、能源和防疫隔离条件良好;生产区
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分开;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
(二)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有粪污排放处理设施和场所,符 合环保要求。
(三)种畜禽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齐全。
(四)种牛场和种羊场有足够的放牧场或饲料地。种牛场具有青贮等
配套设施。
(五)具有资料档案室、疫病诊断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五条 技术力量配备
(一)种畜禽场场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从事种畜禽育种繁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 技术人员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
(三)直接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工人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种畜
禽生产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技术岗位证书。
(四)安排资金用于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六条 群体规模
一、种畜禽生产群体规模(指单品种数量)
(一)种牛场
1、肉牛(兼用牛)一级基础母牛达200头以上;
2、奶牛 一级基础母牛达800头以上。
(二)种猪场
1、单品种 一级基础母猪达600头以上;
2、配套系 一级基础母猪达1000头以上。
(三)种羊场
1、细毛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500只以上;
2、半细毛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3、绒山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4、肉羊(兼用羊)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5、奶山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四)种禽场
1、配套系原种场 应用品系不少于6个;
2、曾祖代场 用于生产的品系不少于3个;
3、每个品系家系数不能少于40个,每个世代中每个纯系的观察母 禽数不能少于1600只(鸭不少于800只)。
(五)种马场 一级基础母马100匹。
(六)种兔场 一级基础母兔500只。
(七)其他种畜禽另定。
二、国家确定保护的畜禽品种群体规模(指单品种规模)
(一)猪 基础母猪100头以上。
(二)牛、马、驴、骆驼 基础母畜50头(匹)以上。
(三)羊 基础母羊达200只以上。
(四)兔 基础母兔达100只以上。
(五)家禽 基础母禽300只以上(其中鹅100只以上)。
(六)其他畜禽另定。
第七条 种畜禽生产
(一)必须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包括选育方法、配种制度及性能测定方案等。
(二)各畜禽品种根据育种要求建立核心群。
(三)种公畜不得少于6个血统,且系谱清楚。
(四)保持合理的种群更新率。
1、猪年更新率达25%以上。
2、鸡年更新率为100%。
3、鸭、鹅年更新率50%以上。
4、其他畜禽品种保持15%以上的年更新率。
(五)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国家标准,暂无国家标准的参照行业标准,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
(六)要有科学、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饲养工艺,按照营养标准配制日粮,满足不同畜禽品种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
第八条 技术资料
(一)要有完整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
1、种牛场要有母牛配种、产犊、犊牛培育、母牛泌乳、体重体尺、外貌鉴定、公牛采精及精液品质、兽医防疫、种牛卡片(肉用牛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2、种猪场要有配种、分娩、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种猪卡片、各家系生产性能和核心群母猪生产性能、后裔测定、兽医防疫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3、种羊场要有羊羔断奶鉴定、配种、各类羊剪毛(抓绒)量、净毛(绒)率测定、育成羊鉴定、种羊卡片、后裔测定、选种选配计划、兽医防疫(肉用羊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4、种禽场要有受精率、孵化率、各期成活率、开产日龄、各期体重、入舍禽(或饲养日)产蛋数、蛋重、各期耗料量、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高度、兽医防疫(鸭不需要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高度指标;肉鸡、肉鸭有瘦肉率、皮脂率及屠宰指标)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二)种畜禽要进行良种登记,系谱资料齐全。
(三)各项资料按装订成册并存档(如采用无纸记录系统,各项资料应存入计算机软盘)。
第九条 种畜禽保健
(一)有免疫程序、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
(二)无一、二类烈性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三)场内设有病畜隔离舍、死畜处理设施。
第十条 经营管理
(一)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二)出场种畜禽有清楚的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
(三)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章名】 第三章 种公牛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基础条件
(一)具有种公牛饲养舍、运动场、采精室及细管冻精生产、检测分析、兽医诊断、资料档案等场所和设施,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合理、科学。
(二)仪器设备的性能、量程、精度满足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其中细管灌封机、精子密度测定仪为必备仪器设备。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
(一)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畜牧兽医专业职称,有本专业工作实践经验。
(二)饲养管理、产品质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技术人员总数的30%。
(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经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四)采精、冻精制作人员熟悉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有关仪器设备,并经培训考核后上岗。
第十三条 种公牛群体规模为具有采精种公牛30头以上。
第十四条 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
(一)有种公牛饲养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仪器设备有档案记录和使用记录。
(三)有公牛采精技术操作规程、冷冻精液制作工艺规程、精液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四)细管冷冻精液要注明种公牛品种、个体号、冻精日期、生产单位,并有包装、贮存、运输方面的管理规定。
(五)种公牛有三代系谱。乳用公牛有相应的生产性能资料。
(六)冷冻精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 环境与保健
(一)实验室、精液操作室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
(二)周围环境无影响种公牛健康的污染源。
(三)有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种公牛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 的其他疫病。
【章名】 第四章 发证程序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报告(主要内容按本办法的基本条件详细说明);
(三)品种来源。
第十七条 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1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如不予受理,说明理由。受理后60天内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经验收合格的,30天内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三年,各种畜禽场(站)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期满前三个月,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提出申请,更换新证。【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胚胎或其他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范围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证》管理办法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农业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略)
第四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 2010-10-21
访问次数: 290
字号:[ 大 中 小 ]
(1998年11月5日 农业部令第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认定的国家重点种畜禽场及畜禽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种公牛站,均按本办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条
畜禽原种是指经国家及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公布的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良种,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引进的国外优良畜禽原种(纯系)和曾祖代配套系。
第二章 种畜禽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基础条件
(一)场址的地势、交通、通讯、能源和防疫隔离条件良好;生产区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分开;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
(二)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有粪污排放处理设施和场所,符合环保要求。
(三)种畜禽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齐全。
(四)种牛场和种羊场有足够的放牧场或饲料地。种牛场具有青贮等配套设施。
(五)具有资料档案室、疫病诊断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第五条 技术力量配备
(一)种畜禽场场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从事种畜禽育种繁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
(三)直接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工人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种畜禽生产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技术岗位证书。
(四)安排资金用于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第六条 群体规模
一、种畜禽生产群体规模(指单品种数量)
(一)种牛场
1.肉牛(兼用牛)。一级基础母牛达200头以上; 2.奶牛。一级基础母牛达800头以上。
(二)种猪场
1.单品种。一级基础母猪达600头以上; 2.配套系。一级基础母猪达1000头以上。
(三)种羊场
1.细毛羊。一级基础母羊达1500只以上; 2.半细毛羊。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3.绒山羊。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4.肉羊(兼用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5.奶山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四)种禽场
1.配套系原种场。应用品系不少于6个; 2.曾祖代场。用于生产的品系不少于3个;
3.每个品系家系数不能少于40个,每个世代中每个纯系的观察母禽数不能少于1600只(鸭不少于800只)。
(五)种马场。一级基础母马100匹。
(六)种兔场。一级基础母兔500只。
(七)其他种畜禽另定。
二、国家确定保护的畜禽品种群体规模(指单品种规模)
(一)猪。基础母猪100头以上。
(二)牛、马、驴、骆驼。基础母畜50头(匹)以上。
(三)羊。基础母羊达200只以上。
(四)兔。基础母兔达100只以上。
(五)家禽。基础母禽300只以上(其中鹅100只以上)。
(六)其他畜禽另定。第七条
种畜禽生产
(一)必须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包括选育方法、配种制度及性能测定方案等。
(二)各畜禽品种根据育种要求建立核心群。
(三)种公畜不得少于6个血统,且系谱清楚。
(四)保持合理的种群更新率 1.猪年更新率达25%以上。2.鸡年更新率为100%。3.鸭、鹅年更新率50%以上。
4.其他畜禽种保持15%以上的年更新率。
(五)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国家标准,暂无国家标准的参照行业标准,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
(六)要有科学、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饲养工艺,按照营养标准配制日粮,满足不同畜禽种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
第八条 技术资料
(一)要有完整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
1.种牛场要有母牛配种、产犊、犊牛培育、母牛泌乳、体重体尺、外貌鉴定、公牛采精及精液品质、兽医防疫、种牛卡片(肉用牛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2.种猪场要有配种、分娩、生长发育、健康、性能测定、种猪卡片、各家系生产性能和核心群母猪生产性能、后裔测定、兽医防疫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3.种羊场要有羊羔断奶鉴定、配种、各类羊剪毛(抓绒)量、净毛(绒)率测定、育成羊鉴定、种羊卡片、后裔测定、选种选配计划,兽医防疫(肉用羊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4.种禽场要有受精率、孵化率、各期成活率、开产日龄、各期体重、入舍禽(或饲养日)产蛋数、蛋重、各期耗料量、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比重、兽医防疫(鸭不需要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比重指标;肉鸡、肉鸭有瘦肉率、皮脂率及屠宰指标)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二)种畜禽要进行良种登记,系谱资料齐全。
(三)各项资料按装订成册并存栏(如采用无纸记录系统,各项资料应存入计算机软盘)。
第九条 种畜禽保健
(一)有免疫程序、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
(二)无一、二类烈性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三)场内设有病畜隔离舍、死畜处理设施。第十条 经营管理
(一)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二)出场种畜禽有清楚的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
(三)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第三章 种公牛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基础条件
(一)具有种公牛饲养舍、运动场、采精室及细管冻精生产、检测分析、兽医诊断、资料档案等垓所和设施,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合理、科学。
(二)仪器设备的性能、量程、精度满足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其中细管灌封机、精子密度测定仪为必备仪器设备。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
(一)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畜牧兽医专业职称,有本专业工作实践经验。
(二)饲养管理、产品质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技术人员总数的30%。
(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经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四)采精、冻精制作人员熟悉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有关仪器设备,并经培训考核后上岗。
第十三条
种公牛群体规模为具有采精种公牛30头以上。第十四条 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
(一)有种公牛饲养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技术栏案资料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仪器设备有档案记录和使用记录。
(三)有公牛采精技术操作规程、冷冻精液制作工艺规程、精液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四)细管冷冻精液要注明种公牛品种、个体号、冻精日期、生产单位,并有包装、贮存、运输力面的管理规定。
(五)种公牛有三代系谱。乳用公牛有相应的生产性能资料。
(六)冷冻精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第十五条 环境与保健
(一)实验室、精液操作室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
(二)周围环境无影响种公牛健康的污染源。
(三)有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种公牛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第四章 发证程序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报告(主要内容按本办法的基本条件详细说明);
(三)品种来源。
第十七条 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1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如不予受理,说明理由。受理后60天内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经验收合格的,30天内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三年,各种畜禽场(站)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期满前三个月,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提出申请,更换新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胚胎或其他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范围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作者:
时间:2005-2-
2来源: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业部令第4号
【发布日期】1998-11-05 【生效日期】1998-11-05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4号)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于1998年11月3日经农业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即日起施行。
部长 陈耀邦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五日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认定的国家重点种畜禽场及畜禽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种公牛站,均按本办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条 畜禽原种是指经国家及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公布的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良种,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引进的国外优良畜禽原种(纯系)和曾祖代配套系。
第二章 种畜禽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基础条件
(一)场址的地势、交通、通讯、能源和防疫隔离条件良好;生产区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分开;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
(二)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有粪污排放处理设施和场所,符合环保要求。
(三)种畜禽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齐全。
(四)种牛场和种羊场有足够的放牧场或饲料地。种牛场具有青贮等配套设施。
(五)具有资料档案室、疫病诊断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五条 技术力量配备
(一)种畜禽场场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从事种畜禽育种繁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
(三)直接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工人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种畜禽生产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技术岗位证书。
(四)安排资金用于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六条 群体规模
一、种畜禽生产群体规模(指单品种数量)
(一)种牛场
1、肉牛(兼用牛)一级基础母牛达200头以上;
2、奶牛 一级基础母牛达800头以上。
(二)种猪场
1、单品种 一级基础母猪达600头以上;
2、配套系 一级基础母猪达1000头以上。
(三)种羊场
1、细毛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500只以上;
2、半细毛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3、绒山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1000只以上;
4、肉羊(兼用羊)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5、奶山羊 一级基础母羊达300只以上。
(四)种禽场
1、配套系原种场 应用品系不少于6个;
2、曾祖代场 用于生产的品系不少于3个;
3、每个品系家系数不能少于40个,每个世代中每个纯系的观察母禽数不能少于1600只(鸭不少于800只)。
(五)种马场 一级基础母马100匹。
(六)种兔场 一级基础母兔500只。
(七)其他种畜禽另定。
二、国家确定保护的畜禽品种群体规模(指单品种规模)
(一)猪 基础母猪100头以上。
(二)牛、马、驴、骆驼 基础母畜50头(匹)以上。
(三)羊 基础母羊达200只以上。
(四)兔 基础母兔达100只以上。
(五)家禽 基础母禽300只以上(其中鹅100只以上)。
(六)其他畜禽另定。
第七条 种畜禽生产
(一)必须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包括选育方法、配种制度及性能测定方案等。
(二)各畜禽品种根据育种要求建立核心群。
(三)种公畜不得少于6个血统,且系谱清楚。
(四)保持合理的种群更新率。
1、猪年更新率达25%以上。
2、鸡年更新率为100%。
3、鸭、鹅年更新率50%以上。
4、其他畜禽品种保持15%以上的年更新率。
(五)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国家标准,暂无国家标准的参照行业标准,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
(六)要有科学、健全的包头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饲养工艺,按照营养标准配制日粮,满足不同畜禽品种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
第八条 技术资料
(一)要有完整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
1、种牛场要有母牛配种、产犊、犊牛培育、母牛泌乳、体重体尺、外貌鉴定、公牛采精及精液品质、兽医防疫、种牛卡片(肉用牛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2、种猪场要有配种、分娩、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种猪卡片、各家系生产性能和核心群母猪生产性能、后裔测定、兽医防疫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3、种羊场要有羊羔断奶鉴定、配种、各类羊剪毛(抓绒)量、净毛(绒)率测定、育成羊鉴定、种羊卡片、后裔测定、选种选配计划、兽医防疫(肉用羊有各期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4、种禽场要有受精率、孵化率、各期成活率、开产日龄、各期体重、入舍禽(或饲养日)产蛋数、蛋重、各期耗料量、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高度、兽医防疫(鸭不需要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及蛋白高度指标;肉鸡、肉鸭有瘦肉率、皮脂率及屠宰指标)等记录与分析资料。
(二)种畜禽要进行良种登记,系谱资料齐全。
(三)各项资料按装订成册并存档(如采用无纸记录系统,各项资料应存入计算机软盘)。
第九条 种畜禽保健
(一)有免疫程序、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
(二)无一、二类烈性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三)场内设有病畜隔离舍、死畜处理设施。
第十条 经营管理
(一)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二)出场种畜禽有清楚的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
(三)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第三章 种公牛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基础条件
(一)具有种公牛饲养舍、运动场、采精室及细管冻精生产、检测分析、兽医诊断、资料档案等场所和设施,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合理、科学。
(二)仪器设备的性能、量程、精度满足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其中细管灌封机、精子密度测定仪为必备仪器设备。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
(一)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畜牧兽医专业职称,有本专业工作实践经验。
(二)饲养管理、产品质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技术人员总数的30%。
(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经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四)采精、冻精制作人员熟悉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有关仪器设备,并经培训考核后上岗。
第十三条 种公牛群体规模为具有采精种公牛30头以上。
第十四条 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
(一)有种公牛饲养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仪器设备有档案记录和使用记录。
(三)有公牛采精技术操作规程、冷冻精液制作工艺规程、精液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四)细管冷冻精液要注明种公牛品种、个体号、冻精日期、生产单位,并有包装、贮存、运输方面的管理规定。
(五)种公牛有三代系谱。乳用公牛有相应的生产性能资料。
(六)冷冻精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第十五条 环境与保健
(一)实验室、精液操作室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
(二)周围环境无影响种公牛健康的污染源。
(三)有场内防疫和监测制度,种公牛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第四章 发证程序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报告(主要内容按本办法的基本条件详细说明);
(三)品种来源。
第十七条 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1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如不予受理,说明理由。受理后60天内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经验收合格的,30天内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三年,各种畜禽场(站)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期满前三个月,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提出申请,更换新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胚胎或其他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范围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农业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