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五篇)

时间:2019-05-14 16: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

第一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特点与原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定义为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部门责任人任职期间,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作出评价。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等院校、系、部行政负责人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负责人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责任和廉洁勤政状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有以下几个主要审计目标。第一,财务收支情况。主要是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评价。第二,资产管理情况。审查以核查各类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为主。第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核查是否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第四,重大事项决策情况。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第五,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及其他审计事项。

1、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一是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比较强。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查高校领导任职期间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外,还要查单位是否存在不良资产、不实负债和虚假损益等违法违规问题,查清高校领导人有无侵占国家财产、违反财务收支有关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对经营者的责、能、绩、效作出客观公平公正评价。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性大。与一般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对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外,还要对领导干部作出评价。这种审计的复杂性决定了审计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如果审计人员不正确反映客观事实,不仅会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出现间接纵容违法违纪问题,而且还可能歪曲事实,挫伤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丧失了审计信誉。

2、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查出的各种问题,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和法律依据。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必须以审计取得的证据为基本依据,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实际问题。二是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审计中须依据法律认真进行审计。要分清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对离任者任职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公正评价,才能使离任者心服口服。三是相关性和效率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在确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搜集审计依据时,要以是否与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关联为标准,由此来划分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要讲求工作效率,及时下好结论,否则时过境迁,失去了实际意义。四是及时反馈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者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的评价。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肤浅、意识不强。一是高校领导从思想上对经济责任审计不够重视,没有将审计工作像财务、教学、科研那样重视,没有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察干部业绩及保护、使用干部的大事来抓。二是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干部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他们的职务升迁或调动领导早有安排。有的被审计干部认为审计就是找茬,对其审计就是对其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行为,写的经济责任述职报告含糊其辞。三是审计人员位轻言微,面对都是同行或领导,有畏难情绪,怕得罪人,使得审计工作没有深度,难以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作用。

2、存在批量审计,先离后审的现象,审计难以发挥作用。按照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任免和调整保密性强,往往是干部已经离职后组织部门才通知审计部门审计。这种滞后审计突击审计的现象,一方面给审计人员在搜集证据核实述职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带来不便。检查出来的问题只能由被审计部门的继任者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不能对干部任用产生直接影响,审计结果对于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来说效果明显滞后,没有起到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的作用。结果出现审归审,用归用的脱节局面,违背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作用转化,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权威性,让审计人员感觉审计工作是白卖力。

3、审计阻力大审计取证难。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到高校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与其考核、升迁提拔直接相关。因此,在进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审计对象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一般会运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对审计进行干预,或者指使或者直接插手,致使工作人员提供不真实、不客观、不完整的书面材料、财务资料、询问笔录,或者在座谈会上为其大唱赞歌等。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4、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难以界定。在职高校领导干部发生经济问题时,其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难以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还需对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发生的主要经济问题进行责任界定,分清其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对高校领导干部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界定首先需要界定个人责任,界定个人责任又往往受到主观的与客观的、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错误与舞弊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是,单位的事务管理和经济决策大部分是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因此审计很难量化高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轻重。

5、经济责任审计难以评价。审计评价既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统一的、可行的经济责任量化考核指标,缺乏一定的行政责任定性考核标准,缺少一定的法律责任相应法规,使得审计评价工作难度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工作的时间不长,多数前任领导没有经过离任审计,必有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费来源已由过去单一靠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转变,经费支出也愈来愈繁杂。因此,经济责任审的覆盖面愈来愈广,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二是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护领导部,高校加快了领导干部的流动,干部较为集中,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批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有些还要跨年度审,即便是完成了审计任务,审计评价也是匆匆进行的,这样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就大大降低。

第二篇:透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应市场经济对高校日益复杂的理财环境和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的要求,而对高校中、高级管理者实施的以明确其经济责任关系的一种审计行为,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廉洁勤政、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的一种手段。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高校开展几年来,初步呈现出了有共识、有氛围、有合力、有成果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身具有的时间跨度长、层次高、涉及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等特点和受部门领导决策与指令影响而具有的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局限性等,使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拟就此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一种探索性实践活动,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拓展。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各高校在具体实施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有关行政负责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提拔、调动、辞(免、撤)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工作岗位之前,就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作出评价。而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2.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高校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认为:被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晋升、调任组织已有意向或已作出决定,审计只不过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装个样子给人看罢了;有的教职工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身意义的正确理解,甚至觉得谁有了经济问题才会审谁。有些被审对象也认为:学校搞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进而产生消积、不配合甚至抵触行为;部分审计人员也觉得:被审对象都是领导,高校内部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审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既认真不得,又不能马虎从事。不能不审又不敢认真审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心态。各种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致使一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主动、深入而顺利地开展下去。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实施对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负责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加强学校的财政管理、并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加强干部管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制约措施,对此干部群众都寄予厚望,期望通过审计,问题就会水落石出。但由于现实中审计所具有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当前高校经济运行不够规范、会计信息有失真风险的复杂经济环境,致使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审计人员无法查证,加之相当数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些问题一时无法查实,造成某些结论失实,由此使群众对审计产生误解,缺乏热情,认为审计是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应有的作用。[!--empirenews.page--] 4.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的加大与审计人员素质低下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教育资源的配置形式愈来愈广阔,高校经济活动日趋频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日益加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财务、基建、产业、后勤、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收费、贷款、各项资金管理等经济行为,需要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等作出全面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审计业务内容的宽泛与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无形中产生了矛盾。现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

一、缺乏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虽具有一部分审计理论知识,但实际发挥能力较差,导致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人为因素质量不高,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5.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和依据。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个权威性结论,委托部门和审计对象对此都十分关注。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年重点开展的新工作,缺乏经验借鉴,而且许多责任人上任期间组织上也没有明确过具体的经济责任和目标,现在定量的评价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定性的评价也难以把握。经济责任明晰度低,导致审计评价难以确定。

二、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正确认识和定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求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排除阻力和压力协调校内纪检、人事、组织、财会等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与协作,在高校形成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教职工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审计人员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定位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高校经济秩序、推进干部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切实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客观评价经济责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从被审者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3.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制定和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审计程序,对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的。

审计准备阶段。校审计处根据组织人事部门委托编制审计方案、成立审计小组,按规定向被审对象所在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并要求被审计人根据审计内容限期提交书面述职报告及相关经济资料等书面材料。

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通过听取被审者的情况介绍,对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资产、资金、经济指标等情况作初步了解;通过分析各项经济资料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资金来源、运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通过走访群众、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内查外调等形式,收集动态资料,以补充了解在审查静态经济资料中不易察觉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的材料,进而认真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报告和处理提供充分的依据。[!--empirenews.page--] 审计终结阶段。客观、公正地分析审计工作底稿,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完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者的经济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小组应将审计报告初稿交送被审对象及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并认真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所提出的书面意见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经审计处审核后向委托部门提出最终的审计报告。经过层层把关的审计报告既是对被审对象负责,也是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负责。

4.建立规范的、可对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多,操作性强的、规范可比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高校应边实践边摸索,尽快探索、研究和制定一套科学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方法,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有可依据的标准,以进一步增强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大,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审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更新知识。审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创造条件。

6.实现客观审计方法创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我们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特别是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做好事后审计的同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以及时发现和反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本安全完整、高效运作的目的。

7.建立落实审计意见和正确运用审计成果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把经济责任同对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反腐倡廉的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专门小组,交流汇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组织协调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对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意见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加大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真正将经济责任落到实处。

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目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拓宽了干部监督渠道,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于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促进高校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内审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富创举的一项实践活动。探索和完善一条适合高校校情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道路是高校审计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昌春。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把握重点。中州审计,2002(8)[!--empirenews.page--] 2.王永智等。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中国审计,2001(5)

3.陈正兴。经济责任审计要加大力度。中国审计,2001(7)

4.李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着力点。

第三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高校的法定代表人或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7〕13号)》的规定,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都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部、处的主要领导人,其主要目的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控制度建设、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的审计,分清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并为组织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干部往往先接受任免,然后再接受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和干部考核两张皮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核实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上任或退休,新任领导又因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是前任的事情,对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即所谓的新官不理旧账;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在任职,整改或处理存在很大困难。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造成审计的时效性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也起不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没有完全实行公开制,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后,除了报委托部门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这样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很少有高校的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和计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如果是离任审计,新上任的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求整改的内容重视度不够,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使得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充分,降低了审计的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职责履行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和责任追究等相应的制度,致使这个部门领导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门领导间也同样会出现,再加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平级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是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违法违纪、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离校审计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少,专业索质不高,审计经验缺乏,很难胜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先审后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组织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内容,在调整干部时事先和审计部门沟通,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后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好审计作用

组织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重视审计结论,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依归进行查处;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共同研究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联动,形成审计合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考察和任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整改,巩固和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高校应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纪检部门对负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被审计领导干部要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被审单位和责任人要重视审计意见与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做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管理监督部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高校要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廉洁意思,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定性说明

一、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形式为:

1.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单独核算。专项资金是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根据《预算法》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各单位应按照预算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不能将数个项目混合核算,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性质不清晰,以及相互挤占、挪用等现象。

2.专项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未做到专款专用。这个实际上就是挤占(是指不经批准,将相似用途的支出列入了该财政资金的用途,主要是费用性质的支出)、挪用(是指不经批准,将财政资金的用途彻底改变用于其他用途,完全违背了该财政资金指标文件所规定的项目或用途,且财政资金已使用完毕或部分使用,账务已作处理,这里主要指的是项目性质的支出)。

3.专项资金与日常经费混淆使用等。主要指在专项资金中开支日常公用经费。

二、应缴未缴税金。主要表现形式为:

1.房租收入未缴纳营业税(5%)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2.个别园区和乡镇在支付个人税收奖励时未按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20%)。

三、原始票据不合规。主要表现形式为:

1.假发票。两种形式:假发票真内容,如展板、印刷等,多为从个体户获得;假发票假内容,比较难判断。

2.原始票据为 “大三联”或自制收据。有的是购买水果,有的是食堂购买蔬菜等,有的是乡镇或园区管委会发放税收奖励时企业提供的票据(根据规定,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但对于地方性税收奖励没有规定。另外,现在一些企业也要求将一些税收奖励主要是企业班子奖励转入其关联企业,便于发放。)

四、超限额支付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结算起点为1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这个条例是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当时1000元的标准是符合时宜的,与目前的物价指数和经济水平不适应)。但是,很多单位更多的是习惯做法,为了使用方便,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不合规的开支。有的单笔现金支出数万元,完全可以使用支票。这种现象在乡镇非常普遍。包括招待费、会议费、食品、礼品、车辆修理、汽油等各种费用。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形式为:

1.购置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工程完工不及时办理竣工手续或核算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未经财政或国资委部门批准自行处置固定资产。3.购置固定资产未通过政府采购。

六、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多为三年以上债权债务。有上级单位拨入的专项资金,有以前的预算外收入、有应列未列的支出、以及借款等。

七、其他

1.超预算级次拨款:将预算资金直接拨付至无预算拨款关系的单位。如乡镇拨付给垂直管理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经费,拨付给同级相关工作协调单位。

2.往来款列收列支:有的单位将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计入“暂存款”科目长期挂账,然后在这些往来账中列支各项费用;有的单位在年末为了体现收支平衡,将当年实际未支出的经费或专项资金虚列支出后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然后在其中列支实际支出。

第五篇:浅议高校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浅议高校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规定》的颁布施行,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审计部门应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和创新。同时,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字: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财务

开展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强化学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有效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为教育主管部门任用干部提供相关依据的有效手段。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校长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与共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校长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治校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对校长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运用和奖惩兑现提供重要依据。在审计过程中如何对学校校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界定成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所在。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既不能用经济责任代替财务管理责任,将检查的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及账务处理规范;也不能把经济责任的范围扩大至对领导干部所有行政活动的全面检查,造成监督的错位和越位。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更新观念、深化认识,根据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工作任务不同,积极适应审计对象职责变化情况,以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业务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以权力运用主线,实现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执行和个人廉政的全面监督。只有紧紧围绕“经济责任”开展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和职能。落实相应制度

1先审后任制度。现实中,绝大多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人事已发生变动,才提出审计要求,审计项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既打击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审计成为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减弱了审计的威慑力。所以应坚持先审后任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由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一方面由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部门透露人事任免意向,由纪检监察部门向审计部门提供举报线索,另一方面由审计部门向其他部门通报审计结果,为人事任免和查处大案要案提供依据,做到整体联动。

2全程审计制度。在进行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从审计期限看,要对被审计人的整个任期进行审计,应对被审计单位分类管理,做到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将50000人以上的学校划分A类,一年一轮审;将20000人以上50000人以下的学校划为B类,两年上轮审;将其他学校划为C类,三年一轮审。坚持审计重点,拓宽审计内容

做到坚持以下审计重点:

1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查清校长离任时学校的真实家底,与其接任时的“家底”比较。其既是评价校长的重要依据,又可以使离任者离得安心,接任者接得放心。

2往来情况。查校长离任时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并与接任时的债权债务比较,看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查有没有新的坏帐形成,查有没有形成新的重大的负债。

3基建投资、大额采购情况。查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了论证,是否经过了行政集体研究,查基建项目是否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查投资的效益性,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查大额采购是否进行了招投标,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主要以经济业务合法性和公允性为主要目标,解决不了管理舞弊的难题,所以必须要把目光投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的改变。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种内外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重视各种环境因素。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技术与方法是用合理的资源投入,给出合理的审计结论,承担了比较低的审计风险。

同时,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需将经济责任的内涵、外延扩展到领导干部决策和贯彻执行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深入推进党政一把手“捆绑审计”,积极探索主要领导“合并式”审计,避免重复审计。将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机结合,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转变;检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执行效果如何,相关措施是否起到控制作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准确客观地反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各高校可相应设立审计监督委员会,全面领导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分析审计评价,总结审计结果运用,坚持三个并重

审计评价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分析必须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如经营管理决策、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和内部控制等情况;定量分析应针对相同工作性质的领导干部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具体的数据,如预算完成百分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财务收支执行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到评价范围适度,将评价事项控制在审计权限范围内,与审计内容衔接。

通过总结多个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分析原因,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热点难点问题,重点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应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注重从根本、长远的角度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服务学校的总体宏观管理和决策,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机制,把整改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整改情况纳入部门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内容。

1坚持审计结果和结果运用并重。能否恰当有效地利用审计结论是衡量审计力度大小的标准。必须推行审计结果落实机制,做到审计结果和结果运用并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被审校长正确对待审计,加大审计力度。

2坚持查帐与分析并重。以往的审计大多查得深、查得细,数据清楚,但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做得少,这样的审计将会使其利用价值大打折扣。一般来说集体责任就是领导责任,个人责任就是直接责任。由领导集体研究决策的,校长应负有领导责任,未经领导集体决策的,校长也应负领导责任,如果是校长独断专行的还应负直接责任;由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又由校长亲自操作的,校长同时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3坚持问题与责任并重。审计应该是功过清楚,是非分明,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报告往往是问题提得详细具体,责任却轻描淡写,问题与责任不对称。因此,必须坚持问题与责任并重,做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问题与责任对等。

参考文献

[1]王玲,景春平,陈璇,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财会通讯2009(4).[2]李银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趋势[J]今日科苑2010(6)

[3]吕燕,高校内部审计定位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2011(18)

下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管理。 (1)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因审计机关难以做到事先计划,以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经......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

    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组长对材料要把好“三关”:一是“责任界定关”。对调查、审查报告中明确反映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贷款,应负主管责任;对虽然调查审查报告没有反映,但明显......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思路

    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从近几年的审计工作实践看,已成为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新亮点,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决策层、被审计对象及被审计单位的干部职工......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八大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党中央在国家治理中对权力进行监督作出的重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