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6:5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

第一篇: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

传感网、泛在网与物联网比较分析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本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互联网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继而提出了传感网、泛在网、物联网这些新兴网络概念。但直至今日,这些概念仍没有公认的精准定义,造成很多人对概念的混淆误解。本文全面综述传感网、泛在网、物联网的概念内涵、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和三者间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传感网;泛在网;物联网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Sensor network、Ubiquitous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ies,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rsons over the Internet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people.Therefore,some new concepts about network are raised,such as sensor network、ubiquitous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But to this day,there is no accurate definition for these concepts causing many people’s confusion about them.This paper gives an overall survey about the concepts of sensor network、ubiquitous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Keywords: sensor network;ubiquitous network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泛在网

泛在网概念的引入源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加州Xerox(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博士在1991年提出。它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融入人的生活空间,帮助人类实现“任何时刻(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body)、任何物(anything)”之间的顺畅通信,也就是所谓的“4A”化通信。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互联不再局限于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常规、非常规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

泛在网并不是一个新的网络,它包含现有的电信网、互联网、以及未来的融合各种业务的下一代网络以及一些专用网络,接入技术涵盖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光纤接入等,以及包含传感器网络和包括射频标签技术等近距离通信技术。它是在原有网络基础上,根据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增加和拓展的应用网络。

“无所不在的网络”在部分国家已经从战略远景变为了现实,一些先导应用已经开始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日韩一些试点城市已经实现政府管理、金融服务、后勤、环境保护、家庭网络、医疗保健、办公大楼等领域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泛在网发展面临的难题:要如何建立一个分级的网络体系,用不同的网络结构,不同的网络技术,来区分实现不同的应用,并让网络互相协同,最后连成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应用。面对各种各样的设备物品如何联入网络,如何识别,信息如何高速传输。总而言之需要高度普及的先进基础设施和一个标准化体系保障U网络的可用性和互通性。

物联网

1999年由MIT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但随着技术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已被拓展。现今的物联网通俗的讲是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和它们的属性标识后连到一张巨大的互联网上,这使得原来只是人与人交互的互联网升级为连接世界万物的物联网了。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得到各类事物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提取、处理并合理运用将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大受裨益。

物联网采用的关键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它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大型网络。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体系架构,所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及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三大核心能力。和传统电信网或互联网不一样的是,物联网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很多种技术可供选择。

作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物联网有望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使美国经济走上了长达10年左右的繁荣;出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积极响应,旨在找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相应地,随着温家宝总理的“感知中国”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通过探索物联网核心理论问题,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已有的实际案例包括:

1.文献[2]开发了一套酒类信息系统。这套系统通过扫描酒类饮品的电子标签,利用手机或其它智能手持设备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并显示这一酒类的详细介绍和价格对比,方便用户采购。

2.文献[3]提出了对象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取景,可以辨识出所拍摄景物并给予相关详细信息。该系统可应用在旅行和迷路情况下。

尽管发展物联网的呼声很高,也有了实际案例,但其发展仍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网络技术并不是针对物联网开发的。当大量标识和传感信息要接入网络时,需要研究更多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需求与分配、有针对性的传输协议以及更灵活的频谱分配等课题,来面对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大规模的数据。如果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被标识,它们的所有属性信息都转变为数据在互联网中流通,那将给现有的网络在数据的管理与处理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必须建立大规模数据中心,数据在市场上的运行模式需要数据运营商来运作,针对物联网的搜索引擎将被开发。传感网

传感网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光、电、温度、湿度、压力等)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是由多个具有有线/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低功耗、小体积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它一般提供局域或小范围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是物联网末端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感网可以简单看成是由传感模块和组网模块共同构成的一个网络。传感器仅仅感知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例如可以让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森林的温度,但并不一定需要标识哪根树木。

当前实际传感网可以达到的规模和运转寿命与当初传感网被提出时的目标相去甚远。主要的困难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传感网传输和感知两大功能不匹配。易感不易传,易传不易感。这个根本矛盾直接导致传感网无法满足真实应用领域的感知需求。第二,网络管理困难。与传统企业网络和互联网的节点不同,传感器节点经常处在恶劣环境当中,风吹日晒,雪打雨淋。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和计算资源极端有限,传统网络上类似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类型的Agent汇报机制无法有效支持。第三,大多数现有研究工作都基于理想化的模型假设。由此产生的研究成果一旦应用于大规模系统,就会立刻显现出与实际情况之间巨大的落差,因此这些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指导和仿真实用系统。种种原因让传感网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三者联系与区别

如果要描述三者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传感网是物联网的子集,物联网是泛在网的子集。传感网与物联网相比,传感网更强调感知能力,而不注重对物体的标识和指示。物联网则强调人感知物,强调标识物的手段,除传感器外,还有射频识别装备、二维码、一维码等。两者出发点和侧重点虽不完全一致,但其目标都是突破人与人通信的模式建立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物联网的概念相对比传感网大一些。此外,在人为参与度方面也有不同,物联网是规模化的信息整合,一般还是需要人的参与和主动搜索。而传感网几乎无需人工参与。

物联网与泛在网相比,当前物联网主要是在美国和欧盟进行研究应用,泛在网主要在日本和韩国。物联网的核心在于实现物与物和物与人之间的通信,而“泛在网络”将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泛在网可以认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愿景和蓝图,具有比“物联网”更广泛的内涵

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泛在传感网(USN,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概念出现于2008年2月ITU—T的研究报告“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该报告提出了USN的网络体系架构,该架构将SN自下而上分为5个层次,即底层传感器网、USN接入网、USN骨干网、USN中间件及USN应用平台。底层SN由传感器、执行器、甚至RFID等各种信息传感执行设备组成,负责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与反馈;USN接入网实现底层传感网对上层基础骨干网的连接,由网关、Sink节点等组成:USN基础骨干网仍由互联网等各类网络构建;USN中间件执行处理、存储传感数据,并以服务形式提供对各类传感数据的访问;而USN应用平台实现各类传感网应用的技术支撑。概念的提出既拓展了传感网的范围,也强化了泛在网的内涵。参考文献:

[1]陈如明.泛在物联传感网与其它信息通信网络关系分析思考[J].移动通信,2010,8:47-51.[2] M.Schmitz et al., The Digital Sommelier: Interacting with Intelligent Products, IOT, Springer, 2008 [3] T.Quack et al., Object Recognition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pringer, 2008 [4]刘云浩.绿野千传:突破自组织传感网大规模应用壁垒[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4:35-37.

第二篇: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方案专题

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方案

一、时间和地点

(一)时间:2011年10月20日上午9:00—9:15。

(二)地点:

二、责任部门

三、活动安排和责任划分

(一)签到8:10—8:40时。持贵宾请柬的领导在会展中心新馆贵宾厅贵宾签到台签到(贵宾车请从东4门进入);其他领导和代表在1号馆正门前嘉宾签到台签到。工作人员8:00时前就位。贵宾签到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嘉宾签到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二)巡馆9:00―10:00时。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巡馆,线路安排为: 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三)开幕式10:00-10:15时。持贵宾请柬的领导到主席台出席开幕式,其他领导及嘉宾到广场出席开幕式。责任部门:主席台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四、开幕式主持人

(一)主持人:

(二)司仪人员:建议由无锡电视台或者江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担任。

五、开幕式议程(进行同步英语翻译)

(一)乐队奏乐。

(二)司仪人员介绍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概况。

(三)司仪人员宣布开幕式开始,介绍到会领导及嘉宾。

(四)司仪人员请主持人主持开幕式,介绍到会主要领导及嘉宾。

(五)主持人请市某领导致欢迎辞。

(六)省政府领导致开幕辞。

(七)国部委领导致辞。

(八)市委某领导宣布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

(九)鸣电子礼炮,军乐队奏乐。

(十)司仪人员宣布开幕式结束。

(十一)开幕式结束后进行现场文艺演出。

注:对于网站上“大会主要活动”上面提到在开幕式上加“组委会将邀请五位重量级嘉宾从制度、技术、标准、应用、产业链培育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其商业化的前景”一项议程。考虑到开幕式只有15分钟的关系,建议加长开幕式的时间或者将这里的五位代表的人数改为一人。环节就放在第七项国部委领导致辞后面,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建议!

六、出席开幕式人员安排

(一)在主席台出席开幕式的领导。1.国家有关部委领导。2.省级领导。

3.江苏省有关厅局领导。

4.各国领事馆领事来宾、国际友人。5.台湾地区贵宾。6.省外代表团领导。7.市级领导。

8.各省、州(市)领导。9.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导。10.企业代表。11.其他代表。

(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1.无锡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2.台湾地区参展参会代表。3.各参展企业代表。

4.各省、州(市)、县(市)区参会代表。5.参展企业代表。

6.组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和相关单位组织参观人员。7.新闻媒体单位代表和记者。8.其他参会代表。9.参观群众。

七、准备工作及责任划分

(一)迎接、引导、陪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省市领导进场、进入贵宾厅、巡馆、出席开幕式,安排领导站位等。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二)布置主席台,安排礼仪、音响、话筒、演奏、鸣放礼炮等。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三)布置现场环境,布置空飘、布标、横幅、广告等。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四)邀请领导,准备出席人员名单,签到。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五)准备贵宾休息厅、茶点。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六)礼品准备及发放。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七)召集和组织现场参会嘉宾。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八)安排现场文艺演出和联络司仪人员。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九)现场英语翻译。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十)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十一)开幕式主持词、欢迎词、开幕词、介绍词等文书起草。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十二)工作牌、证及门票管理发放。责任部门: 责任领导: 责任人员:

八、现场指挥工作 开幕式总指挥:一名 开幕式副总指挥:若干

特色安排:

为了突出本次博览会“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的主题,设计将物联网的应用结合到开幕式中。

一、主席台嘉宾智能定位 考虑到以往电视台在做大会现场直播或者视频采集时,由于来访嘉宾涉及的面较广,出席的时间又较集中。摄影师往往不能够准确的定位到主持所介绍的在主席台上贵宾和领导,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的插曲。

建议对出席主席台上嘉宾做智能人员定位系统,用相对精准的wlan定位技术进行准确定位。首先给贵宾所发的贵宾卡中增加一张RFID射频识别卡。并写入该贵宾简单信息,确保一卡对应一人。将主席台划分为多个小的虚拟区域,每域大小0.7×0.5平米(一个身位)。将贵宾按照身份做好位置安排,每个区域固定到每个人。在主席台正面加一对大英寸电视机,一个面向主席台一个面向观众。在领导在领导走上主席台时(携邀请函)面向主席台的电视会以点状图的形式显示领导的位置和移动情况。当领导、贵宾的站位出现与事先划分的虚拟区域不对应的话将以红色点状显示,对则以绿色。最好能够做到系统与摄像师的相机联动,将主持人读到的贵宾位置传给摄像师,摄像师准确抓拍镜头。

二、智能展厅展示

做一套智能展厅系统,在展区内外部署包括温度感应系统,声控系统,二氧化碳感应系统等智能感知终端实时采集展厅内外环境情况,并加入温馨提示提示我们适宜穿什么样的衣物等信息。信息是用在主席台和各处放置的LED显示屏显示。同时滚动显示展区内实时人数。在主席台前面布一个大型展示塔,展示展厅各处高清摄像头的工作情况。

三、辅助方案

在市领导宣布此次览会开幕之后,可以添加一个启动展会开幕球(门)的环节,往常这环节大都有一个或一群领导开启。但我觉得物联网是个朝阳的产业,应该以一种崭新的创新的形象面向世人。建议这个环节用一个儿童去做,同时配以个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完成。

1、机器人事先做好儿童的声音的录音于甄别。录音内容“物联网快来吧!(可变)”

2、主持人走到机器人面前去试图启动机器人(各种花样),机器人不予理睬。

3、上来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孩子,他走到机器人面前朝着机器人笑了笑然后大声喊出:“物联网,快来吧!”

4、机器人突然启动,孩子拉着他一起走上前启动开幕式球(门)。(鸣礼炮、撒彩带、响烟花)

【完】

设计者:王迪

QQ :2474380678 邮箱:2474380678@qq.com

第三篇: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应用

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达到实时控制、精确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物联网应运而生,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这个学期,姜德生教授在学科导论中,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光纤传感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包括物联网的结构,传感网的分类,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以及课后阅读的关于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知识,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就简要的谈一下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的认识。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的基础——传感网的研究。中科院在该将传感网的研究列入了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该研究仅限于特定用途的军用传感网。国内物联网的真正兴起,是源于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无锡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感知中国中心”。自此,物联网在中国社会受到了极大关注,被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下面我介绍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内容和应用。

1、物联网的研究内容与难点

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四个层次:a、传感网络,它是由众多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节点密集部署在所关注的物或事物的内部或周围,实现对物的连接、感知和监控;b、数据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或者一些专用的通信网络,实现传感网探测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控制与分发;c、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数据的海量存储与管理、云计算、数据模型表示和智能化处理等;d、用户与应用接口,包括计算机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在这四个层面上,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总体技术的研究;(2)研究如何建立物联网的顶层架构;(3)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4)引导和规范物联网的技术。

2、光纤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可用于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参数,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位移、振动等,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为人们提供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传感器迅速崛起,其集成了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和光电探测等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安全、集传输传感合二为

一、便于构成分布式传感网络等诸多优点,在物联网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有取代电子传感器之势。

光纤传感系统主要由光源、传输光纤、探测器与信号处理部分等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传输至传感头,当光通过传感头时,根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不同,外部被测物理量对光的相位、强度、波长、偏振态等一个或多个参数进行调制。调制信号光经光纤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后转化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还原出被测物理量。

光纤传感网络,就是把光纤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重大工程设施中,通过光缆连接,形成所谓“光纤传感网络”,然后将此“光纤传感网络”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构成“光纤物感网”,即“光纤物联网”。它与无线物联网组合在一起,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功能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采集和存储着物理的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进而实现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在这“智慧地球”的建设过程中,这种三纤合一的、新的光纤传感网络将为之作出革命性的贡献,从而使光纤技术的发展再一次迈向新的高峰。

第四篇:物联网行业分析范文

物联网行业分析(简单版)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特点:1.利用各种感知技术收集信息,应用各种传感器。

2.建立在互联网之上,核心技术仍然是互联网。

3.自身具有识别功能,不仅是传感技术的拼接,更有控制功能。

二、发展历史

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

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8年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 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关键领域

1.RFID

2.传感网

3.M2M

4.两化融合

四、应用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 对象的智能控制

五、物联网核心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1.物联网核心技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美国的开发与应用是从美国的auto-id(非营利性全球研究机构,目前与103个公司和研究所合作关系)中心率先开始的。目前auto-id实验室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建立并测试一个全球性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该实验室的目的有两个:降低rfid标签和阅读器的成本。

设计建立一个全球性基础设施以有效实施电子产品代码网络。除了auto-id外,美国几家大公司也纷纷投入对物联网的研究。如:IBM、谷歌、微软、惠普、耐克等。目前比较流行的三大传感器平台是IBM“智慧星球”、惠普“地球中枢神经”、pachube“传感平台”。

IBM:有效智慧的联系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的东西;带来许多新的概念、新的活动、新的社会关系形式。一个信息、创新和传递的系统。

和谷歌共同成立了物联网联盟与一些传感器公司进行合作,当信息输入传感器后,谷歌利用自己的网络将数据传送给IBM的分析处理器上进行分析。

惠普:传感平台实现了再纳米传感技术上的突破,采用MEMS流体技术实现了比传统加速器灵敏1000倍的原件。目前应用于桥梁的观察、健康监测、地理信息搜索、地震监测和矿业开采方面。

和壳牌合作,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传感、收集、存储信息。可以通过无线地图图像网络获取高辨识度的数据,帮助公司米面开采钻取不必要的油井。

Pachube:小型的公司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实现桥梁的实时能量监控。

此外,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也有相应的研究,研究热点是RFID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公布了一个新类型的条形码,bokode,尺寸仅为传统条形码的十分之一,包含上千条信息,可以被移动电话的照相机读取。其上面的条形码不能被人眼识别,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相应的照相所清晰读取。Bokode在近场的通信应用中可以取代rfid系统。

美国航空寒天宇航局与通用医药合作研发出一个机器人通过卫星飞行器实时观测医疗数据的系统,可以观测血压、呼吸和心率等。

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发出一个由50个微型遥控传感器组成的装置,用于检测红木纹理的变化。

2.物联网核心技术在欧洲的发展现状

在欧洲,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等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物联网研究群,从不同方面对无两位进行研究。IBM苏伊士研究中心:WSM的基础平台—Mote Runner 实时的“尘埃级别”的硬件;WSN的应用环境。Mote Runner能够解决WSM的成本问题和技术挑战。

3.物联网核心技术在其他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家畜识别系统标签,已经植入

350头奶牛身上,可以用于追踪奶牛的状态,同时也记录奶牛每天喂养产奶情况和奶牛的健康情况。

日本:日本于欧洲合作分为四个阶段:84-01孵化间多:概念研究。02-08起步阶段:开始rfid技术的各种论坛。

09-15发转:基础设施的建立、商业公共项目、国际合作和各种国际标准等。

15-2022:实现所有物体的识别,实现通过物联网和信息服务来盈利。

工业界也有一些公司对物联网进行投入和研究,trangram的物联网样本,把生活中的各种土工的电子产品连接到互联网上。

六、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无知基础。

政策层面:物联网的发展拥有强有力的政策基础和持久的牵引力。技术层面来看: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反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1.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

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我国在穿刚起网络国际标准制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09年成立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已经完成了两项行业应用规范: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我国物联网技术进步现状:国内较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都参与了物联网行业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国家及部署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校和大型央企研究院所。

我国对rfid要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想相对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我国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现状:

智能电网:坚强智能电网将成为今后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平台,清洁能源介入、电网自动化控制、智能电表等都在此平台上发展。

智能交通:在很多方面应用,但是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北京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创元目标。

现代物流:应用主要有车辆管理、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管理、堆场管理等。其他领域应用:现代金融、只能家居、健康监控、药品监控。

2.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未来趋势 物联网推动要素

物联网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未来物联网实现大规模普及

物联网发展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

3.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

产业发展前景预测:rfid成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08年rfid市场规模52.9亿。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四大关键环节构成,并已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未来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

第五篇:物联网分析报告

----实验分析报告

组员:黄莹洁(09006231)

董清华(09006232)

解淼(09006233)

薛颖(09006234)

仝帆(09006132)

施涛(09006135)

陆辉(09006134)

目 录

1、物联网的历史

2、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3、物联网的架构

4、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5、物联网的应用

6、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7、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1、1990年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也延伸到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一、欧盟提出的概念

基于一定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品”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属性等特征,它们能够通过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来连接,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二、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的架构

 感知层

 RFID、二维码、摄像头、传感器技术  传感器网络技术、蓝牙技术、ZigBee

 传输层

 2G/3G移动网络、互联网、广电网络、专网  应用层

 数据挖掘、云计算、特定应用服务

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 RFID(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的意义

通过RFID,可以对任何物品附加并读取对用户有用的属性,为物品与物品相连接提供了信息基础。

 传感器

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物理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意义

利用传感器可以进行物理环境信息的采集和转化,是实现计算机感知现实世界的基础。

 中间件

一类连接软件组件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

它包括一组服务,以便于运行在一台或多台机器上的多个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位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程序之下。中间件的位置

物联网的集成服务器端

感知层、传输层的嵌入式设备中 物联网 人体

 感知层  人的四肢  传输层  人的身体  应用层  人的大脑

 中间件  人的中枢神经

 云计算

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或者服务。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得企业能够按照应用需求使用有限资源,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大幅提高整体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意义 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成本低廉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四: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30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亿人次。

五: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

2011年1月3日,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日前投入运行,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完全达到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前期预想,设计和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六、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 广州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传播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缔造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市场模式。手机物联网购物其实就是闪购。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

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 需要解决目前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 需要有稳定、快速和安全程度较高的通信传输网络  需要快速处理超大规模数据能力的云计算平台  需要制定相关的协议标准  需要完善相关技术  需要推出成熟的产品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1、引导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要求,“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可见,推进建设物联网的政策时机是成熟的,各公司可积极响应政府需求,以无线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政府将大政策细化为有利于我司的具体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实现与社会各方的合作。

2、搭建基础平台

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无线城市的核心。

3、推进产业链合作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若要加快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化进程,应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充分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

4、加快应用整合与推广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到2020 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 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我们国内通信业务应加大对现有业务的整合力度,在政府、金融等关键行业树立精品应用,针对客户企业运营中的特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下载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感网、泛在网和物联网的比较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感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杭州传感技术高峰论坛)(范文)

    感知层由传感器和部分与传感技术连成一体的传感网(无源传感技术)组成,处于三层架构的最底层,这也是物联网最基础的联接和管理对象。 最广义来说,传感技术是把各种非电量转换成......

    物联网[本站推荐]

    组成:宇宙空间部分:由24颗人造卫星构成,其中21颗工作,3颗备用。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一时刻都有至少6颗卫星在视线之内,可达到准确定位和跟踪。4......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分析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分析 关键词:商业模式 摘要:物联网的发展必然带来这样一个思考,以何种商业模式运营?本文主要通过其产业链、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和现有的国外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

    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最终定稿)

    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主任 邱善勤 物联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智能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

    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 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

    当代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当代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1 理论层面 ............................. 1 2 应用层面 ............................. 3 3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 51......

    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概述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