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

时间:2019-05-14 16: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

第一篇: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

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

——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

作者:陈二厚赵超王希陈炜伟《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5日 01版)

谋篇布局冲刺全面小康,凝心聚力共创伟大复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到本次人代会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有了共同的行动纲领。

这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规划是怎样编制的?体现出哪些新特点新亮点?如何确保全面小康如期建成?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瞄准一个目标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年规划,如同一把标尺,丈量着中国发展进步的足迹。回望“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历史指针指向一个新的五年。此时,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关键时刻,新的五年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总书记明确指出,描绘好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擘画“十三五”蓝图,必须研判大势。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看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观国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交织,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任务。

可以作出的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厘清“十三五”发展思路,就要清醒认识风险和挑战,充分估计难点和复杂性,深入研究各类风险,统筹兼顾、有序推进。

——谋划“十三五”发展,必须转变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

明确发展理念,方能找准方向。“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在“十三五”时期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找准短板,补齐短板,使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要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基本方向,理清了基本思路,并形成了基本框架。

明确一个原则

——集思广益,科学编制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编制完成的。

总书记十分关心“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早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从时间上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2015年5月至7月间,总书记访农家、进企业、走园区,察民情、问良策,先后到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加快振兴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

总书记还先后在浙江、贵州和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份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把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搞明白,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座谈,一次次交流讨论„„未来5年的发展环境、主要目标、发展理念、发展主线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十三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2016年1月18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进入编制阶段。

国务院成立“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近几个五年规划编制中,这样的安排还是首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听取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汇报,主持召开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部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还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建议。

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形成合力。2015年11月起,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问计求策”活动。社会公众通过网络留言、信件、热线电话等多渠道多方式,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十三五”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建真言、献良策,提出意见建议近3万份。

从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到解决看病难、上学难,从治理严重雾霾到发展循环经济,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封封信件、一条条留言背后,饱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望。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十三五”规划吸引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向发展改革委提交了研究报告。为借鉴国际经验,中方于2015年12月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等知名专家座谈,为规划纲要的编制出谋划策。

由55位经济、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多轮论证和咨询,形成了专家论证报告。

2016年1月25日,规划纲要草案稿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初步审查。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规划纲要草案稿。

会议要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为更好实施规划纲要奠定扎实基础。

2月27日,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

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委员在审查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起草组对规划纲要草案作出57处修改,增加“推行电子发票”“保障医疗安全”“生育关怀”等内容,删除“建立保险费补偿机制”和“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降低烟草危害”改为“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

遵循一个宗旨

——耳目一新,务实管用

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价格总水平有所回升,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市场预期有所回升„„

近期陆续发布的数据显现暖色,“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迎来良好开局。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能否对各项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南,对决胜全面小康至关重要。

耳目一新,务实管用——从内容到理念,从谋篇到布局,规划纲要都在贯彻这样的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体现出诸多创新——

主要指标上,规划纲要将指标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四个部分,其中有一些新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反映出我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还有科技进步贡献率、互联网普及率,反映出我国发展动力转换、信息化推进等新方向。

主要任务上,将创新驱动放在突出位置,农业现代化单独成篇,前所未有地重视信息化发展,注重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民生领域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了标准,列出了项目清单。

呈现形式上,规划纲要图文并茂,其中有4张彩图格外引人注目,标示了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城市群空间分布和全国主体功能区,清晰地展现出一幅多彩中国新图景。

“十三五”规划纲要彰显出务实指向——

这是一份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规划。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将更好地助力我国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这是一份推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划。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体制机制。

这是一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规划。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这是一份具有更加宽广国际视野的规划。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这是一份民生上笔墨更重、措施更实的规划。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怀着坚定信心,坚持必胜信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新的目标要求

王道勇

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相关的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议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到2020年全面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此,规划建议对全面小康社会未来五年的建设所要做的事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今天重点对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行一下分析和解读,题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先简单回顾一下历史,解释一下“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与“大同”是古代就有的说法,最早在《礼记》当中都能够找到相关的说法,《礼记》当中对于“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进行了展望。小康是比较宽裕的生活,大同相当于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这个说法,但小康和大同的说法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于理念和学术中。

“小康”的概念真正上升为国家政策的最早是1979年,邓小平和来访的日本首相聊天时正式提出来的,他说,未来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小康社会、小康之家。

过了几年邓小平又说了一句话,恐怕再过30年过后,我国所有的制度都要定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会更成熟,会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当时提出来这句话的时候是1992年,30年过后是2020年左右,他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后来我们党就系统地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到2000年基本实现小康,到2020年,在建党100周年时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到2050年的时候实现现代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这样一个目标。2000年、2020年、2050年,其中2020年,建党100周年;2050年,建国100周年,合在一起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后来我们党一步步提出来的“三步走”的目标。我们现在站在2015年的时间点上,我们看看过去,再看看未来,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因为2000年,我国已实现的基本小康,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有些人在生活上很宽裕了,有些人还在不断向前奔。

2002年的时候,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一个概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了,那时候还有18年。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2年,十几年以前提出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12年(三年以前),十八大提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为

它只剩下8年时间了,所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过了3年,到目前为止,“十二五”规划马上就要结束,最后五年要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话,最后五年是决胜阶段,最后的攻坚时期,这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建议就非常关键。“十三五”规划建议,根据整个国际国内的形势的变化,根据老百姓诉求的变化,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新更高目标要求,提出来过后,我们共同努力,希望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富强、民主,甚至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小康社会。有一些领域到时都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教育,但其他有些方面还不行。它总体提的是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比贫穷要高,比贫穷稍微好一点的是温饱,比温饱稍微好一点的是基本小康,比基本小康稍微好一点的是全面小康,比全面小康更好是富裕,最后是大同社会,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很多目标要求,我们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顾未来的基础上,我们展望未来的基础下,我们一起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重点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它到底提出了哪些新的目标,我们分别列举一下,简单地说明一下,它新在何处;第二个问题,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应遵循哪些原则,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也有明确的说明;第三个问题,实现这些新的目

标要求应该有哪些基本的保障机制,应注意哪些问题。讲这三个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一)经济方面: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第一个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新目标到底有哪一些,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根据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就可以看出来,党中央主要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制度几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每个方面都有很多新的要求,我分别来列举一下。

经济方面,它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求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它的总体要求是让经济真正实现新常态。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未来的十几年要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过去几十年,每年平均保持9.1多,1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为了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在经济方面,我们在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块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个总量设定,要求到2020年的时候,五年过后,GDP的总量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在过去的十八大就已经提出来,但这一次进一步强调,因为将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是比较难的。“十二五”四年,我们国家 4

GDP的增速,平均下来,每年是8%,经过四年的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GDP总量是63万亿人民币(约合10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中国的GDP总量会更多。按照新的要求,那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至少要达到100万亿人民币,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话,那就可以肯定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按照我们的方法算,也会超过美国,这个要求很高。第二,现在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到五年过后要比五年以前翻一番,到时候人均的居民收入会达到一万美元以上,再发展几年的话,1.1万、1.2万、1.3万的话,中国就彻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了,今后前途一片光明,很多国家的GDP到3、4千至1万之间,就在中间转圈,上不去下不来,很多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未来的五年很关键,所以对于未来的总量是有限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新的要求是,它不再强调速度,而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连续37年的GDP增速非常快,平均下来每年至少是9.5%以上。从1978年算到2010年,几乎每年是10%的增长速度,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快,且延续时间这么长,中国一口气高速跑了37年过后,整个GDP的雪球已经非常大了,每年保持10%的速度增长已经不可行了,未来GDP

增速必然是粗制滥造,速度高于一切过后,质量就丢掉了。将来总量这一块,速度稍微放慢一点,质量这一块要求高一点,所以将来GDP增速问题,有一段时间从10%着重调整到7.5%,后来着重调整到7%,现在“十三五”期间的要求就更低了,6%多即可。即使是6%多的增速,也已经是非常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成熟过后才1%或0.5%的增速,都挺高兴的,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大盘子,一年增加6%多已经非常了不起。2000年左右,中国的GDP总量是一万多亿美元,2005年的时候,中国GDP总量也就两万多亿美元,那时增长10%的话,是增长了2000亿美元的GDP,现在是10万亿美元,按照6.5%的速度增长的话,一年也会增长6500亿,比那时多的3倍,再增加3、4年过后,就增加一个印度的GDP,3、4年或4、5年就增加一个法国或一个英国的GDP总量,增长几年就制造这么一个大的总量。5、6、7年下来,可能是一个德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得非常快。所以尽管将来增速下降,但其总量的增加仍然是很快的,大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另外一点,增速下降,很大程度上是中央主动调整的结构,它放弃一些低端的产能、重复的建设,放弃一些没有未来、没有前途的东西,放弃一些增加值不挣钱的产业,让国家的经济结构迅速提升,否则永远是“打工经济”,不挣钱,而且这样的经济发展没有

动力。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现在中央的要求是不要再靠纯增量了,对存量也要做优。不要再靠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靠它,经济发展不要再靠投资和外贸了,这两个已经到头了,将来要靠消费和创新,所以,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央确定的目标是经济发展主要靠两个引擎,一个是增加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使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过后,它就舍得花钱了,就不会存在银行里了,他敢于消费。经济发展要靠消费,还有一个是靠创新,中央在这一次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尤其强调创新发展,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要求到2020年的时候,科技贡献对GDP的增速的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发达国家至少是70%—80%。2003年的时候,中国只有32%左右,很低,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很长一段时间,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常态了,延续一段时间才能成为常态,这是经济方面的要求。

(二)社会方面: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社会方面的要求,它提出,要求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十八大以前重点提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一次不仅提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是提让人们的

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这是一个新的要求。中国老百姓已经到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这样一个阶段了。从无做到有了,一定要对质量有所提高,以前没得吃,现在都有得吃了,但米饭是重金属超标,油条里边有很多添加剂,不看吃。所以,要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总体上,公共服务要向质量靠拢。就业比较充分,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公共服务体系,养老、教育等,比过去更便捷、更人性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均等化,通过一视同仁;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的时候,孩子们基本都能够上好学,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到2020年的时候,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这都是新的要求。第一个方面是质量要求,将来除了国强之外,国家更应该做的是民富这一块,藏富于民、藏富于基层。

第二个方面,中国现有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的时候,要按现有的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所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消灭系统的区域性贫困,这是一个巨大的承诺。现在我国农村扶贫标准是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块钱以下,按照2010年的不变价计算,中国现在是7017万贫困人口,要五年之内全部脱贫,难度非常大,但脱贫之后,中国就

没有一块一块的贫困人口,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贫困人口,美国那么发达,它也有贫困人口,它的贫困人口主要是相对贫困人口,跟别人比,我比较贫困,而这种贫困人口不会一块一块、一片一片的区域性的贫困人口,连片的贫困人口,它是分散的,一个国家的人口。从收入角度来看,总有富裕的,总有一般的,总有在下面的贫困人口,5%—7%的贫困人口只是相对贫困而已,跟别人比相对比较差,这种相对贫困人口依然会存在,但相对贫困人口是分散的,在城市地区,现在仍然有2005万人吃低保,但城市地区看不到整块整块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相对分散化的。农村地区彻底脱贫过后也是这样的,消灭整体性的、区域性的贫困,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总书记经常说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最差的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过好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提升。

第三个方面,要求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十三五”建议明确说要共享发展,要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背景来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因为很多人感觉确实得到一点好处,但跟别人比,我得到的不多,获得感不明显。总书记最近两年非常强调让人民增强获得感,但整个福利制度,整个公共服务要更公平,让应得到帮助的人都得到帮助,让他感到有希望,这样的话,获得感就会很明显。

第四个方面,改善民生的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尤其是最后一点,要改变预期,到引导预期,这是“十三五”建议当中明确规定的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这样一个目标。这是第二点,在社会层面。

(三)文化方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点,在文化层面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显著提高,对此,他提出的很多新的说法。十八大强调的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一次更强调,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深入人心,对中国梦更加强调,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最关键的一点是全民守法,老百姓要信仰法律,总书记经常说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铜表上,也不是刻在大理石上,是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的心中要有法,全民要相信法律,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只有这样的话,依法治国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块,所有的老百姓要增强法治意识,要信仰法律。在文化软实力的方面,以前要求中华文化“走出去”,现在要求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持续扩大影响,这是新提法、新要求,这是未来五年要做的工作。

(四)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这一块,新的要求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过去改革开放越来越差,最近十几年以来进行环保,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整个慢慢往回走。“十三五”期间,党中央的规划建议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要改善,意思是不能比2015年差,要比它好,要为此作努力。

如何努力?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理念要深化,总书记提出了一个说法是“绿色化”,要提倡“绿色化”的概念。最近之年的努力很大,“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了两个新意,一个新意是继续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尤其是一些利益引导机制体制,包括生态环保,排污这一块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守法、执法成本高,但违法成本低。偷偷排污过后很难抓,按照法律规定,罚款很少,惩罚很轻,它不在乎,这涉及到了利益。将来的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还有一点是生态和环保,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块,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没有关心到的领域,将来五年要进一步地关心。水体污染、空气污染都很厉害,我们还很少关心土壤污染,雾霾对人的预期寿命以及生命的负面影响,这都还是未知领域。一是强调制度体系建设,二是强调生态环境的执法部门的垂直管理,主要是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在省以下开始垂直管

理,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垂直管理过后,地方环保部门就不会受地方政府的限制,执法、监督时就更自主、更公正、更到位,到“十三五”期间,整个环保系统,省以下就会垂直管理,这是一个新的制度创新,我们很期待。

(五)制度方面: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五点,在制度层面,它也有新的要求。总体要求是要求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让各项基础性的制度体系更加定型和成熟,这是制度层面的一个要求。制度层面的要求,我们可以追溯到邓小平,邓小平在1992年的时候就提出一个要求,恐怕再过30年过后,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都要定型了,所以到2020年,让各个制度更成熟、更定型,这种制度既包括基本的经济制度,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军队等各个层面,都进行了要求。

如经济,开放型经济要比过去更加成熟。其他的方面,产权要受到更有效的保护,政治这一块,人民民主更加充分;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要求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充分的保障,比如党建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军队这一块,我们都会有很多新的要求,要求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提

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都是从制度层面提出来的,制度层面成熟过后,各个领域基础性的制度体系就会基本形成,所以到2020年过后,改革很重要,对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完善也非常重要,这是新的要求,五年之后必须不断做大以上是从五个方面来列举一下它的一些新要求,比较宏观,很多新意也看得很清楚。

二、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应坚持的原则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的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对它应当实现的新的目标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分别来说一下。第二个问题,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应坚守的原则。“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有人民主体原则、科学发展原则、全面改革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统筹的原则,它总共提了六个方面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提了六个基本原则,这六个基本原则,很多干部群众和领导同志对此不太注意,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总的基本步骤,怎么做?它说得很清楚,它是从主体、认识论、方法和手段、依据、视野、领导力量这六个方面分别对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第一,从主体来看,还要求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谁干,主体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对这个一定不要忘了,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经常会提这么一句话,发展是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要发展要改革的话,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如何改革发展?要依靠人民。第三,发展过后的成果怎么办?由老百姓来共享,从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出发点要正确,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也不是为了党的利益,我们党本身没有自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不要以为自己是英雄,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些领导干部经常说,我怎么着,这是我干的,确实是领导干的,但更多的是老百姓干的,主要是老百姓干的,要依靠人民、发动人民,要相信老百姓的首创精神,否则就把整个历史观颠倒了,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如果不是共享的话,那整个GDP是有增长的,但整个人类社会,国家是没有发展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所以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是认识论,在认识论层面上看,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提出

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五大里面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将来经济主要靠创新性经济、开放性经济,发展要协调,协调本身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协调可持续,还有是绿色发展,绿色即可持续。共享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目标的问题。各个领域,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每一个领域内,在经济发展、创新发展这一块,就这一块都体现得很明显的科学发展的理念。比如在共享发展这一块,在创新发展这一块,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规划建议,都明确地说,经济发展要保持中高速发展的话,它有一个前提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平行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它有这么一个前提,在此背景下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话,那就是好的。如果确实努力,实现了7%,增速仍然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东部发展非常快,其他地区发展很慢,不包容,有些地区富有些地区穷,而且不共融,不可持续,杀鸡取卵,短期内看是挺快,但长期来看,将未来的资源和优势全部消耗掉了,它不可持续。所以,经济这一块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这是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一块。

第三点,实现新的目标要求是坚持深化改革,这是

方法和手段。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话,最重要的手段是改革,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已明确提出了300多项的具体改革,15个方面,60大领域,330多项具体改革,将来继续改革。靠全面深化改革,靠通过改革来赢得发展的成果,让发展成果由老百姓来共享,全面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建成。所以方法和手段这一块,坚持深化改革。

依据这一块,坚持依法治国,主要判断改革,判断思想,判断行为,尤其判断行为,其主要依据是依照法律,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真正做到的话就五句话,第一句话,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第二句话,要科学立法;第三句话,要严格执法;第四句话,要公正司法;第五句话,全民守法。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的前提下,全面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做到,改革的过程当中,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才不会出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颠簸现象,很多行为找不到依据,如果全面依法治国的话就能够找到依据,这是第四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一头一尾,一头是党的领导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一尾是人民必须全民守法,老百姓信仰法律。其中,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块,党要领导立法,最重要的是带头守法,法律有了过后,法律是党的意志 的体现,是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必须遵守它,如果不遵守它的话,那就是一纸空文,无用,只是玩一玩条例和规则而已,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不执行,制定起来之后往墙上一挂的现象出现的话,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为就没有依据,将来很可能会失败。

第五句话,视野,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视野既要看到国内,更要看到国际,处理国际的事情的同时要照顾到国内,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继续办好自己的事,所以,对外的政策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同时重点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看国际问题时也要看到国内,看国内问题时应有世界的格局与视野,这样才能够把小康社会建设得比较符合现实需要。

最后一点,领导的核心力量。它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全民从严治党,这是领导核心,因为13.67亿人口。党员干部、中共党员是8730万,这8730万基本是15个中国人之中才有一个党员,从党章上来看,我们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是先锋队,我们能够代表别人的,所以我们应该比一般的群众、人民更先进,不先进的话,对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都会产生

负面影响,所以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集体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过程当中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让党获得老百姓更高的认可,我们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巩固,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执政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要坚持反腐倡廉,还要思想建党、制度建党,提供一个明确的党内规矩,这些都是新要求。

反腐倡廉这一块,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干部领导队伍必须是廉洁的,使老百姓服气的。过去60年、7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走到一半历程了,未来几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过30年,我们要建成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要求未来20年、30年,仍然是老百姓最核心、最信赖、最重要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反腐倡廉。我们不仅要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我们要形成一个制度体系。我们不仅要做到不敢腐,将来我们还要做到不能腐,尤其要做到不想腐,这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当中,作为领导核心,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感召力要提升,过去三年,暴风骤雨式的高压式反腐,已经让很多党员干部不敢腐,但因为制度仍然不是特别完善,所以,不能腐这一块还有空白和漏洞,有些方面就没有规定,或是有些方面规定得很模糊,分不清什么是腐败,什么是

正常的。一个单位发一盒鸡蛋作为福利的话,它是福利,还是腐败?这个界限不是很清楚,结果导致不能腐的制度建设这一块不是很清晰。另外,一些领导干部感觉做什么事符合党纪国法,不做什么是不符合党纪国法的,清单不清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同时又通过了干部的廉洁自律守则和纪律处分的条例,修订过后暂时公布,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其中,对领导干部不能做的事情作了明确的清单列举,哪些事是明显不可以的,制度就越来越清晰。制度越来越清晰过后,很多党员领导干部知道自己的红线在什么地方,知道为官乱为是不行的,但从为官乱为转变为为官不为,这也是不行的。界限划清过后可以慢慢做到不能腐。

现在中央在推“三严三实”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或其他的方式,最终能够实现不想腐的目标。既不能腐,又不敢腐,又不想腐,这样的党就很廉洁、很干净,老百姓就会服我们,未来三、五十年继续搞改革,继续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路,实现中国梦,那就有核心力量了,我们就会团结一心,共同奋起战斗,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就能够很快地圆满完成,如期完成任务。所以,为了实现这些新的目标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些新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不可更改的,比

如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两大基本原则是我们将来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是第二点。

三、实现新的目标要求的基本保障机制

第三点,除了宏观的基本原则之外,要实现新的目标要求有中观的基本保障机制,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所以,应关心的保障机制的重点也应不同。但从共同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是我们在落实新的目标要求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保障机制。以下至少有四点:

第一点,解决好小康社会的协调推进问题,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每个省,每个地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是必须要建成的,但全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地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已经达到了100%,到2015年都已经是100%了,比如江苏的苏南地区,很多地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提后小康时代了,但对于一些西部地区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很多目标要求还难以达到,比如在这个地区消灭全部的贫困人口,对于一个贫困县而言是很难的,这个县里边大部分的老百姓穷,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不佳、地理位置不佳、工业不发达、少

数民族比较多,主要是狩猎和采集经济比较多,有很多原因,五年之内脱贫的目标很难,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可能会脱后腿。有时人早就跑到很前面了,有些人会拖后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定要再强调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中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全国最后一模一样的,生活水平都一模一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到2014年的时候,上海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是西部地区最差一个省份的5.6倍,五年之内基本使收入水平一样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各个省、各个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建设过程当中,各个省要有省定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另外,中央要有一个协调推进的力度。这是第一点,要解决好小康社会的协调推进的问题。

第二点,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转型的过程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全面小康社会有很多指标,有一个指标是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和GDP总量要达到比2020年翻一番。要翻一番的话未来五年的GDP增速至少要保持在6.5%以上,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话,整个经济发展要求至少GDP增速在未来一段时间是这样走的,以前很高,一直是10%,再慢慢地往下走,下到6.5%左右应是这样(平缓)地走,这样

才可能会实现。如果是从10%到7.5%%到7.5%到6.5%到5%到3%到2%,这就有可能实现不了。新常态,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一是经济一定要保持中高速,第二是必须保证新常态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比如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个新常态转型。这会带来风险,它非常大的风险是旧的已去,新的不来,就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多人的工资降低,会出现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延续一段时间过后会演变成社会风险,而社会风险演变很长一段时间过后就变成了政治风险。所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遇到新挑战、新风险,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是不具有的。比如GDP增速在过去非常快,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也非常快,当GDP增速突然下来过后,老百姓希望改善民生的速度仍然很高,经济发展速度以前是这么,老百姓的生活改善速度也是这样快,它基本是平行的。但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是往下走,但老百姓的期望值不会往下走,老百姓的期望值仍然在上涨,这样的话,老百姓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供给能力比过去差得多,经济新常态下,各地的新增财力明显下降。有的地方说,过去10%—20%的财政收入,今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7%的收入增长,供给能力会越来越差,但老百姓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常态

很有可能会带来社会风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时间长了过后会演变成政治风险,我们不希望它出现政治风险,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它变成政治风险,我们现在就要未雨绸缪,认识到这个地区,如果经济转型的话,未来五年之内会带来的一些问题,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只有这样,五年过后才能让经济上一个台阶,速度是中高速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的,绿色化实现了,开放的目标也实现了,均衡的目标也实现了,只有这样,整个保障机制才比较健全。这是第二点应关注的保障机制。

第三点,很多地区应提前做好跟全面小康社会相衔接的后小康社会的目标安排问题。全面小康社会在五年过后就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国都实现之后,这个目标的号召力就没有了,下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0年过后,到2030年,这十年做什么?2030—2040年应做什么?现在都应该有所规划了。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今后10—15年的长期发展目标应进行衔接。邓小平当时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时,他是在1989年6月份提出来的,说应该组织一批人研究未来20年、30年、50年的发展宏观目标。如果不考虑长远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进行长

期规划的话,短期之内的发展会受到影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沿海城市圈,对他们而言,很多地区已建成小康社会,将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去帮助还未建成小康社会的地区,这都是他们将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要提前做好后小康社会的统筹、规划,一些具体的安排,但前提是做好研究工作,要把规律看清楚了,将来会出现哪些情况,会有哪些成就,人民如何变化,经济如何变化,政治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化,生态文化如何变化,建设如何变化,国内大局如何变化,国际大局势如何变化,这都应该有一个大的判断。对省情、区情、市情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其变化趋势都应该看得比较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未来五年和未来十五年、二十五年很好地衔接起来,我们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科学发展的内涵。这是第三点,我们要提前做好后小康社会的规划统筹安排问题。

第四点,未来五年要做的工作是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五年之内一定要建成,这是一个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些新的目标要求,它将来要形成五个发展的共识与合力,五个发展是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动力,我们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这些发展,五大发展使全面小康社会建成,这五大发展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和新的改革目标要求,这些新的改革目

标要求跟过去不一样的是,有些目标要求仍然是增量改革,比如以前是九年义务教育,现在要求是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如12年,这是一个增向改革,但也有一些更多的存量改革,如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就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落后产能淘汰,很多工人要下岗失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靠外贸、投资,那是具有惯性的,现在靠消费,很多人都会不干,这是路径依赖。一个制度执行过后,人人都不想动了,因为它沉淀下来过后,刚开始这个制度成立的时候花了很大的劲,成本很高,但定型下来过后,收益是源源不断的,后来的成本很低,收益很大,就不愿意动它。还有一个是新的成本、制度出台的时候,交易费用很高,要花很大的劲去干这个事情,这样的话,一是现有的收益很大,付出很少;二是新制度、新创新的交易成本很高,付出很大,成果还不知道。最重要的一点,改革会伤害到利益,当伤害到利益时,存量改革,教育方面,城乡教育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就涉及到利益问题了。要创新发展,这就涉及到利益问题了,我们进行公务员的养老制度改革,也涉及到利益问题。在利益调整的过程当中,有些群体、有些阶层不反抗,甚至全力支持中央的决策部署,但有些群体、有些阶层就不愿意了,就没有改革的动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些群体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的生活

早就过了小康社会了,我现在是很富裕的一个社会,我是人上人,是社会上层,为什么还要改革?这个改革都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我没有必要改革,我现在过得很舒服,我为什么要吃亏,这个改革对我不利,他就不愿意改,或名改而实不改。表面上很遵守中央的要求在改革,其实它根本就不改。将来,我们一定要以存量改革来推进增量改革,需要各个阶层都进行利益的让渡,要认识到将来的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形成合力,靠一个阶层、一个群体,甚至靠党中央,它都是不行的,需要社会的上层、中层、下层形成共识,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它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步,这一大步一定要走稳、走踏实,如果走不稳、走不踏实的话,最后倒霉的是所有的人,所以,我们将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最关键的是全体人民在团结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依靠人民,形成合力,只有这样,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建成,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加宽裕,我们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的条件。

所以未来的五年,站在2015年这个历史点上,我们发现非常关键,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五年,是我们整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的五年,最后冲刺 的五年,我们一定要憋住气,齐心合力,共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最终在世界上屹立于强国之林,我们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一个幸福、美好、和谐的生活。我们相信这一天,在2020年的时候一定会来到!为此,我们现在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第三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10月29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10月29日)

实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下气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正所谓“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第一,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当前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长下滑,而工业下滑主要是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只是为短期经济增长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继续透支未来增长。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一直迟疑和等待,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而且还会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这是不少国家的教训。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有质量、有效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我们既要着力扩大需求,也要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一味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在前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各有1亿多人口,完全有条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大市场,成为带动发展的新空间。当然,要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避免盲目性。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具体要求,关键是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一是投资要有效益。扩大投资可以促进增长,但如果都是无效投资,投下去没有回报,贷的款、借的债就没法偿还,形成一堆坏账,对企业而言就是财务风险,对国家而言就是财政金融风险。虽然说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可以长一些,但我们也不能把几十年以后的事都干了,即使应该干的也要看财力是不是可以支撑。二是产品要有市场。这是投资是否有合理回报的前提。不分析市场前景,以政代企配置资源,或者以优惠政策诱使企业扩大投资,结果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三是企业要有利润。企业之所以叫企业,就是必须赢利。企业没有利润、大面积亏损,两三年后撑不下去了,那就不仅是速度低一点的问题了,员工收入和政府财政无从谈起,而且会带来金融风险甚至社会风险。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四是员工要有收入。人们到企业就业是为了取得收入,收入低于预期、低于市场决定的平均工资,就招不来人。当然,工资增长快于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企业利润增长,也会导致企业招人贵、负担重,有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也会转移到工资成本更低的国家。五是政府要有税收。政府必须提供外部性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政府做这些事的钱从哪里来?主要是税收。政府可以发债,但也不能发过了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挺高,但政府没有税收,没有钱干政府要干的事,民生和公共服务无从改善,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政府的钱不能乱花,所以要控制好支出。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要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动力在创新,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形成新的产品群、产业群。第二,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在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主体功能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也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虽然提出了多年,但落实不力。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定位错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确。要加快完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所以,《建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有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对他们而言,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来保障基本生活;对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要让他们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对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他常住人口,要让他们有适宜的居住条件;对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让他们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等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不可能像原来那样高速增长,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前一阶段,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的形势作了一些承诺,现在看来要从可持续性角度研究一下,该适度降低的要下决心降低。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青海和西藏的主要区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世界第三极,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极大。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但是,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下,只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发展水平,这些地方必然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对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认识。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样,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第三,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这是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下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看治国理政新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