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

时间:2019-05-14 16: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

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

“长期以来百事公司像是在旷野中奔跑不停地寻找机遇。”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中百事公司以561亿美位列前十名首次超越一直以价值为傲的可口可乐;同时百事的股价也在一年多来开始领先于曾经是自己股价两倍的对手。在百事百年来的梦想成真、扬眉吐气之际是怎样的理念和组织令百事永葆竞争活力?是怎样的战略为百事搭建起近乎完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无处不在的竞争

西方有一则有趣的曾获得大奖的电视广告断片表现的是一个彪形大汉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粘在一起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易拉罐分开结果是推销一种强力胶水。它形象地运用了两大饮料公司之间的商业对峙题材因而令人印象深刻。

可口可乐1886年诞生百事可乐1898年诞生。它们口味接近营销模式相似一样的精力充沛一样的野心勃勃。经年的激烈的竞争造就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数十亿美的价值衍生出惊人的商业文化不断变换的包装设计你来我往的各明星音乐行销自动售货机„„无不引领着营销潮流。

从产品线上看百事公司产品主要有碳酸饮料、休闲零食、果汁相应地由旗下三大集团负责。其中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归属百事可乐国际集团休闲食品主要由百事食品国际集团生产都乐饮料集团则生产都乐果汁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果汁生产商。

百事公司年销售收入现已高达300亿美包括饮料、小食品及快餐属下主要的公司包括百事可乐国际集团、百事可乐北美、Frito-Lay小食品、肯德基家乡鸡、必胜客意大利薄饼、TacoBell墨西哥食品快餐店以及esiCo Wines &am;Sirits等。在公司阵营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的国际知名就有十多个包括我们熟知的百事可乐、激浪、七喜、奇多、美年达、立顿红茶、乐事薯片、佳得乐运动饮料、都乐果汁等。

过去数十年间百事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逐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话来说“长期以来百事公司像是在旷野中奔跑不停地寻找机遇。”

而可口可乐公司更相信合作的力量。它通过与那些在休闲食品和非碳酸饮料领域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公司合作逐步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业务构架即除主打的碳酸饮料外非碳酸饮料业务将交付给与雀巢合作的公司零食业务交付给与宝洁合作的公司儿童营养食品业务则交付给与迪斯尼合作的公司。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适应了两大高手之间的对弈搏杀。有人戏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就象两个

下了一辈子棋的高手谁先去了另一个都会感到无比的孤寂与无聊。”

从多到专业化

百事的发展经历了从扩张到收缩从多化到专业化的径。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百事公司秉承多发展策略不仅拥有软饮料、快餐、餐馆三大主营业务还拥有一家长途搬运公司。

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 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这次的对手是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肯德基、必胜客和特柯贝尔在被百事可乐兼并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热的餐馆仅仅在自己狭小的市场内略有优势。百事可乐兼并它们之后立即提出:目标和对手“不应再是城里另一家炸鸡店、馅饼店而应是伟大的麦当劳!”于是百事可乐又在快餐业向强手发起了挑战。

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高涨的年代麦当劳的食品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百事可乐看准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它的攻势。公司不断设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简化、简化、再简化”的原则(这不是指食品的制作和质量而是指尽量减少非食品经营支出)。如预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烧烤牛肉尽量减少厨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单将制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结果销售额很快达到以前的两倍而员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于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猛增已经能够与麦当劳抗衡并且带动了百事可乐饮料的销售。

百事可乐还首创快餐业“送货上门”的新型营销方式。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拉维说:“如果只等着忙碌的人们到餐厅来我们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们要使炸鸡、馅饼的像看时间那样方便。”

百事可乐质优、价廉的食品高效、多样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销售额年年创记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餐饮公司。许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败下阵来甚至麦当劳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70年代末80年代初麦当劳公司的年利润率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润率却高达20%。

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过长的战线导致百事经营难以为继。1996年新的百事全球首席执行官认识到了多化经营中的弊端为了更好地发挥产品结构优势做出重大战略调整。1997年将肯德基、必胜客、Tacobell餐饮业务分离出去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百胜全球公司集中力量开发软饮料1999年百事公司又将旗下的灌装集团分拆上市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和营销。

随着专

业化优势的显现百事在饮料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并购行动。2001年8月百事公司以134亿美的收购了世界著名的桂格公司(Quaker Oats)这是百事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行动。通过此次收购占有美国运动饮料市场绝对份额、被称为“美国生活的一部分”的佳得乐(Gatorade)归入百事帐下。百事公司将如愿以偿地成为全球非碳酸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占据了非碳酸饮料25%的市场份额是可口可乐同领域的1.5倍。

出众的营销

在营销策略上与其说百事公司在推销百事产品不如说是百事在传播百事文化。

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百事公司的广告预算仅为可口可乐公司的1/30但当时的百事公司曾与美国空中文字广告公司签订了一份排他性合同独占了空中文字广告市场。1963年百事公司率先发起了“生活方式广告”想出了“百事一代”(esi Generation)的创意对年青一代的消费者大加褒扬。1984年百事公司又以500万的广告费聘请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帮助其推销宣传印有杰克逊签名的饮料从而推动了依靠音乐营销的热潮流。

如今在亚洲市场尤其是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百事先后动用过的重量级明星有王菲、郭富城、陈惠琳、郑秀文、周杰伦等年轻一代钟爱的舞台明星象范志毅、李玮峰、祁宏等一批中国足球国脚也曾被百事作为宣传形象大使。百事还在一些重大活动上争夺冠名权例如“甲A”、“全球华语音乐排行榜”等等。

上个世纪就有人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运动、健康和休闲的世纪。

百事公司作为一家食品饮料业巨头不得不把这一理念提到了更重要位置。要巩固地位现在更需要保持为令人信服的健康食品。20世纪90年代百事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就一直在催促研发人员拿出油炸咸味零食以外的新产品。尽管公司于1995年首次推出的一种健康型烧烤薯片曾经“难以下咽”但百事公司仍没有放弃。

2001年末公司首席执行官招来了一位健康专家——库珀医生。次年5月库珀医生和另一位全国知名专家检查了百事的每一种产品并提出了这些食品的健康化的改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百事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分成了三大类:“有益类”、“健康类”和“趣味类”。如今百事公司美国营业额的40%来自“有益类”或“健康类”产品。公司正研制的食品和饮料中有2/3属于这两种类型。健康食品对投资者有利因为这些产品的售价要比核心产品高20%-50%其利润率也高得诱人。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分析师马克?科恩(Marc Cohen)说在未来五年里百事公

司70%的利润增长将均来自此类产品。

第二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观点综述七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观点综述七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观点综述 2008-6-30 15:17 赵云君

到20世纪90年代资源耗竭、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挡在了各国的发展道上于是各国便开始寻找一种不损害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从此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中国理论界极其关注的热点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又强调经济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伦理化。传统的以追求财富总量为目标的发展实践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社会繁荣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社会——自然之间复杂的联系和深邃的关系内涵它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体现着人类价值观、发展观的反思、变革、重建。

2.可持续发展鼓励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决不意味着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它意味着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提高总要素生产率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道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3.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方面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它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公平不仅指本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且指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它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的同时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在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的条件下用其他形式财富代替自然资本并在时间推移的长河中使我们的后代维持可接受的、至少是不下降的福利水平。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中国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表现为水污染、酸雨、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环境问题

相当突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的估算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以快速发展的1993年为例当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为1085亿。

2.资源短缺和浪费巨大。中国的人均资源极为短缺但在短缺的同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资源浪费严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生产能力过剩。

3.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西部地区经济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倚重不仅使其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而月。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有:

(1)可持续发展理解和认识的偏差。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理论到战略的形成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从实践效果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政府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虽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但它在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不够明确。

在中长期计划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往往被作为与经济发展战略平行的社会发展领域的发展战略来看待其内容都只是涉及人口控制、社会发展、医疗保健、资源环境等;从公众角度看虽然近几年环境意识有所觉醒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全国公众心目中相当淡薄。他们片面强调消费水平中的物质含量没有积极参与到有关影响他们环境利益的决策过程中。这样必然导致政府片面的追求GD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发展质量的改善同时无视公众与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企业在利润极大化机制的驱动下不可能主动将生产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纳入成本核算中导致大量无需支付治理成本的废弃物的产生整个社会的公共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破坏。

(2)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

首先清晰的产权是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然而臭氧层、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等环境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产权难以界定或界定的成本很高这将会导致所有人都可以在无需付费的情况下自由享用和无节制地争夺稀缺的环境资源其结果是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浪费甚至枯竭。

其次相当一部分资源的产权是无归属的在产权主体缺位的情况下其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效应几乎是毫无约束地向自然圈扩散从而形成“公地的悲剧”的演化过程;单个经济主体不考虑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本而只是以自身的成本收益去衡量是否继续投资由于大部分外部效应是由其他个体承担故其生产成本相对较小。在这种成本收益关系下该商会尽可能加大使用资源的力度而不去理会

整个社会的收益已远远小于成本。这种个体最优决策和社会整体最优决策的矛盾使这些资源的使用难以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现行资源机制的缺陷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率。由于传统习惯、信息不通畅及政府对经济活动强制性干预等原因资源的不能正常地反映生产成本。

(3)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机制的缺陷。首先在决策机制上缺乏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由多个部门联合抓但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环保部门地位偏低。而且部门和地方的“条块”分割使发展经济的决策往往缺乏综合、长远的考虑跨行业和地区的问题经常被搁置。其次在控制机制上“政绩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冲突。在我国用“政绩”尤其是经济增长指标来考核各级干部的制度非常普遍。为体现“政绩”各级干部在任期内都把GD增长放在第一位而生态环境往往成为政绩攀比的牺牲品。最后可持续发展行为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不明动力机制难以建立。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建立绿色GD指标体系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建立绿色GD指标的关键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从近年来各国实践经验看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大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1)人们对资源破坏(掠夺式开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为减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所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或开支;

(3)由于过度采掘和大量消耗导致资源衰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4)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社会负效应。实行绿色 GD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进社会福利。同时采用绿色GD这一总量指标也有助于更实际的测算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能力。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凋发展。从全球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治理技术为基础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我国必须把技术创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1)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运用政策对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

新行为予以扶持。企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我国大多数企业从根本上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或苦于技术创新资金的短缺而只能维持现状放弃技术创新这个具有正外部性效应的选择。因此政府应对主动开发应用无害生态环境技术的企业通过财政贴补和税收支出等手段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3.进行体制创新完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发挥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综合调控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进程中要明确政府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部门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形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地方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权利和义务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重视地方政府参与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宣传和组织广大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拓宽广大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渠道。

(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灵活配置环境资源、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具有独特效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积极培育环境资源市场建立合理的环境与资源体系合理运用金融、财政、等手段进行环境管理从经济利益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3)进行改革取消扭曲资源的补贴减少资源利用上的浪费。

4.不断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完善各种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排他性产权克服共有资源造成的“公地的悲剧”。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其中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这一束权利可以结合于同一产权主体也可在不同的主体间分割。根据这一思凡是能够私有的资源可以采取私有途径对一些必须由国家所有的资源可将其占有和支配权明晰给地方政府、企业和集体由此形成明晰的排他性权利。实施这一产权明晰的结果可以保证对资源滥用的克制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在利益分配上应倾向于产权所有者对产权所有者过于苛刻的利益分配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来维持当前生产、生活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再生。

(3)创造一种有效执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实现资源的跨期优化配置。

5.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建议。

(1)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切实增加环保资金的财政投入。为此要建立政府环

保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环保投资占 GD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环保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当然在我国财力有限、财政支出刚性较强的情况下要大幅度提高环保的财政支出尚面临许多现实困难有必要寻求其他的资金筹措渠道。借鉴一些经济转型国家的做法我们可考虑建立环保专项基金有偿使用和滚动发展基金主要是排污费、罚没收入等。

(2)改革现行的环境收费制度。一要将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同时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提高税率使其能够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实际价值。二要改革排污收费制度改变目前的超标排污费制度为达标排污收费制度、超标排放加倍收费并予以处罚的制度。

(3)适时开征环境税用税收手段来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其目的在于减少环境中的污染减少对能源、自然资源的使用筹集资金用于环保行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措施有:开征新税种;对现行的税制进行调整(完善资源税制度、在现有的税种中增加环境保护条款)。

(4)财政应大力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一个正外部效应很大具有公益事业性的“朝阳”产业国家应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税收支出等手段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6.应做好区域经济的政府协调工作。尽管市场协调能够推动各个区域效率的提高但它无力克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其功能的缺陷。因此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就成为必然选择。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应该贯彻以下原则:

(1)适度倾斜即要有重点地改善生产力的布局。倾斜的重点可以随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而调整。现在东部地区已经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国家有必要及时调整倾斜政策把投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着重改善中西部的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

(2)优势互补。东部地区应发挥其区位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外资源与技术扶持发展技术含量高、创汇高、附加价值大、能源与原材料消耗低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要立足资源开发主要发展能源与原材料工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在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也应发展资源导向型的高技术产业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3)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协调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协调作

用。因此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理顺资源体系提高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样中西部地区就能通过市场把其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形成其较强的对东部地区经济技术的吸纳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农业部等七部委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丨政策

农业部等七部委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方案》丨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合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下为方案全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为做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国不同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

建设试验示范区,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

(二)是分类指导各区域农业发展,推进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类型多样,各地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农业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案,建成科技成果的试验应用推广基地,为各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多部门协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多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领域多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制度。建设试验示范区可以搭建多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平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在不同类型自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业间协调发展方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到2030年,全国范围内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三)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引领示范。立足不同区域实际,探索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发展模式,先开展创建,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区域内生产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领域,系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兼顾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方参与。打破部门界限,努力创新相关部门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机构、农户以及其他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

(一)主要内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可持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容,整合各项碎片化的单项措施,系统谋划、分工协作,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一是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用地表水和自然降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

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草原和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养护,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有害生物防控等。

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发展休闲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用、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区内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种植业突出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因地制宜发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水利、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保障口粮生产,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糖料自给水平,鼓励发展木本粮油,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三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发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

畜牧业突出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结构,发展节地、节水、节粮畜牧业,保障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转变区域内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有关区域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渔业突出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形成水域、滩涂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新格局。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品种。

二是转变养殖发展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

加强对养殖废水废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规范科学使用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

三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推进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救护中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

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茶)”、林下经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区域重点

依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区域布局,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

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地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施、提升耕地质量为重点,稳定发展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长江中下游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区要科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农村环境。

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重点,加强“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生产体系。西北及长城沿线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草畜平衡为重点,突出生态屏障、特色产区、稳农增收三大功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草牧业,加强地膜回收综合利用,特别是农牧交错带突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牧结合,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西南区突出石漠化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特色农业。青藏区突出三江源等江河源头生态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以草定畜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原生态整体好转,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海洋渔业区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加强禁渔期监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环境修复,科学发展海洋牧场,保护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控制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工作安排“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采取“先创建、后确定、再示范”的形式,在各省(区、市)明确创建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创建成果逐年择优评估确定一批试验示范区,并将经验示范推广。

(一)建设主体

为便于实施和管理,试验示范区以自然生态区划为基础,建设主体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兼顾具备条件的地市级人民政府、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工作突出的省(区、市)也可以整省为建设单元。

申请创建试验示范区的主体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较好。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等重要农业资源底数清晰(数据清单见附件),开发强度合理。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主体可优先参加创建。二是科技支撑较强。试验示范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

三是组织管理程度较高。建立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及部门间分工协作协调机制,出台相对完善、规范的政策性文件、由地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编制的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主体选择上,应充分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

现代农业发展包含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突出强调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因素,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主要标志;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体现,但更注重农业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美丽田园,强调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使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加强对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农业农村为主)可优先参加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但要重点突出补齐资源环境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

(二)建设步骤

试验示范区建设分试验创建、评估确定、示范推广三个步骤推进。

一是试验创建阶段。2016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活动。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面临突出问题、工作基础、科技支撑等情况,按照创建条件择优确定创建主体,并将参加创建主体的有关情况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

鼓励各省(区、市)依据各自基础,整合资金支持创建主体开展探索。

二是评估确定阶段。本着“成熟一批确定一批”的原则,按照“创建主体申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厅局推荐,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确定”的程序,从2017年起开展试验示范区确定工作。

由参加创建的试验示范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将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送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方案应充分体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思路、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技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内容,突出产业和区域重点。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厅局初审通过后,推荐至农业部。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开展评估确定工作,依据试验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另行制定印发),共同组织答辩论证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确定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示范推广阶段。及时开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研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相同自然生态类型区域内的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成立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成立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承担重大建设问题、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等的咨询论证工作。

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省(区、市)试验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等有关厅局参加的省级协调机制,在编制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本省(区、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参加创建试验示范区的人民政府应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对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政策扶持,现有各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应向试验示范区倾斜。各省(区、市)要出台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加强政策创设,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确保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强管理考核。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对已确定的试验示范区进行考核。各省(区、市)负责试验示范区运行跟踪监测。试验示范区采取“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试验示范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资格。

附件: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重要农业资源清单 序号资源类别指标单位历年1耕地资源农用地面积万亩 2耕地面积万亩 3园地面积万亩 4基本农田面积万亩 5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6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7土壤全氮含量g/kg 8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9土壤速效钾含量mg/kg 10土壤PH值11草地资源草原面积万亩 1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13天然草原产草量(鲜草)万吨 14渔业水域资源渔业水域面积万亩 15内陆水域面积万亩 16湖泊面积万亩 17海区海域面积万亩 18淡水养殖面积万亩 19海水养殖面积万亩

20农业生物资源油料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1棉麻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2糖类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3果蔬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4主要牲畜品种主要品种 25主要家禽品种主要品种 26主要淡水鱼品种主要品种 27主要海水鱼品种主要品种 28野生植物资源品种主要品种 29主要食用菌品种主要品种 30主要药用菌品种主要品种 31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品种 32农业气候资源平均气温℃ 33年极端最高气温℃ 34年极端最低气温℃ 35日照时数小时 36≥0度积温度·日 37≥10度积温度·日 38无霜期日

39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万吨 40降水量毫米 41地表水资源量万吨 42地下水资源量万吨

4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万吨 44农业用水万吨 45生态用水万吨 46河流水质达标率% 47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48耕地灌溉面积万亩

49万亩以上灌区耕地面积万亩

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51机电排灌站数个 52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兆瓦 53机电井眼数个

54机电井眼数装机容量兆瓦

下载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可持续发展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