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4 16: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

第一篇: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

1、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作些旁注。【教学过程】

一、趣味式导入:

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1、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1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迥乎(jiǒng)精悍(hàn)步履(lǚ)谦逊(xùn)激亢(kàng)-屏息(bǐng)试泪(shì)

蓟北(jì)涕泗(sì)箜篌(kōng hóu)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第2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2、学生质疑解答: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3、质疑《桃花扇》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第3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4、关于《箜篌引》:

师:“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生摇头。)

师:“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第4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5、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五、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很有特点,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大家刚上高一,那就任选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时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

第5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2013学年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式导入:

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

1、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迥乎(jiǒng)精悍(hàn)步履(lǚ)谦逊(xùn)激亢(kàng)-

屏息(bǐng)试泪(shì)蓟北(jì)涕泗(sì)箜篌(kōng hóu)饮:yǐn(饮恨)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屦:(jù)草屦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3、质疑《桃花扇》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4、关于《箜篌引》:

师:“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摇头。)

师:“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5、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五、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很有特点,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大家刚上高一,那就任选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时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

第三篇: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化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副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

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第四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前预习】

1、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作些旁注。【教学过程】

一、趣味式导入:

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

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

我再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

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5、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还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外交欤内政欤》)于是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迥乎(jiǒng)精悍(hàn)步履(lǚ)谦逊(xùn)激亢(kàng)屏息(bǐng)试泪(shì)

蓟北(jì)涕泗(sì)箜篌(kōng hóu)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yìn(饮牛)píng(屏障)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 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 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五、拓展阅读

雅舍

梁实秋

六、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很有特点,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大家刚上高一,那就任选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时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200字左右。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必修1精品教案(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从容说课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集中在“品人和品文”上,扣住演讲的特点来领略梁任公身上学识渊博、率真深情的品格魅力,通过揣摩作者简约深情风趣幽默的笔调来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情感。

本文采用探究式、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一课时。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大略事迹,整体感知文章所写事件,把握梁任公演讲的独特风格,进而认识他的为人特点,品析文章写人记事的细腻生动、语言的简约风趣,感受作者蕴涵文中的真挚情感,学习借鉴作者写人记事的技巧。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具准备 朗诵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4.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5.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6.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呢?

生 梁启超。这句话出自他的《少年中国说》。

师 很好,知识面很广啊,你读过吗?

生 老师,我读过。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师 那么,梁先生在拯救国家方面有没有实际行动呢?

生 有啊,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为改良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实行了“戊戌变法”,可惜失败了。推进新课

师 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一位爱国的政治家。

师 其实他还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学家和演讲家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对他有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先请默读一遍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作好旁注。

师 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 梁先生的一次演讲。

师 这次演讲的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

生 非常成功。从第9段中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了。

师 很好,读得很仔细。那梁先生是怎么做得这么成功的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我们也可以学学他的演讲技巧嘛。

师 好,很热烈,现在请同学们来各抒己见。

生 老师,我先来说。我认为他演讲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情”,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渊博的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情感。最典型的是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表现,忽喜忽悲,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他投入的程度,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生 他的演讲还很形象。首先,他在演讲时还辅以动作、脸部表情,比如第8段里有句话:“他真是手之舞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其次,丰富生动的讲解,如第5段在讲《箜篌引》时竟能把短短十六个字讲得如此感人。但是,老师,我对这一首诗和这一段内容还是不大明白,能给我们仔细再讲讲吗?

师 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质疑,我们在学习上就得有这样的精神,要主动探索。《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这四句词表面看来简单,却隐藏着一个悲烈的故事:有一天清晨,一个名叫霍里子高的朝鲜水兵(当时朝鲜隶属中国疆域)正在湍急的河面上撑船巡逻,突然看见一个白首狂夫(不知他是天生白首还是老来白头,是生性狷狂还是因酒而狂),披发提壶(想必是酒壶),扑入乱流急水中,想要游渡过河。他的妻子尾追而至,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丈夫、那个白首狂夫被急流卷走了„„随后,这位妻子,不知从何处取来一张箜篌,坐在河边,望着奔流的河水,边弹边反复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哀切凄怆,一曲终罢,这位至情至性的妻子,竟然抱着箜篌投身河中,随着流水陪伴丈夫去了„„霍里子高回家后,把他亲眼目睹的这一幕告诉了他的妻子丽玉。丽玉听后,哀伤不已,于是也取出箜篌,援引故事中所蕴涵的悲情,缓缓弹奏出充溢心头的切切哀声。凡是听到丽玉弹奏这首曲子的人,莫不坠泪饮泣。

梁先生朗读时是怎么把这短短十六字读出悲烈的感情的呢?

生 老师,我认为朗读主要靠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传达诗文的情感。第一句带有恳求语气,语调稍高,节奏紧促,重音落在“无”上,体现事发时的紧张及妻子的恐慌;第二句则带有沮丧的感情,语调低沉,节奏缓慢,重音落在“竟”上,体现事发后妻子不敢相信或不愿相信的心情;

三、四两句则应一字一顿,表现丈夫淹死后妻子悲痛绝望的心情,特别是“奈”“何”两字还应拉长尾音,表现妻子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心情。

师 很好,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与梁先生一较短长?

师 好,读出味道来了,很感谢这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梁先生演讲还有什么独到之处?

生 他的演讲很幽默率真,自然不造作,很有个性。比如开头谦逊而又自负的自我介绍就很个性化,而第7段记不起下文时,也不装腔作势,用手指敲头的动作细节就体现出率真的一面。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在理,那么,从这演讲中我们可看出梁任公有什么特点呢?

生 感情充沛而真挚,幽默率真。

生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认真细致。

师 作者梁实秋先生是怎么表现人物特点的?

生 作者在记叙演讲过程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几方面的描写方法,特别是能抓住一些细节动作白描,比如第4段第一句话连续的几个动作“扫”“翻”“点”就很传神,逼真地表现了梁任公自负、谦逊的风格。

师 再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生 文章中神态描写方法用得比较多,比如第8段就写到“痛哭流涕”“泗涕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极生动地表现出梁任公演讲极投入动情的特点。

生 还有外貌描写也很有特点,“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既写身材、肖像、衣着又写精神气质,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师 分析得很在理。因此,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就能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看这篇文章,它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生 本文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就像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生 文章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简单几笔勾勒就令笔下人物跃纸而出、光彩照人。

师 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

生 老师,我觉得本文的语言很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

师 分析准确,这么简约平易的语言中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认真深入地体味一下。

生 我觉得简约平易的语言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他的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

生 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

生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作者对梁任公是多么的尊敬,受其影响是多么的大。课堂小结

很好,作者这精彩而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课后能从中获得某些启示。布置作业

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是不计其数了,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拓展阅读 下 棋 梁实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做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3 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枝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烦恼,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地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啪啪,草草了事,这仍旧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蹩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为它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阶级的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髀肉复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钩心斗角的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与其招摇撞骗,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赌,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书》下棋,有没有这样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确实是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鉴赏提示:《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下棋的最大乐趣在于自己局势有利时,静静地欣赏对方痛苦不堪的种种窘态。梁实秋先生一口气用了七个“或”字,把对方的窘态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列举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太有涵养的人”偏偏在重创面前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使人不禁“索然寡味”。无奈之中,只得在被对方所窘时以牙还牙,“努力做出不介意状”,“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梁实秋先生能写出这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极为深刻细腻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写出好的散文,就必须从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入手。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综合性题目,揣摩语言,分析性格、气质,旁批训练。参考答案:略

二、命题意图:揣摩分析文章的写法,进行整体把握训练。

参考答案:1.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之外的另一方面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深刻远大。

2.作者笔下的梁启超还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作者写文章非常强调“文调”,“文调”也就是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自然加进文言词句,富有雅趣。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高雅。

下载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新人教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2、体验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适......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蕴藏其中的的精神。 3、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 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定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学会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高一语文 孙淑霞 【导语】(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白板上的这段文字)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推荐]

    院系:文学院班级:0908班学号:2009101010858 姓名:胡宇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梁实秋 教学目标: 1、 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 2、 掌握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