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6: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

第一篇: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学号:班级:电气

12013248241 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 新民主义革命 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未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艰辛探索做出总结并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遵义会议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抗日战争后,经过“两败两胜”的革命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但,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政党充当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曾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开始,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展开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放于城市当中,各种反动派思想顽固,难以动摇,对我党工作造成一定损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意识到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并潜心研究出《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红旗到底打多久”等思想问题。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有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要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经过多次失败,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其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并非对俄国照搬硬套而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了我党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句活深刻且正确的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但武装斗阵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的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文献 :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675、610页.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伟大的开端.李新.陈铁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4页.

5、刘辉.近二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第61-66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341页

第二篇:毛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题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农民革命 D.土地革命 3.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六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革命的动力 C.革命的对象 D.革命的前途 5.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

A.政策策略的问题

B.领导权的问题

C.工农武装的问题 D.分清敌友的问题 6.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统一思想的原则

B.党指挥枪的原则

C.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D.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7.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加强党内的组织建设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D.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议会斗争 C.合法斗争 D.地下斗争 9.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10.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A.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 C.争取最广泛的民众支持

B.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1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2.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领导权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革命形式问题 D.革命动力问题 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6.毛泽东所说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胎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 A.软弱性 B.妥协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E.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建设社会主义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实事求是的作风 E.调查研究的作风 4.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即: A.资产阶级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是指

A.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反映,并服务于新民主主义政治与经济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的文化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E.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E.根据地建设 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E.统一战线 10.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指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盟

B.民主主义革命 C.旧民民主主义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E.社会主义革命 C.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E.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A.新的革命性质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C.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D.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E.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 12.无产阶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在人数上占大多数

B.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C.受压迫、受剥削最深

D.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组织纪律性强,革命最坚决

E.对被领导者给与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与政治教育 13.20世纪的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 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进行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D.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E.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谦虚谨慎 E.艰苦奋斗

(三)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这些经验对当今的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有哪些历史启迪?

2.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题

材料1 建设一个全国范国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

——摘自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0月)材料2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根据材料回答:

(1)分析说明“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

(2)试述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特殊环境和主要经验。

五、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A 5.B 6.B 7.D 8.A 9.C 10.D 11.C 12.A 13.B 14.C 15.C 16.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DE 3.ABC 4.DE 5.ABCD 6.ACE 7.ABD 8.ADE 9.ABC 10.AD 11.BCDE 12.BE 13.ADE 14.ABC

(三)辨析题

1.本命题错误。

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他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本命题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1)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历来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无产阶级只有把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革命才有保证,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保障;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领导和发动农民投入到革命中。没收封建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分别制定了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方法: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④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3)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定要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

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理解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就正确理解了中国革命。总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材料题

(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

①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②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也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中带领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时期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④“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特殊环境和主要经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面临着特殊的困难:理论准备不足;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成长,受封建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比较严重;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况下,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维护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有: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国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反对极端民主化;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条件,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风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必须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第三篇:毛概期末论文(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意义)(推荐)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意义的思考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首要的任务是:要对中国作一个全面而又深刻地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项有效举措。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三层含义。第一,这个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第二,这个社会应该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任何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相反,它是在统筹多方关系、化解多方矛盾、协调多方利益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

1理论意义。从理论上来讲,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传统和谐观念的批判性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身心的和谐发展。所谓“天人合一”、“中和为用”、“天下大同”等皆有此意。当然,我们传统文化所讲的和谐主要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在性的统一,其中对立的各种关系尚未经过完全充分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充分展开以后,经过博弈与均衡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动态、稳定、内生的自为性和谐。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是对千百年来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新超越。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它是

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往往我们会当然的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制度是最好的,也是最完美的。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嘲讽与指责。在现代,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种种矛盾,而且还要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威胁与攻击。我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表面上是一种缓和性的社会,但实质上它是一种和谐而又高效的社会。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现实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突破,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历史性运用与时代性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分析表明,市场经济下的分工秩序与社会结构内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与矛盾,而使人成为自然界和自身社会关系的主人,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则应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未达到这种境界,而是在向这一崇高目标迈进。

2实践意义。从国内与国际的形势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具有实践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富与发展。同时又开创了探索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现代化到底如何走﹖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纵横交错。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绝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是在立足我国传统与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而避免其失误,扎扎实实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发展、整体和谐的现代化道路。当然,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全面协调各种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才会实现。

我认为,在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要明白它是相对的和谐,而不是绝对的和谐。这种和谐社会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准和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容易使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特别是执政党能全面顾及、通盘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聚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发展,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观念和创业机制,尽力化解各种社会隐患,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篇:毛概论文_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姑且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纲要:

//1.历史上的例子

//自古以来

//中国春秋 青铜战国 铁器

//四大发明

//工业革命

//引 马克思 那个啥200年超过了以往几千年...日本 den登登

//2.科学技术的含义.//3.世界各国的最新战略

//4.我国的.//5.小姐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点讨论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发展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社会发展科教兴国

1.认识科学

一般认为,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而科学技术一词,又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2.科技推动历史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无数的科技成就.每一次科技跃进,带来的都是社会制度的进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莫不如此.至今回首,我们仍会慨叹先民们的睿智与博才.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凿井取水,避免了倚河而居的麻烦和危险,使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春秋时期,青铜农具的出现及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大增,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璀璨的文明.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信息的记录传递有了更加优良的载体,一代代的历史记录

文学著作也因此才能流传下来.至今,纸仍是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公元前250年最早的指南仪”司南”的出现,公元9世纪火药的发明,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持久而巨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火药使人们拥有了开山填海的能力,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提高了生存能力,哥伦布正是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发现了新大陆.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科技进步当属工业革命,它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恩格斯评价工业革命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从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末,科学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催生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我们从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语便可见一斑” 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3.科技影响现代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出行方式,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4.世界各国的高科技战略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的加深,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比重的与日俱增,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科技的战略与方针.在美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而为了保持其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先后启动了国家纳米计划(MMI),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NITRD),胚胎肝细胞研究计划,新能源开发计划等,涉及了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日本在80年代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材)

5.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总理在 1988年的两次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可怕是第一生产力.”P415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2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也说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P426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的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航天领域,我过与2000年完成了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神舟系列和嫦娥号的升空,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21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我国都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妨观看一下如下数据: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

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邓小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王士舫 董自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邓小平之路易文军 李树全 人民出版社P415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P426

高中地理教材(日本介绍)

第五篇:毛概论文——论台湾问题

我们知道,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领土完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同年4月23日,周恩来又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国际会议上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局势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总体说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共中央是进一步凸显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题;六十年代,党和国家继续完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并且在1963年,周总理提出了“一纲四目”;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外交斡旋的手段以孤立台湾当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台海局势出现了反复,两岸同胞仍然亲情阻隔,咫尺天涯。尽管如此,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对台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缓和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为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和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中国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又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开始调整对台政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经过邓小平的精辟论述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首先,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率先提出了调整对台政策的基本设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开始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其中也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问题。1978年11月,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事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国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要统一。”[1] 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保留“台湾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设想。同年12月15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预备会上,邓小平又提出:台湾统一后,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外国投资均不变。随后,中央在全会报告中全面停止使用“解放台湾”的词汇,改用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

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振兴中华民族[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和实现双方的交往与接触创造了前提条件,也为我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基础。

其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内涵。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接见美国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设想(即邓六条)。“邓六条”进一步丰富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思想内涵,使我国对台方针日趋成熟。

同年10月,邓小平又加以理论概括,简称为“一国两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不但使“一国两制”有了完整的科学表述,而且有了丰富的政治内涵,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再次,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与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而台湾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之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海峡两岸经济互补性日益显现。于是,众多的台商通过第三地辗转大陆投资办厂,两岸三地的转口贸易日益扩大。尽管台湾当局仍然人为地阻隔两岸交往,但两岸的经贸交流与人员交往已经势不可挡。1989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对台政策,勾勒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三 通四流”(通商、通邮、通航和经济、文化、科技、体育交流)。这一建议得到大陆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拥护和支持,也为海峡两岸交流与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

三、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出现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大陆成为台湾商品和资本的主要输出地,从而为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创造了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台海紧张局势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为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江泽民总书记还提出了富有新意的“八项主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迅速发展,人员往来也不断扩大,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总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难努力,从探亲访友为起点,到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交往与交流,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终于步入了健康务实的轨道。据2008年底统计,海峡两岸的贸易额已达1292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了500 万人次。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

下载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

    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试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答:新......

    毛概意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陶渊明感慨时间的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时间的话有很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等等。其实......

    毛概理论

    第一讲理论·创新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条件。 4.中......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姓名:学号:专业:学院:——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 ********专业(***)班 *******学院 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

    毛概论文:论中国应试教育(合集)

    论中国应试教育 内容摘要: 应试教育,疯狂考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概论文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求真务实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

    毛概《论十大关系》论文(★)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