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哈利波特》看成人世界童心的缺失
【本科毕业论文,虽然是文学本位,不能写很多小说之内的情节起伏,但饱含了我对哈利波特的爱】
从《哈利波特》看成人世界童心的缺失 作者 鲍赫 中文摘要
《哈 利波特》系列是一部创作了10年之久的经典儿童文学,自J.K罗琳在其24岁萌生进行魔幻题材写作之后,历经7年构思,直至1997年出版第一部《哈利波 特与魔法石》,并且世界为之喝彩。之后《哈利波特》系列一共出版7部,并在2007年7月7日出版了收官之作《哈利波特与死圣》。这些作品的陆续问世,不 断的刷新着世界小说发行史的记录,而J.K罗琳本人也因此名利双收,不堪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本篇文章着重分析《哈利波特》系列风靡世界背后的原因,阐 述《哈利波特》超越儿童文学范畴是怎样引发不同年龄层面人们的共鸣,研究成人世界为什么缺少童心以及探讨成人需要怎样的童话,有着怎样的教育意义。
关键字:哈利波特;成人世界;童心;缺失 Abstract “Harry Potter” series is a 10-year-old created the classic children's literature, JK Rowling, from its initiation to the magic 24-year-old write and after 7 years after the idea, until the first published in 1997 “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 and the world applauded.After “Harry Potter” series has been published in seven, and in July 7, 2007 to wrap up for the publication of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works, and constantly refresh the world record of the history of fiction issue, and JK Rowling both fame and fortune I have, therefore, unbearable for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 miracl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popular in the world behind the cause, explained, “Harry Potter” children's literature beyond the scope of how people rise to the resonance of different age levels, why the lack of innocence of the adult world and to explore how adults need to fairy tale, with what kind of educational.Key words: Harry Potter;Fairy tale;Adult;Childlike innocence;world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 录 ……………………………………………………………………………………Ⅲ 引 言 ……………………………………………………………………………………
1一、浅述《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原因………………………………………………
21.《哈利波特》带给80后的我们童话般的共鸣 ……………………………………2
2.《哈利波特》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2 3.《哈利波特》爱的主旋律,并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3
二、从《哈利波特》看成人世界童心的缺失…………………………………………
31.成人世界为什么缺乏童心 …………………………………………………………3 2.保持一颗童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创造力的源泉 …………………………3 3.成年人同样需要《哈利波特》式的童话 …………………………………………4
三、《哈利波特》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
41.以孩子的视角观,成人的世界更加精彩 …………………………………………5 2.《哈利波特》式的童话对社会的意义………………………………………………5 3.让世界充满童话,从成人们做起,还给孩子们美丽的天空………………………5 结 论 ……………………………………………………………………………………6
注 释 ……………………………………………………………………………………6
参考文献…………………………………………………………………………………7
引 言
清 晰的记得《哈利波特》系列第七部《死圣》①之后,发现自己的感觉已经不是之前彻夜不眠的期待,没有了等待下一部的期盼,没有了整天翻阅之前系列去寻找蛛丝 马迹,猜测J.K罗琳将要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大结局的激情,也没有了挤出每一点课余时间去网上找下一部的资料的兴奋。相反,在合上书的一刹那间,我泪流满 面,一种莫名的失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回首相看,《哈利波特》已经陪我走过了10年的路程,在我从童年走向成熟的10年,贯穿了我所有童年的回忆。我一度 失落,不知道没有《哈利波特》之后,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充满期待和幻想的走完青春的又一个10年。
不记得是谁说过,《哈利波特》是 属于整个80后成长的回忆,是的,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青葱岁月和这个额前长着闪电疤痕的小男孩一起成长,70后已经长大,哈利是他们的回忆,90后还 小,哈利只不过是他们印象中的畅销科幻,而我们伴随了他10年的成长,伴随了他的喜怒哀乐。
多少个夜晚,感觉自己是哈利,偏执的认 为整个世界都抛弃了自己,不愿意背负任何属于自己的责任。曾经有最心中最高大的形象,有对自己苛责的老师,曾经有极度讨厌的人和同学,有一起“调皮捣蛋” 的朋友,同样和他们争吵过,赌气过,却始终不曾割断彼此的联系。其实我们都是哈利,懵懂地面对世界,懵懂地面对人生和朋友,哈利在长大,我们也在长大。
时 隔两年,当我重新走进哈利的生活,我依旧热泪盈眶,已经开始明白了很多,开始爱着那些曾经讨厌的不计较自己的过错却对自己严厉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关注那些 在自己身边默默守护的人。时隔两年,我开始更愿意去了解哈利是怎样风靡世界,是怎样让孩子们在那些让人兴奋的文字中激起现实和童话间的共鸣,是怎样无法割 舍哈利般的自己的青春。也为了纪念我逝去的青葱的童年记忆……
一、浅述《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原因
1.《哈利波特》带给80后的我们童话般的共鸣
不 可否认,作为创作一部儿童文学的J.K罗琳的创作思路和悬念设置功底是十分深厚的,而且我们也可以清晰的感觉得到作者在写作能力上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前三 部的《哈利波特》更像是J.K罗琳初衷的单纯的童话,语言上也略显稚嫩,随着阅读《哈利波特》的人群的不断成长和作者创作思想的改变,J.K罗琳逐渐想把 这部系列丛书脱离开童话的局限,让他能够为更多人群接受,开始不断加入现实生活的影子和人性的理解。《哈利波特》是真实的童话,他让成长的我们时常游离于 现实和魔幻世界之间,作者让我们进入的这样的魔幻的世界,像带着成长的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那里没有英雄,没有完美的崇高的形象,一切都像是生活在我 们身边一样真实,而主人公更像是我们自己,有叛逆,有青春的躁动,有不安分的学习生活,有对神秘事物的好奇,更有厌烦的人和不屈的斗争。依然清晰的记得故 事里哈利懵懂而又憧憬的走进新的校园,开始新的生活;依然清晰的记得就连赫敏这样认真学习的孩子也会为因为好奇去和哈利、罗恩一起违反校规,依然清晰的记 得胆小怕事的罗恩在知道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战时脸上那坚毅的勇敢,是多么像极了自己孩提时代美丽而又崇高的理想。这样的一部发生在校园之内的童话,让正在成 长的80后的我们找到了超乎寻常的共鸣和难以企及的美好愿望,让人难以释怀。2.《哈利波特》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
J.K 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更像是19世纪的福尔摩斯一样抓住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整个系列丛书中,J.K罗琳最引人入胜的是悬念的设置,不仅每部单独的故事 中悬念重重,在整个系列的悬念冲突设置上,悬念的跨度又极其大,作者善于把握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去埋下对整个故事剧情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伏笔,而这样的伏笔 又是屡见不见,还记得在高三的暑假,为了猜测小天狼星是否真正的死去和猜测盗走黑魔王挂坠盒的人是谁网上引发的哈利波特预言家日报的热潮,让每一个随着哈 利一起成长的人心潮澎湃。
整个《哈利波特》里故事悬念多的数不清。从第一部就开始设置哈利的身世悬念以及哈利额头上的疤痕,哈利努 力的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想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而死,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刚出生的时候就闻名天下,想知道自己和伏地魔到底有什么联系,小说已经超越了一般 童话的教育意义,更像是一部《福尔摩斯》②一样的侦探小说,所有细节都是线索,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揭开真相。整个系列本身就像具有魔法一样,引着我们一步步 去思考,勾起了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而作者又不急于展示故事的真相,在紧张刺激的悬念和危机之间,穿杂着主人公的校园生活和情感生活,不紧不慢的节奏让我 们在思考至于走进了主角们的日常生活,引起了读者与主人公的共鸣。而真正的大结局,却让我们整整思考了十年之久,J.K罗琳才缓缓为我们解开了所有谜团。
而 在整个故事悬念设置最成功的,要数斯内普这个人物了。这是个让每一个看过《哈利波特》的人都无法释怀的人物,认真去分析斯内普,就会会发现作者对他的钟 爱。表面上他处处为难哈利,守护自己的学生,确实让人厌恶,像极了我们在学校生活中接触的对我们严格要求的老师,而冷酷自私且偏激阴郁的他,做为一个老 师,即使他学识渊博,极有天赋却也很难让学生敬佩他。因为他偏爱自己学院的学生,却对其他学生严厉得过分。不可否认,斯内普在性格上的缺点让我们讨厌至 极,但在人格上,J.K罗琳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阴险卑鄙的人,因为对莉莉的爱,那样深沉而执着的爱,让他义无反顾的无视周围人对他的不信任,怀揣着极高 的天赋和抱负却卑微的执着于自己深沉的爱。直到最后,作者才给了斯内普双面间谍和最勇敢的英雄的定位,这个隐藏在6部书中,历时9年间的争议人物无疑是 J.K罗琳最经典的伏笔。3.《哈利波特》爱的主旋律,并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
《哈利波特》虽然是一 部发生在校园背景下的魔幻小说,但作者却让“爱”的主题从始至终的贯穿整个《哈利》系列,随处都能让人感到温暖与动人。韦斯莱家族亲人间相互扶持包容的 爱;罗恩和赫敏战斗中的患难与共的爱;哈利和金妮彼此理解支持的爱;卢平和唐克斯同生共死的爱……而这其中最让人感叹唏嘘的,是亦正亦邪的“混血王子”③ 斯内普对哈利的母亲莉莉一生不变的爱,为了这份爱他忍辱负重,甚至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一部爱的故事,使《哈利波特》脱离了儿童文学的初衷,升华 为老少皆宜的揭示人性,崇尚善良,崇尚正义的佳作。
《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在重重悬念之后,人们评价这部小说的说辞也不 仅仅定位于悬疑小说,而是因为作者让所有读者都走进了这个世界。有多少个夜晚,我向往着自己拿着魔杖,坐在通往霍格沃兹的火车上,与现实生活丝丝的共鸣让 我们真正走进了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在与黑暗势力不屈斗争的背后,有着温馨的爱的光芒。作者不止一次的提到,伏地魔是因为不懂爱最终才会失败,而邓 布利多作为光辉的正义使者,最伟大的武器、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这可以说是作者创作最不成熟的结局,也可以说是作者创作最伟大的经典,“爱”的主旋律 贯穿的不仅仅是小说里的魔法世界,更贯穿了我们美好童年的回忆。
二、从《哈利波特》看成人世界童心的缺失 1.成人世界为什么缺乏童心
认 定成人世界缺乏童心的思考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内的,我认为现阶段之内的中国成人童心的缺失是尤为严重的。究其原因,我认为简单的可以概括为成人对童心 认识的偏见和误解。在中国的格式化教育系统之下,每一个父母,师长都会教导我们要更加成熟,更加注重考试和文凭,这样在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 时,也泯灭了孩子们单纯美好的童心和个性。其实,并不是成年人有意这样做,在成年人的思想根源里,存在着对童心最基础概念的混淆和抵触,成年人在步入现实 生活之后,或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或有着凭文凭吃铁饭碗的优越感,使他们更加坚信不要童心,不要个性,生存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基础去教育孩子。这种现象也 许会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进步有所好转,但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和经历这个年代的成年人却不失为一种巨大的悲剧。
另外,成年人对童心的 误解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观的定位和教育孩子时的方法理论。这直接导致了几代人的悲剧。童心其实是和幼稚无关的,我们讨论的童心的概念是广义的,最 早,李贽提出了“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④。有人也把广义里的童心和菩提之心相提并论,可见,这种本着的处世观念 和成人误解的缺乏成熟思考的幼稚有着本质的相悖。那么,保持一个童真的心会不会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呢? 2.保持一颗童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创造力的源泉
回 顾一下古今中外的伟大的发明家,他们无一不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单纯的童心的。但事实上,童心不仅仅是创造力的源泉,更是一种健康,单纯的处世观和人生 观。有着童心的成年人,没有复杂的思考,往往会更容易同他人接触,收大家欢迎。我们在把诟病归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的同时,也应该在认识了童心的本质和重要 之后,合理的保持一颗善良的童心,放松平和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它代表着我们本性的“人之初,性本善”,代表着社会和谐的核心理论“真、善、美”。
保 持一个童心,不单纯的是给别人创造快乐,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思想减负。当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生阅历逐渐丰富起来之后,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式就愈加复杂,然后 我们开始抱怨社会不澄明,与童年的理想相隔天涯,其实复杂的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周围的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心灵同样需要。保 持一颗童心,会让自己简单的生活,让自己的快乐升值。当我们放下烦恼,看淡困扰我们的负累时,会顿时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轻松自在,就像生活回到了我们的童 年,回到了那个没有负荷,没有苦恼的纯真年代。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我们要求别人给予的,是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做的到,也让别人感觉的到的。保持一颗童心,能让 我们优化生活的质量,快乐的面对世界。3.成年人同样需要《哈利波特》式的童话
我们是成长在80年 代后期的孩子,是已经大四的学生,是迈向成人世界的青年,频繁的社会生活和大量的实习经验让我们早已告别了童年的美好,开始变得世俗与虚伪,开始在生存中 面对压力而变得复杂,开始学会谎言和附和,在我们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自己曾经童年的美好纯真的品质差不多已经消失殆尽。时常,我愿意去回忆 童年,回忆那单纯的美好,即便是回忆那单纯的年代天真的崇拜一个高大的形象,然后去模仿、去学习;即便是回忆那单纯的年代时常去和自己的伙伴一起逃课,一 起叛逆的砸坏学校的桌子;即便是回忆那单纯的年代莫名的爱的那么深……其实,我们都想回到童年,回忆里最美好的也是童年时光,每每思绪触及,嘴角都会扬起 最幸福的微笑。
《哈利波特》是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但他不仅仅属于孩子们的世界,同其他童话一样,《哈利波特》崇尚正 义的力量,崇尚最真切的爱,崇尚美好的生活,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梦想。但又有别于其他童话,他大量真切的反映现实世界的情感生活,真实的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 纠葛,让读者感觉深入其中,仿佛进入了那个世界一样。
成人世界同样需要《哈利波特》式的童话。其实,童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面对世 界时简单、直接的状态。童心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与年龄没有瓜葛冲突,即便是人到老年,保持一颗童心也会让生活更加简单美好。成年人往往会有一种偏见,认为 童心会让人变得幼稚,实则不然。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⑤童心既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也不会让人们在处理事物时捉襟见肘,相反的,保 持童心会使自己更加清晰,澄明的面对世界。
三、《哈利波特》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1.以孩子的视角观,成人的世界更加精彩
国 外有一组数字,在美国有12%的成年人阅读过《哈利波特》,而在美国经常阅读小说的成年人还不到50%。⑥这也许能够说明《哈利波特》已经走出了童话的禁 锢,在探讨人性和善恶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背后,以儿童文学的方式让成年人找回了久违的童心。《哈利波特》不只是一部“童话”,也不只是写给小孩子读 的,成年人喜欢读,是因为它把人们带入了另一个人们渴望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主角却是孩子,天真纯美的儿童性格和叛逆的本性等等似乎把成年人拉回到自己的 童年。J.K罗琳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并不真的希望它成为一本孩子的书,我是写给我自己的,写我觉得有趣和喜欢的事。”
是的,《哈利波特》作为一个成人可以接受的童话,仅仅是一个开始,就像中国人热衷于西游记一样,成年人一样在童话中寄托了美好的回忆和热忱的希冀。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希望回到自己美好的童年,而以孩子的视角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就会让成人的世界有着孩提时代般的美好。
《哈 利波特》带给我们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而成人世界里最缺少的就是彼此的关爱。疏远的邻里关系,疏远的同事关系,甚至是逐渐疏远的血缘关系让本来交通 和通讯事业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变得淡漠、“爱”的缺乏让彼此之间没有了真诚,没有了热忱的关心,所以身心疲惫、在巨大生存压力下的成人渴望着童话般的世界,孩提时代的天真。
另外,《哈利波特》中宣扬的正义直接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正义感的缺失,从童年走向成年,正义的缺失却是随着年龄的 增加和阅历的丰富加深的,社会扭曲的价值观和不公正现象的愈发严重使成年人在遇到挫折之余开始不愿意过度信任周围的人和事物,这也导致了社会的公平性和正 义感的缺失。“见义勇为”越来越少,很多人只觉得只要是不违反法律,道德层面的问题只要不触及底线,是根部不在乎违背良心的,这实则是一个悲哀的现实。而 《哈利波特》中没有英雄,没有救世主,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每个人主人翁的意识,虽然在不断犯错,但终究都有敢于对世界负责,对家园主人翁的意识。2.《哈利波特》式的童话对社会的意义
一 部好的童话是应该跨越不同国家文化的藩篱,超出年龄的限制给人们启示的。一部好的童话是应该是老少皆宜的不朽的经典,要完美的诠释永恒的人性,彰显健康向 上的人文精神,引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宣扬生命的光辉,崇尚人性的顽强,推崇正义的光辉,以给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阳光向上的精神寄托,教育人们积极健 康的生活。历史上,优秀的童话,且有着深渊影响的佳作都有着老少皆宜的教育精神,比如《安徒生童话》:在儿童文学如雨后春笋的今天,《安徒生童话》⑦作为 经典被不断的重版,改编,其中包含的审美价值、人生观取向深远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哈利波特》作为一部儿童文学,有着和《安徒 生童话》一样深远的教育意义,承载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顶着正义的无尚光辉,又有别于其他经典童话的时代特征。《哈利波特》定位于魔法世界,却深刻的深 入现实生活,嫁接起每个童年共鸣的桥梁,以悬念重重引人入胜的创作手法开辟了新时代童话创作的新篇章。同时,《哈利波特》又开创了新的时代童话创作的新的 思路,在教育人们的同时,注重故事的描写,结合悬疑小说和魔幻小说的的创作精髓,充满了文学魅力,比起其他经典的童话单一的教育模式,显而易见更加耐读,更加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的同时,自然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易被接受。此外,与其说《哈利波特》是一部儿童文学,倒不如说其是一部经典的悬疑小说。因为《哈利波特》的阅读人群早已超出了年龄的限制,而小说本身兼备神秘的推理与轻松的校园文化,而种种悬念的推理和布置又有据可循,这也为《哈利波特》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3.让世界充满童话,从成人们做起,还给孩子们美丽的天空 伟 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笔记中谈到过自己的女儿的故事:一个老师讲述完了白云和风的童话之后,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样的故事是没有的,现实里 的白云没有翅膀,风也不会轻轻的抚弄着白云,早晨的雾也不会像童话里一样洁净。⑧听了老师这样的解释,孩子们哭了,孩子需要这样的可以带来幸福的童话被打 碎了。
实际上,白云没有翅膀,风儿不会轻轻抚弄白云,早晨的雾是灰蒙蒙的其实都是老师心中的景象。这个老师在自己成年遇到挫折,心 情沮丧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了孩子们。其实,保持着一颗童心,保持着快乐的幸福,单纯美好的愿望,眼中的世界本身就是童话般的美好。童话又不是 局限在孩子的世界里的,成人们保持一颗快乐的,阳光的,积极健康的童心,摒弃世俗的繁杂,生活会更加简单美好。童话并不是虚假的,那些做人的道理,那些美 好的理想,那些处事的哲学都是真真正正影响着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食粮。
如果没有童心的大人,以消极的态度和自以为是的经验教育孩 子,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和悲剧。当一个人在最初的童年被一些清洁的童话洗涤心灵,会一生受用。一个人一辈子能永葆童心,他的世界将充满美丽的白云,幸福的阳 光,可爱的花鸟虫鱼,永远不会有人笑话你人大心小,总是孩子气,因为你会不断给周围的人散发快乐的气息。
如果不能做到以一颗童心面对生活的成年人,也请还给孩子们童话般美丽的世界,还给孩子们本性的善良正义,不要让世俗玷污了一颗快乐的心。
结 语
《哈 利波特》的十年过去了,我很庆幸J.K罗琳能给我一个充满魔法的童年,也很庆幸在一个并不阳光的世界能有一部这么好的作品伴随我健康的成长。一路走来,我 学到了用“爱”去面对周围的每一件事物,用真诚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用笑脸去回报所有的善意或恶意批评。我学到了不论在什么环境之内,永远要正义不阿,要 勇于和恶势力不屈的斗争,要对世界充满责任感,要对家园充满主人翁的意识。《哈利波特》的十年,我从一个未曾涉世的儿童成长成一个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在我回头再走进哈利的魔法世界的时候,我抱着研究的态度去思考,思考哈利的热潮给我们这一代80后带来了什么,又给成人世界带来了什么。我想,在一个缺乏 童话的时代,哈利的问世带给了我们无数向上的精神,带给人们面对社会不顺意时无穷的力量。学会去用童心去面对世界,世界还给你的就是笑脸,以复杂的社会经 验去劳累的生活,我们必将老去。老去的不只是身体,更是思想,是衰老的生活态度。
《哈利波特》不会是结束,它引起的儿童文学热潮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童话作品陪伴青少年健康的成长,也给予成人世界快乐的生活态度和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注 释
①[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M].马爱农,马爱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②[英]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M].王知一,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③[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M].马爱农,马爱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④[中] 李贽.童心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3.⑤[中] 孟子.孟子[M].顾长安,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9.⑥[美] 埃勒里.奎因.奎因小说精选,上海:群众出版社,2007 ⑦[丹]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通话,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 ⑧[苏] 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苏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密室[M].马爱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M].郑须弥,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火焰杯[M].马爱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凤凰社[M].马爱农,马爱新,蔡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M].马爱农,马爱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英]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M].马爱农,马爱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美]比尔·阿德勒.写给哈利波特的信[M].董海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9][丹]安徒生.安徒生童话[M].桑甜,译.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0][德]格林兄弟.格林童话[M].魏以新,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1]郑渊洁.郑渊洁童话[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2]田娟.走进童心世界[J].济南:山东教育,2006(15).[13]马力.建构与解构:一个文学史现象——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范式转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法]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M].周希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5][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谭华.如何看待“哈利波特”现象[N/OL].光明日报,2008-1-7.[2009-09-28] http://.[17]柯云路.童话人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8]华文在线.匪夷所思的《哈利波特》文化现象[N/OL].[2009-09-28] http://www.xiexiebang.com/hyxx/shownews.asp?newsid=1655.[19]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0]盛开莉.拓展安徒生童话研究的成人空间[D].兰州:兰州大学,2006年.[21]孔凡飞.童话艺术形式的本质——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常态研究[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彭斯远.童话逻辑的表现形式[J].重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3]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J].兰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吴文艳.童话里的原始思维质态[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4).[25]彭斯远.童话拟人探源[J].重庆: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26]郑长天.“原人之文学”的审美功能——论周作人之教育童话观[J].湘潭: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27]刘宇红.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J].湘潭: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28]丁素萍,董洪学.评当代童话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叙述特征[J].燕山: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9] 吴其南.童话的诗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30]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长春:吉林大学,2007.[31]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32]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33]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34]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35]丰卫平.“童话”中的童话[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36]黄誉.童话写作中的幻想新论[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00.[37]冰心,樊发稼.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第二篇: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11专题
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
摘要:《哈利·波特》是风靡全球的儿童小说,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目光,它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夸张丰富的细节、幽默诙谐的语言、神奇多面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儿童世界,展现出了纯真的美学体验,这独特的风采使它一经问世吸引住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哈利现象。
关键词: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目录
1.引言......................................................................1 1.1作家、作品介绍.......................................................2 1.2 中心思想及组织结构...................................................2 2.文献综述...................................................................2 3.理论概念...................................................................2 3.1儿童文学.............................................................2 3.1.1儿童文学的定义.................................................2 3.1.2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3 3.2美学概念.............................................................3 3.2.1 美学的定义.....................................................3 3.2.2 儿童文学中的美学特征...........................................3 4.儿童文学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4 4.1在逆境中生根发芽.....................................................4 4.1.1在磨难中自强不息的哈利.........................................4 4.1.2在歧视中心向阳光的赫敏.........................................4 4.2为爱与友情挺身而出...................................................4 4.2.1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罗恩...........................................4 4.2.2为爱人赴汤蹈火的斯内普.........................................5 4.3冲突和血光中的正义...................................................5 4.3.1种族解放的奋斗.................................................5 4.3.2魔法世界的和平与牺牲...........................................5 5.结论......................................................................6
1.引言
2017年是《哈利·波特》诞生二十周年的日子,每一个儿童世界都是缤纷多彩、充满奇迹的,英国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更是受到儿童的广泛欢迎小说,罗琳构筑的魔法世界不仅缤纷多彩,同时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自从小说发表的二十年来,对于其风靡全球的原因更是成为了诸多学者探究的课题,现以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的角度着手,综合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1.1作家、作品介绍
1989年,年仅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过了八年之后的1997年,罗琳的《哈利·波特》问世了,开始了它风靡全球的畅销史,哈利·波特这股魔幻风不仅影响了儿童世界,也对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自身就具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基础,在加上后期电影导演各位演员杰出表现,更是让哈利·波特这个飞天扫帚的巫师形象更加广泛地被世人知道。
1.2 中心思想及组织结构
就作品主题来说,《哈利·波特》的主题的研究与其他畅销小说的主题相差无二,大致有爱、成长、死亡、追逐等因素,哈利·波特所涵盖的现实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畅销小说”所能蕴含的了的,更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需求,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一定不能仅仅着眼于文学角度,或者是商业角度,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罗琳创造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仅仅涵盖了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变相凝聚了全世界的想象力,不仅仅包括北欧神话还有希腊、埃及、英国、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神话故事,甚至还包括中世纪民间关于吸血鬼以及食尸怪等故事等等,吸引力自是不言而喻、非比寻常,正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跨越了时间、地区、种族之间的限制,是传统神话与现实社会的美妙结晶,有着其特别的魅力。
2.文献综述
针对哈利·波特的美学特点进行分析的文章,还有王宁川的《狂欢中的理智:奇幻文学诗美学解构——以哈利·波特为例》中对哈利·波特中文字狂欢式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探究,对其中体现出现的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刘雪晴则在《从哈利·波特看荣格基本美学理论的体现》一文中,则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对哈利·波特的成长与心态成熟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在儿童世界中的影响意义。
3.理论概念
3.1儿童文学 3.1.1儿童文学的定义
在过去很多年里,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但是却总是受到或多或少的忽视。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儿童文学进行定义,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等诸多原因,他们的论断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达成共识。著名瑞典教育家儿童文学专家G·teKlingberg 将儿童文学描述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而瑞典的另一位文学作家LennartHellsing 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将儿童文学定性为儿童所读所听到的任何事物,涵盖着从报纸、网络、电视节目中获得的一切,均可以定性为广义的儿童文学,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说,儿童文学甚至可以涵盖儿童感兴趣的所谓范畴,对于小婴儿宝宝来说,一张纸片、一件衣服都可以被认为是广泛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领域的工作者一般的工作性质都是教育者,儿童文学被定性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童谣、谜语、神话故事、语言、小说等作品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都可以被认定为儿童文学,简言之,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核心,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3.1.2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是在“五四”运动以来的重大文化转变,确立了儿童的地位,为儿童服务的文学传统,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化,有了更加鲜明的社会特点,更加由于许多以往处于社会底层的少数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在儿童文学上各个少数民族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儿童文学,已经有了约70年的历史,经历了社会变革,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新思潮的产生和涌入,长期在政治变动中形成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受到了强烈的变动和冲击,儿童文学开始从单一的社会政治角度扭转为社会角度,儿童文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且突破了单一创作的局限性,出现了串座方法多远状态的变化,也突破了简单的家庭、学校课题,同时还打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旧观念解体、新观念建立的过程中,儿童文学突破了自我封闭的局限性,同时还囊括了多种风格的文学形式,萌生出了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发展趋势,在尊重艺术的前提下,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儿童创作团队,多样的作家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和童心体验,都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形成了现阶段缤纷多彩的儿童文学。3.2美学概念 3.2.1 美学的定义
美学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然而,美学既然被定义为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美学诞生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什么是美学,一直是诸多专家的研究重要方向,比较经典的定义有以下三条:
其一,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其二,美学是艺术的哲学;其三,美学是经验审美为核心思想对美进行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简言之,美学其实就是研究美、总结美的科学。
3.2.2 儿童文学中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其实就是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文学意义基本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研究的核心,就理论是指来说,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也就是从客观的角度无限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上,一些积极的先锋探究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诸多研究者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与儿童文学的内涵相结合,提出纯真、质朴的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美学特征。
据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的艺术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应该有着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从儿童文学的发生“源头”的角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后,还衍生出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意义又是什么,这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课题。众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的艺术形式都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之所以要创作出儿童文学,还在于需要通过创作出针对儿童思维特征和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字叙述方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交流,在沟通与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递人类对下一代的文化期许。在这个意义上,儿童文学其实是两代人进行文化传递的特殊形式。与成人文学大致倾向于“以真为美”的美学取向不同,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寄予着美好期许的特殊性文学,我认为,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善为美”。这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广泛地反响,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儿童的世界中,总是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梦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追求真、善、美,追求他们梦想中的国度,在梦想的国度中,儿童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任我翱翔,这也正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发挥着独特的美学魅力。4.儿童文学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
4.1在逆境中生根发芽 4.1.1在磨难中自强不息的哈利
主人公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顽强的生存的勇者形象,哈利的出现是以男婴这一弱者形象展示给大家的,哈利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沈国,在现实生活中哈利的居住环境是冰冷幽暗的地下环境,在生活中周围人的歧视他、不用看待正常人的眼光看待他,并且经常辱骂、体罚哈利,可以说哈利的童年是保守磨难的,没有朋友,朋友亲人的关心、体贴的照料,并自己的内心中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充斥着无奈和痛苦,这些童年经历都给童年的哈利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感,但是哈利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当中也没有自暴自弃、感到自卑,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哈利自己忍受着各种委屈、遭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始终维护者自己见父母的夙念,并且在小说中哈利在进行学院选择时并没有选择难辨正邪的斯莱特林学院,而选择了代表正义、坚毅、友情、的格兰芬多学院,从一进入魔法学院开始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在密室俺家当中,大家都对哈利持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哈利并没有放弃拯救小伙伴,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阻碍回到学校、回到大家的身边迎接挑战,这足以说明哈利具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未知的危险,哈利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次一次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1.2在歧视中心向阳光的赫敏
何敏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男权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家都认为男女从出生以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女人性情温柔、缺乏进取心、没有特别大的志向,比较适合服从男性的支配,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这个时代是被压制的、被忽视的,而小说中塑造的赫敏人物形象是和那个时代的普通女性不同的,尽管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在进入霍格沃茨很短的时间她就成为当届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她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读过的所有内容,并且雷雨通过自己知道的只是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小说中,有一次赫敏、哈利、罗恩三人同时被困在禁室当中,她告诉哈利和罗恩能够让三头狗睡觉、分散看管人员注意力的方法,为大家逃离禁室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赫敏和大家相处的过程中以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大家。赫敏站在理性的角度指出女性较强的理性,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控制,赫敏的形象是一个脱离男性依附独立存在的,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已经觉醒的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4.2为爱与友情挺身而出 4.2.1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罗恩
读过《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人,我相信对罗恩的印象都不会太差,小时候的罗恩就是一个讲义气懂牺牲的人,11岁的罗恩在棋盘比赛中就能够主动牺牲自己让哈利、赫敏继续前行;尽管12岁的罗恩自己很害怕蜘蛛,他还是能够勇敢地陪着哈利抵御八眼巨蛛的围攻,13岁的罗恩,在尖叫棚屋里看见“杀人犯”时挺身而出说要想伤害哈利就先跨过我们。仅仅是11-13岁的孩子,就能够有这么巨大的勇气和忠诚,不论是面对恐惧甚至面临死亡,他都不逃避。小说中的罗恩还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形象,他会吃醋,然后做出各种别扭的事情;他会想要博取注意力,小天狼星半夜闯进宿舍那场“惊险见闻”被罗恩絮叨了几个礼拜。罗恩勇敢,忠诚,有血有肉,小说反应了他成长,从会紧张会结巴的小孩长大成还是会紧张却坚定的少年,罗琳成功地在小说中塑造罗恩这个讲义气的主角人物形象。
4.2.2为爱人赴汤蹈火的斯内普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可以看出,斯内普在他的一生中做出了两次非常重要的选择,第一次是发展学生时代,学士时代的斯内普选择进入斯莱特林学院并参加了卢修斯的小团体,后来这个小团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后来的食死徒,莉莉和他关系的决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斯内普在后来也成为了食死徒,他把自己知道的预言告知伏地魔,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做法害死了莉莉。他为了莉莉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背叛了伏地魔并获取了邓布利多的信任,并成为了邓布利多的间谍,他的人物身份也由食死徒变为了凤凰社员,莉莉死后,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暗中保护已经进入魔法学院的莉莉的儿子哈利,伏地魔复活后,他又不顾生命危险获取伏地魔的信任,继续进行自己的间谍任务,此时的斯内普已经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为了自己的爱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斯内普的死亡是悲情的,他的死亡是为了莉莉,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相信这样的结果也是他自己的意愿。
4.3冲突和血光中的正义 4.3.1种族解放的奋斗
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号称“人人生而平等”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是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律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几千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加上国王,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英国国会。历史上,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09年,英国才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了“英国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国的最高上诉司法机构,也就是说,最高司法权一直在贵族手中。贵族精神对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民间对贵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小说中赫敏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平民,而哈利是一个贵族,他们两个郎才女貌,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在小说中让他们两个结合到一起,也是对种族解放的一种体现。
4.3.2魔法世界的和平与牺牲
在大义之前,霍格沃兹学院优秀的学生都主动拿起自己的魔法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卫大家的安全,这是大家主动牺牲主动奉献自己的体现,此外,凤凰社员为了保护哈利也做出了巨大牺牲,穆迪和他的小伙伴为了保护哈利,他们孩子气的举动引起了观众的哄笑,但是一会儿身经百战的的傲罗就应为保护哈利而牺牲,不仅是穆迪还有穆迪的六个小伙伴,他们都喝下复方剂自己变成哈利·波特来迷惑敌人,他们以哈利·波特的形象飞过天空,敌人发现他们后,他们都有可能被敌人当做真身而杀死,后事也表明乔治在经过打斗后失去了自己的耳朵,躺在沙发上的他还跟自己的兄弟开玩笑说这次他们不会再长的一个样了,他已经成为英雄了,充斥着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这个观点可以在罗恩劝阻哈利不能一人战斗时可以看出,罗恩告诉哈利“你是救世之星,只有你才能与伏地魔战斗”,从这可以看出哈利的重要性,大家都为了保护哈利而做出了牺牲,大家的和平环境是由无数小伙伴的牺牲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充斥着和平与牺牲。
5.结论
通过对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对《哈利·波特》进行分析,通过对《哈利·波特》中对于挫折、正义、感情等都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不仅仅是对不断克服挫折的哈利,还是对心向阳光的赫敏,以及仗义执言的罗恩,爱人赴汤蹈火的斯内普,甚至是大反派等等人物形象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在人物分析中阐明美学的真谛,体现儿童文学的真正内涵,在文字中展现美的真谛。
参考文献:
[1]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1997.[2]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 1998.[3]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 1999.[4]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2000.[5]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2003.[6]Rowling, J.K.Harry Potter and the Ha拼Blood Prince,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c2005.
第三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童心世界 教案 人音版
童心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能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
2.能够听出歌曲的曲式特点(二段曲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能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听出歌曲的曲式特点(二段曲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童年都玩儿些什么吗?
生自由说。
师:(鼓励)老师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的校园里有一大片空地,老师带着我们到那里去种蓖麻、种花草,我们把我们的爱心播在了校园里,我们一样拥有我们多彩的童年,都拥有一颗童心。
二、新授
聆听《童心是小鸟》。
它的速度怎样?情绪是什么样的?
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听后学生自由答。
复听:认真听旋律,轻声用u哼唱。
再听:打开书,边听音乐,边轻声跟唱。
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学生看书,教师弹伴奏,学生轻声哼唱。第二句谱子较难,可以单拿出来演唱。(注意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归韵,注意口型,注意声音要用轻声演唱)
唱两遍,全体学生自己随伴奏演唱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先听,它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稍有不同,它的旋律特点要求学生把握住,然后随教师的钢琴演唱。
全曲学完后,请学生集体演唱一遍,指导还演唱不好的地方,并强调口型,吐字。
三、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童心是小鸟》这一课,它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小鸟来顺序叙说“我”的童年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再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