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

时间:2019-05-14 16:4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

第一篇: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

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

无论是“山谷女郎”式的讲话方式,还是一些发声性抽搐的坏毛病,都会威胁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本文为你介绍如何培养更符合职业规范的讲话方式。

亲爱的安妮:在我工作的团队,有一个聪 Dear Annie: I work on a team with a

bright, talented young woman who has a lot 明伶俐且充满才气的年轻女孩,她很有发展潜力。但问题是,我们主管和其他同事对她的讲话方式很有意见。她讲话的方式可以用“山谷女郎”来形容。我们真的希望她取得出色的业绩,更进一步。但是很显然,她的说话方式正在阻碍她的职业发展。您能提供一些技巧,来帮助她克服这个毛病吗?她愿意接受任何建设性的建议。我认为她会听从您的建议的。——TH 亲爱的TH:高管演讲教练克里斯汀•杨克曾说过:“‘山谷语’腔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刚从床上爬起来,紧接着就开始工作了。”她还说,“这种腔调听上去很不正式,而且更糟糕的是,它会分散别人的注意力,从而无法关注你的创意和表现。同时,这样的说话方式也决定了你注定跟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工作岗位无缘。”

杨克现任华盛顿特区积极沟通培训公司(Positive Communications)总裁。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接受过她的建议。美国总共六位州长都曾是她的客户。此外,她的客户还包括不同类型公司的高管,从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到全国运动汽车竞赛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ock Car Auto Racing)等等。最近,她还出了本新书——《职场指南:如何展现

Jahnke is president of Washington, D.C.-based

coaching

firm

Pos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has advised Michelle Obama and six state governors as well as executives at companies as diverse as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and NASCAR.She also wrote a new book, The Well-Spoken Woman: Your Guide to of potential.The problem is that our director and other colleagues are frustrated with her communication style, which is what you might call “Valley Girl.” We really want her to do well and get ahead, and we believe the way she speaks is holding her back.Can you offer any tips on how to overcome this? She is generally open to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I think she would follow your advice.— Trying to Help

Dear TH: “'Valleyspeak' is the verbal equivalent of coming to work looking like you just rolled out of bed,” says executive speech coach Christine K.Jahnke.“It's sloppy and, worse, it dis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from your ideas and your performance.It can also wreck your chances of ever being selected for a job where you would be 'out front' dealing with clients.” 最美的形象和声音》(Your Guide to Looking Looking and Sounding Your Best.and Sounding Your Best)。

“山谷女郎”式的说话方式还有一个缺

One drawback to talking like a Valley Girl is that it often entails ending sentences with 点,那就是每句话的结尾通常用上扬的语调,an upward inflection, as if they were 就像在提问题。“听起来就像在寻求别人的questions, which “sounds as if you're 认同,而不是在陈述一件事情。这会使人显

seeking approval rather than making a statement,” Jahnke says.“It makes you 得对自己的话缺乏自信,”杨克说。另一种不好的说话习惯是在谈话中中掺

seem to lack confidence in what you're saying.” 杂过多的口头禅,比如“就像”、“你知道” Another 等等。杨克认为,卡洛琳•肯尼迪在2008年的参议员竞选中失利,部分原因就在于她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其中就包括《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对她的一次专访。谈到那次专访,杨克回忆说:“如果不说‘你知道’,她好像就无法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权威评论者还对肯尼迪的“娃娃音”和“散漫的个性倾向”提出了批评。幸运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当然无需像公职候选人那样,必须面对大众的高度关注。然而,不加修饰脱壳而出的说话方式却可以毁掉任何一个人的职业前程。而且职位越高,这一点也会变得愈发重要,杨克说,“随着职位升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外界更加密切的关注。”

那么,你的同事,或者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人,到底应该怎样改变他们的讲话方式呢?要知道,这些不好的习惯对她们来说已是多年的顽疾。杨克称:“大部分人都没必要对说话方式全面大修,只需要改正一到两处就可以了。”

她提出了下面四条建议,帮助人们培养更符合职业规范的说话方式。

unfortunate verbal habit:

Peppering one's speech with “like” and “you know.” Jahnke believes that Carolyn Kennedy's 2008 Senate bid failed in part because of public appearances--including a New York Times interview that quickly went viral--where, Jahnke recalls, Kennedy “seemed unable to articulate a complete thought without saying 'you know.'” Pundits also picked on Kennedy's “baby doll voice” and “tendency to ramble,” Jahnke says.Of course, most of us(luckily)never have to stand in the intense public spotlight that candidates for public office face, but a less-than-polished speaking style can wreck anyone's career prospects, says Jahnke, and it becomes more of a sticking point the higher you go: “As you rise up the ladder, expect that every aspect of your speaking persona will face more intense scrutiny.” Gulp.So what can your colleague--or anyone else--do to change speech patterns that may have become ingrained over many years? “Most people really don't need a total overhaul,” Jahnke says.“They just need to correct one or two things.”

She suggests the following four steps toward a more professional speaking style

1.寻求真实的反馈。改变说话习惯就像改变

1.Seek out honest feedback.As with 任何行为方式一样,第一步就是要认清问题所trying to change any behavior, the first step 在。杨克开始一个阶段的培训时,往往先要把客户的说话内容录下来,然后和客户一起回顾检查,找出问题。“当人们看到自己的举止,听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时,往往会大吃一惊。实际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在与别

is to become aware of it.In her coaching sessions,Jahnke

usually

starts

by

videotaping a client talking and reviewing it with the client.“People are usually surprised when they watch and hear themselves,” she says.“Most of us don't really know how 人接触时的真实状态。”

值得信任的朋友和同事都可以为此提供建议。另外,公司的人事部也可以针对公司内开展几期相关的专业培训。

2.参加国际演讲会(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这个组织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13,000个分会,也许在你们的身边,就有一个国际演讲会分会。“国际演讲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组织,会员都在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演讲会内部总是呈现出一派友好的学院式氛围,” 杨克说。“而且这个组织是免费的。”

3.研习成功人士的讲话风格。“现在的we're coming across.”

A trusted friend or coworker may be able to offer suggestions, or your company's provide a few professional coaching sessions--especially for high-potential types like your teammate.1.Join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部的“潜力股”——比如你的队友那样的员工,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may even

With 13,000 chapters in 16 countries, Toastmasters probably has a club near you.“It is a great organization, full of people who are seriously trying to improve their speaking skills in a friendly, collegial atmosphere,” Jahnke says.“And it's free.” 3.Study the speaking styles of 女性成功人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所以,successful people.“Women have so many

more role models now than ever before, so 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样的榜样——她们依靠自己不凡的讲话风格赢得了如今的地位,”杨克解释道。她向众人推荐TED.com网站,里面的演讲数以千计,时长都在20分钟左右,而且演讲人都非常风趣。

杨克还建议说:“可以去关注一下Facebook的CEO雪莉•桑德伯格,或是梅琳达•盖茨,或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CEO卢英德。注意一下她们讲话的语速,使用停顿的技巧。只要勤加练习,这些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

4.注意上司是如何表达观点的。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会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所以有

”Look up Sheryl Sandberg at Facebook, or Melinda Gates,“ Jahnke suggests.”Or find YouTube videos of [Pepsico CEO] Indra Nooyi.Notice how they pace their speech, and how they use pauses.With some effort and practice, these are things anyone can learn.“

it's easy to find executives whose speaking styles have helped to get them where they are today,” notes Jahnke.She recommends checking out TED.com, which offers thousands of 20-minute talks by interesting people.必要关注上司的讲话方式。“如果你的上司中,4.Take note of how higher-ups at your 有人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达他的想法,那就注意company express their ideas.Naturally, 他是怎样做到的,然后进行模仿。” “不是让你去鹦鹉学舌般的生搬硬套,而

communication styles vary somewhat from one corporate culture to another, so it makes sense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people above 是借鉴其中可以轻松掌握的元素。归根到底,you talk.“If there is someone who is 讲话最重要的是自我表达,是传递自己的独到particularly effective at getting his or her 观点时,但是要注意,我们需要展现的是自己ideas across, you might emulate the way 最好的一面,而且展示的方式要能抓住听者的they do it,” says Jahnke.注意力。”

反馈:讲话方式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哪些讲话习惯会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或显得很不专业?请留言发表您的观点。译者:李淑玉/汪皓

“The idea is not to parrot someone else's speech patterns, but to adopt the elements of their style that you can comfortably learn to use,” she adds.“In the end, it's still about expressing yourself and your unique ideas--but your best self,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will make others listen.”

Talkback: Do you agree that the way someone speaks can make or break a career? What habits of speech do you find distracting or unprofessional? Leave a comment below.

第二篇:职场如何说话 文档

一览电子商务英才网

职场如何说话

善意的谎言

针对以往在公司的工作,或与直属领导的相处,如果你一点好感都没有,那就请说谎吧。如果你太过“诚实”,只是讲些直属领导的毛病,或者公司运营的问题等,这只能让人觉得你过于刻薄计较,同时,你也不可能从人事经理那里得到日后工作的建议。总之,保持过往,如果不能,那就用善意的谎言。

积极对待负面问题

试着以积极的态度去谈负面的事,但不要针对具体的人或部门,别忘了把你的评论加上一个假设的前提。如果你要批评一个人或一件事,不要针锋相对,而只是就事论事。说些诸如“我不想针对任何一位同事,也不想给他们带来麻烦,但我想让您清楚我的部门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否则,说不定哪天,你和他还会遭遇对方,或者你发现将有求于他。假设人事主管了解情况。不要以为人事经理什么事都被蒙在鼓里,进而和他抱怨个没完。不妨假设他清楚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见地但温和的总结。

时刻保持谦虚

每个工作岗位都会有自己的责任和不能避免的麻烦。所以,记得保持谦虚,别表现得太高傲。要知道,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的未来种下更多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职场上的谦虚更多的是一种人际的谦虚,就是在人前不要太过于招摇,但是工作一定要当仁不让。不该有的想法或做法:不要企图有这样的念头就是在你要辞职的时候,人事或主管找你谈谈的时候,你就想有机会可以将自己长时间来在工作上的不爽和怨恨一吐而快了。但是请你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除了能够当时一时爽快之后,一点意义和作用都没有,相反很有可能,公司会把你这样的情况传递给相关其他公司,对你的跳槽和找工作相当不利。

总之,说话要放机灵点,职场上最好的说话技巧就是多做少说。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做完,比说什么都强。当然不是沉默,凡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一定要说。这样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说点精致的话,这样更有利于你的职场发展。

一览电子商务英才网

第三篇:职场说话礼仪(模版)

说话也是门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祸从口出,有时候你无心的一句话停在别人耳朵里,可能就与你想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了,在职场上,有些话是不应该说的,或者换种方式说,看看这些话你中枪了没。

以下是职场不该使用的13种措辞:

1、“这不公平”

别人得到了晋升或认可,你却没有。普赖斯说:“在职场和我们的星球上,不公平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无论这是不是职场的弊端或这个星球的严重问题,避免这类用语的要点在于,应表达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牢骚与抱怨。”

2、“那不是我的问题”,“那不是我的工作”或“没人花钱雇我干这个”

如果你向他人求助,别人用这种话回应你,你会有什么感受?普赖斯说:“无论一项要求有多么令人不便或不恰当,它对另一个人可能很重要,否则他们不会提出来。因此,作为团队具有奉献精神的一员,首要的事务是关心他人的成功。”漠不关心、只顾自己的态度会限制你职业方面的进步。

她还说:“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说‘是’。但你需要在说‘不’的时候表现得委婉体贴。”

3、“我想……”

“我想,我们的公司或许会成为你的好伙伴”,或者“我相信,我们的公司将会成为你的好伙伴”。哪种说法更让人觉得可靠?

普赖斯说:“第一种用语包含‘想’和‘或许’两个不够坚定的词语。它们可能让你听起来对你要传达的信息不够确定。相反,第二种用语既自信又肯定。要传达这种态度,用‘相信’代替‘想’,用‘将会’取代‘或许会’。”

4、“没关系”

当某人向你表达谢意,礼貌的回答是“愿意效劳”。

普赖斯说:“这意味着你为帮助他而感到高兴,并且你接受他的感激。‘没关系’尽管是一个轻松随意的词汇,但在这里却未能表达这种态度。它实际上否认了对方的感激之情,并且暗示,有关状况在另外的情境下会成为问题。”

5、“我试试”

普赖斯说:“设想今天是4月15日,你让一个朋友在去邮局的时候顺便在下午5点前邮寄你的纳税申报单。如果他回答说:‘好的,我试试’,你会觉得你不如自己跑一趟。”因为这个短语暗示,有关任务可能失败。“谈话时,尤其同高层领导谈话时,用‘会’取代‘试试’。这一点变化能表达很多东西。”

6、“他是蠢货”,“她很懒”,“我的工作糟透了”或“我讨厌这个公司”

普赖斯称,没有什么能比骂街更快毁掉你的职业生涯了。“这不仅说明你像毛头小子那样不成熟,这种语言还带有倾向性与挑衅性。”

7、“但是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普赖斯说:“最有效率的领导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语言会让你显得固步自封和缺乏灵活性。

第四篇:职场艺术

职场艺术——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有没有发现,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听命”的习惯。即使步入职场,甚至已经成为经理人,每当在你看来上司着实苛刻、不尽人情,甚至做出错误决策时,你可能也只是暗暗抱怨、痛苦执行,或者干脆跳槽。

其实,选择并非只有这两条。上司也是可以“管理”的。很多也许职位并不显要的下属,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上司相处。事实上,当你的上司已经越来越需要你的建议,越来越将你当作心腹爱将,团队也越来越因你的力量,而更加尊重你的上司时,就证明你对上司的“管理”已经初见成效。

对于上司,与其消极地抵抗或一味地顺从,永远不如用心地去“管理”一下更好。杜拉克曾说过:“其实管理上司并不难——一般而言,这比管理下属要容易得多。”

管理上司,其实就是一个对上司施加影响的过程。

给予上司安全感

当你给予上司安全感的同时,他会回报给你成就感。管理上司的目的,也不过如此。

今年尚不足30岁的储盈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其之前的“打工”生涯也同样多姿多彩。早在几年前,这个看上去甚至有些嬴弱的女孩便已经做到市场总监的位置了,其成长速度可谓令人惊慕。

“能力”也可能是“隐患”

“秘诀其实很简单,管理好上司。”储盈笑着对《中外管理》说。

在当年的公司里,市场总监其实只有一个名额。储盈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中年男士,而且曾有过自己创业的经验。和他相比,大学毕业没几年,才二十多岁的储盈着实有些过于年轻。但储盈对自己的优势同样自信,她擅长全面的市场营销分析,对于争取客户,也相当有经验。

对于各有优势的两个人,上司一时很难取舍,于是便将他们两个同时留在公司试用。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里,储盈更加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第一展现自己的能力;第二是给予上司安全感。”她总结说。

对于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来说,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不难,但仅仅这样就足够了吗?市场总监并非普通职位,事实上,这与面试她的上司的职位仅仅是一步之遥。

此时,如何让上司获得安全感,不对他产生威胁,至关重要。因为功高震主而产生的隐患和事实,在历史上和职场中都不鲜见。

“日勤表”的“定心丸”功能

在对两个候选人的观察期间,上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而储盈坚持每天写日勤表(工作日志),并定时发到上司的邮箱中。日勤表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是工作汇报,也同时是工作讨论。今天做了些什么,每个客户进展到什么程度,以后还打算怎么做,她都会一一详细地写进去,她也并不避讳自己的要求,日勤表里总会提出自己需要的帮助。

“总之,有任何想法我都告诉他。”储盈说,“而且我很注意把上司推到前面来。”普通的市场人员即使进行工作汇报,也许只会说明天要去约见一个客户。但储盈不。具体约见哪个人,在哪里见面,对方有哪些机会可能会和自己的公司进行合作,她都不厌其烦地写进去。而且她总是不忘记提醒上司,已经与对方沟通好,如果上司肯出面,对方也会由老总出面。

上司的心理总是很相似的,最起码的需求是要心里有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并不需要坐班的工作,老板却一定要员工坐班的理由一样。上司希望将下属置于可掌控的范围内,看着一堆人在忙碌,可以感受到工作在推进。

但对于陌生的员工也许这还不够,尤其是类似市场工作这样短期内无法衡量成果的岗位。每天只是看着你很忙,但一两个月不出成果,上司往往难免心里打鼓。

“没关系,那我做了什么都告诉你就是了。”储盈说。

储盈最终靠日勤表赢得了市场总监的职位。其道理其实和那个著名的《买土豆的故事》十分相似。充分地考虑问题,甚至考虑到了老板都没考虑到的东西,既展示了自己的头脑和能力,又同时让上司时刻清楚自己的工作。

让自己成为上司的骄傲

这样的下属不但可以让上司获得安全感,更可以成为上司的成绩。有如此主动的下属帮助,上司对情况会非常熟悉,当上司跟他的上司再汇报时,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管理好上司,可以从上司手里得到很多资源。”储盈眨着眼睛说,“当然你要得到,就要先付出一些。”

年轻的储盈后来甚至在上司的带领下去参加过集团的董事会。以她的职位这是不折不扣的破格了。上司其实是在以此给她一种荣誉感,这也同时在表示,上司对她很放心,并不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取代。而且,他也为自己带出这样的下属而感到荣耀。

把自己打造成“后起之秀”

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当地显示自己的谦逊更容易赢得好感。当上司觉得你很有他当年的风采时,你对上司的管理便可宣告基本成功。包括和年长的合作者相处也一样,以后辈的姿态接触他,既不要表现得太弱势,也不能表现得太强。要让他觉得你很有培养价值,可能是个后起之秀,能体会到因提携你而产生的成就感,就最合适不过了。

当然,不同的性别在对上司的管理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比如男性,还是应该更多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合作者成为朋友,而此时不必表现出后辈的感觉。”储盈说。

管理上司的艺术

其实管理上司并不难——一般而言,这比管理下属要容易得多。——彼得。杜拉克

准确地说,管理上司其实是一种艺术,考验你的并非只是智商,更多的是情商。

“胜任”你的工作

不可否认,下属的职责就是帮助上司有效地工作并且取得更好的业绩。于是,经理人与上司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互相推动的作用力。经理人的升迁机会,一定不是把上司从高位上拽下来实现的,而是要帮助上司晋升到更高的位子上,自己做到他现在的位子上去。

对于一份工作的“胜任”永远建立在主动的基础上。了解上司的期望和不满,帮助他排忧解难,产生创造的价值,才可以称为“胜任”。一位“胜任”工作的经理人一定善于追问,时刻询问上司“我该怎么为你服务”来督促他,帮助上司完善想法和执行。而甘于听命的经理人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称职”。

那对于强调“听命”与服从文化的企业,是不是就不可以管理上司了呢?

其实即便是必须服从,也一样可以达到管理上司的效果,但前提一定是不折不扣地按着原计划执行。如果上司没办法挑出你在执行中的不当之处,那么会使他不得不更加慎重地做决策,甚至会加强与下属的沟通和辅导,否则一旦产生偏差不仅影响业绩,自己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日企文化中对中层管理者的要求更为苛刻,就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责任。

接纳上司的领导风格

一位经理人有这样一次经历:我的新上司和前任上司的领导风格差异很大,前任上司是只重结果,不过多过问过程;而新任上司却时时关注过程。作为知识员工,我总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很不舒服。后来,我干脆无论大事小事都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不管他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办公室里。开始他还非常满意地听取我的汇报,然而时间一长,上司就有了总被搔扰的感觉。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我需要了解你的工作进展时,再请你来汇报,你的工作能力我放心。

在谈到管理风格时,杜拉克说:“下属的工作不是去改造上司,不是去教育上司,也不是让他遵从商学院和管理书籍对上司的要求,而是让特定的上司按照他的行为风格去做事。作为一个个人,任何上司都有自己的特性,会得到好的评论和不好的评论,同时也和我们一样,需要安全感。”

而上述案例中的上司,因为获得了下属的充分尊重而产生了安全感。也正因为上司产生了安全感,甚至会慢慢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但如果你故意挑战上司的权威,并不按他的领导方式,那么上司反而会坚持原来的风格。可见,有时因势利导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让上司做他不擅长的事情

“上司做哪些事情比较擅长?他的优势是什么?他的不足和弱点是什么?”杜拉克一直在提醒经理人,“要了解上司需要支持、帮助和补充的方面。”

作为中层经理人,首要任务就是让大家把优势发挥出来,当然这里既包括你的下属,更包括你的上司。否则,放着上司那么好的头脑和资源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吗?

也许你的上司并不是一位行家,但由于他有其他行业的经验,反而有更为广阔的视角;有的上司可能对数据、数字非常敏感,并能分析出背后的内容;有的上司对开拓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非常擅长„„那么,就千万要利用好上司的资源为己所用,当你在设计方案时,不妨也将上司考虑到自己的执行团队中去。

同时,管理上司的基础就是要互相信任,帮助上司充分发挥优势而非给上司找麻烦,因为上司也有不足和弱点,作为下属,完全有义务去保护他最薄弱的地方并加以弥补。

一位经理人说他的经验是:我的上司是个追求完美的急脾气,并且他很喜欢用数据和图表来说话。因此,既要尽快做出方案,又要让他满意确实不太容易。我就只能通过不断地与他探讨方案,不断地“榨取”他的智慧来实现效率。因为将上司擅长的内容留给他来补充,远远要比自己去愚公移山有效率和专业得多。同时,每一次与上司的业务讨论,都可以让他更了解我的能力,这不失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上司了解你

无论是领导下属还是领导上司,前提一定都是出于了解,只有了解才能正确的管理。杜拉克提醒我们:“要确保上司清楚你和你的下属能够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和任务?你优先考虑的是什么事情。同样重要的,你不重视的事情又是哪些?这些并不是都要获得上司的批准——有时甚至是上司不喜欢的。”甚至,还要包括你自己的管理方式。

毕竟,上司也要通过下属的表现而获得自己顶头上司的肯定。上司也希望了解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需要一种安全感。甚至,如果你的上司可以脱口而出“我知道张经理目前在做XXX项目”,这就说明你的沟通和管理已经奏效了。起码,你正在进行时的工作引起了上司的重视。同时,你要让上司了解你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障碍,以及自己和团队状态,在你真诚的寻求上司的帮助时,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而不伸援手,并且很可能会调配下面的资源,甚至会将资源进行重新组合,这很可能会帮你大忙。

因为上司也需要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树立威信,而这些有时往往都来源泉于对下属的支持。

管理上司中的大忌

第一,不要给上司创造“意外”。别以为上司会喜欢“惊喜”,有时惊喜搞不好会变成惊吓,甚至会让上司失去把控全局的安全感和自信,领导更需要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的管理结果。同时,企业越大越需要稳健,越经受不起“意外”的发生。

第二,不要轻视上司的能力。即使你非常能干,也不能轻视自己的上司,哪怕是背地里骂他是“笨蛋”。因为,他成为你的上司一定是有理由的,他在某方面也自有过人之处,否则为什么你不是他的上司呢(哪怕他仅有过硬的人际关系也罢)?高估上司是没有风险的,然而要是轻视上司的话,一定会被上司记在小本子上,甚至会在适当机会给你难堪。你对上司的种种负面评价,终会变成下属对你的评价。其实,管理上能力的高低,也是一种情商高低的体现,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吧。

第三,不要吝惜对上司的赞美。时刻都要记得感恩,感谢你的上司的帮助,即使他对你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要感谢他对你的信任。每当取得成绩时,别忘了在众人面前说上一句“感谢上司的支持”,甚至能说出哪些具体的帮助则更好。上司对自己的帮助,不仅要放在心里,还要挂在嘴上,这也会督促上司再次给你机会和更多的支持。

第四,不要凡事找上司出马。比如:当你希望征求上司意见并且得到他的帮助时,一定要具体,而不能泛泛地说:“您看我的计划是不是不太完善啊?”虽然你是想让上司给你提一些意见,但上司很可能会说:“你再去完善一下,再拿给我看”。但如果你改变一下方式:“我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征求一下您的意见„„”一般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不要以为管理上司,就是让上司为自己服务,而是让他在关键的问题上给些重要的建议。

第五,不要试图挑战上司的权威。管理上司并非去挑战他的权威,而是利用他的权威,去寻求更多的配合和资源。因此,经理人也像一个创业者,而上司是否愿意拿出更多的资源去给你投资,就看你的艺术。上司是人

“管理”你的上司,就必须从你和上司的共同点去着眼与着手。

对一名部下,“上司”意味着什么?

也许很多人会马上想到“权力”、“拍板”、“威风”、“能干”、“英明”、“胸怀”„„

作为一个上司,我会说:“上司”是人,而且是普通人。

想必很多人会奇怪:“按你这样说,上司和部下又有何区别呢?”

那我想对质疑者说:你如果想和上司和谐相处,甚至“管理”你的上司,就必须从你和上司的共同点去着眼与着手,而绝不能从区别入手„„

学会让上司保持“平衡”

何谓从共同点着眼?就是你要了解并且理解你的上司。

而对此,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领导对部下的了解,常常多于部下对领导的了解。

为什么?因为所有领导者一定都“先”担任过被领导者,但却很少有人直接就当领导者,甚至可能有人一生都没有机会领导他人。

于是,部下对上司时常存在误解。正所谓体验决定心态,经历决定思维。

那么,部下是不是就做不到“管理”上司呢?非也。我要告诉芸芸部下的是:只要你谨记上司也是普通人,你就可以破除误区,就会无师自通地懂得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这里的核心是:如果你是个很有责任心、很有见地的部下,那么要想“管理”你的上司,就一定要让他保持“平衡”。

很多人经常理直气壮地说:“作领导,就应该有虚心纳见的胸怀”。错了!胸怀是一个卓越领导必备素质的一条,但却很理想化,胸怀是应追求的,而不是必然。因为上司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有无限的胸怀。事实上,一个人之所以能当上司,不一定和他的心胸有关。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理应一生都拥有卓越的上司。而部下往往会忘记一点:只要自认为是为了工作,是出于公心,就把上司当成了一个可以承载各种尖锐批评的“垃圾桶”,于是不分场合、时机、内容、表达地倾泻而出,结果却经常事与愿违。

使纳见“可持续”的艺术

但是,出于工作责任心与上进心,你的建议又不能不提,怎么办?

第一,要学会用上司的正确来投射他的错误。这里包括用赞美上司曾经的远见,来说明他今天的短视;用他自己一贯坚持的原则,来反衬他今天的偏差„„因为,任何人都最听得进“自己的意见”。你用上司的作为与逻辑,是最容易说服他的。同时,任何人都喜欢在有面子的前提下自我修正。如此,部下何不让上司在英明中发现错误,在荣耀中改正错误呢?而且,改错实际上又反过来证明了上司一贯的正确与此时的谦逊,上司怎会不欣然接受?

第二,要学会用其他的荣耀与满足,来平衡他自我否定的尴尬与懊恼。是的,作为负责任的部下,有时需要据理力争甚至寸土不让,也可能幸运地最终被上司接纳。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件事就完了,或你这样可以永远持续。事实上,“闻过则喜”是反人性的,也是不可能永续的。所以,当你慨然直言而让上司装进心理垃圾的时候,你就要在随后想办法帮他再把垃圾排空,使上司重获内心平衡。比如:你让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众风光一把,或者你索性在他面前小露一怯„„切记,只有平衡的,才是可持续的。而部下不得以破坏了平衡,就有责任去重建这种平衡。

第三,要学会提出意见后,紧跟完整而切实的解决方案。很多人总认为上司就应该什么都能解决,对什么问题都应有成熟的主见,自己只需指出问题。非也!任何人都会难免茫然困惑,都会情愿回避难题(所以直面永远需要勇气)。因而,当你只顾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方案时,你本身就是在给上司制造问题。事实上,当上司尚未考虑成熟时,你的方案很可能给他启发,至少有助于缓解他的压力与焦虑;即便他对你的方案不以为然,或自己另有定见,也绝不会怪罪于你。因为,上司关心的不仅仅是部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关心部下的职业感与责任感。

是的,管理上司,就是影响上司。而影响,取决于你能否站在他的角度。而这一点之所以可能,甚至很容易,就在于上司和部下一样,都是人。

第五篇:职场辞职指南

职场辞职指南 “人在职场走,哪有不辞职” ,改革开放带来一大变化就是:多数人不会一辈 子只从事一份工作了, 那么辞职就是成为多数职场人士都要面对的问题.辞职其实也是一门 学问,如果辞职者不了解辞职的程序,不能握好一些辞职的技巧,很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一些 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俗话说, “人走茶凉” ,当你告知你的主管,上司或老板你决定辞职的时候 起,得到的肯定不是笑脸(即使对方正计划炒你),因此,如何顺利地辞职,充分维护个人 的合法利益就成为辞职者要认真考虑的, 本文与大家探讨的也就是如何辞职方面的事宜, 希 望对准备辞职的人你有所帮助.鉴于辞职多发生在企业,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企业辞职的一些相关事宜.如果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则需要辞职者另行考虑.一)分析要辞职的原因,辞职前要慎重考虑.辞职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给自己的,自己为什么想要辞职;一种给是 企业负责人的,告诉企业你为什么理由辞职.辞职是一种行为,但是两种辞职理由是不一样 的,关于后者将在第三部分选择辞职的理由里说明.辞职并不是一件小事情, 辞职者在作出辞职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千万不 可意气用事,在考虑如何向企业提出辞职之前,先要将自己要辞职的真实缘由列出来,看看 事情是不是到了非要辞职不可的地步, 如果理由是充分的, 辞职会带给自己更多大的发展与 机会,那么辞职才是应当的.为什么要辞职?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 大致归纳了一下, 导致辞 职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等着你,就是所谓的“跳槽”.更适合自己 的标准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工资有相当幅度的提高, 一方面是个人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单纯是前者的原因,一定要考虑清楚,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在一家大型的贸易公司工 作, 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以更高的底薪及更高的提成标准邀请他加盟, 但是过去之后他才发 现自己的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降低了,因为新公司的影响力及实力导致他业绩下降, 自然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他悔之不已.2,准备个人创业.这个原因是最无可厚非的.当然,如果关于创业的计 划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妨不要急于辞职,一边工作,一边筹备自己的创业事宜也是一个 不错的方式.3,以退为进,以辞职为由想要企业提高自己的职务或者加薪.个人认为, 因为这种原因而提出辞职, 无论以什么理由提出辞职都无疑是玩火自焚,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 会执意挽留提出辞职的人员的,即使一时满足你的要求,对你在企业的发展并无好处,留用 你可能只是权益之计, 在物色到可以替代你的人选之后, 你可能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辞职那 么容易

了.

4, 对于企业的现状不满意, 希望换个环境.人在职场, 总会有种心态“自 家园里的草不如人家园内的绿” 其实在新的工作没有得到基本确定的时候, , 不要急于辞职, 许多人都是在匆匆辞职之后才发觉原来的企业甚至要更好一些,这可就是得不偿失了.5,因为需要学习,进修而辞职.许多人因为要考研,继续教育,出国而 需要辞职,这样的原因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可以接受的.6,因为工作位置的原因而辞职,比如离家太远,与爱人相隔两地.这也 是造成辞职的一个较常见的原因.其实,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实在不想放弃,也可以考虑一下 有没有其它解决办法,毕竟好的工作机会不是哪里都有的.7,因为个人的爱好或特长得不到发挥而辞职.因为这原因而想要辞职, 首先应该明白,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许多人的工作都是与个人的爱好与特长无关的, 其次你 辞职后是不是立刻就有一份可以适合你的爱好, 可以发挥你的特长的工作?考虑好之后再去 决定是不是要辞职.8,因为一些小事件让自己不满意而辞职,比如与主管吵架,与同事发生 矛盾等.这样的原因是不应该成为辞职的原因的, 比如在天涯里一个女孩因为同事占了自己 预先选好新办公位而想要辞职,因这样的原因而辞职实在是一种幼稚的行为.9,企业流露出对你不满意的迹象,希望你主动提出辞职.处于这种情况 下的人无疑是十分悲惨的,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辞职无疑是一种维护个人尊严的行为, 不过要 在将自己的下一步安排好之才再考虑辞职,不宜选取匆匆辞职.10,个人因为在企业犯了错误,觉得无颜面呆下去而辞职.有的人因为犯 了错误, 想赶紧走人了事, 虽然这种办法能暂时摆脱困境, 但对自己以后求职会有不好影响, 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一段时间,等别人渐渐忘记自己的错误后再辞职.所以,辞职之前,要认真考虑辞职的后果,比如对于自己的发展是不是有 利,自己的经济利益会不会受损,在辞职之前,请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 辞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有没有比辞职更好的办法? 2, 辞职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 辞职是不是只是因为受了别人影响? 4, 辞职是不是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5, 辞职之后你的现状是不是会得到改善? 6, 有没有考虑辞职的成本? 回答完这几个问题,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并权衡利弊后, 你仍然做出辞 职的决定,那么就要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了.

(二)熟悉企业关于辞职的条文规定及辞职时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作出辞职决定后, 辞职者需要先了解企业关于辞职的条文规定, 再按照相 应的程序进行辞职,这样才可以不会给企业以理由处罚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权益受损.辞职前要认真研究企业章程中关于辞职的条款,

企业章程中一般都对辞职

的手续有相应规定.和企业已经签有劳动合同尚未到期,辞职就实质就是与企业解除劳动合 同, 辞职者要认真研究劳动合同中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规定, 以免因为不熟悉相关的规 定而受到损失.《劳动法》第 31 条规定: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30 日以书面 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 质条件,并需要企业批准才行,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用人单 位)即可.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也指出: “劳动 者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 件.劳动者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 30 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 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 102 条规定: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 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 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 偿责任”;原劳动部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 4 条明确规定 了赔偿的范围: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 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1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 2 双方另 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根据这一条款,许多辞职者往往会面临企业 要求赔偿的情况,尤其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在分配工作不久辞职被企业要求赔偿是很常见的.提醒辞职者的是, 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 要留意其中解除劳动合同方面关于赔偿方 面的条款,这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辞职并一定要提前三十天, 也可以按照企业规定的提前时间向企业提出辞 职,例如有的企业规定提前一周提出辞职,许多企业都规定提前半个月提出辞职.辞职者按照相关规定提出辞职之后, 企业一般会按照规定进行办理的, 结 算相应工资,为辞职者转出档案,交接社保等相关事宜.如果企业没有按规定办理, 辞职者应该在与企业因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 方面发生争议后应当在 60 天内及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保护自 己的合法利益.当然, 许多企业并没有关于辞职方面的相应规定, 也没有同就职者签定劳 动合同,辞职者的档案与人事关系根本不在企业,这样
的辞职办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三)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理由,选择合理的辞职方式.辞职者如果希望自己可以从企业顺利地辞职, 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 以 合适的理由,选择合理的辞职方式,这样自己的辞职才会得到企业的理解,个人的相关权益 可以得到最大的保护.

合适的时机就是说辞职的时候, 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同时也不会让自己 的利益受损,比如,你是一个项目经理,企业交给你的项目刚刚开始运行,在这个时候辞职 显然难度会很大,即使企业无法阻止你辞职,也会在辞职后的赔偿方面让你受到损失.再比 如,你是在 11 月份提出的辞职,你就要丧失年底双薪及个全年的奖金,这方面的事情也要 认真权衡.合适的理由就是让企业比较接受的理由, 这样也会减少办理辞职手续时的 压力,根据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们的共识,以下理由是企业愿意接受的:考研,进修,出国接 受教育,与家人团聚,照顾家人,身体不适,个人原因,想要面对更大挑战等.一些对企业 不利的辞职理由则应该避免,比如不适应企业管理,薪酬太低,人际关系太复杂.合理的辞职方式就是按照企业规定的辞职方式提出辞职, 辞职所采用的方 式是企业所接受的,比如写辞职信,E-mail 辞职,或者与负责人私交不错,那么只需要口头 提出也可.一般情况下,辞职者不宜采用先离开再通知的方式.人在职场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尊重给予我们工作机会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在求职时,还是辞职时,也因为你曾经 有过的这段工作经历将会记录进你的履历中, 而且你永远也不知道何时会需要前任上司的介 绍信或帮助.这里介绍一下辞职信的基本格式与写法.辞职信不要写成长篇大论, 只要 结构清晰,简明扼要地将所有重要信息描述清楚即可.以下是一些建议: 1,抓住重点.在辞职信的开头要直接表明辞职的意图,说明你辞职的原 因.2,说明个人打算离开的时间.一般提前 2-4 个周或根据企业规定时间提 出辞职.3,对过去接受的培训,取得的经验或者建立的关系向公司表示感谢.4,辞职信应该标明提出辞职的时间.看看下面这个辞职信的范例, 可以让你对如何架构一封辞职信有个大概的 了解.

尊敬的人力资源经理: 您好!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 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 我计划在 此后的时间里重返学校进修,以期可以提高自己的相关知识.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 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 尽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觉得我在某个时间段内离职比较适合,不妨给我个建议或尽早 告知我.我非常重视我在公司工作内的这段

经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过公司的一 员,我确信我在公司里的这段经历和经验,将为我今后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YYY

2004 年 4 月 1 日

(四)辞职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1,写辞职信并不是写辞职申请,申请是要双方达成一致才有效的,也就是说 企业批准了你的申请,你才可以辞职,而劳动法赋予的辞职权是绝对的,辞职信其实是一种 通知,告诉企业你将在三十天后解除劳动合同,离开企业,不需要企业批准,当然如果企业 同意你提前离开就另当别论了.

2,不要在辞职信中透露个人的不满情绪,如果辞职的意见非常大,一定要反 应出来,不妨采用面对面交淡的方式,在白纸黑字上面写出自己的愤怒是不恰当的.3,在作出辞职的决定或者办理辞职的过程中,不要在企业大肆宣扬个人 要辞职的事情, 不要散布一些对企业不利的言论, 反正都要离开了, 留一个好的印象给企业, 总比留一个不好的印象好一些.4,站好最后一班岗,在离开企业的最后时间里,你仍是企业的一员,尽 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协助企业做好交接.5,过往的就职经历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而且不定在什么时候我们可 能需要原来的企业为我们写推荐信或介绍信, 新的企业也许会打电话到过往企业了解我们的 工作情况,因此要保持与原就职企业的良好关系.6,在你开始新的工作后,你可以给你的前任老板或同事发一封信,告诉 他们你现在的有关信息,这样你们可以保持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关系.7,许多人辞职离开原有企业是犹豫不决的,渴望从事新的工作,又担心 新的工作不如原有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辞职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辞职, 以身体健康或短期培 训的理由向企业提出辞职,保持好与原企业的关系,留有余地,如果新的企业无法让自己满 意, 就可以以身体已经完全康复或者培训已经结束的理由尝试与原企业联系, 如果你是不可 或缺的,自然可以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当然,我个人是不赞成采用这种方式的,毕竟这是 一种非诚信的行为.


下载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场指南说话的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场辞职指南

    职场辞职指南 “人在职场走,哪有不辞职”,改革开放带来一大变化就是:多数人不会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了,那么辞职就是成为多数职场人士都要面对的问题。辞职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如......

    2014职场辞职指南(精选)

    以下是辞职报告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人在职场走,哪有不辞职”,改革开放带来一大变化就是:多数人不会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了,那么辞职就是成为多数职场人士都要面对的......

    职场辞职指南

    职场辞职指南 “人在职场走,哪有不辞职”,多数人不会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那么辞职就是成为多数职场人士都要面对的问题。辞职是一种行为但并非是一件小事情,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职场说话礼仪(大全5篇)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莲山 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

    说话艺术读后感

    《说话的艺术》读后感 书言: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说从别人角度来设想,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情况,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怎么讲他才会听得进去,他才愿意接受。这是孟......

    说话艺术教案(范文模版)

    说话艺术——首篇 教学目标:1、通过名人故事了解说话的重要性。 2、了解说话艺术概念的界定。 3、说话讲究分寸的重要性和做法 教学重点:目标1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说话艺术读后感

    谈谈说话的艺术-读《语言的魅力》有感 最近再次拜读《语言的魅力》一文,感受颇多,该篇的主要内容是讲:有一个盲人乞丐,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乞讨,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写:“我什么都看......

    职场礼仪说话技巧(5篇材料)

    职场礼仪说话技巧在平常的一言一行过程中,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也会影响交谈的效率,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话技巧一一.说话的秘诀1.你和对方在交谈进行中,说话目的在于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