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论文—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之间关系的浅谈
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之间关系的浅谈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总体小康想全面小康过度的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改革攻坚阶段,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等各领域内的改革,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原则,总揽全局,使所做的一切,都能为社会的进步国家变强大做出贡献。关键字:现状,改革,发展,稳定
首先要弄清“改革、发展、稳定”是什么。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的可靠保证。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那个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的水平,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实现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综合国力,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法制程度。感性地认识三者的关系如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最早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到今天,可以说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样一些概念,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了。
其次,在明确了这三者的关系后,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先看个案例:
最近以来,在老百姓的维权活动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的出现,就是这个维权活动有走向激进的发展趋势。暴力维权的事件的不断出现,极端事件也时有产生。值得关注的是,一些
知识分子也出现了激进的发展趋向。一些人甚至讲出了“改良已经失败、革命难以避免”这样错误的激进话语。照现状,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人均4000美元左右,在实践上,中国进入了政治转型期。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不稳定的趋势还是存在的。
从这个时下的小案例看出,改革、发展与稳定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的必备政治社会条件。没有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和改革,试想一个充满暴力,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国家,人民会有心思去大力搞发展,搞革命吗?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比如下岗失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环境污染、公共政策危机等越来越严重,公众的权利不断受到侵犯。弱势群体的不满在增加,这些问题往往难以得到解决,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显现出了改革中的纰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允许存在。但是要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改变,解决好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两大课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想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想集约型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甚至整体还无法全面推开的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验。同时,在稳定的状态下,会更加有利于解决社会中的各个问题,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改革成效更加卓越。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把改革发展与稳定辩证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地向前推进,使社会更加进步。
第二篇:毛概论文-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在今天的世界与国内环境以及未来前沿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毫无疑问的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可以更为适应于国情国政,适应于全球化的的世界。我国要不断的发展前进,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短中长期的目的,我们需要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以实现改革与发展,使我国可以更为强大繁荣强大。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稳定始终是一个大前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稳定这个大前提,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一基本经验的首要方面。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一)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量存在的各种新旧矛盾,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我们的改革才是正确的改革,改革才能深化。
(二)发展是目的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发展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求得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态,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现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的整体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社会才会稳定。总之,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改革,就不能一心愿意的搞经济建设,什么事也干不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稳定是社会和谐关系与安全局面的维持和保持,它解决的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延续问题。所谓稳定的社会环境包括国家政局稳定和现行政策不变两方面,二者的结合就是稳定和良好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局面的稳定和政策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政局不稳,国家处于动荡之中,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目标就会落空,如果政策不稳定,变来变去,其结果同政局不稳定是一样的。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基本经验的总结,中国20多年经济转轨和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思想包括(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首位。邓小平精辟的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2)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改革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技术基础”。(3)要改革和发展,就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当前我国实现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影响方方面面的安定,使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失去人民的拥护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因此,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合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也好,改革也好,稳定也好,在矛盾统一体中,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是这些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变化而变化的。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发展。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连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这是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的,不仅深刻地论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明确地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不仅明确指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而且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为此,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要坚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的工作原则,要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本身要做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要求在发展外部处理好发展与动力、环境方面的关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而要改革开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改革开放的机遇和保证;而要实现稳定,又必须以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来支撑。由此,改革、发展、稳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三角互动关系,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改革、发展、稳定,任何一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目标的实现。
要保持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三角关系的良性互动,最重要的是确定并维护好它们的结合点,这是使三者实现内在统一的关键。确定并维护好了结合点,才能使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合理、稳固有力。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们的结合点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分为根本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局部利益衔接根本利益,眼前利益通向长远利益的必经之路。
第一,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尽量发挥并举战略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努力降低并举带来的负效应,始终保持利大于弊的格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允许存在。但必须把握好保留下来的旧体制因素的演变方向以及新体制因素在体制转型期间的发展趋势。注意方向的引导,着眼于长远,在发挥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时,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第二,抓住时机,适时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已经确立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制定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现在需要抓紧落实。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协调,要树立不断改革的思想,一个时期有利于发展的形式,不一定永远有利于发展,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就要及时进行改革,既不要将过渡形式固定化,也没有必要回过头来否定起过历史作用的过渡形式。在改革中不断进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都要立足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其他制度。树立多样性的思想,不要追求最典型,搞一种模式,特别不要照搬,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尽快完成体制转换,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束语: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只能说国家稳定才会发展,有问题改革才能维护稳定。我们的目的是发展,所以未来的事情似乎很多,正确处理好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等等的问题,我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第三篇: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社会进步归根结底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变更生产关系,社会才能进步,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四篇: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稳定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的水平,实现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综合国力,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法制程度。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改革是动力,通过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进行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道路。
发展是目的,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求得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江泽民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就必须坚持发展。
稳定是前提,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政治不稳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改革,就不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那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稳定,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邓小平同志一向坚定不移的。他明确指出:“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不堪的因素都要排除。”“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根据 “改革,发展,稳定” 三者的关系,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
第一,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尽量发挥并举战略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努力降低并举带来的负效应,始终保持利大于弊的格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但必须把握好保留下来的旧体制因素的演变方向以及新体制因素在体制转型期间的发展趋势。着眼于长远,在发挥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时,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第二,抓住时机,适时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已经确立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制定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现在需要抓紧落实。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协调,要树立不断改革的思想,一个时期有利于发展的形式,不一定永远有利于发展,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就要及时进行改革,既不要将过渡形式固定化,也不要否定起过历史作用的过渡形式。在改革中不断进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都要立足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其他制度。树立多样性的思想,特别不要照搬,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尽快完成体制转换,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篇: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中国,很多专家学者,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在讨论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既:怎样看待和处理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紧迫性和其重要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这12个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来说是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意义的12对矛盾。其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又是全部矛盾关系中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系。而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直接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现今的中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2年之后的今天,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上升以及GDP达到世界第二强的关键时刻,就更需要也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正确、有效的途径。改革开 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解决好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两大课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又说: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 他向全党提出: 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并且说: “我是主张改革的,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在谈到改革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时邓小平同志认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还进一步阐述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 还要从恨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而且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他又说:“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从小平同志的这些精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改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恨本动力, 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手段和途径。
二: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的真正目的,是发展,是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文化实力。归根结底,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只有也必须坚持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三重改革,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有效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大国,理应对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没有发挥一个大国应有的作用和享受应有的尊严,反而被视为“东亚病夫”,尝尽了“落后挨打的”滋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因此,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充分显示出发展起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只有发展了,我国才能尽快摆脱落后,进入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也只有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社会主义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次,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应牢牢把握机会,抓住机遇,争取经济更上几个台阶。
三: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没有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和改革,试想一个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国家,人民会有心思去大力搞发展,搞改革吗?怕是个个都逃离这个国家出去,当国际难民了。所以,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必要条件。这其中,稳定包括路线和方针两方面,它们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直白的说,路线和方针的稳定,即代表了国家政治的稳定,作为上层建筑,政治的稳定不光是有利于国家政局和党的政权,而且还有利于经济文化等下层建筑的发展和稳定——包括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的稳定以及教育、人权等方面的稳定。
因此,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和开放更无法提高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首先,改革是否成功,既影响发展的进程, 也影响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说:“改革的意义,就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是否健康, 既影响改革的进行, 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能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改革的承受能力,减少改革的风险,有利于检验改革,有利于推进改革。如果发展不顺利、不健康,尤其是发展速度太快,形成“过热”,反而又会影响改革。
其三,社会是否稳定, 既影响改革的推进, 又影响发展的进程。稳定,是社会上一种相对平衡、均衡协调的运动状态。稳定是指政治稳定、经济稳定、人的稳定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中政治稳定是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
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在强调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稳定的作用,并把稳定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当然,这里的稳定绝不是指死水一潭,了无生气,这就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改革发展与稳定辩证地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 而且是个战略问题、全局问题它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要想始终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必须在今后的道路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全局上,从总体上把握住方向和战略。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总而言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立是全局, 把握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稳定的程度, 使三者协调地向前推进,这就是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