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6:0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第一篇: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初级经济学》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D;5.C;6.C;7.B;8.C;9.C;10.A;11.C;12.D;13.B;14.B;15.B;16.D;17.C;18.D;19.A;20.D;21.C;22.C;23.D;24.C;2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BCDE;4.ABD;5.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参见教材P9 2.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参见教材P17 3.价格—消费曲线: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38)

4.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参见教材P51 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用MC表示。其公式:MC=。参见教材P60

五、简答题

1.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第二,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经济人假设;第三,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参见教材P5-6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主要有:

⑴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⑵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⑶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⑷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⑸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因素主要有:

⑴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⑵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⑶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⑷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参见教材P20—22

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

上图表明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参见教材P31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P45—47

六、论述题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联系农业生产说 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参见教材P47

作业2:第六章至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B;6.D;7.D;8.C;9.A;10.A;11.C;12.D;13.A;14.A;15.A;16.D;17.B;18.B;19.C;20.B;21.D;22.D;23.A;24.A;25.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ABD;3.ABCDE;4.ABCD;5.AC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参见教材P69 2.边际产品价值(VMP):指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参见教材P84 3.外部性: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参见教材P100 4.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参见教材P104 5.通货膨胀: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参见教材P118

五、简答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具体过程如下:

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入,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时,则厂商可能减少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一些厂商退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下升,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上移,直至亏损消失为止。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 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

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劳动的价格——工资,而且也取决于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或闲暇时间的多少。一是工资率,劳动供给和工资率成同方向变化,即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越多;反之,工资率低,劳动供给少。二是闲暇,劳动供给和闲暇的效用成反方向变化,即闲暇效用越大,则劳动供给越少;反之,闲暇效用越小,劳动供给增加。

劳动者能把多少时间用于闲暇时,主要考虑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是劳动者享受闲暇的代价,它代表享受1小时闲暇必须牺牲1小时工资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小时工资率越高,即闲暇的机会越来越高,劳动者会多选择劳动、少选择闲暇;反之,小时工资率越低,即闲暇的机会成本低,劳动者会少选择劳动,多选择闲暇。劳动与闲暇时间的最优选择,即理想的均衡就是1小时闲暇的边际效用等于1小时劳动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4.什么是GDP?其构成部分有哪些经济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⑴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就归消费者直接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用的产品和劳务。⑵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把非生产性劳务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也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⑶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⑶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六、论述题

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表现为:外部经济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这无疑导致资 源的配置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而只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作业3:第十章至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B;5.B;6.C;7.A;8.D;9.A;10.A;11.C;12.C;13.A;14.B;15.B;16.A;17.C;18.C;19.A;20.B;21.B;22.D;23.A;24.A;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BCDE;3.ADE;4.AB;5.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参见教材P133 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模型。参见教材P144 3.公债:实际上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参见教材P149 4.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m为边际进口倾向。参见教材P 5.加速原理:是指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及其引起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参见教材P192

五、简答题

1.简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资源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又称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也称为H-O模型。

赫克歇尔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异同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只是指一国经济在数量上的变化,主要用来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展。

经济发展主要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转为发达的经济变化,其涉及面很广,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等;因此,经济发展中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

六、论述题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制定和贯彻执行。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它通过调节和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而达到某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二是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影响社会总供给及构成,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政策一般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

第二篇:《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Q s/△P)×(P/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M=(△Qd/△M)×(M/Qd)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第三篇:2011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二、单项选择

1.B2.C3.B4.A5.C6.A7.A8.D9.B10.B

三、多项选择

1.ABCD2.BCD3.ABD4.ABC5.ABCD

四、简述题

1、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

(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第四篇: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四、简答

1、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

1、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6、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第五篇:2011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

政府经济学作业1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个人讨论提纲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小组讨论提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二、单项选择 1.B 2.C 3.B 4.A 5.C 6.A 7.A 8.D 9.B 10.B

三、多项选择 1.ABCD 2.BCD 3.ABD 4.ABC 5.ABCD

四、简述题

1、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

(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作业4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具体手段包括:(1)经济政策,如:税收、金融、财政补贴等;(2)计划指导,如: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限制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

与计划经济的区别:(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内,计划经济完全在市场之外;(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计划经济主要是行政手段;(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如果违背市场原则造成损失,政府有法律义务进行赔偿,而计划经济条件下,不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国家的。

文化方面:文化不但是精神领域的事情,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部分,对于文化市场,当然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农村的文化事业,有必要通过政府补贴,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投入。

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与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关于经济政策分析有一点必须着重指出,即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必须结合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方可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无本之木,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经济环境之中,为一定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因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整体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分析各项经济政策。

主要经济政策

政府经济政策的种类很多,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与外贸政策。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种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是政府财政行为的准则。政府财政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管理财政收支的准则。

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具体地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一般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本世纪4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业曾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实施多目标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六大目标。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应是一致的,那么这六大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第一,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资源。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它指的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从财政角度讲,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指财力资源流向和流量的优化,即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实施资金分配,调节各种经济资源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三,物价稳定。它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并非是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只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物价稳定。

第四,经济增长。它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

第五,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它国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支平衡,具体体现为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汇汇率,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收入公平。对于“公平”究竟应如何理解,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确定的认识。对“公平”的认识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阶层成员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甚至同一国家和地区、同一阶层的成员在不同时期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公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现阶段,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公平”所能达成的共识仅仅在于:收入与义务应成正比例变动,收入多者承担较多社会义务,收入少者承担较少的社会义务。②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具体工具或方式方法。财政政策手段的选取以有明确可行的财政政策目标为前提,而且必须以政策目标为转移,即它必须是既定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否则它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说来,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等。

第一,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预算政策进行调节,预算结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需求总量;反之,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预算政策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和消费。另外,通过调节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例如,调整预算支出方向和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促使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或者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形成相应需求结构以影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税收。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强烈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总量和税收结构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公债。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有偿性是其根本特征。政府通过对公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公债利率等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第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基础工业部门与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或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生活补贴等,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的种类。财政政策种类繁多,为了全面认识财政政策,更好地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应该对财政政策的分类有所了解。

选择性信贷控制除上述两类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

下载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村一初级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环境保护 一村一 电大 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 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环境: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

    2014一村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推荐5篇]

    第二部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利基营销:中小企业的活法1、利基市场及特点利基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细分市场:市场空白——该市场被别的企业所忽略,或者该市场存在没有被满足......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答案(5篇范文)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及答案 (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B )不是在管理会计初级阶段产生的。 A.变动成本法 B.经济增加值 C.本量利分析 D.预算控制 2.管理会计的基......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知识产权法》科综合作业......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范文大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 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范文)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1答:、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 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28分 1.资源配置 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 价值判断5. 反,同 6. 替代,收入......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准备的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