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型为大型P2P平台是传统金融机构未来趋势?
P2P(peer-to-peer)平台,是指提供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的技术手段,为投资人、融资人提供借贷交易撮合,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借款人和融资人“直接”交易,直接签署借贷合同、交付资金,网络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撮合,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
2014年,P2P平台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国LendingClub上市,上市首日涨幅高达56%,市值85亿美元;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引入大摩入股,估值高达100亿美元;同时,大量的传统金融机构,前赴后继地加入P2P阵营。例如,已有8家银行、多家国资企业推出了自己全资的P2P平台。另一方面,今年已有超过200家P2P公司“跑路”,整个行业风声鹤唳。可以说,P2P网贷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国有资金、传统金融机构、民营资金、风险投资资金,前赴后继,涌入这个行业;一边是几乎每两天一家跑路的新闻。那如何看待这个业务模式,是金融未来的趋势?还是如流星一样,稍瞬即逝,是大众短暂的狂欢? 对于P2P模式,用两句话可以总结:一是,目前市面上99%的P2P平台会死掉;二是,P2P模式将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终极模式之一,甚至传统金融机构也将逐步改造成为“大型的P2P平台”。看起来矛盾的两句话,正好可以向我们展示P2P的未来。市场上常见的P2P模式,并不是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目前,对传统银行的批评,也常常成为发展P2P平台、小贷公司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传统银行采用的是线下推广业务,成本比较高,若做小客户,成本难以覆盖。事实上,P2P平台、小贷公司等也是主要通过线下找融资客户,跟传统银行并没有区别。相反,传统银行有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并且可以基于客户现有银行账户推广业务,可以减少首次获客以及维护客户的成本。因此,传统银行成本更高,并没有说服力。
二是,传统银行有豪华网点的固定成本。首先,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是“跑”出去办业务的,客户来网点办业务的比例很小。以招行、工行为例,零售非现金业务,电子渠道替代率高达92%左右,也就是说,仅有8%左右的业务是通过网点办理;且这8%的业务中,也不是全部业务都可以转化为互联网办理。其次,对于获客或服务客户,尤其是服务高端客户,网点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只要网点布设、成本控制合理,在相当长时间里,均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外,逆向思维考虑一下,若互联网金融仅仅是解决掉这8%左右的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了,这从侧面也反驳了这个说法。所以说,传统金融已经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及IT技术,将互联网金融等同于网络做金融,有线下的团队就不是互联网金融,本来就是一种极大的误导,虽然目前很多人持有这个观点(事实上,BAT中的BA都是以线下的代理团队,推广业务起步、发展壮大的)。
此外,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规则、流程等更加完善,风控的成本优势明显。
因此,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现有的P2P模式(包括小贷公司的模式)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更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很难成为一家大型的公司。只有少量的P2P公司,关注差异化市场,采用特殊的业务模式,服务特殊的客户群体,才能生存下来,变成为一家“小而美”的金融公司。
P2P模式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供传统银行借鉴
一是,模式非常“轻“。传统的银行机构,主要模式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承担存款和贷款之间的风险差,从而赚取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收入。目前,由于监管制定了存款、贷款的利率,金融机构是“躺着”赚取利差收入。因此,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市场募资、发放贷款、再募资的过程。利润占了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的银行,股价一直徘徊不前,是资本市场认为银行“持有”大量风险,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股价是一种未来收益的预期,虽然当期利润高,但不知有多大的“窟窿”待修补。
P2P模式下,金融机构不再是“放贷-持有贷款”的重资产模式,而是提供中介撮合平台的“极轻”模式。P2P模式是一种与传统融资不同的创新融资模式,平台是作为“中介”存在,获得的是中间业务收入,可以规避存贷比、资本金的约束。相对于传统“放贷-持有”模式来说,是一种极轻的模式。
福建投资 福建p2p 福建网贷
福建理财 福建赚钱
http://www.xiexiebang.com/
编辑:bsz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