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6:0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

第一篇: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

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

(***)****年**月

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把手”“前腐后继”案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按理说,“前车之覆”是“后车之鉴”,可为何仍有这么多领导干部不仅不能“人病我防”,反而变本加厉地大捞特捞,不断“前腐后继”呢?除了这些贪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善于伪装之外,关键是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无形中助长了这些腐败分子的“胆识”,制造了“前腐后继”滋生的土壤。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前腐后继”案多发生在那些管钱、管物、管人,大权在握的“一把手”身上。尽管这些部门对权力流程图作了认真的“设计”,也出台了不少红头文件和规章制度,但在公共权力不透明、社会监督缺失,相当多的制度被束之高阁难以有效落实的“大气候”下,想不腐败、想不“前腐后继”都有点难!

美国学者阿密泰在其著作中谈到:“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检查放臵苹果的筐子。”在当前国情下,要使”一把手”“前腐后继”寿终正寝,必须从源头上根除“病灶”,既要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也要建立“不敢为”的惩戒机制;既要有“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也要建立“不必为”的保障机制,让这些制度互为制约、互为支撑。如果止于见一个、查一个,而不去反思、封堵体制上的漏洞,不去改变“一把手”的权力生态,那么,“前腐后继”就不会是最后的“绝唱”。

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的核心,他们在决策中处于主

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对树立“一把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层单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大对“一把手”监督的力度。如果监督不力,权力“下海”寻租,必然会扰乱市场秩序,形成权力主导下的“坏的市场经济”。

二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下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民主意识淡泊,家长作风盛行,在班子内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不接受群众的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道而驰。

三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一把手”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些人甚至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挥霍公款,追求个人享受……“一把手”作风不正会带坏一大片干部。所以能不能成功

地解决”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办法,以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真空地带”。这在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当前,“一把手”腐败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腐败的渗透面在扩大,涉案人员职务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整治腐败的任务相当艰巨。这大大增加了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紧迫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组织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的高度,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客观形式的复杂性与“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的独特性,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存在许多困难与不足。

一是“一把手”监督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把手”认为自己是一班之长,只能指挥别人,没有受制约和监督的意识,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实行“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有的“一把手”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用不着监督;有的“一把手”善听赞美之辞,拒听逆耳之言,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听不进他人批评,容不得不同意见,把上级的批评、同级的提醒、群众的监督、法纪的约束视为是对自己的束缚。

二是上级党组织和监督部门重使用,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有的上级组织或领导人认为,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是“小节”,“瑕不掩玉”,只要完成任务好,就是好领导;有的对广大干部群众反映“一把手”的问题,不及时对他提醒或警诫,查处时大事化小,避重就轻;有的对下级“一把手”的态度是放手不管,担心监督严了,批评多了,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影响上下级关系。

三是同级部门权力难以形成制约,难以监督。“一把手”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者,在党委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中处于统帅地位。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的状况。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问题,一般是依靠自律的方法,缺少他律的手段,特别是对“一把手”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一些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搞一言堂、家长制,副职尽管看不惯,有想法,想提意见,但又怕提了没用,想向上反映,又怕说了没有用。只好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结果更助长了这些“一把手”的霸道作风。

四是群众监督渠道不畅,无法监督。现在有些“一把手”的决策活动、领导活动、工作效果都欠透明。广大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事”知之甚少,有的根本不了解,也就无法监督。

三、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由于”一把手”职位高,权力大,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多,在这种环境下,“一把手”极易成为各种势力腐蚀的对象。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十分必要的。有人曾这样形容“一把手”监督——“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同级,太软;法纪监督,太晚。”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中,“一把手”落马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对“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反腐话题。党政“一把手”监督难这一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解决好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增强监督意识。加强防范教育,增强“一把手”接受监督自觉性。要加强干部、群众、监督机构和社会各界监督“一把手”的宣传教育,消除思想顾虑,强化监督意识,形成良好的党内外民主监督氛围;要提高公众对权力监督的认识;要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公开举报电话,设臵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制度,除对违纪违法行为认真调查核实外,采取个别谈话、发信访通知书等方式妥善解决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维护监督者的合法利益,从制度上保证监督者利益不受侵害,更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随意剥夺监督者的各种权力,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要适当公布监督结果。

(二)强化自我监督。近年来一些党政“一把手”出问题、犯错误,都是思想深处感染了病毒,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所造成的。因此,“一把手”要经常用反面典型这面镜子照照自己,时刻紧绷廉洁这根弦,以坚定出信念、不懈的追求来打造自己心中的“长城”。时刻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要求自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应对金钱、美色的考验,始终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权力观,坚持为民用权、阳光用权,决不以权谋私。

(三)强化班子内部监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彼此是最熟悉的。”要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应负的实施党内监督的责任,建立监督失察追究制度,一旦发生问题,要对负有党内监督责任的主要领导作出相应的处理。对坚持原则、积极负责、从正常组织程序地向党组织反映了高质量的不同意见,为正确决策和具体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同时要把奖励制度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结合起来,大胆任用敢于讲真话、办实事的同志。对领导集体中不按有关组织制度办事,没有认真考虑不同意见,甚至排挤、压制不同意见的同志,致使出现决策失误,产生腐败,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的,不能一调了之,一定予以党纪、行政惩戒。

(四)强化干部群众监督。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普通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关键是要让群众享有知情权。要坚决贯彻执行“阳光”党务政务制。把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等监督体系。积极拓宽群众参与政事的渠道,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五)健全监督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一把手”任前廉政征询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试用期制度,届中考察制度与年度考核制度,及时全面了解掌握“一把手”德勤能绩廉情况;二是建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和推进“一把手”交流、回避制度;三是完善”一把手”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完善组织人事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切实落实“一把手”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礼品登记制度;六是建立“一把手”警示、惩戒制度。如诫勉谈话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末位淘汰制度、待岗制度,辞职、降职、免职制度等。

(六)掌握监督关键环节。“一把手”不直接管理人、财、物,让副职承担相应职能,从而使权力体系内部的“一把手”与副手们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一是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决定问题应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二是有效监控人事管理权。凡单位内部干部使用、调配,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暗箱操作。三是有效监控财务支配权。“一把手”不要直接掌握人、财、物的支配权,对“一把手”的权力作适当分解,把人、财、物三权分离开来并由副职分别管理,形

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班子成员相互间的监督。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强化财务监控。四是有效监控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权。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工程的具体事宜应由分管领导负责承办,“一把手”进行监督审核。

阳光和民主才是最好的防腐剂!目前,个别单位开展的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试点工作,成为一项有益尝试,其后续效正日益显现。“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权,防止”一把手”滥用权力,关键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方式,防止个人说了算。分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在一个人,导致腐败。

第二篇: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中共xxxx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 xx 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不少腐败分子都是在“一把手”的岗位上腐化堕落的,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此前,新闻界披露的慕马大案,沈阳市“一府两院”几乎所有要害部门的“一把手”网络其中,再一次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严酷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监督“一把手”难在那里“一把手”监督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现在有,过去也有。监督“一把手”难,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因素。

一、监督意识淡薄因素。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传统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级领导干部。首先,从监督客体“一把手”自身的情况来看,有些“一把手”认为自身素质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别人;对来自上级的监督,心理感到不舒服,认为是有意找“茬子”,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对来自身边和下属的监督,心理不痛快,把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是拆台,把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甚至还有的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在这种灰暗心态支配下,一些民主作风比较差的“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以“老大”为居,惟我独尊,缺乏被监督意识。“一把手”接受监督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及对监督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其次,从监督主体干部群众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有的担心影响上下级关系,怕遭到打击报复;有的虽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和违法违纪行为,内心是反对的,并与之保持距离,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一把手”事事附和,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甘于放弃党性原则。无论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监督意识淡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权力过于集中因素。“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个人手中,加上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个人专权局面。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近来年,虽然中央一再重申,属重要决策,如:主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但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着本部门、本单位人、财、物大权,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许多人认为该有的形式、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但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决策权相对集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人专权的局面,进而导致“一把手”的畸形行为。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利用职权买官鬻爵、利用财物管理权侵吞国家资才、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一些“一把手”民主意识淡化,在班子内部,进行重大决策时,有些班子成员虽有不同意见,但因担心与“一把手”处理不好关系或被人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而不敢发表意见,明哲保身,在这种情况下,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形同虚设或名存实亡。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手中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独断专行,往往委曲求全,有的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把手”的需要。这种权力的相对集中现象,往往使“一把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行使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判断。

三、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因素。上级组织对“一把手”监督是最为有效的长期监督。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致使对“一把手”的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重选拔轻管理。各级组织对选用“一把手”是比较慎重的,但干部任职后管理跟不上,上级党组织对所管“一把手”情况,主要来自选拔任用时的考察和工作汇报了解,对“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动态、道德品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情况还难以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的掌握。少数上级领导只管提拔重用,不管教育约束,只重表面政绩考核,不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没有很好履行教育监督管理职责,这是导致“一把手”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重使用弱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对干部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有的党组织及领导在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往往只注意检查“一把手”的工作实绩,注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忽视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甚至还有的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片面强调“能人效应”,发现“一把手”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进行认真的批评帮助,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客观上起到了姑息纵容作用。

四、监督体制不顺因素。有效的监督体制应以监督客体处于监督主体的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约束,这是保证监督主体充分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从现行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来看,并未能有效地解决对监督客体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级班子成员不敢监督。从了解问题的角度看,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政治思想、领导能力、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最有发言权,但从实施监督的角度看,他们又处于不太有利的位置,时刻处于“一把手”的领导调控之下,处于不利位置,有的根本不敢行使这个权力。从大量“一把手”违法犯罪的事实看,几乎都是不受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特别是在一些单位,“一把手”党政一肩挑,更容易形成个人专断独行,调查报告《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二是专门机关不敢监督。在目前的双重领导体下,由于纪委、监察、司法这些机关部门的领导权、人事权、财政权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行政首长手中,这就带来两个问题:(1)作为具有监督同级党委的纪检机关,由于受制于党委的领导而难以实施有效监督;(2)作为监督主体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下级党政“一把手”活动情况和问题,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三是人民群众难以监督。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虽然深恶痛绝,但由于人微言轻,以及缺乏对领导活动和政策法规了解,特别在机构改革的情况下,大家面临着一系列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很难有效地对“一把手”行使民主监督权。

五、监督机制滞后因素。在监督主体、监督力量的协调方面,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还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除了党的纪检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反贪机关等监督主体之外,近年来人大的监督明显加强,但由于人大监督制度不健全,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其监督往往对事不对人,体现在面上的象征意义多、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处理意见少。政协的监督也是象征意义多、权威性少,在会上提提意见,产生不了多大效果。由于专门监督机关和监督部门对“一把手”的监督也缺乏明确的协调配合规则,因而没有形成对“一把手”的监督合力。

六、监督制度不完善因素。近年来,为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方针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具有监督制约作用的法规和制度,为对“一把手”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保证。但在众多的法规和制度中,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完善,还存在相对滞后和不配套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多三少”,即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追究措施少;一般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规定少;一些预防性、养廉性的制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如,“一把手”的权限如何设置、权力运作的程序如何规范等。此外,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一些制度缺乏刚性,惩处弹性过大,造成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等,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乘之机。鉴于上述六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对领导干部监督难以到位,力度不大。甚至在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成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死角”。时间一长,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正确监督“一把手”的对策思考对“一把手”监督难,固然有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不顺和监督制度不完善问题。因此,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

一、加强防范教育,增强“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接受监督的态度,要一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加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严格党内民主生活,通过“自已找、群众提”,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同时,上级党组织成员要经常通过参加下级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检查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情况,为开展党内监督创造良好氛围。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这也是一种监督”。实践证明,党的生活监督,最有效的就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力度。其次,必须进行监督意识的教育。监督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监督主体,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二是作为监督客体,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被监督者要乐于接受监督,要把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束缚。另一方面,监督者更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监督者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加强党性锻炼,只要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敢于监督别人。

二、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有效性。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对症下药,突出监督重点,确保收到实效。一是慎重授权,严格把住各级“一把手”的选拔任用关。要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部门的联系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向组织部门通报和提供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为组织部门考核提拔“一把手”干部提供信息情况。组织部门对拟提拔“一把手”的干部在提交党委讨论前,应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以防止素质不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二是合理对“一把手”特别是直接掌握人、财、物支配权的“一把手”的权力作适当分解。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班子成员相互间的监督。三是“一把手”须定期向上级组党织和下属干部群众专题报告廉洁自律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检查考核,接受群众的公开评议。对为官不廉者要批评教育,对有严重以权谋私行为的“一把手”要及时撤换。

三、盯住关键环节,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将“一把手”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一是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决定问题应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愿意。二是有效监控人事管理权。凡单位内部干部使用、调配,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暗箱操作。三是有效监控财务支配权。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要加大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力度,强化财务监控。四是有效监控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权。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工程的具体事宜应由分管领导负责承办,“一把手”进行监督审核。

四、理顺监督体制,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权威性。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增强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威,克服监督主体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限。要针对现行领导体制下“一把手”的实际情况,突出不同的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或者根据“一把手”不同的社会角色,采取多种监督手段,同时实施监督,使监督工作覆盖“一把手”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如可对现行的纪检监督双重领导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中纪委、监察部以下的纪检监察机关可由同级党政领导为主、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辅,改为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政“一把手”监督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有较大的独立性。

五、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协调性。一是强化组织监督。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拔任用、轻任后监督的思想。要定期听取“一把手”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一把手”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要加强执纪执法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监督协作,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合力。形成监督合力,不权要理顺纪委、组织、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机关和管理机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监督“一把手”问题上,按照工作职能作好分工,同时,还应加强彼此间的协作,在监督层面上密切配合,并重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监督网络,制约“一把手”权力的行使。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坚持深化群众对“一把手”从政用权行为的监督,抓好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透明度,为群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提供条件。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找基层群众谈话、设立征求意见箱和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也可聘请部分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担任工作监督员,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做到“一把手”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落实到哪里。

六、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规范性。加强制度建设,是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当前,除了坚持完善党内监督五项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三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干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外,还应从三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一是制定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办法和处罚措施,规范“一把手”的从政用权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采取待岗、降职、免职等多种形式推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能上能下,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结合领导干部述廉、领导班子考察、岗位责任考核,组织干部群众对“一把手”进行评议,并扩大评议范围。对群众意见比较大、存在问题多的“一把手”,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帮助教育或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第三篇: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中共xxxx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xx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不少腐败分子都是在“一把手”的岗位上腐化堕落的。此前,新闻界披露的慕马大案,沈阳市“一府两院”几乎所有要害部门的“一把手”网络其中,再一次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严酷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监督“一把手”难在那里“一把手”监督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现在有,过去也有。监督“一把手”难,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因素。

一、监督意识淡薄因素。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传统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级领导干部。首先,从监督客体“一把手”自身的情况来看,有些“一把手”认为自身素质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别人;对来自上级的监督,心理感到不舒服,认为是有意找“茬子”,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对来自身边和下属的监督,心理不痛快,把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是拆台,把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甚至还有的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在这种灰暗心态支配下,一些民主作风比较差的“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以“老大”为居,惟我独尊,缺乏被监督意识。“一把手”接受监督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及对监督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其次,从监督主体干部群众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有的担心影响上下级关系,怕遭到打击报复;有的虽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和违法违纪行为,内心是反对的,并与之保持距离,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一把手”事事附和,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甘于放弃党性原则。无论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监督意识淡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权力过于集中因素。“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个人手中,加上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个人专权局面。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近来年,虽然中央一再重申,属重要决策,如:主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但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着本部门、本单位人、财、物大权,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许多人认为该有的形式、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但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决策权相对集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人专权的局面,进而导致“一把手”的畸形行为。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利用职权买官鬻爵、利用财物管理权侵吞国家资才、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一些“一把手”民主意识淡化,在班子内部,进行重大决策时,有些班子成员虽有不同意见,但因担心与“一把手”处理不好关系或被人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而不敢发表意见,明哲保身,在这种情况下,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形同虚设或名存实亡。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手中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独断专行,往往委曲求全,有的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把手”的需要。这种权力的相对集中现象,往往使“一把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行使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判断。

三、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因素。上级组织对“一把手”监督是最为有效的长期监督。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致使对“一把手”的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重选拔轻管理。各级组织对选用“一把手”是比较慎重的,但干部任职后管理跟不上,上级党组织对所管“一把手”情况,主要来自选拔任用时的考察和工作汇报了解,对“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动态、道德品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情况还难以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的掌握。少数上级领导只管提拔重用,不管教育约束,只重表面政绩考核,不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没有很好履行教育监督管理职责,这是导致“一把手”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重使用弱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对干部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有的党组织及领导在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往往只注意检查“一把手”的工作实绩,注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忽视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甚至还有的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片面强调“能人效应”,发现“一把手”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进行认真的批评帮助,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客观上起到了姑息纵容作用。

四、监督体制不顺因素。有效的监督体制应以监督客体处于监督主体的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约束,这是保证监督主体充分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从现行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来看,并未能有效地解决对监督客体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

第四篇:对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对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一把手”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群众团体中的主要负责人。由于“一把手”掌控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权力,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而普遍存在“难监督”的问题。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违规用人。借选拔任用干部、组织人事调配之机收受钱物、索贿受贿、买官卖官。二是违规用权。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三是违规决策。在“三重一大”问题上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致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五是违规收受各种礼金“红包”。针对这五个方面问题,我组认为:

一、切实运用好对“三重一大”内容监督。

(一)由派驻(出)机构牵头细化各综合监督单位“三重一大” 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必须向派驻(出)机构“提前报告”制度,以便于派驻(出)机构可以全程参与或掌控各综合监督单位的“三重一大”内容及程序,从而为规范“三重一大”议事监督奠定基础。

(二)采取“三重一大”公示公告制度。只要涉及到“三重一大”内容,都必须在各综合监督单位网站开设“三重一大”专栏或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并采取“事前公布内容、事中公示决策进程、事后公示决策结果”的方法,做到内容、程序、结果“三公开”,进而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坚持“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议事决定制度。要规范“一把手”决策权的行使,凡是涉及到“三重一大”的,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或领导班子讨论研究才能做出决策。

(四)要严格“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决策过程分为议题准备、集体研究、贯彻执行3个环节进行监督。在议题准备环节,事项报审前必须提前送达参会人员,保证其有足够时间了解相关情况,避免会议决策流于形式。在集体研究环节,决策会议参加人员必须达到领导班子人数2/3以上,且分管负责人必须到会,会议方可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表决权的人数不足3人的单位,应成立3人以上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避免重大事项决策“一言堂”。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充分酝酿、群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都要经过充分酝酿,充分发挥纪委参与“三重一大”监督质量。

二、坚持“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的监督。要切切实实坚持“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组织人事、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制度。首先,从年初单位党委(组)班子分工文件上要加以明确。其次,要落实到具体实际操作程序和操作环节中,力求避免出现分管线领导不签字,签字还是“一把手”的两张皮现象。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一把手”负总责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与“五不直接分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三、牢牢抓住财经制度的 “笼子”。一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制度。坚持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二是建立财经制度检查制度。建议由综合派驻机构牵头,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采取定期、不定期、“飞行检查”等形式对各综合监督单位进行财经制度检查。三是执行预算评估制度。联合财政,每年对各综合监督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完善监督网络。首先在单位内部设置检举箱,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力求做到“两个结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相结合,完善监督网络,实行对一把手的全程立体式监督。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开通监督电话、公布电子信箱、实行公开承诺等措施,架起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舆论监督桥梁。

总之,必须科学地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健全和完善“一把手”选人用人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做到“关口前移”和“关口后移”相结合,重点从规范事权、财权入手,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

第五篇:关于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监督,我们认为要抓住“四性”,解决好“五个关系”。一是盯住关键环节,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针对“一把手”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广泛运用公平竞争、招投标、拍卖等市场化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缩小“一把手”权力的寻租空间。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和职责权限、规范建设工程交易行为、规范高利润率的社会资源配置、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将“一把手”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社会性。通过政务公开,将一些含金量高、需求矛盾突出、社会关注的事项公布于众,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如建立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决策论证情况、招投标情况、工程审议情况、经费支付情况。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容易滋生~的行业行为,实行全程公开、全程监督。同时,完善行政审批程序、手续、时限和结果公开的机制,建立承诺制、听证制、公告制;发展电子政务,保证大量的政务信息在党政部门内部及党政部门与民众之间双向传递;实施干部考察公示结果通报制,增加党务政务活动的透明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三是理顺监督体制,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权威性。通过合理调整权力结构,进行权力的适度分,使单个环节和个人对某种权利不能形成垄断,促进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开。如建立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部门与执行机构分离;实施干部任用常委会票决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直接管理人、财、物的重要部门以及拥有实权的岗位,严格执行干部交流制度。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健全党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等,使监督工作覆盖“一把手”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四是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规范性。除坚持上级制定的各项党内监督制度之外,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三重一大”事项票决制,对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财务开支严格按照票决程序,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对大额经费支出,采取具体办事人、分管领导、纪检负责人、财务主管、部门“一把手”集体审批有效制度,加强对“一支笔”权力的制约;健全述职述廉制度,党政机关“一把手”不但要向区人大、区纪委述职述廉,还要在本部门、本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接受民主评议,而且要将述职报告进行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还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坚持与创新的关系。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从而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二是监督与信任的关系。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监督时,既要达到监督的目的,又要把握好度,保护好积极性,不能束缚领导干部及“一把手”的手脚,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要实现监督与支持、监督与鼓励、监督与提高的有机统一。大多数“一把手”为了把工作搞上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作出了很多的奉献和牺牲,组织上要相信他们,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三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党组织无疑要对干部严格监督,但作为干部则要严格自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规章、制度、纪律、条例以及法律的限制和约束,内化为领导干部个人的自律要求。四是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人民群众期望的领导干部不仅是廉政的干部,还必须是勤政的干部。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就必须忠于职守,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扎实地工作,做敬业勤政的模范。要尽职勤政,力戒懒惰。领导干部只有勤政与廉政相结合,干净而又会干事,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五是预防与严惩的关系。要使监督的重点从过去重事后追查惩处轻事前防范教育,向事前教育防范和事后严肃查处并重转变。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将监督的重心和关口前移,立足于教育防范,采取谈话、诫勉、打招呼、亮黄牌等方式,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惩处,加大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惩处力度,增强震慑力,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2004年7月XX区依法治区办公室

下载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和改进全校各级“一把手”监督的办法

    关于加强和改进全校各级“一把手”监督的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各级“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促进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教,恪尽职守,根据《中国共产党......

    浅谈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及其监督问题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全国掀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潮,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寄予更大的希望。县级党委、政府的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贴得很近,处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思考(合集五篇)

    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思考 对于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在我们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历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

    镇党委关于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情况的报告

    镇党委关于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情况的报告2021年以来,××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党......

    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几点思考

    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几点思考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大事,是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五项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

    中共四平市委关于印发“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五项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室,市政府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现将 《“一......

    加强对国税系统一把手监督的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加强对国税系统一把手监督的对策思考国税系统一把手是全体国税干部队伍中的骨干,他们行使着方方面面的社会公共权力,其行为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和广大......

    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对策思考(5篇)

    近年来,××县注重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和惩治的双重作用,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一、根据审计结果惩治违规干部。对审计部门提交的有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