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16: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篇: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宿州市市级部门(单位)内部管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内管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安徽省内部审计条例》、《宿州市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方案》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管干部是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市级党政部门和单位、人民团体、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管理的,负有经济责任事项的所属单位、内设机构和子企业的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一年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是指内管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所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承担内部审计职能的机构,下同)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对内管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

第五条

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主管部门应对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管理监督,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部门、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第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的内管干部及所在单位有厉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第二章

组织协调

第七条

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对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积极推动主管部门有效开展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八条

经济总量较大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授权单位内设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第九条

主管部门应建立由部门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为开展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人员和经费保障。

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承担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当遵行职业道德规范,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

第三章

审计计划

第十条

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计划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年度项目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争5年任期内轮审一遍,实现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第十一条

每年年底前,由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拟定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建议,经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批准或有关会议研究决定后由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属于市委管理的内管干部,其审计计划由主管部门报市委组织部和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年中临时追加的审计项目比照上述程序办理。

第四章

审计内容

第十二条

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本部门本单位有关职责,推动本部门本单位事业科学发展情况;

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3.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4.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5.本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6.国有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处置情况; 7.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

8.有关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 9.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10.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11.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生改善等社会责任情况;

12.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13.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4.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发展情况;

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3.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4.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5.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6.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8.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9.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10.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11.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生改善等社会责任情况;

12.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3.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五章

审计实施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实施审计。审计组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可以直接持通知书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四条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对被审计的内管干部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编制审计方案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审计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编制依据,审计的范围、方式、内容、要求,审计组成人员及其分工等。

第十五条

审计组进点实施审计时,应当召开由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内管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审计见面会,通报审计实施安排,提出工作要求,告知审计纪律。

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公示。

第十六条

被审计内管干部和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及时提供与被审计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资料;

(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经济合同、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和程序成效等资料,考核检查结果、业务档案等;

(三)被审计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被审计内管干部及其任职单位应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八条

审计实施结束后,审计组应当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责任界定、审计建议等。

第十九条

审计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内管干部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内管干部和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反馈意见,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反馈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二十条

主管部门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报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同意后,出具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抄送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

属市委管理的内管干部,审计报告除抄送以上部门外,还应报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第二十一条

被审计内管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内向出具审计报告的主管部门申诉,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主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上一级主管机关的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单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章 审计评价

第二十三条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行业标准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等,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第二十四条

主管部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对被审计内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内管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本人或者与他人共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

(三)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或者文件传签等规定的程序,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的;

(四)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文件传签等其他方式研究,在大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的;

(五)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度规定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的事项、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事项或者应当履行的其他重要职责,由于授权(委托)其他领导干部决策且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的;

(六)其他失职、渎职或者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内管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除直接责任外,内管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或者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

(二)除直接责任外,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文件传签等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利益损失、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的;

(三)疏于监管,致使所分管部门和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后果的;

(四)其他应当承担主管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七章 审计结果运用

第二十八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结果应当作为考核内管干部工作业绩和实施奖惩、任免或者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内管干部和单位存在的问题,应当在管理权限范围内作出相应处理;涉嫌违法、违纪的,应当移送相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结论性文书存入被审计内管干部本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评议工作,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二条

被审计内管干部和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向主管部门提交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抄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市审计局应依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对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三十四条

各县区、开发区(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所属单位负责人履行职责的监督管理,规范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客观评价单位负责人任期期间经济责任及经营绩效的履行情况,根据《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度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单位负责人是指公司法定代表人、所属单位机构负责人和进行独立核算的工程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是指单位负责人对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法纪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第三条

直接责任是指单位负责人对其下列行为应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财经制度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集团总公司财经制度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集团总公司财经制度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四条

主管责任是指除上述直接责任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五条

单位负责人任期届满或任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离任事项前,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

根据集团总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公司重大财务异常情况,如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债务危机、改组改制以及公司内部机构撤并重组等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以人事部对单位负责人确定的任职起止时间为限,特殊情况或特殊事项可追溯审计和保留跟踪审计。

第二章

审计程序和方法

第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组织或实施,其基本程序如下: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二)确定审计组成员: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抽取相关专业 人员配合审计工作。

(三)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下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应包括:执行审计任务的依据、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审计目的、审计业务范围、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应提供的资料、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等。

(四)拟定审计实施方案,同时准备实施审计所需的相关资料。

审计实施方案应包括:审计目的、审计业务范围、审计工作重点、具体审计内容、外勤审计时间、审计专业分工等。

(五)组织实施审计: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交谈、了解、查阅、核实、监盘、计算、分析,函证等多种形式进行。

(六)交换审计意见:

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自接到审计报告初稿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审计报告初稿”和“审计意见反馈表”返回公司监察部或审计科。

(七)出具审计报告

(八)下达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

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经研究核实后由公司正式下达相关审计决定。

第九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也可根据出资人要求、资产规模、经济性质等,由公司委托外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具体审计。审计机构的委托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委托国家有关审计机关或集体总公司审计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

(二)根据企业法人和财务监督工作要求,聘请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一般应提供如下相关资料:

(一)、单位章程、管理制度、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及单位主要领导、主要负责人名单;

(二)、单位经济责任指标、财务账证表、工程总分包预(结)算资料及其他相关会计核算资料、生产统计资料及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三)、重大投资活动及相关资料;

(四)、土地增减变动情况及相关资料;

(五)、重要经济合同、协议及与单位发展关系重大的办公会议记录;

(六)、经济监督部门对单位的检查报告、审计报告、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

(七)、资产抵押和对外担保的材料;

(八)、诉讼或非诉讼的经济纠纷材料等。

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人应提供本人的述职报告和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

第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审计承诺制度。审计组在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做出书面承诺,并承担相关责任。

审计承诺书是实施审计检查的必要依据,审计承诺书要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

第三章

审计工作内容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结合公司法人和财务监督工作需要,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单位负责人任期所在单位各项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整体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二)、单位负责人任期所在单位财务收支、财务核算的合法性、合规性。

(三)、单位负责人任期所在单位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资产质量状况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四)、单位负责人任期所在单位内外投资、筹资、资产处置的控制、管理方式、损益情况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五)、单位负责人任期所在单位重大经济合同、经营决策等活动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六)、有无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失职、渎职行为;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集团总公司财经制度及本公司规章制度情况。

(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情况。

(九)、职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十)、任期经营者年薪水平及兑现情况。

(十一)、任期廉政、从政情况以及对企业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情况。

(十二)、其他与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以及对后期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担保、抵押等或有事项。

第四章

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全面核实被审计单位各项资产、负责、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财务的基础上,依据集团总公司有关经营绩效评价规定,对企业负责人任期期间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资产运营和回报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价,形成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审计报告出具之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意见,并按规定时间在5个工作日内返回。

第十七条

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审计目的和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的基本情况;

(三)、审计的基本情况及发现的问题;

(四)、其他应说明的问题或事项;

(五)、审计评价

(六)、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第十八条

审计报告应经被审计本人签字后,经审计主管领导批准,在规定的期限内下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

第十九条

公司根据审计报告,研究确定并下达相关审计决定。审计决定由相应管理部门予以执行、处理。

第二十条

审计报告及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第二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作为对该同志进行聘任、免职、解聘等职务变动的参考依据。

第五章

审计原则、纪律

第二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审计管辖范围,实行“分级负责,下审一级”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为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保守秘密。

第二十四条

审计人员实行回避制度。是否回避,由审计部门决定。

第三篇: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某大型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

审计暂行办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为了加强集团公司高管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管理,更好地开展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2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子公司总经理、分厂厂长以上高管人员以及监事会主任、副主任)。

2.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2.1集团公司高管任职期间各项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 2.2有无呆账、坏账和重大经济遗留问题; 2.3有无财产不实、账实不符等问题; 2.4有无资产流失和严重损失浪费现象;

2.5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情况如何;

2.6有无损害公司利益、以权谋私,失职、渎职、造成损失浪费现象: 2.7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3.高管人员离任审计的程序

3.1集团公司高管离任,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高管离任前30天内,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审计部门发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书面通知,审计部门成立审计小组制定审计方案; 3.2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签发集团公司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并着手组织实施; 3.3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按照通知要求,准备相关资料,与此同时,高管人员要写好任期内的述职报告,并整理好相关资料;

3.4审计部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被审单位的有关资料和高管人员的述职报告,进行审计;

3.5审计结束后,审计小组写出审计报告报监事会,同时抄送被审单位及离任高管核实。审计部门应在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审计书面通知10日内完成审计工作,并通知到被审计人员。监事会根据审计报告和被审单位及离任高管对审计过程及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作出批示,作为审计结论送公司董事长;

3.6被审对象如对审计结论内容有异议,可在接到报告之日起10日内,向监事会或有关部门申诉,监事会或其他有关部门酌情组织复审或驳回申诉。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照常执行。复审后以复审结论为准;

3.7集团公司高管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由审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存查。4.集团公司高管离任审计的方式:审计方式主要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

某大型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

审计暂行办法

5.相关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被审人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6.考核规定:

6.1对不配合审计和拒绝审计者,考核100-500元。

6.2对审计工作不严谨,数据不准确,审计报告严重失真,考核100-500元。

6.3审计工作过程中严重偏离事实,出现打击报复,考核500-1000元,特别严重的予以辞退。凡违反本办法,视其情节轻重,给予50-500元/次的考核。

6.4凡违反本管理办法,尚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视其情节考核50-500元;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由责任人全额赔偿;损失特别巨大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7.本办法相关用语定义

7.1集团公司高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集团公司高管离任前对其受托管理资财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

8.本办法由集团审计部负责起草,并由其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办法(定稿)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办法

[2012年2月28日]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监察审计部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及其履行经济责任、开展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评价签证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被审计对象是指处、系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及其所辖部门的经济活动。必要时,可延伸到经济活动较频繁科级部门。

第四条 被审计对象任期届满或因晋升、辞职、免职、调离、辞(解)聘、撤职、降职、离(退)休等原因离任的,离任前必须进行审计;在届中考察、考察、群众举报等情况下,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审计。被审计对象因晋升、交流等原因离任而需要立即赴任的,经院党、政领导批准,可以在离开原岗位后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

第五条 经济责任的审计,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正确考察、任用和管理干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强化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廉政建设;

(四)维护财经法规,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依法实施。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应当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审计、届中审计、届任期满审计和离任审计以及根据群众举报审计等形式。具体实施时,根据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选任、管理、监督或审查干部的要求,依据审计工作实际,采取适当的审计形式;也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

第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否依法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

(二)本单位各项经费收支状况如何,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支出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规和损失浪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无乱收费、乱集资或截留、挤占、挪用学院收入等情况。

(三)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是否存在无偿占用学院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现象。

(四)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五)投资等经济决策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六)与所属部门和外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等是否合法合规,执行结果如何,有无损害学院权益的问题。

(七)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八)本人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九)院领导委托审计的有关部门及监察审计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它事项。实施审计时,可根据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干部任免或纪检监察机关的要求,有选择地确定审计内容。

第九条 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执行公务。

第十条 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一)有权检查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等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实物(含现金、有价证券等);

(二)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据;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支持、协助审计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词或证据。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程序是:

(一)成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领导组由分管院长或纪委书记(党委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书记)担任组长,纪委、组织、人事、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审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和审计工作组,工作办公室设在监察审计部,审计工作组(简称审计组)由审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组员(审计人员)由监察审计部确定并报院领导审定。

(二)经领导会议研究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向监察审计部发(送)“委托审计通知书”;

(三)监察审计部提前三日向被审计人员及所在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

(四)被审单位和审计对象应在规定时间内,按“审计通知书”要求备齐审计资料;被审计人写出书面述职报告(内容另附);被审单位和审计对象对提供的审计资料和述职报告的真实、合法、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一并送交监察审计部。

(五)监察审计部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向各审计组分配审计任务,由审计组实施审计:

1、对已送达的资料进行审计;

2、实地盘查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

3、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4、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5、提出审计报告初稿;

6、审计报告初稿送达被审计人和所在单位征求意见;

7、向委托审计部门提出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组完成审计事项后,必须向监察审计部送交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中必须真实反映审计结果,对审计对象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业绩突出的审计对象,提出表彰、奖励的建议;对存在问题而负有责任的审计对象,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审计组在报送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对象及其部门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及其部门,应当自接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十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监察审计部。逾期未交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部门对审计意见、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

经审计发现被审计对象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律规定程序进行移交处理。

(六)审计组向领导组报告审计结果,经领导组审议后,由监察审计部将审计报告进行整理,一式三份,一份存入本人的廉政工作档案;一份存入审计工作档案;一份交组织部门作为考核、考察干部的依据。

第十二条 评价有关行政负责人在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应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应将审计结果与被审计人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相比较;应与其初任职时部门、单位的经济及管理状况相比较。

第十三条 对审计对象实行审后谈话制度。谈话由院领导、纪委监察或组织部门进行。根据审计报告,谈话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反馈性谈话,二是诫免性谈话。

第十四条 对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实行廉政监督制度。由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派员全程参与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并履行监督职能。

第十五条 被审计对象及其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领导组决定,监察审计部负责实施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警告;对情节和后果严重的、构成违纪违法的,建议给予纪律处分。

(一)阻挠审计人员执行公务,抗拒、破坏审计监督的;

(二)拒绝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经济统计数据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和证据的;

(三)出具伪证,毁灭、转移证据,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打击报复和陷害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证明人等。第十六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违反有关法律和本规定,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等行为的,视其情节和后果,追究其相应的纪律或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院纪委、监察审计部。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随之发布其《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陆续在总结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大批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初步明显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在实务上亦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探索。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审计执法环境不尽人意。由于我国开展审计工作时间还不算长,法制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审计执法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首先,个别领导对审计工作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对自己和地方财政的约束,加强审计监督就会束缚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地方利益。其次,领导分管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应由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分管,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一般是行政副职或其他领导代管,这本身就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力度,特别是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时,未能给予理解和必要的支持。

(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证。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就目前来看,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干预的侵害,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政府领导认为,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其人权、财权隶属于政府,就必须听从于政府,听从于行政首长,从而受利益的驱动去进行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影响审计监督独立性、权威性的最大障碍。

2.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远未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国家审计署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大到省部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同时要求各省、市审计机关逐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最终实现凡是负有经济职责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必须的干部考核、任免和廉政建设的基本制度。

显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剧增,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各地审计机关,特别是县(区)的审计机关,编制员额比较少,而且很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

(2)审计人员素质适应不了审计工作要求。就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来讲有资产、负债、净资产真实正确性和资产增值审计;经营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审计;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合理性及效益性审计;内部管理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领导人员个人遵纪守法及廉洁自律情况审计;被审计领导人员应承担责任审计等。然而,不同行业、不同性质部门或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不相同的,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和投资基建财务;不仅要具备查帐技能,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实际上,目前审计队伍大部分人员都是财务类人员出身,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缺乏对法律、计算机、经济贸易、工程技术等方面人才,这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审计决定执行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做出的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6].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决定以后,被审单位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或拖延执行的情况,使审计决定的执行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权威和警示作用,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审计法规制定严重滞后。目前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我国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审计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法规只规定了“被审计单位应该执行审计决定”,最多就是审计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至于如何对审计决定的不执行情况进行处罚,却没有任何规定,也没有建立统一的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这就导致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缺乏了可操作性,处罚无章可循。如同样是对企业税收违法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税务机关所进行的处罚远比审计机关的处罚要更具有约束力,而且执法主体明确,便于操作。审计机关能否以其他监督部门的法律法规作为审计执法依据没有明确规定,遇到此类问题,就很难做了。

(2)审计机关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审计效率难以体现。如审计法规定: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机关。在其实施条例中,对执行审计决定又作出了如下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起30日内,将审计决定的实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在向人民法院申请以及人民法院实际执行中,又将有一定的期限。同样,审计法与新的税收征管法相比,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检查处罚程序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距离。一是存在审计决定执行中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等现象,二是有的审计机关受经费不足影响难以进一步进行跟踪督查,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决定的正常执行。

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审计工作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中,必然受到特定的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越好,法制化程度越高,审计的效能作用也就会发挥得更好,对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要着力于维护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保证审计执法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的立法,消除审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抵触,解决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重叠和交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要明确赋予审计监督应有的处置权,严肃追究妨碍审计机关执行监督检查权、经济处理权、行政处分权、提请司法权的行为和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行为,真正确立审计的较高层次监督地位。在监督手段上,要建立一整套监督方法和监督程序,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社会公认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在立法上,应增强审计执法的制约机制,用法律规定执法权限范围,建立审计执法监督等。要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改进执法手段,使审计在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机关要和其他监督部门加强联系,共同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赋予审计的独立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审计执法的力度。要建立垂直独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组织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实行立法型的审计体制,即把审计机关划归人大代表大会,受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依法对政府进行财政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监督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建立垂直独立的、具有高度权威的审计管理体制,有利于政府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它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较高层次的监督,更有利于对所有国家资产进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

3.整合资源,提升审计效能。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审计项目的确定,还是审计计划的落实和审计结果的利用都绝非审计部门一家的事,就经济责任审计三大职能(监督、鉴证、评价)的监督职能而言,必须由审计人员、审计授权人、利用审计结果的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来履行。况且,目前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力量,齐抓共管。并要挖掘潜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能。

4.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制度。如能有效地做到审计成果共享,则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力量,并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工作中,审计机关经常性审计成果可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利用。不同审计机构或审计组织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审计成果,特别是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审计成果,减少审计工作量。要积极推进事前、事中审计,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大力推行事前、事中审计工作,督促重点单位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执行制度来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逐步将事中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缓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也可以考虑,适当扩展其它审计的范围,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证据,以节约审计成本,达到一审多果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经济责任专职审计机构,并充实专职审计人员。机构设置应当“规格高、人员精”。所谓规格高,主要是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要相对高一点,以便于协调工作。所谓人员精,是指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人员不在多,关键是要精干。要吸纳复合型人才,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配备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6.加大审计决定执行的力度。审计决定的执行需要多部门的紧密协调与配合。首先,审计机关应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促使其积极执行审计决定。其次,要加强审计机关与财政、检察、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的配合。审计发现问题后,审计机关应及时向上述部门通报,联手落实审计决定。与检察、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审计移交案件跟踪督促落实工作机制,使彼此在具体操作和配合上更默契。同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审计移交案件的有关文书,以有利于规范有关部门的行为,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工作,确保跟踪督促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裴文英审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3-95

[2]广州审计学会审计论文集[M]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辑出版,2005:30-52

[3]简志伟经济责任审计怎样划分责任[J]广州审计通讯,2005,(3)

下载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宿州市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办法(5篇)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办法 [2012年2月28日]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

    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抓好经济责任审计 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抓好经济责任审计 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近年来,津市市狠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运用审计成果,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强化干部监督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共对75名领......

    《深圳市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暂行办法》

    《深圳市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暂行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关程序和评议标准,根据《深圳市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