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17:4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

第一篇: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

目 录

摘 要.....................................................................................................1 关键字....................................................................................................1

一、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比喻使用的精彩绝伦....................1

(一)钱钟书《围城》中比喻的运用..................................................2

(二)韩寒《三重门》中比喻的运用..................................................3

二、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英文词语的文字游戏............3

(一)钱钟书《围城》中英文词语的运用...........................................4

(二)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运用...........................................5

三、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的讽刺和调侃...............................................................................................................6

(一)钱钟书《围城》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6

(二)韩寒《三重门》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7

四、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艺术的差异...............................................7

(一)作品寓意体现的差异..................................................................7

(二)作品成熟度和思想的差异..........................................................9

五、结 语.............................................................................................11 参考文献..............................................................................................13 Abstract..............................................................................................14 Key words............................................................................................14 致 谢................................................................................................15

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

——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

摘 要:钱钟书的《围城》因其独特另类的讽刺手法,新奇罕见的讽刺视觉点,以及轻松调侃式的笔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方式影响深远,而当代作家韩寒的《三重门》则是模仿《围城》中钱式讽刺风格的典型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钱钟书《围城》以及韩寒《三重门》的对比,来说明这种独特的讽刺艺术手法是怎样在两个处在迥然不同的时代的作家之间传承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的比喻、英文词语、文言文词语的使用三个方面来论述本论题,通过两个作品的比较对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讽刺语言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进一步探析。

关键字:钱钟书;韩寒;幽默;讽刺;围城

钱钟书是一座“文化昆仑”,在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之称。他的幽默语言熔铸了他对于人生、社会种种新颖独特的见解于一炉,博采东西文化之长。《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韩寒作为80后最具传奇性的青年作家,他以其锐利深刻的思想,幽默灵性的语言,初到文坛就深深地吸引了无数青年读者的眼球。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被称为当代意见领袖,自称“公民韩寒”。《三重门》于2000年出版,畅销200多万册,成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本文就这两部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一、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比喻使用的精彩绝伦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一方面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使复杂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写作中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从而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钱钟书在他的《旧文四篇》里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 1

根本”①,“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是新奇,效果就愈高,运用比喻刻画人物和描写世态更能增加作品机智、幽默、风趣和讽刺的力量。

(一)《围城》中比喻的运用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小说《围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讽刺艺术服务,而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钟书用了数百个形式多样的新颖、喜剧性且具有深刻意义的比喻并不是孤立的,讽刺是他语言的重要部分,运用起来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而又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将比喻的讽刺意义和幽默意义完美融合,《围城》比喻的运用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比喻语言幽默新奇、反复多样。他的比喻的新颖性同样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无伤大雅而又能一语中的,从而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如‚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路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方鸿渐和鲍小姐两人满以为可以吃到一顿可口的午餐,却不知道这么倒霉:‚汤是凉的‛,‚冰淇淋是热的‛,‚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②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鱼像军路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作者不说鱼肉不是新鲜的,而是说“登陆了好几天”,“肉”“长时期伏在水里”,可想而知鱼是多臭,肉是多腐烂了,钱钟书用这样的比喻是形象鲜明生动,讽刺之意不言而喻。很好的体现了比喻的戏剧性和深刻性。钱钟书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比喻不仅仅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特点,从这些比喻句中,读者还能感受到其用语的戏剧性和深刻性的特点。钱钟书的比喻能通过微笑进行巧妙的讽刺,能够消除不快,又能揭露和鞭笞生活中的虚假与做作。

比如‚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帆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术的肉,鲍小姐用力割不动……方鸿渐再接再厉的斗鸡。‛③

这里把上的鸡肉比作“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中可以看出鸡肉是非常硬了,再有鲍小姐的割不动到方鸿渐的“斗鸡”使这两个人吃饭的尴尬场面场面鲜活的呈现,令人觉得非常搞笑。像这样喜剧性的比喻在小说中可以找到很多,但这些比喻并不不旨在让读者一笑而过,相反,通过这些比喻,钱钟书通常能揭示出很深刻的意义,句有尽而意无穷。

①②钱钟书.旧文四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34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16页.③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16~17页.(二)《三重门》中比喻的运用

韩寒的模仿能力极强,他欣赏并追崇钱钟书的幽默语言,凭借其丰富的知识、睿智的设喻,将小说的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幽默之感由此产生,相对《围城》深奥的喻体来说,韩寒使用的喻体相对更适合青年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韩寒的代表作《三重门》全书21万字,据统计,仅比喻就用了372个,与《围城》中的比喻运用密度相近,各类比喻一应俱全,堪称比喻手法之集大成。但韩寒的语言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在于他生动地联系现实生活,趣味盎然而又针砭时弊的比喻修辞和推理逻辑,且两者相同的是比喻巧妙贯通文作,语句自然过渡,用量虽大却不显矫情做作。

如‚经过漫漫的等待,菜终于上来。四个人都有一碗面,有所不同的是Susan的面条根根士气饱满,也是一副‚君子‛的样子;相形之下,其余三人的面条都像历尽了灾难,面黄肌瘦。用政客的说法,Susan的面是拿到国际上去树立民族自信的;其他的面则是民族内部矛盾的体现……放在一起,那三盘浇头仿佛是朱丽叶出场时身边的婢女,只为映托主人的出众。‛①

韩寒对这个场景的描写没有用平实的叙述来表达,而是通过把面条拟人化来生动的描述出饭店老板对四个人的差别待遇,“Susan的面条根根士气饱满,也是一副‚君子‛的样子”,可看出老板对Susan的特别照顾,这样的描写使整个场景生动灵活起来,不再刻板。加上韩寒一贯讽刺的语言,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比如“用政客的说法,Susan的面是拿到国际上去树立民族自信的;其他的面则是民族内部矛盾的体现。”这样新颖和大胆、辛辣的讽刺语言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有所思考。

韩寒写《三重门》时是十七岁的少年,通常,人们对少年的希望是简单的,幼稚的,好糊弄的,是容易对付的。可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却又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这一点在韩寒写作的语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语言是分年龄层次的,什么样的年龄说什么样的话。然而少年韩寒确是一个例外,他不再以一般少年的语言来思考世界,来叙述世界。看到药丸他说:“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韩寒的成熟是同龄人中的极少数,吃药也不忘调侃一番,把药和人联系在一起,从生活的细节中点出这个社会的问题,也是他眼里的一些弊端。

二、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英文词语的文字游戏

② ①②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40页.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79页.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文化开始进入国人的视域,部分较为新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留洋后的中国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也是西文化向中文化渗透的一种表现。后来在这些青年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大量的中英文相间的写作手法,中英文相间的写作手法不仅有双关,婉曲的修辞意义,从语意的效果看,更是一种幽默和讽刺。

(一)《围城》中英文词语的运用

钱钟书于1935年——1938年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就读于牛津大学英文系,是接受西方教育较早的一批青年。这段留学经验对钱钟书的写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围城》中,钱钟书大量的运用到了中英文相间的的写作方法,这也属于《围城》的一大特色。钱钟书的文字之妙与文思之精细密不可分,深邃的思想凭妙趣横生的语言传达给读者,使我们既得到钱钟书智慧的启发,又得到美文的享受。从钱钟书作品中英文词语的使用,能看出钱钟书对当时政局的愤懑和抨击。

‚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有个人叫‘火腿’(Bacon),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①

这段讲的是方鸿渐所教的学生在试卷上写的英文名字,在语文水准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也可以看出当时学生崇洋的心态。更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教育出现的改变,中国开始出现一些新学堂和新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的收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约翰牛’(John Bull)一味吹牛;‘山姆大叔’(Uncle Sam)原来只是冰山(Uncle Sham),不是泰山;至于‘法兰西雄鸡’(Gallic cock)呢,它确有雄鸡的本能——迎着东方引吭长啼,只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的太阳。‛②

“中立”,末句的“法兰西雄鸡”,断章伸引,关合多边复杂而具体的国际形势,浑然天成,妙手偶得。中译名“约翰牛”之“牛”,恰好与中文成语“吹牛”的“牛”,有同字同音双关之意——“约翰牛”吹牛。但中译“山姆”与汉字“山”,纯粹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无双关。这也只有在钱钟书创造性的语境中才能化解沟通。Uncle Sham中译就是“骗子大叔”或“行骗的当铺老板”,故“山姆大叔”不是真大叔,而是假大 ①②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13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302页.叔、靠不住的老板——假Sam(山)也,犹如“冰山”。讥讽当时的民国政府以Uncle Sam(美国)为靠山,靠的只是假山即冰山。《围城》在这方面的创制,所下的功夫最大,最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去体会。

又如《围城》中,张先生大笑道:‚我不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功夫翻书研究。可是我有hunch;看一件东西,忽然what d' 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 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要那假货来fool我。O 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关上橱门,又说:‚咦,headache——‛①此处可见中国国民性中的故作聪明、无知卖弄,崇洋媚外的心态,亘古长存于灵魂底处。作者轻描调侃的语调背后实质潜藏着对于中国强大的热爱与悲哀。

(二)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运用

现今的中国教育对英语的重视超出了语文,这样的教育形态在韩寒看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试问,如果连中文,本国的文化都学不好,学习外语的意义何在?韩寒在收录于《通稿2003》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现今的学生关于学习英语的问题,“一到早上朗诵的时候,全学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一看是在天津。”②极尽讽刺与调侃,在韩寒的《三重门》中也多次出现关于英语使用的情节,韩寒以一贯的幽默的方式来叙述和描写,利用错用的英语造成幽默效果,这也是在《三重门》中反复使用的方法,这样的句子还有韩寒为了尽情发挥对英语“说文解字”的聪明才智,有意在《三重门》中安排了一个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些中英相间的句子以便随时炫耀的一知半解的人物——钱荣。

‚传的内容莫过于姚书琴问:‚你会什么乐器啊?‛钱荣传纸条道:那些easy,我通——可能只是粗通Sex Violin也会一点,人家叫我Fiddler。……姚书琴对这些看不懂的英语敬叹不已,遂对钱荣敬叹不已,这增加了钱荣的洋气,下课说话都是:‚Oh dear!这小子是ugly ha,no……no……,not这样的,上次我们在Pub里,他灌我drink,真是Shit,Fack him!‛这些随口就说出的英语让全班自卑万分。‛

钱荣说自己通萨克斯管:sax,不料却说成了性交:Sex,钱荣的“我通——可能只是粗通„„”韩寒都描写得精彩绝伦。钱荣一直得意于他被别人称为“小提琴家”(fiddler),想不到这个词却被韩寒多注释了一个义项:“骗子”。文段中韩寒通过 ①②

③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40页.韩寒.通稿2003[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第98页.③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55~256页.描写钱荣在讲话时中英文夹杂,讲英语的时候又多次出现错误的景象,来表达当今学生在英语上的故作聪明和做作的卖弄,和崇洋媚外的心态,整个场景灵活生动。

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对教育制度表示出不满,由于身处环境的差异,使钱钟书和韩寒在表达和描写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钱钟书先生更多的关注整个社会和政局的发展,而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关注和对身处于这个环境的抗议,可相同的是,钱钟书和韩寒都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崇洋媚外的情况和故意使用英语词语的卖弄极尽调侃和讽刺。

三、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的讽刺和调侃

文言文词语指的是文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古代一般作为基本词语来使用,但在现代文学中一般很少用到。然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有意,并恰当的使用文言文词语能更好的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增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感染力。

(一)《围城》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

钱钟书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钟书还灵活地运用了文言文词语对人物进行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银行的周经理有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①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这段话本来如果使用白话文是浅显易懂的,但是现在使用的是文言文,这样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钱钟书就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嘲讽他。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在《围城》中方遁翁劝诫儿子方鸿渐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到:‚伍不惜重金,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时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②

方遁翁老先生文如其人:喜欢用典,保守,自矜,偏狭,迂腐。通过这封家书让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顽固迂腐的封建乡绅形象灵活生动的展现。

①②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9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7页.钱钟书是一位接受外国教育,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严重的中国知识份子,一直想努力的跳脱中国迂腐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所以,方遁翁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塑造得如此成功,主要是钱钟书对那些身在二十世纪的当代,观念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乡绅之流的空洞造作的深入了解和接触。《围城》中钱钟书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在书写。《围城》中忽而冷嘲、忽而热讽的玩笑,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二)《三重门》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

韩寒的《三重门》中的主角林雨翔,在儿童时期就不断被父亲逼着学习、背诵古文,古文功底不错。所以,在韩寒在《三重门》中也极大的发挥了这一点,文中多次出现林雨翔使用古文的段落。

如‚近日谣言亟起,其言甚僭,余不能息。甚憯,见谅。孰谮之,余欲明察。但须时日。向余与诸大学中文系教授通信,惯用古文,今已难更。读之隐晦酸涩,更见谅矣。……复古亦非吾之本意。夫古文,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然古文之迂腐,为我所怼之。汝识字谨译。余之文字往往辞不及意,抑或一词顿生几义。然恰可藉是察汝之悟性。‛①

这是林雨翔给Susan的一封信,信件中林雨翔通篇都用古文来书写,林雨翔也想通过这封信来夺得美人心,故在信件中绞尽脑汁的故作深沉大玩文字游戏,翻字典磕磕碰碰的凑出了一封完整的信件,在这封信中出现了僭、憯、谮这三个字形相似字义不同的汉字,这三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浅显易懂,但林雨翔在信中却反复的使用这样故作深沉的手段。

这段文言文也可看出韩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这点从文段中引用了《史记 屈原列传》里的一句话,“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②可以看出。韩寒也通过这段文言文表达了自己对文言文的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是自己对古文存有一定的好感和了解,另一方面又是对古文这种已经没落的文体的讽刺和鄙视,这点从这三个字僭、憯、谮的运用中可以看出韩寒在故意的调侃和讽刺这种故作深沉的态度。

四、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艺术的差异

韩寒极为推崇钱钟书的讽刺手法,并在自己的处女作——《三重门》中竭力的加以模仿。对于一个仅仅十七岁的少年而言,他在文字情感把握以及挖掘人物心理的程度上的模仿已经是极大的成功了。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个人阅历的限制,使得韩寒 ①②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111页.司马迁.史记[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第603页.的作品或多或少的带着缺憾和钱钟书的《围城》相比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一)作品寓意体现的差异

《围城》虽然是一部以讽刺手法见长的著作,但是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能感觉得到作者对自己所讽刺的对象带有一种淡淡、隐蔽的同情。他对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与鲁迅相似,都体现出了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懑。

《围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上个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这正是各种思想涌入中国社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错位“的状况可能发生的更加频繁。这种由于时代所带来的错位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方豚翁老先生的身上。首先方豚翁老先生思想上与现实生活的错位。我们可以看到,方豚翁的思想可以用“食古不化”四个字来形容的。在他脑子里面各类封建封建思想仍旧牢固的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各类思想的涌入,方豚翁也渐渐开始明白钱的重要性,变得又要名又要钱逐渐变得市侩起来,而这种情况在后文搬到上海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可以说,方老先生的思想如果在当时情况下早个六七十年,还是属于先进的。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懂得拒绝早婚,但是时代变得太快,在他这一生的后半期,突然就遭遇了与自己先前所接受的社会完全不同的一套东西。最显著的就是在文章开头方豚翁给儿子写的信,‚伍不惜重金,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时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细思吾言,慎之切切!‛①

在这份简短的信不禁让人忍俊不禁,可以看见方豚翁对儿子未来的控制欲,一方面用传统的道德思想馆约束儿子,一方面又不住的为儿子谋求好的出路。把婚姻作为获得金钱的筹码。越到后来,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可以看见的是,方豚翁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文人,对于封建的节操观在大体上还是密切的遵守着,例如在国家遭难时,他还是会为着“节操”举家搬迁,然而在上海这个物欲横流的城市里,这些节操观慢慢的开始变得淡漠,开始不遵循孔子“君君父父臣臣子子”的教训,开始盘算儿子的钱财起来。方豚翁是当时那个社会,中国传统封建势力的典型形象,他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利,却在新的思想和社会中慢慢处于下风。被整个社会所扭曲。可以说,这种对金钱的占有欲出 ①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7页.现在一个以名节和土地财富为重的封建大家族家长身上,是错位的一种,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年逾古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社会和家庭的巨变,他的价值观突然崩塌,对他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冲击。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豚翁对某些过去事物的坚持,他仍然试图给儿子钱来结婚,试图去公平的对待三个儿子,但是,他却无能为力。

可以说,钱钟书写《围城》并不只是简单的想要揭发某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更注重作品中的人物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反思。因此,《围城》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儒雅、温婉的,也能带给读者更多的反思。

而《三重门》的作者虽然思想早熟,却也不过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无所顾忌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软肋。韩寒的作品明显的带上了太多的愤世嫉俗的色彩,并且将太多的写作精力倾注在对人物的嘲讽上。他只是单纯的想要表达自己对社会、教育体制的不满,却不大在乎文本给予读者多少警示价值。因此,作品给笔者总体上的感觉是寓意性不足。

如,‚没当官的人好比一群野狗,那官职宛如一根链条,一旦野狗群里有人当官,那野狗就俨然变成一只家狗,有了狂吠几声赶其它野狗的资本和身份。姚书琴表面从容,暗地里不停记雨翔的名字,罪名是大声喧哗。倘若论单打独斗,野狗与家狗应该实力相当,但野狗往往打不过家狗是因为家狗有主人。雨翔连斗的勇气也没有,只有背地里骂的本事。‛①为了讽刺姚书琴这只“家狗”的仗势欺人,韩寒不惜把主人公林雨翔也比作“野狗”,讽刺的程度无以复加。确实,这种带哲理性的讽刺令人不得不佩服。

韩寒的笔尖如同针尖一样的刺入肌肤,用极其深刻的比喻进行无情的讽刺。正是用这些形象深刻的比喻使整部小说的讽刺意义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小说具有了更大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效果更强烈,主题更深刻。但是,韩寒这种过于偏激的刻画,使他的作品带上虚无和颓废的色彩,我们几乎无法看到作者对社会存在何种希望。过度的体现消极面,这就是韩寒对钱钟书讽刺艺术的差异之一。

(二)作品成熟度和思想的差异

鲁迅先生说过:“为笑笑而笑笑的是不能长久的,于是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学笑话和讨便宜。”②读《围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惊喜,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蕴含深意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渊博的学识,他调侃的语调背后实质潜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说引一句英国古语:“说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 ①②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38页.鲁迅.鲁迅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56页.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①又引一句法国的名言:“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②人生无处不围城,小说主人公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围城,却永远面临着下一个围城,笔法细腻,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追求与幻灭过程中的心理“围城”,其讽刺意味极为深远。“围城”这一主题便具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钱钟书先生对于现代人在爱情、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作出了具有警示作用的揭示,发人深省。

“围城”的话题是从婚姻引发而来的,而方鸿渐的爱情、婚姻也在这“围城”中兜兜转转。在留学归来的船上,方鸿渐没有抵挡住鲍小姐的引诱,与她勾搭在一起,但船一靠岸,鲍小姐马上断情绝义,转变了面孔,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接下来,他又与苏小姐接触密切,却始终无法爱上她,反而对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一见倾心,最终虽拒绝了苏小姐的爱,但也同时因为误会和懦弱而错过了唐小姐。孙柔嘉是一个工于心计、精明柔韧的女孩子,她先是制造谣言,后又故意让学校同事看到自己与方鸿渐的亲密动作,使大家误以为他们已经订婚,进而顺水推舟,诱使方鸿渐娶了她。‚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③‚订婚一个月,鸿渐仿佛有了个女主人,虽然自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而对她训练的技巧甚为佩服。他想起赵辛楣说这个女孩子利害,一点不错。‛④而此时方鸿渐已然身居“围城”之中,从此两人便陷入了家庭琐事无边无际的矛盾之中,不得不决裂解散。虽然这其中固有其他客观原因,但方鸿渐自身的懦弱无能和虚荣心作祟也正是导致他爱情、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

由爱情、婚姻的“围城”引申开来,小说中同样贯穿着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事业上追求、挣扎、选择和放弃的过程。方鸿渐本性善良,虽不学无术但亦不愿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但他懦弱的性格缺点同样导致了他事业上的不顺。方鸿渐从国外归来,职业无着,挂名于岳父的银行;与岳父闹翻后他千辛万苦来到三闾大学,可却发现这里更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和相互倾轧;失业后又冲回上海,求职却依然无门„„上海是座“围城”,三闾大学是座“围城”,接下来的道路又将如何?等待方鸿渐的可能仍然是一座新的“围城”!

在当时由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生乃至整个社会也都成为一座“围城”。①②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③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2页.④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4页.理想与现实之间处处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直善良、才华横溢的人只能处处碰壁,找不到最终的出路。

小说从方鸿渐与他们的人事或情感的纠葛中深刻地刻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寄托了钱钟书先生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而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关注和对身处于这个环境的抗议。比如文中对精神面貌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头汗的谢景渊听见道:‘这样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雨翔摇头想说否也,看谢景渊一脸正经,强忍着说给自己听,想这年头精神面貌越来越有‘面貌’的样子,好的精神面貌似舞女的脸,说不准抹了几层胭脂;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像是犯人的供词,要靠逼才能出来。‛①这段话写的是市南三中历年严防攀比,硬规定学生每天要穿校服,而所配校服又极不合时宜,“夏天的衣服可以用来提水,冬天的衣服洞大得连做渔网的资格都没有。”②谢景渊的“一头汗”足以说明此话非虚。学校的这种不切实际、机械、教条的规定令人十分反感,却硬说这样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所以作者毫不留情地把精神面貌比作“舞女的脸”和“犯人的供词”。一个“抹”字一个“逼”字,一针见血地表达了学生的无奈以及这种“精神面貌”的虚假。

作为一个长期被束缚在校园的青少年,韩寒明显的缺乏人生阅历,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中并不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有犀利的审视眼光,以及足够的批判力度。再加上韩寒更为明显的是想泄愤自己的不满,并且急切的想将自己的不屑一顾传达给读者,所以,《三重门》更像是一部宣泄对教育制度不满的作品,而非一部能让人思考人生的文学著作。

五、结 语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利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关于韩寒的《三重门》,学界中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体现社会现实的优质作品,其辛辣的语言,幽默的语调,颇有钱钟书的风范;但也有人认为《三重门》仅仅只是一部不入流的青春文学,它实质上不过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牢骚之作。而我认为更为倾向前者。确实,在阅读《三重门》时感受得到作者对不公制度的愤懑,但是作者在表达自我情绪的同时,也间接性地向读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况且每一部作品总是因为作者对某种现象的感想而存在的。此外,①②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25~226页.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25页.不能仅仅将《三重门》看做一部模仿品。因为作者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的思维,也表达出了心中所想。故而,《三重门》是一部具有独立性的成功作品。

本文通过对钱钟书这位幽默大师的语言和韩寒的幽默语言的了解和对比,进一步的阐释了幽默讽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几种体现形式,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钱钟书与韩寒在写作中幽默讽刺语言的成功之处,两位作家都各自为中国当代幽默讽刺的语言艺术提供了新的气息,也让我们对幽默讽刺语言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我们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幽默语言。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张宝霞.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J].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3]卜晓梅.妙“喻”连珠,出奇制胜——论钱钟书《围城》的比喻艺术[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1,(03).[4]孟宪华.浅析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幽默性[J].文教资料期刊,2009,(03).[5]安凤琴,宋玉红.阐析韩寒作品的语言特征[J].长城期刊,2011,(06).[6]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7]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涂建华.韩寒作品中的英文幽默[J].写作期刊,2002,(12).[9]鲁迅著.鲁迅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涂建华.韩寒作品中的英文幽默[J].写作期刊,2002,(12).Compared with Humor work Han han Qian zhongshu Satire Art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r Fortress Besieged VS Triply Doors

Abstract:Fortress Besieged got great success coz the particular style of writing with a shaft of wit and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of satire.The special style of writing on satire and humor used in this book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Triply Doors,which is wrote by modern author Han Han,is a representative of copy imitated the style of satire used in Fortress Besieged.The article shows the how of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n the two far different times by comparison from Triply Doors and Fortress Besieged.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parable of the two works,English words,classical Chinese,the use of words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topic,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works made all the literary works the humor and satire language critical realist literature have deeper understanding,also let a person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and use humor language.Key words: Qian zhongshu;Han han;Humor;Satire;Fortress Besieged

致 谢

当毕业论文写作结束时,我的四年本科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给予我在知识和精神上的鼓励。让我这篇论文能够从酝酿然后认真的收集资料到最后形成文章,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正因如此,我才能得以安心学习,完成学业。感谢四年所有的任课老师四年来对我的教育与栽培;谢谢你们传授给我无数的宝贵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知识和思想的基础,让我能够无畏的勇往直前。其中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农为平,农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多识,在论文修改方面给我的细心帮助和指导,正是在农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修改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稿。其次感谢这四年来所有关心支持我的朋友。本科四年是令我一生难忘的四年,一直很多人一起走在路上,从来不孤单。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我宝贵的生命,感谢他们为我能够完成学业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都积极努力的进步着。

第二篇: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

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首先, 表现在社会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个性弱点的描述。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又由于他为人比较善良、软弱, 故在名利场与情场上屡屡败北, 最终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顿的绝境, 小说由解剖他的个性弱点与精神困境入手, 巧妙地讽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态人情。

方鸿渐最突出的个性弱点是怯懦, 他学的本是中国文学, 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 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留学四年, 兴趣虽广, 却学无专长, 最后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 不得不于回国前买一个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方的经历与个性弱点, 落笔处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在恋爱婚姻方面, 虽然真心爱上了唐晓芙, 却由于遭到苏文纨的中伤而致失恋。后来他到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又接连受到老奸巨滑的校长的欺骗, 卑劣无聊的同事的暗算, 在这里由于种种原因而与孙柔嘉结合了, 但孙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 她多疑善妒, 专横有主见, 常动不动就与方争吵, 最后在一次空前的吵闹中导致决裂。作品往往由这类貌似锁屑的人物个性弱点和家庭纠纷, 来抒发对旧时代生活的讽刺与无可奈何的感伤, 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独到。

其次,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对于人物个性与道德的批判入手, 揭露和抨击畸形的社会世相。所谓西方文明的产物——欧美留学生, 是围城中的重要角色。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 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其才学便是在情场中播弄风云, 抗战时, 依靠丈夫势力谋到“战时物资委员会”处长的肥缺, 成为利用飞机走私的高级商贩。由法国归来的沈氏夫妇, 则在抗战中投敌附逆, 沦为无耻的民族败类, 还有擅长欺世盗名的假哲学家褚慎明和以封建遗少自傲的董斜川。其中稍有才学的赵辛楣, 也只是由于情场失意才到内地教书, 又终因一场新的情场**而重蹈士途。

在作者的笔下, 还出现了一群顶着学者、教授招牌的丑类, 这便是抗战后方所谓“国立三闾大学”的班底:如名为老科学家而实为狡猾政客与好色贪杯的校长高松年;贪吝鄙俗的流氓政客型的训导长李梅亭;用假文凭讹取名利的历史系主任的韩学愈;由革职的贪官而当上中文系主任的汪处厚;卖弄虚荣、摆弄是非的能手陆子潇等。在民族危亡之际, 这帮人仍然只知狗苟蝇营, 追逐个人的名利与情欲, 明争暗斗, 透过他们灰暗、丑陋的灵魂, 不难窥见其孽生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腐朽龌龊的本相。

二、通过人物肖像、言行和心理描写, 获得讽刺效果 小说围城中涉及到的人物, 都是作者所讽刺的对象, 不论是书中的主要人物, 像李梅亭、高松年、汪处厚, 还是次要人物如沈太太、鲍小姐, 乃至于方鸿渐一行前往三闾大学途中所碰的妓女、侯营长一类的小人物, 作者在他(她)们一出场, 就采用漫画式的手法对其丑陋的外貌进行描写, 使人见其而恶之。李梅亭出场时, 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四十来岁年纪, 戴副墨晶眼镜, 神情傲兀, 不大理会人, 并且对天气也鄙夷不理, 因为这是夏历六月中旬, 他穿的还是黑呢西装外套。”又如: “胡子常是两撇, 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 不料没有枪杆的人, 胡子都生不像样, 又稀又软, 挂在口角两旁, 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 既不能翘然而起, 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 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 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 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 慌忙按上去, 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 唇上的是眉毛, 根本不会长, 额上的是胡子, 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 也不能一毛不拔, 于是剃去两缕, 剩中间一撮, ……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 运气没坏到底。”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 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 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 使他一亮相, 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在这群丑物当中, 算得上“丑中之冠”的是新回国的沈太太。她是一个崇洋媚外、卖国投敌的汉奸, 是民族的败类, 作者对她是深恶痛绝的, 故此在书中毫不留情地勾勒了她的丑貌:“沈太太生得怪样, 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 像圆壳行军热水瓶, 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 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 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 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作者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 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

还有好色的校长高松年, 满嘴仁义道德, 其实是满肚子男盗女娼。他常常借故去拜访汪处厚。其实他访的不是汪处厚, 而是他的太太, 因为贪恋汪太太的美色。因此, 当他看到赵辛楣和她偷情时, “愤怒得两手握紧拳头, 作势向他挥着。”好像是为汪处厚鸣不平, 其实是吃赵辛楣的醋, 这点被汪太太一句话就揭开了他披着的华丽外衣:“哈哈!高校长, 你又何必来助兴呢? 吃醋没有你的份儿呀, 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嗯, 高先生, 好不好? ”当头一棒喝醒了汪处厚、赵辛眉。

丑恶人物往往喜欢伪装自己, 古今中外, 无不如此, 对于这种表里不

一、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最有力的讽刺莫过于剥开画皮, 现其本质。《围城》讽刺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写出讽刺对象的言论与行动, 现象与本质的矛盾, 使其原形败露。李梅亭是一个吝啬自私的小人。这点在他前往三闾大学的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带的大箱子里的药被方鸿渐他们发现时, 他说“内地买不到西药, 各位万一生起病来, 那时侯才知道我李梅亭的功劳呢” 后来又说“就是生病, 我箱子里有的是药”。听起来好慷慨, 其实怎样呢? 当孙小姐生病向他要药时, “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人丹的交情”, 更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而不给药, 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 忽然灵机一动, 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 但已打开的药瓶, 好像嫁过的女人, 减低了市价”。于是拿鱼肝油丸, 给孙柔嘉服下, 弄得她又一次呕吐。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 给人们以厌恶之感, 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

小说中运用细腻绝妙的心理分析, 把人物丑陋的内核猛然外化, 展示了作者精湛的讽刺艺术。方鸿渐性格怯懦, 虽然有颗善良的心, 想有所成就, 但是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即处处碰壁, 一旦失败便跌落到自怨自艾的幻想之中, 作者对他的这种心理曾多次加以反映。如在三闾大学, 由于情场**, 赵辛楣溜之大吉后, 方鸿渐也想离开, 并且想在离开前写信批评一下校政, “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但是由于学校聘书还没来, 信的措词不好决定。“有时他希望聘约依然是副教授, 回信可以理直气壮, 责备高松年失信。有时他希望聘约升他做教授, 这么一来, 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 表示他的不满意并非出于私怨, 完全为了公事”。“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写信的麻烦, 干脆不送聘给他。”“这气得他头脑发烧, 身体发冷。”这段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他想走偏又要找理由, 又不敢直接对高松年讲的虚伪、胆怯的心理表露得一览无余。

这段议论, 深刻精辟, 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崇洋媚外的风气, 更令作者生气的是, 即使是从外国学来的好东西, 一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如三闾大学从英国牛津大学引进来的导师制, 却被李梅亭之流的人把它改成防范男女恋爱的工具, 作者借赵辛楣之口议论道:“想中国真利害, 天下无敌手, 外国东西来一件, 毁一件。”同时作者的议论讽刺, 往往还涉及到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庭制度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家长的代表方老先生心中根深蒂固, 作者借他之口, 对封建婚姻制度作了讽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 不能和她平等匹配, 所以大学毕业才娶中学女生, 留学生娶大学女生, 女人留洋得了博士, 只有洋人才能娶她, 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 我这话没说错吧? 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 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一个道理。”这些话对着一个曾接受过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影响的人说出来, 岂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封建大家庭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 充满斗争的浓缩了的小社会。作者说:“在西洋家庭里, 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 是至今保持的古风, 我们中国大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 也不输他们那悠久的历史, 只有媳妇怀孕, 婆婆要依仗了她才能荣升祖母, 于是对她开始迁就”。还说:“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 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 肚子真大了, 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 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正是这样的家庭, 最终导致了方鸿渐与孙柔嘉婚姻的决裂。

三、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黑暗时政, 社会恶习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常常喜欢对一些事件和人物言行在叙述之后来一段议论。这些议论常常能一针见血地对当时黑暗的时政、社会的恶习进行尖锐的讽刺。

例如, 作者在叙述了方出国留学的过程后, 不无感慨地写道:“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 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 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还需要外国招牌, 方可维持地位, 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 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的价值。”

四、运用机智风趣的幽默艺术嘲弄丑恶事物, 加深讽刺的效果

讽刺是以讥笑、嘲弄的笔调, 夸张而带刺的语言, 将敌对或落后的事物加以暴露, 让读者看到它的可笑、可鄙乃至可恶之处, 达到对讽刺对象贬斥、否定和令人警觉的目的。幽默是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风趣、机智的描绘, 使人在笑中获得美的享受。讽刺艺术是笑的艺术, 它如果与幽默艺术相结合, 那么对于讽刺对象则更加犀利, 讽刺力量则会更加厉害。难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讽刺是与幽默分不开的, 假若正颜厉色地教训人便失去了讽刺, 它必须幽默地去奇袭、侧击, 使人发笑几声, 而后细一咂模, 脸就红起来。”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正好利用了幽默对讽刺的巨大影响, 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了小说特有的讽刺艺术——机智幽默型的讽刺。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类而言, 作者的幽默讽刺, 犹如一柄藏而不露的利刃, 常于谈笑风生中脱颖而出;面对灰色平庸的灵魂, 又如犀利灵活的手术刀, 精于剖析肌理。

(一)“夸张”这一传统手法在作品中得到极好的运用 例如, 作品中描绘老处女范小姐赴宴相亲, 因为极想讨得男子欢心, 所以打扮得格外起劲, 作者写道:“范小姐今天赴宴擦的颜色, 就跟印第安人上战场擦的颜色同样胜利的红。” 见过辛楣以后, 范小姐“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 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 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辛楣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 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道:“赵先生, 我真高兴, 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长进来, 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 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 仍旧要辛楣坐, 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 “范小姐只是笑, 身子像一条饴糖粘在椅子里”。夸张而不失实透过范小姐的外貌与言行, 可看到老处女变态的性格。

(二)“比喻”是这部作品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幽默手法 小说中的比喻内容别异, 形式各殊, 争奇斗艳,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如:用几个喻体来说明同一本体的同一个恰似点:“物价象吹断了线的风筝, 又象得道成仙,平地飞升”;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这辆车倚卖买老, 修炼成桀骜不驯, 怪癖难测的性格, 有时标劲象大官僚, 有时扭捏象小女郎”;用一组喻体分别说明相关连的一组本体:“科学家象酒, 愈老愈可贵, 而科学象女人, 老了便不值钱。” 本文只就比喻的一种形式博喻进行了说明, 其实文中按所使用的比喻形式还很多, 不过本文只是研究比喻的讽刺作用, 而不是比喻本身。

(三)作者的幽默讽刺艺术还表现在于巧妙的变异法上 有时讽刺之火借临时拆开双音节词的方式喷发而出:“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 那时候只想保持中立;中既然不中, 立也根本立不住, 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 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对词语作“借词发挥”形象化的解释, 小说中也很常见, 对那些动辄“国家至上”, 实则大饱私囊的权贵, 作家 嗤之以鼻“好哇!国家, 国家, 国即是家? ” 有时, 作者又用转换词义与“借词发挥”结合的方式揶揄人物“高松年身为校长, 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 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通顺’的‘通’, 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 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 总之, 《围城》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它时而让你笑, 时而让你哭,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讽刺外表下, 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

参考文献:

1、钱钟书 《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

2、杨 绛 《记钱钟书与<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

3、顾之川 《解读围城》 京华出版社2001版

4、昭新 《中国文学名作欣赏》 科学出版社2001版

5、郑观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选评》 浙江文艺出版社

6、郭志刚、孙中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7、宁云峰 《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

8、杨继兴 《钱钟书小说讽刺语言三题》

9、邱文治 《钱钟书〈围城〉艺术漫议》

10、陈文虎 《钱钟书研究采辑》

下载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