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

时间:2019-05-14 17: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

第一篇: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

2011年9月1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

徐健顺

我们这个国学社活动呢,今天是第一次做。我们在民大已经做了一个学期,所以我希望在首师大也做起来,因为我是吟诵学会的,吟诵学会就在首师大。我希望能给首师大带来一点东西,所以把这个形式带到首师大。今天实际上是一个动员会,我跟檀作文老师实际是这个活动的主持人。今天这个沙龙其实没有主讲,是两个主持人在这儿先鼓动鼓动,让大家以后能来听。后面我们会尽量请一些专家、学者,我们认为够水平的到这儿来,与大家来分享一下国学。

今天的题目叫“为什么要兴国学”,是吧?这个很好啊。你们今天能来到这儿听,一定是因为你们对国学已经有感觉了。要不然的话你们不会到这儿来听的。现在大学生爱学习的也不是太多。你们既然有感觉了,好像我再说就是废话。但我又怕有些学生的感觉不深,所以还是再说一点废话。

从哪儿开始说呢?这样吧,我们刚刚开学,我想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新生,哦,有一位......哦,还是有几位新生的,很好,很好,那其他同学是老生了。老生也好,新生也好,都可以想一个问题,尤其是新生。我想问的是,你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到北京?就是这个问题。尤其是开学第一天,尤其是刚刚考上大学的同学。老生也一样,想想当年我们为什么,包括现在都是,为什么?因为很快你们就面临找工作。找工作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是想留在北京,那么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地留在北京?到底,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再向前说,为什么我们要上学?干嘛我们要上学,我们是为了什么?还有就是再往后,当然很快面临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考研?为什么我们要再向前走,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是需要想清楚的。

你们说是为什么?每个人问问自己吧,为什么?为什么要在这儿,为什么?想想这个问题。

再说个别的话题。这几年来一直有人在对“孝”做调查,全国各地都有。我知道四川、广东、黑龙江、辽宁、山东都有,北京也有。调查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当然他们的调查本身也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总的来说,调查的结果,比如说,小学生的调查,我看到那次的调查结果是58%的小学生是达不到“孝”的标准的。对老人的调查,东北的这次调查,就是最近的这次调查,有30%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孝。再往前一点,有一个四川的调查,结论是22%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孝。对农村老人的调查,这是一个人大代表做的,做了好几年。农村的调查结果是,78%的老人无人赡养。

我们是做吟诵抢救工作的,就在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小组在湖南的衡山做采录,采录那些会吟诵的老人们。他们的年纪一般都是八十多岁、九十多岁、一百多岁,就是这样子。这些老人都是文化人,他会吟诵啊,他比现在的某些教授还厉害。但是他们的境况让我们很......很伤心。大概有一半左右的老人生活境况都不好,有的非常地不好。比如说,有的老人是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子女还是不在身边的。有的老人是很有钱,是很有名的书法家、画家,但是仍然生活得很惨淡,很惨淡......!因为所有的钱都被儿女拿走了。

现在我们到这个状况真的是很让人奇怪的事情。不是很让人奇怪吗?我们是文明古国,三千年的文化都是“孝”本位。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各位都有父母,可以想一想你们的父母,而且你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古人也会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父母,这叫“忠孝不能两全”。你们敢这么说吗?你们敢说我是为了“忠”而离开父母吗?有几个人敢这么说?反正我是不敢这么说,我没这胆量。那你是为了什么而离开父母的呢?所以还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到首师大来?为什么将来找工作还要留在北京,为什么要考研?是吧!要想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当然我们可以具体谈到底是什么“孝”,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说大面的情况,大面的情况是,中国的不孝的状况已经达到历史上最严重的情况,这是肯定的。此后可能更严重。但是责任在谁那里?责任在谁呀?谁来承担我们这些子女不孝的责任?是谁呀?

我想,首先是那些老人们自己,而不是年轻人。我见了一本书,忘了谁写的,好像叫“父母怎么做孩子的好老师”,名字忘了,其中有一章的名字,就叫做“我的不孝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的”,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可以背井离乡地离开父母,而且你想吧,这辈子你不见得能赡养他们了。就算你将来成了一个大老板,你想一想,下一步是什么?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你觉得他们住在北京舒服吗?给他们钱还是大房子?你知道父母最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现在就是这样,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没有真正的回报。

如果你既不是为了忠,也不是为了孝,就跑到北京来,那么你是为了什么?你当然是知道为了什么的。我们先把答案放在这里,我现在想说的是这个责任在谁那里?是谁造成这样的?其实不应该怪儿女们,责任在父母那里。是父母辛辛苦苦地告诉我们说,他们这辈子活着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又说:我们活着的目的也是让我们自己过上好日子。我们这辈子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上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考大学?为什么啊?为出名啊?(学生:中国人不是有“光宗耀祖”的想法吗?)哦,这也算一条。但也不是大部分都是为了出名吧。因为出名太难了,大部分是为了什么?对,为了好工作,为了一份好工作。好工作又为了什么?活的好嘛,就是“利”嘛。就是这样的。从小,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做个好孩子,为什么要做个好孩子?做好孩子才能上好小学啊。上好小学你才能上好中学,最终一定指向高考。为什么要去参加高考,去上大学呢,因为要有个好工作就必须这么做。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一份好工作。为了好工作而去考研,为了好工作而留到北京。而有个好工作最终是为了能够活得好,活得舒服,是不是?

这个东西(孝)和这个东西(利)是矛盾的!这是矛盾的呀,你这么去教育子女,这个子女不可能孝顺你的。你已经告诉他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你告诉他是钱,是个人的利益,是福禄寿。这就完了。这种教育实际与我们的传统品德教育是矛盾的,为什么要诚实守信?那么实诚不是会吃亏吗?所以当然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你也可以说吃亏是福啊,不讲信用行不开啊,那也是实用主义,一旦行得开,还是照旧不讲。儒家是讲究修身的。什么都是为了修身。做官是为了修身,经商也是为了修身,平天下也是为了修身。因为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个人。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这样的,所以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它实际上是一致的。所以岳飞离家之前岳母要刺字“精忠报国”,因为这就是对母爱最大的敬。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母亲能做到吗?虽然这是个故事传说,但是为什么有这么个传说?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况且,历史上的岳母,真的是催促孩子上战场的。有这样的母亲,才有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孩子,才有社会的和谐、人生的幸福。

你们很快就会有子女的。我的那些学生,往届的学生们,他们的子女已经上小学了。你们最快的人,生孩子也就在两三年之内。想想吧,两三年之前你们在干什么,时光飞逝,转眼你们就会有自己的子女,你是否还要对自己的孩子说:活着这辈子就是挣大钱。我们也很快就会成为老人的。所以我们说,子女不孝是老人的责任。被教育者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责任的。教育永远是教育者的责任!学生没教好,谁的责任啊?《三字经》怎么说?《三字经》有没有说?(学生:教不严,师之惰。)对吧,永远是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父母很重要,因为你是他的第一个老师。有好多父母一边对孩子说“要做个诚实的人”,一边为蝇头小利勾心斗角。这孩子在边上看着,怎么可能学好呢?身教胜于言教,对于儿童来说,言教很难理解。他接受言教也是因为你有身教在那儿。所以,是教育者的责任。

都是教育者的责任吗?也不是,我们继续往下看。是谁让教育者这么干的?是谁啊?整个社会环境啊。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以利为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严重不平衡。好像什么都最终要落到钱上。两个中国人见面,不再问“吃了吗?”而是改问“工资多少?待遇怎样?”所有事情,无论多么严肃沉重,多么文雅高贵,好像最终都是钱。

我们的大学是怎么招生的?再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各个大学的招生简章,我见过不少,都是说:我们大学,有多少热门的专业,出了多少博士,多少硕士,他们有多么好的工作,所以,来我们大学吧!这就是我们的招生简章。(学生:北大、清华也这样。)是,对,我们一起堕落。学习是为了修身,是为自己,能够做个“人”,对吧。学校的招生简章应该是:来吧,这里能让你做个“人”,而且是健康、正常、快乐、幸福的人,就完了。你还要干嘛?当然你可以说,此外,我还可以教点某某,教点某某,让你谋生。但你总不能说:来吧,来这儿挣钱吧!这叫什么学校?这叫学校吗?是不是?所以,是社会的责任!

社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的呢?因为什么呢?因为文化!因为整个社会一百年来,确切说应该是一百一十五年以来,我们整个社会的向西倒造成的。所以归根到底,责任又回到了大学。所以,责任还是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这些文化人的身上。

从康梁变法,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觉得,这个历史一定要重写,重新去研究,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碰到明眼人,我还会问这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我们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走这样的一条路,到底发生了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来做,真的不知道。当时有这么一句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真的是这样。以前我们亡过国,这次我们还没有亡国。以前我们什么都没了,我们都没做过这种事情,那叫文化坚守。什么是屈原精神?就是文化坚守的精神,相信自己的文明。大家可以看看清初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我们可以开放,我们也一直开放,但是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文化,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所以我也没法讲。

但我想说一下它的后果。最基本的后果,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被西方理论简单化地阐释了一遍。关键是西方理论是解释不了中国文化的,很多地方都解释不了。解释不了怎么办?就硬解释。再不行,就干脆抹杀。我们百年来所认识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打上了西学的烙印,纳入了西学的体系。结果,自己的东西就丢了。西方的呢,又没学好。既没学到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没学到西方科学的精神理念。中不中,西不西,似是而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结果呢,就是中国人普遍的信仰丧失。没有理想,没有信仰,只有钱,为了钱什么也不怕。还有很多无聊、无奈,没有意思的人生。

现在我们说兴国学,但是我们在兴的,实际上很多还是西学,或者说不知什么学。而且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国学。比如小朋友们都规规矩矩地坐好,像军队一样整齐,这不知是什么学。中国古代不是这样的。外国也不是这样的。

我是受八十年代教育的,八十年代教育基本上是西化教育。什么是改革开放?不是向古代开放,是向西方开放,所以我也是西学教育起来的人。就是到现在,我的思想观念的底层,还有大量的西学的观念。我经常为此矛盾、痛苦、挣扎,很麻烦的这个事情。为什么我能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因为吟诵。吟诵是什么?在座有些同学是知道的,有些同学还不知道,简单说一下。

吟诵就是我们的古诗文,只要是古代的书,那种本来的读法。读错就会理解错!如果你每句话都读错了,每篇都读错了,每首诗都读错了,这个学问还有法做吗?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历史,这个还有法弄吗?吟诵就是这么重要。我们的系列活动中有吟诵课,到时我再详细去讲。

吟诵,古代就叫“读”。“吟诵”是我们定的词,去年还为这个词争议了一番,到底叫什么名字,因为我们没词可叫,我们的词被西方人抢走了。我们本来叫“读”的,吟诵就是“读”。西方的诵读方式把“朗诵”、“朗读”两个词抢走了,所以我们被迫改叫“吟诵”!你见到古书中有“读”这个字,请把它翻译成“吟诵”。不是朗诵,不是朗读,那是外国人的读法,外国人学汉语还初级水平,不会念,瞎念的,然后我们就屁颠屁颠跟着他们去念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可笑吗?

关键是读错就会理解错。我们所有的古诗、古文,都有长短、轻重、高低,所以我们不需要标点,为什么?每个文人都知道,见到字:这字要读长的,这字要读短的,这字要读高,这字要读低,这字读开口,这字要闭口。所以不需要什么标点。我们现在是外国人的念法:咣咣咣咣咣咣......这很傻,这样念。读什么呢这是?这只能叫读字,不能叫读书,而且字还读的不对。更重要的是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它当初就这么写的。这个人一边创作,一边心里读的那个声音就是这种声音。你不按照他的声音去读,你能理解吗?所以《三字经》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没学成,学什么四书啊,看不懂的。四书看不懂,看得懂唐诗吗?更看不懂了嘛。可是现在我们都以为我们读得懂唐诗,所以到吟诵课,我就一首一首给你们说,唐诗是怎么被歪读的。但不是说它完全读错了,也不是,部分地读错了。部分读错也很要命啊。你不觉得这事很要命吗?

而且吟诵还是我们三千年来学校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还是诗教、乐教的重要的方法。它跟礼教也有关系。它是修身的方法,它还是养生的方法。它是一整套系统。因为我接触了吟诵,所以我才知道,中国的诗,中国的文,中国的,只要是文字的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他们讲的那个样子,这件事情不重要吗?如果英语的“good morning”不是这么念,而是“good morning(唱)”,所有的英语都是这么唱着念的,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对学习英语很重要吗?为什么市面上的一千多种中国文学史没有一种提这件事呢?

它们是一个体系,它们这个体系是西方理论的体系,拿这个体系来解释我们中国文化,解释出来一套东西。在这个解释的过程当中,能解释的就解释,不能解释的呢,叫“还未能解释的自然之谜”,就只当它不存在,把它扔掉。吟诵属于被扔掉的。他解释不了,为什么?外国人不会这个。能解释的他就给你解释,于是中国就有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还有“诗歌”,有“小说”,有“文学”,有“艺术”,有什么什么......。哪有这些东西?中国有吗?中国有“封建社会”吗?中国有“文学”吗?哪里有“文学”?没有的。我的话说到这儿已经不好说了,都绕到一起了。举个例子,比如“poem”,诗歌,poem怎么能叫“诗歌”呢?它应该叫“泡艾姆”。记得以后要把它翻译成“泡艾姆”,不要叫它“诗歌”。它不是“诗歌”,它叫“泡艾姆”。拜伦写的、普希金写的、莎士比亚写的叫“泡艾姆”。我不知道谁把它叫成诗歌,最早是谁做的这事。如果他那个东西叫诗歌,李白写的叫什么?杜甫写的叫什么?难道杜甫写的叫“泡艾姆”?大家都叫诗歌是吧?都叫诗歌就麻烦了。你拿一首杜甫的诗出来,他就给你说“象征”啊,“结构”啊,“转喻”啊,“中心思想”啊什么什么东西,我们哪有那些东西!“novel”就是“novel”,你要叫它“诺奥”,不要叫它“小说”。“诺奥”是“诺奥”,“小说”是“小说”。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如果叫小说,那我们的《水浒传》是什么?如果我们的《水浒传》也叫小说,它也叫小说,那就麻烦了。你一跟他谈《水浒传》,他就情节啊,人物啊,线索啊,高潮啊„„我们哪有什么高潮!我们是说书的,一天一段。novel是私密的,小说是公开的,明白吗?它们的目的有差异。文学也是这样。我们有文学吗?哪儿有文学?我们有诗,有文,有赋,有词,有曲,但没有文学。文学是他们凑起来的一个东西。李白头一分钟写的他们叫它文学,下一分钟写的就不叫文学了,对李白来说没有任何区别。这就叫解释。解释不了的就扔掉,就像“吟诵”。我很幸运,碰到了吟诵,因此进去了,才开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不是我几十年来,应该说是二十年受教育,二十年来给学生的东西。所以我对前面的同学很愧疚,我讲错了。中国不是那样的,传统文化不是那样的。传统文化的真相因为西学的阐释而模糊了。它的真相搞不清楚。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接近传统文化的真相。吟诵只是其一。比如武术啊,中医啊,其实什么都可以,就是做木匠也可以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它们都模糊了。比如武术。要去表演,去比赛。武术怎么能去比赛呢?有人还说武术要进奥运会呢。我们曾为没有进奥运会懊丧了很久。武术怎么能进奥运会呢,这是很可笑的事情。现在明白了,当初不明白这个事。就是它们都是被改过了,知道吗?现在只有极少数被抛弃了的东西,没有经过西学的解释,它还是原生态的。吟诵没人理,所以它是原生态的。

坐到一个老先生面前,那个老先生开口就“李白乘舟将欲行”(学吟),看到老先生那个状态,他对待人生那个态度,他对待社会,待人接物,他的整个生活......,这个才是传统文化。这个才是真相,古代的真相,虽然那只是个尾巴,前面还不知道什么样呢。但是这个尾巴和那个课本上描述的,一百年来学术传统所描述的东西不是一回事,不一样的。我就是因为吟诵而开始怀疑百年来的学术传统。我不是说他们没有价值,他们都有很大的价值,做了很多的事情,也很了不起,但是他们的观念上有问题,造成我们今天一大堆的扯不清的糊涂账。我们现在接受的教育,从小学语文课本,到平常的电影、电视剧,街上走的大家的谈话,一直到老人跟孩子说的话,全都是受到那些东西的影响。所以现在可能最重要的是恢复真相。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怎样振兴,怎样为人类做贡献,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我想,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们必须先从这里做起。寻找真相。

我是从吟诵进来的,如果你们愿意从吟诵进来,欢迎进入。吟诵的目的不是吟诵,而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真相,然后我们再说下一步我们怎么办。你也可以从别的地方进。你可以去练武术,也可以去学中医,但一定要找好老师,找那个后面还有血脉连着的老师,别找那个西化的老师,或者还有希望进来,进到里面来,见到真正的那个东西。见到之后才知道它的丰厚。

我在传统文化面前,最痛切的感觉就是无知,很无知。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做你们的老师,是这样的,我只是主持人,呵呵。那些我请来的人也未必见得有资格做你们的老师,不好说的,是吧。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有几个人传道啊。好老师也就是一个传术的老师,术啊,你们学的多是西方的术。比如说,E=mc2,这是术啊,它后面也有西方的道。传西方的东西也是传术不传道,因为他们自己也没学到道。传中国的东西更是传术不传道的。有道之术叫什么?叫道术。无道之术叫什么术?叫邪术。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多的贪官,这么多的豆腐渣工程,会出这么多的事。售票员怎么连售票的事情都干不好呢,他难道不会售票那套技术吗?他会的,他没有道。所以他就是邪术。他既没有西方的那种人道,西方基督教那种精神,也没有中国的东西,他什么也没有,他只有术。你跟十三亿有邪术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不觉得很可怕吗?指不定哪天发生什么事。这事而且还说不清,各个都振振有词。这事怎么办?所以要很痛切地意识到国学已经断了。

我们中国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字(指“断”)。没一个人以这个为名字的,他可以叫什么张狗屎之类都没关系,绝对不能叫张断。“断”是什么意思?我现在在做一本书,但不是我执笔的,叫《三十位国学老人谈吟诵》,国学顶尖的那些人,都去找他们,因为他们都会吟诵嘛。让他们说说吟诵的事情,他们就说:要吟诵啊,不吟诵不行。就出这么一本书。他们名气大,我人小力微,没人听我的,所以找他们说。周有光、姚奠中、南怀瑾、叶嘉莹等等,我们已经采了二十二个人,就是这个采访也让我很痛切地感到断了。如果是十年前,可能是三百位国学老人,可能还不止。现在真的断了,我都找不着。真难找,凑这三十个人这个数啊,真难找。我一度想放弃,改成二十个人,现在我又鼓了鼓劲,觉的还是凑足三十个人吧。太难了。这个就叫断了。九五年冰心他们人大提案的时候,说赶紧弄国学吧,我们还活着,我们还能教,我们死了就没人教了。现在就是这样,没人教了,有几个人懂啊。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口传心授的,不要以为你拿本书看就行了,不是那么容易。孔子是那么教书的吗?孔子在那儿闭关,发大家一套书,看吧,是吗?我们是口传心授的!所以孔子跟这个人这么说,跟那个人那么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啊。你得这样才能找到那个道,那个道就是这么不断地变,不断地变,说不清楚的东西。中国的文化就是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律,所以道要去把握很难的。西方认为能找到统一的规律,找到了,就认为是统一的规律。所以你看我们上课,就是这样。像我这么上课是不对的,在古代来说。一个人对一大堆人说话,你见过孔子这么上课的吗?来,我今天开一讲座,七十二个弟子来,坐好!孔子是这么上课的吗?我们三千年的教育都是一对一的,你能想象吗?你们是师范大学,你们学教育学了吧,你们教育学说过这事吗?我们三千年的文化是一对一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要一对一?因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不一样,道在每个学生那里都有点不一样,所以要一对一地教。西方,是一对众地教。当初有个教学改革,老师从一对一地教改成一对众地教。当时,章太炎先生,好多人反对过这个事情,胡闹。西方就是这样的,它是统一的规律,统一的课本,统一地教,成批地生产。中国的文化不是这么教出来的,不对,一对众地教是教不出来的。

所以说我们的文化断了,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典籍在,解经的人不在。兴国学,必须要读经。现在很多人读经,不用理解,读就行了嘛。没解经的人没有关系,我们读就行了。这事也是这么回事。这叫无奈之举啊。王财贵教授真是无奈之举啊,我很理解他,他深处的那种悲哀、痛切。但这个不是个事儿啊,因为没有解经的人,读也会读错,读错就会理解错,就给孩子种下那样的东西。我看到有些读经学校,有些私塾,孩子背经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这么背的。这孩子对这经典一点感情都没有。背完算完。或者也有很骄傲地背的。古代是这样的吗?古代不是这样的,他在读经的时候,他把长短、轻重、高低,都要读出来。主要是音韵学的东西,长短高低轻重是有道理的,它是有意思的。比如你给小孩说:见人要懂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如果正常说就这么说:见、人、要、懂、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小孩大概齐知道你要说什么,不就是让他问个好嘛。但是他不知道这件事好啊,如果你说:见人要懂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有语气地说),你到问好的时候你都是快乐的,他才能知道这是好事,这就是儿童。我们的传统的这些文字里面有声音,你把声音扔掉,就剩下文字本身,然后还不从文字学上真正去解他,就乱套了。教育教育不好,所以这是国学之忧。

国学现在的主要问题都是因为断了,就是没人了。剩下我们这帮无知无畏的家伙们,所以我们怎么办?既然没人了,怎么办?就是你想找老师,很难找到,我也不是说百分之百找不着。我们儒道释三家,这两家(指“道释”)应该还能找得着,因为他们没断啊。经过百年的冲击,他们还比较好。真正的我说断了的是儒。我这个国学沙龙是以儒为主的,或者实际上我就是想标榜儒的。这俩没断,想求仙问道,去吧,还能找到。想求佛的,去吧,佛那边还挺热闹的。但想求儒的,我跟你说吧,太难了。你到哪里去找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啊?真正断的是儒啊。而儒在这三者中是最重要的。它是撑着我们民族命脉的东西,就是这样。

现在国学三大派,你们要知道。读经派,就是王财贵教授这派,这派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力行派,这派主要是《弟子规》,这派成人比较多,但也有儿童。还有学院派。我们是哪派?学院派。这些都是不得已。读经是不得已,没人讲啊,就只能这样,连正经的读都没几个人会的。基本常识都没有,谈什么继承文化、复兴国学?所以只能从读经开始。读而不讲,也是因为没几个人会讲,没办法。力行,是因为读经碰到了问题,光读不行,重要的是在平常要做。蔡礼旭教授看到我们现在实际的状况,看到90后的状况,提出来《弟子规》。《弟子规》源于朱熹的《小学》,也是他的教育思想。朱熹又源于周代礼教。这种教育观念是小时候先学规矩,然后再读经,然后再解经明道行道。这是一剂猛药,但这个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我现在已经锻炼出来,一进学校的门我就知道这学校是干嘛的,是学课本的呢,还是读经典的,还是弟子规的学校。弟子规的学校,一眼看到你,人家立刻九十度鞠躬,还有人跑过来帮你干这个,干那个,在弟子规学校,我睡觉不锁门的。但力行《弟子规》,儿童呀,容易比较规矩,如果后面的教育跟不上,就不容易会担当。担当天下嘛,起码要担当你家。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些人都很值得崇敬的。他们在那个一无所有空白的地方开始建城堡。很难的,他们已经干了十年。

我们怎么办?我们学院派?我就是要说这个事情。大学生怎么办?我觉的希望还得在你们身上。我已经老了,我要是二十年前知道国学,我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很多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大学给定下来的。大学其实重要的。希望你们的大学能够有所不同。那么现在我就是想说,大概希望在更下一代人身上。但是关键问题是,更下一代人需要你们这代人去教育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你们的孩子还没有出生,要你们去教育,最终希望还是在你们的身上。

但是你们和我们一样,都面临一块空白,断了。我们这些搞国学的人,很多都是这样,懂这个不懂那个,要么懂那个不懂这个。我们来二十个人凑在一块儿,或者能凑出一个国学大概齐的一个面目。大家也很难凑,我觉得。所以我们状况就是这样。典籍还在,传承典籍的方法断了,人断了。

怎么办?我提个建议。我为什么在首师大搞国学,跟民大搞国学联盟,我提几点建议。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么个想法。

我们干五件事。这五件事,第一件叫读书会。读书会的目标是什么呢,是经典通读一遍。这个目标距王财贵教授的目标太远了,他要求是论语一百遍。一百遍是最低标准。我觉的对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已经不合适了。所以我叫经典通读一遍。什么是经典呢?当然四书五经是经典了,史,重要的史,像《左传》,像《尚书》,像《史记》也要读的。像《世说新语》这样是要读的,《古文观止》也是要读的。凡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要读一读。佛经也要读的。我会有一个很长的单子。那么在这个读书会上,大家就去读嘛,有人上来领读,累了就下去,再换一个上去读。必须要读出声来。哪怕你读错了。你现在肯定会读错的,但是也要读出声来。不要默读。我们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不一样的,一定要读出声来。为什么呢?现在很难说服你们,你就那么读吧。慢慢你们懂吟诵就明白了,一定要读出声来。声音最好大点,小点也行,要让自己能听到。通读一遍不是只读一遍的意思,你读了第一遍,觉得有用,你自己再去读。因为我们大学生现在太不了解经典了,绝大部分人一遍都没读过,所以先从通读一遍开始。通读一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泛读,要多读。你们是大学生了,不是儿童,要多了解,多读原典。经典通读一遍,就这么读吧,这遍读完,下遍接着读。下一届来了,倒回来再读,一年倒一遍。能读多少读多少。这就是读书会。因为首先你要知道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的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使用教材,这个也是章太炎先生当年反对的东西,我们古代没有教材啊。我们古代就是蒙学,小孩上学之前的准备是有教材的。一旦开始进学馆,基本就没有教材了,学的都是原著。现在我们都用教材,跟西方学,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条条杠杠捋出来的。第一,第二,第三„„就完了,哪儿能这样?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得读原著。我们,大学生最缺的可能就是原著的修养,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搞个读书会,好吧。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国学沙龙。或者你们愿意叫别的名也行,国学讲坛、讲堂,都行。反正就是请人讲座。这是我们大学的习惯,是吧?是学院派的习惯,也许是好习惯,也许是陋习,搞不清,呵呵。反正就是有这么个习惯,来请讲座。请什么样的人,这事要跟檀老师商议的,反正要过得了我们俩这坎儿的人。甭管他名气多大,甭管他怎么怎么回事,都没用的,我们俩是用我们俩的标准来衡量的。够了,才来。来的人,我前面说了,现在你不要相信任何人,这叫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是真正的导师,要认真听讲,小心分辨。因为不是我们请来的人,他说的就是我们百分百同意的,就算我们百分百同意,我也有很大的错误,好多胡说八道的东西,好多无知的乱弹,太多了。所以要有一个谨慎的态度。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带来一些开阔眼界、提高境界的东西。

国学沙龙下个星期请曾维范先生来。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人数怎么样,哦,你们挺好的,人很多。所以第一场我跟檀老师先来,万一现场俩人呢,我们请人来不合适,所以我们就来鼓动鼓动。先请的都是最要好的朋友。所以我先请曾维范老师。曾维范老师是纪录片导演,这就是他的正式的身份吧。但他这些年来做的工作主要是瓷器和文字。我请他主要是讲文字学。为什么请他讲文字学?因为他的文字学和主流文字学有点不一样。主流文字学你们可以去读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但他的不一样。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我听了,深合我意,所以就请他来了。什么理论呢?就是他说汉字绝大多数都是象形文字。我们的传统理论说我们有形声字,我们课本上说形声字占80%,也就是说我们汉字一半表形一半表声的,这种字最多。但是,声也是意。吟诵以后就知道,吟诵主要讲这个,吟诵是音韵学的事。吟诵就是告诉你声音全是有意义的。每一个字读这个音是有意义,有道理的。他的理论就是这样。但这个是文字学,文字学我一窍不通,所以我很佩服他。这次就把他请来说说这个事情。后面我们再慢慢地定。这就是说,所有这些国学沙龙的人都不能称之为导师,但可以称良师益友。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不能只是读,没有个老师,没有个朋友讨论。从理论上提高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吟诵课,还有一个是诗文雅集。还有一个是古琴。这三个是什么意思呢?

我现在想我们怎么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真相?我觉得这件事没弄清,就很难往前走。这件事要弄清,又没老师,断掉了,怎么办?第一,读嘛。毕竟还有可信的东西,就是典籍。第二,找人商量嘛,就是良师益友,所以请讲座。第三,你得变成古人。前两个都是理性的东西,这个是感性的东西。你要过一过古人的日子,了解一下古人的心态。不是理论上说说,古人的心态有一二三四五,这没用的。自己得像古人那样活几天。然后你去弄什么理论,什么方法,这样才行。有根啊。

怎么样活回古人去?至少在某个时刻要吟诵。吟诵里面东西也很多,包括很多文化的东西,这个吟诵课就比较重练习,比较重吟。这个很重要。

诗和文,是我们文献的几乎全部了,一个人不作诗不作文,就说古代的诗和文是怎么回事,一大套理论,很玄吧。一个讲木器理论的人从来没做过木器,这事可信吗?一个研究畜牧学的人从来没放过羊,你信他吗?关键是,现在我们基本就这个状况。亲自去作一作诗,作完以后你就不会再说什么中心思想啊,反映揭露啊,结构解构啊什么的。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是创作活动。我们原来有一批这样的社团,像檀老师这儿有周南诗社,诗歌中心有鹿鸣诗社,这是原本就有的,首师大的。我们民大的叫紫竹诗社。还想再联合几个。因为我们吟诵有一个大学生社团联盟,在北京大概有十八到二十个学校。把这些诗社集中起来,选个时间,我觉的大概就是礼拜

六、礼拜天。以前我们是在紫竹院的绿云轩活动,那是我们紫竹诗社。周南诗社在哪里,以前?在您家里(指檀作文老师)是吧。反正我们这次商量商量找一个地儿,我们一周开一次创作的雅集。这个是创作的,就是你现场作,或者作好了拿来跟我们交流,反正是要作。一个人不作诗,不作文,是很难真正进入传统文化的。可以这么说。况且诗文创作不仅仅是这么个问题,还有很深层的东西,会让你进入古人的那种状态。我们采录的那些老先生,个顶个的,我觉的,全都很有特点。每一个人都能讲一堆故事。回头想想都特别有意思。他们就那么的丰富,表面上看没什么,但他身上有一种和我们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我们要学到那个东西,至少了解那个东西。

古琴。这是为什么?这个直接的需求是来自吟诵。吟诵而不会古琴,恐怕永远也吟不到最好?为什么?因为吟诵也断了。别看我采到了很多。采到的这些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的,再向前就搞不清楚了。清末民初是很靠不住的。在古代,吟诵是可以配琴的,每个人都会古琴。当然不能这么绝对。孔乙己会琴吗?这个不好说,这已经到尾巴的尾巴了。正宗的文人都是会琴的。因为琴棋书画„„你就这么想吧,一个人不会画,他怎么跟人交往啊?不会书,怎么跟人交往啊?不会棋,怎么跟人交往啊?这些东西是古代人交往的手段,不会这些不是完蛋了嘛。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呢?琴啊。所以在戏曲中,举子赶考的时候,俩书童,一个挑着书,另一个呢,抱着琴嘛。他既然会琴就懂音律,人人都是音乐家。这到吟诵课我们再说这事。所以,他吟诵的时候有琴,他就可以配这个琴,他想怎么吟诵就怎么配琴。琴和所有的乐器不一样,它是从来不伴奏的。现在琴也开始伴奏了,琴也堕落了。以前是人怎么发声,琴怎么发声,人停下来,琴就停下来,人是啊啊啊啊(唱),琴也嗯嗯嗯嗯(唱)。这叫人琴相和。所以当人声失传了,断了,我们可以从琴声中去寻找。所以要学琴,这是直接的原因。但是更深层的,琴太重要了。我前面说过,琴,它是“唯二”不给人伴奏的,还有一个不给人伴奏的叫口弦。我所知道世界上的乐器只有两种是不给人伴奏的。口弦是怎么回事,这个改天再说啊。琴,不给人伴奏的。它是修身用的。它是另一个人,它是你的知音。所以会了琴,就进入那种境界,回到那个世界。从你的身心,到整个的举止、言语,到各种各样,都会改变的。而且琴真的很好。它对人的健康也很好。从各方面来说,它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古琴课是这样,每小时十块钱,我们要有学费的,因为我们要请老师,就是把钱给老师。我是免费的,这些(指吟诵课)都是免费的,读书会是免费的,国学沙龙不好说,老师的车马费问题我们再解决,但不会跟你们收的。但是古琴肯定要收费的,收费标准是每课时十块钱,在外面的标准一般是一百五十到一千元。那么琴多长时间能学会?怎么说呢?我给出的任务是二十个课时,二十个课时学会古琴。你们知道吗,古琴现在考级呢,古琴也分九级。你要学古琴,去找个古琴老师,你问他学多长时间,他会告你学二十年。学吧,跟钢琴一样。先A级弹两年,B级弹两年,C级弹两年......古琴也这样,是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西方传统文化是金字塔形的,是这样堆起来的,学一年10分,学两年20分,学三年30分......。我们的文化学一个月就60分,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是这样,然后你想到70分吗?可能要学二十年,80分是不可能的,那是天才。这叫“易学难精”。琴也是这样,其实是用两个小时你基本就明白了,琴的所有道理你都明白,就是不熟嘛。没关系,自己练嘛。那还需要老师呀?到练得差不多了,“哦,你这个指头不对啊!”再指点一下。所以上课时间并不长。我给二十个课时已经很好了,够充裕。也就是说一个学期应该能学会,如果学不会,你的问题就是不练。你要在课下练习,多练,没事就弹。我说这个是告诉大家你花不了多少钱,包你会。但是,要想弹好,当然,是个长期的事情。琴还有个门槛儿,就是你得买琴。这个比较麻烦。买琴嘛,我还是主张买那种手工的琴。手工做的,传统工艺做的那种琴最少需要做一年,多的可能两三年。我有很多琴界的朋友,包括做古琴的名家们,我也认识他们,可能优惠点。大概一张练习琴,不是好琴,就是练习琴,在学习阶段用,大概三千块左右。市面上的琴如果买就买两千以上的,两千以下的千万别买,弹几下可能就坏了。古琴是越弹越好,古琴是不会弹坏的。它和所有乐器不一样,年代越久远,越好。所以你买一张真正的好琴,刻上你的名字,传给子孙,能传一万年。它不会弄坏,只是三千块钱的琴年头不够,五年或者十年的,不是五百年或上千年的木头。另外,它的弦是钢弦,按说应该是丝弦,丝弦比较好,那为什么给大家推荐钢弦呢?因为丝弦容易断,而且丝弦的价格基本上是钢弦的十倍。所以初级练习者,还是用钢弦吧。这是我能提供的练习琴,我认识不同风格的琴家,大家可以去看。想学琴,买张琴,可以两个人一起买,三个人一起买就不太好了,可能会影响练习。

(学生:古代的琴有这么贵吗?)当然了,文人是贵族啊,文人哪儿有吃不上饭的人?(学生:贵族就是文人吗?)我们的文化分两层,一层是上层文化,一层是下层文化。我们现在说的发扬传统文化很多时候说的是下层文化。下层文化,比如剪纸呀。我们刚过完中秋,中央台让去吟诵,反正传统节日就是要吟诵。端午的时候我去了,吟诵的是《离骚》。现场有学者,有主持人。现场摆的是什么?是粽子、艾草,还有龙舟。主持人上来说:端午,纪念屈原的,屈原写过《离骚》,请听《离骚》!我就上去吟一遍。然后他又说:屈原投江了,为了纪念他就吃粽子。接下来说各地的粽子有哪些,粽子说完了,说雄黄酒、艾草......屈原呢?没了。什么是屈原精神?就是文化坚守的精神。他不信胜利的秦国,而相信失败的楚国。为什么群众纪念他?因为他坚守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才是端午精神。一个小时的节目,只有五分钟在谈上层文化,五十五分钟在谈下层文化,这就叫“弘扬传统文化”。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是不一样的,下层文化叫多子多福,讲的是什么?福。上层文化讲的是什么?道。不一样的。你们是大学生,各位明白了吧。我们要做的是这件事,而不是剪纸呀,皮影呀,唱戏呀。上层文化是一百年来被铲掉的,因为我们接收了西方的理论。西方也不是这理论啊,我们中国好多东西都是冒充是西方的,不知是谁说的:下层文化才代表中国,这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我们形成共识:下层的才是文化,下层的才叫艺术家。现在我们说儒学,说国学,都说的是上层。至少重心在上层。

吟诵课就上课了啊,可能我来教,也可能别人来教。这个(指诗词创作)我们要商议一下。这个(指古琴课)我们要开课,报够了人就开,(学生:多少人?)十个人。报十个人老师一节课就能拿到一百块钱了,我觉得够了,对得起他了,呵呵。没事没事,老师也是同道中人啊。

所以这就是我的一揽子计划。一共五个,目的是什么?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典,有人可以商议,并且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我能做的也就这些,将来我也可能做别的。比如说有人会中医推拿,就可以开个中医推拿课。都是可以的。但要学那个真正的中医推拿。也许能由此进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相。目前我能力有限,就先开这几个。我说完了。

下载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4 徐健顺 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吟诵社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