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三说一看含知识树)文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说一看”材料
尊敬的各位评委们: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下面我从课标要求,教材的内容结构,编写意图、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以及立体式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进行具体研说:
一、课标要求:
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方程、不等式的意义,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不等式进行表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
二、教材的内容结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本册内容包括六章,其中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第六章是《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其中《实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⑴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本册教材在内容素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例如教科书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科书选取了生活中常用的有关空气质量和购物花费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留个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编写时注意了让学生通过观察 思考 探究等活动归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例如在讨论数的立方根的特征时,教材设置了探究栏目,在栏目中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计算一些具体的正数 负数 0 的立方根,寻求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的结论。
3、注意加强直观,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供材料,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求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4、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利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平移的内容,通过数的角度刻画平移,这是用代数的方法对几何问题的研究。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5、分层次的练习、习题。练习题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对于习题,改变了以往根据题目难度分为A、B组的方法,而是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科书在每一章都安排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阅读与思考,基础练习,习题,单元最后还有数学活动、单元小结和复习巩固等知识。其中主题
图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每一章的章前图 和引言供学生预习教师导课使用。正文的边上设有小贴士和云朵,主要介绍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正文的问题。课后的阅读材料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文化素养。
特点:本册教科书是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编排的。例如平方根一节,先出示问题求画布的边长是多少?然后用表格的方式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这实际是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拓展。
五、教材的立体式整合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
1、纵向整合,本册教材呈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立体式整合结构
首先,我将以第六单元《实数》为例进行解读。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的学过有理数,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认识,很多内容都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推广。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数的扩充过来中表现的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和发展变化,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习函数的重要基础。为八年级学习一次函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教材,它呈现了紧密衔接、逐层深入的立体式整合结构。
2、横向整合,本册书前后章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强调通过对比来认识新事物,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通过类比解方程组的方法来解不等式组。充分发挥心里学的正向迁移,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例如通过 确定电影院中的位置以及教室中学生座位的位置等实际背景出发,引出有序数对进而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充分利用一些“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
3、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应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提炼 归纳
整理 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数据分析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与渗透,例如教学实数这章时,要让学生利用数轴来研究实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这不仅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有帮助,而且对后续学习高等数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评价建议:课标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建议点燃学生发展的火花,在评价的目标上,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是:(1)教师要学会倾听: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
(2)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评价的时间和空间。(3)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并且评价要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教材、生活、网络。
教材方面我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
精神力量。
整册书的编排贴近生活,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既然来源于生活,必然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我会用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还要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
2015-3-10
高志军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三说一看含知识树)文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三说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其中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内容结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以及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大板块九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具体研说:
一、说课标
一、说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二)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形成策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并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四)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 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说内容标准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 ”空间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在本册教材中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和第三章的一元一次方程。
”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第四单元的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册书没有涉及到这个领域。
”综合与实践":课程标准将它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内容,足见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在整个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同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教科书在每一册都安排了1~2个“课题学习”,每一章都安排了1 个“数学活动”。这样处理,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多种形式分散编排,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整体结构
本册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章“整式”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在本章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本章的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整式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对于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到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通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关系和角的知识。在立体图形中要做到能认识基本几何体,能辨认展开图以及能确定有标记的面。在教学中,要注意多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结 合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不仅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对于学好以后几何部分的各章也是很主要的。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⑴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本册教材在内容素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全章涉及了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题。
还有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就离不开大量真实的素材,教科书中的素材也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产效率、运输购物、农业生产和居民节水节电等。
⑵阶梯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科书在每一章节中设置了“思考”“探究” “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再通过探究、讨论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3)分层次的练习、习题。
练习题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对于习题,改变了以往根据题目难度分为A、B组的方法,而是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复习巩固”层次的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本节(章)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层次的习题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本节(章)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拓广探索”层次的习题综合性、实践性更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4)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教科书在每一章都安排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阅读与思考,基础练习,习题,单元最后还有数学活动、单元小结和复习巩固等知识。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增加了问题的设计的开发性和探索性;基础练习是针对问题进行巩固,训练;练习是有层次性,弹性设计,即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的发展的可能性;课后的阅读材料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文化素养。
四、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
首先,我将以第一单元有理数为例进行解读。从有理数的加减法到有理数的乘除法到第三单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本册教材呈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立体式整合结构;接下来我将以 第一单元数轴为例介绍一下本册教材的纵向整合:本册教材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画数轴,都是为接下来七年级下册将要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纵观教材,它呈现了紧密衔接、逐层深入的立体式整合结构。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2、注意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科书上又采取了直观和说理方式来使学生重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直观拼摆的基础上意识到两个处理方式的不同,即此处是在进行推理.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二、评价建议
建议点燃学生发展的火花,在评价的目标上,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学会倾听: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
(2)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3)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并且 评价要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教材、生活、网络。
教材方面我们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
整册书的编排贴近生活,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既然来源于生活,必然要回归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还要拓展数学学习渠道,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香山中学:张守民
2014.11.8
第三篇: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解读
探索
提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与大家交流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百分数的应用。
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课
程
标
准
一、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问题解决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情感态度
体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传递信息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的具体体现
内容标准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利用方格纸将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简析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并能读懂扇形统计图,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百分数的应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百分数、折扣、成数、税收和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
材
特
色
教材编写原则
原则一:生活性原则
教材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如;教学百分数应用的内容要涉及到生活中的许多知识,所以教材在教学这一部分时,编排了一些图文并茂,版式活泼、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到新知识。
原则二:趣味性原则
教材以“让学生喜欢数学”为宗旨,注重突出趣味性。如;学习折扣时,教材选择了商场开业超市打折,让喜欢购物的学生在课本中痛痛快快的狂购一番。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
原则三:活动性原则
教材改变以例题形式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构建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课程形态。如;利息这一课时,课前关于储蓄知识的调查活动,为新知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原则四:过程性原则
教材内容的过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二是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原则五;开放性原则
一是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如教材中的问题涉及到了公园扩建、退耕还林、播种面积、污水处理、工厂产量等内容;二是问题的开放性,如教材中有一个问题:根据所给的储蓄利率,你能采用几种储存方式?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呈现形式是:情景引入(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内化整理)尝试运用——(问题解决)。
单元内容结构:
第五单元的内容有:百分数的应用的一般问题、折扣、成数、税收和利息。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百分数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教材在第三单元主要安排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打基础,同时也为百分数的实际运用服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又是非常抽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要让学生对百分数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百分数”知识,实际上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的。百分数的认识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二层次是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是百分数的应用,实际是对分数应用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
充分认识了百分数,理解并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及其和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后、就要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的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小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六年级上册安排的“百分数”知识,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的。这样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如同进入图书馆,分门别类,清晰明了,从而达到“书越读越薄”的程度。
教 学 建 议
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有所收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情境中产生问题
课标中提到: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观察、发现,产生疑问,主动获得积极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折扣时,教材创设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举出了商场开业超市打折的例子,让学生产生兴趣,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数,勾起了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合作中解决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 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教学成数的问题时,教材设计了与农村学生密切相关的棉花产量问题。教师抓住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觉思考,然后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讨论,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3、应用中拓展延伸
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折扣、成数、税收、利息这几部分知识时,教材编排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场打折、存款、营业纳的例题,使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学习,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同时理解了税收的实际意义,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不但将知识顺利地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且又对学生进行了储蓄、税法知识的普及。
4、联系中区别迁移。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分数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将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一方面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的区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知道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相似之处。
评 价 建 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汇报。从“认真操作,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如 “你的算式非常准确,说明你理解了题意,如果你的计算能像你的算式一样完美就更好了。”如果有学生审题错误,要委婉幽默地鼓励学生重新解答:“磨刀不误砍柴工,再去磨磨刀。这种方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非常适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
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借鉴哲理督促聪明却懒惰的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也需要新鲜血液。”用精妙之语,激励爱钻研的学生:“你比三十六计还多一计,你是我的自豪”。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生活中的实例,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学习折扣、成数、税收、利息时,校外商场超市、田间地头、银行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深入生活中去学习,课外资源的开发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数字是跳动的音符,数学是神奇的学科!数学就像万花筒,千变万化,百看不厌;数学像一座桥,让我们走向幸福和光明;数学又像一座山,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材料 芝瑞总校:张喜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册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
●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
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解决问题
能综和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说内容标准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 1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同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教科书在每一册都安排了1~2个“课题学习”,每一章都安排了2~4“数学活动”。这样处理,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多种形式分散编排,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二、说教材(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的特点和编排意图
(1)教材在编排增加了丰富的问题情境。
在内容素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⑵阶梯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科书在每一章节中设置了“思考”“探究” “讨论”等栏目,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交流。⑶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
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渗透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⑷分层次的练习、习题。
练习题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⑸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的内容及能力培养 本册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教学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其次,要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简化;对于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教科书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再探究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通过引言,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和将要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知识。一些主要的概念、性质等式本章的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1、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空间与几何的学习,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说理,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3、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2、注意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科书上又采取了直观和说理方式来使学生重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直观拼摆的基础上意识到两个处理方式的不同,即此处是在进行推理.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全面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七年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行为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第二、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1、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用活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第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第三、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象素材做为教学资源。
3、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第一、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
4、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第一、善于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为有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我们 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第五篇: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说课标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说课标
说课标主要分为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标准。
1、新课标中数学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对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的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这里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态度。
2、学段目标
五年级属于教学的第二学段,新课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1)知识技能,本单元了解负数的意义,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数据处理技能。
(2)数学思考,能对熟悉信息作出解释,会数、字母、图表描述解决简单问题。
(3)问题解决,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与人合作,能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
(4)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相关,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初步养成思考,质疑的良好品质。
3、内容标准,新课标中关于内容标准的体现,分为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主要包括: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与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五个方面来阐述。
1、编写特点
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事例,呈现数学,比如课本。页中的天气预报的设置。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
2、教材特点和编写意图
本单元教材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在内容的安排和编排方式上,除了继续体现前九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外,还具有这几个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空间的扩展,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本单元首先注意选择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数据信息作为统计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某地2006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学生戴眼镜人数,妞妞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等等。
2、、在读图、比较统计图的特点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册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物,把读统计图贯穿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另外,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例如,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考虑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直观表示一种数据,只是反应数据的特点不同,因此,教材选用了某地2006年月平均气温这件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呈现一组真实的数据。在学生读图,了解每个月平均气温的背景下,自然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读统计图,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如,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真实数据,用单式、复式统计图分别直观呈现了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在学生读图、了解图中信息、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总体目标中要求“使学生经历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为什么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呢?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求平均数、画统计图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都能做的很好。而在以信息和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要根据大量的无组织数据,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断。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的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如预测一下2004年我国水果的产量。
3、教材的编写体例
首先是课时安排5课时机动2课时,基本思路是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教师的作用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课上学习、讨论、交流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自己解决问题。呈现的形式将以情境引入、自主探索、反思交流、尝试运用进行本单元的学习。最后就是设置综合练习,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总体的印象,对自己的学习能有综合的评价。
4、下面我将从单元目标、重点和难点方面分析教材
本单元教材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体验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述和交流。下面我要说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单式、特殊的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的难点是会制作单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预测。
5、下面我将从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方面来分析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设计了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读统计图和综合应用——记录天气
(二)。
在纵向方面。
三、说建议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建议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本单元中通过对学生戴眼镜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感受到眼睛对我们非常重要,要注意保护。通过对妞妞身长和体重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生长发育的变化。(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第二课时中,要求学生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先让学生看书读统计图,并提出制图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应该注意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位置,再动手绘制。(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和信息,提高学生预测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材113页中提到:预测一下:2008年该镇蔬菜大棚和水果产值可能分别是多少万元。这是在学生了解了2003—2007年该镇蔬菜大棚和水果产值的统计结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预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预测和判断的能力。(4)、使学生经历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于评价建议可以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来分析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进行的,还可以是家长的。多角度的评价一个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一些中差等生提高学生的信心,发展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成为优秀的学生。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笔纸测验、口头测验、课堂观察、激励评语、和成长记录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万变不离其宗,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课程中情境图和小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眼花缭乱的形式容易迷乱学习数学的本质。
2、善于利用生活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使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不可预知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错误,首先能够真实地反应学生阶段的思维方式,也为我们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提供素材。
总之,高效课堂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来评价,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只要我们本着和谐教学的理念,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