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卿又火了,她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
董卿又火了,她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是句歌词,也妥妥的是句至理名言。为什么这么说呢?“远方田野”的代表者——赵雷,火了,他带着他的《成都》,让民谣又火了一把。
成都 赵雷-歌手 第3期
“诗”也火了!从大年初二起,《中国诗词大会》就以清新脱俗的气质火了。这种舞台才是你要的中国风对不对?参赛选手都是古诗词爱好者,衣着打扮的风格也都很不一样。有穿汉服的少数民族妹子就穿自己民族的服饰,啊,也好美比较特别的是北大女博士陈更,穿的是民国女学生的蓝黑袄裙。然而最火最火的,还是那个让人充满美好想象的00后美少女——武亦姝。试想这个综艺节目为啥这么火,如同一股清流一般的。似乎也有一些解答,例如“严肃八卦”里是这么评价的:因为这个综艺节目的话语体系,既不是官话套话连篇,也不是直白粗暴的网络流行语联播;没有夸张的字幕强行解读,没有打乱观众注意力的重点镜头播放;大家都知书达理、斯文儒雅地以文会友,真的是太舒服了。但在这个成功节目的最最最关键因素,我想还是董卿吧!这个主持了13年春晚的央视超级熟脸,从来没有像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这么可爱。这个节目完全发掘出了董卿最美的一面。
除了在主持风格上董卿给予的惊喜,不少人还诧异于她的文化内涵“没想到她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这是大多数观众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时对于董卿的表现所发出的感叹!第三场中,当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紧接着,又来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第六场中,百人团中有选手用诗词来创作歌曲,一老一小倾情演绎。台下的董卿被时光交错的父女情所感动,随后便送上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叶赛宁的诗《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第八场中,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诗词。父亲自己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董卿由此便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经历,随口便念出了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一场结尾,也就是第八期擂主争霸赛结尾,攻擂者遗憾离场,董卿送给攻擂者一句陆游的诗: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不仅诗词,董卿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点评及总结能力方面也令人钦慕,知识储备扎实,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第一场中,面对断臂女孩张超凡,董卿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用乐观、坚强,勇敢追求一颗完整的心灵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钦佩的。第三场中,她注意到百人团中有一位年纪稍长的老大爷,穿着打扮与年轻选手人大相径庭。
董卿了解后,说:一位只读过四年书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大叔,那诗啊,就像那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在我们现场最美丽的一个错误。选手王若兮赞美董卿,引用了张潮的《幽梦影》中的诗句: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如此教科书般的夸奖,董卿听了都不好意思了!康震老师竟在旁边起哄,让董卿“走两步”,哈哈~~有网友看了这期节目后,都开始用诗词试着夸董卿:第六场里,第一次出场的郦波老师在节目开始就送给董卿这么两句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多少人被董卿的才华所折服!这个节目让董卿收获了大量粉丝!那么,你知道董卿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高度吗?这跟她爱读书有很大关系。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早在中学时,董卿就开始三五天读一本名著。每年寒暑假,母亲都会给董卿开列书单,基本都是《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刚上大学那会儿,董卿因为形体表演跟不上课,一直被自卑困扰着,生活里一度找不到特别鲜亮的颜色。在那段难捱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尤其是莫泊桑的一段话: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人面对坚强和脆弱的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像。形体课不过关,董卿想牺牲读书的时间去练形体课。可是左思右想,后又跟自己认真地对话,对话的结论就是,她不应该牺牲阅读的时间去练习台词、形体,相反,她应该使自己书本知识更扎实。董卿不仅喜欢阅读,还有摘录的习惯。在董卿粉丝论坛里记录着她的摘抄分享。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中有那么多酒馆,而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选自电影《卡萨布兰卡》You had me at “hello”.当你说“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拥有我了。——选自电影《甜心先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摘自苏轼《定**·三月七日》她曾说,主持人是文人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看到这里,小编相信,咱们是真的重新认识了一遍这个央视舞台上的面孔。董卿除了扎实的主持功底外,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并非“绣花枕头”,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此时她在舞台的惊艳表现,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的“最强大脑”,绝对是她生活日常的积累,那让我们再次好好的认识一下她吧。1973年董卿在上海出生。她的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董卿也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班。她的父亲生长在农村,生活穷困,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成为高材生,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对她施展了严格的教育法,希望她能拥有自律、顽强、拼搏的品质。当时还没洗碗池高的小董卿,每天都要站在板凳上乖乖洗碗,即使是极度寒冷的冬天,水冰冷刺骨,她也得把碗洗得干干净净才行。为了培养她的文学素养,父亲每天要求她抄成语,背古诗,熟读国内外的经典名著。母亲还会时不时地抽查提问,看她是否真的记住了。相信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打扮得美美的,可她的父亲不许她把心思花在打扮上,不仅不给她新衣服穿,甚至还不允许她多照镜子。“ “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虎爸”的教育下,她在各方面都比同龄人出色得多。1983年,只念了四年小学的她,连跳两级升入初中。上中学时,每当放假,她的父亲都会要求她出去打工,营业员、宾馆清洁工、广播员……什么工作她都干过,她至今都还记得当时有多辛苦:“ “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十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的干着……””后来她随父母迁到浙江嘉兴,在这里,她萌生出了当演员的梦想。可父母坚决不同意她从事文艺事业,谁能想到一向乖巧懂事的董卿,竟为了梦想鼓起勇气,对自己最害怕的父亲大打出手:“ “我忍无可忍,突然拿起碗对父亲叫道:‘你再说?!父亲见我居然这样对他说话,更加愤怒,开始和我对吼。我也被激怒了,接连将两只碗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举动无疑招来父亲狂暴的拳打,但我也不甘示弱,对父亲迎面而来的拳头进行反击。””
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可是很快她就在学校里感觉到了自卑:“ “那时,班里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她们的形体表演也都很出色,老师让我们学做芭蕾的基本动作,大家都做得很熟练也很优美,只有我跟不上节拍,最难过的还是每个周末,周围漂亮的女同学都有男生追求。””于是,她发挥自己博闻强记的特长,在擅长的文化课上与人一较高下。大二的时候,形体和台词也渐入佳境。下课后,她就在宿舍里不停地看书,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陪朋友去考试,顺便自己也考了一下,没想到意外地就被录取了!两年后,她又被上海东方卫视录取。其大气的主持风格,娴熟的英文,让她一举夺得,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2002年,有人邀请她加入央视,当时她在上海卫视的地位,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生活过得很惬意。如果选择中央电视台意味着要从头再来。人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巨大的落差。因此缺乏与生活搏击的勇气。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以巨大的勇气离开上海,正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中央电视台。她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在央视重新开始学习和努力。主持青年歌手大奖赛时,她每天都会提前几小时,去现场和每个参赛选手聊天。为的就是能将选手身上的闪光点表现给观众。为了保持完美的形象,防止坐着把裙子弄皱,她都是跪在椅子上等待和观看的。“ “我是个较真的人,做人做事都要出品质。采访中没有挖掘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感到沮丧和不安,很怕对不起观众。””她央视一姐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主持人有的时候会遇到突发状况,没时间打草稿,要随机应变,而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渊博的知识,完成了许多次经典的神救场!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她藏于人后的无数心酸,努力,还有勇敢,才让她收获了如今的鲜花和掌声。时间不是美丽的敌人,它让美丽从单纯走向深邃。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勇敢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勇敢时,她可以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