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医精诚大爱无言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为了圣洁的事业
李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的是“大医精诚—为了医学圣洁的事业”。
如果你愿意将生命依托给我,就别放松,我也愿意将我圣洁的灵魂贴在你瘦弱的躯体上,感触你生命中血液的流动;如果你愿意将承诺兑现给我,就别怀疑,我也愿意将我全身的寄托储存在无影灯下的光圈里,体验你血液中生命的永恒;如果你愿意接受我的承诺,就别犹豫,我也愿意将我的天职化作一场春雨,滋润你一段寂寞的旅程。
是的,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常常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芸芸众生中,无论生命遭遇由于健康、金钱、时间和尊严而带来的任何一个困境,都会显得脆弱无力。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为人类的生命旅途保驾护航,这,就是我们医务人员,所有为病人默默奉献的白衣战士。
传说上帝创造人类之后,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人类疾病丛生,生命与健康饱受病魔摧残。于是,上帝派下了最优秀、最善良的天使去照顾病人,帮助他们解除病痛,守护着人类的安康。从此,有了天使的守护,人类得以健康安宁,代代繁衍,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我们的医生护士用他们的爱心护卫着人们的健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他们倾听治疗碗盘的协奏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他们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
但是,人们用白衣天使来赞美医务工作者,决不仅仅是赞美他们白衣素裹的翩翩风姿,更重要的是赞美他们那高尚圣洁的心灵和神圣的使命。在患者心目中,那些常年累月辛勤工作,为病人驱走病魔、带来生的希望的医务工作者如天使一般令人崇敬。爱岗敬业、崇尚医德是我国医务界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诚”奉为最高守则。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医德的著名论述,题为“大医精诚”,在文中,孙思邈提出了医生的行为准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仕…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SARS”,禽流感,甲流等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那无硝烟的战争中,医务人员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医者,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务工作者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苦,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重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
对我而言,作为一名在校的医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才有可能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只有具备“医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好医者!其次是努力学习专研专业技术,把握一技之长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我从大医精诚中得出的领悟。
大医精诚,“精”与“诚”不分主次,相辅相成。凡大医者,无不严谨诚爱乐于奉献,凡大医者,无不严谨治学恪守医德。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救死扶伤,精诚大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信念。面对渴求的目光,我们理应义无反顾;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只有勇往直前。
我深知,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今天,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名医精神,特别是老一辈医学家的名医之道,是我们年轻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端正态度,虚心学习,踏实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学好做人,修好医德。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历经生命的洗礼,接受人生的考验后的我们定能担当的起这份圣洁的事业的。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生命所托,健康所系,每一个拥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给生命一些绿色,让生活充满阳光;给健康一些动力,让人生充满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双臂撑起生命的希望;用我们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用我们的真诚,去构筑救死扶伤的和谐殿堂!
第二篇:大爱无声 大医精诚
大爱无声 大医精诚
——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有感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妇女为争取和平、平等与发展不解努力,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领域创造了重要成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妇女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勇敢拼搏,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坚实的烙印。特别是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广大女性医师,作为新中国最优秀知识女性的群体代表,为人民、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医院这个美丽绚烂的舞台上,塑造了一道最亮丽的风采。
大医精诚,高密市中医院的医师们恪守大爱无声、大医精诚的职业理念,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女性本来是柔弱与被呵护的代名词,而在高密市中医院,我们的女性医务工作者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去治疗每一名柔弱的患者,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去呵护每一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多少无私的女性们,放弃了相夫教子、照顾家庭的时间,只为给病中的人民带去健康和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将对亲人和家庭的愧疚深埋心底,将对家人和孩子的爱倾注于患者身上,留给她们的只有无情岁月在她们脸上刻下的抹不去的印痕。不言休息不言苦不言累的环境,催老了多少青春的面孔;抢救病人的日夜,折磨着多少健康的身心;手术台上的坚持,消耗了多少难补的精力。而在这紧张的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慌乱,即使很多时候得不到病人的理解,也不能在人前流泪。电视剧《医者仁心》里无论是妹妹刚过世的心外专家,手术中也没有半点的疏忽;又无论人人敬爱却的不到爱人理解的护士长,工作也没有带半点的情绪。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将情绪发泄,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我们面对每一名患者,都笑容以对,给他们带去希望,给他们带去健康。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或站在报告台前,我们用知识和研究成果,再加上女性特有的气质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或听众,当他们对我们由衷产生了“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钦佩时,我们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亮丽是最耀眼的。当我们坚守在实验室里,我们用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我们女性特有的感性、毅力和智慧,将一个个创新的想法和发现、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和一个个科研成果奉献给了国家和社会,在没有性别之分的科学界同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时,我们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亮丽是最引人注目的。当我们站在手术台前,我们用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再加上我们女性特有的耐性、细腻和责任,把病员从死神手中夺了过来;当我们坐在诊疗桌前,我们用缜密的思维、精准的判断帮助病员找回了健康的药方,我们用轻轻地话语释怀了病员心中的焦虑。这时,我们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亮丽是最崇高的。
在我们把激情献给了事业的同时,我们把爱心献给了家庭、同事和社会,因为我们有知识和智慧,更懂得生活的意义。我们会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情感来创造和享受家庭的幸福,快乐地平衡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的多种角色。我们会用女性的知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同事,我们会用宽容、大度去和同事或朋友相处,可以说我们比男同胞更容易创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办公室是我们第二个家。
如果人生是个大课堂,那么我可以肯定的说,高密市中医院就是我的老师。在这里,除了学到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还学到了认真细心的态度和责任感。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即使我们没有像龚自珍那样“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能耐,也没有毛主席“指点江山”的豪迈,但是,我们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将救死扶伤、解决病痛为重大己任,为医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作为一名来本单位不足一年的新人,我没有资格谈什么大理想,也没有资格谈什么发展,可是我却和大家一样,对医院有着难言的真诚和热爱。这里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领导就像是我们的父母,患者就像是我们的孩儿,我们享受着父母的教导和慈爱也心疼着孩儿的脆弱和哭闹。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于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所以为了这个大家庭,我们都需要燃烧自己的青春激情,来让它繁荣昌盛下去。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每经历一次痛苦,代表着我们收集着一滴的能力精华。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女性医务工作者是辛苦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在此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愿所有的女性都能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工作顺利。作为一名知识女性,我们热爱高密市中医院,不仅是医院的过去和现在,更憧憬医院的未来。我们感谢医院提供了人生绚烂的舞台。一项项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去完成;一次次学生的交流需要我们去投入;一个个期待的病员需要我们去关爱。我们深知肩负着比一般女性更高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将用我们的智慧、勤劳、毅力、宽容和善良,去创造一道道更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内科
xxx
2012/2/20
第三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精诚大医》观后感
时间:
《精诚大医》观后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这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一生的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一生践行医者至高的品性。《精诚大医》这部电影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原型,同时集众多名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于一体,向我们展示了国医大师李振华的精彩人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本片以一个女生哒哒的脚步声为开场,真实的表现出了病人在求医时的急迫心理。然后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李老的一生。端坐在医堂中,双眼微闭,神色平静,望闻问切,及其符合中医在人们印象中的形象。李老在平静中又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这大概就是病人信任他的原因吧。那后面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个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李老深知患者的经济情况,他不仅向病人免费提供药物,更是向病人提供饮食,所谓医者父母心,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影片中罗县发生瘟疫,万千民众,一夜之间,痛失子女,看到这里,实在是让人揪心。李老面对瘟疫,亲自奔赴前线,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以一颗普济众生之心,竭尽所能救助患者。这让我想到了本次的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奋不顾身的精神,原来这种精神从来都不是哪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而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代代传承的优秀品质。
童颜鹤发翁,端坐医堂中,带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用那双回春之手,抚平万千病患的伤痛,这是年迈的他,愈发平静淡然。身后紧跟的是深深崇拜信任他的学生们——他的希望。看到这里,我就突然想起了竹,他就是那株高高挺立的竹,当春雨拂过,春笋都嗖嗖的冒了出来,长啊长,长成一片竹林。那是他的学生,是新时代中医的希望。
孙思邈这样写到: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观看完影片,我想李老应该就是孙思邈所说的苍生大医吧。作为河中医人,我很骄傲我们学校有着一群以李老为代表的苍生大医,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第四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精诚大医》。这部气贯长虹、极富感染力的电影巨作在医药卫生界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和思考。再联想到前几天哈尔滨一医学生被杀害的惨剧,不禁感叹万千。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医患关系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医务人员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精诚大医》令观者为之动容、落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时代需要精诚大医,呼唤大医精诚精神的回归。李振华作为一名国医大师的人性光辉。他热爱中医事业胜过一切,他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为中医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中,中医事业与他血脉相连,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和源泉!这使得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从心里敬仰他。欢看《精诚大医》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为影片诞生做了大量工作的幕后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中医教研和中医临床工作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更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祖国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逐渐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精诚大诚》向世界展现了中医学的无穷魅力。“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正是中医长期发展的灵魂,也是医家的最高追求。《精诚大医》中李智华的原型在“文革”期间被打倒,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患者,亲自为患者煎药、喂药;为了给更多患者治病,他累到吐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种心中只有患者、毫不利已的大医精神!在当前医疗
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相信,影片公映后,将会在医疗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中医学院等相关部门给电影的摄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电影不可能问世。河南中医学院院长郑玉玲对本部影片的发起、策划、运作、编剧等做了大量工作,党委副书记张丽霞组织拍摄,编剧张芳呕心沥血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共同为我们打造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作为观众,我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做为医务工作者,医患关系更是紧张,更需要责任心,我坚信,有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医学术将会传承创新,得到空前的发展,更多的精诚大医将会涌现!
儿科,2012.
第五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大医精诚》,联系已过两年半的学医生涯,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大医精诚》的字里行间里,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就是责任二字。也许责任很好说,做起来却很难。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而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大医精诚》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精诚,更看到了医德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没有教给我们具体的医学知识,但教给了我们行医的道德。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这样形成的。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也许有人还在辩解着部分病人的道德问题。诚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无理取闹,可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脆弱的。并且,这不是我们降低医德标准的理由。作为医生,首先得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任何时间都得以精诚来要求自己,才可以更深入了解病人,方便我们行医。毕竟今天传媒技术那么发达,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负面的关注点。
再来半年,我们就要去医院见习了。到时我们不仅要加紧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习医生们的精诚,看看他们是怎样尽心尽职的对待病人,学习他们的医德。可能我们也会见到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的医生,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引以为鉴。
读完《大医精诚》感慨良多,也被孙思邈严于律己的崇高品德所感染,古人尚能以精诚的医德来要求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位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