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阿訇念经那乜帖的问题(最终版)
关于阿訇念经那乜帖的问题
为了将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必要简单回顾清真寺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的历史沿革。当然各地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不尽相同,我们只能取其共性加以介绍。历史上穆斯林分布特点是围寺而居而形成的社区,称之为坊。每坊的清真寺设教长一名,称伊玛目,其主要职责是主持教务及领导教众礼拜。副教长若干,称阿訇,其主要职责是对教众宣讲教义,向学员(哈里发或满拉)教授经典。清真寺的日常管理则由教众公推(即民主选举)该坊的德高望重者,称为学董或乡老的若干人与伊玛目共同协商负责。学董还有聘请教职人员的权责。清真寺的经费来源由供给和施舍(乜贴或海地耶)两部分组成,此外规模较大的寺还有教众赠与的房屋或土地等不动产用以养寺。在农村,阿訇的膳食每天由本坊的教众轮流供给。其薪金称为学粮,按月、年计算,由寺内统一发放。
自明代胡登州创立经堂教育以来,在清真寺专职从事讲经和宣教等教务工作的阿訇的供给问题,从来都是摆在中国穆斯林面前的重大问题。说它重大,是因为在许多并不富裕的穆斯林社区,多数清真寺没有固定的收入,自身的建设、维护、日常开销还是依赖教众的乜帖和捐助。阿訇及数量不等的经堂教育的学生(海里发,西北地区称满拉)的“庞大”开销,自然就成了各地穆斯林以清真寺为核心的教坊的头等大事。时下,随着城市教坊的不断拆迁和某些穆斯林信仰的日益淡化以及恪守教门的穆斯林已经出现的老龄化,都使阿訇的供给问题愈发凸显而成为不可回避并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阿訇的工作性质难于自养
阿訇是一个特殊的教内职务,其社会职称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不享受国家津贴和俸禄,又因工作原因大多无暇营谋生计。按照中国穆斯林的传统习俗,阿訇一般都是常年住寺的,属常年累月和全天候的工作性质,家属多数是在异地,每年仅有为数不多的省亲和住家的时日。回家次数多了或时间长了,往往会招致教民议论。一位阿訇朋友讲:“这里的乡老见我回家就像见犯人逃狱一样,特别的反感”。近些年和部分地区的阿訇才享受到寺里为家属提供住房或家属租住清真寺周边地区的待遇。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表明穆斯林社会更趋于人性化的看待和要求阿訇。伊斯兰教本来就是入世的宗教,阿訇又不是孤立的个人,他也需要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需要生存和生活。而经堂教育和清真寺的体制对阿訇的要求是全天候的,阿訇必须全身心地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进来,因而也就无法创造经济来源和完成自养,这无疑加剧了阿訇对寺坊穆斯林在经济上的依赖。为了回报阿訇的奉献,寺坊穆斯林担负起阿訇的供给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由于各地清真寺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穆斯林的经济状况不同,历史上(包括现在某些地区),供给阿訇的方式可说各有奇招。
二、五花八门的供给方式
相对现代的富庶,过去的几百年贫瘠的生活状况是可以想象的。一个没有生活保证的阿訇和无数个同样没有经济来源的海里发,如果在一个穆斯林人口众多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坊,尚可度日。但如果
不是这样,阿訇和海里发的供给问题就会成为难题。阿訇和海里发为了弘扬与传承伊斯兰教信仰,撇家舍业背井离乡,撑起了清真寺里飘扬的绿旗;虔诚的穆斯林们总不会让他们饿着肚子吧!于是便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也就演绎出一个又一个适合当地切实可行的供给阿訇的方法。如果说,阿訇是用身体为主道出征,那么,这些寺坊穆斯林则是以钱财为主道奉献,二者相得益彰,彰显的是中国穆斯林唇齿相依之情。
一位老人讲:过去的阿訇大多生活俭朴,真正做到了淡薄名利,有的阿訇可说是一人吃饱,全家人不饿;对阿訇的供给就是每天为其“派饭”,也就是穆斯林家庭轮流管阿訇吃饭或给阿訇送饭。“给阿訇送饭时还要抱上一捆草,原因是阿訇年岁大了,出行不便,寺里还养着一头毛驴。”老人补充说。现在听来让人觉得新奇和有趣,作为穆斯林精神领导的阿訇居然沦落到顿顿去乡老家“蹭饭”的地步,未免有些寒酸。可是在那个十家有九家缺吃少喝的年代,穆斯林群众紧衣缩食为供养阿訇尽心尽力,由此可见一斑。久而久之这种供给阿訇的方式竟然成为许多清真寺效仿的模式,曾普及一时。我国近代著名大阿訇王静斋在“五十年求学自述”中,对这一现象有过详尽的描写:“晨礼之后,室内滴水成冰,冷极则燃树枝取暖,一日两餐,由村户轮流供给,寺役携篮提灌挨户往取,杂色粥饼勉强下咽。有时早饭稀粥两碗,并微须咸菜亦无。……于无情奇寒侵迫下,想出一种妙法:置双足于稻草中,藉资取暖……。”这段文字是对当时海里发求学生活和当时清真寺穷困状况的真实写照,读之惨然!
过去阿訇一般没有固定的工资,坊上给阿訇的酬金或者说薪水多数是以年计算的,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地里生产的粮食或农作物,既便是城里的清真寺也不多见有直接给钱的。而且阿訇的工资不叫工资,叫“束脩”,束脩一词是指古代儒家学生送给教师的酬礼,脩:干肉;十串干肉为束脩。阿訇的年薪就是农民夏秋收获后自愿或按人均份额捐出的粮食或其它农产品,扣除阿訇和海里发的口粮,剩余部分给阿訇养家糊口,一般数量不会很大,这也就是阿訇的全年俸禄了,所以西北地区称之为麦子钱。可见借用束脩一词称述阿訇的薪金是有“说道”的。由于清真寺的大小不同,阿訇的年薪也各有不同,个别人口较少的寺坊,干脆给阿訇一块地或一块果木园,任由阿訇自给自足,耕地种田教学宣教两不误。
三、供给方式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个别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阿訇基本上都实行了工资制,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个别地区的阿訇甚至达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准的中上等。但纵观阿訇收入的现状,主要来源仍未走出靠教众施散乜帖生存的老路。且阿訇所得乜帖的性质已由最初教众为阿訇凑集生活费,转变为要由阿訇提供诵经等相应服务换取。历史上阿訇在特定环境下靠教众施散的随心乜帖维系生活,一定程度上为经堂教育的延续发挥了作用,但日后逐渐演变为阿訇以念经换取代价的方式赚取乜帖,使许多不安于此的阿訇和有识之士颇感忧虑与顾忌,并试图探索出一条阿訇生存的新路。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阿訇工资仍就低的可怜,所谓工资其实少的只能
权当菜金,阿訇的经济收入几乎全部指望在教众婚丧嫁娶中挣得的乜帖;一些人口稀少或相对贫穷地区的阿訇收入落差悬殊,个别者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前些天,听一位旅游归来的朋友讲,内蒙一个地处旅游区,只有几十户人口的回族村庄,由于当地回民负担不起阿訇的开支,最后经过申请获得乡里特殊照顾:阿訇在景区内为游人牵马,每天可以挣到30元钱。山东陵县的一位年轻阿訇打来电话说:他所在的坊不足30户回民,寺里就他一人,每年坊上答应他的2000元“束脩”还往往因为有的农户确实困难交不齐,而这2000元钱包括了他一年的吃喝还有煤水电,生活异常拮据,想向亲朋借些钱买一辆二手面包,在空闲时跑跑出租,可又怕这的乡老们反对。一个教职人员的境况沦落至此,听后让人百感交加。
目前,个别欠发达地区,仍沿用过去聚礼日由寺师夫挨家挨户敛“帅德盖”的方式,为阿訇和海里发拼凑下一周的生活费,阿訇的境况由此可窥一斑。据了解即便是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阿訇,目前月工资超过千元的也为数不多,这说明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教众施散的零星乜帖算作阿訇的工资,因此阿訇的工资数额低于社会整体工资水平,但总收入未必低。在某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寺坊,阿訇仅乜帖一项的收入就相当可观,生活富有甚至发家致富都没问题。所以这些阿訇已经安于现状,不再计较收入的来源是否有损阿訇的形象甚至是否合乎经训,让这样的阿訇放弃吃乜帖简直就是从他们身上割肉。
阿訇供养方式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当前很多地区阿訇收入的提高,绝大部分仍然来自教众的乜帖,也就是说阿訇通过给教众娶活送死等活
动为自己“创收”,实现自养,既减轻了清真寺的负担,也省去寺管会为阿訇敛束脩的烦恼。怎么说,阿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值得庆幸的事。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方面我们呼吁体面和高尚地保障阿訇的生活,解除阿訇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研读经典,踏实传教育人,另一方面提醒阿訇廉洁自律,淡薄名利,不要矫枉过正贪得无厌。任何明晰教理的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乜帖绝非什么“便宜”,乜帖的责任沉重,复生日,关于它的清算也许比火炭更“烧手”。
四、阿訇过于依赖乜帖的弊端
姑且不论阿訇通过诵读《古兰经》等教务活动为自己营谋利益的做法,是否符合经训。仅就阿訇过于依赖乜帖的现状,可谓弊多利少。因为一旦乜帖成为维系阿訇生存的命根,弊病也就无法避免了。于阿訇、于教门都不是一件好事。阿訇作为一坊教长,为人师表宣传教门,首先需要一个高大廉洁的形象和不媚世俗的个人魅力,以感召穆斯林遵行主道。在大庭广众面前一包包乜帖伴随着阿訇谦卑的一遍遍“赛洼卜”声揣进兜里,怎么说也不够高雅,不用说教外人就连教门意识淡薄的教民和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看来,也是有失一坊教长的尊严。尽管我们把乜帖美称为“海德耶”(礼物)或“帅德盖”(施济),但不念经就不给的“礼物”或“施济”,如果联想到穆圣从不吃施济品和严厉禁止自己的家属和后裔吃施济品,并责令误食了施济品的外孙赫桑把施济品吐出来的圣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不吃嗟来之食”的古训,作为穆圣继承人的阿林们靠吃施济活着甚至趋之若鹜的现状,岂不是阿訇群
体的悲哀!由此聚敛的财富再丰厚亦不光彩!
靠乜帖维系阿訇生计,时至今日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回族小村,怎么也留不住阿訇。又一位阿訇坚持要走,乡老们非要问个究竟。阿訇支支吾吾地说:“我都来半年多了,没有一家死人的,你们就给我这么点束脩,我靠什么活啊?”乡老们无奈地说:“我们村一共二十户人,总不能因为让你活,我们过俩月就吊死一个吧!”这也许是一个教内民间笑话,但这个笑话所反映出的“人家不死阿訇不活”的深层问题,还会让我们笑的出来吗?
阿訇依靠乜帖活着的悲剧还在于:没有乜帖阿訇就无法生存,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阿訇只能想法设法多挣乜帖。于是乎,引导活人的经典变为搭救亡人的工具,阿訇忙于死人的时间远比活人多,奔波劳碌却越发背离穆圣当年传教的情形。有时阿訇经念了一个小时却不肯讲上几分钟;满桌子丰盛的筵席,阿訇忙的竟顾不得吃上一口,哪里还有传教的心思和热情?个别贪婪和低俗的阿訇,还有那些不尽教门义务却专职以吃乜帖为生的所谓散班阿訇或门头师傅,有的表现更为露骨,处心积虑记录下人家的生死日期,整天一门心思盘算着怎么捞取更多的乜帖,真是吃心财黑没德行至极。他们劝化别人淡薄名利,自己却比谁都贪婪,因而常常招致教众的耻笑和指责,阿訇之间也常常因为乜帖的事闹矛盾,真是丟尽了阿訇的颜面。试想,一个在穆斯林心目中没有威信的阿訇,他的传教还有说服力吗?一个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的阿訇还敢说真话吗?“阿訇本居领导位,式微成了应声虫”(刘锦标语),目前阿訇在某些重大原则问题面前明哲保身“硬”不起
来而令教众失望;或熟视教民干罪、风俗大过教门而不敢管,甘愿成为某些恶风陋俗或传统势力的传播者、捍卫者;或为了个人利益做一些教法并不提倡的事情,如写“围坑”等,甚至给一些所谓清真,其合法性存在置疑的饭店书写“都阿宜”牟利等。这些当然与阿訇的个人信仰与素质有关,但与阿訇无任何生活保证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关联。更为可怕的是,有的阿訇为了一己之利竟然追求广告效益,在讲卧尔兹中刻意宣扬和夸大过乜帖、宰牛宰羊等教门习俗的功效。利用清真寺神圣的讲台肆意歪曲经典,误导穆斯林信教群众,致使信仰庸俗化,教门低俗化,阿訇商业化;于是把《古兰经》“隐讳真主所降示的经典,而以廉价出卖它的人,只是把火吞到肚子里去……”(2:174)说成是那是专指犹太人的,与我们无关;把“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102:1—2)说成是这是真主命令你们去游坟;把“你当宰牲献祭”(108:2)说成是这是真主命令人宰乜帖牛羊……不一而足。有的阿訇居然接来别人的乜帖替其向真主代为做“都阿宜”,祈祷平安、搭救亡人或代为表示感恩等等,不惜担当媒介与出卖经典之嫌。一位乡老讲述:有一位阿訇占据一坊多年,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徒弟没能带好,教门也没有搞出一点成绩,倒是苦心经营教会了乡老们如何多拿乜帖,不论大事小情动辄宰牛宰羊大办宴席,把好端端的教门完全搞成了风俗,致使许多穆斯林的虔诚用错了地方,而不自知。原因是阿訇讲的卧尔兹从来不外乎两个主题,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多拿乜帖。乡老笑着继续说:“讲孝敬父母,老人们都爱听,既投其所好又不涉及对错是非不会引来争议,还可以点化自
己的儿女;至于让人多拿乜帖嘛,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另一视角言之,现行体制下,某些阿訇除了乜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生活来源,而阿訇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在为穆斯林事业奉献全部自我的同时,也需要关爱和起码的生活保证,倘若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阿訇依赖乜帖生存的现状,不从关心爱护和解决阿訇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刻意要求阿訇怎样,只能是空谈,一味的指责阿訇更没有道理。因为除个别自私自利者外,绝大多数阿訇是这一体制下的最直接受影响者。中国教门的特殊性离不开阿訇,阿訇宣教又不能没有生活保障和高大的教内外形象,沿用几百年前的阿訇供给方式早已不适合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教门发展形势。事实证明,当下经学院和阿语学校的学生流失严重,以阿语为跳板,宁愿从事商贸或翻译,也不愿做阿訇,就是一个例子。长此以往既不利于阿訇群体的壮大也会成为制约教门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穆斯林内部亟待从改革阿訇的供养方式入手,建立健全阿訇的生活保障机制。
五、关于改革阿訇供给方式的探索
据调查,多数现任阿訇并不愿意靠吃乜帖维持生计,希望能有较为固定的工资收入予以取代,吃乜帖完全是迫于生活压力的无奈之举,一旦有了合理合法的经济来源,便会主动放弃。一位在东部省份农村做阿訇的朋友抱怨说:“有些回民并非出于本意给阿訇乜帖,根本不是打心眼儿里尊重阿訇、回报阿訇的奉献,只是奈于情面或乡情习俗。所以他们不会没有前提条件的给阿訇乜帖,要么念经,要么游坟,要么梦到了哪个亡人心里不安,要么有什么希冀或恐惧,所以在给阿訇 的乜帖中大做文章,捏着乜帖晃来晃去,给一包念一遍,再给一包再念一遍,反复多次,弄得人很不舒服也没面子,甚至有的私下计着时间数着阿訇念了多少个“索莱”,哪里像是在做功课,简直就是唯恐自己不上算的交易;在本来不过几毛钱的乜帖包里甚至还会发现用来嘻弄阿訇的空包、树叶。你说,穆圣和先贤们当年传教的时候会是整天吃了东家吃西家吗?你再看现在的阿訇,人们见到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第一反应不是他们出来传教了,而是他们又去谁家„过乜帖‟了。现在的阿訇都成什么啦!靠一个“赛洼卜”吃遍天下,到哪去都是盘腿一跪,眼前一堆乜帖,念完经就往口袋里揣,有的还众目睽睽之下分来分去,抹煞刚刚诵经的高贵不说,本质上讲简直就像个大„撒依赖‟(乞讨者),自己觉得都不体面。这种沾染铜臭味的做法在高尚的人看来都不屑一顾,又怎能指望真主的恩准?又如何让穆斯林大众信服?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每年寺里只给一千块钱束脩还得拿出部分作为菜金和两个海里发一起生活,养家糊口完全指望乜帖。改行吧?又觉得对不起自己念这么多年经,可是说到底阿訇也得活啊!孩子上学不交学费行吗?说心里话,我对现在这种以念经换取乜帖的做法的合法性,也很惧怕,如果有别的方法保障阿訇的生活,我首先宣布不吃乜帖。”一番话说的我无言以对。是啊!现在除了部分有固定收入或收入较高的阿訇外,多数阿訇的处境并不理想也不舒心。涉身处地的想一想,十年寒窗学成阿訇,不做阿訇自谋生计,不甘心也着实可惜,做了阿訇就要面对这一窘境,真是两难抉择。据统计多数农村地区的清真寺根本没有固定收入,片面苛求清真寺给阿訇多发工资
搞一刀切是不现实的。因此,阿訇的供给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穆斯林社会广泛的重视与思考了。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质疑国内现行的阿訇供给方式,但是,改革阿訇供给方式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得了的,更不是作为个体的阿訇或清真寺所能抗衡的。要让阿訇过上体面和舒心的生活,恢复阿訇作为一坊穆斯林宗教教长的尊严,阿訇的宣教才会有力度和感染力,才会令人折服。因此,这需要穆斯林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早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阿訇供给的新路。
阿訇的职责是向穆斯林群众传授正确信仰,引导穆斯林走敬主爱人两世吉庆的生活道路,这是一个受人爱戴、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从社会学意义上讲,阿訇的言行举止,阿訇的公众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穆斯林的生活,折射出伊斯兰教的光辉与伟大。一旦阿訇的形象被扭曲,人们心中的阿訇变了味,受损的将不只是阿訇!因此,改革阿訇的供给方式势在必行,这是一件利于阿訇利于教门利于后世的大计,虽非一座清真寺或一位阿訇所能扭转,但现实的情况又要求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各自为政”,否则工具化阿訇后的弊病会更大,后果会更可怕。这就要求我们穆斯林社会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一条优选并与时俱进的阿訇供给之路。一些具备条件敢为天下先的阿訇或清真寺可以起到垂范作用。(另起一段)
首先清真寺要解决自养问题,逐渐富裕或已经富裕起来具备条件的清真寺,对不吃乜帖的阿訇给予高薪养廉,让他们的工资标准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同等学历或地位者的工资水准。阿訇本人也要做到一专多
能,在不影响正常教务活动的同时,可以搞一些较为适合的经济实体或兼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力求自立和摆脱依靠乜帖生存的尴尬,有关部门也应该为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他们提供与之适应的工作机会。穆斯林内部的坊与坊之间,寺与寺之间,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充分挖掘社会各方力量,调配资金,整合资源,疏通渠道,优化管理,平衡贫富。包括教众在婚丧嫁娶中施散的零星乜帖在内,建立健全民间天课或基金管理体系,为德才兼备确有困难的阿訇提供有力保障,在穆斯林社区形成一种责任与共识,切实解决阿訇的后顾之忧,提高和维护阿訇廉洁奉公、高尚纯洁的社会与教门形象,以良好的口碑,过硬的素质,高大的形象赢得主圣的喜悦和穆斯林大众对阿訇的信任与拥护。
“敏感字”总“敏感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帮助和指导教职人员增强自养能力。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职人员生活与自养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可见,改革和健全阿訇的供给方式问题不仅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件大事,也是构建“敏感字”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吾教同仁的共鸣和参与,期待早日探索并践行出一条可行的阿訇供给之新路。
第二篇:【问题总结帖】嘉定新城哪里加油靠谱,哪里洗车干净你知道吗
【问题总结帖】嘉定新城哪里加油靠谱,哪里洗车干净你知
道吗?
在嘉定新城网上有好多网友反映各种问题,这次小编对于【车】这块的问题做个总结帖,希望在评论里看到你们的解答哦~新城哪里加油靠谱
有网友在论坛上咨询马陆的加油站哪家比较靠谱,小编对这个了解的比较少,不知道各位网友平时加油觉得哪家更靠谱?网友住马陆的童鞋们,哪家加油站口碑不错,油品也好的?以前经常在外环转S6口那个加油站加,大车太多,加油不便。后来在沪嘉附近一家加了一次,丫的太黑了,油价格明显有问题,其它地方加满,250以内,在这里加了280才满,黑到家了。在网上一查,果然看到有人说黑店,价格有问题,难怪服务差,加油的车还少。网友给的答复马陆一族宝安公路胜辛路口的中国石化可以的lmwang008沪宜公路上,马陆派出所旁边的北方石油,便宜三毛钱,油品没问题。phyon319丰翔路两家 一家便宜0.9元,一家便宜1.2元。我加过多次。都没问题jamesliu宝安公路 嘉新公路、胜辛路口两家中石化。
胜辛路靠近城固路也有一家中石化。加了3年,没啥问题。
杂牌加油站,图便宜小心吃大亏。新城哪里洗车干净有网友想知道嘉定新城的朋友一般都去哪里洗车,小编觉得真要论洗的干净仔细,可能要自己动手洗了。网友因为有建行的洗车卡,所以去了一趟洪德路胜辛路那个什么“车会”,30还是35太贵了,洗不起,而且清洁深度方面根本不如我常去的虹口那家。大郊区就是高端,我一般在虹口洗,25,半自动洗,内外擦的很仔细,清理脚垫,吸尘,包括玻璃四周缝隙吸尘,还给轮胎打蜡(这个我一般是拒绝的)
不知道新城的朋友,一般去哪洗车? 大家把自己洗车的经历觉得好的推荐一下看看,也可以说说不好的经历。网友给的答复a1561170自己洗的~~~ 外面洗的都不行,车都要洗坏了瘦瘦的每周洗一次,自己手洗,自己打腊。处女座表示很嫌弃洗车店的活。jrlarc有20的 但是门口的20明显洗的不干净 永盛路别克边上那家还行zky10021002住中信泰富,就在家门口的洗车店洗洗算了。20.就在希望路云谷路路口,好多家。@Doubleyao我去回城南路阳川路口的ACE,洗车或者做美容都不错,比较专业,会员洗轿车20元。
假如你有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也可以在文末写留言提问哦~ 嘉定新城网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新城!
第三篇: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ii小小孩
7小时前
68赞
踩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不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不得法你会钻入自己的圈套而出不来,因为照你所说,你都不会有好的答案。人始终会死,干嘛要辛苦地活着受罪?不如现在就死了而得解脱;倘若你现在快乐,你想到快乐不会永久,幸福会被死亡终结,于是你的快乐便减半了„着眼于死的人不是悲观者就是逃避者,那些自杀的人就是如此,反正人生是要终结的,与其承受绝望和痛苦,不如自行了解获得解脱。那些人获得解脱了吗?只能说肉体的痛苦可以抛弃,而灵魂的枷锁永难解除,这便是思考不得法的悲剧。回到你的问题来吧。每个人每个时刻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你若不信,现在可以将答案写下,等将来的时候拿来对照,你就会发现什么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了。答案就是心念,而心念如同水流,绵绵不绝且变化不断,所以千万不要为一时的念想所迷,特别是错误的念想,为之执迷便会酿成悲剧,至少让你陷入迷惘,失了生活的动力和乐趣。我们都知道,生是没得选择,而死不过是对生的总结;既然是总结,自然要让生完整地展现,才能客观、如实给自己一个评价,所以死是对生的尊重,不应该成为生的妨碍,一个人能生下来就是万幸,就只能着眼生,为生努力为生奔波,而非荒谬地为死而活。生没得挑,从你出生那一瞬,你就烙上祖国、民族以及父母血源的烙印,这个缩命是任何人都没得挑的,当然孙悟空是个例外,可他从石头里崩出来依然有猴的基因,所以他早期的生活事业也离不开猴群,在大闹阎罗殿时他也只把生死薄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勾掉,但皈依佛门后,他的人生轨迹却必然步入现实的正统世界了。真的,总去想死的人是对生的逃避、对生的荒废,因为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人心所感受到的压力,那些放任自流胡作非为的人,当然明了死之必然,所以趁着有生享乐,甚至作恶。人身难得,那是对没法投胎的野鬼、对六道中在畜牲道地狱道打转的灵魂而言,而得了人身的人很少这么想的„„30评论赏金奇兵
23小时前
64赞
踩这个问题,科学不能回答你,哲学也不能回答你,宗教可以回答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北京龙泉寺出家,有许多北大清华学子出家在那里研究你提的这个问题。佛祖讲,成住坏空,谁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不但人会死,其实人类也会灭亡。人类文明在地球上一期又一期地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兄弟,让我们来看一看玛雅文明的灭亡史吧!玛雅文明中断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宋朝,发端于中美洲热带雨林的文明,区别于黄河、尼罗河、横河等大河文明,有发达的建筑、天文、数学的石器时代,文明中断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中美洲一百年的干旱,因为缺水,金字塔的居民不得不迁移,继而溃散退化了,二是梅毒说,玛雅人性乱造成梅毒泛滥,进而文明终结。第一种说法可靠些,发端于大河的文明保存下来了,发端于恶劣的热带雨林的文明毁灭了,第二种情况不可能,人类对于自然有适应性,全体人类得了梅毒,没有死的会对梅毒具有免疫性,从历史上看,瘟疫并不能毁灭文明的进程。77评论朝菌童鞋
13小时前
43赞
踩很早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那是我很绝望的时候,那时觉得自己很孤独,觉得活着很没有意义,人迟早都要死的,为什么要活着。后来我发现人活着都是为了希望。小学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成绩很优秀,初中的时候,我希望,我考上一所重点高中,高中的时候,我又期望能谈一次恋爱,大学的时候,我期望我能有份好的工作。都是为了希望,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过程。你的理想,你会为了你的理想而努力。当你的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开心。当你找到你的对象的时候,你恨不得天天秀恩爱,开心到飞起。当你升职加薪时,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当你有第一个孩子时,你会觉得世界满满的都是爱。当你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你又会期待他的每一步成长。这些都是对于我们很特别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我所想的意义。每一天我们都要认真过好,每一天都要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共勉。10评论航行观世界
13小时前
10赞
踩多少人何尝不在考虑这个问题。植物、动物、人类一样。去看看自然界吧,虽然终有一死为何还要年年花开花落?这个问题无法从科学角度回答,只能从人性角度解释。首先难免一死,一则造物主需要人类的繁衍生息,这个不必多说。二则需要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尽管如今社会能自认为活出价值的人并不多。但还是要坚强活下去。你要知道,我并非给你灌鸡汤,鸡汤喝多了谁都会吐。只是叫你明白,你总是考虑这个问题难免会让你消极。你的出生并非由你决定,你能决定的只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的样子和成就,你也可以没成就,浑浑噩噩,也大可如题一样一死了之。但是,你这样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可言。或者无需多大成就,能让你心安理得的事情才是真的对你有意义。好了,抬起头吧4评论物质从何而来
15小时前
30赞
踩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是对死亡的确定,也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首先回答前半句,人会死。一,人可以永生不死。二,人会死。这样回答后一句话。假如人永生不死,人活着只为享受生活。假如人会死,人要么享受,要么受难。其实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信念与享受都是一场梦而已。11评论头oo条
10小时前
14赞
踩人为什么想活着?其实就一点:欲望!一提到欲望,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权、钱、色„„,总之都是些颓废堕落的东西。所以传统文化也好宗教也好还是主流社会也好,都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清心寡欲。如果没有了欲望,你会怎么样?没有了性欲,你还想结婚吗?人类繁衍估计都得靠法律来强制。没有了食欲,你还会锄禾日当午吗?没有了物欲,你还会去努力学习工作吗?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靠人去创造。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去创造这些条件,就进化出一种东西,这就是欲望。总之,欲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不仅要鼓励人人都有欲望,而且还要创造出更高级更强烈的欲望,去激励人类更快发展。评论潇洒一身7 2小时前
1赞
踩小编的这个问题看视可笑,实则也是人人都想搞明白的问题。我也曾多次自问过这个问题,人始终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明知活着很劳累,吃尽苦头,受尽折磨,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挣扎。到底是什么魔力驱使,让人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思来想去,唯一一种答案就是任何一种生命的诞生都带着一种使命。为使命而诞生,又为完成使命而死去。一只蚊子只有七天的寿命,在这短短的七天,它也要为完成病毒传播而死去。一只蜜蜂只有四十天寿命,为了完成采蜜使命,起早摊黑,忘我的奋斗,直至生命终结。人类平均年限65年,二万多天,如此长的寿命当然就要肩负更多繁重的使命。这种使命并不是授命于别人的指派,它是在胚胎发育时就深深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它就是渴望。渴望就是人的使命。渴望生,渴望福,渴望享受人间美景。人类有了渴望这种神识指引,自然就无人会轻言死字。在生死存亡之时,都会为了生命做捶死挣扎。这就是人始终会死,却依然要坚持活下去的根本原因。那为什么有人想死呢?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有的人明知人生的路总是充满荆刺和艰险,依然遇难而上。负出的和奉献的难以估量,却依然充满活力。而有的人总是喜欢知难而退,偎偎缩缩,前怕龙后怕虎。结局就是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半途夭折。所以,活是使命,死是归宿。当你完全失去生命价值时,你肩负的使命就完成了。评论素食翁
13小时前
17赞
踩人来到凡间,是为了还债和收债,以及了却情缘。古人云:“夫妻是缘,有恶缘有善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来收债的人,儿女都是你的债务人,他们会很乖,很上进,很孝顺;来还债的,儿女是你的债权人,当然不会孝顺于你。债权人、债务人除了儿女之外,还有他人。但凡你被人骗,被人偷,多半都是你前世骗过、偷过他。佛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你宿债还完,别人欠你的统统放弃,又不生情缘,你就不用来凡世间忍受痛苦和煎熬,而是留在天上享天人之福。评论店街名记 3小时前
4赞
踩哲学上还有一句话叫向死而生,比起各种死法来说,活活老死才是最恐怖的。中国人不太喜欢讨论死亡的问题,子不语怪力乱圣,或者说视死如生。没有彼岸的概念。西方人活着是为了得到救赎,上天堂或下地狱,等待着上帝最终审判。终究要死还要活是因为人生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无意义,因为你终究要死,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你体验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财富,外在的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你内心的体验才是你自己的。还有既然结果是固定的(死亡,那么活着就在于你自己去寻找它的意义,只有意识到死,你才能真正的活,这是一种动力,不要消极的看待这个问题评论赏金奇兵
8小时前
9赞
踩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这个民族是忌讳谈论这个话题的,你已经惹恼了一些人,其实,我们都该静下心来思考生死问题,西方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开有生死课,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乏的就是死亡教育,我非常欣赏乔布斯,不是乔布斯的苹果手机,而是乔布斯的生死观,17岁时,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于是,他决定“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所以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其实,汉地佛教禅宗公案中有生死观,我们来分析一句禅语: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宗公案》故事: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禅师要求我们向内省视自己,洞穿“花开自会落,人生必然死”的自然法则,而抱持着超越态度。曹操说:人生苦短。让人看后战栗不已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台词一直刻骨铭心: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找了点名人名言分享给大家:冉克雷维说:“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人生。”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蒙田说:“预前考虑死亡就是预先考虑自由。”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活法:向死而生!1评论
第四篇:高考数学 题型全归纳 兔子繁殖问题与斐波那契
兔子繁殖问题与斐波那契
裴波那契(Fibonacci leonardo,约1170-1250)是意大利著名数学家. 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在不定分析和数论方面,他的“裴波那契数列”成为世人们热衷研究的问题.
保存至今的裴波那契著作有5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202年在意大利出版的《算盘书》,《算盘书》中许多有趣的问题中最富成功的问题是著名的“兔子繁殖问题”. 如果每对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子兔,而子兔在出生后第二个月就有生殖能力,试问一对兔子一年能繁殖多少对兔子?可以这样思考:第一个月后即第二个月时,1对兔子变成了两对兔子,其中一对是它本身,另一对是它生下的幼兔. 第三个月时两对兔子变成了三对,其中一对是最初的一对,另一对是它刚生下来的幼兔,第三对是幼兔长成的大兔子. 第四个月时,三对兔子变成了五对,第五个月时,五对兔子变成了八对,这组数可以用图来表示,这组数从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是两个数的和,按此方法推算,第六个月是13对兔子,第七个月是21对兔子……,裴波那契得到一个数列,人们将这个数列前面加上一项1,成a1a21n3aan1an为“裴波那契数列”,即:1,1,2,3,5,8,13…. 数列用a表示有:n1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数列在许多场合都会出现,在数学的许多不同分支中都能碰到它. 如果把
112358,,,1普遍目前数列邻项之比作为一个新数列的项,我们得到:235813,可以证明这个r数列的极限是:510.6182,这是非常有名的黄金分割率,大自然中许多现象总是
力求接近黄金比,这个黄金比在科学中甚至艺术中也经常出现. 例如,宽比长的比等于黄金比时最美:黄金比在古希腊建筑和陶瓷中可以经常见到埋在现代建筑设计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黄金比的独特魅力. 裴波那契数列的许多有趣的性质和重要应用,引起了近800年数学历史上许多学者的兴趣,世界上有关裴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文献多得惊人,裴波那契数列不仅是在初等数学中引人入胜,而且它的理论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列、运筹学及优化理论方面为数学家们展开了一片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后人从裴波那契数列得到一系列的辉煌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成果都是起因与裴波那契的《算盘书》中提到的兔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