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调研报告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调研报告
摘 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我国更将其作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推动。通过对医疗、交通、物流、生活四大领域代表性单位的调研及240余份调查问卷的组合制定、随机发放、数据分析,得出物联网应用现状的“两大问题”与“新四化建议”如下:使物联网技术平民化;使物联网技术一体化;使物联网技术市场化;使物联网技术驱动化。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应用;调研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44-02
本次调查目的是认知物联网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调查时间是2013年10月4日――2013年12月31日。调查对象是对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交通领域、物流领域、生活领域的应用做调研;并随行在金石滩、开发区、大连市及校内,对不同人群做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地点选择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开发区交管局(交通局)、大连开发区宅急送营业厅、大连市宜家家居、大连民族学院等。
调查方式和方法: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调研方法、具体分工。通过互联网及相关咨询获取并整理物联网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一方面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不同领域,选取有代表性单位做调研,熟悉物联网在各行业中的基本应用情况;一方面在调研同时对社会的不同群体做随机调查问卷,以获取社会主体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与期待角度。
一、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定义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架构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主要作用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信息传递和处理。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并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管理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通过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应用。
(三)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概念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关注。
二、物联网在各行业应用现状的调研
(一)医疗领域
小组成员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调查。一是向医院相关人员咨询物联网技术在本医院的应用状况,同时发放调查问卷。
1.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国首台“手术、监护、远程医疗”救护车刚刚投入使用,车上配备了手术床、麻醉机和监护仪等设备,通过3G和物联网技术还可实现与医院指挥中心及协作单位的实时连线和数据交换。
2.办理住院手续方面:第一,填信息,输入电脑系统,腕带条码机则打出属于病人的腕带。用扫描系统,扫描病人腕带,则可显示出病人的输液瓶信息、药物发放情况、采血等。第二,根据电脑系统,条码机可打出条码卡,贴于输液瓶上与患者的腕带信息一致。第三,在医院的无线网范围内,可以通过腕带实现,病患监控,防止病患走错科室。
3.2008年与Inter合作针对医疗行业,开发了智能移动平板电脑,该电脑具有防墨、防摔特征,并带有带重力感应功能。每个科室一台。采用电子病历,移动查房,现场记录,现场核对,不必再像以前医生下医嘱,护士抄下,再誊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另外,移动平板电脑可实现医生不必亲自到病房,直接在办公室就可下医嘱,护士在护士站接受新的医嘱,确保及时准确。
(二)生活领域
为调查物联网在生活家居中的应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组一行人来到“大连宜家家居”进行关于智能生活的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可以发现,男性的比例较大,同时学历在大专和本科的居多,年龄层次上,老年人对物联网的了解甚少,愿意接受调查的人数也少。大部分人认为发展智能生活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可也有人告诫我们走上社会就知道这些都只是幻想,对它持不看好的态度。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对此有所研究的人士,他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项目研究,主要从生产方面。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我国正预备推行“智能城市”的相关项目,而大连市政府已聘请了此方面的专家开展报告活动,但尚没有具体的实施。虽然有人否定物联网的进步,可新事物的诞生不都是伴随着旧事物、旧观念的不断打击吗?相信物联网总会从理论走向实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三)物流领域
小组前往“宅急送大连开发区营业厅”进行调研。像宅急送、圆通、申通、顺丰这些物流公司,在每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分公司下有信息中心、调度中心、分拣中心、接线中心。营业厅是城市分公司具体分布到每个区域(开发区)的调度中心,营业厅就负责城区的调度和中转,然后再派送出去。
在异地调货方面,宅急送可以为客户提供当地委托,从第二地提货准时派送到第三地或当地的服务。其中,卫星定位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先进的卫星定位,选派最近网点的车辆,按最优线路运行。今天通过和大叔的交谈,他告诉我们现在宅急送的车辆定位都是通过通信卫星来定位的,宅急送和中国移动卫星有合作,通过卫星能准确地定位车辆,同时进行线路的选择。
宅急送为确保正确和及时地执行客户订单,对整个业务过程中的订单、车辆、货物进行全程业务控制,监控各个业务环节是否出现延滞和错误,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整个业务流程的顺畅。为提升客户服务价值,系统对各个阶段货物的位置和状态进行了有效的定位和全程跟踪。
(四)交通领域
小组于“大连市开发区交通管理委员会”技术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向技术人员咨询的活动。通过对交管部门的实地调研,就物联网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系统对于物联网的引用,主要是智能监控系统,现在交通监管系统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智能化,还存在一定的错误遗漏问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筛选,判断与认证。例如违章车辆的筛选,因为有的车还存在套牌现象,于是在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上面就存在漏洞,这就需要交管部门的同志根据探头采集的违章车辆照片车牌号,与数据库中该车辆的注册信息进行对比,以此来核对数据的真实性。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车辆违章现象的扣分以及相应的处理等工作系统自动就可以完成。这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整个系统采用全国联网的方式,数据采集以及辨别是系统自动完成,然而各地的数据库是相对独立的,当地的交管系统只能处理当地的违章行为,如果是外地违章,这种数据需要工作人员将数据定时上传交管部门全国性的大数据库,这时再由系统进行分析,即使是外地违章现象也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物联网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问卷在调研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随机发放,共发放2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40份。以下为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回收问卷当中男性99人,女性141人,男性比例稍大,总体较为平衡。
2.年龄层次:在调查问卷中当中,25岁以下有137人,25-40岁79人,40-55岁17人,55岁以上7人。25岁以下占一半多,25―40岁也占有三分之一。
3.学历层次:接受调查的人群中,高中或以下36人,大专及本科198人,研究生及以上6人,整体文化水平较高。
(二)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
1.日常生活。绝大部分的人更加关注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安防问题和购物问题,尤其是购物,这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基础问题。而娱乐设施等精神上的消费,关注相对较少。其中48.3%的人关注购物可以不排队,并用手机检测即可;46.3%的人关注家中的安防系统;35.4%的人关注移动终端远程监测家中情况;25%的人关注娱乐设施的自动调节。
2.医疗体系。人们对物联网医疗方面的各个应用的关注度差距不大,其中40.4%的人关注通过物联网查询健康档案与医疗流程;32.9%的人关注过期药品的召回与防止药品的缺货;43.6%的人关注利用无线射频腕带监测生命体征;38.3%的人关注利用电子终端与医疗人员沟通。
3.交通运输。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应用中,43%的人群关注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过半数的人关注电子化收费管理方面,45%的人群关注出行信息服务管理。
4.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45%左右的人群对二维码与智能芯片处理感兴趣,54%的人群对三网融合感兴趣,只有20%左右的人关注物流仓储管理和工厂供应链管理。
5.农业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5%左右的人群关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监测预警和农业生产规模化。20%的人群对农业智能化实施会打击传统农业产生担忧。25%的人群对信息化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有很大的兴趣。
(三)社会对物联网应用的期望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期待,39%的人群关注交通运输方面,45%的人群对食品安全和医疗养生方面更为关注,32%的人群对居家生活方面有所期待,27%的人群认为娱乐消费和教育交际方面应该推广。展现了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调研结论:物联网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一)物联网现今应用中存在的两大问题
问题一(供给方面):物联网技术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综合医疗、交通、物流、生活等多个地点的调研过程,我们发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集中于三少,少数领域、少数区域、少数单位。以大连大学中山附属医院为例,它在医疗行业率先建立物联网研究中心,虽然大连仅此一家但并有没得到患者的广泛需求,开发了腕带技术但仅能检测到患者的基本资料、医嘱;与Intel合作开发了医用平板,但造价高昂每个科室智能提供一台;建立了与患者体温、心率同步的数据平台,但因为网络承载力不足只能在个别科室使用。
综上,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研发制造费用高昂、技术壁垒限制、网络等相关技术支持不足,物联网的发展目前仅局限于三少部门。
问题二(需求方面):物联网的社会认知度与需求度很低。综合24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发现老百姓对这一高新领域基本没有认知,百姓所关注的也主要是生活方面的居家安防、医疗方面的身体检测、交通方面的出行管理,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今只是局限在政府与少数部门的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只是局限在少数公共部门的吸纳;物联网概念的宣传,也主要集中在一些社会的精英阶层。
综上,目前物联网的应用与百姓的生活需求是相脱节的,因而社会上企业、消费者对此的关注度都很低,产业的发展仅仅靠政府的推动吸纳,而失去了市场的根基。
(二)物联网未来发展中的“新四化”建议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物联网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针对物联网应用在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物联网发展的“新四化”。
使物联网技术平民化,一方面降低物联网技术使用的费用,一方面降低物联网技术操作的难度;这既需要技术的快速革新换代,更需要市场的充分竞争。
使物联网技术一体化,一方面制定物联网应用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实现物联网应用相关软硬件间的承载支持;这需要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沟通协调,来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
使物联网技术市场化,一方面促使行业发展更多地切合市场需求,一方面扩大企业的可参与面及利润率;鉴于物联网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前期投入较大,需要政府给与积极的政策倾斜与引导。
使物联网技术驱动化,一方面完善物联网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不足,一方面鼓励企业部门将物联技术率先推入市场;新技术的生命力需要市场的验证,物联网在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相关企业积极开拓。
第二篇:物联网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的概述及应用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当今社会,物联网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日趋成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还有个人的一些创新想法。
关键词:物联网
概述
应用
创新 一 物联网的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物联网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指的是将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来看,RFID电子标签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首先必须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任何事物网络。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提出,打破了传统旧思路,展开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传统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基础的建设,例如机场,建筑物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例如个人电脑、宽带等,这两方面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新一代的IT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我们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基础设施中,大到国家基础设施电网,铁路,桥梁等,小到家庭生活中的必须用品,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真正的智能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3.物联网的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4.存在的问题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二 物联网的应用
1.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在温室环境里,每个温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由此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用户通过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系统,可以对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的生活习性、环境、生理状况及种群复杂度进行观测研究,也可用于对森林环境监测和火灾报警。传感器节点随机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状态下定期报告环境数据,当发生火灾时,节点通过协同合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火源的具体地址、火势大小等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应用在精准农业中,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形状传感器、颜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可用来监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由此确定作物的成熟程度,以便适时采摘和收获。用户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植物生长的人工环境的监控,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音频传感器等进行灭鼠、灭虫;还能用流量传感器及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农田水利灌溉。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物联网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解决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是增加容量。但在当今交通容量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我们需要其他解决办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道路和汽车中是一个高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增设路边传感器、射频标记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城市管理设立一个城市监控报告中心,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这样系统能够快速收集每个网格中所有类型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如何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策略使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这需要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还可以丰富驾驶者的经验,而不再仅仅关心出行时间及路线选择。同时,它还可以改进汽车、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使之更具便利性。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下一班的市郊火车或地铁上有多少空座位。集成服务和信息对未来的公共交通至关重要。例如,为均衡供求,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可以定位乘客位置,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智慧的交通工具。
智慧的道路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但我们仍不了解行人、车辆、货物和商品在市内的具体移动状况。因此,获取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安置的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的先进自由车流路边系统来无缝地检测、标识车辆,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并据此调整路线,从而避免拥堵。以后我们将能建成自动化的高速公路,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从而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智慧的交通系统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也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3.物联网在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在我国的普及速度十分惊人。从这项技术在国内出现到现在,不到十年时间,就已经处处可见。在大城市的写字楼中,很多公司使用的指纹打卡机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有笔记本电脑应用的人脸识别登录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看似与传统锁具相去甚远,但其实也属于锁具及安防产品的一部分。
相比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似乎还不那么普及,但是在大城市郊外的别墅区,应用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的锁具与安防系统比比皆是。生物识别技术是锁具及安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式,但是目前我国能够生产指纹锁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而能生产人脸识别锁具和视网膜识别锁具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我国锁具及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关。
2010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专家表示“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依托于全球第二大五金展——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的强大平台,致力于为广大锁具与安防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参与展会的将有300余家锁具与安防行业国内外领军企业参展,他们将带来最先进的锁具及安防产品参展。”该专家表示,“展会还将在现场设立„新品展示专区‟,为锁具及安防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免费的展示机会,助力锁具及安防企业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技术动向,进而促使自己的产品实现技术上的飞跃。” 三 可能的创新应用
我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设计智能声控门,它们分为两类,一种是跟声控灯差不多的,有人要经过的时候,只要发出人的声音,门自动就开了,这类声空门没有选择性,任何人都可以让它打开,它主要应用于一些公共场所。另外一种是与指纹锁相似的,只有特定的人的声音以及设定好的类似于密码的话才能让它打开,这类们可以用于防盗,而且开门比较方便。不过这些只是一些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本人也不清楚。
第三篇: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2)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摘要: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本文从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相关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的一些思考。关 键 词:物联网 产业发展 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产业升级服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1]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 smart earth智慧地球“概念,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
2009 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希望物联网能帮助提升欧洲的竞争力,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009年9月,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
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日本是较早提出物联网的国家之一。2004年日本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即泛在网战略。2009年日本又颁布了新的i-Japan战略,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
2009年10月,韩国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
3.国内物联网发展状况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其后温总理多次在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信部也明确表示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的物联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福建、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并将“感知中国”的中心定在无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政府、中科院与无锡市政府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1.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产业链
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2]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括了各行各业、各个物品。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不同国家都确定了各自发展的重点。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2式智能技术等。地理识别系统、过广泛的互联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以太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物联网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拟在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2015年超4,000亿元,其中无锡要达1000亿元。浙江要在2015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15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可想而知。
三、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我国从事物联网产业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培训。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是物联网研究的重要力量。
2010年6月18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与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新区联姻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目前“物联网技术学院”将通过整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内的现有师资、实验设备和专业,初期规划建设感知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三个系部,学院学生就读期间有机会到中国电信相关业务部门参加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众多的高校也纷纷申请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2010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中,共有30所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2所设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5所设立了传感网技术专业。
除了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像上海交通大学之类的全国知名院校还与物联网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做物联网技术攻关。
四、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思考
1.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物联网受到各国政府及IBM等跨国大公司的重视,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可以预见到,物联网必将成为新兴生产力的代表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3]。物联网能从基础层面提高经济效益,已经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技术动力,但物联网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物联网的大规模产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物联网人才培养可分为研究院、本科、高职几个层次。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几乎为零,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要走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前面。“学校应该为未来培养人才。”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认为,当今,技术发展神速,更新换代的频率更快,教育一定要未雨绸缪。因此,在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是必需的。
2.谨慎设立,避免一哄而上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技术在未来必将会得到极大的应用和扩展。物联网远大的市场前景预期,丰厚的市场回报,使物联网为今年最受追捧的名词。各大高校也纷纷申报设立物联网及相关专业,今年全国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申请的院校就高达700余所。然而要开办一个新专业,需要进行谨慎的调研和论证,需要进行完善的课程开发和设计,需要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如果部分学校只是看到物联网的炙手可热,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旧瓶装新酒,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学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不负责任的。
在这波新专业申报的热潮中,部分学校通过谨慎的理性思考后选择了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关于物联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或是开设选修课,将新产业的内容变成课程加入。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物联网的新技术,使专业建设跟上技术前进的脚步,提升了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
第四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1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
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用途遍及多个领域。因此,物联网的技术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物联网的核心实际上是“感知”,并不是我们所使用的网络。众所周知,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基于物联网本身的应用与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真正的信息整合将变成可能,并将带来非常智能的体验。本文在简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以及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对物联网的在海计算、云计算以及在实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斌对物联网发展前景做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 海计算 云计算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will becom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its use in several areas.So, the thing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core of the network is in fact that “perception”, and we do not use network.As is known to al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are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itself thing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computing power, the re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will become possible, and will bring very intelligent experience.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networking in the calculation, cloud computing and 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Added to the thing developing prospects were simple network prospect.Keyword : Content networkingSea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还在探索过程中,物联网可初步定义为:物联网是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和条码及其他基于物与物通信模式的短距无线网络等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把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和它们的属性标识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原来只是人与人交互的互联网升级为连接世界万物的物联网。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并合理运用,这将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得到很大的益处。
2、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种多样的系统技术应用。一般将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体系按照四个层次来建立模型,即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的各层次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所以,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的功能,各层之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
与共享。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层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同一个层次上,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按需分配设置。但是,优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控制首先都需要一个合理的顶层系统设计,为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整体性能保障。
3、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但可把物联网划分为一个由传感器层、传送层、物联网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四层体系。
(1)传感器层及M2M 终端,主要包括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2)传输层首先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以将传感器层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可靠传送,这一层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部分。
(3)物联网服务层包括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部分。
(4)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比如物流系统、安全监控、农业监控、灾害监控、智能家居、车辆调度、军事领域等。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发展针对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最切实际需求。
4、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4.1. 物联网与海计算
海计算是通过在物理世界的物体中融入计算与通信设备以及智能算法,让物物之间能够互连,在事先无法预知的场景中进行判断,实现物与物间的交互作用。海计算一方面通过强化海量的独立个体间的局部即时交互和分布式智能,使物体具备自计算、自组织、自反馈的海计算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融入在个体中的信息装置,实现物体与信息装置的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获取物质世界的信息。海计算的本质是物与物间的智能交流,实现物与物间的交互,代表终端的万物世界,海计算是物理世界各物体间的计算模式,而云计算是服务器端的计算模式。
海计算是倡导由多个融入了信息装置、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物体,通过局部交互而形成具有群体智能的物联网系统。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用结构通过引入融入信息装置的“自主物体”,有利于产生通用的并可批量重用的物联网技术和部件,这也是信息产业主流产品的必备特征。
(2)分散式结构的海计算物联网强调结构分散,比较容易消除单一故障点、单一控制点和单一瓶颈,使扩展更加灵活。
(3)高效节能充分利用局部性原理,可以有效地缩短物联网的业务直径,覆盖从感知、传输、处理,到控制的路径,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4.2. 物联网与云计算
通过信息的感应、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我们把这一环节叫做物联网的“前端”;而基于互联网计算的涌现智能以及对物理世界的反馈和控制则称为物联网的“后端”。现今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目光普遍聚集在物联网的“前端”,而物联网的“后端”也同样重要。从“后端”看,物联网可以看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以提高物理世界的运行、管理、资源使用效率等水平为目标的大规模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实时感应、高度并发、涌现效应和自主协同等特征。云计算为很多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率计算模式,并具备互联网服务的便利、低价等优势。云计算的目的是将资源集中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由这种云中心提供应用层、平台
层和基础设施层的集中服务,以解决传统IT系统零散性引起的低效率问题。云计算不仅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而且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4.3 实时信息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RIS)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又由如传感器、射频识别和视频、音频图像采集器等多种类型的采集设备所组成。当用户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系统时,实时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主动推送,或是用户主动发出请求后等待接收信息。一个实时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开放性,以此促进实时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在物联网中,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以及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等都是常见的采集设备,所标记的物体的相关信息事先已经被写入射频识别标签,同时通过标签接收阅读器发出相应的射频信号。实时信息处理大致分为分类实时信息收集、数据规整、实时场景重构和数据挖掘等步骤。总体上讲,实时信息处理是把原数据加工成信息的一个过程。实时信息分发模型又由Pull和Push两种模型构成。Pull模型一般是由用户发起信息请求,请求在经过处理后转化成采集指令,信息源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传回给用户;而Push模型一般是由信息源先通过采集设备采集到实时信息,信息经过处理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有选择地传送。此外,实时信息系统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传递延迟、信息精准度问题以及隐私问题等。目前,尽管物联网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应用也遍及公共事业、物流交通、医疗卫生、政府机关、文化教育、市政管理、安全生产、金融投资、旅游经济、能源环保、工业监测、气象水文、农业服务、智能家居等各行各业,并得到各个领域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还面临众多挑战。另外,物联网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知识充分集成和融合,为物联网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物联网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5、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随着通信设备、管理软件等相关技术的深化,物联网技术相关产品成本的下降,物联网业务将逐渐走向全面应用。中国政府也将物联网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几十倍,巨大的经济利益必然驱使激烈的技术竞争。全球科技大国先后都提出了物联网发展战略,掀起了新一轮物联网的浪潮。2010 年国务院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国内各大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竞相跃跃欲试、蓄势待发。许多省份也都陆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并纷纷兴建示范工程。展望未来,国家和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下一步物联网必将向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通信宽带化、多元化、协同化;应用综合化、多媒体化;网络的融合化、自组化、泛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于物联网〔J〕.商场现代化,2010,(5).〔2〕李虹.物联网—生命力的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9,(12).〔5〕 Texas Instruments.A true system-on-chip solution for 2.4GHzIEEE 802.15.4/ZigBeeTM[Z].2006 〔6〕 Texas Instruments.CC2430ZDK ZigBee Development Kit ProUserManual Rev.1.2.1.2006
第五篇: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20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十二五”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物品和物品与物品可靠互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已经成为现实的多种装置的互连网络,例如手机互连、移动装置互连、汽车互连等等,都揭示了下一代网络在互连任何物品方面的发展趋势。
三是深度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主要目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控制,这要求物联网系统具有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嵌入式系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嵌入式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等多项技术,是针对某一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家电、工业装置、医疗器械、监控装置等各类物理设备中,国际上把利用计算技术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的嵌入式系统称为深度嵌入式系统。
(二)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误区
一是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领域,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二是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事实上物联网可以是传统意义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组成局域网、专业网,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局域网才是其最大的应用空间。
三是认为物联网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为我们服务。物联网理念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特征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提升。
二、我国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联网研究起步早,技术研发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早在19xx年就开始进行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部署了物联网相关技术攻关,并在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走在世界前列,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xx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我市拥有较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示范应用经验
是省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在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人才资源和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聚集了北洋集团、新北洋、华菱电子、双丰电子、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北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在射频识别和图像读取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市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分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我市拥有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内容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我市先后启动了工业、海洋、环保、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北洋集团研发的国际海运物流管理系统和港集团建设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时应当看到,我市物联网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外先进区域相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尚不完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体系不健全,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面对激烈竞争,我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动示范应用,才能确保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
主要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专业化水平强、产业化应用好、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强市。
一是建立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核心产业、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形成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聚集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研发中心,在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应用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系列,自主研发、产业保障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提升,并在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培育一只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物联网人才支撑环境,引进一批物联网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初步显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
四、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跟踪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
(一)集中突破物联网重要核心技术
1.新型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重点围绕关键传感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发挥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卡尔电气等企业技术优势,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打印与扫描图像、地震检波、石油勘探传、光纤测温、智能家居、物位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各类新型传感器研制,和低功耗传感节点及监测设备的嵌入式微系统技术研发。
2.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强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等技术研发;加快云安全技术的研发;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研发高效率传输光缆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
3.物联网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加强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加强各层次数据接口信息交互的标准化研究;加强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新一代网络服务业务。
4.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重点加强可编程、系统测试、数据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及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先进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核心框架及中间件构造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面向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研发。
(二)重点培育物联网关键产业领域
1.先进传感器产业。围绕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抢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研发和制造企业,迅速提升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影响力。大力支持北洋集团开展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开展相应读写器具研发和生产;引导新北洋、卡尔电气等企业开展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华菱电子研发高精度图像传感器、北洋集团研发光纤测温传感器、双丰电子研发地震检波和石油勘探传感器;支持和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海洋环境检测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并产业化。
2.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开展传输技术和安全技术研究,引进一批基础设备生产和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网络产业。大力支持宏安集团研发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电缆、超五类数据缆;支持东兴电子、宝岩电气、新康威等企业研发智能数据传输与连接线缆;支持渔翁科技研发高性能数据加密设备和信息安全设备;积极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数据加密等,并尽快进行产业化。
3.物联网基础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软件等相关基础产业。支持家和科技研发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与集成方案;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学(分校)联合相关企业研发面向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核心框架及中间件产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微电子研发中心研发汽车电子芯片;支持农友软件研发新一代农村信息化集成服务系统。
4.物联网应用提升产业。利用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动港集团、威东航运、胶东国际海运、汇峰物流园、鑫通物流园、华东海运等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威高集团、金猴集团、光威集团、天润曲轴等大企业集团实施制造业物联网工程;支持好当家集团、寻山水产集团等企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产品加工和海水养殖。
5.物联网集成和服务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与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相关的通信传输、智能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尽快形成以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内容提供以及运营服务为主的物联网网络运营和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服务支撑体系。
(三)加快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
1.构建适合物联网应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开放、标准、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支持网络运营商、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搭建物联网信息中心,构建综合性物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和测试平台,为物联网相关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测试等服务,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实施。
2.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依托北洋电气集团的省智能光纤测温重点实验室和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建成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具备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哈工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推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执行重大示范项目等主题开展集中攻关。
3.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技术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立足、辐射全省的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推进省内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对接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会工作组,推动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应用项目。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智能工业示范应用。加快三角轮胎、万得集团的射频识别项目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质量控制智能化。在黄海造船、成山集团、天润曲轴推广数字化设计、电子识别、可配置信息集成等先进生产技术。在威高集团应用产品质量和成份智能监测技术。
数字渔业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海上110”、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洋产品加工及等领域的应用,以公安边防为依托,加强海上基础设施建设。以好当家渔业集团、鸿洋神为重点,推动海洋产品分类、质量检测、产品流转、生产加工等智能化。建立海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整体提升。
智能物流示范应用。以港(国际物流园)、华东海运、家家悦集团为主体,建设港口集装箱智能调度、职能仓储系统、商品分拣调拨、物流信息处理、车辆调度等智能信息系统,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等物流模式的应用,推动以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发展。
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北洋集团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在我市电网中应用,实现重要输变电设备和电缆温度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以佳衡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远程抄表、自动通知和缴费系统,提升精细管理和智能运营能力。
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加快射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智能交通行车诱导、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智能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等系统示范应用,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数字节能环保示范应用。推动基于传感技术的高耗能行业传统工艺改造和生产流程优化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噪声监测和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护等系统领域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的监测、防控体系。
智能城市管理示范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建设中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大型活动实时监控、应急指挥。以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为示范,探索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
五、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一)确立物联网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地位,予以重点支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强有力的促进和推进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物联网产业推进计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市场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产品。成立物联网专家咨询机构,聘请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就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论证。
(二)加快推动基地园区建设,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
支持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通过专业园区建设,集成创业服务、技术支撑、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项目在基地(园区)布局,打造涉及研发、制造、集成、运营多个环节,涵盖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中,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及其它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推动新型企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由政府牵头组建若干产业技术联盟,协调联盟各方利益和冲突,消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作用、核心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重要市场开拓。提升各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物联网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研发、合作营销、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等,促进产业联盟的国际化。
(四)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技术标准是技术化的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点,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我市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发挥政府、协会、联盟等的作用,完善市场驱动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核心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要加强与国内重要系统集成商和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使之成为我市技术标准合作者,加快我市参与的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完善。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时了解国际相关产业发展动向,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
(五)创新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快速聚集产业资本
建立政府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联网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等。积极组织物联网产业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上市融资协助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
(六)进一步完善培养引进机制,壮大物联网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互派交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与国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交流、创业;鼓励驻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落实我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