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17: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

第一篇: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

一九七二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二十一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在座的有周恩来总理、基辛格博士;译员是唐闻生,记录是王海容。当时中美双方商定,会谈情况不外传。我方将王海容的记录作为绝密文件印发中央领导人和少数部门,能够阅看者甚少。

这次会谈连翻译时间在内一共七十分钟,其中涉密之处并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原来视为机密的已不成为机密。《尼克松回忆录》(中译本,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和基辛格著的《白宫岁月》(中译本,一九八○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已将这次会谈的大部分内容公之于世,其中夹杂着一些讹误和曲解。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魏史言写的《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以下简称《解冻》),文中以近半篇幅记述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一九九四年三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辑又刊载魏史言的《尼克松访华》(以下简称《访华》)一文,看来是对《解冻》作了一些修改和较多补充后加工写成的,其中对毛泽东同尼克松谈话的记述长达三页多,大都加上直接引用号,给人的印象是引自原记录。但在细读之后,发现《访华》文中需要商榷之处甚多。坦率地说,作者对于已成为历史档案的原记录不重视,使用材料带有随意性,取舍欠斟酌,对所介绍的文件研究不深。毛泽东的言论、著作向以流畅易懂著称,但他同尼克松的这次谈话却有所不同。基辛格深有体会地说:“我慢慢捉摸到毛泽东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而他最后的那个意思只有在长时间思考以后才能从总体把它抓住。„„毛泽东的诙谐谈吐之中夹带有一些暗示和主题,犹如瓦格纳歌剧的序曲,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它们的意义。”(本文所引基辛格的话,除另作注明外,均见《白宫岁月》第四册第十三至第十八页)

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以下简称这次谈话),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为免误传、误解,现据原记录及有关资料,对《访华》(包括《解冻》)及尼克松和基辛格的一些论述试作剖析,提出意见和看法,以就正于外交史的研究者。

(一)(一)据《访华》一文,这次谈话是这样开始的(本文所引《访华》,均见《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辑第八十四至八十九页): 毛主席谈笑风生,寓意深刻。他向尼克松表示欢迎和寒暄后风趣地说:“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我们吹的问题限制在哲学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基辛格马上说:“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文选。”

这就引起疑问;毛泽东初会尼克松,为什么先“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基辛格为什么抢在尼克松之前“马上说”?为明真相,照抄原记录的相应部分(以“毛”代毛泽东,以“尼”代尼克松,以“基”代基辛格):

毛: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众笑)

尼: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毛:(指基)他是博士。尼:他是一位思想博士。

毛:(指基)今天主讲要请他,博士,philosopher(哲学家),哲学博士。尼:他是一位哲学专家。

基: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选集。

由此可见:

(一)《访华》选用了这段记录的首句和末句,略去其余各句,而用“基辛格马上说”联起来,使人看不出有删节。

(二)《访华》在文字上作了多处修改,突出的是把毛说的“昨天”改成“今天”。

(三)记录中并无“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这是《访华》添加并置于引号内,作为毛的话写出来的。

(二)关于这次谈话的开始部分,基辛格作了如下描述:

毛评论了尼克松在飞机上对乔冠华说的一句话,即他认为毛泽东是可以同他谈哲学的人。(这是又一个例子,说明中国人内部联系特别迅速,而且对毛的汇报很详尽)他开玩笑说,哲学可是个“难题”。对于这个题目他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可说,可能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

这一段的末两句,可能就是上引《访华》添加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的蓝本。《访华》将毛说的“昨天”改成“今天”,可能也是以基辛格的这段话为依据的。为了说明这一点,先引《访华》的一段真实记述:

“二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尼克松总统的专机飞抵上海,稍事休息用餐后,即由专程前往迎接的乔冠华、章文晋、王海容等陪同,于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到达北京。”(下午)“二时四十分,毛主席在他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

基辛格判断:尼克松在飞机上对乔冠华说,毛泽东是可以同他谈哲学的人,中国人很快向毛主席汇报,因此,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时就说,哲学可是个“难题”。《访华》可能据此判断,这都是发生在二月二十一日的事,尼克松在飞机上对乔冠华出“难题”的时间,应是“今天”,而不是记录中所写的“昨天”。

但是,在这次谈话中,尼克松和毛泽东都没有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类的哲学问题。尼克松所说的“哲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基辛格未作解释,《访华》未作探索。在把“昨天”改成“今天”之后,这个问题将会永远搞不清楚了。而这样一来,就无法理解毛泽东开头那句话的含意,也难以理解毛泽东这次谈话的基本精神。

其实,按原记录作些查证,就会找到答案。

答案就在新华社编印的《参考资料》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上午版第一页的合众国际社的一则电讯中,现节录如下:

[合众国际社关岛阿加尼亚二月二寸日电](记者:诺曼·肯普斯特)尼克松总统今天说,他准备同中国领导人进行马拉松式的会谈,如果这些会谈证明在缓和中美紧张局势方面有成果的话。

尼克松在他的蓝、白、银三色的“七六年精神号”喷气式飞机上对记者们说:“我们的主人想参加会谈多久,我就准备参加会谈多久。”

总统说,他期望他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中略四段)

尼克松说,毛和周都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他们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

他说:“他们是一些眼光看得很远的人。” 他说:“我自己时世界上的长期的和双边的问题的态度不是策略性的。美国领导人的眼光必须看得很远——我们的政策辩论必须根据一项妥善地制订、并且为人们充分了解的哲学,这是我们国际关系的基础。”

在导语之后,多次出现了“哲学”字眼,而在这里,“哲学”具有特殊的含意。尼克松所说的“哲学的角度”,是指“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他所说的“有哲学头脑”,是指“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而是“眼光看得很远的”。他说,他对(中美)“双边的问题的态度不是策略性的”,那就意味着是战略性的。他说,美国“国际关系的基础”是(由他)“妥善制订”的“哲学”。这里的“哲学”实际上是“战略”的同义语。

概括起来说,尼克松期望同中国领导人的讨论,要用“哲学头脑”并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要“眼光看得很远”,尽量撇开“眼前的问题”,摆脱“实际的”即具体的和“日常的问题”,超越“策略性”的问题。那就意味着,要着重讨论长远性的、原则性的、宏观性的、战略性的问题。

尼克松这番话确实是在飞机上讲的,但不是对乔冠华而是对美国记者讲的,时间是二月二十日而不是二十一日,记录上的“昨天”是正确的,《访华》改成“今天”是错误的。

(三)这次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就对尼克松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这句开场白真是高明之至,精彩之至。然后,毛泽东借尼克松的话并揉进自己的意见,用幽默的口吻明确提出:“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这就是说,不吹眼前的、具体的、日常的、策略性的问题,只吹问题的长远性、原则性、宏观性、战略性的方面。

尼克松简述了他在飞机上“这样说”的原由,赞誉毛泽东是“思想深刻的哲学家”(这里的“哲学家”意为“战略家”)。毛泽东避开了尼克松的赞誉,转而一再促使基辛格发言。在尼克松引导下,基辛格讲了他在哈佛大学时指定他的学生“读主席的选集”(《访华》将“选集”改成“文选”)。接着,《访华》写出了内容与记录相同的三句话,即:毛主席说:“我那些东西算不得什么。”尼克松则称赞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毛主席说:“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尼克松将这三句话以基本相同的字句写进他的回忆录,起语用的是“毛用典型的谦虚口吻说”;他称赞毛泽东的那句话则写成“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

对此,基辛格另有看法。他写道:“毛泽东的谈话也不全都是战略问题。(按,这表明,他认为毛泽东的谈话大都是战略问题)甚至在我们短暂的会见中,他也摆脱不了那使他的成就蒙上阴影并给他的晚年带来痛苦的噩梦。”他举出的唯一例证是:“毛泽东不无伤感地回答(尼克松)说:‘我没有能改变世界,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地方’。”并说,这种“无可奈何地接受事实的态度,突出地表明了革命的矛盾”。

这显然是曲解。但国内却有人据此为文贬低毛泽东,胡说毛泽东自己承认,他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地方。与这种谰言相对照,一九九四年尼克松逝世后,人们发现在他尚未出版的最后著作《超越和平》一书中,首先提到毛泽东,说毛泽东是“富有领袖魅力的共产党领导人,曾运用他的革命思想推动了一个国家并改变了这个世界。”〔2〕

(四)同“哲学”问题相关联,这里插进《访华》中间部分的一段话: 尼克松想接着谈台湾、越南、朝鲜、日本、苏联等问题,毛主席打断他的话说:“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指周总理)跟你谈的事。”

读者可能要问:尼克松想谈的都是当时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却打断他的话,说他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这岂不是太生硬,使尼克松难堪?究竟毛泽东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事实是,《访华》按照记录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而对尼克松的话却转述得不准确。据记录,尼克松说:“如果可能,我希望跟总理,以及以后跟主席除了讨论眼前的问题,台湾问题、越南问题、朝鲜问题而外,„„”毛泽东不等他讲完,就说了上面引述的那句话。很清楚,尼克松把台湾、越南、朝鲜问题都说成是“眼前的问题”,毛泽东对“眼前的问题”表示“不感兴趣”。他开宗明义就提出:“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而尼克松对记者说过,他期望同毛泽东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而不只是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对此,基辛格是这样写的:“当尼克松列举了一系列需要共同关注的国家时,毛泽东客气但又坚定地回答说:‘这些问题不是在我这里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去谈。我谈哲学问题。”,基辛格记述的这段话虽与记录不相同,但却相当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的本意。

(二)《解冻》对这次谈话的内容作了概括,说毛泽东同尼克松“纵论天下大事”,“交谈”了“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3〕。这样的概括不符实际,《访华》删去了,这是对的。但《访华》没有另作概括,没有指出这次谈话的主题,这是缺陷。尼克松则有点睛之语,他写道:“我同毛会见,主要谈到我们之间有发展潜力的新关系的他所谓的‘哲学方面’。”(此处及以下所引用尼克松的话,均见《尼克松回忆录》中册,第二四九至二五三页)简言之,这次谈话的主题是中美关系的“哲学”方面,亦即中美关系的长远性、原则性、宏观性、战略性的方面。

毛泽东牢牢抓住这个主题,主动对尼克松和基辛格说了五段话:

(一)第一段。《访华》称,毛主席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蒋委员长,他可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们长得多。”接着加了一句:“主席话锋一转,很自然地引出台湾问题。”

记录中这一段文字较长,包括周恩来和尼克松的插话,《尼克松回忆录》详细地记述了,《访华》则作了有失原意的删改。鉴于这一段十分重要,还是照抄记录:

毛: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他最近还发表了一篇讲话。

周:就是在他们最近召开的“国会”上。

尼:蒋介石把主席叫做共匪,主席把他叫做什么呢? 周:我们一般叫蒋介石集团,新闻里面有时也叫匪。

毛:那还不是匪?彼此叫匪,互相对骂。其实我们跟他作朋友的时间比你跟他做朋友的时间长得多。

周:从一九二四年开始。为了便于理解,提供以下材料:

毛泽东讲到蒋介石“最近发表了一篇讲话”,周恩来补充说:“就是在他们最近召开的‘国会’上”。据此进行查考,就可以在《参考资料》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上午版,找到蒋介石二月二十日“在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开会典礼中的致词”。其中讲了“我们和共匪”之间的“区别”,诬蔑“大陆的精神文化”被“摧残”,“大陆七亿人民的生活”已是“血干泪尽”。接着说:“试问这是一个什么‘政权’?这如何能说它对大陆有了‘有效的控制’?„„所以今天国际间任何与恶势力谋求政治权力均衡的姑息举动,绝不会有助于世界和平,而适以延长我七亿人民的苦难,增大全世界的灾祸!我们对任何有损于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行动,保有高度的警惕!”在这一“致词”中,蒋介石未提美国,未提尼克松。他在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前一天讲了这番话,矛头所指,不言自明。对此,毛泽东幽默地而又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

毛泽东在这段谈话中多次讲到“朋友”,这不是泛泛之谈。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新华社就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对外政策报告作了长篇评论(见次日《人民日报》)。其中说;

“美国总统在谈到中国时,开宗明义就肯定中国是美帝国主义的‘死心塌地的敌人’,这表明美帝国主义不愿改变其敌视中国的立场。他在谈到他的访华之行和中美关系时说,‘我们不会以牺牲朋友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新的对话,但是尽管知此,我们承认,这种做法不能不使我们台湾的老朋友感到苦恼。’”

“尼克松总统一方面说美国‘经不起同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隔绝开’,另一方面又说不能‘背弃’美国的‘老朋友’,这充分表明他处在难以解脱的自相矛盾之中。”

参阅上述材料,有助于理解毛泽东这段话的含意。可以设想,当时十分注意研究中国有关文章和评论的基辛格,不会忽视这些材料。对毛泽东这段话,基辛格记了一句“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然后,他又作了仔细的分析。他写道:“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把它当作中国内部的一项不甚重要的争端;他甚至只字不提美国在台湾驻军问题”。“关于双方如何对骂开的玩笑”,是“有政治意义的”;“连这也是一种传话的方式:中国人最终是会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的”。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根本未提台湾,只提到“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提到“彼此叫匪,互相对骂”。基辛格认为,这是向尼克松“传话”:“中国人最终是会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的”。(意即不许美国及任何外国干预)这就从“哲学”方面阐明了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

《访华》称,“主席话锋一转,很自然地引出了台湾问题”。这样一句插话是否正确?就不必评论了。

(二)第二段。据《访华》称,毛主席向基辛格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这一段的文字与记录相同。记录中“头一次来”之后有一逗号,《访华》删去了,《解冻》将逗号改成“的”字,这都有损原意。

“头一次来”,是指基辛格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秘密访华;当时周恩来同他商定了“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的公告,由双方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于七月十六日同时发表。

基辛格确因“跑中国跑出了名”。(他说:当尼克松派他秘密访华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我基本上是默默不闻的;我任职两年半以来从未举行过公开的记者招待会”〔4〕。)毛泽东这样说,是对他“跑中国”表示赞许,激励他继续“跑中国”,为发展中美关系而努力。

“公报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描述。(基辛格说,在他秘密访华时,“周恩来指出,这一宣告会震动世界。他说对了。这不仅使新闻界震惊,而且一夜之间改变了国际政治结构。”〔5〕)毛泽东讲这句话,似在向尼克松和基辛格表示,中美关系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而是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影响的,应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

这一段本可到此结束。但《访华》写道:“毛主席又幽默地说基辛格‘他不像个特务’。实际是称赞他秘密访华的保密工作做的好。”——实际是,毛泽东并未讲这句话,也未对基辛格作这样的称赞。这无需引用记录,只需引用《尼克松回忆录》:

“他不像一个特工人员,”我说。“但只有他能够在行动不自由的情况下去巴黎十二次,来北京一次,而没有人知道——除非有两三个漂亮的姑娘。” “特工人员”的英文是secret agent,亦可译为“特务”。“他不像一个特工人员”,分明是尼克松说的,《访华》却写成是毛泽东说的,并故意把“特工人员”改作“特务”。

上文“我说”之后的引号中的话,《访华》全部照抄,只将“我说”改成“尼克松笑道”。这样,即使从《访华》看,也是尼克松而不是毛泽东称赞基辛格“保密工作做的好”。但尼克松并未作此断语,只是具体指出基辛格“去巴黎十二次,来北京一次,而没有人知道”。《访华》照抄了尼克松这段话,又另外加上毛泽东“实际称赞他秘密访华工作做的好”。这是不严肃的。

继“„„漂亮的姑娘”之后,《访华》写道:

基辛格慌忙解释:“她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做掩护的。”毛主席问:“是在巴黎吗?”尼克松又问:“凡是能用漂亮姑娘作掩护的,一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外交家。”毛主席反问:“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啊?”尼克松申辫说:“他的姑娘,不是我的。如果我用姑娘作掩护,麻烦就大了。”周总理点上一句:“特别是大选的时候。”引起大家哈哈大笑。

以上引号内的语句,除两个字外,都与《尼克松回忆录》相同。引号前的“慌忙解释”、“反问”、“申辩”、“点上一句”等则是《访华》的作者绘声绘色的手笔。

对上述尼克松、基辛格的话,不必与记录查对。但应指出,记录中并无“毛主席问:‘是在巴黎吗?’”。所谓“毛主席反问„„”,据记录,则是“毛:你们的姑娘常被人利用啊?”最后一句是毛泽东说的,而不是“周总理点上一句”。记录中也无“引起大家哈哈大笑”的描绘。

(三)第三段。《访华》称,毛主席说:“讲老实话,这个民主党如果再上台,我们也不能不同他打交道。”

毛泽东讲这句话的因由是;尼克松一九六九年入主白宫后,“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6〕。此外,尼克松也想借助改善中美关系多捞选票,连任总统。毛泽东早就看出这一点,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对斯诺说:“一九七二年美国要大选,这年的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7〕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有关部门邀请并批准了美国乒乓球队和一些友好人士、新闻记者等访华,但对美国政界人物的访华申请则不予安排。对此,尼克松可能没有察觉。据基辛格称,在他一九七一年七月准备秘密访华前,“尼克松还想要中国人保证,在他去中国之前,不邀请美国的任何政治人物去中国访问”〔8〕。在他离开美国之后,他写道;“我三番五次地接到训令,还是在我出发前跟我讲过不知多少遍的那些话,„„在尼克松之前,其他政治家不许去中国。”〔9〕基辛格抵京后,在同周恩来会谈中,婉转地表露了此意,周恩来明确告诉他,我们收到了美国政界许多人士申请访华的函电,但我们都未邀请。基辛格立即代表尼克松感谢中国领导人的“明智”,并说,美国走向同中国友好之路应由尼克松总统亲自开始,美国其他政治家步尼克松的后尘才是合适的。

毛泽东讲这句话意味着,中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应该超越美国党派政治的框框,高瞻远瞩地持续地发展中美关系。此后不久,美国参众两院的两党领袖和一些议员相继访华。尼克松虽以压倒优势赢得大选,但被“水门事件”搞得焦头烂额,被迫辞职。一九七九年一月中美建交,当时美国总统是民主党人卡特。

(四)第四段。摘抄原记录(《访华》所作的删改则不提及): 毛;我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就是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一票的。„„ 尼: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东西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毛:我是喜欢右派的。人家说你们是右派,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尼:是的。

毛:说英国的希思首相是右派。„„说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也是右派。我喜欢右派,比较高兴这些右派当政。

尼:我想重要的是,在美国,至少现在,像我这样的右派可以做那些左派只能口头上说说的事情。(毛点头)

毛泽东对斯诺说,尼克松是“右派”,是说“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10〕。而毛泽东在这一段中说的“右派”,是作为“哲学问题”讲的。从“哲学”即“战略”上讲,当时西方一些国家中,在“苏攻美守”的形势下,右派主张对苏强硬,或可称之为抗苏派,左派主张对苏妥协,或可称之为亲苏派。为了抗苏,也就主张改善对华关系。由于对苏妥协,往往不愿或不敢接近中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把尼克松、基辛格说成右派,并把“英国的希思首相”以及“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也说成右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说“我喜欢右派,比较高兴右派当政”。对此,尼克松作了心领神会的回答。基辛格犹感不足,以向尼克松提醒的方式补上一句,毛泽东马上作了回应:

基:总统先生,我觉得左边的人是亲苏的,他们不鼓励我们向人民共和国这边移动,而且批评你这样做。

毛。就是啰。我们国内有一派也反时我们跟你们往来,结果坐一架飞机跑到外国去了。全世界的侦察就只有美国的比较准确,其次就是日本。苏联就在那里挖尸。

《访华》对这两段话略而不提,基辛格则写了一段:

(毛泽东)提到了他自己的政治上的反对派,他说,有一个“反动集团反对我们和你们接触。结果他们乘飞机逃到外国去了”。为了怕我没听出这是指林彪,毛泽东和周恩来还解释说,这架飞机后来在外蒙古坠毁了。

(五)第五段。摘抄记录(《访华》所作的重大删改则不提及): 毛:„„所以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table tennis起不到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两年多了。

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也都不那么高兴。这个中间有八年的共和党,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想通。

这一段内容丰富,试作如下解释:

“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过去二十二年”是指一九四九年初夏至一九七一年初夏;“总是谈不拢”是指中美关系问题。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南京解放,苏联大使已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却留在南京,并派秘书傅泾波向我南京外事处处长黄华传话。毛泽东得报后,于五月十日致电南京市委:“黄华可与司徒见面”,告以“如果美国政府愿意考虑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的话,美国政府就应当停止一切援助国民党的行动,并断绝和国民党反动残余力量的联系”;“对于傅泾波所提司徒愿意继续当大使和我们办交涉并修改商约一点,不要表示拒绝的态度”〔11〕。黄华往见司徒,司徒表示,愿同新中国建立新关系。后又表示,目前尚无一个新政府成立,没有承认对象;按照国际法,美国尚不能断绝与旧政府的关系。不久,傅泾波告黄华,美国副国务卿魏伯电示司徒赴北平会见周恩来先生。中央考虑通过非官方途径较好,由燕京大学校长函邀司徒去北平。六月二十八日黄华告司徒,他希望与当局晤面事亦有可能。七月二日傅泾波告黄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示司徒,回国短暂停留后即返中国,届时可去北平。八月二日司徒离华返美。八月五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和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12〕。艾奇逊信中说:“共产党领袖已背弃他们中国的遗产,公开宣布他们附从于一个强国——俄国”,并煽动中国人民“推翻外来制度”〔13〕。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六月二十七日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台湾,并宣称台湾地位未定。不久,美国在台湾设立军事基地。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对此种种,中国政府均发表严正声明,一再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时发表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在一些国家斡旋下,中美大使级谈判于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在日内瓦举行(后移至华沙)。到一九六○年九月,会谈了一百次,除开始时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外,别无结果。美国政府实行对华贸易禁运,不准中国人去美国,不准美国人来中国。一九六○年九月十三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表声明说:“中国政府曾经设想”,双方先就“一些比较次要的问题”达成协议,“以便为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为此,中国方面在中美一百次会谈中,曾经先后提出消除两国贸易的障碍,消除两国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障碍以及在平等互惠基础上互换记者等等一系列的合理建议”,但“都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中国方面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后在会谈中没有必要再在次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而应首先致力于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即“美国政府同意把它的武装部队从中国领土台湾和台湾海峡全部撤出的问题”〔14〕。

在会谈中,美方也“首先致力于解决”它认为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要中国政府同意美军留在台湾和台湾海峡。如果借用毛泽东的语汇,把“根本性问题”称作“大问题”,把“次要问题”称作“小问题”,则可对中、美两国的态度作这样的描述:中方本想先解决一些“小问题”,以便解决“大问题”。而美方的态度则一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不干。”经过一百次谈判之后,我方改变了态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来毛泽东说:“美国人想跟我们做生意,我们就是不做。他们想派记者来,这也不成。我们认为,大问题没有解决以前,这些小问题、个别问题可以不忙着去解决。”〔15〕

直到约翰逊总统下台,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进行了一百三十四次,未取得任何成果,毛泽东说“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也都不那么高兴”,是指他们都坚持敌视中国、霸占台湾的立场,因而“我们总是谈不拢”。“这个中间有八年的共和党”,总统是艾森豪威尔,副总统是尼克松,“你们也没有想通”,当然属于我们“不那么高兴”之列。

从一九四九年五月黄华会见司徒雷登,到约翰逊下台,“谈不拢”的时间一共是十九年半,离二十二年还差两年半,这两年半就得算到尼克松的头上了。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二月十九日,我外交部新闻司发表声明说:“前中国驻荷兰外交官廖和叔叛逃,并由美国中央情报局送往美国”,美国政府“拒不接受中国政府的严正要求,并且继续诬蔑中国”,因此不适宜“按预定日期在二月二十日举行第一三五次中美大使级会谈”。由于尼克松采取破格的外交行动,中美第一三五次及第一三六次大使级会谈得以进行。一九七○年五月中方又因美国侵略柬埔寨推迟了第一百三十七次大使级会谈(此后未恢复)。尼克松多次作出了向中国友好的表示,并准备亲自访华。一九七一年四月下旬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了斯诺写的《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文中说:是否应该让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尼克松这样的右派来呢?应该欢迎他来,因为,毛泽东解释说,目前中美之间的各种问题需要跟尼克松商量解决,毛泽东高兴同他晤谈。他作为一个旅行者也行,作为总统也行。四月二十九日,美国国务卿在伦敦发表讲话称,斯诺报道的毛泽东要尼克松总统去访问是“随随便便提出的”,不是“当真的”。他还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扩张主义的”;中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国际社会,遵守“国际法规”。这时,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台湾的主权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五月四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说,美国国务院宣扬“台湾地位未定”是对中国内政的“无耻干涉”,是“以中国人民为敌”。并说,尼克松所谓要改善中美关系是个“大骗局”。

这样,尼克松上台两年半,还是“谈不拢”。自一九四九年五月黄华会见司徒雷登算起,整整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

尼克松就职后,美国政府在别的方面向中国作些姿态: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国务院还宣布:放宽(但不是取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允许美国旅游者购买不超过一百美元的中国制的非商业货品),放宽美国公民到中国旅行的限制。八月八日罗杰斯发表演说,谈到“共产党中国”时,他说:“我们放宽了美国旅客购买他们的货物的政策,并且正在批准去中国旅行的签证。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大陆上的中国人记起我们过去对他们的友谊。”此后,美国政府陆续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禁运和对美国人来华旅行的限制。直到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五日,美国政府宣布凡持美国护照去的人,只要有“正当”目的,都许可到中国访问(而不只是旅行)。同年四月十四日,美国白宫宣布大幅度取消对华贸易禁运,把对华贸易置于与美苏贸易同等的地位。

对上述种种,我国未予理会。这就是毛泽东对尼克松说的“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不干,包括我在内。”毛泽东说“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实际上是指美方改用我方在中美大使级会谈头几年采取的办法,即,先解决一些“小问题”,以便解决“大问题”。毛泽东决定先在人员来往方面采取主动,“所以就打乒乓球”。

当获悉在日本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的美国乒乓球队有访华的要求时,毛泽东立即决定邀请该队访华。这一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起到“小球推动大球”的作用。四月十四日,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16〕基辛格评称:“这也暗含有对我们的警告,如果中国的建议遭到拒绝,北京可以积极开展人民对人民的来往接触,„„以求达到他们的目的〔17〕。”

但毛泽东对美国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则不予重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其后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直到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提到可以“搞点小生意”,双方贸易才开始起步。

从“打乒乓球”起到尼克松访华这“不到十个月”的时间中,中美之间有三次重要接触,一是一九七一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发表了震动世界的公告;二是一九七一年十月基辛格公开访华,同周恩来预拟了尼克松访华时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草案;三是一九七二年一月基辛格的副手黑格访华,为尼克松的中国之行作具体安排。但中美关系仍未“正常化”。

以上五段中,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讲了中美关系的“哲学”方面。

以下三段,是毛泽东在回答尼克松所谈问题时就中美关系所作的表态或阐述,均按记录分段摘引,《访华》的修改处不予提及。

(一)尼:„„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赞成我这次访问的,苏联不赞成;日本是怀疑的,它已经表示了这种怀疑;印度不赞成。所以,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并决定我们的政策,看就全世界来说,我们应如何发展,而不是看眼前的问题。当然,朝鲜、越南、台湾这些问题也要讨论。

毛:对,赞成。

如前所述,尼克松把朝鲜、越南、台湾等问题作为眼前问题提出来,毛泽东不感兴趣。但从世界全局来探讨双方的政策及朝鲜、越南等问题,毛泽东是赞成的。

(二)尼:„„究竟怎样好,是要日本处于中立和不能自卫的状态,还是在一个时期内让日本同美国具有某些关系,这都是属于哲学范围的问题。„„总理指出,他感到美国在伸手,苏联在伸手,那么问题是,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险,是来自美国的侵略,还是来自苏联的侵略?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

毛: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

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在这里“暗示”了“一个保证”,“这个保证消除了美国两届政府的噩梦:害怕中国会武装干涉印度支那”。他对毛泽东这句话的前半段则评论说:“通过排除法,显然说明苏联是毛泽东在安全方面主要担心的对象”。这是曲解。尼克松提出的问题是:“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险,是来自美国的侵略,还是来自苏联的侵略?”毛泽东并未回答这个问题,根本不提苏联,而告以“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在基辛格一再强调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中,如果“通过排除法”,那只能意味着,对美国来说,来自苏联的威胁比较大。

(三)尼:主席先生,我知道,我多年来对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是主席和总理所完全不同意的。我们现在走在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承认存在着一个新的世界形势。我们承认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它的哲学,重要的是它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对于我们的政策。

毛:就是啰。

尼;„„当我们看到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伟大的国家时,我们知道中国并不威胁美国的领土。

毛: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周:任何国家都不威胁。

对这一段,基辛格写道:“尼克松雄辩地介绍了他从反共立场到今天来北京这一段漫长的路程(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段话),所根据的论点是,我们两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是一致的,两国谁也不威胁对方。毛泽东趁这个机会对于美国的盟国作了一个重要的保证:„„他说,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基辛格还说:“在保证中国不会到国外进行军事干涉以及在谈到日本和南朝鲜时,毛泽东是在告诉我们,北京不会对美国的主要利益提出挑战。”

从以上三段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哪些是当时中美双方的共同点,也可以看出,毛泽东从“哲学”角度点到了或暗示了印度支那、日本、南朝鲜、苏联等问题。

(三)关于这次谈话的结束部分,《访华》所摘录的很难让人理解,更看不出毛泽东在这段谈话中所显示的高度原则性和高度艺术性。为便于解析,以下按记录分七段摘抄。

在上一节周恩来说“任何国家都不威胁”之后,接着是:

(一)尼;我们也不威胁别人,我想你们也知道美国对于中国也没有领土要求。我们知道中国不想统治美国,我们认为你们也懂得美国不想统治中国。同时,我相信,当然你们可能不会相信,美国和中国都是伟大的国家,它们都不想统治世界。正因为我们这两个国家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态度相同,所以我们相互并不构成威胁。因此,我们虽然有分歧,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点来建立一个世界结构,一个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安全地发展自己、各走各的路的结构。对世界上另外一些国家谈不上这一点。

毛:你们下午还有事情?现在几点了? 周;四点半开全体会,现在是三点三刻。毛:吹到这里差不多了吧?

尼克松说“中国不想统治美国”,“美国和中国都是伟大的国家”,这是事实。但他说,美国和中国一样,“不威胁别人”,“不想统治世界”,则不是事实。他说,中美两国“可以找到共同点来建立一个世界结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与中国反对少数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立场相悖的。

对此,毛泽东没有回答,转而询问时间,表示结束会谈。

(二)尼:我想说,我们知道你和总理是冒了很大的险请我们来的,这对我们也是一项困难的决定。但是,我读了主席的某些著作。我看到主席写道,机会来到面前时,要“只争朝夕”。

毛(笑):只争朝夕就是他(指基)。(按:毛泽东对尼克松的这段话仍未置答,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推给基辛格)

(三)尼;从个人的意义上说,你和总理对我都是不了解的,因此你们不应该信任我。但是你们会发现,我不能做的就决不说,但我做的比说的要多。我就是想在这样的基础上,同主席和总理坦率地交换意见。

毛:大概我这种人放大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这一套,建立社会主义。

尼(微笑):就是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匪徒。

毛:你可能就个人来说,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尼(笑):就没有靶子了。这一大段话非常精彩。除“就没有靶子了”一句外,尼克松以基本相同的语言全都写进他的回忆录。

对于毛泽东讲的“放大炮”那一句,基辛格认为,毛泽东是让人不要“认真看待中国到处墙上写着的这种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并据此认为,“中国领导人在和我们打交道时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他们面临的危险使地缘政治占据了绝对的首位。”

事实是,在尼克松讲了“你们不应该信任我”,讲了“我不能做的就决不说,但我做的比说的要多”之后,针对“说”和“做”,毛泽东乘机讲了“放大炮”那一段。毛泽东认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着“打倒帝、修、反”、“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说过:“任何国家的问题,只有当地人民起来革命,才能解决。”〔18〕毛泽东还说过:“中国支持革命,不支持革命不行。哪里发生革命,我们就发表声明支持,并开些大会声援。帝国主义讨厌的就是这个。我们喜欢说空话,放空炮,但不出兵。放空炮,就叫侵略?出了兵的,反而不叫侵略?”〔19〕

有意思的是,尼克松听了“放大炮”那段话后,马上想到“打倒帝、修、反”的对象,并联系自己,笑说“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毛泽东又对他讲了一段“谈笑风生,寓意深刻”的话。这是与上引的新华社二月十七日对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的评述相呼应的。

(四)尼:主席的一生我们都是熟悉的。你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现在到达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国家的顶峰。我的背景,不那么被人所知,我也是出身于贫穷家庭,现在达到了一个大国的顶峰。我感到,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哲学是不同的,但我们都脚踏实地,都来自于人民,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全世界。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毛:你的《六次危机》写得不错。

尼克松以基本相同的语言将这段对话写进他的回忆录。

在这里,尼克松先讲到毛泽东个人和他个人的一些共同点,然后提出要同毛泽东“实现一个突破”,实际上还是要按照他的愿望共同“建立一个世界结构”。毛泽东仍不置理,“顾左右而言他”,但换了一种方式,说“你的《六次危机》写得不错”。从而表明也研究过尼克松的著作。

(五)毛:所以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

尼:他的死是很令人悲伤的。(按:斯诺于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五日在瑞士寓所逝世)

毛泽东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同斯诺谈话时说的,“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中的“谈”,是指“谈”中美关系,首先是谈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即,美国从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量。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建交。如果尼克松同意这样做,就是“谈得成”。毛泽东估计到尼克松虽表示了访华的愿望,但很可能迈不开这样大的步子。毛泽东从战略上考虑,没有以“谈得成”作为尼克松访华的先决条件,而是为他留下“谈不成也行”的余地。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决策,促使尼克松下定访华的决心。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总统,去访问并无外交关系且被称为美国“死心塌地的敌人”的中国,这使“全世界都震动了”。一九七一年十月,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是中国的巨大胜利。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决策,对当时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的苏联起到了约束作用,并扩大和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威望。

尼克松访华前,已通过基辛格向我方表明,美国开始走向中美关系正常化,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还要有一个过程,美国还不能断绝同台湾国民党集团的外交关系,须待尼克松一九七二年赢得大选后,在第二届任期的中期,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美建交。因此,尼克松访华时,中美还是“谈不成”,“谈不拢”。

当毛泽东向尼克松回顾当年同斯诺的谈话时,尼克松采取回避的态度,只说一句“他的死很令人悲伤”。

(六)毛:人们会说话的。一次没有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那我们第二次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双方站起来)基辛格以大体上相同的语言记下毛泽东这句话,但把“没有谈成”写为“失败”。他评称,“毛说的是对的,第一次的失败必然会使后来的成功逊色。”〔20〕——这是什么意思?搞不清楚。

在这里,基辛格忘了他自己的体会:“犹如瓦格纳歌剧的序曲,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它们的意义。”——“加以发展”,可能就是这样:

人们会说话的。一次(你尼克松总统)没有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那我们第二次(“这个民主党如果再上台”)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

这句话表明:尽管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战略性的突破,但美国武装力量还未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这是毕生珍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毛泽东所不能满意的。

(七)尼(握着毛的手);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毛:我就不送你了。

如此答问,体现了毛泽东鲜明的立场和超人的智慧。

临末还要提到,《访华》指出:“这次会见因毛主席大病初愈,到三时五十分即结束。”其实当时已八十岁的毛主席尚未痊愈。会见时,医护人员藏在附近房间内准备随时抢救。但毛泽东仍与尼克松谈了七十分钟。尼克松写道:“他的思绪显然像闪电一样敏捷。”基辛格写道:“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

【注释】

〔1〕原载《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收入本书时题目有改动。〔2〕译自1994年5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第18页,尼克松遗著《超越和平》摘要。

〔3〕魏史言《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共和国的回忆》第57一60页。

〔4〕基辛格《白宫岁月》第二册,第377页。〔5〕基辛格《白宫岁月》第一册,第216页。〔6〕《当代中国外交》,第217页。〔7〕《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92页。〔8〕《白宫岁月》第三册,第3页。〔9〕《白宫岁月》第三册,第6页。

〔10〕《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92—593页。

〔11〕金冲及《建国前夕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构想》,《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第46页。

〔12〕黄华《南京解放初期我同司徒雷登的几次接触》,《新中国外交风云》第22—32页。

〔13〕《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40—41页。〔14〕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第208—209页。〔15〕《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33页。〔16〕《周恩来外交文选》,第474页,〔17〕基辛格《白宫岁月》第二册,第368页。〔18〕《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65页。〔19〕《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58页。〔20〕《白宫岁月》第四册,第35页。

第二篇:同入党申请人第一次谈话

同申请入党人第一次谈话内容 入党动机

党的基本知识

时事政治

成长经历

自我评价

引导鼓励

第三篇:组织委员同发展对象谈话的主要内容

组织员谈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入党对象对党的认识?入党的目的? 在这里,我谈谈本人对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的革命斗争,于1949年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命运的历史性转变。

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民族的主心骨。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党想的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想的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成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无论何时,我们的党想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想的是如何更好 的服务于人民,想的是中国工人农民的衣食住行,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无论何地,“非典”肆虐的时候,洪水泛滥的时候,地震雪灾的时候,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率领6000多万党员和十几亿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宏伟事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堪当大任,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我们的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完全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的能力。新世纪这初,以党的十六大为新的里程碑,迈向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的中国共产党,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最基本的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质,要不断加强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以上是我对我们党的一些认识,可能肤浅,可能片面。希望大家给予支持和帮助,多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谈谈我对入党动机的认识。

从小就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可是对党的认识却总象隔着一层薄雾。共产党在我心中是一种朦朦胧胧的高大而神圣的形象。通过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概论课,并阅读一些关于党的知识的书籍,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拉近了我和党的距离。下面就怎样的共产党员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以及关于党员规范的有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并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党的认识的提高和入党动机的改变。

关于入党动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可以把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动机。错误的入党动机有很多种情况,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比较典型的:

1、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是一种虚荣心。

2、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从众心理,随大流而要求入党的,并没有认真考虑为什么入党和入党后做些什么。

3、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

4、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机关、企业)

5、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机关、企业、学校)

6、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以上入党动机是典型的、贴近人思想的极端错误的。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一致的。

我们之所以要端正入党动机。是因为: 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其次,正确的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第二、通过实践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第三、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跟任何政党的成员都必须具有这个政党的共同信仰是一样的,这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如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没有共产主义信仰,那他的入党动机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纯洁的。曾经一段时间,党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形象形成的阴影遮蔽。个别党员的不良行为使我看不清党的真正面目,还对党所犯的错误抱着不容悔改的态度,对入党也失去了原有的热情。现在我已认识到不正之风只是个别党员的现象,这是任何党在发展阶段都不能完全杜绝的现象,我不应该以偏概全,否定了整个党;更不应该不容许党犯错误,党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不犯错误,党也是一样的。当我能正确区分开党的错误和不正之风的区别时,我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光是有为大家服务的心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其次,我作为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强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组织观念。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虽然其内部机制存在问题,但它毕竟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它具有坚硬的外壳;而社会主义民主虽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它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很健全,共产党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理应有比较强的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促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是不行,因此组织观念也是一个党员必不可少的。另外,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党的最终目标决定的,他集中体现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党来源于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只有以平常人的心态待人处世,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才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还应在思想上和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那些交大的学友们。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奋强,为了交大的明天,在白色恐怖之中“浴血奋战”。作为手无寸铁的学生,即使不能战斗在第一线,也要奋战在各个文化领域。几次护校运动更是让我十分的感动。由此我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世纪之初,是一个反思过去、面向未来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们能否从世界政治经济的总格局出发,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失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历史性巨变,展望下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到,我们党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多年来、建国50多年来、建党85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继续,也是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事业的继续。

当前,我们党已经有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尽管前进的道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生活中的,但是,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坚定信念。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伴随着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并借助互联网及广播、电视等各种现代传媒,对我们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等产生着空前、迅速、复杂和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定向能力,学会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正确的观察、思考和选择。

总之,特殊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每一个圆梦人,应该具备远大的政治眼光,敏锐的政治头脑,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是我会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加强对自己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2、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1)什么是党纲,它的内容有哪些?

党纲即党的纲领,一般是阐述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党的指导思想、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以及党的总任务。

(2)党的指导思想、最终目标、根本宗旨是什么?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

其核心是:实事求是(4)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5)党的三大作风?四项基本原则?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

(6)什么是“三个代表”?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内处分的种类?

分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3、党员为什么要交纳党费?

党员交纳党费,不仅是在经济上资助党,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时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表现,是具有党的组织观念的一种具体行动。

4、哪些人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5、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见《党章》

6、预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正式党员有什么不同?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其他义务和权利同正式党员一样。

7、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本人是否要提出转正申请?怎样写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报告?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应由本人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谈自己的简况。主要写自己是由什么人介绍,于什么时候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满的日期,并提出希望近期转为正式党员的请求。二是要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要写清楚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其他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同时要按照党员标准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行衡量对照,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三是要写今后的努力方向。要针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来写,努力方向要写得具体、实在。同时还要明确地表示,如果确实由于自己还不完全具备转正条件,支部大会不同意近期转正的话,自己应抱的态度,怎样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转正。

8、预备党员转正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①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本人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②党小组讨论,提出意见; ③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④支委会审查;

⑤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 ⑥报上级党委审批。

9、什么是党员的党籍?

党籍表示党员资格。一个申请入党的同志,当他履行了入党手续,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即有了党籍。

10、什么是党员的党龄?

党龄即成为正式党员的时间,表示一个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工作的实际经历。由于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主要是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考察,没有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具有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能像正式党员一样参与党内事务。因此,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不算党龄。

11、你是什么时间申请入党的?介绍人是谁?培养人是谁?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培养的?

12、入党对象对入党的态度。

第四篇: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

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

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及时了解基本情况。谈话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写明与入党申请人谈话的时间、方式。

2、和入党申请人怎么谈话、谈了些什么。这些内容要简写。

3、写明通过谈话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以及对入党申请人的总体看法。要了解入党申请人的年龄、国籍等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和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今后努力方向及其他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等。

4、谈话人签名,并按公历时间写清年、月、日。

参考例文

同入党申请人XXX同志的谈话记录

受党支部委派,XXXX年XX月XX日,我与入党申请人XXX同志进行了谈话。谈话中,详细了解了该同志的个人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今后努力的方向等。该同志能实事求是

地介绍自己情况,态度诚恳。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XXX,男,X族,(共青团员),XX文化,XX省XX市XX县(区)XX乡(镇)XX村(街)人,XXXX年XX月XX日出生,XXXX年XX月参加工作,现任XX单位XX职务。XXXX年XX月XX日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谈到对党的认识时,该同志认为………

………

通过谈话,我认为该同志对党的认识基本正确,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对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比较明确,符合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谈话人:XXX(签字)XX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联系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记录1

联系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记录

联系人:杨宏彦

发展对象:纪静文

谈话日期:2010年5月

谈话主题: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1.杨:很高兴能与你进行这次谈话,你志愿加入共产党,能谈谈你为什么要加

入共产党吗?

纪:首先,从身边这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证明中国在进步,中国的进步是共产党为人们带来的。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其次,党的性质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愿意做为一名大学生奉献出我的力量,在党的带领下为人民服务。

2.杨: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都不纯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

纪:在党课上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并让我们自身思考。而且在现实中我也确确实实有见到过这些。这些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我觉得主要有这几类: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等等。这些例子带给我的是反思,是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这些是提供给自己更多反省的机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其中。党是个优秀的团体,不能因为一己私利破坏党的先进性,所以从平时做起,树立良好的入党动机,才能真正为祖国做贡献。

3.杨:那作为一名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怎么做呢?

纪:我觉得首先作为一个教育的时代,我们不能忽略学习的力量,所以主力正确的入党动机要以学习为本。党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所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有一句话是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

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4.杨:一直在谈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能谈一谈你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吗? 纪:入党动机,简单的说就是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这是关系到一个入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素质。一个人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肯定不能代表党为人民谋福利,这样就有损党的先进性,也损害了广大人们的利益。入党的同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才能在自己的利益和党广大人民的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心诚意的奉献自己。由于党处于执政地位,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人存有投机心理,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还可以捞到个人好处;有的甚至把入党当作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这样不仅没有为当做出贡献,还损害了党的纯洁性。所以为了党更好的发展,党组织必须严格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通过必要的审查和考验,去发现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端正的。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5.杨:在正确的入党动机上我们就差不多到这里,希望在谈话中能更加认识自己认识党,以后有更好的进步。

纪: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坚持学习党的思想,用党的教育继续让我前进。

下载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5篇

    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是代表上级党委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考察教育。谈话时,要讲清谈话的目的,教育发展对象正确对待组织上的谈话。要消除谈话对象的紧张心理。要根据谈话对象的......

    同入党申请人谈话记录(模板)

    同人党申请人xxx同志的谈话记录受党支部委派,XXXX年XX月XX日,我与入党申请人XXX同志进行了谈话。谈话中,详细了解了该同志的个人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今后努力方向......

    同入党申请人谈话的技巧

    同入党申请人谈话的技巧《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 谈话既是了解入党......

    机关党工委同发展对象谈话要点

    谈话要点 依据《党章》第五条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机关党工委在批准发展对象入党前,进行谈话。 1、谈一谈进步过程 2、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3、......

    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

    同入党申请人×××同志的谈话记录 受党支部委派,××××年××月××日,我与入党申请人×××同志进行了谈话。谈话中,详细了解了该同志的个人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 10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等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原标......

    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模板

    同入党申请人xxx同志的谈话记录受党支部委派,xxxx年xx月xx日,我与入党申请人xxx进行了谈话。谈话中,详细了解了该同志的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今后努力方向等。该同......

    2-1、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

    ●同入党申请人的谈话记录(文书2) 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及时了解基本情况。谈话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写明与入党申请人谈话的时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