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

时间:2019-05-14 17: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

第一篇: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

格劳孔中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讲话

友谊的主题,在高尔吉亚篇中,不仅是个人和社会,还是从一个本体论层面,都是一种按理论比例的方法。苍天,地球与神和人,苏格拉底说,是通过友谊,礼义,节制和正义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世界被称为宇宙,代表着美丽和秩序。卡利克勒建议一个强盗和小偷的生活,但是他忘记了在神和人之间几何比例有很重要的力量,他的建议是多余的。友谊,在高尔吉亚篇中,通过比例理论和正义与世界秩序相联系。并且更具体地,由于基本比例是几何而非算术,是比例平等而不是数量平等。换句话说,比例理论是共同利益的结构原则。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道德理论,共同利益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德,人类的卓越,意味着追求个人利益,那么追求个人利益意味着追求自己的同伴的利益,对社会秩序的追求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理想国的第二本书中苏格拉底和色拉绪马霍斯得出一个结论,色拉绪马霍斯,如果他一直没有被驳斥的话他声称,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有一种感觉

整本理想国都是对这观点的支持(反驳),一旦我们了解力量是由什么组成的),那然后他就一直被反驳。他一直咋舌,被苏格拉底非凡的辩证技巧无力回答。但现在格劳孔和Adeimantus,柏拉图的兄弟,重拾斯拉斯马科斯留下的主题。

格劳孔提供了我们所说的好东西三种分类。第一,是他本身是好的,我们选择拥有,而不是它的后果,例如,无害的乐趣仅仅只是快乐,没有别的。第二,有一种自身很好的,并且它所带来的东西也是好的。例如,智力,视力,身体健康。第三,是有用的,但自身很繁琐的事情。这是我们选择有,不是为事物自己,而是为他们带来的好处:赚钱,体能训练,药物治疗。

格劳使用这种分工定位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之间关于正义的区别性质。苏格拉底,因为他认为,正义是幸福的源泉和和一种对灵魂的好处,必须将其分类为

第二类,不仅是因为他自身还因为它所带来的好处。色拉叙马霍斯,另一方面,认为正义是累赘和不情愿的行动,是为求其后果。而大多数人来说,格劳孔补充说,同意斯拉斯马科斯。这准确地总结了苏格拉底在理想国或者其他地方所说的东西。

在克里托,例如,他说正义是国家的根本,(正义可以说成道德,因为正义是一个术语,它可以用来足够广泛地包括所有的美德-正如灵魂之于身体)。由于这种精神,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正义受益而受害于不正义在理想国中,这种精神被认为是在统治和生活中是有有效的。如果苏格拉底认为,正义类似于健康,如果正义是心灵的健康,身体好他就好,既为自己也为后果。格劳孔已经成功驳倒了他。现在,格劳孔继续,和人们通常说的正义相比较。他们通常说做不义之事是好的,但承受他是不好的,承受的坏处代表着做他带来的好处。因此,那些在和他人的联系中不能把握自己的优势的人制定法律和协约来不做不义之事也不承受不义的坏处,他们管法律规定的叫公正和正确的。

正直的人,通过该协议,只是一个为那些无力超出付出的而得到更多的人提供平等的人。正义与非正义的人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对每个人来说,追求利益是第一位的除非有法律强迫他尊重平等。格劳孔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Gyges的戒指,其戒指内翻,就使Gyges无形。使用它,Gyges这个牧人上了法庭,引诱了女王,谋杀了国王,并夺取了宝座。如果生活中所有的重要的问题是,“谁是这里的王?”

Gyges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故事之一。

现在,格劳孔说,假设有两个这样的戒指。是否有任何人

想拒绝成功,如此定义,实现对这样的条款?你们可以有你想要的只要简单的旋转指环。在这种情况下,格劳孔所说明的,正义的人和不义的人会做一样的选择。没有人在他的心中会是正义的。Gyges的环的主要观点是,所有的处罚已经除去,减少到最低条款,当你外出吃饭,你不会偷勺子,因为会有偷勺子的制裁。但是如果没有发现任何制裁,你觉得可以有一些额外的勺子,为什么不呢?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发生在你身上。道德的基础是索赔。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原始的和基本的一切道德情感来源于恐惧。格劳孔认为条约有着明显的无力感:所有男人渴望做错事,但不能忍受煎熬。

人性的理论是:我们力求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在我们的邻居为代价这是自然的。政府的理论是永久的存在以监督损害邻居满足自身的行为。政府,它提供了街角的警察,以及抽象意义上的警察,而法律的范式则是刑法。

因为在平衡原理,损害别人所得的好处与自身承受的罪恶毫无疑问是不一致的。因此,为了保护自己,我们联合起来组成城市,州并且建立我们称作正义的东西。正义只是一种我们都不想孤立而做出的妥协。如果是这样的话,很显然,没有人为了正义自身的好处而希望正义,而只是为了它的后果。正义是像医疗或体育训练或

赚钱,并不像知识或视力或者健康。我们希望正义保护我们个人的安全和财产。格劳孔声称,这是大多数人相信-现在仍有人相信。它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不变的主题。

从格劳孔到霍布斯及在那之后政府的目标是索赔,如果不是因为压倒性的政治权力,我们都会伤害他人。政府使用武力作为一种工具来维护和平。除非在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它是通过先发制人的自救,私有的使用武力,并通过采取自身公共和集体的力量来维护和平的。和平来自于对战争的恐惧,而对嗜血本性的驯服是一种人的良心。

格劳孔,和霍布斯认为,合同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原则。这当然是一个隐喻。但它肯定是一个持久性的概念,一个被证明的隐喻,而他的力量也是值得检验的。举一个简单的合同。你想卖一本书,我想购买它。一世提供了五块钱,你同意。给价,接受,考虑,一个契约诞生了。考虑它的运作。首先,它涉及到一个交换。事实上,契约的存在是一个完成交换的法律制度,为了使其更加确定和安全。但交换意味着我们要从他人那里得到不同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和他人互补虽然这是交换的前提。

但是,我们的目的或意图总是异于该人与我们的合同。我们五块钱换一本书。我们不是严肃的以五块钱去换回五块钱,然后欢欣地回去。比起这本书你更想要五块钱,而我则更想要这本书,当交换发生的时候,目的也就变了。进一步的注意到,在个别满意度方面,我们做的其实是为了欢喜的回去,通过交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的更好。我认为通过获得书自己受益,你认为自己受益了五块钱。所以,我们都 认为我们生活得更好。合同是由一种手段通过他,我们寻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表面上的满足了其他人的需求。尽管目的不同,合同意味着合作与互助,但也有一个有竞争的方面。我认为刚才那一个合同诞生了,但我们都知道,合同不是天生的,而是制定的。因此,他们一般要进行谈判,谈判就是讨价还价,谈判看起来像一个归零游戏:也就是说,它看起来好像它的关系之间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各方在的增益正是他方的损失。讨价还价中的这个元素可能成为格劳孔我们在不断伤害他人的论证的验证。也就是说,我们正在不断努力伤害他人以满足自己。合同,从这个方面来看,成为抢劫与偷盗文明的替代词。

合同隐喻,以这种方式解释,趋向于将人际交往的个体化于隔离化-经济人 试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们以一个基本都是商人的社会理论作为结束-虽然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但更好的那一方总是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

然后,对色拉叙马库斯的观点格劳孔的表达似乎是一种假象即不正义比忍受不正义所带来的煎熬更好。正义是最好的东西(做不正义的事然后逃离处罚)和最坏的事情(忍受煎熬而没有补偿)的一个中间产物。正义的好处在

其后果,而不是在其本身。苏格拉底会怎么回答?让我们回过来看高尔吉亚。苏格拉底的道德通常认为是有目的的,其目的是幸福与快乐。当然,这并 不假,但它既不是全部的真相,也不是它的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如果我们问幸福有什么组成,苏格拉底的答案是,它是由生活的好组成的;如果我们反过来问什么生活好包括什么,苏格拉底答案是,它是正义的生活。在克里托中,关于精神迂回的定义是,“在我们受益于正义,受损于不义。”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道德学家,只有当他们将道德传播成为广泛的准则的时候。只有我们愿意用野蛮的词汇服务于半真理的时候,他们是伦理学上的幸福主义者。

比例理论是如何对正义产生影响的? 如何使道德数学化?

高尔吉亚提出三种关于正义的说法。还有就是苏格拉底的理论,正义是从几何平等或比例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根据卡利克勒的理解,正义通常是这样理解的:

正义是法律或惯例,nomos的服从的问题,隐含在算术比例方面分析了正义。最后,还有加里克勒'对正义自己的理论,否认正义由分类或者比例分析的

他建议,比你分享的得到更多并不是过量而且他支持做不义之事比承受煎熬更好的观点。就nomos而言,卡利克勒将正义作为奴隶道德加以谴责,包括在因为害怕而做正确的,不做错的。含蓄的说,这是一个道德其中包括以快乐交换快乐以悲伤交换悲伤,并导致灵魂的一种状态,就是斐多篇中描述的缺乏智慧,外强中干追求一种放荡的,快乐交流的乐趣,因快乐而快乐因悲伤而悲伤。这是算术比例的上的正义,它消极的余象就是塔利安法。在普罗泰戈拉中,算术比例导致了智慧的概念,借用本-艾德里安的话说,“航海历”似的享乐主义。一些批评家,令人惊奇的,用这个代表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自己的看法但是这忽视了对普罗泰戈拉结构的分析。享乐主义是基于算术比例上的正义自然关联

在算术比例,在享乐主义声称提供一套测量相称单元可被视为总结性,以 增加或减少,平衡彼此,从算术比例上平等解释相关。这是与相关联的比例 那种和正义相关的比例,卡利克勒的描述成仅仅宣告和让努力加以配合。它是一种格劳孔,色拉绪马霍斯,和人类的大多数,相信的自身不好而带来的结果是好的。

卡利克勒提出用世俗的正义代替自然的正义,然后自然的正义,用他自己的观点来说在他的手中,变成了剥夺所有比例。这是肆无忌惮的自我扩张的生活,追求各种各样的乐趣和在所有的金钱,并且加以无休止的延续。苏格拉底描述为一个娈童和或者一种玩鸟的生活。这里没有社会契约,但有抢劫:没有交易,但但有争夺。

卡利克勒是否有道德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肯定有,因为他关于世俗和自然意义上的正义的区分暗含了对人的生活的建议。而且,作为一个逻辑上的问题,违背苏格拉底的说法。因为苏格拉底有道德哲学,而且卡里克斯也违背了他,说明卡里克斯也有自己的道德哲学。但当然,什么卡利克勒建议只对那些强者,那就是,那些谁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侵犯他人的处罚的人;因此,他的道德问题从深层次来说是破坏和自我毁灭的非道德。他是敌意而非友谊的原则——人之间是互相伤害的。到人。柏拉图认为这个结果是在暗示做不义之事而不是承受不义:卡利克勒说什么很多都男人相信,但羞于说出口。有人可能会说,卡利克勒关于自然意义上的正义是习俗意义上的正义的肮脏的说法。对此,苏格拉底反对自己对正义的看法,用灵魂的节制和良好秩序来和他相联系,并且用几何的比例来分析。算术比例表示度量的平等;几何比例-“宙斯的判决,”因为它在描述法律时表达了比例的平等,而在道义上而言,比例的平等择优是值得。如果是这样的话,几何比例,就被看作对正义的数学分析,没有定义正义,因为它的前提是正义。而且,当他们通常说是正义的时候,它表达灵魂或社会的结构关系的存在。

在高尔吉亚一文中,这主要是关注的不是政治正义而是道德心理学,几何比例中的条款,据推测应该被视为欲望和满足。如果几何比例优于算术比例,这一定是因为满足的是一些欲望,而不是其他的,相对于算数而言,所有的欲望的满足都是平等的,如果比例适当的话。这项意味着某些欲望的满足比其他的更好,这又说明了精神上欲望的顺序,一些更加重要,一些需要被完全移除,一定要明白需求是由他的对象所定义的。这是不难看出在理想国中格奥孔和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的回答是一样的。格劳孔的分析是就我们想要什么或者说是经济的对口和需求。苏格拉底的分析是就需要而言的。我们就可以想要我们不需要的,需要什么我们不想要的是很清楚的。这种区分是哪个苏格拉底在别处讨论的意愿 要采取经济模拟,一个由需求支配的交换的社会将是成为市场经济。一个由需要支配的交换的社会会限制市场的作用,因为会被有什么需要交换,有多少需要交换所限。这实际上由法律这本书最终完成合同隐喻,如果它不褪色的话,是开始改变的。格劳孔的模型隐含了简单的默认。在苏格拉底的宇宙,它不同意这是主要的,而是合理的依赖。苏格拉底的分析表明,我们需要的某种方式是他人:这种模式应运而生因为没有人是自给自足的,我们有很多需求,必须依靠对方来满足。在这些情况下交换是社会秩序下必须的,它是如此因为它不仅涉及劳动的分工化和专业化,为了满足共同需求-农民的产品,建房者,织工,鞋匠。一个高效的社会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效益这比他们自做自的得到更多。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灵魂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著名比喻,苏格拉底假设状态下的城邦可能会出现司法的膨胀。这个比喻是不仅仅一个比喻。这种艺术出现在城邦的控制等级,经济和政治组织的从属中,他们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一些奢华的城邦,这种需求来自于个人的精神。

换句话说,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客观的社会秩序艺术。这表明,如果没有研究人类的精神,有能无论是国家或社会研究都不算智慧而完美的,更重要的是,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也不是智慧的如果没有考虑人是独立的而且是有很多需求的,是和社会和城邦联系到一起的。

在现代的学院或大学,心理学系社会学,政治学分坐在不同的一个部门,坐在 下来从经济学的一个部门的大厅。这些部门的人可能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可以交流的。

在柏拉图的宇宙中,探究的对象不是独立的。我们有可能在研究社会学的时候看到心理学,学习经济学的时候看到政治学,学习他们的时候遇到道德哲学。交易所需要的,是就需要而言,而不是自然合同的需求。如果你考虑合同,不是在传统的

微观经济的一锤子一锤子的买卖模式,完全不考虑对于社会背景下,如果你觉得以一个整体的维度来解释合同关系,合同隐喻的力量就改变了。中立对其他同伴的福利往往是可怕地短视的,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是理性的。因为有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对其他人的福利冷漠的话,不知不觉中,你也会对自己的福利加以冷漠。

格劳孔以合作作为开始的比喻来说明我们都是自我主义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如果从这个比喻出发,为了得到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帮助别人。合同意味着真正相互依存的可能性而不是基激进的个体性。换句话说,社会契约论者对于合同一般都有一个毫无创新的观点。他们对人的观点没有跟随他们的

隐喻;他们的比喻被切断以适应他们对人的看法。这种观点是具有基础竞争力的。柏拉图分析,相反,合作远比竞争重要。如果合同是社会的隐喻,因为交换,我们不断地肯定了普通的合同关系不仅是明确的交易,更深层的元素是我们交换并且互惠,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属于同样的社会秩序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我们的存在。

柏拉图的说法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是共同利益的重要方面,来自于集体或是分散的。集体的,因为社会秩序的正常运作是一个条件我们遇到,合作或与我们的同伴竞争。即使是商人社会为了交易,也必须停下并且进入这种条件,实际上,商家之间为了他们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往往比法律规则更为严格。如果潜在的社会和政治的合作矩阵不再存在,我们自己也不复存在,或者至少我们存在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分布式地,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同伴,不仅帮助我们,而且还不要伤害我们。如果我们要依靠他们,我们必须瞄准他们的好处,并将其作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尤其是,他们的和我们的优良的品格。换句话说,如果友谊旨在另一个人的好处分配方面的相互依存暗示友谊是一种政治美德(如柏拉图在法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明确提到的一样)如果一个人对苏格拉底悖论有兴趣,他可能会说,正义和友谊是一体的。最后,利己主义失败,因为他不够自私自利。他失败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利益是独立的,再不符合,是他的同伴的,他错了。正如巴特勒说,人类的麻烦不是他们自私,而是他们不够自私。这是一种很好的帮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评格奥孔提出的利己主义的转动指环做坏事的方式。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停止了,那么人门是不够自私的,可以这么说,只在他们的皮肤边缘。真正的自私还包括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不是利他主义,因为这里没有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之间的对比。在理想国中,这也导致了这个政治理论:把国家看作居民共同利益和这个社会整体的利益的关心者而不仅仅是个警察。到现在为对的灵魂和国家从需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允许需要的层次,一个层次的顺序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美德是政治家,在这个人的智慧。

在高尔吉亚这被假定为暗示几何与算术比例不同,比例上的平等和数量上的平等是不同的,抛开其他任何比例的存在的情况下。我已经说过,如果几何比例,在精神和城邦下都比算术比例要好的话,满足一些需求和满足所有需求是相反的,而满足一部分人在比例上是可行的。换句话说,几何比例原则意味着格奥孔和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从需求和需要两方面分析。正义是基于人的利益的实现的,而欧洲由民族国家变为欧盟是实现欧洲的正义——人民的利益的重要一步。

第二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幸福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幸福观论述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涉及政治、教育,他还创造性地思考了幸福的涵义,他把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紧紧联系起来,既带有政治性,也带着人文性。《理想国》成书虽距今已久,但其幸福哲学仍然值得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关键词:幸福;正义;德性;现世意义

我们都要坚定地走向上之路,紧紧追随正义和美德,相信灵魂是永恒的且能经受住一切善与恶的考验。我们相互之间以及我们和神之间都要相亲相爱,这两种爱都在这儿,我们就像竞赛的胜利者环场一周收集奖品那样得到它们。无论在今世还是在我们所说的千年之后,我们的生活都会美满幸福。

——《理想国》柏拉图

幸福,是一个贯穿人类发展历史,亘古不变值得讨论的话题。每个时代、每个地域,人都在极力试图去找寻一个合乎全人类共通的答案,但似乎这是不可能达到共识的难题。毕竟,幸福,包含太多内涵,它是人内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决定了幸福感不仅取决于客观种种各不相同的条件、还与自身性格有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但在那个遥远的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通过其《理想国》,透过其导师苏格拉底之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其构建的城邦与个人幸福紧密相连的国度,给出了一套“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的答案。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苏格拉底之名)在从大(城邦)到小(个人)的关系中探讨出一套关于“幸福”的哲学中,始终都秉持着一个原则,就是“和谐”。以下,我将详细论述“和谐”是如何贯穿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在此基础下,柏拉图又是如何实现其涉及的理想国度。

一.“一个正义的灵魂和一个正义的人就会生活得好,而不正义的人就会生活的悲惨”——《理想国》

《理想国》说,人的灵魂有三部分组成:欲望、理智、激情。欲望,是人的自然需要,就是本能;理智,是人用思考来控制欲望的力量;而激情就比较复杂,通俗一点就是“墙头草,两边倒”。而柏拉图(苏格拉底)所言的“正义的灵魂”,指的应该是理智协同激情,共同对欲望进行有力的制约。而这种制约,须遵从内心的选择,从众多的欲望中挑选最渴望的,并且这种渴求要在保证整体利益上,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及人伦道理,如同走过苦行僧的修炼一样,在纵欲与禁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是“正义”。在成为“正义的人”的过程中,内心必定要经历这种种煎熬与挣扎,但在理智与激情的不断自我说服下,逐渐遵从上述的原则,并使之成为习惯,慢慢地,变成了“自己的主人”,不再受欲望的捆绑。这样,既能产生符合个人的快乐,又免于做困兽之斗,也不会剥夺了他人幸福的权利,心灵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和谐感。总而言之,正义就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实现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为什么苏格拉底会说“不正义的人会生活得不幸福”呢?《理想国》举了一个例子,僭主“心灵充满了大量的奴役,不自由。他的最优秀最理性的部分受着奴役。而一小部分 即那个最恶的和最狂暴的部分则扮演着暴君的角色,而这就导致了其陷于不幸福的状态”这种近乎直白的描述,已经让我们能够明白,为何如今越来越多人富起来了,但心却是空荡的、迷茫的。现今社会,也有很多如同僭主式的人物,恐惧、空虚、嫉妒、困惑,这应该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写照吧!只懂得都在不停地索求,被欲望不断地奴役,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满足过。这种人大概常处于自苦的状态中,苦在没有自由、甚至连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都没搞明白。这样,怎么可能幸福呢?

因此,如果能够保持着“心如明镜”的状态,主宰自己的心,清晰明了自己的渴望,遵从“正义”的准则,一步一脚印靠自身力量去实现,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理想的正义的人,其灵魂必然是有秩序地运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人,是值得幸福与骄傲的!

二.“我们建立这个国家不是为了某个阶级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理想国》

在个人实现了幸福之中,这种幸福的准则也慢慢被移植到城邦的幸福中。柏拉图认为,灵魂既有欲望、理智和激情所构成,那么相应的,他也有他们的德性,分别是:节制、智慧、勇敢。节制,是“好的部分对快乐或欲望的控制”,这种节制是无阶级性的,人人都应以此作为人生准则;而智慧则是理智的表现方式,它担负着权衡利弊的领导角色,放到国家中,此类“智者”是管理国家的不二人选;勇敢,原文中“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拥有这种信念的人,应该当卫国者去保卫自己的国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也认为人应当按其“德性”去生活。所以顺其自然地引入哲学家为王的观念。因为哲学家懂得分辨利益的最大化,也懂得如何制定理性的法律法规,统领全局,使整体更和谐,并且应当把自己的天赋带给无知之人,提出了“哲学家应回到洞穴”的比喻,因为他们见识过理性的光芒、智慧的真实,就有责任把它带给犹如处于黑暗洞穴里的人,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柏拉图的哲学家为王的出发点,以小标题则可以窥探,因此,城邦中人人都保持着节制的,有英勇的护国者恪守其本分,而且还有智者公平、清醒地治理我们的城邦,个人灵魂的三部分所对应的德行,在集体中充分发挥,从个人正义演变到整体正义,这可以说是城邦的幸福之源。

三.《理想国》的幸福观的现世意义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幸福定义,就像在用讨论的方式(非论断),他通过不停发问,不断诱导他人说出其心中答案。如果说这就是柏拉图的幸福哲学,那么在《理想国》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窥探出柏拉图(苏格拉底)对于幸福的类型、本质、特征、原则的态度,给后人思考“何为幸福”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经验。不但对个人而言,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也是大有裨益。

在今天,整个中国,甚至于整个世界,追求物质必处于上风。物质确实是精神追求的基础,但人们,似乎逐渐把物质享受等同于幸福。追求、占有、消费,慢慢已成为幸福的代名词;而相对的,我们面临的,是信仰、理想、道德的缺失,生态、资源、文化的危机。只是金钱、美女、铺张浪费、灯红酒绿等等,这些虚幻的肉体的享乐,能带来细水长流、历久弥新的幸福么?真实的幸福,贵不在感官的快感,难在求得心中一片安稳。所以今天,若以《理想国》中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幸福观为蓝本,指导我们在发展中,引申出一套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达到普世幸福实现最大化的幸福内涵,也未尝不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首先,必须加强道德的渲染,重视文化的潜移默化力量,通过教育的力量,让人能够清醒地认知幸福的本质,心中自有一股道德力量制约无度的欲望,莫让他们变成“僭主式的个体”,变成疯狂欲望的“多头怪兽、狮子同体”比如说,读《理想国》。它也的确正确地回答了有关于幸福的一些问题。然后从个人开始,有节制地选择性满足自身欲望,避免内心的混乱,有能力再运用自我的理性与智慧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有度欲望的满足感的基础下,有动力去实现社会的和谐团结,从而达到整体有序。在实现自我欲望之时,也能保证遵守社会规范,实现个人与集体间的快乐、利益、荣誉。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不正是有益于建设和谐社会,中国梦的实现么?

其实幸福没那么遥不可及,即使拼死拼活、绞尽脑汁去得到梦寐以求的,其实,简单的生活不过最美好。人非不幸福,只是不知足。

第三篇:分析格劳孔的论证过程

物理学院 1000012146 崔野平

分析格劳孔的论证过程

格劳孔是柏拉图的哥哥,说话很缜密。这一点我们在他接下来的论述里面很容易看出来。格劳孔认为色拉叙马霍斯被弄晕了,因此屈服的太快,然而,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讨论明白。因此,他接替色拉叙马霍斯来把问题深化。

他与色拉叙马霍斯不同,他相信正义比不正义要好,但是有着一种困惑,他不知道正义本身我们应不应该去追求;他还有一种惶恐,就是他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正义的人的生活不如不正义的人,他希望苏格拉底能赞美正义的生活,批评不正义,为正义正名。

格劳孔首先说,有三种不同的善:

第一种善,它自身就是好的,我们追求的就是它的本身,而不是它所带来的结果,因为它们没有什么后果。比如:欢乐和无害的娱乐;

第二种善,它自身和它的后果都是我们追求的原因。比如:明白事理,身体健康; 而第三种善,它自身不是好的,是一种苦差事,但是我们从中有利可得,我们追求它是为了它带来的利益。比如:吃药,赚钱。

虽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善之中最好的那一种——既爱本身,又爱后果。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却回避正义本身,而爱它所带来的名和利。就是说,他认为正义没有苏格拉底说的那么好。

基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述和他自己的思考,格劳孔提出了三个论点来说明:

1.一般人认为的正义的本质与起源。

正义起源于一种妥协。因为不正义在带来甜头的同时,有时也会让你尝苦头,而追求私人利益而缺乏力量去行不正义之事的人们,为了避免恐惧、不安全与利益的损害,达成了中间的妥协——不要做不正义的事。因此,正义本身其实是一种约定,如同法律。为什么需要约束,人才会行正义呢?第二条论证是说明这个问题的。

2.所有把正义付诸实际的人都不是冲着善本身心甘情愿努力的。

即没有人在本性上去追求正义。这里,格劳孔举了吕底亚的牧羊人作为例子——当他有了行坏事而不被看见的本事,他就私通王后,杀国王,夺其位置。这个例子说明,哪怕你是一个好人,正义的人,如果给你一个这样的戒指,使你做坏事不被发现,也没有惩罚,就也会做不正义的事。因此,没有一个人的本心是追求正义的,他们只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作恶。一旦让他们随心所欲,他们就会在欲望的驱使下行不正义——因为不正义比正义更能攫取利益,这就引出了第三条。

3.不义之人的日子过得比追求正义的人更好。

一个最不正义的人,由于他对“不正义”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他有着做坏事儿不被发现,发现了还能补救,补不了了还能巧舌如簧的说服他人,就算到了动武也有着勇气与实力。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无懈可击的,他有能力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利益。而最正义的人正相反,他是一个朴素正直的人,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判断他的正义是否真出于内心,而且一旦与不正义的人对立,他必死无疑。因此,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不正义的,不正义者才是最受神眷顾的,正义就只是一种名号。显然不正义的人才活得更好。

下载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格劳孔在理想国中的讲话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