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篇尾自问自答句的组织功能
〔摘要〕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问句。根据讲话人提供答语的方式,这种问句可以分为提供显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显性答语句)和提供隐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隐性答语句)。隐性答语句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存在是自身特点与这类语篇的特点相互作用,进而相互适应的结果。它在语篇中位置比较灵活,甚至可以出现在这类语篇的篇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用法,篇尾自问自答句具有独特的语篇组织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从上文语篇推知时,它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根据常识推知时,则具有总结-突显功能。
〔关键词〕自问自答句;英语政治演讲语篇;语篇组织功能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4-0019-07
引 言
公众政治演讲是一种较正式的目的性很强的公共言语交流活动。在这种言语交流活动中,演讲人主要运用语言这种媒介,针对一定的内政和外交事务,向听众阐述和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宣扬其政治主张。同日常对话一样,演讲的特点“具有外在的和公平的对话性”。公众政治演讲的目的性很强并与政治相关,这就要求演讲人选取一些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组织语篇②,因为“从语言的语法系统里选取的某一特定的形式是与语言所要服务的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才能确保这类语篇的逻辑更严谨,对话性和互动性更强①。
与其他类型的语篇一样,政治演讲语篇也大体可以分为开端(introduction)、主体(body)和结尾(conclusion)三个部分,并且各个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组织方式。本文主要关注这类语篇的结尾部分。lucas指出,演讲结尾部分与开端部分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因为它是让听众明白演讲人的观点和立场的最后一个机会。演讲结尾部分的功能主要有两点:1)让听众知道演讲即将结束;2)加强听众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因此,如何有效地结束一个演讲就显得格外重要。结束演讲语篇的方式有多种③,自问自答句是演讲人常常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它可以“直接体现语篇的互动性或对话性”。本文主要探讨位于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篇尾的自问自答句所具有的语篇组织功能。
一、自问自答句的界定
问话人是否有填补信息空缺的期待,是划分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邵敬敏等指出:语法研究者倾向于按照疑问程度的大小对疑问句进行等级分类,分类如下:全疑而问、半疑而问、无疑而问,或是强疑问句、高疑问句、中疑问句、低疑问句、无疑而问句。其中,无疑而问的疑问程度最低。的标志。自问自答句的典型特征是无疑而问和自问自答,即讲话人本人知道问题的答语,不期待听话人针对问题填补信息空缺,因而这种问句不同于典型的求取信息的疑问句,是讲话人为了“答”而提问的,有其特殊的使用意图和功能。据此,本文将自问自答句界定为:
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句式。
自问自答句常常用于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演讲人通过使用这种句式,显性或隐性地为听众提供问句的答语,从而有效地组织语篇,达到演讲的目的。自问自答句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但能够置于语篇末端,用于结束语篇的多为隐性答语句,这是因为与显性答语句相比,它具有提问和断言的双重特征,由于答语隐含在问句当中,其后就不必再通过显性答语继续发展语篇,它可以通过提问诱导听众思考,并通过隐含的答语完成对上文的总结,从而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语篇。
二、隐性答语句与演讲语篇的特征关联性分析
隐性答语句是疑问句的一种特殊用法,兼具问句和断言的双重特征。第一个特征,即问句特征,显性地体现了讲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和对话。面对问句,听话人自然而然地处于准备回应的状态,从而与讲话人之间构成一个提问-回答的对话和互动模式。第二个特征,即断言,就是该问句隐含的答语,可用于对上文语篇的总结,是隐性答语句的主要意义。这种断言一般来讲具有althusser指出的易见性(obviousness)。也就是说,这种问句可以传递出额外信息:隐含答语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是对的!”。这样,它“通过标示看起来显而易见的但仍属于意识形态的信息,可以间接地‘邀请读者/听话人接受作者/讲话人传递的代表其观点和立场的信息”。另外,在体现语篇逻辑性的同时,“这些疑问句的语义内容也表明不同的对立声音或观点之间的微观对话(microdialogue)”。
隐性答语句的上述特点恰恰可以与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和需求相互作用和适应。演讲人选用隐性答语句以提问的方式与听众互动,在他与听众之间以及语篇内部由问句所体现的各种声音(voice)声音(voice)是bakhtin对话语篇中的一个中心概念。语言形式是与由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等划分的不同的社会群体相联的。用某种“声音”说话就是指“使用代表某一(些)社会地位的语句,因为这些语句是某一特定群体成员常常使用的”。如果某一讲话人使用的语句与其他群体相关并体现其他群体的社会地位等,那么此时就出现了bakhtin所定义的“双重声音/表达(double voicing)”。之间创建对话,从而使演讲人和听众处于一种强互动和强对话的状态。并且,作为对上文信息的一种总结,这种问句是顺应上文语篇逻辑关系的需求而出现的,其断言所具有的易见性则有利于将演讲人想要传递的信息或想要表达的意图顺利地传递给听众并为其接受。综上所述,演讲人组织政治演讲语篇时大量选用隐性答语句是合理的。这是由隐性答语句的特点与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这种问句可以解决政治演讲语篇非互易性和目标之间的矛盾从而满足其需求,同时,这类语篇也为隐性答语句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三、篇尾自问自答句的语篇功能
如果说隐性答语句的存在是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的一种常见现象,那么,它在篇尾的出现则是这类语篇的一大亮点。一般来讲,在常规的语篇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位于篇尾的信息是信息流的末端,意味着信息传递的终结,其后不再有信息,因此常常以非疑问句形式结束语篇。然而,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和组篇效果,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人有时更愿意“不走寻常路”,选用一个或多个隐性答语句结束语篇。由于答语隐含在问句当中,表述的是断言之义,这样,隐性答语句不仅可以与听众进行显性互动,给其提供思考的空间,同时又是对整个演讲语篇的一种巧妙的总结。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性答语句隐含的答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对上文演讲语篇的回顾推论得知的答语;另外一种则是根据常识简单推理就能得知的答语。这两种情况虽然都可以出现于语篇末端,但语篇功能稍有不同,分别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和总结-突显功能。
1.总结-延续功能
所谓总结-延续功能,是指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位于语篇末端的隐性答语句以诱导听众思考的提问方式对上文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总结,同时也以这种方式延续语篇的空间。以这种方式组织语篇的问句的答语常常是可以从上文语篇推知的。例如:
可见,这六个隐性答语句对整篇演讲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作为整个语篇的信息峰点,既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和对话,诱导听众思考,也向听众点明了演讲人的意图和期望。同时,虽然演讲伴随着这六个隐性答语句的提出结束了,但实际上,语篇信息流在听众的头脑中并未结束,这些问句仍然在诱导听众认真思考,通过对整个演讲语篇所传递信息的回顾,试图回答它们,从而完成整个互动和对话过程。所以,这些隐性答语句起到总结语篇的同时,也延续了语篇的空间。至于演讲人的演讲意图是否能达成,听众是否按照演讲人的提问意图推出这些问句的答语,这很难掌控,因为“尽管演讲人企图用各种策略同听众对话,意欲达到演讲目的,但听众仍有可能会对他们持敌对或批判态度,并不接受他们的观点”[18](245)。演讲人能做的就是综合考虑听众的社会阶层、个人政治倾向等因素,尽可能有效地组织语篇,说服更多的听众。这一点也正说明了演讲人有效组织语篇的必要性。再如:
i yield back the balance of my time,mr.chairman.(barbara charline jordan,statement on the articles of impeachment)
当演讲人选用隐性答语句组织英语政治演讲语篇时,倘若将该结构置于篇尾,并且其隐含答语根据常识就可推知,那么该隐性答语句则具有总结-突显功能。换句话说,所谓总结-突显功能,是指当演讲人在即将结束演讲时,选用隐性答语句可以对上文语篇进行总结,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英语政治演讲语篇,尤其是就职演讲语篇的结尾部分常常选用的一种组织语篇方式。例如:
god bless you and 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ronald reagan,first inaugural address)
四、结语
语篇就是“自发话人向受话人传递的一股连续的信息流”,从语篇伊始到语篇末端,反映着整个信息流的传递过程。英语政治演讲语篇是一种特殊的语篇类型,演讲人为了确保整个语篇的信息传递过程和传递方式能够按照他的意图发展,顺利达成演讲目标,常常选用自问自答句组织语篇。隐性答语句,作为自问自答句的一种,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它的特点与这类语篇的特点相互作用,进而相互匹配、相互适应的结果。篇尾出现的隐性答语句在组织语篇时有其独特之处:当它的隐含答语从上文语篇可以推知时,它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根据常识可以推知时,则具有总结-突显功能。
第二篇:政治演讲语篇的介入权威性初探
摘要:介入是J.R.Martin评价理论三大系统之一,其核心是多声的协商,承认多种观点和态度的共存。通过对布什总统对伊宣战电视讲话的介入分析,运用systemic coder对介入资源进行统计对比,旨在发现政治演讲者如何对待多声的存在,用何种方式维护其权威性,达到其演讲目的,从而揭示出政治演讲语篇的深层特点,并提出批评性分析政治演讲。
关键词:介入;单声;多声;权威性
一、引言
政治演讲是演讲者针对国家的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强烈的鼓动力量,演讲者试图通过演讲在维护其政治权威性的同时,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把他们拉拢到自己的立场上,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依照J.R.Martin的评价理论观点,演讲者需要运用有效的介入手段,恰当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在与大众的互动协商中,拉近彼此的距离,隐性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二、介入系统
Martin把评价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分级(graduation)。介入主要是指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将不同的观点、态度介入到对他人、事物、事件及事态的评价上。它可分为单声(monogloss)和多声(heterogloss)。单声是对命题直截了当的陈述,语言不涉及信息的来源和其他可能存在的观点,多声则承认其他观点的存在,语篇的构建呈现出多声性空间。根据巴赫金(Bakhtin)的多声性观点,所有的语篇都是对话性的,多声的,没有一句言语是一个孤岛,多声的观点强调的是语言在把说话人和他们的语篇放置在纷繁各异的社会立场和世界观中的作用,任何文化中都有这种纷繁各异的社会立场或意识形态立场,并因此进入与一系列相同的/不同的受社会语境决定的社会立场不同程度的结盟。Martin&Rose提出介入系统中多声由投射(projection)、情态(modality)和让步(concession)三个次系统构成。
Martin&White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这一系统,把多声系统分为对话缩约(dialogic contraction)和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对话缩约指话语的介入挑战、反击或者限制其他观点的人际空间,它包括“否认”(disclaim)和“声明”(proclaim)。“否认”语篇对先前已经存在的声音体提出异议或者否定。它可进一步分为“否定”(deny)和“对立”(counter)。“对立”包括表示让步(concession)和出乎意料的表达(counter expectation),例如although,but,surprisingly等。“声明”把命题表现为公认的、可靠的,从而限制其他声音的存在。它可被进一步细化为“一致”(concur),如obviously,of course,naturally等;“强调”(pronounce),如I contend,the fact is„,indeed等;“支持”(endorse)如the report shows/demonstrates that„.对话扩展则允许其他声音和观点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引发了其他的声音和立场,扩展了多声性空间。它可分为“引发”(entertain)和“摘引”(attribute).“引发”表达的观点体现为多种观点中的一种,从而引发出与其他声音的对话,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段是情态词的使用。“摘引”则表达语篇的命题来自外部声音,同样是多种声音中的一种,从而扩大了对话的人际空间。“摘引”又分“中性引述”和“疏远性引述”,“中性引述”指出话语来源,并由该信息来源为话语负责,发话人保持中立,如X saysthat„,accordingtoX,X arguesthat„等。在“疏远性引述”中发话者与信息来源保持距离,不承担任何责任,容许最大程度的话语扩展,如X claims that„,it’s rumored that„等。
三、政治演讲语篇的介入
(一)介入特征分析本文以布什总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宣战的电视讲话记录为例,着眼于对介入资源的分析,探索政治演讲者如何通过介入语言资源实现与听众的协商,同时维护其权威性,达到其政治目的,鼓动劝说大众接受自己的态度、观点和立场。语篇分析相关论文中,首先以小句为单位对其介入资源进行分析,在文中出现了宾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我们把它们视为单独的小句进行分析,而定语从句在整句中发生了级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对主句进行分析。
(二)数据统计在详细的介入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利用systemic coder对布什演讲的介入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下表为统计结果:表1局部对比统计数据System Feature N MeanSPEECH-TYPEmonoglossheterogloss152042.9%57.1%HETEROGLOSS-TYPEcontractexpand91145.0%5.0%CONTRACT-TYPEdisclaimproclaim7277.8%22.2%DISCLAIM-TYPEdenycounter4357.1%42.9%PROCLAIM-TYPEconcurpronounceendorse0200.0%100.0%0.0%EXPAND-TYPEentertainattribute110100.0%0.0%表1得出的结果是每个介入手段在语篇中出现的次数及其在各自次系统中出现的频率,例如在“对话缩约”系统中,“否认”总共出现了7次,在此系统中出现频率为77.8%,与它处于同一个系统的“声明”总共出现2次,在“对话缩约”这一系统中出现的机率为22.2%。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各个系统内部特征的对比分析。表2整体对比统计数据System Feature N MeanSPEECH-TYPEmonoglossheterogloss152042.9%57.1%HETEROGLOSS-TYPEcontractexpand91125.7%31.4%CONTRACT-TYPEdisclaimproclaim7220.0%5.7%DISCLAIM-TYPEdenycounter4311.4%8.6%PROCLAIM-TYPEconcurpronounceendorse0200.0%5.7%0.0%EXPAND-TYPEentertainattribute11031.4%0.0%表2则表示各个介入手段在整个介入系统中所占的比率,因此在“对话缩约”系统中,“否认”和“声明”出现的比率分别变为20%和5.7%。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进行各个系统之间特征的对比分析。
(三)结果分析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出,演讲者在运用单声维护其权威性的同时,也引入了多声实现与其他声音的协商,而且运用了更多的多声(57.1%)。这是否会削弱演讲者的说服力呢?从单声和多声在语篇中的具体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单声主要集中在演讲的前四段,阐述美国对伊战争的进展情况以及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布什用极其肯定的语言来肯定美国对伊战争是正义的,这是美国的使命,是美国的光荣,这是不容质疑的。Americanand coalition forces ar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militaryoperations to disarm Iraq,to free its people and to defend theworld from grave danger.To all the men and women of the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now in the Middle East,thepeace of a troubled world and the hopes of an oppressedpeople now depend on you.That trust is well placed.布什通过单声的使用把这种意识首先灌输到大众的头脑,促使他们接受这种观点。
然而演讲者所面对的大众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加于对方,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冲突和矛盾,这需要通过介入手段来协商不同的观点,在多声中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拉拢大众接受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因此在演讲中,布什通过介入手段“强调”I want„,Iassure„来减少人们对于美国对伊战争目的和前景的质疑,缩减对话的人际空间,在承认他声存在的同时,把自己的观点表现为可靠的,从而排除这种质疑,例如I wantAmericansand all the world to know that coalition forces will makeevery effort to spare innocent civilians from harm.此外,布什还借助“否认”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urfriends and allies will not live at the mercy of an outlawregime that threatens the peace with weapons of massmurder.This will not be a campaign of half measures.wewill accept no outcome but victory来拒绝对美国这一行动所持有的否定态度,同时借助“让步”从另一方面来进一步肯定美国的这一行为。在表2我们可以发现,“否认”出现的几率(20%)比“声明”(5.7%)要高很多,这一特点也体现出政治界针锋相对的特点。
“引发”的出现频率(31.4%)在整个介入系统中是最高的,它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语篇的对话性,但它在语篇中多由will实现,例如在演讲的最后My fellowcitizens,the dangers to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will beovercome.We will pass through this time of peril and carryon the work of peace.We will defend our freedom.We willbring freedom to others and we will prevail.这些话语表现了布什总统对伊战争结果的预测和胜利的憧憬,与will表示将来的用法相融合,所以真正意义上人际空间扩展的程度被削弱了很多。在这一语篇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没有出现“摘引”。它是引入外言(extra-vocalization)的关键介入资源,也是最具有对话扩展性的资源,它的缺失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演讲者的权威性。通过语篇和数据的结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演讲者借助单声和多声的结合不仅维护了他说话者的地位,吸引了大众并与它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而且掩盖了其演讲的目的,拉进了与大众的距离。演讲者借助多声的协商,为自己立场和观点的表达拓展人际空间,让大众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减少冲突和矛盾,把他们拉拢到自己的立场上,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
四、结语对布什对伊发动战争的电视讲话的介入分析揭示出了政治演讲语篇深层隐性的特点。演讲者借助形式上的多声,避免正面的冲突和矛盾,拉近与大众的距离,隐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达到真正的政治权威性,实现其政治目的,劝诱大众接受他的政治观点和立场。这也启示我们要用评价性的态度去分析政治演讲,发现表面形式所掩盖的真正的目的和立场。
参考文献:
[1]Bakhtin,M.The Dialogic Imagination[M].C.Emerson&M.Holquist(trans).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Press,1981.[2]Martin,J.R.&Rose,D.WorkingwithDiscourse:MeaningBeyondhe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3]Martin,J.R.&P.R.R.White.The Language of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刘世铸,韩金龙.新闻话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4,(4):17-21.[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英文政治演讲语篇分析
摘 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情态化,词汇衔接为根据,并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英文政治演讲稿为语料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关键词:及物性 情态化 词汇衔接 语篇分析 政治演讲
一、前言
韩礼德(1970,1973,1985/1994/2004)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function)。而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74)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而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的角度对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意义”是一条广泛应用的原则。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在英语政治演讲的演讲稿的语篇中,演讲者因为所要表达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其演讲过程中相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的不同,所以演讲者在撰写政治演讲稿时对其语言要有所选择,如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及物性情态量值,语篇衔接方式,就意味着表达不同的意义,撰稿者需要反复考虑琢磨怎样措辞怎样组织篇章结构才能使使信息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以便更有效地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同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因其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的不同,其语言必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其语言使用特征上在某些方面却存在共性,现在我们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为语料对其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词分别进行分析。《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演讲稿出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综合教程3》(第二版)的第八单元的passsge B。
二、政治演讲
通常情况下,“演讲”和“演说”被人们视作同义。所谓的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 2003:4-5)。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李元授,周昆山 2003:
29)。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施政演讲、就职演讲,各级领导宣传大政方针和实施计划的演讲,以及人们在政治集会上代表一定阶级,政党或个人发表的演讲等,都是政治演讲(ibid: 29-300)。
在具体的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以各种身份登场,带有各种各样的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根据演讲的内容来分,演讲可以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生活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等五种类型(邵守义 1991;49)。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作为英语政治演讲的语料进行分析。
三、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微观语言特征
1、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及物性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5)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通过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中各小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我们发现六个过程类型出现了五个过程类型,其中行为过程没有出现,其他五个过程出现的频率大不相同,现统计如下:过程类型过程数量过程总数量过程百《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及物性分析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用的最多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41,43.6%),其次是关系过程(28,29.8%),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占总的物质过程类型(69,73.4%)。心理过程排第三位(14,14.9%)。第四位是存在过程(6,6.4%;),最后一位是言语过程(5,5.3%),行为过程没有用到。在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中,伊扎克·拉宾对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使用比例相对大于其他过程,过程类型呈现上述分布比例的原因是因为一篇强有力的演讲稿以客观地陈述事实,合理的逻辑结构,或强烈的情感表达为基础的。
将物质过程运用于英语政治演讲中,尤其象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具有说服性的政治演讲,通过物质过程向听众展示民众及演讲者本人对和平的向往,对暴力的痛恨。号召鼓动听众起来采取行动。伊扎克·拉宾通过物质过程的使用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使听众困惑。
2、情态分析:情态量值
Quirk 等人(1985:219)把情态看作是演讲者对命题的真实性的判断。在客观上,真实性存在归一性(polarity),非此即彼。Halliday 把情态和归一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情态指的是“是”与“非”之间的意义领域,即肯定和肯定之间的中间区域。既然情态表达的是肯定和否定意义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演讲者可以在肯定和否定之间通过不同的情态词把他的命题表达的更趋于肯定或否定。不同点情态动词通过其具有的不同的量值可以表达不同的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
在任何语篇中情态动词(如 will,should,could,can 等)是实现情态化的方式之一。情态量词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级。下面表格是情态动词 must,need,will,would,shall,should,may,can,be able to 的情态量值(Holliday 1994:362;2004:624):
情态
动词must nee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may can be able to
情态
量值
高量值中量值低量值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
演讲稿中总共有3 个情态动词出现,分别是will、must,can,每个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如下:
情态动词频数%
will 7 63.3%
must 3 27.3%
can 2 18.1%
从表中可以看出will 作为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最高(7,63.3%),其次是can,must,(3,27.3%;2,18.1%;)。伊扎克·拉宾用限定性情态动词,且是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来表达实现以巴和平进程的概率,即用情态动词表达可能性,政治演讲家用情态动词来表达可能性可以看作是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一种礼貌策略。因为情态表达是肯定和否定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情态的使用是避免将事情绝对化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听众更愿意接受政治家们所传
递的信息,这样就会增加听众认可信息的机会,避免听众对其主张或观点挑战和批评,最终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要和平,不要暴力!》中作者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 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整个以色列人,所有犹太教民,许多阿拉伯世界人民,全世界的人民的为争取和平,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所承担的义务。在英语政治演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因为强有力的鼓动力量需要蕴涵于英语政治演讲中。政治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或鼓动,或宣传,或批驳,这都需要引起听众的强烈的共鸣,需要有强有力的鼓动性和号召性,需要表达政治演讲家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美国总统通常在其就职演说中表达与其人民的共同的美好希望和英雄梦想,并展示其雄才大略和施政纲领,除此之外,总统们往往要表达为了实现其英雄梦想和远大宏伟的目标自己和全国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演讲稿作者用can,说明实现巴以和平进程的潜在性与能力。鉴于从语义上讲,表潜在性的成分任隶属与情态系统,韩礼德视其为情态的另一种类型。在英语中,潜在性可分为三类:非明确主观取向,由can 来体现(无明确主观取向);
非明确客观取向,由 be able to 来体现;明确客观取向,由it is possible(for)来体现(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152)。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我们可以找到用低量值,possble 表示可能性,如:
1、it will be possible to make peace.(明确客观表
可能性)
2、But,more than anything,in the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this Government’s existence,the Israeli people has proven that it is possible(明确客观表可能性)to make peace,that peace opens the door to a better economy and society;that peace is not just a prayer
还出现用动词表达情态意义,这可用来表达作者本人的主观性,具有明确主观取向。例如:
1、I have always believed(明确主观)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want peace and are ready to take risks for peace.2、I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w a chance for peace,a great chance.(明确主观)
3、衔接连贯分析:词汇衔接(1)词汇衔接的定义Halliday & Hasan 合著的《英语的衔接 》(1976)认为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其中,词汇
衔接(lexical cohesion)是指通过词汇语义的选择、组织和聚合,建立起一定的语义衔接关系,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韩礼德在书中指出词汇衔接即“用词汇复现、近义词、上义词及其他语义关系把篇章中的句子连接起来……语篇的主题是由词汇衔接的贯通而得到实现的”(1976)。英国另一位应用语言学家Hoey(1991)认为“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的主要手段,篇章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词汇关系的构造而产生,篇章中的各个句子通过词汇语义关系得以相互联系,使得对一个句子的解读除了依靠句法手段之外,还必须依赖同一语篇中词汇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
(2)词汇衔接的方式
黄国文先生(2001)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通过对《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词汇衔接在其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重复是其最主要的衔接方式。重复是在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它与句法衔接中的重复不同。句法衔接强调同样结构的重复出现.词汇重复是一个单词或词组的重复。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说中重复词或短语占很大的篇幅。如:peace,26
次;chance,5 次;democracy,2 次,democratic(形容词)1 次;election,2 次;violience3 次;I want to 5 次,possible to,2 次;more than,2 次;prayer,2 次;aspiration,2次;partner,2 次;enemy,2 次;do one’s part,2 次;conflict,2 次;pain,3 次;path,3 次;a militaryman,2 次;here,5 次等等。以色列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通过对关键词peace 的26 次重复使用及其他词的重复使用向听众阐明实现和平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代所有正义的听众表达了其渴望和平,反对暴力的心声,从而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抓住时机,最终采取实现和平,维护和平的行动,达到通过演讲实现其政治目的。如的两次使用表明以伊扎克拉宾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已经从事反对暴力,实现和平神圣事业许多年了。Partner 的两次使用表明实现和平需要人加入,一起奋斗!同义词与反义词在本篇中也起到了衔接语义的作用。同义词与反义词正确运用,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也是篇章衔接的方式之一。在《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语篇中也有其他的衔接的方式如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同义词:Peace,election,democracy,course,p a t h,r o a d;f o r p e a c e,w a n t p e a c e,d e s i r e peace,support peace,every opening,and every possibility.反义词:peace 和 violence;Against violence and for peace,desire peace and oppose peace,the path of peace and the path of war;局部与整体词是表示个体和整体的“内包”关系,是一种实体的“内包”。这种衔接方式在《要和平,不要暴力!》倒数第二段,作为一种衔接方式出现,如:the Israeli people;To the Jewis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many people in the Arab world,the entire world
总结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根据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从及物性,情态化,语篇的词汇衔接三个方面)。通过以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为语料,对语篇中的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中的词汇衔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物质过程是使用最多的及物类型其次是关系过程;限定性的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的使用频率最高,来表达一种概率即否定和肯定中间区域的一种可能性,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 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承担的一种义务;重复是《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的语篇衔接的最主要的词汇衔接方式。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演讲目的,及特定的听众决定了任何英语政治演讲稿都有其共同的语言特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也不例外。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中表现的语言特征(及物性、情态化、语篇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就折射出了所有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如在英语政治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编:《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年。
[3] 胡壮麟、李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1997 年。
[5] 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邵守义:《演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王立非、李平:《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的情态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第四篇: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浅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女王还是奴隶:女性主义辉映下的珀涅罗珀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霍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以《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为例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高低语境交流模式对国际商务谈判模式的影响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研究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 44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6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47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48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次贷危机对广东珠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 50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52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56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孤单主题 57 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 58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 60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61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63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64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用合作原则分析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会话含义 66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67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68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Analyzing Rh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the Mixture of Fire and Ice 70 A General Analysis of Mr.Xu Yuanzhong’s Translation Art of Language Variation in Classic Poems 71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72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74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76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78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81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82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83 从目的论角度剖析电影片名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 85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87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90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93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94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97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99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100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01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02 文化背景下英文电影名称的中译 103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 of Dragon 106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07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109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111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12 浅析艾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风格 113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114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 116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 117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118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 12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23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125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 126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 128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129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131 《紫颜色》对女性主义概念的延伸及新阐述 132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电影幽默语的翻译 133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135 浅谈英语俚语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 138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41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142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144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喧嚣与骚动》 146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147 Status Quo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hanghai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148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151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152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 153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15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 155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15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157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58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 159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160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61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162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16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64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165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166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167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68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169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 170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171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172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174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 175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176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77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178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179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180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81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182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183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184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 185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86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18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188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 189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190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191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 192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19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 194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95 美国电影中英雄主义主题的时代演变与启示
196 An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 Frie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al 197 《紫色》中“家”的解读
198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19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200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第五篇:探讨英语语篇中的语调功能-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
摘要: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借助语调实现话语的涵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判断和评价。而英语语调是英语语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反映了说话者话语中的音高的高低和抑扬的变化。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探讨了口语语篇中英语语调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英语语调 口语语篇 奥巴马就职演说 表意功能
一、引言
英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是应用最广的一门语言。其声调抑扬顿挫,音节轻重缓急,节奏清晰明快,富有音乐美(朱成鹏、白志敏,1994),因此,语调也经常被称为“语言的韵律”。目前关于英语语调的研究多为传统的研究,对于英语语调在语篇中的功能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曲明文,2006),本文从口语语篇的实例分析入手,对英语语调的实际应用作一探讨。
二、英语语调的语法功能
在口头交流中,英语语调对表达意思、传递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听话者更加容易理解说话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英语语调的语法功能已被广泛地接受,它把语调与句子结构联系起来改变语调。语调与语法紧密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语法的一部分。如:(本文语料皆选自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的文化价值)
1.Forty-four Americans/have now`taken/the presidential`oath.2.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crisis/is now well`understood.(“/”表示停顿,“`”表示降调,“′”表示声调,“ˇ”表示降升调,“^”表示升降调,下同)陈述句中用降调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表示说话者的肯定语气。升调则常用于疑问句中,尤其是一般疑问句。降升调表示限制性肯定,通常含有言外之意。一般情况下,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特殊疑问句使用降调,一般疑问句使用升调,其它句型和从句也都有固定的语调模式(朱成鹏、白志敏,1994)。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在句型与声调之间没有一对一的联系,它们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却互相和谐地对语篇的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三、英语语调的表态功能
语调最普通的功能就是用来表达态度或情感。在口头交流中,我们使用声调来告诉听话者我们的感觉、状态还有处境。相同的一句话如果我们以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就可能是生气、高兴、感激、厌烦等情绪。但在实际的交流中,语调是根据情境或说话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英语语调在口语表达中具有显著的表态作用,有重要的修辞价值。如:
1.`Homes have been`lost;`jobs`shed;`businesses`shuttered.Our health`care is too`costly;our`schools`fail too many...2.On this`day,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hope over`fear,unity of`purpose
over`conflict and`discord.On this`day,wecome to proclaim an`end to the petty`grievances and`falsepromises,the`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dogmas,that for far toolong have`strangled our`politics.这两段话中说话者奥巴马都运用了排比句,并且句子的调心都用了降调,表示其对于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态度的坚决和肯定,对于安抚和鼓励美国人民受挫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语调和态度相关联,却不得不承认它们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人们在表达态度或情感时还结合了其它复杂的成分,如:声音条件、词汇选择、非语言行为、语境等。
四、英语语调的强调功能
语言中英语的强调手段多种多样。英语语调的强调功能是指说话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讲话时,利用停顿、增加音素的长度、加强重音等语音手段,对句子的某个或某些词加以强调(朱成鹏、白志敏,1994)。当说话者想要在话语中强调某个信息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变该词为调核重音,由音调的变化表示话语中的主次要信息。如:
1.But know this,America-theyˇwill be`met.2....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all are equal,`all are free,and`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3.All this we`can do.And all this we`will do.节选的这三句话,说话者奥巴马都利用了语调的变化强调了某一部分内容(强调部分加粗表示)。例句一奥巴马在美国公民面前肯定地表示了面对危机,所有的困难政府都将会解决的决心。同时“will”一词运用了降升调,表示了对于问题解决时间的不确定性,但是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例句2中,奥巴马想要强调的是世界所有人民平等、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体现了美国平等自由的思想。最后的例子则是坚定地鼓励了所有民众应该各尽其职、各尽其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语
英语语调是语言学研究一个较复杂的分支,正如韩礼德所说,语篇分析中取得的最令人兴奋的发展是在语调方面的研究。本文属首次分析了英语语调在口语语篇实例中的表意功能,还需要更多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扩展。
参考文献:
[1]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2]Halliday,M.A.K.Introduc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English.The Hague:Mouton,1967.[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1985.[4]McCat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5]Roach,P.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Cours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曲明文.英语语调在口头语篇中的意义[J].外语教学,2006,(3).[7]朱成鹏,白志敏.英语语调的表意功能[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