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的生平简介

时间:2019-05-14 17:1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曼德拉的生平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曼德拉的生平简介》。

第一篇:曼德拉的生平简介

曼德拉的生平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位当代伟人,曼德拉博大宽广的胸怀备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这样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 “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巧用别人对自己的恶作剧,反用幽默活跃气氛,在这里,幽默成为曼德拉博大胸怀的自然写照,书写着一个坦荡而豁达的胸襟,体现着一种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

终生遗憾:

没能成拳击冠军

曼德拉最喜爱的运动就是拳击,年轻时曾参加过比赛。年逾八旬的曼德拉在谈到“一生遗憾”时首先提到了拳击运动,“我非常遗憾没能成为一名世界级拳击冠军”。人格魅力:

被誉为“全球总统”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缘无人能及,难怪有人称曼德拉为“全球总统

曼德拉十大经典之语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将审讯法庭变成了揭露种族隔离制度罪恶和唤醒广大民众的讲坛。他那长达4个小时的声明是这样结束的。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见了美国和布什的一举一动,到底谁是世界的威胁?!”――曼德拉谴责美国总统布什肆意践踏伊拉克主权。

●“你(克林顿)如果不高兴就跳进游泳池去吧!”――曼德拉最不喜欢别人对南非指手画脚,1998年3月克林顿访问南非,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曼德拉公开表示南非将与古巴、伊朗、利比亚保持密切关系,并宣布不久将出访伊朗,令与其并肩站在一起的克林顿大为尴尬。

●“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后的曼德拉甘愿做一个平民。

●“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85岁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在这位尝过近30年牢狱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相伴晚年。

生活爱好:

新鲜羊肉和玉米饭

在海滩散步

看夕阳西下

汉德尔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儿童 有麦片粥、水果和牛奶的丰盛早餐

他最喜欢的食物是

――精制新鲜羊肉和阿玛赫乌(Amarhewu,一种发酵玉米粉做的饭)

时尚服饰:

彩色衬衫引领潮流

在南非人民心中,曼德拉不仅领导全国人民,还引领时尚潮流。

彩色衬衫是典型的“曼德拉服”,充分显示了老人心中的阳光与温暖。

幽默风趣:

“你看我像大猩猩吗?”

曼德拉:85岁的后领袖生活

对曼德拉来说,生命里没有退休这两个字,那些渴望教育的孩子们、那些没有钱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以及世界上远未消失的战争硝烟都是他无法退休的理由

7月14日,当南非前总统、国际著名人道主义活动家纳尔逊?曼德拉在巴黎国际艾滋病大会作完演讲后,主席台下有示威者高举标语,要求发达国家向贫穷国家提供更多的艾滋病治疗援助。一位示威者甚至爬上主席台,向曼德拉说,“我们处在一个危机时刻,我们需要帮助与支持!”

站在主席台上的曼德拉笑了,一边鼓掌为抗议者助威,一边大声念着他们的标语。曼德拉演讲的主旨与抗议者的呼吁不谋而合,他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得不到艾滋病治疗感到愤怒。这一天,距曼德拉85岁生日还有4天。

1999年,曼德拉完成5年任期后,搬出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住进了位于约翰内斯堡的新家。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世界上声望最高的政治家之一正式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但人民对曼德拉的期望、并不平静的世界以及他自身的使命感决定了这位老人无法过上真正的平民生活,他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息。

不平则言

7月8日,当布什怀揣着支票本为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开始非洲之行时,曼德拉也选择在此时出访欧洲,避免与声称一直仰慕他的布什见面。

曼德拉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向美国的强权主义抗议。虽然岁月染白了曼德拉的双鬓,27年的牢狱生涯使老人步履蹒跚,但老人的脊梁始终挺直,头颅一直高贵地昂着。他一直在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正义的世界而努力,当强权侵凌弱小时总能听到老人的不平之音。

在伊拉克问题上,曼德拉态度明确,他认为伊拉克应该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美国应该给和平一个机会,即使要动武,也必须得到安理会批准。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如果美国绕开联合国攻打伊拉克,世界将进入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而对以弱国、小国为主的非洲大陆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开始,曼德拉认为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在“误导”布什,但当他发现布什一心一意想发动对伊战争时,他就明确地批评布什“无法正确地思考”,并在会见法国外长时盛赞法国总统希拉克,他说:“希拉克总统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他没有支持战争,而是支持和平。”为孩子和艾滋病患者 “化缘”

离开总统府后,人们并没有因为曼德拉的卸任而降低对他的期望,而他本身闲不住的个性也使他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曼德拉基金会成立后,他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和帮助解决艾滋病问题这两个项目上。

曼德拉的努力已经硕果累累。在南非最贫困的东开普省,基金会和当地教育部门合作,改造和新建了15所“曼德拉学校”,学校有了新教室、新办公室、新厕所,孩子们有了教材,空荡荡的图书馆了有了书籍,而且,那些穷人的孩子第一次在学校里看到了电脑,接触了因特网。

学校落成之际,也是曼德拉最高兴的时候。每当他不辞劳苦乘坐几个小时的直升机到达这些新落成的偏远学校时,通常已经有无数远道而来的人们等在学校外面迎接他们的马迪巴(人们对曼德拉的爱称)。目前这种模范学校已经超过100所,而曼德拉基金会的计划是从2002年开始,在3年内使这类学校的数目达到300所,范围扩大到整个南非。整个计划所需资金都是曼德拉从国内外的各个大公司“化缘”而来。曼德拉不止一次地在开幕典礼上说,我只不过是个无权无势的退休老人,但你们对我的热爱和朋友对我的支持使我能继续为大家做点事。

曼德拉同时也是一名投身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先锋,他和一位年轻的艾滋病女患者拥抱的照片在南非媒体上频频出现,呼吁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并积极为南非的艾滋病患者筹措资金。曼德拉基金会和南非的科研机构2002年联合做的南非艾滋病蔓延情况的调查也是目前公认比较准确和权威的一份调查报告。

赤子之心乐天达观

2003年5月5日深夜,非国大元老西苏卢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相伴多年的朋友突然谢世让曼德拉非常伤心。曼德拉和西苏卢相识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那些风云激荡的日子里,他们并肩战斗,组织广大黑人进行罢工,反抗当时政府的倒行逆施,并在罗本岛上的监狱里共同渡过了漫长岁月。5月6日晚上,曼德拉基金会新址揭幕,当曼德拉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眉宇间的哀愁使他看上去衰老了许多,走路也有点踉踉跄跄,需要助手的搀扶。他那晚没有开怀笑过,在为新址揭幕后不久就匆匆离去。

7月18日,曼德拉将迎来他的85岁生日,同行伙伴一个个的离去让曼德拉意识到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但老人对此却很坦然,他说:“我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最近的非国大党支部登记。”

现在老人依然头脑清晰,精神矍铄,旺盛的精力有时连年轻人也自叹不如。卡查利娅认识曼德拉的时候还是个18岁的姑娘,现在已经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了,她依然惊叹于曼德拉旺盛的生命力。她说:“我觉得他从不想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他总是想前进,前进,不停地前进。”

曼德拉当年监狱的看守、现在罗本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布兰德也对他顽强的毅力印象深刻。他说当年的曼德拉总是早上5点就起床,然后做各种运动:俯卧撑、起立蹲下等。“我想他有着坚强的毅力,这使得他的生命如此坚强。”布兰德说。

除了顽强的毅力,曼德拉还很幽默。今年1月,曼德拉在家里会见新当选的南非小姐辛迪?奈尔。在摆好姿势让记者拍完照之后,老人慢悠悠地开口说: “我今天还有点担心„„”看到成功吸引大家注意后,他接着说:“我担心她的男朋友不高兴,但后来一想,辛迪来见我这个老头子,应该没关系吧。”他居然卖了一个小小的关子,大家都笑了。

曼德拉,这位热爱生活的老人,仍在不停步地开拓自己斑斓壮阔的人生。

曼德拉的小故事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还做采石灰的工作。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人就有3个。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的来宾以至于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第二篇:生平简介

生平简 介 各位亲朋、各位来宾,同志们:

意外遭际实堪伤,致使英魂返故乡。春寒料峭祭亡灵,泪雨纷飞痛断肠。我们将永远铭记着2012年2月26日这个令人悲伤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们大荔县质监站退休干部,优秀建筑工作者王新生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

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寄托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在此,我谨代表大荔县质监站全体干部职工向王新生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王新生同志的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王新生同志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进步的一生;勤勤恳恳,克己为人的一生。他于1939年7月5日出生在大荔县石槽乡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如火如荼的时代,勤诚厚朴的民风,尚礼崇德的家庭教育,涵养了他勤勉自强、正直勇敢的品格,坚定了他爱党爱国,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王新生同志于196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66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陕西省第四建筑公司工作;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在渭南洛惠局工作;1989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大荔县设计室工作;1990年2月至1996年6月,在大荔县建筑公司工作;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在大荔县质监站工作;2000年8月退休。

王新生同志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把这份爱寄托于自己的工作。从走上建筑工程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潜心本职工作,服务地方建设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工作期间,王新生同志主要承担施工业务,为业务总负责人,多次获得“建筑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参与编写《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

合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书,在“建筑科技”等杂志发表论文十篇,其主要成果录入《大荔县志》科技成果篇。王新生同志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都称赞他的吃苦耐劳,他的宽厚,他的善良。王新生同志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从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这路很长,但王新生同志凭着坚韧的毅力走过来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克服各种困难,为城乡建设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七十余年人生路,他风雨兼程,顶天立地。他奋斗了一生,耕耘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王新生同志十分重视个人修养,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志、乡邻以让为先,关爱有加。对家庭,他是一位真正负责任的人。作为儿子,他忠孝双全,堪为表率;作为丈夫,他与妻子相扶相携,共历风雨;作为父亲,他教女有方,宽严适度,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无尽的心血。现在,令我们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王新生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悲伤不是他希望留给我们的礼物,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看似平凡实则崇高的精神。就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瞩目这颗闪亮的流星,来纪念这位如夏花之灿烂,如秋叶之静美的长者,但愿每一个睹物思人的瞬间,不是生者的悲痛,而是逝者的安慰。

王新生同志,安息吧!

第三篇:曼德拉事迹简介

曼德拉事迹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在牢中服刑了27年,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任期:1994年-1999年),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Beyond是一支富有博大胸怀、富有同情心、关注社会的乐队。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反种族歧视、争取民主和平的政治运动在世界蓬勃发展。Beyond 在1988 年创作的《光辉岁月》正是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也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恨。

曼德拉:无论遭遇什么,都记得微笑

1994年5月10日上午10时,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一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长者宣誓就职。他就是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这位从囚徒到总统、又从总统到平民的传奇人物今日将迎来90岁生日。

人们对曼德拉的爱戴之情超越了国家、种族、性别和年龄的鸿沟。6月27日晚,近5万名观众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庆祝曼德拉90岁生日的大型慈善音乐会;在南非的曼德拉故居,各国游客络绎不绝,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游客留言已写满整整12本;为庆祝曼德拉的生日,曾囚禁曼德拉的罗本岛监狱进行了大规模整修:铺设了新的路面,监狱碉堡重新加固,游客接待中心扩大了两倍„„

当了一辈子的“南非斗士”,很少人能像他那样豁达与宽容,迟暮之年他仍旧平静地生活着,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也活在世界的真实之中。

90年的人生,曼德拉信奉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无论遭遇什么事情,都记得微笑。也许会有一千件事令曼德拉感到痛苦,但

他知道除此以外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

“我必须装一下门面”

他将一个国家从严重的歧视制度中解放出来,帮助白人与黑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团结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前无古人的。

1918年,纳尔逊·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他是家中长子,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却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最喜爱的运动就是拳击,其“一生遗憾”就是“没能成为一名世界级拳击冠军”。终其一生,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里饱含着拳击斗士的精神,曼德拉一直在争取和平、自由、平等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奔走着。1964 年,他被指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孤岛上飘荡了27个春秋。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在总统竞选活动期间,曼德拉曾经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去纳塔耳臭名昭著的杀人场为支持者演讲。当飞机还有20 分钟即将降落时,其中一个发动机坏了。飞机上的一些人开始陷入惊恐。唯一能够让他们冷静下来的事情是,他们看到曼德拉仍然安静地看报纸,仿如一个坐火车上班的过客。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当曼德拉回到防弹的宝马车上,在后座上他转过来对同伴说:“天啊,我刚刚害怕极了!”对于在罗本岛的日子,他后来坦承:“我不能假装我是勇敢的,不能假装我可以击败整个世界。但是作为一个领袖,我不能让人们知道这点,我必须装一下门面。”

最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曼德拉孩提时代曾听过一个故事。“当你想把羊群赶到某个方向,”他说,“你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然后一些更有活力的羊会冲到前方,而剩下的就会尾随其后,你是他们背后真正的指挥者。”在说下一句话之前,他笑着停顿了一下,“这就是说一个领导者应该怎样发挥他的作用。”

还是孩子的时候,曼德拉受到一位长者容欣塔巴的影响,这位部落酋长养大了他。当容欣塔巴在其庭院举行会议的时候,男人们就会围成一圈,当所有人都说完了,酋长才会开始讲话。曼德拉说,酋长的工作不是告诉人们要做什么,而是要达成一种共识。

在以后的政治生涯里,曼德拉在会议上总是习惯最后一个发言,然后慢慢有系统地总结每个人的看法要点,展开他自己的想法,巧妙且毫无强迫性地将其想要的方向指出来。

曼德拉未必知道中国的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现实中他却是这样做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曼德拉开始学习南非的公用荷兰语,这是创立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白人所使用的语言。通过使用反对者的语言,他可以了解他们的实力和弱点,并随之制定策略。

他甚至温习自己的橄榄球知识,这是南非白人最喜欢的运动。通过语言与运动两大法宝,曼德拉希望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不是要和他们斗争就是要和其谈判,二者只能有其一,他与他们的命运紧系在一起。

除了要深入了解,曼德拉还坚持善待敌人,从政敌到迫害者,他相信拥抱敌人实际上是控制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在自己圈子里的影响比在他的圈子里要危险得多。这正应验了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不做蛊惑人心的政客

当他开始讲话时,欢呼声往往会转变为一种和善但充满疑惑的寂静。

曼德拉也许能投身于狂喜的集会人群中,与之握手,以紧握拳头的姿态向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致敬,跳上一段土舞,没有马丁·路德·金那样高昂的比喻,也没有杰西·杰克逊那样朗朗上口的格言,曼德拉让其听众置身于一个有机化学教授庄严的说教风格之中。“我尝试不去成为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他说,“人们希望有人能够清楚、讲道理地跟他们解释好事情。他们能意识到何时有人正跟他们认真地说话。他们希望看到你如何处理困境,你是否能保持冷静。”

曼德拉很少用现代政治家的艺术告诉他的听众,对于他们希望听的内容他有什么想法。对于黑人听众,他宣称民主与多数决定原则将不会一夜之间改变他们所处的物质环境。与此同时,他告诉白人听众,他们对过去的历史负有责任,他们将不得不甘心接受未来的多数决定原则。

90年的人生,曼德拉信奉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无论遭遇什么事情,都记得微笑。也许会有一千件事令曼德拉感到痛苦,但他知道除此以外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潘基文: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人民网12月11日讯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追悼大会当地时间12月10日在约翰内斯堡FNB体育场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出席悼念活动并发表讲话,追思曼德拉的光辉岁月,称他的去世让全世界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并与出席活动的各国领导人共同送别这位“彩虹之国”的国父。

潘基文秘书长10日在曼德拉追悼大会上代表联合国致辞说,“今天,我们哀悼一个伟大生命的消逝,同时也庆祝他卓越不凡的一生。”正如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和彩虹,在人们深感悲痛的同时,心中也应充满感恩之情,因为曼德拉为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潘基文说,“南非失去了一名英雄,一名国父;世界失去了一位深受爱戴的朋友和导师。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同时,他为我们展现了宽恕和将人与人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以及和平的真正内涵,并由此为全人类留下了能够共享的珍贵礼物。”

潘基文指出,联合国多年来一直与曼德拉并肩奋斗,共同抗击种族隔离,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然而,消除不平等和不包容、争取繁荣与和平的努力仍不能停止,需要继续前进。他说,让曼德拉唤起的精神指引并启发我们,点燃人权的火焰和希望的灯塔,为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战斗。

曼德拉追悼大会当天在数万人现场见证下持续了约四个小时。除潘基文秘书长之外,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美国总统奥巴马、非盟主席祖马、巴西总统罗塞夫、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印度总统慕克吉、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等世界领导人均出席活动并致辞。

曼德拉生于1918年7月18日,在今年12月5日晚间逝世,享年95岁。他倾尽毕生精力、积极致力于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推动种族和解,并为此入狱27年。在重获自由后,他在1994年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近年来,由于肺病复发,他曾多次住院。

12月11日至13日期间,曼德拉的遗体将摆放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内供民众瞻仰。本月15日,他的遗体将正式安葬在出生地——东开普省的小村庄库奴。光辉岁月(纳尔逊·曼德拉11条经典名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上面的文字是中国70后、80后青年多数都能够耳熟能详,感人至深的一首经典歌曲中的一段歌词。这首歌是由香港已故歌星黄家驹生前创作的一篇流行力作,名字叫作《光辉岁月》。我想这个论坛的人,大多对这首歌都是不会感觉陌生的。

但是,如果提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我想便没有多少人能够立刻的解答出来了。这首歌是上个世纪的1990年,香港的beyond乐队到非洲进行巡演时,黄家驹为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量身打造的一首歌曲,以向这位不屈不挠的民权英雄、非洲雄师致敬!

据说,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便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可能里面的每一个字句,都深深的冲击了这位伟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1,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2,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3,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4,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5,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6,“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将审讯法庭变成了揭露种族隔离制度罪恶和唤醒广大民众的讲坛。他那长达4个小时的声明是这样结束的。

7,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见了美国和布什的一举一动,到底谁是世界的威胁?——曼德拉谴责美国总统布什肆意践踏伊拉克主权。

8,“你(克林顿)如果不高兴就跳进游泳池去吧!”——曼德拉最不喜欢别人对南非指手画脚,1998年3月克林顿访问南非,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曼德拉公开表示南非将与古巴、伊朗、利比亚保持密切关系,并宣布不久将出访伊朗,令与其并肩站在一起的克林顿大为尴尬。

9,“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后的曼德拉甘愿做一个平民。

10,“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11,“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85岁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在这位尝过近30年牢狱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相伴晚年。

曼德拉:“我不是圣人或先知”

导语:他最大的功绩,是让自己的国家避免陷入一场本可能是非洲最血腥的内战,仅此一点便足以永垂不朽。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纳尔逊.曼德拉去世,全球政要名流纷纷致敬,诚所谓生荣死哀。

但在一片致敬、哀悼声中也传出不和谐音:有人指出,曼德拉早年曾主张暴力,甚至组织、领导和参与恐怖活动;有人认为曼德拉个性急躁,在领导非国大期间也曾独断专行,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微笑老人”形象;有人指摘他私生活并非无可挑剔;更有人援引数据、例证,指责他领导的“彩虹国”、新南非,出现了经济上的停滞和倒退,总体表现不如种族隔离时代的旧南非,甚至有人称“曼德拉用一生证明了种族隔离的合理性”。

这些说法公允么?

曼德拉早年的确主张用暴力推翻种族隔离政权,如今看来,这条道路并不正确,如果循此道路走下去,不论成败,南非都仍将是一个存在种族歧视、暴力的分裂社会(只是歧视和被歧视对象可能掉个),但就当时而言,旧南非从布尔时代起,就曾长期实行“世界上最顽固最严酷”的种族隔离制度,整个社会结构和司法体系,都意在维护白人对黑人的特权,黑人非但无力在体制内成功反抗,甚至根本就未被体制赋予发出异议乃至非异议声音的权力,而当时的国际大气候也并不足以对南非种族隔离政权构成决定性压力,在歧视和高压下,黑人被天然视作低贱,虐待甚至杀戮司空见惯,如果说暴力、恐怖,手握国家机器,并精心制订、维护种族隔离这一几乎每天都导致黑人死于非命体系的白人种族隔离政权,才是最大的暴力和恐怖责任者。27年炼狱生涯提升了曼德拉的思想境界,让他最终领悟到,必须让白人和黑人在同一片天空下平等相处,实现“彩虹国”的理想,而国际大气候的变化则让这种追求有了实现的可能。正如法国《世界报》文章所言,曼德拉不是神的使者,不是天使,甚至不是和平主义者,但他在南非确立并说服所有族裔接受了此前被视作天方夜谭的种族平等和一人一票,他最大的功绩,是让自己的国家避免陷入一场本可能是非洲最血腥的内战,仅此一点便足以永垂不朽。

曼德拉的确有很多个性上的缺点,有人指责他喜欢漂亮女人和漂亮衣服,沉湎拳击、音乐和舞蹈,离过两次婚,有过5个孩子,在对待前妻问题上也并非无可挑剔,这些许多都是事实。但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才彰显曼德拉是人,而不是苍白的偶像。曼德拉本人是谦逊的,他曾公开对自己被捧为“半神”感到惶恐,说自己“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先知”,晚年他虽然继续追求爱情,却深居简出,避免干政,为数不多的亮相也赢得一致喝彩,被认为秉持了其一贯理想和风格。《新约》里耶稣曾说,谁自认为无瑕疵,乃可指摘和惩罚他人,那些拿曼德拉小节说事者,用指摘曼德拉的标准检讨自己,能做到无愧么?

至于“彩虹国”今天所遇到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固然是客观事实,这也再次表明,能打天下者未必善于治理天下,“治天下当用治天下匠”的道理,是多么发人深省,人无完人,曼德拉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7年,是在监狱的隔绝环境中度过的,执政时已年逾古稀,在这些方面缺乏建树虽令人遗憾,却无足深责。

更应看到,种族隔离主义者治理的“南非”和曼德拉治理的南非,并非同样大小、难易的概念:前者只需照料450万南非白人公民的福祉,并在高兴时顺便关注一下黑人“牲畜”的生死,而后者却要维系一个包含5000多万南非各族裔公民的庞大、复杂社会,将此南非与彼南非机械比较,本身就是不科学、不公平的,至于“种族隔离的合理性”,则是与当今世界普遍遵循的道德观、价值观背道而驰的错误思想,是对文明世界的亵渎。

纪念曼德拉,也要纪念德克勒克

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名政府领导人参加了12月10日在南非举行的曼德拉追悼会,世界各国公众纪念曼德拉是因为他倡导的非暴力抵抗行动终结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而在南非实现了自由、平等和民主。曼德拉当然值得纪念,但是在任期内实现和解的南非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同样值得纪念。

纪念曼德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基于对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天然接受、认同和肯定,不过,纪念德克勒克除了同样是基于这些理由外,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更为长远的眼光,因为德克勒克所代表的白人集团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始作俑者,也是压迫者。世人,尤其是作为被压迫者的黑人更容易看到的是他们的错误和罪行。

德克勒克与曼德拉共同埋葬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而埋葬这一制度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有共同的信念:只有非暴力革命、政治上的妥协和不同人群的宽容和理解,才能产生一个新南非。

不过,德克勒克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与曼德拉的不同。在废除种族隔离的斗争中,曼德拉需要的是坚忍和顽强,这固然可贵,但德克勒克需要做到的是放弃,这比曼德拉的坚忍更为困难。

对于德克勒克来说,放弃权力也意味着放弃南非白人所拥有的至高无上地位、优渥生活和巨额财富。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建立民主选举制度之后,数十万白人移民他乡,说明他们不仅永远放弃在这个国家的权力和利益,也放弃了他们的故乡。而且,德克勒克的放弃还伴随他所代表的白人集团深深的恐惧,他们可能会遭到清算,为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和罪行。

但是,德克勒克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当然,德克勒克的改革也源自他从担任总统就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的一点,镇压黑人的成本远远高于改革成本。如果没有德克勒克,南非可能不会迅速废除种族隔离,至少种族隔离和民主自由的进程会推迟许多年。这在德克勒克于1989年9月14日担任总统后采取的一系列极具勇气和魄力的举措中体现出来。

德克勒克上任伊始,便宣布允许在全国各地举行反对种族主义政权的和平集会。1990年2月2日,德克勒克在南非议会开幕讲话中宣布解除对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共产党等33个反种族主义统治政党和组织的禁令,同时宣布释放入狱达27年的曼德拉及其他政治犯。为了制定新宪法,德克勒克与南非四大种族(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印度人)领袖举行会谈。1991年,德克勒克还宣布废除《土地法》、《集团住区法》等名目繁多的种族隔离法律,拆毁了南非种族隔离的法律支柱。

幸运的是,德克勒克并非一人在战斗。他的改革政策于1992年进行全国投票,结果69%的白人赞成他的改革政策。对于白人的醒悟,生于南非长于南非的著名记者、作家阿里斯特·斯帕克斯在其解释和分析种族隔离制度兴起和衰亡的著作《南非的心灵》中做了中肯的评价:南非白人并非恶魔,他们只是曾一度一叶遮目而已。

白人的醒悟也得到曼德拉的理解,后者称赞德克勒克“有勇气承认,种族隔离制度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可怕的错误,并且有必要的远见来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即所有南非人必须通过协商来共同决定他们的未来”。

1994年4月南非举行大选,非国大获胜,曼德拉当选总统,德克勒克出任民族团结政府第二副总统。尤其重要的是,这一转型和政权变化没有产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这在历史上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纪念曼德拉,也要纪念德克勒克。有了曼德拉和德克勒克,才会让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同样获得解放。(作者系北京学者)

第四篇:陈寅恪生平简介

陈寅恪生平简介2009年11月18日 16:49凤凰网文化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满蒙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任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名教授如吴宓、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学,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

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离昆明到香港,拟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逼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是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先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自1956年,陈毅、陶铸、周扬、胡乔木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去看望过他。陶铸尊重他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备和眼疾治疗。1962年,他的右腿折跌骨,又给他派护士轮班照顾,在广东知识界传为美谈。1962年,胡乔木前往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唐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十年**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动。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

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别名雷正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却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1949年8月,家乡湖南望城解放后,雷锋从此走出了痛苦的生活。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他参加儿童团,进小学读书,并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当通讯员和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相继在望城县沩水工程指挥部、团山湖农场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

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雷锋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的时间内,被授予中士军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 3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先后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邓小平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下载曼德拉的生平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曼德拉的生平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胡雪岩生平简介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生平简介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2个春秋,可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

    ****同志生平简介

    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区人大常委会原办公室主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18时06分在**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岁。***同志,19**年**月出生于***省**县,1**年参......

    焦裕禄生平简介

    焦裕禄生平简介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简介 江西会昌中学金业明 梵.高全名叫文森特.梵.高(下列文章中将简称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

    安徒生生平简介

    安徒生生平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诞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是19世纪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候,他孤僻自卑,生性敏感,长得其貌不扬,没有......

    邓小平生平简介

    邓小平生平简介(1904 ~ 1997) 少年时代 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的时侯,中华民族止处分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酝酿中.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出身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