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

时间:2019-05-14 17: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

第一篇: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送审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罗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金碚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目录

第一部分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1

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和启示..........................1

二、我国工业化的历程................................4

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6

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的基本经验..........9

第二部分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促进工业绿色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 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业强国应成为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尊重区域工业化不平衡性和转型升级多层次性的客观规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工业统筹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一:名词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二:图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二部分由罗文同志主讲,第三、四部分由金碚同志主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今天,我们介绍的题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二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四是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第一部分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

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和启示

(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纵观200多年的世界工业化历程,经历了早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三个阶段。

早期工业化(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是由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以蒸汽机发明及其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等是第一批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早期工业化以纺织、冶铁、煤炭为主导产业,经历了一个自发演进的过程。主要特点是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实现经济腾飞。英国等殖民国家主要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和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期工业化(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中期)是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驱动,以电气化和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是机械、石油和电力等。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这一阶段的工业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应归因于技术变革带来的生产率的高增长。

现代工业化(20世纪中后期以来)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伴,以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的大发展为重要推动力。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具有显著的加速和赶超特征。二战结束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仅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赶超发

展,工业化进程大大缩短。美英德法等先行工业化国家则抓住机遇,继续扩大领先优势,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前苏联、东欧国家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二)主要启示

回顾世界工业化的历程,因历史环境和国情的不同,各国工业化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主要启示有:

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西方学者把现代化定义为四个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各国的实践表明,工业化是与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相伴同行、相互促进的,只有几者协调发展,才能加快现代化进程。

第二,后起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可以实现赶超。后起国家可以抓住重大技术进步的机遇,通过模仿、引进和再创新,分享先行国家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借鉴制度创新的经验成果,实现赶超发展。二战后的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工业化时间大大缩短,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自主性和开放性相结合是大国工业化的客观要求。20世纪中后期,巴西、阿根廷等走了一条“外资主导型”的工业化道路,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但

经济命脉被外资所掌控,自主性缺失,增长的基础不牢固,遇到外部经济动荡便出现明显衰退。实践充分证明,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是大国工业化的正确选择。

第四,保持制造业的强大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石。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并借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国;德国凭借“德国制造”一直保持着经济强国的地位;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更是以强大的制造业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还体现在文化、教育等软实力方面。

第五,工业化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变革激发内在活力。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并不亚于重大技术进步。各先行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制度变革和创新为其工业化铺平了道路,特别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包括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等。

二、我国工业化的历程

我国的近现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与探索,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在坚持自主发

展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加速发展时期。回顾建国后的工业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阶段,工业化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和计划经济推动,走了一条依靠农业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低消费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工业化战略进行了调整,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向优先发展轻工业,再到轻重工业并举转变。通过农村改革和企业的放权让利式改革,经济主体的活力得到释放。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迈向纵深,资源配置方式由以计划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

新世纪以来。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党的十六大作出

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我国工业竞争力全球排名2009年已上升到第5位。自十九世纪中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到2010年我国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目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

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由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二是适应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的客观需要,三是应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治理深刻变革的必然选择。这条道路的内涵和特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对我国而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的工业化

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虽仍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但技术进步的

贡献明显提高。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显著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加快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第三,是以与信息化融合为主要途径、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工业化

传统生产方式以分工分业、规模经济、批量生产为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以产业融合、网络制造、柔性生产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转变。在新型生产方式中,信息、知识等要素往往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即经济增长不一定非要高物耗支撑,完全可以建立在信息和知识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之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管理变革,促进资源配置的全面优化,推动工业化在更高水平上加速发展。

第四,是以清洁安全和集约增长为内在要求、实现绿色发展的工业化

在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找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这体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

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发展;体现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体现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培育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群。

第五,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业化

巨大的人口规模,特别是数亿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压力,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和就业结构的现状,正确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解决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优势。

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改革开放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宏观调控体系趋向成熟,应对国内

外复杂局面的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工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在全球率先实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和人才规划纲要,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145万件,超过前20年的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三)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

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和17%。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让新型工业化道路闪耀生态文明的光辉。

下载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写实体经济工业化讲稿(全文暂不公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