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长征胜利诗朗诵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朗诵词
A: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
B:聆听铿锵旧时音,大河呜咽,道不尽的苦辣辛酸。C: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D: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A: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石;
B: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
C: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军从瑞金出发;
D:在浓烈的硝烟里,红军从雩都河走来;
A: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B:子弟兵,别故乡,求真理,救危亡;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C:一曲《十送红军》尽唱军民相待鱼水相亲的场景;
D:一曲《长征》叙说红军为革命为民族慷慨赴死的豪情;
A:赤水波滚滚,汀江水滔滔;
B:乌江千仞山,大渡铁索寒;
C:天上飞机狂轰乱炸,此时,红军将士正在血水里摔跤;
D: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此刻,红军将士要与命运放手一搏;
合:敌人的穷追猛打,我们不怕!A:破乌江,占遵义,三湾改编,中国革命幸甚!再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B:渡金沙,夺泸定,四渡赤水,中华民族幸甚!反围剿再战告捷,革命火种得以留存;
C:他们从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中一步步走来;
D:他们从惊心动魄的反复绞杀中一步步走来;
A:夹金山上雪皑皑,川西草地野茫茫,B:斗罢凶顽斗天地,比完杀敌比吃苦;
C:高原寒,可怜红军衣衫单,扶老携幼手牵手,一步一步意志坚;D:炊断粮,行军锅里无米粮,吃完野菜啃树皮,一步一步不后退;合: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不怕!A: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B: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严守纪律,胸怀大局的革命信念;C:正是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让群众志愿捐粮,引路,照顾伤员;
D:正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A:终于,他们捱过了暗夜,迎来光明;
B:终于,他们迈过了坎坷,迎来胜利;
C: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D:吴起镇里号角响,南北红军大会师;
A:横跨十一省,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B:直驱两万五,他们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C: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
D:所到之处,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壮歌?
A: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B:长征,以它独有的魅力成就一段完美的神话,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钢铁汉。
C:岁月的年轮沉淀斑驳的痕迹;D:冲天的狼烟留下悲壮的回声;合: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A:吴起,作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早已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B:吴起,作为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引领着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C:我们踏着退耕还林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把漫天黄土淹没在花红柳绿之中,即使在穹苍穹之上也能清晰的看到那一抹绿色
D:我们吹响石油开发的号角,一年一个台阶,把富裕文明带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它的温暖
A:我们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彻底砸碎套牢在吴起县人脖子上的教育枷锁
B:我们实行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彻底斩断困扰着吴起县人生活贫困的根源
C:新时期,县委政府正以饱满的热情践行十八大精神 我们用法治思维在深化改革中破题,我们用从严治党在经济建设中前行
D:现阶段,县委政府正以十分的努力建成小康吴起 我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办好大卫生、大教育 我们正以稳健的步伐建设法治吴起、平安吴起
A: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积极稳增长,兴产业,B:我们坚持既定目标“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文明提升”
C:面对经济产业单一的困境,我们积极调结构,抓党建
D:我们坚持建设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吴起
A:有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我们才有辉煌的过去;
B:有了高瞻远瞩,胸怀大局,我们会有美好的未来;C:长征精神已成为吴起人意志与品格的注脚;D:长征精神已成为吴起人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合:同志们!永远不要忘记,走红军的道路,继承红军的传统;合:同志们!永远不要忘记,发扬红军的精神,铸造民族之魂。
合:这条英雄的路啊,我们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第二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看完《长征》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1934年,蒋介石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
整个长征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匮乏,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勇敢的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取得了胜利。在整个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征的路上象这样的战斗还少吗?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还有金沙江、腊子口。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我是一名普通学生,在我小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八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长征的伟大不仅仅是他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长征让我们感到了正义的力量,长征忘我的大无畏精神和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气魄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
第三篇: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回顾
1、长征的历史背景:
两个危机,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
军事战略转移与政治战略转变的结合(2)严重的生存危机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
2、长征的概况
1934年7月,减少中央苏区反围剿压力,向皖浙赣北上(红7军团)
1934年8月 红六军团西征可以视为红军长征的序幕
1934年10月10日,中央从苏区瑞金撤出,长征正式开始。
1935年到达陕北吴起镇,长征结束,8万人仅剩下7千多人
1936年10月22日,全部长征结束,红二方面军损失最小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由于张国焘分裂主义,中央红军开始北上,损兵1万
十万人川西北前去,冻死饿死很多
1936年4月减员到4万
红2、6军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4方面军长征结束与中央红军会师
3次雪山草地,非常艰辛
结束长征时仅有3万3千人
1936年10月19
红2、6军团开始长征
1936年7月1日回合南北盘江建立根据地
1936年3月下旬,接到电报北上和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5日与2 6军团共同组成红2 方面军,提升了贺龙任弼时的力量,阻止张国焘吞并26军团的企图
与红四方面军共同长征北上
很艰难,缺粮是最主要的问题,红2方面军跟在红4方面军后面,更是连野菜都找不到
1红2方面军到达时还有1万3千人(1。7万人)
是损耗最小的部队,毛泽东对其高度评价
历时两年
红1方面军2万5千里
红2方面军9千多里
红4方面军2万里,历时1年
20.6万到21。2万
14省
总行程6万五千里
途中跨越著名江河上百条,翻越山40多做,20多做事4000米海拔,穿越里的草地 途中600多次重要战役,师以上规模120多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队7师19旅100多团 俘虏敌人2万余人
营以上干部牺牲400余人,最高职务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
总计1万7千余人牺牲
212000人到57000人,损失3/
434年10月第一次会师
红三军团和红二军团木黄会师
第二次35年6月懋功会师
35年9月永平会师
35年11月甘泉会师 恢复红1方面军番号
36年7月甘孜会师 2 6军团和红四方面军
36年10月三军大会师西北 长征结束,宣告国民党阴谋破产,实现中央统一指挥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牵制敌人
陕甘红军提供落脚点
东北提供支持
二、关系红军命运的重大事件和战役
1.血战湘江:最惨烈的一战
左倾路线下突破第四到封锁线
本来有1周时间,主力转移国民党是不清楚地,当突破三道封锁线后,目标就明确
调集25师分5路设置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部分抢在敌人到来前突破封锁线,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江,如果行动迅速,就有可能赶在敌人之前渡江。
进入湘南毛泽东曾提出要占据有利时间歼灭敌人一步,打回中央苏区,但是博古执行消极避战策略,急忙想往湘西走。同时采取大搬家的方式,不符合战略转移轻装迅速敏捷行动的方式,出发的8.6万人一半人不是作战部队,由于携带大量物资,连破枪都打包带走,士兵变成了挑夫,湘南粤北都是山路,严重影响了部队行军速度,根本不可能赶在敌人之前。距离湘江80多里都没有赶出时间来,给控制渡口造成了严重困难。
大部队过不来,坚守渡口的狙击部队压力就越大,损失过半;涉水过江的部队在敌人轰炸下也是损失过半,两份急电要求坚守西进路线,可见形势之紧急,34年12月1日下午,主力
部队才全部过江,红5军团和红3 军团被敌人拦在江边,全军覆没。
渡过湘江后仅剩3万人,左倾路线错误明显显示,全军不满情绪严重
2.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后蒋介石判断红军还是想北上和2 6 军团会合调18个师布防,关键时刻毛泽东坚决主张放弃北上继续西进,进入贵州,但是李德 博古不采纳,所以34年10月,通道中央会议,大多数人都支持毛泽东,毛泽东开始发生影响。博古迫于形势不得不采纳部分建议,中革军委下令西进,寻机北上。但是方向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黎平会议上才解决,决定去贵州,由于临时改变方向,打乱了蒋介石部署,获得宝贵时间,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总结初期失利和五次反围剿的教训,改变中央领导结构,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此次会议是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反映了中国红军的成熟和自主指挥的开始
3.四渡赤水
35年1月19日向川南进军。
第一战,土城战役打得不好,情报不准,兵力不集中,对川军战斗力估计不足,所以毛泽东果断放弃,被迫一渡赤水进入滇北,之后四渡赤水。
遵义战役,歼灭战,大大补充了弹药,所以土城对峙状态下迅速撤走,后来多走路,少打战。
四渡赤水是秘密的,以一部分红军北上调敌人,主力南下过乌江,甩掉敌人。
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艺术
四渡赤水后兵逼贵阳,让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回来北上,当时蒋介石就在贵阳,为了保平安不得不调出滇军增援。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计。然后红军直入云南,龙云紧急调集省内各部队包围昆明,结果金沙江防守不足,红军没有经受多少损失就巧渡金沙江。彻底甩掉了国民党。
四渡赤水是红军以少胜多,绝处逢生的得意之战
4.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
党内斗争
两河口会议通过北上川陕甘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是张国焘自恃兵多枪多,拖延时间,向中央要权。提出不解决统一指挥问题,就没有办法走。想让自己当军委主席,独断决行。还要把红四方面军补充9个人进入中央。
无理要求遭到中央拒绝,但是为了团结,中央红军增补张国焘等部分人进入中央,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一三五九军团改为军。但是这样还是没有满足他的个人权欲,公然反对中央政策。而且企图武力胁迫党中央。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9月10日凌晨,红1 红3军提前北上。
同时党内坚持斗争,多次电报劝说南下敌情民情都不利,公然成立第二中央,要罢免中央的领导人,走上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毛泽东称这段时间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共产国际派人反对张国焘政策,支持中央,张国焘不得不取消自己的第二中央,但也提出中央也要取消,解放后再解决。后来终于还是北上。
5.直罗镇战役
35年10月,陕甘支队和红5军团会师后,蒋介石企图歼灭,令东北军东西对进,毛泽东采取歼灭战方案,利用地形,一举消灭东北军109师。
不仅破除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也对东北军是很大教训,对其后来改变态度,支持红军共同抗日有很大作用
6.陕西安定县瓦窑堡会议
解决政治路线的重要会议,制定正确方针,制定抗日总任务,把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结合,扩大红军,备战日本。
符合民族利益,对全民抗战起到很大作用
高举抗日大旗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政治基础。
三、长征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
1.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2.南下北上之争的原来定义为原则的斗争,但是目前有人认为这是战略退却的意见分歧
我们的看法是,包括战略退却方向选择的区别,但是这场斗争的根 本在于是否维护团结,是否党指挥枪,是否坚持中央的政治路线。
因为北上是两河口会议决定的,是基于抗日态势决定的,张国焘出尔反尔,违背党的指挥路线,暴露了张国焘个人权欲的政治野心
争论焦点是维护团结还是分裂红军,会师时候兵力超过十万,如果一致北上,会形成非常有利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张国焘带走了大部分红军,不仅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给中央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所以这场斗争史原则之争,路线之争
1.关于2500里的问题,03年两个英国青年重走长征路后认为只有1万2千里,在国外造成很大反响,粉碎谎言之说等。
2万5千里是1935年10月23日在陕甘支队毛泽东总结长征时总结的,据红一军团统计,走得最多的走了2万5千里。
根据红一军团统计,走得最多的部队。究竟是哪个部队目前没有定论。目前有的只是机关的数据,1万8千零90里。
部队行军机关肯定比作战部队走得少,尤其是先头部队,因为有探路,迂回,绕路的任务。还有筹粮,深入群众做工作所走的路程数据根本无法统计,所以最多的部队走了2万5千里是完全可信的。
沙窝走了1万八,额届走了2万。
如果全部加起来将达到7万里。
2.有个华裔出书说红军飞夺泸定桥等不存在,是蒋介石和斯大林的秘密协议,为了换回蒋经国之说。我们当年的历史都是亲历者口述的,有证据确凿,这种都是没有证据的无稽之谈,所以我们要警惕国外用否定部分来攻击整体,我们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但是一定要注意倾向问题。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1.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保住了红军,保住了党
红军开始长征时,当时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胜负已经成为定局,经过2年的斗争,最终夺取胜利,其间红军表现出的决不屈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2.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精华,造就了一大批治国治军的宝贵人才,授衔的十个元帅有九个是参加长征的,十个大将9个参加,57名上将48名,455名将军中,157人经历长征。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独立自主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
3.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提出了抗日的目标和总政策
长征胜利会师西北实现统一指挥,形成整体实力,对投入抗日战争有很大作用
出于抗日前线的华北地区建立革命大本营对推动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移有很大作用
4.扩大了共产党在国内外影响,赢得国际正义力量支持,奠定群众基础
途径14省,向2万多群众宣传,让群众认识了红军,认识了党,了解到跟着红军才能获得幸福,长征被称为是一次革命的西部大开发。
5.锻造了不朽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宝贵财富
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忘我献身精神
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五、启示
1.要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战争年代和现代建设都是这样
2.要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必须自主创新,闯出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的崭新道路。
长征就是因为不结合国家实际的盲目指挥,我们今天走的路也是前无古人的,形势更加复杂,要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闯出新路。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走科学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才能造福人民,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3.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成功,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
人民利益,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红军的路线始终坚持了这一点,这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原因。靠的是内部团结,群众支持,克服物质条件差的劣势,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赢得了士兵的敬爱和支持。一个连队9名炊事员饿死,但是士兵无一人饿死。
今天我们要充分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当前党员群众关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加强党员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提上日程。
4.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保持崇高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长征过程中始终面临各种困难和生日考验,因为坚信跟着党走就会胜利,朱德,贺龙等人原来加入红军前都是部队高官,都有优厚的生活,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才加入红军,走上艰难的斗争之路。
5.要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必须有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忠实的部队.
第四篇:纪念长征胜利活动总结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总结
安宁市连然小学
“红军不怕远征难„„”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壮观、神奇的一页,已经翻过整整70年了。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而且培育了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大力弘扬和实践新时期长征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校结合学校德育少先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了“忆长征精神唱时代旋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忆长征精神”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开播 “火红的十月”宣传月,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缅怀革命先烈 感恩幸福生活》,星期五下午少先队活动各班级开展诵读长征的诗歌、细听长征的 故事,全面地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征 精神的深刻内涵,弘扬新时期长征精神,引导队员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唱时代旋律”队员们以嘹亮浩瀚的歌声歌唱我们的祖国,缅怀革命先烈。一首首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一句句振奋人心的革命歌词,促进了队员们演唱爱国主义歌曲的热情,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校园。使队员们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树立理想信念,珍惜幸福生活,创造美好明天。
第五篇: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
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
上小学时,我学了毛主席写得《七律.长征》,每当我读起时,总感到热血沸腾:敌人的围追堵截算什么?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高耸入云的雪山,杳无人烟的草地……都被红军战士踩在了脚下!
最近我们学完了这一历史:
长征,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民族之命运的伟大创举,虽然已过去了整整七十年,但是,它依然留在人们心中,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座永远也掘不尽的金矿,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中国!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势单力薄的红军,冲过了被视为天险的障碍,靠着两条腿,踏遍了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行程两万五千余里,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一种信念!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他们手拉着手,跨过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啃食着草根,顽强地战斗着,为了胜利的那一天,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付出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四万万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吗?,他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难自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难以想像的,前途漫长,布满了荆棘,后有国民党的追兵。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退缩、绝望,而我们的红军战士却穿着草鞋,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红军战士在九死一生的环境中,为了美好的理想,为了追求真理,他们浴血奋战,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
长征是播种机,它把星星之火洒向了正处黑暗的旧中国。播洒出去的种子渐渐地发了芽,长出了粗壮的枝干,枝叶繁茂,而后开花结果,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从而燃起了熊熊的革命之火,烧尽了一切黑暗制度,照亮了黑暗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落。
每当五星红旗同初升的太阳一起冉冉升起,耳边响起那激昂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总能让我想起当年红军战士的壮举,是他们,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正是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才得以复兴,放眼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幸福无比,回首过去的战争岁月,我们感动万分。
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成长。
第二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色之旅>>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爷爷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他的同学因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吃不上饭,毛泽东知道后,就经常送饭给他吃,那个人非常感谢毛泽东.我读到这里,心里不禁惭愧起来--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去扶起老奶奶来,而是在一旁幸灾乐祸,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呀.在长征路上,红军们忍饥挨饿,艰难跋涉,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我呢,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不坚持到底,前几次到公园去玩,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滑旱冰的那英姿飒爽的样子,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第二天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可是滑旱冰哪有那么好学,刚一滑就摔了好几次骨碌.我没有勇气再学了,在爸爸的耐心劝说和指导下,我才坚持学了下来.和红军叔叔的坚强意志相比,我简直太渺小了.杨靖宇为了活下去,经常吃一些棉絮,树跟和树皮,生活十分艰苦.敌人不让家属送吃的,想存心饿死他.可是过了好多天了,杨靖宇依然顽强的活着,敌人很奇怪,就剖开他的身体,发现有许多棉絮之类的东西.杨靖宇这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使敌人地为之敬畏.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革命年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我们的意志和英雄们相比,却是一个矮子,一个巨人.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从这些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养料,从小励志发奋图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第三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第四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我读过许多关于长征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
老班长最终还是没能和病号们一起走出草原。但是他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还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第五篇:长征胜利80周年
记得第一次看长征的故事是在电视上播出的纪录片,当我听到里面朗诵《长征》这首诗时,虽然意思有些不太明白,但还是感受到了诗里面的磅礴大气。当我了解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后,我的心更是感受到无比的震憾。红军长征的故事多么让人感动啊!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那种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征时期,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草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只能用雪充饥。担架员抬着受重伤的病员,在雪地里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艰难的行走,发现一点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先让伤员填饱肚子,自己再渴、再饿也不在意,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做母亲?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这是毛主席常说的一句话。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当祖国落后的时候,是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又是谁饱受饥寒交迫的在雪中行走?是红军,是他们在祖国最危难的时期挺身而出,是他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拼搏,这一切只为祖国的胜利和人民的安危。这些默默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新中国的旗帜高高升起时,我们是否想起了他们,想起了那些革命先辈们。
长征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长征的精神永不灭。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管未来的路多么艰难,我们都会努力到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六篇:长征胜利80周年
周一早晨,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每当我听到激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一种激动,骄傲,自豪的心情便会由然而生。
1921年---2016年,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历史的奇迹!在这96年里,我们经历了抗日战争、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它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们以无上的心得谱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踏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徒步考察万里长征的老记者在庆祝晚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当他要离开一个小村庄时,一位大娘认定他就是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不停地问他:“我的丈夫在哪儿?三个红军女战士在哪儿?”经了解,他得知了其中的详情。原来,5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此村,三名女战士在她家住了一宿。临别时,女战士把自己唯一的一床棉被剪成两半,坚持给大娘留下了一半,并说等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看望大娘,再送给她一床新被子。天亮时,善良的大娘让自己的丈夫把女战士送过那座大山,谁知丈夫这一走就是50多年……50多年来,大娘一直期盼着自己丈夫和三名女战士的归来,每年的那个时候,她都要到村口眺望、等待。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日子过好了,她要将那半床被子还给女战士,她要等她们回来,并坚定地说,她们一定会回来的。后来,记者带着凝聚着党和政府关怀的一床新被子前去看望这位执著的大娘,谁知大娘却在三天前病故了。临终前,她留给乡亲们这样一句话:什么叫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将一床被子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信任、拥护、爱戴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党啊,亲爱的妈妈,您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自豪,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
第七篇: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甚至用雪充饥;担架员还抬着重伤员,一直在坚持、坚持……有时还会遇到大风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冻得浑身都僵硬起来了,但在这种环境中,默默支持他们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他们可以为了让队伍增快进度,悄悄地割断了大动脉!他们可以为了让更多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过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幸福。发奋图强将祖国在的未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那时候,战士们每天挨饿,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却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们!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不仅被他们吃苦耐劳所感动,还被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所感动!长征是令人感动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的关心,友爱更是让人难忘的。有些战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战士的生命换回来的。
我们应该学习战士的无私奉献,大众无私的精神!他们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努力的描绘宏伟壮观的革命蓝图。第八篇:长征胜利80周年
记得第一次看长征的故事是在电视上播出的纪录片,当我听到里面朗诵《长征》这首诗时,虽然意思有些不太明白,但还是感受到了诗里面的磅礴大气。当我了解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后,我的心更是感受到无比的震憾。红军长征的故事多么让人感动啊!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那种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征时期,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草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只能用雪充饥。担架员抬着受重伤的病员,在雪地里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艰难的行走,发现一点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先让伤员填饱肚子,自己再渴、再饿也不在意,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做母亲?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这是毛主席常说的一句话。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当祖国落后的时候,是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又是谁饱受饥寒交迫的在雪中行走?是红军,是他们在祖国最危难的时期挺身而出,是他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拼搏,这一切只为祖国的胜利和人民的安危。这些默默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新中国的旗帜高高升起时,我们是否想起了他们,想起了那些革命先辈们。
长征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长征的精神永不灭。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管未来的路多么艰难,我们都会努力到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九篇:长征胜利80周年
周一早晨,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每当我听到激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一种激动,骄傲,自豪的心情便会由然而生。
1921年---2016年,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历史的奇迹!在这96年里,我们经历了抗日战争、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它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们以无上的心得谱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踏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徒步考察万里长征的老记者在庆祝晚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当他要离开一个小村庄时,一位大娘认定他就是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不停地问他:“我的丈夫在哪儿?三个红军女战士在哪儿?”经了解,他得知了其中的详情。原来,5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此村,三名女战士在她家住了一宿。临别时,女战士把自己唯一的一床棉被剪成两半,坚持给大娘留下了一半,并说等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看望大娘,再送给她一床新被子。天亮时,善良的大娘让自己的丈夫把女战士送过那座大山,谁知丈夫这一走就是50多年……50多年来,大娘一直期盼着自己丈夫和三名女战士的归来,每年的那个时候,她都要到村口眺望、等待。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日子过好了,她要将那半床被子还给女战士,她要等她们回来,并坚定地说,她们一定会回来的。后来,记者带着凝聚着党和政府关怀的一床新被子前去看望这位执著的大娘,谁知大娘却在三天前病故了。临终前,她留给乡亲们这样一句话:什么叫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将一床被子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信任、拥护、爱戴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党啊,亲爱的妈妈,您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自豪,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
第十篇: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甚至用雪充饥;担架员还抬着重伤员,一直在坚持、坚持……有时还会遇到大风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冻得浑身都僵硬起来了,但在这种环境中,默默支持他们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他们可以为了让队伍增快进度,悄悄地割断了大动脉!他们可以为了让更多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过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幸福。发奋图强将祖国在的未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那时候,战士们每天挨饿,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却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们!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不仅被他们吃苦耐劳所感动,还被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所感动!长征是令人感动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的关心,友爱更是让人难忘的。有些战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战士的生命换回来的。
我们应该学习战士的无私奉献,大众无私的精神!他们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努力的描绘宏伟壮观的革命蓝图。